CN209687594U - 一种新型中冷器散热管 - Google Patents

一种新型中冷器散热管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209687594U
CN209687594U CN201920457650.7U CN201920457650U CN209687594U CN 209687594 U CN209687594 U CN 209687594U CN 201920457650 U CN201920457650 U CN 201920457650U CN 209687594 U CN209687594 U CN 209687594U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fin
tube body
heat
dissipating pipe
component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Active
Application number
CN201920457650.7U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王登峰
慕连好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Qingdao Automobile Radiators Co Ltd
Qingdao Auto Radiator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Qingdao Automobile Radiators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Qingdao Automobile Radiators Co Ltd filed Critical Qingdao Automobile Radiators Co Ltd
Priority to CN201920457650.7U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209687594U/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209687594U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209687594U/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Classifications

    • YGENERAL TAGGING OF NEW TECHNOLOGICAL DEVELOPMENTS; GENERAL TAGGING OF CROSS-SECTIONAL TECHNOLOGIES SPANNING OVER SEVERAL SECTIONS OF THE IPC; TECHNICAL SUBJECTS COVERED BY FORMER USPC CROSS-REFERENCE ART COLLECTIONS [XRACs] AND DIGESTS
    • Y02TECHNOLOGIES OR APPLICATIONS FOR MITIGATION OR ADAPTATION AGAINST CLIMATE CHANGE
    • Y02TCLIMATE CHANGE MITIGATION TECHNOLOGIES RELATED TO TRANSPORTATION
    • Y02T10/00Road transport of goods or passengers
    • Y02T10/10Internal combustion engine [ICE] based vehicles
    • Y02T10/12Improving ICE efficiencies

Landscapes

  • Heat-Exchange Devices With Radiators And Conduit Assemblies (AREA)

Abstract

本实用新型公开了一种新型中冷器散热管,包括:一管体,所述管体包括下管体以及与所述下管体相互盖合的上管体;设置在管体内部的若干第一翅片组件,所述第一翅片组件包括若干第一翅片和第二翅片;与所述第一翅片组件相邻设置且与所述管体呈预定角度的若干第二翅片组件,所述第二翅片组件包括一上翅片、一下翅片以及一隔板,所述上翅片和下翅片的流通端交叉垂直叠放于所述隔板的上下两端。采用散热管内穿翅片的结构,通过翅片的不同放置改变管内热空气的流动方式,旨在更好的利用内翅片对热空气的紊流作用,从而进一步提高中冷器的散热性能,同时合理的设置内翅片从而可减少整个中冷器的体积,节省成本。

