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209683478U - 一种组合式热管换热器 - Google Patents

一种组合式热管换热器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209683478U
CN209683478U CN201920556121.2U CN201920556121U CN209683478U CN 209683478 U CN209683478 U CN 209683478U CN 201920556121 U CN201920556121 U CN 201920556121U CN 209683478 U CN209683478 U CN 209683478U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outline border
heat pipe
condensation
evaporation
side outline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Active
Application number
CN201920556121.2U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贾小齐
程彬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Shenzhen Invid Technology Co Ltd
Shenzhen Envicool Technology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Shenzhen Invid Technology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Shenzhen Invid Technology Co Ltd filed Critical Shenzhen Invid Technology Co Ltd
Priority to CN201920556121.2U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209683478U/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209683478U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209683478U/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Classifications

    • YGENERAL TAGGING OF NEW TECHNOLOGICAL DEVELOPMENTS; GENERAL TAGGING OF CROSS-SECTIONAL TECHNOLOGIES SPANNING OVER SEVERAL SECTIONS OF THE IPC; TECHNICAL SUBJECTS COVERED BY FORMER USPC CROSS-REFERENCE ART COLLECTIONS [XRACs] AND DIGESTS
    • Y02TECHNOLOGIES OR APPLICATIONS FOR MITIGATION OR ADAPTATION AGAINST CLIMATE CHANGE
    • Y02TCLIMATE CHANGE MITIGATION TECHNOLOGIES RELATED TO TRANSPORTATION
    • Y02T10/00Road transport of goods or passengers
    • Y02T10/60Other road transportation technologies with climate change mitigation effect
    • Y02T10/70Energy storage systems for electromobility, e.g. batteries
    • YGENERAL TAGGING OF NEW TECHNOLOGICAL DEVELOPMENTS; GENERAL TAGGING OF CROSS-SECTIONAL TECHNOLOGIES SPANNING OVER SEVERAL SECTIONS OF THE IPC; TECHNICAL SUBJECTS COVERED BY FORMER USPC CROSS-REFERENCE ART COLLECTIONS [XRACs] AND DIGESTS
