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209687581U - 一种汽车国6排放后处理系统 - Google Patents

一种汽车国6排放后处理系统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209687581U
CN209687581U CN201822278639.2U CN201822278639U CN209687581U CN 209687581 U CN209687581 U CN 209687581U CN 201822278639 U CN201822278639 U CN 201822278639U CN 209687581 U CN209687581 U CN 209687581U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exhaust
temperature
dpf
pipe
scr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Active
Application number
CN201822278639.2U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周浩明
汤友志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Individual
Original Assignee
Individual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Individual filed Critical Individual
Priority to CN201822278639.2U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209687581U/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209687581U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209687581U/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Classifications

    • YGENERAL TAGGING OF NEW TECHNOLOGICAL DEVELOPMENTS; GENERAL TAGGING OF CROSS-SECTIONAL TECHNOLOGIES SPANNING OVER SEVERAL SECTIONS OF THE IPC; TECHNICAL SUBJECTS COVERED BY FORMER USPC CROSS-REFERENCE ART COLLECTIONS [XRACs] AND DIGESTS
    • Y02TECHNOLOGIES OR APPLICATIONS FOR MITIGATION OR ADAPTATION AGAINST CLIMATE CHANGE
    • Y02ATECHNOLOGIES FOR ADAPTATION TO CLIMATE CHANGE
    • Y02A50/00TECHNOLOGIES FOR ADAPTATION TO CLIMATE CHANGE in human health protection, e.g. against extreme weather
    • Y02A50/20Air quality improvement or preservation, e.g. vehicle emission control or emission reduction by using catalytic converters
    • YGENERAL TAGGING OF NEW TECHNOLOGICAL DEVELOPMENTS; GENERAL TAGGING OF CROSS-SECTIONAL TECHNOLOGIES SPANNING OVER SEVERAL SECTIONS OF THE IPC; TECHNICAL SUBJECTS COVERED BY FORMER USPC CROSS-REFERENCE ART COLLECTIONS [XRACs] AND DIGESTS
    • Y02TECHNOLOGIES OR APPLICATIONS FOR MITIGATION OR ADAPTATION AGAINST CLIMATE CHANGE
    • Y02TCLIMATE CHANGE MITIGATION TECHNOLOGIES RELATED TO TRANSPORTATION