Description

一种新型中冷器散热管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散热器技术领域,具体涉及一种新型中冷器散热管。
背景技术
汽车涡轮增压型发动机必须使用中冷器对加压后的高温空气进行冷却,中冷器散热管中气流通道的造型或者散热管中内翅片的构造,直接影响着中冷器的冷却效果,而市面上大多数空-空中冷器散热管中的内翅片结构单一,为直通式结构,参照附图1所示,内翅片对空气的扰流效果不明显,散热效果一般,且散热管内部流通的是高温热空气,管外部是风扇吹过的自然风(冷空气)。当热空气通过散热管内部时,由于外部吹过冷空气的作用,管内靠近风向一侧热空气的降温速度要比远离风向一侧热空气的降温速度快,即靠近风向一侧热空气的温度要比远离风向一侧热空气的温度低。
在现有的中冷器散热管中,多采用内翅片来增加散热管的强度,一般的散热管会被充填大量的内翅片,虽然可以起到很好的散热效果,但会增大散热管的重量,现在工业领域讲究节能环保,过多的内翅片也会造成成本上的攀升。
发明内容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新型中冷器散热管,采用散热管内穿翅片的结构,通过翅片的不同放置改变管内热空气的流动方式,旨在更好的利用内翅片对热空气的紊流作用,从而进一步提高中冷器的散热性能,同时合理的设置内翅片来减轻散热管的重量,节省成本。
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提供如下技术方案:
一种新型中冷器散热管,包括:
一管体,所述管体包括下管体以及与所述下管体相互盖合的上管体;
设置在管体内部的若干第一翅片组件,所述第一翅片组件包括若干个相互排列的第一翅片和第二翅片;
与所述第一翅片组件相邻设置且与所述管体呈预定角度的若干第二翅片组件,所述第二翅片组件包括一上翅片、一下翅片以及一隔板,所述上翅片和下翅片的流通端交叉垂直叠放于所述隔板的上下两端。
为了更好的实现本实施例,进一步的,所述第二翅片组件中的上翅片、下翅片以及隔板设置为相同形状的四边形。
为了更好的实现本实施例,进一步的,所述第二翅片组件的对角边与管体长度方向呈15-75°夹角,且对角边与管体两内侧壁相接触。
为了更好的实现本实施例,进一步的,所述上管体、下管体、第一翅片组件以及第二翅片组件通过钎焊连接。
优选的,所述第一翅片和第二翅片可以采用矩形翅片,整体为方波结构,方波翅片的方波波峰处与上管体和下管体的内管壁面接触,散热管管体内部前后相邻的第一翅片和第二翅片呈错位式排布。
优选的,所述第一翅片和第二翅片还可以采用梯形波翅片,整体为梯形波结构,方波翅片的梯形波波峰处与上管体和下管体的内管壁面接触,散热管管体内部前后相邻的第一翅片和第二翅片呈错位式排布。
优选的,所述第一翅片和第二翅片均采用波纹翅片,整体为正弦波结构,波纹翅片的正弦波波峰处与上管体和下管体的内管壁面接触,散热管管体内部前后相邻的第一翅片和第二翅片呈错位式排布。
相对于现有技术,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是:
1、通过在散热管内设置若干第一翅片组件,同时与所述第一翅片组件相邻位置设置有若干与所述管体呈预定角度的第二翅片组件,且第二翅片组件中的上翅片和下翅片的流通端交叉垂直布置,通过隔板将上下翅片隔开,这样一来,通过散热管流通经过第一翅片组件后,管上端过来的热空气通过第二翅片组件中的上翅片或下翅片被分流改变方向,致使温度较高的空气更靠近冷风端,从而使管内热空气更充分的散热,达到提高中冷器的散热性能的目的。
2、第一翅片组件中的第一翅片和第二翅片因设置成错位式排布,有利于热空气在散热管道内实现紊流,并延长了气体在第一翅片组件内部的流动时间,具有散热效果好、节约能源等特点。
3、通过在第一翅片组件相邻位置设置若干第二翅片组件,在满足中冷器的散热性能的同时,因减少了散热管内整体的翅片数量,使得散热管体积更加轻薄,同时也节省了成本。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背景技术中结构示意图;
图2为本实用新型中冷器散热管结构示意图;
图3为本实用新型第一翅片组件方波结构示意图;
图4为本实用新型第一翅片组件梯形波结构示意图;
图5为本实用新型第一翅片组件正弦波结构示意图;
图6为本实用新型第二翅片组件结构示意图;
图7为本实用新型第一实施例结构示意图;
图8为本实用新型第二实施例结构示意图;
图9为本实用新型第一实施例平面结构示意图;
图中:管体1、上管体102、下管体101、第一翅片组件2、第一翅片21、第二翅片22、第二翅片组件3、上翅片31、下翅片32、隔板33。
具体实施方式
为了使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技术方案及优点更加清楚明白,以下结合附图及具体实施方式,对本实用新型进行进一步详细说明。应当理解,此处所描述的具体实施方式仅用以解释本实用新型,并不用于限定本实用新型。
参照附图2、6、7、8、9所示,本实用新型提出了一种新型中冷器散热管,包括:
一管体1,所述管体包括下管体101以及与所述下管体101相互盖合的上管体102;通过设置上下管体,方便对翅片的安装,同时也方便加工;
设置在管体1内部的若干第一翅片组件2,所述第一翅片组件2包括若干个相互排列的第一翅片21和第二翅片22;
与所述第一翅片组件2相邻设置且与所述管体1呈预定角度的若干第二翅片组件3,所述第二翅片组件3包括一上翅片31、一下翅片32以及一隔板33,所述上翅片31和下翅片32的流通端交叉垂直叠放于所述隔板33的上下两端。
