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209666819U - 混合动力驱动系统及车辆 - Google Patents

混合动力驱动系统及车辆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209666819U
CN209666819U CN201920367684.7U CN201920367684U CN209666819U CN 209666819 U CN209666819 U CN 209666819U CN 201920367684 U CN201920367684 U CN 201920367684U CN 209666819 U CN209666819 U CN 209666819U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gear
axis
clutch
jackshaft
power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Active
Application number
CN201920367684.7U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尚阳
赵江灵
祖国强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GAC Aion New Energy Automobile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Guangzhou Automobile Group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Guangzhou Automobile Group Co Ltd filed Critical Guangzhou Automobile Group Co Ltd
Priority to CN201920367684.7U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209666819U/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209666819U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209666819U/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Classifications

    • YGENERAL TAGGING OF NEW TECHNOLOGICAL DEVELOPMENTS; GENERAL TAGGING OF CROSS-SECTIONAL TECHNOLOGIES SPANNING OVER SEVERAL SECTIONS OF THE IPC; TECHNICAL SUBJECTS COVERED BY FORMER USPC CROSS-REFERENCE ART COLLECTIONS [XRACs] AND DIGESTS
    • Y02TECHNOLOGIES OR APPLICATIONS FOR MITIGATION OR ADAPTATION AGAINST CLIMATE CHANGE
    • Y02TCLIMATE CHANGE MITIGATION TECHNOLOGIES RELATED TO TRANSPORTATION
    • Y02T10/00Road transport of goods or passengers
    • Y02T10/60Other road transportation technologies with climate change mitigation effect
    • Y02T10/62Hybrid vehicles
    • YGENERAL TAGGING OF NEW TECHNOLOGICAL DEVELOPMENTS; GENERAL TAGGING OF CROSS-SECTIONAL TECHNOLOGIES SPANNING OVER SEVERAL SECTIONS OF THE IPC; TECHNICAL SUBJECTS COVERED BY FORMER USPC CROSS-REFERENCE ART COLLECTIONS [XRACs] AND DIGESTS
    • Y02TECHNOLOGIES OR APPLICATIONS FOR MITIGATION OR ADAPTATION AGAINST CLIMATE CHANGE
    • Y02TCLIMATE CHANGE MITIGATION TECHNOLOGIES RELATED TO TRANSPORTATION
    • Y02T10/00Road transport of goods or passengers
    • Y02T10/60Other road transportation technologies with climate change mitigation effect
    • Y02T10/7072Electromobility specific charging systems or methods for batteries, ultracapacitors, supercapacitors or double-layer capacitors

Abstract

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混合动力驱动系统,包括发动机、第一轴、第一离合器、中间轴、第一齿轮、制动器、行星齿轮机构、第二离合器、第二齿轮、第三齿轮、第二轴、发电机、第四齿轮、第五齿轮、第三离合器、第六齿轮、同步器、第七齿轮、第三轴、第四轴、第八齿轮、第九齿轮、驱动电机、第十齿轮和差速器。该混合动力驱动系统的结构较简单,具有多种工作模式,平台化好。本实用新型还提供一种具有该混合动力驱动系统的车辆。