    • Y02T10/00Road transport of goods or passengers
    • Y02T10/10Internal combustion engine [ICE] based vehicles
    • Y02T10/12Improving ICE efficiencies
    • YGENERAL TAGGING OF NEW TECHNOLOGICAL DEVELOPMENTS; GENERAL TAGGING OF CROSS-SECTIONAL TECHNOLOGIES SPANNING OVER SEVERAL SECTIONS OF THE IPC; TECHNICAL SUBJECTS COVERED BY FORMER USPC CROSS-REFERENCE ART COLLECTIONS [XRACs] AND DIGESTS
    • Y02TECHNOLOGIES OR APPLICATIONS FOR MITIGATION OR ADAPTATION AGAINST CLIMATE CHANGE
    • Y02TCLIMATE CHANGE MITIGATION TECHNOLOGIES RELATED TO TRANSPORTATION
    • Y02T10/00Road transport of goods or passengers
    • Y02T10/10Internal combustion engine [ICE] based vehicles
    • Y02T10/40Engine management systems

Landscapes

  • Exhaust Gas After Treatment (AREA)

Abstract

一种汽车国6排气后处理系统,属汽车尾气处理技术领域,包括排气管前段、排气管后段、控制系统和依次串接在排气管前段、排气管后段之间的废气温度调节器、DOC、DPF、SCR、ASC氨逃逸催化器和热解器;控制系统由控制器、安装在SCR进口端的第一温度传感器、安装在DPF进口端的第二温度传感器、安装在DPF进口端的第一压力传感器和安装在DPF出口端的第二压力传感器构成;能控制所有工况的排放温度、空速,对各器件的催化剂实行高温保护,控制连续被动再生时DPF最小过滤层;废气与催化剂接触机会增加,可同时实现最高效率最大化和背压最小化;本专利的催化剂冷启动快,各工况转化效率高,排气阻力小,性能稳定,使用寿命长,成本低。

Description

一种汽车国6排放后处理系统
1.技术领域:
本专利涉及汽车尾气处理技术领域,特别是涉及一种汽车排气后处理系统。
2.背景技术:
随着科技的进步和经济的飞速发展,汽车已逐渐进入越来越多的用户家庭,正成为了人们出行不可缺少的交通工具。伴随着汽车普及和使用量的增加,汽车尾气所造成的环境污染已经成为了不可忽视的问题。
随着整个全球对汽车排放限值的提高,汽车尾气排气系统逐渐增加相应的后处理系统,对排气系统后处理的结构、成本、标定提出了更高的挑战。
现有的国5以及以下的柴油车和GDI汽油车可以只依靠一种技术路线达到标准要求,就是机内优化燃烧降低PM+机外SCR降低NOx,或者机内EGR降低NOx+机外DPF降低PM。
与国5相比,国6的所有指标基本上降低50%,因此,现有的柴油车和GDI汽油车只靠一种技术路线是达不到国6标准的,必须两种路线全部采用,即机内(优化燃烧降低PM+EGR 降低NOx)+机外(DOC+DPF+SCR+ASC)。
同时满足不同工况下NOx和从SCR逃逸的NH3的两个指标,单纯依靠对SCR的控制是非常难以做到的,因此,最简单的方法是SCR只控制NOx,而增加的后置ASC控制从SCR逃逸的NH3。事实上,后置的ASC还能够协助前置的DOC工作,完成前置的DOC没做干净的事。
这是目前全世界公认、技术最成熟、效果最好的组合和排放后处理技术路线。但是,由于人们对后处理理论及各器件的认识程度不同,导致实现这个技术路线的具体结构和控制策略千差万别,实际效果大不一样。
现有柴油车国6排放后处理技术路线的具体结构和控制策略的致命缺陷:
虽然国6排放标准还没有实行,但是,实际上国6排放的后处理技术路线早已在应用,只是控制的指标没有那么严格。
现有的国4、国5以及国6的后处理具体结构都只是将DOC、或者DPF、或者SCR单纯的串接而成,这种设计存在如下重大缺陷:
(1)在后处理效率方面:只能保证某个排放温度工况时最高,而不能保证其它排放温度工况时的效率很高;
(2)在后处理效率方面:只能保证某个空速工况时最高,而不能保证其它空速工况时的效率很高;
(3)对各器件的催化剂不能够实行高温保护,使得催化剂容易烧结、挥发、结构变形、脱落,效率下降,寿命缩短,N2O、NH3二次污染物增加;
(4)无法保证连续被动再生时DPF最小过滤层的存在,使得细小的颗粒物排放增加;
(5)冷启动时,催化剂启动时间长,转化效率很低,使得污染物有较长一段时间大量排出;
