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209670011U - 一种下凹式绿地结构 - Google Patents

一种下凹式绿地结构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209670011U
CN209670011U CN201822260057.1U CN201822260057U CN209670011U CN 209670011 U CN209670011 U CN 209670011U CN 201822260057 U CN201822260057 U CN 201822260057U CN 209670011 U CN209670011 U CN 209670011U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layer
permeable
water
pipe
charcoal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Active
Application number
CN201822260057.1U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李茂维
高彦波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Xingjing Eco-Environmental Technology (suzhou)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Xingjing Eco-Environmental Technology (suzhou)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Xingjing Eco-Environmental Technology (suzhou) Co Ltd filed Critical Xingjing Eco-Environmental Technology (suzhou) Co Ltd
Priority to CN201822260057.1U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209670011U/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209670011U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209670011U/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Landscapes

  • Cultivation Of Plants (AREA)
  • Road Paving Structures (AREA)
  • Water Treatment By Sorption (AREA)

Abstract

本实用新型公开了一种下凹式绿地结构,自上而下依次包括:种植土层、生物炭层、透水土工布层、砾石层;生物炭层上设置有溢流井,溢流井穿过种植土层,溢流井包括溢流口,溢流口高于种植土层,溢流口处设置有过滤网;砾石层内设置有集水结构,集水结构包括集水管、透水管和透水砖;集水管设置在砾石层的底部,透水管以集水管为中心轴呈环向阵列连接在集水管上,透水管与集水管相连通;透水管上设置有透水孔,透水管上包覆有透水土工布;透水砖竖立设置在集水管和透水管的上方与侧面。通过上述方式,本实用新型能够在保证雨水正常下渗补充地下水的同时,对净化后的雨水进行适量收集循环利用,避免了初期弃流浪费,提高径流雨水资源化利用率。