Description

混合动力驱动系统及车辆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新能源技术领域,特别涉及一种混合动力驱动系统及具有该混合动力驱动系统的车辆。
背景技术
目前市场上的变速器主要有有级变速器和无级变速器两大类。有级变速器又细分为手动和自动两种,它们大多通过齿轮系或行星轮系不同的啮合排列来提供有限个离散的输出输入速比,两相邻速比之间驱动轮速度的调节则依靠内燃机的速度变化来实现。无级变速器,无论是机械式、液压式或机电式,都能在一定速度范围内提供无限个连续可选用的速比,理论上说,驱动轮的速度变化完全可通过变速器来完成,这样内燃机可以尽可能的工作在最佳速度范围内。无级变速器和有级变速器相比,具有调速平稳,能充分利用内燃机最大功率等诸多优点,因此无级变速器多年来一直是各国工程师们研究的对象。
近年来,电机混合动力技术的诞生为实现内燃机与动力轮之间动力的完全匹配开拓了新的途径。在众多的动力总成设计方案中,最具代表性的有串联混合系统和并联混合系统两种。串联混合系统中,内燃机、发电机、电动机、轴系、驱动轮组成一条串联的动力链,动力总成结构极为简单。其中,发电机、电动机组合可视为传统意义下的变速器。当与储能器,如电池、电容等联合使用时,该变速器又可作为能量调节装置,完成对速度和扭矩的独立调节。
并联混合系统有两条并行的独立的动力链。一条由传统的机械变速器组成,另一条由电机、电池系统组成。机械变速器负责完成对速度的调节,而电机、电池系统则完成对功率或扭矩的调节。为充分发挥整个系统的潜能,机械变速器还需采用无级变速方式。
串联混合系统的优点在于结构简单,布局灵活,但全部动力通过发电机和电动机,因此电机的功率要求高,体积大,重量重。同时,由于能量传输过程经过两次机电、电机的转换,整个系统的效率较低。在并联混合系统中,只有部分动力通过电机系统,因此对电机的功率要求相对较低,整体系统的效率高。然而,并联混合系统需两套独立的子系统,造价高,通常只用于弱混合系统。
实用新型内容
有鉴于此,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混合动力驱动系统,其结构较简单,具有多种工作模式,平台化好。
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混合动力驱动系统,包括发动机、第一轴、第一离合器、中间轴、第一齿轮、制动器、行星齿轮机构、第二离合器、第二齿轮、第三齿轮、第二轴、发电机、第四齿轮、第五齿轮、第三离合器、第六齿轮、同步器、第七齿轮、第三轴、第四轴、第八齿轮、第九齿轮、驱动电机、第十齿轮和差速器;其中:
该发动机连接该第一轴,该发电机连接该第二轴,该驱动电机连接该第四轴,该第一离合器用于结合或分离该第一轴与该中间轴;
该第二齿轮固定在该中间轴,该第三齿轮固定在该第二轴,该第三齿轮与该第二齿轮啮合;
该行星齿轮机构包括行星架、太阳轮、行星轮和齿圈,该太阳轮空套在该中间轴,该齿圈固定在该中间轴,该制动器用于制动或解锁该太阳轮,该第二离合器用于结合或分离该行星架与该齿圈;
该第四齿轮固定在该第三轴,该第四齿轮与该行星架啮合;
该第一齿轮固定在该中间轴,该第五齿轮空套在该第三轴,该第五齿轮与该第一齿轮啮合,该第三离合器用于结合或分离该第五齿轮与该第三轴;
该第六齿轮空套在该第三轴,该第七齿轮空套在该第三轴,该同步器设置在该第三轴上并位于该第六齿轮与该第七齿轮之间;
该第八齿轮固定在该第四轴,该第八齿轮与该第六齿轮啮合;
该第九齿轮固定在该第四轴,该第九齿轮与该第七齿轮啮合;
该第十齿轮与该第四齿轮啮合,且该第十齿轮连接该差速器。
进一步地,该第一轴与该中间轴同轴设置。
进一步地,该第一轴为该发动机的输出轴,该第二轴为该发电机的输出轴,该第四轴为该驱动电机的输出轴。
进一步地,该第十齿轮为差速器齿轮。
进一步地,该混合动力驱动系统具有三种发动机直驱模式、六种混合动力驱动模式、五种单电机纯电动模式、六种双电机纯电动模式和两种串联增程模式。
本实用新型还提供一种车辆,包括上述的混合动力驱动系统。
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的混合动力驱动系统,主要有以下几个优点:
1.该驱动系统整体结构较简单,可以实现三种发动机直驱模式、六种混合动力驱动模式、五种单电机纯电动模式、六种双电机纯电动模式、两种串联增程模式等多种工作模式,具有较强的灵活性;
2.在各工作模式切换过程中,驱动电机参与驱动,不存在动力中断;