(6)氧化还原反应的相关成分的所有分子,在DOC或者SCR中,除了在进入前需要混合均匀之外,更要在进入后与催化剂都有足够的接触机会,才能使转化效率最大化;现有的后处理在某个选定的设计工况下,如果按照最高效率最大化来确定空速,即采用紊流形式,则排气背压非常大,而如果按照最高效率时背压最小化来确定空速,即层流形式,则最高效率就会降低;现有的后处理结构无法同时实现最高效率最大化和背压最小化;
(7)主动再生能耗大。
3.实用新型内容:
发明一种催化剂冷启动快,各工况转化效率高,排气阻力小,性能稳定,使用寿命长,购买成本低的国6排放后处理系统,就成为本专利的目的。
为了实现上述目的,本专利采用如下技术路线:温度调节器+DOC+DPF+SCR+ASC+热解器,并且,采用如下技术方案:
一种汽车国6排气后处理系统,包括排气管前段2、排气管后段13、控制系统和从前往后依次串接在排气管前段2、排气管后段13之间的废气冷却器23、DOC催化器4、DPF 颗粒捕捉器7、SCR催化器11、ASC氨逃逸催化器12和热解器;所述的废气冷却器23的进气管24以分流阀1与排气管前段2连接,冷却器23的出气管22固接在分流阀1后面的排气管前段2上;所述的DOC催化器4并联着第一旁通管20,旁通管20的前端与DOC催化器4 的进口端以第一换向阀3连接,第一旁通管20的后端固接在DOC催化器4的出口端上;所述的SCR 催化器11和ASC氨逃逸催化器12并联着第二旁通管19,第二旁通管19的前端与SCR催化器11的进口端以第二换向阀9连接,第二旁通管19的后端分成两个分管18、16,两分管18、16分别固接在热解器前、后的排气管后段13上。
在本专利所述的汽车国6排气后处理系统中,所述的热解器由尿素液输入管15、热解室17和热解器的输出管14三部分固接而成;尿素液输入管15、热解器的输出管14固接在排气管后段13的管上;热解室安装在排气管后段13的管内,与排气管后段13内的废气隔离,并吸收排气管后段13内废气的热量,以加热喷入热解室17中的尿素液热解成氨气;尿素液喷嘴安装在输入管15中。
在本专利所述的汽车国6排气后处理系统中,所述的热解室17可以为一段螺旋管。
在本专利所述的汽车国6排气后处理系统中,所述的热解器的输出管14的出口端固接在DPF颗粒捕捉器7的进口或者出口端上。
在本专利所述的汽车国6排气后处理系统中,所述的控制系统由控制器、安装在SCR 催化器11进口端的第一温度传感器10、安装在DPF颗粒捕捉器7进口端的第二温度传感器 5、安装在DPF颗粒捕捉器进口端的第一压力传感器6和安装在DPF颗粒捕捉器7出口端的第二压力传感器8构成,各传感器与控制器以电线连接;所述的控制器在第一压力传感器6和第二压力传感器8检测到的压力差值超过当时工况的最高预设值,所述的第二温度传感器5检测到的温度低于预设的DPF主动再生的温度范围的下限值时,在关闭冷却器23的前提下,控制器采取升温措施,直至进入DPF颗粒捕捉器7进口端的温度大于该下限值,所述的第二温度传感器5检测到的温度高于预设的DPF主动再生的温度范围的上限值时,在关闭升温措施的前提下,所述的控制器开启冷却器23,分流阀1开通废气冷却器23的进气管24,减小甚至关闭直接通往DOC催化器4的废气流量,废气冷却器23开始工作,对所通过的高温废气降温,直至进入DPF颗粒捕捉器7进口端的温度小于该上限值,DPF进入正常的主动再生燃烧状态,以快速减小过滤层厚度,同时,第二换向阀9开通第二旁通管19,关闭进入 SCR催化器11的管路,废气NOx处理进入SNCR模式,直至所述的控制器在第一压力传感器 6和第二压力传感器8检测到的压力差值小于当时工况的第一低预设值时,停止主动再生,关闭升温措施或冷却器23,DPF进入被动再生燃烧状态,以缓慢减小过滤层厚度,同时,第二换向阀9关闭第二旁通管19,开通进入SCR催化器11的管路,废气NOx处理重新恢复到SCR 模式;所述的控制器在第一压力传感器6和第二压力传感器8检测到的压力差值小于当时工况的第二低预设值时,第一换向阀3开通第一旁通管20,关闭进入DOC催化器4的管路,废气绕过DOC催化器4,直接进入DPF颗粒捕捉器7,使DPF颗粒捕捉器7内的过滤层迅速增厚,避免微小颗粒大量排出,直至所述的控制器在第一压力传感器6和第二压力传感器8检测到的压力差值大于当时工况的第三低预设值时,第一换向阀3关闭第一旁通管20,开通进入DOC催化器4的管路,废气重新经DOC催化器4进入DPF颗粒捕捉器7;所述的控制器在废气NOx处理进入SCR模式后,第一温度传感器10检测到的进入SCR催化器11的温度小于SCR高效区的低预设值时,在关闭冷却器23的前提下,所述的控制器采取升温措施,直至进入SCR 催化器11的温度大于SCR高效区的低预设值;所述的控制器在废气NOx处理进入SCR模式后,第一温度传感器10检测到的进入SCR催化器11的温度大于SCR高效区的高预设值时,在关闭升温措施的前提下,所述的控制器开启冷却器23,分流阀1开通废气冷却器23的进气管24,减小甚至关闭直接通往DOC催化器4的废气流量,废气冷却器23开始工作,对所通过的高温废气降温,直至进入SCR催化器11的温度小于SCR高效区的高预设值。