    • Y02TECHNOLOGIES OR APPLICATIONS FOR MITIGATION OR ADAPTATION AGAINST CLIMATE CHANGE
    • Y02TCLIMATE CHANGE MITIGATION TECHNOLOGIES RELATED TO TRANSPORTATION
    • Y02T10/00Road transport of goods or passengers
    • Y02T10/60Other road transportation technologies with climate change mitigation effect
    • Y02T10/7072Electromobility specific charging systems or methods for batteries, ultracapacitors, supercapacitors or double-layer capacitors
    • YGENERAL TAGGING OF NEW TECHNOLOGICAL DEVELOPMENTS; GENERAL TAGGING OF CROSS-SECTIONAL TECHNOLOGIES SPANNING OVER SEVERAL SECTIONS OF THE IPC; TECHNICAL SUBJECTS COVERED BY FORMER USPC CROSS-REFERENCE ART COLLECTIONS [XRACs] AND DIGESTS
    • Y02TECHNOLOGIES OR APPLICATIONS FOR MITIGATION OR ADAPTATION AGAINST CLIMATE CHANGE
    • Y02TCLIMATE CHANGE MITIGATION TECHNOLOGIES RELATED TO TRANSPORTATION
    • Y02T90/00Enabling technologies or technologies with a potential or indirect contribution to GHG emissions mitigation
    • Y02T90/10Technologies relating to charging of electric vehicles
    • Y02T90/12Electric charging stations

Landscapes

  • Heat-Exchange Devices With Radiators And Conduit Assemblies (AREA)

Abstract

本实用新型提供了一种组合式热管换热器,涉及充电桩设备环境温控技术领域,组合式热管换热器包括冷凝侧外框、蒸发侧外框、蒸发组件和冷凝组件,冷凝侧外框设置在蒸发侧外框上,且蒸发侧外框与冷凝侧外框之间设置有中隔板,以使冷凝侧外框与蒸发侧外框相互隔离,蒸发组件容置在蒸发侧外框内,冷凝组件设置在冷凝侧外框内。相较于现有技术,本实用新型提供的一种组合式热管换热器,采用外框分体设计,装配简单方便,且能够达到较高的密封要求,大大提高了换热器的生产装配效率,且分体式设计使得各部件分别加工,加工难度小,成本低。

Description

一种组合式热管换热器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充电桩设备环境温控技术领域,具体而言,涉及一种组合式热管换热器。
背景技术
随着新能源汽车行业的发展,户外充电设备将应用的越来越多。然而目前绝大多数户外充电设备散热方式采用的是新风过滤器风扇,这种设计在设备防水,防尘,耐腐蚀方面能力弱,从而降低充电设备使用寿命。借助新型外置组合式热管换热器进行设备散热是目前及以后发展的重点方向之一。
在现有技术中,外置热管换热器通常采用一体式设计,由于外框采用了一体式设计,使得蒸发侧和冷凝侧之间的隔板装配较为困难,且密封性要求很难做,致使换热器生产装配效率低下,同时一体式外框加工难度大,成本高。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组合式热管换热器,采用分体式设计,使得中隔板能够直接安装在蒸发侧或冷凝侧,装配简单方便,且能够达到较高的密封要求,大大提高了换热器的生产装配效率,且分体式设计使得各部件分别加工,加工难度小,成本低。
本实用新型的另一目的在于提供一种散热式充电设备,其装配简单方便。
本实用新型是采用以下的技术方案来实现的。
一种组合式热管换热器,包括冷凝侧外框、蒸发侧外框、蒸发组件和冷凝组件,冷凝侧外框设置在蒸发侧外框上,且蒸发侧外框与冷凝侧外框之间设置有中隔板,以使冷凝侧外框与蒸发侧外框相互隔离,蒸发组件容置在蒸发侧外框内,冷凝组件设置在冷凝侧外框内。
进一步地,中隔板无缝设置在蒸发侧外框上,冷凝侧外框与中隔板可拆卸连接。