3.该驱动系统可以覆盖HEV(Hybrid Electric Vehicle,即混合动力汽车)车型和PHEV(Plug-in Hybrid Electric Vehicle,即插电式混合动力汽车)车型,平台化好。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混合动力驱动系统的结构示意图。
图2-图4为该驱动系统工作在发动机直驱模式的示意图。
图5-图10为该驱动系统工作在混合动力模式的示意图。
图11-图15为该驱动系统工作在单电机驱动模式的示意图。
图16-图21为该驱动系统工作在双电机驱动模式的示意图。
图22-图23为该驱动系统工作在串联增程模式的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为使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技术方案和优点更加清楚,下面将结合附图对本实用新型的实施方式作进一步地描述。
图1是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混合动力驱动系统的结构示意图。如图1所示,该混合动力驱动系统包括发动机1、第一轴2、第一离合器3、中间轴4、第一齿轮5、制动器6、行星齿轮机构、第二离合器11、第二齿轮12、第三齿轮13、第二轴14、发电机15、第四齿轮16、第五齿轮17、第三离合器18、第六齿轮19、同步器20、第七齿轮21、第三轴22、第四轴23、第八齿轮24、第九齿轮25、驱动电机26、第十齿轮27和差速器28。其中,行星齿轮机构包括行星架7、太阳轮8、行星轮9和齿圈10。
发动机1连接第一轴2,发电机15连接第二轴14,驱动电机26连接第四轴23。具体地,第一轴2为发动机1的输出轴,第二轴14为发电机15的输出轴,第四轴23为驱动电机26的输出轴。发动机1可以为汽油发动机或柴油发动机,发电机15和驱动电机26可以为驱动和发电一体机。
第一轴2与中间轴4同轴设置。第一离合器3用于结合或分离第一轴2与中间轴4,即第一轴2通过第一离合器3与中间轴4相连。当第一离合器3结合时,发动机1的动力传递至中间轴4;当第一离合器3分离时,发动机1与中间轴4之间断开。
第二齿轮12固定在中间轴4,第三齿轮13固定在第二轴14,第三齿轮13与第二齿轮12啮合,即发电机15通过第二轴14、第三齿轮13、第二齿轮12与中间轴4相连。
太阳轮8空套在中间轴4,齿圈10固定在中间轴4,制动器6用于制动或解锁太阳轮8。当制动器6制动太阳轮8时,太阳轮8被固定而不能围绕中间轴4转动;当制动器6解锁太阳轮8时,太阳轮8能够围绕中间轴4进行转动。
第二离合器11用于结合或分离行星架7与齿圈10。当第二离合器11结合时,行星架7和齿圈10锁定在一起;当第二离合器11分离时,行星架7和齿圈10相互分离。
第四齿轮16固定在第三轴22,第四齿轮16与行星架7啮合。
第一齿轮5固定在中间轴4,第五齿轮17空套在第三轴22,第五齿轮17与第一齿轮5啮合。
第三离合器18用于结合或分离第五齿轮17与第三轴22。当第三离合器18结合时,第五齿轮17和第三轴22固定在一起;当第三离合器18分离时,第五齿轮17和第三轴22相互分离。
第六齿轮19空套在第三轴22,第七齿轮21空套在第三轴22,同步器20设置在第三轴22上并位于第六齿轮19与第七齿轮21之间,同步器20可以选择性地将第六齿轮19或第七齿轮21结合至第三轴22。例如,当同步器20处于左位时,将第七齿轮21和第三轴22固定在一起;当同步器20处于右位时,将第六齿轮19和第三轴22固定在一起。
第八齿轮24固定在第四轴23,第八齿轮24与第六齿轮19啮合。
第九齿轮25固定在第四轴23,第九齿轮25与第七齿轮21啮合。
第十齿轮27与第四齿轮16啮合,且第十齿轮27连接差速器28。具体地,第十齿轮27为差速器齿轮。
进一步地,该混合动力驱动系统还包括动力电池(图未示),动力电池分别与发电机15、驱动电机26电性连接。动力电池可以为发电机15和驱动电机26提供驱动用的电能,同时发电机15和驱动电机26被驱动旋转时产生的电能也可以存储在动力电池中。
该驱动系统包含三个离合器(3、11、18)、一个制动器6和一个同步器20。其中,第一离合器3用于控制发动机1的动力是否输出,实现纯电模式和混动模式之间的切换;制动器6用于制动行星齿轮机构的太阳轮8,此时行星齿轮机构等同于定轴齿轮机构,实现定速比传动;第二离合器11用于锁止行星齿轮机构的行星架7和齿圈10,实现速比切换;同步器20通过调节结合位置,实现驱动电机26动力输出的多档位化。
图2-图4为该驱动系统工作在发动机直驱模式的示意图。