Description

一种下凹式绿地结构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涉及一种绿地,特别是涉及一种下凹式绿地结构。
背景技术
随着城市化进程加快,不透水地面急剧增加,截断了雨水的原有入渗通道,使降雨入渗量大大减小,雨洪峰值增加,汇流时间缩短,从而引起城市暴雨时街道洪水泛流及地下水储量减少,由此产生了严重的城市水土流失和排洪问题。同时,雨水冲刷地面而产生的径流污染,也给城市的污水处理加大了处理难度,冲刷地面后的初期雨水若直接排放进自然水体,会严重污染水资源环境。
雨水是一种宝贵的水资源,除初期雨水外,其受污染程度较轻,经处理后可作为城市的绿化、冲刷道路等杂用水源。目前城市所拥有的成熟的雨水利用技术有三种,分别是屋顶雨水收集,城市路面雨水利用,城市绿地、花坛和园林的雨水利用。
下凹式绿地是城市低影响开发体系的一个重要技术措施,可作为排水设施设置在城市道路、小区人行道、公园道路两侧,不仅可以美化城市环境,同时对暴雨径流具有显著的延时调蓄作用。但普通的下凹式绿地留过度关注水量控制,水质风险预期不足,忽略了径流雨水带来的污染风险;且停留时间普遍偏短,净化效果稍弱。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主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提供一种下凹式绿地结构,能够在保证雨水正常下渗补充地下水的同时,对净化后的雨水进行适量收集循环利用,避免了初期弃流,提高径流雨水资源化利用率。
为达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解决其技术问题所采用的技术方案是:
一种下凹式绿地结构,自上而下依次包括:种植土层、生物炭层、透水土工布层、砾石层;
所述种植土层的材质为种植土,所述生物炭层的材质为生物炭,所述透水土工布层的材质为透水土工布,所述砾石层的材质为砾石;
所述生物炭层上设置有溢流井,所述溢流井穿过所述种植土层,所述溢流井包括溢流口,所述溢流口高于所述种植土层,所述溢流口处设置有过滤网;
所述砾石层内设置有集水结构,所述集水结构包括集水管、透水管和透水砖;所述集水管设置在所述砾石层的底部,所述透水管以集水管为中心轴呈环向阵列连接在所述集水管上,所述透水管与集水管相连通;所述透水管上设置有透水孔,所述透水管上包覆有透水土工布;所述透水砖竖立设置在所述集水管和透水管的上方与周边,形成封闭空间。
优选的,所述绿地结构还包括沙石层,所述沙石层设置在所述种植土层的上方,所述沙石层的材质为沙石,所述沙石层的厚度为30mm~50mm。
优选的,所述种植土层的厚度为150mm~300mm。
优选的,所述绿地结构还包括干草层,所述干草层设置在所述种植土层与生物炭层之间,所述干草层的材质为干草,所述干草层的厚度为30mm~60mm。
优选的,所述生物炭层的厚度为100mm~150mm,所述生物炭层的生物炭的粒径为在2mm~4mm。
优选的,所述绿地结构还包括陶粒层,所述陶粒层设置在所述生物炭层与透水土工布层之间,所述陶粒层的材质为陶粒。
优选的,所述陶粒层的厚度为150mm~200mm;所述陶粒层的陶粒的粒径为5mm~20mm。
优选的,所述砾石层的厚度为150mm~200mm,所述砾石层的砾石的粒径为20mm~30mm。
优选的,所述透水管包括透水管第一端和透水管第二端,所述透水管第一端与所述集水管相连接,所述透水管第一端低于所述透水管第二端。
优选的,所述透水孔与透水孔之间的间距为8mm~10mm。
由于上述技术方案的运用,本实用新型与现有技术相比具有下列有益效果:
(1)提供了一种下凹式绿地结构,利用填料的净化效果,大幅度提高雨水中污染物的过滤及净化效率,保证污染物更好的去除效果;在保证雨水正常下渗补充地下水的同时,对净化后的雨水进行适量收集循环利用,避免了初期弃流浪费,提高径流雨水资源化利用率;
(2)将雨水的高效净化与利用有机结合,结构简单、占地面积小、低养护景观持久,雨水过滤净化能力强等优点;且适用范围广,可适用于城市道路、小区人行道、公园道路等区域;
(3)通过过滤网使得大颗粒污染物及垃圾、落叶等均被提前截留、分解,避免了大颗粒物质堵塞下级滤料,延长下凹式绿地的使用寿命。
附图说明
图1是本实用新型一种下凹式绿地结构的结构示意图。
图2是本实用新型一种下凹式绿地结构中透水管与集水管连接的示意图。
附图说明:沙石层1、种植土层2、干草层3、生物炭层4、陶粒层5、透水土工布层6、砾石层7、溢流井8、集水管91、透水管92、透水砖93。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附图对本实用新型的较佳实施例进行详细阐述,以使本实用新型的优点和特征能更易于被本领域技术人员理解,从而对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做出更为清楚明确的界定。
参阅附图,一种下凹式绿地结构,是具有多个填料层的高效水质净化、调蓄设施,是自上而下的层级结构,该下凹式绿地结构都在地下,都是低于地面的。下凹式绿地结构自上而下依次包括:种植土层2、生物炭层4、透水土工布层6、砾石层7。为了更好的过滤或蓄水,还包括沙石层1、干草层3和陶粒层5,这样则自上而下依次包括:沙石层1、种植土层2、干草层3、生物炭层4、陶粒层5、透水土工布层6、砾石层7。