在本专利所述的汽车国6排气后处理系统中,所述的升温措施可以在发动机25机内进行,或者,在发动机25外配备加热装置。
在本专利所述的汽车国6排气后处理系统中,所述的加热装置可以是在换向阀3前的排气管前段2上安装的一个由控制器控制的燃油喷射器21。
在本专利所述的汽车国6排气后处理系统中,所述的DOC催化器4、SCR催化器11和ASC氨逃逸催化器12,其载体的结构沿轴向可以由数段组成,各段的蜂窝孔的中心线相互平行或者构成波浪形。
在本专利所述的汽车国6排气后处理系统中,所述的DOC催化器4、DPF颗粒捕捉器7、 SCR催化器11和ASC氨逃逸催化器12,其载体的结构沿径向可以由数块组成。
在本专利所述的汽车国6排气后处理系统中,所述的DOC催化器4、DPF颗粒捕捉器7、 SCR催化器11和ASC氨逃逸催化器12的各进口处均可以安装一个可调载体进气几何截面大小的流量阀,或者,对于SCR催化器11和ASC氨逃逸催化器12,可仅在SCR催化器11的进口处安装一个可调载体进气几何截面大小的流量阀;所述的控制器根据发动机25排气量的变化,调节各流量阀的几何截面大小,以保证废气流过各器件的时间达到预设值。
在本专利所述的汽车国6排气后处理系统中,所述的可调载体进气几何截面大小的流量阀,其结构是这样的:在载体29进口的排气管26上铰接着两个同步但反向转动的阀片27、 28,在阀片转轴30上,连接着执行机构,执行机构由控制器控制,以调节两个阀片之间允许废气流过的截面大小。
在本专利所述的汽车国6排气后处理系统中,所述的可调载体进气几何截面大小的流量阀,其结构还可以是这样的:在载体35进口的排气管31内,固接着数个将废气均匀地分配到载体的整个进口截面上的导流片32;在每两个导流片之间的流道34中,均铰接着一个阀片33;各阀片同步转动;各阀片的转轴36铰接在排气管31上;在阀片转轴36上,连接着执行机构,执行机构由控制器控制,以调节每个阀片与一侧导流片之间的允许废气流过的截面大小。
本专利具有的效果:
(1)在后处理效率方面,对所有工况的排放温度进行控制,以实现在所有工况时,各催化剂的效率都尽量达到最高;
(2)在后处理效率方面,对所有工况的空速进行控制,以实现在所有工况时,各催化剂的效率都尽量达到最高;
(3)对各器件的催化剂实行高温保护,以防止催化剂烧结、挥发、结构变形、脱落,使得不至于效率下降,寿命缩短,N2O、NH3二次污染物增加;
(4)对DPF实行高温保护,以防止过热,导致载体烧毁;
(5)控制连续被动再生时DPF最小过滤层的存在,以保证细小的颗粒物排放不会大幅增加;
(6)冷启动时,催化剂启动时间大幅缩短,以尽早进入高转化效率状态,以免污染物有较长时间大量排出;
(7)氧化还原反应的相关成分的所有分子,在进入DOC、SCR和ASC中,采用低速撞击混合的流动形式,与催化剂都有足够的接触机会,以尽量同时实现最高效率最大化和背压最小化;
(8)尿素热解充分利用后处理系统的自身热量,不仅可节省发动机能量,而且还可降低排气管出口的温度;
(9)DOC一直处在还原反应的高效率温度范围,而且,也处在NO氧化反应的高效率温度范围,大量的NO2可不断消除DPF内的过滤层厚度,从而不仅可减少主动再生的次数,节省主动再生的能耗,而且也可延长各个器件的寿命。
4.附图说明:
图1是本专利的汽车国6排气后处理系统的结构示意图;
图2是没有导流片的可调载体进气几何截面大小的流量阀的结构示意图;
图3是具有导流片的可调载体进气几何截面大小的流量阀的结构示意图。
5.具体实施方式:
结合附图和实施例对本专利作进一步说明。
如图1所示,一种汽车国6排气后处理系统,包括排气管前段2、排气管后段13、控制系统和从前往后依次串接在排气管前段2、排气管后段13之间的废气冷却器23、DOC催化器4、DPF颗粒捕捉器7、SCR催化器11、ASC氨逃逸催化器12和热解器;所述的废气冷却器23的进气管24以分流阀1与排气管前段2连接,冷却器23的出气管22固接在分流阀1后面的排气管前段2上;所述的DOC催化器4并联着第一旁通管20,第一旁通管20的前端与 DOC催化器4的进口端以第一换向阀3连接,第一旁通管20的后端固接在DOC催化器4的出口端上;所述的SCR催化器11和ASC氨逃逸催化器12并联着第二旁通管19,第二旁通管19的前端与SCR 催化器11的进口端以第二换向阀9连接,第二旁通管19的后端分成两个分管18、16,两分管18、16分别固接在热解器前、后的排气管后段13上。
所述的热解器由尿素液输入管15、热解室17和热解器的输出管14三部分固接而成;尿素液输入管15、热解器的输出管14固接在排气管后段13的管上;热解室安装在排气管后段13的管内,与排气管后段13内的废气隔离,并吸收排气管后段13内废气的热量,以加热喷入热解室中的尿素液热解成氨气;尿素液喷嘴安装在输入管15中。
所述的热解室为一段螺旋管。
所述的热解器的输出管14的出口端固接在DPF颗粒捕捉器7的进口端上。