图2是发动机直驱模式一的示意图。此时,第一离合器3结合,制动器6制动,第二离合器11和第三离合器18均分离,同步器20处于中位。动力由发动机1、第一轴2、第一离合器3、中间轴4、齿圈10、行星轮9、行星架7、第四齿轮16、第十齿轮27和差速器28最终到轮端。
图3是发动机直驱模式二的示意图。此时,第一离合器3和第二离合器11均结合,制动器6和第三离合器18均分离,同步器20处于中位。行星齿轮机构中的行星架7与齿圈10锁死为一体,行星齿轮机构整体旋转速比为1。动力由发动机1、第一轴2、第一离合器3、中间轴4、行星齿轮机构(7、8、9、10)、第四齿轮16、第十齿轮27和差速器28最终到轮端。
图4是发动机直驱模式三的示意图。此时,第一离合器3和第三离合器18均结合,制动器6和第二离合器11均分离,同步器20处于中位。动力由发动机1、第一轴2、第一离合器3、中间轴4、第一齿轮5、第五齿轮17、第三离合器18、第三轴22、第四齿轮16、第十齿轮27和差速器28最终到轮端。
图5-图10为该驱动系统工作在混合动力模式的示意图。
图5是混合动力模式一的示意图。此时,第一离合器3结合,制动器6制动,第二离合器11和第三离合器18均分离,同步器20处于左位。该模式一共具有三条动力传输路径。路径一:发动机1动力由第一轴2、第一离合器3、中间轴4、齿圈10、行星轮9、行星架7、第四齿轮16、第十齿轮27和差速器28最终到轮端。路径二:发电机15的动力通过第二轴14、第三齿轮13、第二齿轮12、中间轴4、齿圈10、行星轮9、行星架7、第四齿轮16、第十齿轮27和差速器28最终到轮端。路径三:驱动电机26的动力通过第四轴23、第九齿轮25、第七齿轮21、同步器20、第三轴22、第四齿轮16、第十齿轮27和差速器28最终到轮端。
图6是混合驱动模式二的示意图。此时,第一离合器3和第二离合器11均结合,制动器6和第三离合器18均分离,同步器20处于左位。行星齿轮机构中的行星架7与齿圈10锁死为一体,行星齿轮机构整体旋转速比为1。该模式二共具有三条动力传输路径。路径一:发动机1的动力经由第一轴2、第一离合器3、中间轴4、行星齿轮机构(7、8、9、10)、第四齿轮16、第十齿轮27和差速器28最终到轮端。路径二:发电机15的动力通过第二轴14、第三齿轮13、第二齿轮12、中间轴4、行星齿轮机构(7、8、9、10)、第四齿轮16、第十齿轮27和差速器28最终到轮端。路径三:驱动电机26的动力通过第四轴23、第九齿轮25、第七齿轮21、同步器20、第三轴22、第四齿轮16、第十齿轮27和差速器28最终到轮端。
图7是混合驱动模式三的示意图。此时,第一离合器3和第三离合器18均结合,制动器6和第二离合器11均分离,同步器20处于左位。该模式三共具有三条动力传输路径。路径一:动力由发动机1、第一轴2、第一离合器3、中间轴4、第一齿轮5、第五齿轮17、第三离合器18、第三轴22、第四齿轮16、第十齿轮27和差速器28最终到轮端。路径二:发电机15的动力通过第二轴14、第三齿轮13、第二齿轮12、中间轴4、第一齿轮5、第五齿轮17、第三离合器18、第三轴22、第四齿轮16、第十齿轮27和差速器28最终到轮端。路径三:驱动电机26的动力通过第四轴23、第九齿轮25、第七齿轮21、同步器20、第三轴22、第四齿轮16、第十齿轮27和差速器28最终到轮端。
图8是混合动力模式四的示意图。此时,第一离合器3结合,制动器6制动,第二离合器11和第三离合器18均分离,同步器20处于右位。该模式四共具有三条动力传输路径。路径一:发动机1动力由第一轴2、第一离合器3、中间轴4、齿圈10、行星轮9、行星架7、第四齿轮16、第十齿轮27和差速器28最终到轮端。路径二:发电机15的动力通过第二轴14、第三齿轮13、第二齿轮12、中间轴4、齿圈10、行星轮9、行星架7、第四齿轮16、第十齿轮27和差速器28最终到轮端。路径三:驱动电机26的动力通过第四轴23、第八齿轮24、第六齿轮19、同步器20、第三轴22、第四齿轮16、第十齿轮27和差速器28最终到轮端。
图9是混合驱动模式五的示意图。此时,第一离合器3和第二离合器11均结合,制动器6和第三离合器18均分离,同步器20处于右位。行星齿轮机构中的行星架7与齿圈10锁死为一体,行星齿轮机构整体旋转速比为1。该模式五共具有三条动力传输路径。路径一:发动机1的动力经由第一轴2、第一离合器3、中间轴4、行星齿轮机构(7、8、9、10)、第四齿轮16、第十齿轮27和差速器28最终到轮端。路径二:发电机15的动力通过第二轴14、第三齿轮13、第二齿轮12、中间轴4、行星齿轮机构(7、8、9、10)、第四齿轮16、第十齿轮27和差速器28最终到轮端。路径三:驱动电机26的动力通过第四轴23、第八齿轮24、第六齿轮19、同步器20、第三轴22、第四齿轮16、第十齿轮27和差速器28最终到轮端。