为了提高积水过滤效率和改善净化效果,绿地结构还包括沙石层1,沙石层1设置在种植土层2的上方,沙石层1的材质为沙石,沙石层1的厚度为30mm~50mm。沙石层1的厚度过厚不利于植物汲取种植土层2中的营养成分,容易造成植物生长缓慢甚至枯萎;过薄则积水容易冲刷掉沙石,导致积水不经过初过滤直接到达种植土层2,降低净化效率。将沙石层1的厚度设置为30~50mm,保证沙石层1既不会影响植物汲取养分,还有利于提高积水过滤效率和改善净化效果。
种植土层2的材质为种植土,种植土层2的厚度为150mm~300mm。种植土层2上种植有各种适宜当地气候的植物。种植土层2的渗水孔径小,当种植土层2的厚度过厚,积水通过所述种植土层2所需的时间长,在暴雨时无法顺利下渗;当种植土层2的厚度过薄,积水的过滤效果较差,且难以满足植物生长需要,容易造成植物根系破坏下层结构。因此,将植土层的厚度设置为150~300mm,不仅能满足植物的生长需求,还能提高积水过滤效率和改善净化效果,完成资源的最大化利用。
绿地结构还包括干草层3,干草层3设置在种植土层2与生物炭层4之间,干草层3的材质为干草,干草层3的厚度为30mm~60mm。干草层3的蓄水能力好,且不会造成干草层3腐化挤压下层填料。干草层3能阻挡泥土流失,可有效蓄积种植土层2的水分,防止水分过分流失,可在种植土层2干燥时再缓慢释放水分,且干草层3腐化时能添加种植土层2的营养成分。
生物炭层4的材质为生物炭,生物炭层4的厚度为100mm~150mm,生物炭层4的生物炭的粒径为在2mm~4mm。生物炭层4可以有效去除氮磷等营养元素。生物炭具有较大的孔隙度和高度羧酸酯化和芳香化结构,能够减少无机氮磷等营养元素的淋溶,可以吸附水中的营养元素,并调节pH值。
绿地结构还包括陶粒层5,陶粒层5设置在生物炭层4与透水土工布层6之间,陶粒层5的材质为陶粒。陶粒层5的厚度为150mm~200mm;陶粒层5的陶粒的粒径为5mm~20mm。陶粒具有表面坚硬、内部多微孔、孔隙率高等特点,能够很好地发挥吸附、过滤、净化雨水的效果,另外陶粒层5处于厌氧环境中,可有效去除流经该层的雨水中氮。
透水土工布层6的材质为透水土工布,设置于陶粒层5与砾石层7之间,防止上层土壤、填料、杂质等堵塞砾石层7及透水管92,同时也对渗透的雨水起到一定的净化作用。
砾石层7的材质为砾石,砾石层7的厚度为150mm~200mm,砾石层7的砾石的粒径为20mm~30mm。当进入砾石层7水量较多,超过雨水下渗补充地下水能力时,雨水会在砾石层7蓄积通过集水管91进入雨水回用通道。一方面实现雨水的资源化、合理化和最大化利用,另一方面防止雨水蓄积过多影响下凹式绿地的净化调蓄效果。砾石不仅具有吸附、截留等物理处理功能,同时可在砾石表面形成生物膜,实现对有机污染物的生物去除。
生物炭层4上设置有溢流井8,溢流井8穿过种植土层2,溢流井8包括溢流口,溢流口高于种植土层2。在设置有沙石层1后,溢流井8还穿过沙石1,溢流口高于沙石层1上表面10cm以上。溢流口处设置有过滤网,防止垃圾、落叶等污染物进入管道。当雨水径流过大超过该绿地下渗级能力时,通过溢流井8直接排入雨水管渠,避免过量雨水影响绿地的正常运行。
砾石层7内设置有集水结构,集水结构包括集水管91、透水管92和透水砖93,三者全部埋入在砾石层7中。集水管91设置在砾石层7的底部,透水管92以集水管91为中心轴呈环向阵列连接在集水管91上,透水管92与集水管91相连通。透水管92包括透水管92第一端和透水管92第二端,透水管92第一端与集水管91相连接,透水管92第一端低于透水管92第二端,即集水管91设置在砾石层7的最低点,透水管92整体以类似于倒喇叭状的结构放射状设置。
透水管92的直径约为20mm,透水管92上设置有透水孔,孔径2mm~4mm,孔间距8mm~10mm,透水管92上包覆有透水土工布,透水土工布覆盖在透水孔上。
透水砖93竖立设置在集水管91和透水管92的上方及侧面,形成一个有盖无底的封闭空间,集水管91和透水管92设置在该封闭空间内。通过透水砖93在砾石层7底部形成透水过滤通道,四周透水砖93垂直竖立布置形成四边形结构,上方设置透水砖93形成透水砖93盖板后,围成一定的透水空间。透水砖93厚度约为50mm~80mm,透水管92及集水管91布置于此透水空间内,可以防止砾石层7膨胀挤压穿孔透水管92,保护穿孔透水管92。透水砖93具有良好的透水、透气性能,可使雨水迅速渗入,还可通过吸附、过滤等功能去除污染物,进一步改善净化效果。进入砾石层7的雨水通过透水砖93后进入透水管92,孔透水管92呈放射状设置向集水管91倾斜,保证雨水顺利汇入集水管91。
雨水通过沙石层、种植层、干草层3下渗,进入生物炭层4、陶粒层5过滤净化,随后通过透水土工布进入砾石层7。在砾石层7中通过透水砖93后,雨水可下渗补充地下水,也可通过一定蓄积后进入穿孔透水管92,随后汇入集水管91进行回收利用。
以上仅为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并非因此限制本实用新型的专利范围,凡是利用本实用新型说明书及附图内容所作的等效结构或等效流程变换,或直接或间接运用在其他相关的技术领域,均同理包括在本实用新型的专利保护范围内。