进一步地,蒸发组件包括至少一个热管蒸发器和蒸发风机,热管蒸发器设置在蒸发侧外框内,蒸发风机设置在热管蒸发器的一侧;冷凝组件包括至少一个热管冷凝器和冷凝风机,热管冷凝器设置在冷凝侧外框内,冷凝风机设置在热管冷凝器的一侧,且热管蒸发器与热管冷凝器连接。
进一步地,热管蒸发器的一端设置有蒸发侧连接管,蒸发侧连接管穿过中隔板与热管冷凝器的上部连接;热管冷凝器的另一端设置有冷凝侧连接管,冷凝侧连接管穿过中隔板与热管蒸发器的下部连接。
进一步地,蒸发侧外框上开设有室内进风口和室内出风口,且室内进风口和室内出风口分设在热管蒸发器的两侧;冷凝侧外框上开设有室外进风口和室外出风口,且室外进风口和室外出风口分设在热管冷凝器的两侧。
进一步地,室内进风口和室内出风口处均粘接有风口防水胶条。
进一步地,蒸发风机设置在蒸发侧外框靠近室内出风口的一端,冷凝风机设置在冷凝侧外框靠近室外进风口的一端。
进一步地,热管蒸发器垂直于中隔板设置并与蒸发侧外框的侧壁呈夹角设置,热管冷凝器垂直于中隔板设置并与冷凝侧外框的侧壁呈夹角设置。
进一步地,热管蒸发器与蒸发侧外框的侧壁之间的夹角为60°-90°;热管冷凝器与冷凝侧外框的侧壁之间的夹角为60°-90°。
进一步地,蒸发风机包括至少一个第一风机本体、至少一个第一风机支架、至少一个第一风机导轨以及第一风机立柱,第一风机导轨设置在第一风机立柱上,第一风机支架可拆卸地设置在第一风机导轨上,第一风机本体可拆卸地安装在第一风机支架上;冷凝风机包括至少一个第二风机本体、至少一个第二风机支架、至少一个第二风机导轨以及第二风机立柱,第二风机导轨设置在第二风机立柱上,第二风机支架可拆卸地设置在第二风机导轨上,第二风机本体可拆卸地安装在第二风机支架上。
进一步地,组合式热管换热器还包括门板,门板分别与冷凝侧外框和蒸发侧外框连接。
进一步地,门板与蒸发侧外框之间设置有门板防水胶条。
本实用新型具有以下有益效果:
本实用新型提供的一种组合式热管换热器,通过分体设置蒸发侧外框和冷凝侧外框,并且在蒸发侧外框与冷凝侧外框之间设置有中隔板,将蒸发组件设置在蒸发侧外框内,冷凝组件设置在冷凝侧外框内,在生产时可分别制造蒸发侧外框和冷凝侧外框,在组装时能够将中隔板直接安装在蒸发侧或冷凝侧,保证中隔板的密封性,并直接将蒸发侧外框安装在冷凝侧外框上,十分方便。相较于现有技术,本实用新型提供的一种组合式热管换热器,采用外框分体设计,装配简单方便,且能够达到较高的密封要求,大大提高了换热器的生产装配效率,且分体式设计使得各部件分别加工,加工难度小,成本低。
附图说明
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实施例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简单地介绍,应当理解,以下附图仅示出了本实用新型的某些实施例,因此不应被看作是对范围的限定,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来讲,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这些附图获得其他相关的附图。
图1为本实用新型第一实施例提供的组合式热管换热器第一视角的结构示意图;
图2为本实用新型第一实施例提供的组合式热管换热器第二视角的结构示意图;
图3为本实用新型第一实施例提供的组合式热管换热器第三视角的结构示意图;
图4为图1中蒸发风机与冷凝风机的连接结构示意图;
图5为图1中蒸发风机的结构示意图;
图6为图5中第一风机支架与第一风机导轨的连接结构示意图;
图7为图1中A-A的截面图;
图8为图1中B-B的截面图;
图9为本实用新型第二实施例提供的组合式热管换热器的局部结构分解图;
图10为本实用新型第三实施例提供的组合式热管换热器的结构示意图;
图11为本实用新型第四实施例提供的组合式热管换热器的结构示意图;
图12为本实用新型第五实施例提供的组合式热管换热器的结构示意图;
图13为本实用新型第六实施例提供的组合式热管换热器的结构示意图。
图标:100-组合式热管换热器;110-冷凝侧外框;111-室外进风口;113-室外出风口;130-蒸发侧外框;131-室内进风口;133-室内出风口;135-风口防水胶条;150-蒸发组件;151-热管蒸发器;153-蒸发风机;1531-第一风机本体;1533-第一风机支架;1535-第一风机导轨;1536-第一中挡风板;1537-第一风机立柱;1538-第一侧挡风板;1539-第一挡风圈;155-蒸发侧连接管;170-冷凝组件;171-热管冷凝器;173-冷凝风机;175-冷凝侧连接管;180-中隔板;181-电控组件;190-门板;191-室内侧板;193-室外侧板;195-侧板防水胶条。
具体实施方式