图10是混合驱动模式六的示意图。此时,第一离合器3和第三离合器18均结合,制动器6和第二离合器11均分离,同步器20处于右位。该模式六共具有三条动力传输路径。路径一:动力由发动机1、第一轴2、第一离合器3、中间轴4、第一齿轮5、第五齿轮17、第三离合器18、第三轴22、第四齿轮16、第十齿轮27和差速器28最终到轮端。路径二:发电机15的动力通过第二轴14、第三齿轮13、第二齿轮12、中间轴4、第一齿轮5、第五齿轮17、第三离合器18、第三轴22、第四齿轮16、第十齿轮27和差速器28最终到轮端。路径三:驱动电机26的动力通过第四轴23、第八齿轮24、第六齿轮19、同步器20、第三轴22、第四齿轮16、第十齿轮27和差速器28最终到轮端。
图11-图15为该驱动系统工作在单电机驱动模式的示意图。
图11是单电机驱动模式一的示意图。此时,制动器6制动,第一离合器3、第二离合器11和第三离合器18均分离,同步器20处于中位。发电机15的动力通过第二轴14、第三齿轮13、第二齿轮12、中间轴4、齿圈10、行星轮9、行星架7、第四齿轮16、第十齿轮27和差速器28最终到轮端。
图12为单电机驱动模式二的示意图,此时,第二离合器11结合,制动器6、第一离合器3和第三离合器18均分离,同步器20处于中位。行星齿轮机构中的行星架7与齿圈10锁死为一体,行星齿轮机构整体旋转速比为1。发电机15的动力通过第二轴14、第三齿轮13、第二齿轮12、中间轴4、行星齿轮机构(7、8、9、10)、第四齿轮16、第十齿轮27和差速器28最终到轮端。
图13为单电机驱动模式三的示意图,此时,第三离合器18结合,制动器6、第一离合器3和第二离合器11均分离,同步器20处于中位。发电机15的动力通过第二轴14、第三齿轮13、第二齿轮12、中间轴4、第一齿轮5、第五齿轮17、第三离合器18、第三轴22、第四齿轮16、第十齿轮27和差速器28最终到轮端。
图14为单电机驱动模式四的示意图,此时,同步器20处于左位,第一离合器3、第二离合器11、第三离合器18和制动器6均分离。驱动电机26的动力通过第四轴23、第九齿轮25、第七齿轮21、同步器20、第三轴22、第四齿轮16、第十齿轮27和差速器28最终到轮端。
图15为单电机驱动模式五的示意图,此时,同步器20处于右位,第一离合器3、第二离合器11、第三离合器18和制动器6均分离。驱动电机26的动力通过第四轴23、第八齿轮24、第六齿轮19、同步器20、第三轴22、第四齿轮16、第十齿轮27和差速器28最终到轮端。
图16-图21为该驱动系统工作在双电机驱动模式的示意图。
图16是双电机驱动模式一的示意图。此时,制动器6制动,第一离合器3、第二离合器11和第三离合器18均分离,同步器20处于左位。该模式一共具有两条动力传输路径。路径一:发电机15的动力通过第二轴14、第三齿轮13、第二齿轮12、中间轴4、齿圈10、行星轮9、行星架7、第四齿轮16、第十齿轮27和差速器28最终到轮端。路径二:驱动电机26的动力通过第四轴23、第九齿轮25、第七齿轮21、同步器20、第三轴22、第四齿轮16、第十齿轮27和差速器28最终到轮端。
图17为双电机驱动模式二的示意图,此时,第二离合器11结合,制动器6、第一离合器3和第三离合器18均分离,同步器20处于左位。行星齿轮机构中的行星架7与齿圈10锁死为一体,行星齿轮机构整体旋转速比为1。该模式二共具有两条动力传输路径。路径一:发电机15的动力通过第二轴14、第三齿轮13、第二齿轮12、中间轴4、行星齿轮机构(7、8、9、10)、第四齿轮16、第十齿轮27和差速器28最终到轮端。路径二:驱动电机26的动力通过第四轴23、第九齿轮25、第七齿轮21、同步器20、第三轴22、第四齿轮16、第十齿轮27和差速器28最终到轮端。
图18为双电机驱动模式三的示意图,此时,第三离合器18结合,制动器6、第一离合器3和第二离合器11均分离,同步器20处于左位。该模式三共具有两条动力传输路径。路径一:发电机15的动力通过第二轴14、第三齿轮13、第二齿轮12、中间轴4、第一齿轮5、第五齿轮17、第三离合器18、第三轴22、第四齿轮16、第十齿轮27和差速器28最终到轮端。路径二:驱动电机26的动力通过第四轴23、第九齿轮25、第七齿轮21、同步器20、第三轴22、第四齿轮16、第十齿轮27和差速器28最终到轮端。
图19为双电机驱动模式四的示意图,此时,制动器6制动,第一离合器3、第二离合器11和第三离合器18均分离,同步器20处于右位。该模式四共具有两条动力传输路径。路径一:发电机15的动力通过第二轴14、第三齿轮13、第二齿轮12、中间轴4、齿圈10、行星轮9、行星架7、第四齿轮16、第十齿轮27和差速器28最终到轮端。路径二:驱动电机26的动力通过第四轴23、第八齿轮24、第六齿轮19、同步器20、第三轴22、第四齿轮16、第十齿轮27和差速器28最终到轮端。
