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209660750U - 一种无人机折叠放置包 - Google Patents

一种无人机折叠放置包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209660750U
CN209660750U CN201920345734.1U CN201920345734U CN209660750U CN 209660750 U CN209660750 U CN 209660750U CN 201920345734 U CN201920345734 U CN 201920345734U CN 209660750 U CN209660750 U CN 209660750U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air bag
backpack body
unmanned plane
backpack
wall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Expired - Fee Related
Application number
CN201920345734.1U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王金龙
刘得守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Qinghai Guolong Intelligent Technology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Qinghai Guolong Intelligent Technology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Qinghai Guolong Intelligent Technology Co Ltd filed Critical Qinghai Guolong Intelligent Technology Co Ltd
Priority to CN201920345734.1U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209660750U/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209660750U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209660750U/zh
Expired - Fee Related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Landscapes

  • Portable Outdoor Equipment (AREA)

Abstract

本实用新型公开了一种无人机折叠放置包,包括包体和包盖,包体和包盖的其余侧壁间安装有拉链,包体内腔两侧均安装第一气囊,包体内腔顶部和底部均安装第二气囊,第一气囊和第二气囊间空隙形成放置腔,第一气囊处的包体侧壁上设有折叠褶皱,折叠褶皱顶部和底部连接拉紧带的一端,拉紧带的另一端间安装带扣。第一气囊和第二气囊充气膨胀从而使得空隙形成放置腔,无人机放在放置腔内进行固定,从而携带无人机,平时不携带无人机时,第一气囊和第二气囊内气体放出后收缩在包体内壁处,此时放置包可用于携带其他物品,通过折叠褶皱将包体上下折叠,并通过带扣将拉紧带拉紧,从而减小放置包体积,便于不使用时存放。