为使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目的、技术方案和优点更加清楚,下面将结合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是本实用新型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通常在此处附图中描述和示出的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组件可以以各种不同的配置来布置和设计。
因此,以下对在附图中提供的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的详细描述并非旨在限制要求保护的本实用新型的范围,而是仅仅表示本实用新型的选定实施例。基于本实用新型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作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实用新型保护的范围。
应注意到:相似的标号和字母在下面的附图中表示类似项,因此,一旦某一项在一个附图中被定义,则在随后的附图中不需要对其进行进一步定义和解释。
在本实用新型的描述中,需要说明的是,术语“中心”、“上”、“竖直”、“水平”、“内”、“外”等指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为基于附图所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或者是该实用新型产品使用时惯常摆放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仅是为了便于描述本实用新型和简化描述,而不是指示或暗示所指的装置或元件必须具有特定的方位、以特定的方位构造和操作,因此不能理解为对本实用新型的限制。此外,术语“第一”、“第二”等仅用于区分描述,而不能理解为指示或暗示相对重要性。
在本实用新型的描述中,还需要说明的是,除非另有明确的规定和限定,术语“设置”、“相连”、“安装”、“连接”应做广义理解,例如,可以是固定连接,也可以是可拆卸连接,或一体地连接;可以是机械连接,也可以是电连接;可以是直接相连,也可以通过中间媒介间接相连,可以是两个元件内部的连通。对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而言,可以具体情况理解上述术语在本实用新型中的具体含义。
下面结合附图,对本实用新型的一些实施方式作详细说明。在不冲突的情况下,下述的实施例中的特征可以相互组合。
第一实施例
结合参见图1至图3,本实施例提供了一种组合式热管换热器100,包括冷凝侧外框110、蒸发侧外框130、蒸发组件150和冷凝组件170,冷凝侧外框110设置在蒸发侧外框130上,且蒸发侧外框130与冷凝侧外框110之间设置有中隔板180,以使冷凝侧外框110与蒸发侧外框130相互隔离,蒸发组件150容置在蒸发侧外框130内,冷凝组件170设置在冷凝侧外框110内。
在安装时,蒸发侧外框130用于与充电设备内部连通,为室内侧。冷凝侧外框110与外界连通,为室外侧,充电设备内部的热空气进入蒸发侧外框130,经过蒸发组件150换热后变成冷空气重新进入重新设备内部;外界冷空气进入冷凝侧外框110,经过冷凝组件170换热后变成热空气重新排入外界,从而实现了对充电设备的散热降温功能。
在本实施例中,中隔板180无缝设置在蒸发侧外框130上,冷凝侧外框110与中隔板180可拆卸连接。具体地,无缝设置指的是通过一体设置或者焊接的方式保证连接处处于密封状态,优选地,中隔板180与蒸发侧外框130一体设置,充分保证室内侧的密封性,且中隔板180的顶部形成向上的折弯翻边,冷凝侧外框110通过螺钉或者铆钉固定于中隔板180的折弯翻边上,使得冷凝侧外框110与蒸发侧外框130共同形成换热器的外框体。
进一步地,组合式热管换热器100还包括门板190,门板190分别与冷凝侧外框110和蒸发侧外框130连接。门板190与冷凝侧外框110之间、门板190与蒸发侧外框130之间设置有门板190防水胶条。
需要说明的是,本实施例中门板190为一整板结构,门板190同时与蒸发侧外框130和冷凝侧外框110连接,并设置防水胶条,以保证密封性。
蒸发组件150包括至少一个热管蒸发器151和蒸发风机153,热管蒸发器151设置在蒸发侧外框130内,蒸发风机153设置在热管蒸发器151的一侧。冷凝组件170包括至少一个热管冷凝器171和冷凝风机173,热管冷凝器171设置在冷凝侧外框110内,冷凝风机173设置在热管冷凝器171的一侧,且热管蒸发器151与热管冷凝器171连接。
具体地,热管蒸发器151的一端设置有蒸发侧连接管155,蒸发侧连接管155穿过中隔板180与热管冷凝器171的下部连接。热管冷凝器171的另一端设置有冷凝侧连接管175,冷凝侧连接管175穿过中隔板180与热管蒸发器151的上部连接。
