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209680083U - 一种气液分离反应瓶 - Google Patents

一种气液分离反应瓶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209680083U
CN209680083U CN201821660889.6U CN201821660889U CN209680083U CN 209680083 U CN209680083 U CN 209680083U CN 201821660889 U CN201821660889 U CN 201821660889U CN 209680083 U CN209680083 U CN 209680083U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reaction chamber
air inlet
gas
inlet
induction conduit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Active
Application number
CN201821660889.6U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郝俊
白云辉
刘丰奎
牛军
谢东花
刘忠强
孙璐
丁文彬
刘盼西
曾祥丽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Shanghai Anjie Zhichuang Technology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Shanghai Anjie Environmental Polytron Technologies Inc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Shanghai Anjie Environmental Polytron Technologies Inc filed Critical Shanghai Anjie Environmental Polytron Technologies Inc
Priority to CN201821660889.6U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209680083U/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209680083U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209680083U/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Landscapes

  • Physical Or Chemical Processes And Apparatus (AREA)

Abstract

本实用新型公开了一种气液分离反应瓶,包括反应腔、进液口、排液口、进气口和排气口,进气口位于反应腔的一侧,所述排气口设于所述反应腔的上方,所述排液口的出口位于所述反应腔的底部外侧,所述进气口连接有一进气导管,所述进气导管设于反应腔内侧,且所述进气导管的底端不低于液面最高位置。本实用新型将传统使用砂芯并置于反应瓶底部的进气口修改为:去掉砂芯,并将进气口的进气导管置于高于最高液面位置,此设计可以避免砂芯在液面下吹气时容易鼓出大量泡沫的问题。

Description

一种气液分离反应瓶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环保分析仪器领域,具体涉及一种气液分离反应瓶。
背景技术
气相分子吸收光谱法(简称GPMAS)是基于被测成分所分解成的气体对光的吸收强度与被测成分浓度的关系遵守光吸收定律这一原则来进行定量测定的;根据吸收波长的不同,也可以确定被测定的成分而进行定性分析。气相分子吸收光谱法可用于测定氨氮、总氮、硫化物、硝酸盐氮、亚硝酸盐氮、凯氏氮等。相关中华人民共和国环境保护行业标准(标准号)为:HJ/T 195-2005、HJ/T 196-2005、HJ/T 197-2005、HJ/T 198-2005、HJ/T 199-2005、HJ/T 200-2005。
气相分子吸收光谱法的检测原理是:首先通过化学反应,将水溶液中的离子或者分子转化为某种气体。气体分子在不受外界影响的情况下,通常处于相对稳定的状态,称之为基态气体分子。但是,一旦这些气体分子接受到特定波长的光辐射时,很容易产生相应的分子振动。发生分子振动所需能量是一定的,这种特定的能量称为分子特征谱线。在气相分子吸收光谱法中,选特定波长的光源,气态分子对该光源发出的特征波长光产生分子振动吸收,根据光的被吸收程度计算出分子浓度。
如图1所示,现有的气液分离反应瓶由反应瓶主体(反应腔1’)、进液口2’、进气口4’、砂芯6’、排液口3’、排气口5’构成。进液口2’位于反应腔1’一侧;进气口4’自反应腔1’一侧进入,另一端有一砂芯6’;砂芯6’靠近反应腔1’底部;排液口3’的出口位于气液分离反应瓶外,排气口5’位于反应腔1’顶部。
砂芯6’的使用虽然可以起到分散气流,使得气体喷射均匀的效果,但是对富含阴离子表面活性剂的溶液,会导致生成大量泡沫,泡沫在反应腔1’内堆积,容易通过排气口5’侵入气路,使得气路进水,导致测量失准或仪器故障。因此,需对现有技术加以改进。
实用新型内容
为克服现有技术所存在的缺陷,现提供一种气液分离反应瓶,可以避免砂芯的设计使得富含阴离子表面活性剂的溶液生成大量泡沫的现象。
本实用新型公开了一种气液分离反应瓶,包括反应腔、进液口、排液口、进气口和排气口,进气口位于反应腔的一侧,所述排气口设于所述反应腔的上方,所述排液口的出口位于所述反应腔的底部外侧,所述进气口连接有一进气导管,所述进气导管设于反应腔内侧,且所述进气导管的底端不低于液面位置。
进一步的改进在于,所述进液口、排液口、进气口、排气口的内径范围在0.5~10mm之间。
进一步的改进在于,所述反应腔的内径范围在5-100mm之间。
本实用新型由于使用以上技术方案,使其具有的有益效果是:
本实用新型将传统使用砂芯并置于反应瓶底部的进气口修改为:去掉砂芯,并将进气口的进气导管置于高于液面最高位置,此设计可以避免砂芯在液面下吹气时容易鼓出大量泡沫的问题。
附图说明
图1为现有技术气液分离反应瓶的结构示意图;
图2为本实用新型一种气液分离反应瓶的结构示意图。
对说明书中的附图标记进行以下具体说明:
反应腔1、进液口2、排液口3、进气口4;排气口5;进气导管6。
具体实施方式
为了使实用新型实现的技术手段、创造特征、达成目的和功效易于明白了解,下结合具体图示,进一步阐述本实用新型。
本实用新型的实施方式公开了一种气液分离反应瓶,如图2所示,包括反应腔1、进液口2、排液口3、进气口4和排气口5,进气口4位于反应腔1的一侧,排气口5设于反应腔1的上方,进液口3位于进气口4的相对侧,排液口3的出口可以位于反应腔1的底部外侧,进气口4连接有一进气导管6,进气导管6设于反应腔1内侧,且进气导管6的底端不低于液面最高位置;其中,进液口2、排液口3、进气口4、排气口5、清洗管的内径范围在0.5~10mm之间,反应腔1的内径范围在5-100mm之间。
在具体使用中,先关闭排液口3,从进液口2向反应腔1注入反应溶液,反应溶液的注入量应不高于进液口2。若反应溶液高于进液口2位置,吹气时可能造成液体倒灌,导致反应产物和反应环境的不稳定,以及造成管路污染;然后打开排气口5,从进气口4注入载气,载气直吹反应液表面,将反应生成的气体吹出排气口5以进行检测,排气操作完成后,可打开排液口3排液。
本实用新型的一种气液分离反应瓶,结构合理、操作简单,避免了在液面下产生大量泡沫,同时也避免了气路进水而导致测量失准或仪器故障,具有很高的实用价值。
以上对实用新型的具体实施例进行了描述。需要理解的是,实用新型并不局限于上述特定实施方式,其中未尽详细描述的设备和结构应该理解为用本领域中的普通方式予以实施;本领域技术人员可以在权利要求的范围内做出各种变形或修改做出若干简单推演、变形或替换,这并不影响实用新型的实质内容。