所述的控制系统由控制器、安装在SCR催化器11进口端的第一温度传感器10、安装在 DPF颗粒捕捉器7进口端的第二温度传感器5、安装在DPF颗粒捕捉器进口端的第一压力传感器6和安装在DPF颗粒捕捉器7出口端的第二压力传感器8构成,各传感器与控制器以电线连接;所述的控制器在第一压力传感器6和第二压力传感器8检测到的压力差值超过当时工况的最高预设值1kpa,所述的第二温度传感器5检测到的温度低于预设的DPF主动再生的温度范围的下限值550°时,在关闭冷却器23的前提下,控制器开启燃油喷射器21 升温,直至进入DPF颗粒捕捉器7进口端的温度大于该下限值,所述的第二温度传感器5 检测到的温度高于预设的DPF主动再生的温度范围的上限值600°时,在关闭燃油喷射器 21的前提下,所述的控制器开启冷却器23,分流阀1开通废气冷却器23的进气管24,减小甚至关闭直接通往DOC催化器4的废气流量,废气冷却器23开始工作,对所通过的高温废气降温,直至进入DPF颗粒捕捉器7进口端的温度小于该上限值,DPF进入正常的主动再生燃烧状态,以快速减小过滤层厚度,同时,换向阀9开通旁通管19,关闭进入SCR催化器11的管路,废气NOx处理进入SNCR模式,直至所述的控制器在第一压力传感器6和第二压力传感器8检测到的压力差值小于当时工况的第一低预设值250pa时,停止主动再生,关闭燃油喷射器21和冷却器23,DPF进入被动再生燃烧状态,以缓慢减小过滤层厚度,同时,换向阀9关闭旁通管19,开通进入SCR催化器11的管路,废气NOx处理重新恢复到 SCR模式;所述的控制器在第一压力传感器6和第二压力传感器8检测到的压力差值小于当时工况的第二低预设值100pa时,换向阀3开通旁通管20,关闭进入DOC催化器4的管路,废气绕过DOC催化器4,直接进入DPF颗粒捕捉器7,使DPF颗粒捕捉器7内的过滤层迅速增厚,避免微小颗粒大量排出,直至所述的控制器在第一压力传感器6和第二压力传感器8 检测到的压力差值大于当时工况的第三低预设值120pa时,换向阀3关闭旁通管20,开通进入DOC催化器4的管路,废气重新经DOC催化器4进入DPF颗粒捕捉器7;所述的控制器在废气NOx处理进入SCR模式后,第一温度传感器10检测到的进入SCR催化器11的温度小于SCR高效区的低预设值280°时,在关闭冷却器23的前提下,所述的控制器开启燃油喷射器21,直至进入SCR催化器11的温度大于SCR高效区的低预设值;所述的控制器在废气NOx处理进入SCR模式后,第一温度传感器10检测到的进入SCR催化器11的温度大于 SCR高效区的高预设值420°时,在关闭燃油喷射器21的前提下,所述的控制器开启冷却器23,分流阀1开通废气冷却器23的进气管24,减小甚至关闭直接通往DOC催化器4的废气流量,废气冷却器23开始工作,对所通过的高温废气降温,直至进入SCR催化器11 的温度小于SCR高效区的高预设值。
所述的由控制器控制的燃油喷射器21安装在换向阀3前的排气管前段2上。
所述的DOC催化器4、SCR催化器11和ASC氨逃逸催化器12,其载体的结构沿轴向由4段组成,各段的蜂窝孔的中心线相互构成波浪形。
所述的DOC催化器4、DPF颗粒捕捉器7、SCR催化器11和ASC氨逃逸催化器12,其载体的结构沿径向由5块组成。
所述的DOC催化器4、DPF颗粒捕捉器7、SCR催化器11的各进口处均安装一个可调载体进气几何截面大小的流量阀;所述的控制器根据发动机25排气量的变化,调节各流量阀的几何截面大小,以保证废气流过各器件的时间达到预设值0.1秒。
所述的可调载体进气几何截面大小的流量阀,其结构是这样的:在载体29进口的排气管26上铰接着两个同步但反向转动的阀片27、28,在阀片转轴30上,连接着执行机构,执行机构由控制器控制,以调节两个阀片之间允许废气流过的截面大小。

Claims (12)

1.一种汽车国6排气后处理系统,其特征在于,包括排气管前段(2)、排气管后段(13)、控制系统和从前往后依次串接在排气管前段(2)、排气管后段(13)之间的废气冷却器(23)、DOC催化器(4)、DPF颗粒捕捉器(7)、SCR催化器(11)、ASC氨逃逸催化器(12)和热解器;所述的废气冷却器(23)的进气管(24)以分流阀(1)与排气管前段(2)连接,冷却器(23)的出气管(22)固接在分流阀(1)后面的排气管前段(2)上;所述的DOC催化器(4)并联着第一旁通管(20),第一旁通管(20)的前端与DOC催化器(4)的进口端以第一换向阀(3)连接,第一旁通管(20)的后端固接在DOC催化器(4)的出口端上;所述的SCR催化器(11)和ASC氨逃逸催化器(12)并联着第二旁通管(19),第二旁通管(19)的前端与SCR催化器(11)的进口端以第二换向阀(9)连接,第二旁通管(19)的后端分成两个分管(18、16),两分管(18、16)分别固接在热解器前、后的排气管后段(13)上。