图20为双电机驱动模式五的示意图,此时,第二离合器11结合,制动器6、第一离合器3和第三离合器18均分离,同步器20处于右位。行星齿轮机构中的行星架7与齿圈10锁死为一体,行星齿轮机构整体旋转速比为1。该模式五共具有两条动力传输路径。路径一:发电机15的动力通过第二轴14、第三齿轮13、第二齿轮12、中间轴4、行星齿轮机构(7、8、9、10)、第四齿轮16、第十齿轮27和差速器28最终到轮端。路径二:驱动电机26的动力通过第四轴23、第八齿轮24、第六齿轮19、同步器20、第三轴22、第四齿轮16、第十齿轮27和差速器28最终到轮端。
图21为双电机驱动模式六的示意图,此时,第三离合器18结合,制动器6、第一离合器3和第二离合器11均分离,同步器20处于右位。该模式六共具有两条动力传输路径。路径一:发电机15的动力通过第二轴14、第三齿轮13、第二齿轮12、中间轴4、第一齿轮5、第五齿轮17、第三离合器18、第三轴22、第四齿轮16、第十齿轮27和差速器28最终到轮端。路径二:驱动电机26的动力通过第四轴23、第八齿轮24、第六齿轮19、同步器20、第三轴22、第四齿轮16、第十齿轮27和差速器28最终到轮端。
图22-图23为该驱动系统工作在串联增程模式的示意图。
图22是串联增程模式一的示意图。此时,第一离合器3结合,第二离合器11、第三离合器18和制动器6均分离,同步器20处于左位。该模式一共具有两条动力传输路径。路径一:发动机1的动力经由第一轴2、第一离合器3、中间轴4、第二齿轮12、第三齿轮13、第二轴14传递至发电机15发电,并将电能存储在动力电池中。路径二:驱动电机26的动力通过第四轴23、第九齿轮25、第七齿轮21、同步器20、第三轴22、第四齿轮16、第十齿轮27和差速器28最终到轮端。
图23是串联增程模式二的示意图。此时,第一离合器3结合,第二离合器11、第三离合器18和制动器6均分离,同步器20处于右位。该模式二共具有两条动力传输路径。路径一:发动机1的动力经由第一轴2、第一离合器3、中间轴4、第二齿轮12、第三齿轮13、第二轴14传递至发电机15发电,并将电能存储在动力电池中。路径二:驱动电机26的动力通过第四轴23、第八齿轮24、第六齿轮19、同步器20、第三轴22、第四齿轮16、第十齿轮27和差速器28最终到轮端。
此外,汽车制动时,驱动电机26产生制动力矩制动车轮,同时其电机绕组中将产生感应电流向电池充电,实现制动能量的回收。
本实施例的驱动系统可以实现三种发动机直驱模式、六种混合动力驱动模式、五种单电机纯电动模式、六种双电机纯电动模式、两种串联增程模式等多种工作模式,可根据动力电池的SOC(剩余电量)值及车速需求自动实现不同模式的切换。例如,判断动力电池SOC值与第一阈值的大小关系,或者同时判断动力电池SOC值与第一阈值的大小关系以及车速与第二阈值的大小关系;根据判断结果,切换该混合动力驱动系统的工作模式。需要说明的是,第一阈值用于判断动力电池SOC值的高低,第二阈值用于判断车速的高低,本实施例不对第一阈值和第二阈值的取值范围做限定,通常可以根据具体的控制策略自由设定,不同的控制策略下,第一阈值和第二阈值的取值都不尽相同。设定好第一阈值和第二阈值后,则自动判断并根据判断结果在各种模式之间自动切换。
上述各种工作模式具体以表格体现如下:
在动力调节方面,该驱动系统可通过动力电池有效的补充动力轮所需的驱动动力,从而更合理地调配内燃机的动力,保持发动机的工作状态不受或少受路况的影响,发动机可始终工作在设定的最佳状态,以提高整车的效率。
因此,该驱动系统主要有以下几个优点:
1.该驱动系统整体结构较简单,可以实现三种发动机直驱模式、六种混合动力驱动模式、五种单电机纯电动模式、六种双电机纯电动模式、两种串联增程模式等多种工作模式,具有较强的灵活性;
2.在各模式切换过程中,驱动电机26参与驱动,不存在动力中断;
3.该驱动系统可以覆盖HEV(Hybrid Electric Vehicle,即混合动力汽车)车型和PHEV(Plug-in Hybrid Electric Vehicle,即插电式混合动力汽车)车型,平台化好。
进一步地,本实用新型还提供一种车辆,包括上述的混合动力驱动系统。
以上所述仅为本实用新型的较佳实施例,并不用以限制本实用新型,凡在本实用新型的精神和原则之内,所作的任何修改、等同替换、改进等,均应包含在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之内。