Claims (1)

1.一种气液分离反应瓶,包括反应腔、进液口、排液口、进气口和排气口,进气口位于反应腔的一侧,所述排气口设于所述反应腔的上方,所述排液口的出口位于所述反应腔的底部外侧,其特征在于:所述进气口连接有一进气导管,所述进气导管设于反应腔内侧,且所述进气导管的底端不低于液面位置,所述进液口、排液口、进气口、排气口的内径范围在0.5~10mm之间,所述反应腔的内径范围在5-100mm之间。
CN201821660889.6U 2018-10-11 2018-10-11 一种气液分离反应瓶 Active CN209680083U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821660889.6U CN209680083U (zh) 2018-10-11 2018-10-11 一种气液分离反应瓶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821660889.6U CN209680083U (zh) 2018-10-11 2018-10-11 一种气液分离反应瓶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209680083U true CN209680083U (zh) 2019-11-26

Family

ID=68594240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1821660889.6U Active CN209680083U (zh) 2018-10-11 2018-10-11 一种气液分离反应瓶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209680083U (zh)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107389272B (zh) 一种so3标准气体发生装置及标定方法
CN104807763A (zh) 一种适用于测定avs及sem的扩散-吸收装置及方法
CN209680083U (zh) 一种气液分离反应瓶
CN102818783B (zh) 烧结烟气氨法脱硫工艺中氨逃逸量的测定方法及其装置
CN209061106U (zh) 一种气液分离反应瓶
CN210037675U (zh) 一种用于土壤检测的高稳定性蒸馏装置
CN209061107U (zh) 一种气液分离反应瓶
CN202942115U (zh) 检测开放式动物呼吸测热系统中气体回收率测定装置
CN204649661U (zh) 一种碳质热源燃烧热测试装置
CN208878613U (zh) 一种化学用防倒吸装置
CN106289883A (zh) 基于控制冷凝法的便携式三氧化硫采样装置及方法
CN203502284U (zh) 高压下饱和蒸气法环戊烷标准气体发生装置
CN207007641U (zh) 基于吸收法的高浓度氨气含量检测装置
CN206378343U (zh) 一种用于测硫仪的干燥装置
CN206930410U (zh) 一种储罐真空检测仪
CN206832676U (zh) 一种分离反应装置
CN206161466U (zh) 一种含气量测定解吸罐
CN204594870U (zh) 一种适用于测定avs及sem的扩散-吸收装置
CN206725312U (zh) 一种水体中溶解的碳酸盐中稳定碳同位素分析前处理装置
CN104155232B (zh) 一种欠平衡钻完井过程中所用冻胶的抗硫性能评价装置
CN205140180U (zh) 扩散式可燃气体检定装置密封式分气检定罩
CN203908930U (zh) 碳硫分析仪气体吸收装置
CN205700184U (zh) 一种胺液发泡装置
Wang et al. Experimental study on the optimal range on nozzle-to-throat clearance of jet centrifugal pump
CN209438396U (zh) 一种高效烟气混合分离装置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
CP03 Change of name, title or address
CP03 Change of name, title or address

Address after: 201906 Shanghai Baoshan District Fu Lian two road 177 Lane 13 Building

Patentee after: Shanghai Anjie Zhichuang Technology Co.,Ltd.

Address before: 201908 Room 102, Floor 1, Building 5, No. 189, Fulian Second Road, Baoshan District, Shanghai

Patentee before: SHANGHAI ANJIE ENVIRONMENTAL PROTECTION SCIENCE & TECHNOLOGY Co.,Lt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