参照附图6所示,在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所述第二翅片组件3中的上翅片31、下翅片32以及隔板33设置为相同形状的四边形。所述四边形可以为矩形、正方形、平行四边形或不规则四边形中的任意一种。
在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上翅片31和下翅片32可以设置成平直通道形。
作为本实用新型的优选实施例,上翅片31和下翅片32也可以设置成波浪形,来延长热空气在第二翅片组件3中流通的时间,从而延长热空气与冷空气交替混合散热的时间。
为了更好的实现本实施例,进一步的,所述上管体102、下管体101、第一翅片组件2以及第二翅片组件3通过钎焊连接。
作为本实用新型的优选实施例,第一翅片组件中的第一翅片和第二翅片可以设置成错位式排布,有利于热空气在散热管道内实现紊流,并延长了气体在第一翅片组件内部的流动时间,具有散热效果好、节约能源等特点。具体实施例如下:
参照附图3所示:优选的,所述第一翅片31和第二翅片32还可以采用矩形翅片,整体为方波结构,方波翅片的方波波峰处与上管体102和下管体101的内管壁面接触,散热管管体内部前后相邻的第一翅片31和第二翅片32呈错位式排布。
参照附图4所示:优选的,所述第一翅片31和第二翅片32还可以采用梯形波翅片,整体为梯形波结构,方波翅片的梯形波波峰处与上管体102和下管体101的内管壁面接触,散热管管体内部前后相邻的第一翅片31和第二翅片32呈错位式排布。
参照附图5所示:优选的,所述第一翅片31和第二翅片32均采用波纹翅片,整体为正弦波结构,波纹翅片的正弦波波峰处与上管体102和下管体101的内管壁面接触,散热管管体内部前后相邻的第一翅片31和第二翅片32呈错位式排布。
参照附图9所示:在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所述第二翅片组件3的对角边与管体1长度方向呈15-75°夹角,且对角边与管体1两内侧壁相接触。在第一翅片组件2与第二翅片组件3交接处形成A/B/C/D四个区域,四个区域可以不设置翅片,形成空缺区域,使得热空气在区域经冷空气降温后,使得第一翅片组件2流出的热空气只能通过第二翅片组件3相邻两侧面上的上翅片31或下翅片32流出,从而对散热管上表面的热量进行充分散热。
当然,所述A/B/C/D四个区域同样也可以设置第一翅片31或第二翅片32,布满翅片,会很好的提高散热管的整体强度,同时也起到一定的引流作用。
参照附图7所示:作为本实用新型的第一优选实施例,所述散热管首尾两端各设置一个第一翅片组件2,并在两个翅片组件中间设置有一个第二翅片组件3,第二翅片组件3的对角边与管体1长度方向呈45°夹角。通过第一翅片组件2流通的热空气在中间的第二翅片组件3上进行流通,会使流过的热空气中靠近风向一侧的热空气(温度较低)被改变方向而远离风向一侧,与此同时,流过的热空气中远离风向一侧的热空气(温度较高)被改变方向而靠近风向一侧,从而更快速地降低管内热空气的出气温度,达到更好的换热效果。
参照附图8所示:作为本实用新型的第二优选实施例,所述散热管首尾两端各设置一个第一翅片组件2,并在两个翅片组件中间设置有若干等间距、交叉排列的第一翅片组件2和第二翅片组件3,第二翅片组件3的对角边与管体1长度方向呈45°夹角。可以在实施例二的基础上使得散热管内的热空气达到紊流,同时延长热空气在第一翅片组件2和第二翅片组件3中流通的时间,使得散热管可以到达极佳的换热效果,同时合理的设置第一翅片组件2和第二翅片组件3,在满足换热性能的前提下,可以可以使得散热管体积变得更加轻薄。
参照附图7、9,以第一实施例为例,说明本实用新型的工作原理:
热空气从散热管体1一端流过,同时向散热管体1另一端施加外部冷空气,热空气经过管体内部的第一翅片组件2时,由于第一翅片组件2中设置的第一翅片21和第二翅片22呈错位式排布,热空气气流在错位排布的翅片中受到不同程度的阻碍,产生紊流,提高换热效率,靠近冷空气端的管内热空气温度会低于远离冷空气端的管内热空气温度,当换热后的混合气流从第一翅片组件2穿过后,进入与第二翅片组件3交接形成的区域A和B时,与A、B区域所对应的第二翅片组件的一面上翅片31和下翅片32的流通端交叉,使得A区域内换热后的气体经上翅片31进行流通并从D区域流出,同时B区域内换热后的气体经下翅片32进行流通并从C区域流出,由此一来,第一翅片组件2流出的热空气会在第二翅片组件3的作用下改变热空气靠近冷源的方向,经第二翅片组件3换热后的空气再流经下一个第一翅片组件2进行连续换热,即将后端温度更高的热空气调到前端(靠近冷空气端),从而更快速地降低管内热空气的出气温度,达到更好的换热效果。
实施例二是在实施例一的基础上,增加若干第一翅片组件2和第二翅片组件3交叉放置,目的在于延长散热管中空气流通的时间,在第一翅片组件2和第二翅片组件3中进行交替散热,同时实施例二的设计,整体上在保证散热管的强度的同时,可以使得散热管体积更加轻薄。
以上所述的,仅为本实用新型较佳的具体实施方式,但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并不局限于此,任何熟悉本技术领域的技术人员在本实用新型揭露的技术范围内,根据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及其实用新型构思加以等同替换或改变,都应涵盖在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之内。