Claims (6)

1.一种混合动力驱动系统,其特征在于,包括发动机(1)、第一轴(2)、第一离合器(3)、中间轴(4)、第一齿轮(5)、制动器(6)、行星齿轮机构、第二离合器(11)、第二齿轮(12)、第三齿轮(13)、第二轴(14)、发电机(15)、第四齿轮(16)、第五齿轮(17)、第三离合器(18)、第六齿轮(19)、同步器(20)、第七齿轮(21)、第三轴(22)、第四轴(23)、第八齿轮(24)、第九齿轮(25)、驱动电机(26)、第十齿轮(27)和差速器(28);其中:
该发动机(1)连接该第一轴(2),该发电机(15)连接该第二轴(14),该驱动电机(26)连接该第四轴(23),该第一离合器(3)用于结合或分离该第一轴(2)与该中间轴(4);
该第二齿轮(12)固定在该中间轴(4),该第三齿轮(13)固定在该第二轴(14),该第三齿轮(13)与该第二齿轮(12)啮合;
该行星齿轮机构包括行星架(7)、太阳轮(8)、行星轮(9)和齿圈(10),该太阳轮(8)空套在该中间轴(4),该齿圈(10)固定在该中间轴(4),该制动器(6)用于制动或解锁该太阳轮(8),该第二离合器(11)用于结合或分离该行星架(7)与该齿圈(10);
该第四齿轮(16)固定在该第三轴(22),该第四齿轮(16)与该行星架(7)啮合;
该第一齿轮(5)固定在该中间轴(4),该第五齿轮(17)空套在该第三轴(22),该第五齿轮(17)与该第一齿轮(5)啮合,该第三离合器(18)用于结合或分离该第五齿轮(17)与该第三轴(22);
该第六齿轮(19)空套在该第三轴(22),该第七齿轮(21)空套在该第三轴(22),该同步器(20)设置在该第三轴(22)上并位于该第六齿轮(19)与该第七齿轮(21)之间;
该第八齿轮(24)固定在该第四轴(23),该第八齿轮(24)与该第六齿轮(19)啮合;
该第九齿轮(25)固定在该第四轴(23),该第九齿轮(25)与该第七齿轮(21)啮合;
该第十齿轮(27)与该第四齿轮(16)啮合,且该第十齿轮(27)连接该差速器(28)。
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混合动力驱动系统,其特征在于,该第一轴(2)与该中间轴(4)同轴设置。
3.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混合动力驱动系统,其特征在于,该第一轴(2)为该发动机(1)的输出轴,该第二轴(14)为该发电机(15)的输出轴,该第四轴(23)为该驱动电机(26)的输出轴。
4.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混合动力驱动系统,其特征在于,该第十齿轮(27)为差速器齿轮。
5.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混合动力驱动系统,其特征在于,该混合动力驱动系统具有三种发动机直驱模式、六种混合动力驱动模式、五种单电机纯电动模式、六种双电机纯电动模式和两种串联增程模式。
6.一种车辆,其特征在于,包括如权利要求1至5任一项所述的混合动力驱动系统。
CN201920367684.7U 2019-03-20 2019-03-20 混合动力驱动系统及车辆 Active CN209666819U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920367684.7U CN209666819U (zh) 2019-03-20 2019-03-20 混合动力驱动系统及车辆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920367684.7U CN209666819U (zh) 2019-03-20 2019-03-20 混合动力驱动系统及车辆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209666819U true CN209666819U (zh) 2019-11-22