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汽车国6排气后处理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的热解器由尿素液输入管(15)、热解室(17)和热解器的输出管(14)三部分固接而成;尿素液输入管(15)、热解器的输出管(14)固接在排气管后段(13)的管上;热解室安装在排气管后段(13)的管内,与排气管后段(13)内的废气隔离,并吸收排气管后段(13)内废气的热量,以加热喷入热解室(17)中的尿素液热解成氨气;尿素液喷嘴安装在输入管(15)中。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汽车国6排气后处理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的热解室(17)可以为一段螺旋管。
4.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汽车国6排气后处理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的热解器的输出管(14)的出口端固接在DPF颗粒捕捉器(7)的进口或者出口端上。
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汽车国6排气后处理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的控制系统由控制器、安装在SCR催化器(11)进口端的第一温度传感器(10)、安装在DPF颗粒捕捉器(7)进口端的第二温度传感器(5)、安装在DPF颗粒捕捉器进口端的第一压力传感器(6)和安装在DPF颗粒捕捉器(7)出口端的第二压力传感器(8)构成,各传感器与控制器以电线连接;所述的控制器在第一压力传感器(6)和第二压力传感器(8)检测到的压力差值超过当时工况的最高预设值,所述的第二温度传感器(5)检测到的温度低于预设的DPF主动再生的温度范围的下限值时,在关闭冷却器(23)的前提下,控制器采取升温措施,直至进入DPF颗粒捕捉器(7)进口端的温度大于该下限值,所述的第二温度传感器(5)检测到的温度高于预设的DPF主动再生的温度范围的上限值时,在关闭升温措施的前提下,所述的控制器开启冷却器(23),分流阀(1)开通废气冷却器(23)的进气管(24),减小甚至关闭直接通往DOC催化器(4)的废气流量,废气冷却器(23)开始工作,对所通过的高温废气降温,直至进入DPF颗粒捕捉器(7)进口端的温度小于该上限值,DPF进入正常的主动再生燃烧状态,以快速减小过滤层厚度,同时,第二换向阀(9)开通第二旁通管(19),关闭进入SCR催化器(11)的管路,废气NOx处理进入SNCR模式,直至所述的控制器在第一压力传感器(6)和第二压力传感器(8)检测到的压力差值小于当时工况的第一低预设值时,停止主动再生,关闭升温措施或冷却器(23),DPF进入被动再生燃烧状态,以缓慢减小过滤层厚度,同时,第二换向阀(9)关闭第二旁通管(19),开通进入SCR催化器(11)的管路,废气NOx处理重新恢复到SCR模式;所述的控制器在第一压力传感器(6)和第二压力传感器(8)检测到的压力差值小于当时工况的第二低预设值时,第一换向阀(3)开通第一旁通管(20),关闭进入DOC催化器(4)的管路,废气绕过DOC催化器(4),直接进入DPF颗粒捕捉器(7),使DPF颗粒捕捉器(7)内的过滤层迅速增厚,避免微小颗粒大量排出,直至所述的控制器在第一压力传感器(6)和第二压力传感器(8)检测到的压力差值大于当时工况的第三低预设值时,第一换向阀(3)关闭第一旁通管(20),开通进入DOC催化器(4)的管路,废气重新经DOC催化器(4)进入DPF颗粒捕捉器(7);所述的控制器在废气NOx处理进入SCR模式后,第一温度传感器(10)检测到的进入SCR催化器(11)的温度小于SCR高效区的低预设值时,在关闭冷却器(23)的前提下,所述的控制器采取升温措施,直至进入SCR催化器(11)的温度大于SCR高效区的低预设值;所述的控制器在废气NOx处理进入SCR模式后,第一温度传感器(10)检测到的进入SCR催化器(11)的温度大于SCR高效区的高预设值时,在关闭升温措施的前提下,所述的控制器开启冷却器(23),分流阀(1)开通废气冷却器(23)的进气管(24),减小甚至关闭直接通往DOC催化器(4)的废气流量,废气冷却器(23)开始工作,对所通过的高温废气降温,直至进入SCR催化器(11)的温度小于SCR高效区的高预设值。
6.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汽车国6排气后处理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的升温措施可以在发动机(25)机内进行,或者,在发动机(25)外配备加热装置。