在本实施例中,由一片热管蒸发器151和一片热管冷凝器171共同形成一热管换热模块,其中热管换热模块根据实际需求可以是一组也可以是多组共同形成换热模块组。
蒸发侧外框130上开设有室内进风口131和室内出风口133,且室内进风口131和室内出风口133分设在热管蒸发器151的两侧;冷凝侧外框110上开设有室外进风口111和室外出风口113,且室外进风口111和室外出风口113分设在热管冷凝器171的两侧。
需要说明的是,此处室内侧风道和室外侧风道存在多种设计形式。在本实施例中,室内进风口131和室内出风口133均开设在蒸发侧外框130的侧面,且室内进风口131和室内出风口133间隔设置在蒸发侧外框130的两边侧,在安装时将蒸发侧外框130侧装于充电设备上。当然,此处室内进风口131和室内出风口133也可以设置在蒸发侧外框130的其他位置,在此不过多描述。
在本实施例中,室外进风口111和室外出风口113分别开设在冷凝侧外框110相对的左右端面上,当然,此处室外进风口111和室外出风口113也可以设置在冷凝侧外框110的其他位置,从而使得组合式热管换热器100能够适应充电设备不同的室外安装环境的室外侧风口、风路要求。
值得注意的是,本实施例中由于蒸发侧外框130和冷凝侧外框110采用分体式设计,在制造时可同时制造不同室内侧风道形式的蒸发侧外框130和不同室外侧风道形式的冷凝侧外框110。例如蒸发侧外框130可以是适于侧装于充电设备上的侧面开口形式和适于充电设备顶装的底面开口形式,当采用不同的室内侧风路形式时,调整风机布置位置和朝向即能够实现。同时冷凝侧外框110可以是将室外进风口111和室外出风口113分别开设在相对的两个端面上、开设在冷凝侧外框110的上部左右侧或者开设在冷凝侧框架的顶部靠近左右侧,同时也可以综合以上两种以及三种方式开孔以实现多种风口形式,当采用不同的室外侧风路形式时,调整风机布置位置和朝向即能够实现。在实际使用时,可采用不同风道形式的蒸发侧外框130和冷凝侧外框110相组合以形成整机外框体,从而使得该组合式热管换热器100能够适应充电设备不同的室外安装环境和室外侧风口、风路要求,并且能够实现充电设备的侧装或者顶装,安装方式多样化。
在本实施例中,蒸发风机153设置在蒸发侧外框130靠近室内出风口133的一端,冷凝风机173设置在冷凝侧外框110靠近室外进风口111的一端。具体地,蒸发风机153固定在蒸发侧外框130上并始终处于室内出风口133处,且蒸发风机153的中心面与热管蒸发器151的中心面重合或呈较小距离。冷凝风机173固定在冷凝侧外框110上并始终位于室外进风口111处,且冷凝风机173的中心面与热管冷凝器171的中心面重合或呈较小距离。通过合理化的蒸发风机153和冷凝风机173的位置布局设计,使得蒸发风机153以及冷凝风机173能够始终处于换热器的冷风端,避免了高温对风机寿命产生影响,提高了该组合式热管换热器100的使用寿命,同时均匀风路提高换热效率。
在本实施例中,中隔板180的下部还设置有电控组件181,且电控组件181位于蒸发风机153的上部,从而起到电控作用。
结合参见图4至图6,蒸发风机153包括至少一个第一风机本体1531、至少一个第一风机支架1533、至少一个第一风机导轨1535以及第一风机立柱1537,第一风机导轨1535设置在第一风机立柱1537上,第一风机支架1533可拆卸地设置在第一风机导轨1535上,第一风机本体1531可拆卸地安装在第一风机支架1533上。
在本实施例中,第一风机本体1531的周围还设置有第一中挡风板1536,第一中挡风板1536与第一风机立柱1537连接,在第一风机本体1531的前侧还设置有第一侧挡风板1538,第一侧挡风板1538与第一中挡风板1536连接,在第一风机本体1531上还设置有第一挡风圈1539,第一挡风圈1539与第一侧挡风板1538连接,使得第一风机本体1531设置在第一侧挡风板1538和第一风机立柱1537之间。
需要说明的是,本实施例中第一风机立柱1537上也可以设置多个第一风机导轨1535和多个第一风机支架1533,从而通过调整第一风机立柱1537和第一侧挡风板1538的高度和相应支架的数量可实现两个及以上第一风机本体1531及其对应支架共同组成的蒸发风机153,满足更大风量、更高换热量的需求。
在本实施例中,第一风机支架1533插接在第一风机导轨1535上,且第一风机支架1533与第一风机导轨1535通过螺钉连接。具体地,第一风机支架1533与风机导轨采用抽插式设计,当第一风机支架1533完全插入后通过两颗螺钉固定。第一风机导轨1535以及整个蒸发风机153采用对称式设计,保证调转风路后依然可以由另一侧插入第一风机支架1533并固定的可维护设计,方便转换风路。两端插入式的风机导轨支架设计,降低了蒸发风机153不同安装位置及形式时的安装难度,提高了第一风机支架1533的兼容性和可维护性。
需要说明的是,本实施例中冷凝风机173的结构与蒸发风机153只是安装位置不同,在结构上二者完全一致,在此对冷凝风机173不进行图示,其具体结构可参考蒸发风机153。