Claims (10)

1.一种下凹式绿地结构,其特征在于,自上而下依次包括:种植土层、生物炭层、透水土工布层、砾石层;
所述种植土层的材质为种植土,所述生物炭层的材质为生物炭,所述透水土工布层的材质为透水土工布,所述砾石层的材质为砾石;
所述生物炭层上设置有溢流井,所述溢流井穿过所述种植土层,所述溢流井包括溢流口,所述溢流口高于所述种植土层,所述溢流口处设置有过滤网;
所述砾石层内设置有集水结构,所述集水结构包括集水管、透水管和透水砖;所述集水管设置在所述砾石层的底部,所述透水管以集水管为中心轴呈环向阵列连接在所述集水管上,所述透水管与集水管相连通;所述透水管上设置有透水孔,所述透水管上包覆有透水土工布;所述透水砖竖立设置在所述集水管和透水管的上方和侧面,形成封闭空间。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下凹式绿地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绿地结构还包括沙石层,所述沙石层设置在所述种植土层的上方,所述沙石层的材质为沙石,所述沙石层的厚度为30mm~50mm。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下凹式绿地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种植土层的厚度为150mm~300mm。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下凹式绿地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绿地结构还包括干草层,所述干草层设置在所述种植土层与生物炭层之间,所述干草层的材质为干草,所述干草层的厚度为30mm~60mm。
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下凹式绿地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生物炭层的厚度为100mm~150mm,所述生物炭层的生物炭的粒径为在2mm~4mm。
6.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下凹式绿地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绿地结构还包括陶粒层,所述陶粒层设置在所述生物炭层与透水土工布层之间,所述陶粒层的材质为陶粒。
7.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一种下凹式绿地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陶粒层的厚度为150mm~200mm;所述陶粒层的陶粒的粒径为5mm~20mm。
8.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下凹式绿地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砾石层的厚度为150mm~200mm,所述砾石层的砾石的粒径为20mm~30mm。
9.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下凹式绿地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透水管包括透水管第一端和透水管第二端,所述透水管第一端与所述集水管相连接,所述透水管第一端低于所述透水管第二端。
10.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下凹式绿地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透水孔与透水孔之间的间距为8mm~10mm。
CN201822260057.1U 2018-12-29 2018-12-29 一种下凹式绿地结构 Active CN209670011U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822260057.1U CN209670011U (zh) 2018-12-29 2018-12-29 一种下凹式绿地结构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822260057.1U CN209670011U (zh) 2018-12-29 2018-12-29 一种下凹式绿地结构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209670011U true CN209670011U (zh) 2019-11-22

Family

ID=68564414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1822260057.1U Active CN209670011U (zh) 2018-12-29 2018-12-29 一种下凹式绿地结构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209670011U (zh)

Cited By (2)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12502261A (zh) * 2020-11-23 2021-03-16 中冶南方城市建设工程技术有限公司 一种具有脱氮除磷功能的下沉式绿地结构
CN113849008A (zh) * 2021-10-19 2021-12-28 浙江闰土染料有限公司 pH值控制系统

Cited By (3)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12502261A (zh) * 2020-11-23 2021-03-16 中冶南方城市建设工程技术有限公司 一种具有脱氮除磷功能的下沉式绿地结构
CN113849008A (zh) * 2021-10-19 2021-12-28 浙江闰土染料有限公司 pH值控制系统
CN113849008B (zh) * 2021-10-19 2022-08-16 浙江闰土染料有限公司 pH值控制系统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208235696U (zh) 一种基于海绵生态体系水质净化的雨水花园系统
CN107100261A (zh) 一种新型雨水滞留渗滤系统
CN110468947A (zh) 生态树池
CN206472556U (zh) 一种用于人行道雨水净化和利用的多功能生态树池
CN204919757U (zh) 一种雨水原位净化修复系统
CN112225408A (zh) 城市径流雨水资源生态控污处理的系统和方法
CN110820913A (zh) 一种雨水综合处理系统
KR20150110193A (ko) 조경식재부를 구비한 침투식 빗물저류조
CN209670011U (zh) 一种下凹式绿地结构
CN107190840A (zh) 一种适用于老旧小区改造的屋面雨水收集处理系统
CN207552116U (zh) 一种海绵城市强化径流污染去除的多级雨水花园
CN207201426U (zh) 一种城市绿地生态植草沟
CN107986585A (zh) 一种生物滞留调蓄池
CN109853701A (zh) 一种下凹式绿地结构
CN107628731A (zh) 一种屋顶花园强化径流污染生态化去除方法及屋顶花园
CN110145014A (zh) 一种具有市政分流导水功能的生态路面
CN208379724U (zh) 湿陷性黄土地区的雨水花园
CN106865776A (zh) 一种海绵城市低洼地多级叠水旋转净化系统
KR101352643B1 (ko) 친환경 물순환 빗물침투장치 및 그 처리방법
CN205223761U (zh) 一种用于雨水下渗和净化的生物洼地系统
CN205557763U (zh) 一种用于处理初期雨水的多级折流式雨水花园系统
CN204741963U (zh) 一种用于马路中间绿化带的雨水花园
CN206538842U (zh) 一种雨水净化存蓄系统
CN105484125A (zh) 一种收集利用雨水的台阶
CN211200669U (zh) 生态树池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