7.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汽车国6排气后处理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的加热装置可以是在第一换向阀(3)前的排气管前段(2)上安装的一个由控制器控制的燃油喷射器(21)。
8.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汽车国6排气后处理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的DOC催化器(4)、SCR催化器(11)和ASC氨逃逸催化器(12),其载体的结构沿轴向可以由数段组成,各段的蜂窝孔的中心线相互平行或者构成波浪形。
9.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汽车国6排气后处理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的DOC催化器(4)、DPF颗粒捕捉器(7)、SCR催化器(11)和ASC氨逃逸催化器(12),其载体的结构沿径向可以由数块组成。
10.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汽车国6排气后处理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的DOC催化器(4)、DPF颗粒捕捉器(7)、SCR催化器(11)和ASC氨逃逸催化器(12)的各进口处均可以安装一个可调载体进气几何截面大小的流量阀,或者,对于SCR催化器(11)和ASC氨逃逸催化器(12),可仅在SCR催化器(11)的进口处安装一个可调载体进气几何截面大小的流量阀;控制器根据发动机(25)排气量的变化,调节各流量阀的几何截面大小,以保证废气流过各器件的时间达到预设值。
11.根据权利要求10所述的汽车国6排气后处理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的可调载体进气几何截面大小的流量阀,其结构是这样的:在载体(29)进口的排气管(26)上铰接着两个同步但反向转动的阀片(27、28),在阀片转轴(30)上,连接着执行机构,执行机构由控制器控制,以调节两个阀片之间允许废气流过的截面大小。
12.根据权利要求10所述的汽车国6排气后处理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的可调载体进气几何截面大小的流量阀,其结构还可以是这样的:在载体(35)进口的排气管(31)内,固接着数个将废气均匀地分配到载体的整个进口截面上的导流片(32);在每两个导流片之间的流道(34)中,均铰接着一个阀片(33);各阀片同步转动;各阀片的转轴(36)铰接在排气管(31)上;在阀片转轴(36)上,连接着执行机构,执行机构由控制器控制,以调节每个阀片与一侧导流片之间的允许废气流过的截面大小。
CN201822278639.2U 2018-12-23 2018-12-23 一种汽车国6排放后处理系统 Active CN209687581U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822278639.2U CN209687581U (zh) 2018-12-23 2018-12-23 一种汽车国6排放后处理系统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822278639.2U CN209687581U (zh) 2018-12-23 2018-12-23 一种汽车国6排放后处理系统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209687581U true CN209687581U (zh) 2019-11-26

Family

ID=68597937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1822278639.2U Active CN209687581U (zh) 2018-12-23 2018-12-23 一种汽车国6排放后处理系统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209687581U (zh)

Cited By (5)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11396177A (zh) * 2020-03-31 2020-07-10 潍柴动力股份有限公司 尾气的处理装置及其控制方法、控制装置与存储介质
CN112664304A (zh) * 2020-12-14 2021-04-16 广西玉柴机器股份有限公司 一种带三级后处理的国六发动机结构
CN113027577A (zh) * 2021-04-25 2021-06-25 潍柴动力股份有限公司 一种发动机排气装置及发动机排气方法