Family

ID=68572434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1920367684.7U Active CN209666819U (zh) 2019-03-20 2019-03-20 混合动力驱动系统及车辆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209666819U (zh)

Cited By (4)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11059230A (zh) * 2019-12-24 2020-04-24 西安法士特汽车传动有限公司 一种混合动力变速器
CN112606675A (zh) * 2020-12-07 2021-04-06 东风汽车集团有限公司 混合动力驱动方法、装置、动力系统、车辆及相关设备
CN114734807A (zh) * 2021-01-07 2022-07-12 广州汽车集团股份有限公司 一种混合动力耦合机构及汽车
WO2023000183A1 (zh) * 2021-07-20 2023-01-26 义乌吉利自动变速器有限公司 多档位混合动力变速器和汽车

Cited By (5)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11059230A (zh) * 2019-12-24 2020-04-24 西安法士特汽车传动有限公司 一种混合动力变速器
CN112606675A (zh) * 2020-12-07 2021-04-06 东风汽车集团有限公司 混合动力驱动方法、装置、动力系统、车辆及相关设备
CN112606675B (zh) * 2020-12-07 2023-10-03 东风汽车集团有限公司 混合动力驱动方法、装置、动力系统、车辆及相关设备
CN114734807A (zh) * 2021-01-07 2022-07-12 广州汽车集团股份有限公司 一种混合动力耦合机构及汽车
WO2023000183A1 (zh) * 2021-07-20 2023-01-26 义乌吉利自动变速器有限公司 多档位混合动力变速器和汽车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209666819U (zh) 混合动力驱动系统及车辆
CN108116217B (zh) 双行星排的混合动力耦合机构及机动车辆
CN102085795B (zh) 一种车用离合器动力藕合同步器换档混合动力驱动系统
CN107933285B (zh) 新型混合动力耦合机构及机动车辆
CN206141308U (zh) 混合动力驱动系统及具有其的混合动力车辆
CN209666820U (zh) 混合动力驱动系统及车辆
CN209008383U (zh) 功率分流混合动力耦合系统及车辆
CN106427547B (zh) 车辆混合动力驱动系统及混合动力车辆
CN209240866U (zh) 混合动力耦合系统及车辆
CN209666817U (zh) 混合动力驱动系统及车辆
CN104890496B (zh) 混合动力系统和混合动力车辆及混合驱动方法
CN104875598B (zh) 一种混合动力系统和有该系统的混合动力车辆及驱动方法
CN208812976U (zh) 混合动力驱动系统
CN208896854U (zh) 混合动力驱动系统及混合动力汽车
CN209208474U (zh) 混合动力耦合系统及车辆
CN204821146U (zh) 车辆混合动力驱动系统及混合动力车辆
CN110525194A (zh) 混合动力车辆用动力驱动系统及其控制方法
CN208664943U (zh) 混合动力驱动系统
CN208896853U (zh) 混合动力驱动系统及车辆
CN108725178A (zh) 一种单行星齿轮多模式混动动力变速器
CN209208475U (zh) 混合动力耦合系统及车辆
CN207790304U (zh) 混合动力耦合机构及机动车辆
CN209666815U (zh) 混合动力驱动系统及车辆
CN209159406U (zh) 单行星齿轮多模式混动动力变速器
CN205601595U (zh) 车辆混合动力驱动系统及混合动力车辆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
TR01 Transfer of patent right
TR01 Transfer of patent right

Effective date of registration: 20220104

Address after: 511434 No. 36, Longying Road, Shilou Town, Panyu District, Guangzhou City, Guangdong Province

Patentee after: GAC AIAN New Energy Vehicle Co.,Ltd.

Address before: 510030 23 building, Cheng Yue mansion 448-458, Dongfeng Middle Road, Yuexiu District, Guangzhou, Guangdong.

Patentee before: GUANGZHOU AUTOMOBILE GROUP Co.,Lt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