冷凝风机173包括至少一个第二风机本体、至少一个第二风机支架、至少一个第二风机导轨以及第二风机立柱,第二风机导轨设置在第二风机立柱上,第二风机支架可拆卸地设置在第二风机导轨上,第二风机本体可拆卸地安装在第二风机支架上。
在本实施例中,第二风机本体的周围还设置有第二中挡风板,第二中挡风板与第二风机立柱连接,在第二风机本体的前侧还设置有第二侧挡风板,第二侧挡风板与第二中挡风板连接,在第二风机本体上还设置有第二挡风圈,第二挡风圈与第二侧挡风板连接,使得第二风机本体设置在第二侧挡风板和第二风机立柱之间。
需要说明的是,本实施例中第二风机立柱上也可以设置多个第二风机导轨和多个第二风机支架,从而通过调整第二风机立柱和第二侧挡风板的高度和相应支架的数量可实现两个及以上第二风机本体及其对应支架共同组成的冷凝风机173,满足更大风量、更高换热量的需求。
第二风机支架插接在第二风机导轨上,且第二风机支架与第二风机导轨通过螺钉连接。
在本实施例中,第一风机立柱1537和第二风机立柱一体设置并贯穿中隔板180,使得第一风机本体1531和第二风机本体能够固定在蒸发侧外框130和冷凝侧外框110中。
结合参见图7和图8,热管蒸发器151垂直于中隔板180设置并与蒸发侧外框130的侧壁呈夹角设置,热管冷凝器171垂直于中隔板180设置并与冷凝侧外框110的侧壁呈夹角设置。
在本实施例中,热管蒸发器151与蒸发侧外框130的侧壁之间的夹角a为60°-90°。热管冷凝器171与冷凝侧外框110的侧壁之间的夹角a为60°-90°。优选地,热管蒸发器151与热管冷凝器171呈平面设置,且热管蒸发器151与蒸发侧外框130的侧壁之间的夹角a为60°,热管冷凝器171与冷凝侧外框110的侧壁之间的夹角a也为60°。通过热管换热器选型与布局,选择合适的安装角度与合适的热管高度、宽度以及组数,能够准确适配充电设备的尺寸和换热量要求,避免换热能力不足以及换热能力过量,提高了能效比,实现了设备高效与节能。
综上所述,本实施例提供的一种组合式热管换热器100,工作原理如下:在蒸发风机153的导流抽风作用下,充电设备内部产生的热空气通过室内进风口131进入到蒸发侧外框130,经过倾斜设置的热管蒸发器151进行热交换后降温成为冷空器,并通过室内出风口133再次进入充电设备内部,从而实现对充电设备的散热降温,热管蒸发器151热交换产生的热量传递至冷凝蒸发器;在冷凝风机173的导流抽风作用下,外部冷空气通过室外进风口111进入到冷凝侧外框110,经过倾斜设置的热管冷凝器171进行热交换后升温成为热空气,并通过室外出风口113排出到外界,实现热循环。
本实施例提供的一种组合式热管换热器100,采用上下分离式外框涉及,能够充分保证室内侧防水密闭性,同时有效降低整机装配难度和钣金加工难度。同时整机采用模块化组件涉及,能够快速构成多种风道结构,多种安装形式和多种换热能力的热管换热器,快速适配不同结构充电设备的不同换热能力需求。同时门板190安装处采用密封胶条设计,能够进一步保证整机安装和审查维护装配时的密闭性。
第二实施例
本实施例提供了一种组合式热管换热器100,其基本结构和原理及产生的技术效果和第一实施例相同,为简要描述,本实施例部分未提及之处,可参考第一实施例中相应内容。
组合式热管换热器100包括冷凝侧外框110、蒸发侧外框130、蒸发组件150和冷凝组件170,冷凝侧外框110设置在蒸发侧外框130上,且蒸发侧外框130与冷凝侧外框110之间设置有中隔板180,以使冷凝侧外框110与蒸发侧外框130相互隔离,蒸发组件150容置在蒸发侧外框130内,冷凝组件170设置在冷凝侧外框110内。
参见图9,在本实施例中,室内进风口131和室内出风口133处均粘接有风口防水胶条135。具体地,本实施例中室内侧为一体式框体,除去进出风口以及门板190处安装开口,各个框体面之间采用全密封连接设计,包括但不仅限于满焊连接,铆钉铆接并涂密封胶,螺钉连接并涂密封胶等密封连接方式。与充电设备柜体安装的室内进风口131、室内出风口133各有一圈风口防水胶条135保证换热器与充电设备之间连接的密封性。当然,此处风口防水胶条135也可以用其他密封方式替代,在此不作具体限定。
在本实施例中,门板190为外框分体设计并分为室内侧板191和室外侧板193,室内侧板191与蒸发侧外框130连接,室外侧板193与冷凝侧外框110连接。蒸发侧外框130与室内侧板191之间设计有一圈侧板防水胶条195,可拆式门板190设计方便整机生产装配以及后期维护,门板190与框体的密封胶条设计能确保装配完成后室内侧的完全密封。拆分式门板190设计,能避免换热器体积过大时门板190加工变形,同时加强室内侧防水密封性。
第三实施例
本实施例提供了一种组合式热管换热器100,其基本结构和原理及产生的技术效果和第一实施例相同,为简要描述,本实施例部分未提及之处,可参考第一实施例中相应内容。与第一实施例相比,本实施例的不同之处在于室外出风口113和室外进风口111的设置位置。