CN113294227A (zh) * 2021-07-01 2021-08-24 南昌智能新能源汽车研究院 一种提高sdpf低温起动性能的装置及其控制方法
DE102022002629A1 (de) 2021-07-20 2023-01-26 Mercedes-Benz Group AG Ein System zum Reduzieren von Feinstaubablagerungen in einem Abgasnachbehandlungsbauteil

Cited By (7)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11396177A (zh) * 2020-03-31 2020-07-10 潍柴动力股份有限公司 尾气的处理装置及其控制方法、控制装置与存储介质
CN112664304A (zh) * 2020-12-14 2021-04-16 广西玉柴机器股份有限公司 一种带三级后处理的国六发动机结构
CN113027577A (zh) * 2021-04-25 2021-06-25 潍柴动力股份有限公司 一种发动机排气装置及发动机排气方法
CN113027577B (zh) * 2021-04-25 2022-07-15 潍柴动力股份有限公司 一种发动机排气装置及发动机排气方法
CN113294227A (zh) * 2021-07-01 2021-08-24 南昌智能新能源汽车研究院 一种提高sdpf低温起动性能的装置及其控制方法
CN113294227B (zh) * 2021-07-01 2022-08-19 南昌智能新能源汽车研究院 一种提高sdpf低温起动性能的装置及其控制方法
DE102022002629A1 (de) 2021-07-20 2023-01-26 Mercedes-Benz Group AG Ein System zum Reduzieren von Feinstaubablagerungen in einem Abgasnachbehandlungsbauteil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209687581U (zh) 一种汽车国6排放后处理系统
CN111350574A (zh) 一种汽车国6排放后处理系统
US5671600A (en) Method of reducing the NOx emission of a supercharged piston-type internal combustion engine
CN107747505B (zh) 一种利用发动机排气交替再生dpf的系统及控制方法
US8828342B1 (en) DPF energy conservation
CN111255547B (zh) 废气后处理系统和对内燃机进行废气后处理的方法
CN106948912A (zh) 柴油机后处理排气热管理方法及装置
CN113374564B (zh) 一种汽车尾气后处理方法
CN211819579U (zh) 柴油机及其后处理系统
KR20120054314A (ko) 배기가스 후처리 시스템
CN109578111A (zh) 柴油机dpf清洗再生设备
CN113236402A (zh) 一种控制dpf碳载捕集及被动再生装置及控制方法
CN113272536A (zh) 一种发动机尾气后处理装置及方法
CN102128072B (zh) 发动机排气系统及操作方法
WO2012021061A1 (en) System for controlling exhaust gas temperature of an internal combustion engine with an exhaust gas after-treatment device and prime mover including same
KR101231132B1 (ko) 버너를 사용하여 배출가스 저감 성능을 향상시키는 자동차 배출가스 저감 장치
CN109595069B (zh) 提升doc再生效率的装置及方法
CN208380679U (zh) 一种在用车柴油机尾气污染物主动再生双降系统
KR101575478B1 (ko) 디젤 분진 필터 후단의 배기가스 재순환 장치 및 방법
CN106246300A (zh) 操作在汽车系统的过滤器上的选择性催化还原的方法
CN102536395B (zh) 一种混合动力公交车及其发动机scr热管理系统
CN203925755U (zh) 一种用于混合动力汽车节气门全开的排气结构
CN202832772U (zh) 大型发动机scr脱硝系统
CN210013734U (zh) 一种废气净化装置
JP6213260B2 (ja) 排ガス浄化システム及びその制御方法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