Claims (7)

1.一种新型中冷器散热管,其特征在于:包括:
一管体,所述管体包括下管体以及与所述下管体相互盖合的上管体;
设置在管体内部的若干第一翅片组件,所述第一翅片组件包括若干个相互排列的第一翅片和第二翅片;
与所述第一翅片组件相邻设置且与所述管体呈预定角度的若干第二翅片组件,所述第二翅片组件包括一上翅片、一下翅片以及一隔板,所述上翅片和下翅片的流通端交叉垂直叠放于所述隔板的上下两端。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新型中冷器散热管,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二翅片组件中的上翅片、下翅片以及隔板设置为相同形状的四边形。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新型中冷器散热管,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二翅片组件的对角边与管体长度方向呈15-75°夹角,且对角边与管体两内侧壁相接触。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新型中冷器散热管,其特征在于:所述上管体、下管体、第一翅片组件以及第二翅片组件通过钎焊连接。
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新型中冷器散热管,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翅片和第二翅片可以采用矩形翅片,整体为方波结构,方波翅片的方波波峰处与上管体和下管体的内管壁面接触,散热管管体内部前后相邻的第一翅片和第二翅片呈错位式排布。
6.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新型中冷器散热管,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翅片和第二翅片还可以采用梯形波翅片,整体为梯形波结构,方波翅片的梯形波波峰处与上管体和下管体的内管壁面接触,散热管管体内部前后相邻的第一翅片和第二翅片呈错位式排布。
7.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新型中冷器散热管,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翅片和第二翅片还可以采用波纹翅片,整体为正弦波结构,波纹翅片的正弦波波峰处与上管体和下管体的内管壁面接触,散热管管体内部前后相邻的第一翅片和第二翅片呈错位式排布。
CN201920457650.7U 2019-04-08 2019-04-08 一种新型中冷器散热管 Active CN209687594U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920457650.7U CN209687594U (zh) 2019-04-08 2019-04-08 一种新型中冷器散热管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920457650.7U CN209687594U (zh) 2019-04-08 2019-04-08 一种新型中冷器散热管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209687594U true CN209687594U (zh) 2019-11-26

Family

ID=68607348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1920457650.7U Active CN209687594U (zh) 2019-04-08 2019-04-08 一种新型中冷器散热管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209687594U (zh)

Cited By (3)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12097563A (zh) * 2020-09-11 2020-12-18 施炳沧 组合式中冷器散热管
CN114967305A (zh) * 2022-06-29 2022-08-30 歌尔光学科技有限公司 一种柔性散热鳍片
WO2023002628A1 (ja) * 2021-07-21 2023-01-26 日立Astemo株式会社 熱交換器および熱交換器を備えた電力変換装置、熱交換機用インナーフィンの製造方法

Cited By (3)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12097563A (zh) * 2020-09-11 2020-12-18 施炳沧 组合式中冷器散热管
WO2023002628A1 (ja) * 2021-07-21 2023-01-26 日立Astemo株式会社 熱交換器および熱交換器を備えた電力変換装置、熱交換機用インナーフィンの製造方法
CN114967305A (zh) * 2022-06-29 2022-08-30 歌尔光学科技有限公司 一种柔性散热鳍片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209687594U (zh) 一种新型中冷器散热管
CN106151982A (zh) 一种大功率led液冷散热系统
CN208333161U (zh) 一种散热翅片及散热装置
CN206657316U (zh) 一种计算机新型散热机箱
CN208238294U (zh) 一种半导体换热器
CN106595377B (zh) 一种管片式散热器的强制对流装置
CN218376647U (zh) 一种散热芯体内扰流结构
CN205537254U (zh) 换热装置及具有该换热装置的半导体制冷冰箱
CN206056372U (zh) 一种增强散热效果的散热管
CN209250984U (zh) 散热装置及电器件
CN215578100U (zh) 一种电压无级补偿型可控配电变压器
CN206626986U (zh) 一种高强度铝质汽车散热器
CN106766346B (zh) 一种循环水冷式散热半导体制冷系统
CN206016995U (zh) 采用液态金属散热的斯特林热机冷却器
CN206399263U (zh) 一种加强型空气散热器
CN106767089B (zh) 一种管片式散热器的正反时针对流装置
CN207317559U (zh) 一种具有空气诱导作用的翅片管束散热器
WO2019037392A1 (zh) 一种散热器、室外机以及空调器
CN209444424U (zh) 一种散热器上水室分流装置
CN207380662U (zh) Cpu用高效散热器
CN207354786U (zh) 一种散热装置
CN206657309U (zh) 一种用于计算机散热的组合散热装置
CN206851136U (zh) 双层水冷基板
CN206042649U (zh) 具有热超导散热器的大功率高防护等级电源装置
CN205537253U (zh) 换热装置及具有该换热装置的半导体制冷冰箱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