参见图10,在本实施例中,室外出风口113和室外进风口111开设在冷凝侧框架的侧面,并且靠近冷凝侧框架的左右两端设置。具体地,开设在盖设在冷凝侧框架上的门板190上,从而实现门板190侧面进出风,适用于门板190侧面具有较大进出风空间的室外场景。
第四实施例
本实施例提供了一种组合式热管换热器100,其基本结构和原理及产生的技术效果和第一实施例相同,为简要描述,本实施例部分未提及之处,可参考第一实施例中相应内容。与第一实施例相比,本实施例的不同之处在于室外出风口113和室外进风口111的设置位置。
参见图11,在本实施例中,室外出风口113和室外进风口111开设在冷凝侧框架的顶面,并且靠近冷凝侧框架的左右两端设置。从而实现门板190顶面进出风,适用于分体式换热器的顶部具有较大进出风空间的室外场景。
第五实施例
本实施例提供了一种组合式热管换热器100,其基本结构和原理及产生的技术效果和第一实施例相同,为简要描述,本实施例部分未提及之处,可参考第一实施例中相应内容。与第一实施例相比,本实施例的不同之处在于室内出风口133和室内进风口131的设置位置。
参见图12,在本实施例中,室内出风口133和室外出风口113开设在蒸发侧框架的底部,在安装时将蒸发侧外框130安装在充电设备的顶部,从而通过蒸发侧框架底部的室内出风口133和室内进风口131与充电设备进行热交换。实现了蒸发侧外框130的底部进出风,适用于需要顶装的充电设备。
第六实施例
本实施例提供了一种组合式热管换热器100,其基本结构和原理及产生的技术效果和第三实施例相同,为简要描述,本实施例部分未提及之处,可参考第三实施例中相应内容。与第三实施例相比,本实施例的不同之处在于室内出风口133和室内进风口131的设置位置。
参见图13,在本实施例中,室内出风口133和室外出风口113开设在蒸发侧框架的底部,在安装时将蒸发侧外框130安装在充电设备的顶部,从而通过蒸发侧框架底部的室内出风口133和室内进风口131与充电设备进行热交换。实现了蒸发侧外框130的底部进出风,适用于需要顶装的充电设备。
以上所述仅为本实用新型的优选实施例而已,并不用于限制本实用新型,对于本领域的技术人员来说,本实用新型可以有各种更改和变化。凡在本实用新型的精神和原则之内,所作的任何修改、等同替换、改进等,均应包含在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之内。

Claims (12)

1.一种组合式热管换热器,其特征在于,包括冷凝侧外框、蒸发侧外框、蒸发组件和冷凝组件,所述冷凝侧外框与所述蒸发侧外框组装成一体,且所述蒸发侧外框与所述冷凝侧外框之间设置有中隔板,以使所述冷凝侧外框与所述蒸发侧外框相互隔离,所述蒸发组件容置在所述蒸发侧外框内,所述冷凝组件设置在所述冷凝侧外框内。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组合式热管换热器,其特征在于,所述中隔板无缝设置在所述蒸发侧外框上,所述冷凝侧外框与所述中隔板可拆卸连接。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组合式热管换热器,其特征在于,所述蒸发组件包括至少一个热管蒸发器和蒸发风机,所述热管蒸发器设置在所述蒸发侧外框内,所述蒸发风机设置在所述热管蒸发器的一侧;所述冷凝组件包括至少一个热管冷凝器和冷凝风机,所述热管冷凝器设置在所述冷凝侧外框内,所述冷凝风机设置在所述热管冷凝器的一侧,且所述热管蒸发器与所述热管冷凝器连接。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组合式热管换热器,其特征在于,所述热管蒸发器的一端设置有蒸发侧连接管,所述蒸发侧连接管穿过所述中隔板与所述热管冷凝器的上部连接;所述热管冷凝器的另一端设置有冷凝侧连接管,所述冷凝侧连接管穿过所述中隔板与所述热管蒸发器的下部连接。
5.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组合式热管换热器,其特征在于,所述蒸发侧外框上开设有室内进风口和室内出风口,且所述室内进风口和所述室内出风口分设在所述热管蒸发器的两侧;所述冷凝侧外框上开设有室外进风口和室外出风口,且所述室外进风口和所述室外出风口分设在所述热管冷凝器的两侧。
6.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组合式热管换热器,其特征在于,所述室内进风口和所述室内出风口处均粘接有风口防水胶条。
7.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组合式热管换热器,其特征在于,所述蒸发风机设置在所述蒸发侧外框靠近所述室内出风口的一端,所述冷凝风机设置在所述冷凝侧外框靠近所述室外进风口的一端。
8.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组合式热管换热器,其特征在于,所述热管蒸发器垂直于所述中隔板设置并与所述蒸发侧外框的侧壁呈夹角设置,所述热管冷凝器垂直于所述中隔板设置并与所述冷凝侧外框的侧壁呈夹角设置。
9.根据权利要求8所述的组合式热管换热器,其特征在于,所述热管蒸发器与所述蒸发侧外框的侧壁之间的夹角为60°-90°;所述热管冷凝器与所述冷凝侧外框的侧壁之间的夹角为60°-90°。
10.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组合式热管换热器,其特征在于,所述蒸发风机包括至少一个第一风机本体、至少一个第一风机支架、至少一个第一风机导轨以及第一风机立柱,所述第一风机导轨设置在所述第一风机立柱上,所述第一风机支架可拆卸地设置在所述第一风机导轨上,所述第一风机本体可拆卸地安装在所述第一风机支架上;
所述冷凝风机包括至少一个第二风机本体、至少一个第二风机支架、至少一个第二风机导轨以及第二风机立柱,所述第二风机导轨设置在所述第二风机立柱上,所述第二风机支架可拆卸地设置在所述第二风机导轨上,所述第二风机本体可拆卸地安装在所述第二风机支架上。
11.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组合式热管换热器,其特征在于,所述组合式热管换热器还包括门板,所述门板分别与所述冷凝侧外框和所述蒸发侧外框连接。
12.根据权利要求11所述的组合式热管换热器,其特征在于,所述门板与所述蒸发侧外框之间设置有门板防水胶条。
CN201920556121.2U 2019-04-23 2019-04-23 一种组合式热管换热器 Active CN209683478U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920556121.2U CN209683478U (zh) 2019-04-23 2019-04-23 一种组合式热管换热器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920556121.2U CN209683478U (zh) 2019-04-23 2019-04-23 一种组合式热管换热器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209683478U true CN209683478U (zh) 2019-11-26

Family

ID=68608163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1920556121.2U Active CN209683478U (zh) 2019-04-23 2019-04-23 一种组合式热管换热器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209683478U (zh)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108917153B (zh) 接水盘组件及下出风机房空调
CN205641184U (zh) 竖款壁挂式空调器室内机和具有其的空调器
CN209683478U (zh) 一种组合式热管换热器
CN108344158B (zh) 一种导水结构、具有其的换热器及空调室内机
CN107421089B (zh) 一种出风板及具有该出风板的空调室内机
CN202927983U (zh) 空调装置的室外机
CN205641183U (zh) 竖款挂壁式空调器室内机和具有其的空调器
CN207094858U (zh) 空调一体机
CN108488909A (zh) 空调器
CN203190538U (zh) 机柜空调器
CN205919419U (zh) 一种上出风高精密空调和并联式空调
CN108954535A (zh) 角型架、室内机及空调器
CN109827241A (zh) 壁挂式空调室内机的壳体组件、空调室内机和空调器
CN108679708A (zh) 可双向安装的竖向壁挂空调室内机
CN211650499U (zh) 窗式空调器
CN105526634B (zh) 轴流柜机
CN209355407U (zh) 模块化机房空调及其系统
CN207481742U (zh) 空调室外机及方舱车
CN208907676U (zh) 控制柜和空调机组
CN114034135A (zh) 一种超低温空气能热泵机组
CN205939629U (zh) 一种下出风高精密空调和并联式空调
CN208920313U (zh) 换热器组件及具有其的空调室内机
CN205641188U (zh) 竖款挂壁式空调器室内机和具有其的空调器
CN208063666U (zh) 水氟转换空调
CN206247603U (zh) 框架式干冷器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