Description

一种无人机折叠放置包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无人机技术领域,具体为一种无人机折叠放置包。
背景技术
目前无人机设备越来越多,无人机娱乐的功能也越来越完善,无人机在外出使用时常常放在无人机放置包内进行携带,现有的无人机放置包为了对无人机进行防撞保护都将采用坚硬的箱体做外壳,并在外壳内填充与无人机形状相似的海绵垫,但是,这种放置包只能用于外出携带无人机,功能单一,且无人机在家附近使用时无需放置包携带,而放置包体积较大,放在家中会占用加大空间,为此我们提出一种无人机折叠放置包用于解决上述问题。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无人机折叠放置包,以解决上述背景技术中提出的问题。
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提供如下技术方案:一种无人机折叠放置包,包括包体,所述包体开口端底部固定连接包盖的一侧,所述包体开口端和包盖的其余侧壁间安装有拉链,所述包体远离开口端的内壁上固定安装海绵垫,所述包体内腔两侧均安装第一气囊,所述包体内腔顶部和底部均安装第二气囊,所述第一气囊和第二气囊间空隙形成放置腔,所述第一气囊处的包体侧壁上设有折叠褶皱,所述折叠褶皱顶部和底部的包体外壁均固定连接拉紧带的一端,两个所述拉紧带的另一端间安装带扣。
优选的,所述第一气囊和第二气囊靠近包体开口端的外壁均有气孔,所述气孔内卡接密封塞。
优选的,所述第一气囊和第二气囊正对的一侧外壁均固定连接限位绳,且所述限位绳的两端分别为固定端和活动端,且所述活动端上固定连接有螺盖,且所述第一气囊和第二气囊上对应的位置设有与螺盖匹配的螺口。
优选的,所述第一气囊和第二气囊的厚度等于海绵垫到包体开口端的距离。
优选的,所述第一气囊和第二气囊均为方台形状,所述第一气囊和第二气囊间形成的放置腔呈X型结构,所述一气囊和第二气囊与包体内壁间安装有魔力粘。
优选的,所述第一气囊和第二气囊两端的包体内固定套接加强板,所述加强板的长度大于第一气囊和第二气囊两端间的放置腔的宽度,所述加强板正对放置腔处开有多个透气孔,所述透气孔两侧的包体上固定安装有网布。
优选的,所述包体顶部外壁固定安装拉环,所述包体远离开口端的外壁固定安装有背带,所述包盖远离包体的外壁上安装口袋和卡套,所述卡套内活动卡接气筒。
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是:第一气囊和第二气囊充气膨胀后和加强板完全将包体外壁撑起,使得第一气囊和第二气囊间空隙形成放置腔,无人机放在放置腔内进行固定,包体和包盖受外侧物品碰撞时均接触第一气囊和第二气囊,第一气囊和第二气囊进行缓冲从而保护无人机,便于携带无人机;第一气囊和第二气囊内气体放出后收缩在包体内壁处,或者通过魔力粘将第一气囊和第二气囊拆下,则包体内能够携带其余物品,一包多用;第一气囊和第二气囊内气体放出后,通过折叠褶皱将包体上下折叠,并通过带扣将拉紧带拉紧,从而减小放置包体积,便于不使用时存放。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内部结构示意图;
图2为本实用新型外部结构示意图;
图3为本实用新型加强板处主视剖面结构示意图;
图4为本实用新型限位绳活动端与气囊的连接结构示意图。
图中:1包体、2包盖、3拉链、4海绵垫、5第一气囊、6第二气囊、7放置腔、8限位绳、9气孔、10密封塞、11折叠褶皱、12拉紧带、13带扣、14拉环、15背带、16网布、17加强板、18透气孔、19口袋、20卡套、21气筒、22螺盖、23螺口。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将结合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实用新型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实用新型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做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实用新型保护的范围。
请参阅图1-4,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技术方案:一种无人机折叠放置包,包括包体1,包体1开口端底部固定连接包盖2的一侧,包体1开口端和包盖2的其余侧壁间安装有拉链3,包体1远离开口端的内壁上固定安装海绵垫4,包体1内腔两侧均安装第一气囊5,包体1内腔顶部和底部均安装第二气囊6,第一气囊5和第二气囊6间空隙形成放置腔7,第一气囊5和第二气囊6正对的一侧外壁均固定连接限位绳8,且所述限位绳8的两端分别为固定端和活动端,且所述活动端上固定连接有螺盖22,且所述第一气囊5和第二气囊6上对应的位置设有与螺盖22匹配的螺口23,限位绳8的一端与第一气囊5或第二气囊6固定缝合或者粘在一起,另外一端通过如图4的形式螺纹啮合的,能够方便的取下和安装。第一气囊5处的包体1侧壁上设有折叠褶皱11,折叠褶皱11顶部和底部的包体1外壁均固定连接拉紧带12的一端,两个拉紧带12的另一端间安装带扣13。第一气囊5和第二气囊6充气膨胀从而使得第一气囊5和第二气囊6间空隙形成放置腔7,无人机放在放置腔7内进行固定,将限位绳8的活动端上的螺盖22与第一气囊5或第二气囊6上的螺口23旋在一起,防止无人机滑出放置腔7,包盖2通过拉链3与包体1合上,从而携带无人机;平时不携带无人机时,第一气囊5和第二气囊6内气体放出后收缩在包体1内壁处,此时放置包可用于携带其他物品,通过折叠褶皱11将包体1上下折叠,并通过带扣13将拉紧带12拉紧,从而减小放置包体积,便于不使用时存放。
第一气囊5和第二气囊6靠近包体1开口端的外壁均有气孔9,气孔9内卡接密封塞10,便于对第一气囊5和第二气囊6进行充放气。
包体1顶部外壁固定安装拉环14,便于用手提取,包体1远离开口端的外壁固定安装有背带15,便于背在肩上,包盖2远离包体1的外壁上安装口袋19和卡套20,卡套20内活动卡接气筒21,口袋19内能够放置无人机遥控器或其余杂物,气筒21卡在卡套20内,便于对第一气囊5和第二气囊6进行充气。
第一气囊5和第二气囊6的厚度等于海绵垫4到包体1开口端的距离,本产品一般是跟随无人机选配销售,所以尺寸上限位绳8到海绵垫4的距离可设计成等于无人机的厚度,当然只要无人机的厚度要小于第一气囊5和第二气囊6的厚度也能满足相关适用情况,则将无人机放入放置腔7后,通过连接限位绳8将无人机压紧在放置腔7内,使得无人机与包盖2隔离,外部物品冲击包盖2和包体1外壁时会先压到第一气囊5和第二气囊6,从而对无人机进行保护缓冲的作用。
第一气囊5和第二气囊6均为方台形状,如图1所示,多个第一气囊5和第二气囊6间形成的放置腔7呈X型结构,X型结构的放置腔7能够将无人机主体固定在放置腔7中部并留有无人机旋臂的放置空间,避免无人机的旋臂接触包体1外壁,从而避免外部碰撞损伤,一气囊5和第二气囊6与包体1内壁间安装有魔力粘,在不携带无人机时将一气囊5和第二气囊6取下,便于携带其他物品。
第一气囊5和第二气囊6两端的包体1内固定套接加强板17,加强板17的长度大于第一气囊5和第二气囊6两端间的放置腔7的宽度,加强板17正对放置腔7处开有多个透气孔18,透气孔18两侧的包体1上固定安装有网布16,通过加强板17对未于第一气囊5和第二气囊6接触的包体1进行加强,使得第一气囊5和第二气囊6在充气膨胀后和加强板17完全将包体1外壁撑起,使得包体1外部任何方向均无法直接触碰无人机,从而对无人机进行保护;无人机在使用后较热,加强板17上开有透气孔18,结合包体1上的网布16从而对刚使用完毕的无人机进行散热,同时也利于通风。
工作原理:本实用新型使用时,第一气囊5和第二气囊6充气膨胀后和加强板17完全将包体1外壁撑起,使得第一气囊5和第二气囊6间空隙形成放置腔7,无人机放在放置腔7内进行固定,将限位绳8的活动端上的螺盖22与螺口23连接避免无人机接触包盖2,此时无人机完全位于放置腔7内,包体1和包盖2受外侧物品碰撞时第一气囊5和第二气囊6进行缓冲从而保护无人机,而人体背部通过海绵垫4缓冲,便于携带无人机;平时不携带无人机时,第一气囊5和第二气囊6内气体放出后收缩在包体1内壁处,或者通过魔力粘将第一气囊5和第二气囊6拆下,则包体1内能够携带其余物品,一包多用;第一气囊5和第二气囊6内气体放出后,通过折叠褶皱11将包体1上下折叠,并通过带扣13将拉紧带12拉紧,从而减小放置包体积,便于不使用时存放。
尽管已经示出和描述了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对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而言,可以理解在不脱离本实用新型的原理和精神的情况下可以对这些实施例进行多种变化、修改、替换和变型,本实用新型的范围由所附权利要求及其等同物限定。

Claims (7)

1.一种无人机折叠放置包,包括包体(1),其特征在于:所述包体(1)开口端底部固定连接包盖(2)的一侧,所述包体(1)开口端和包盖(2)的其余侧壁间安装有拉链(3),所述包体(1)远离开口端的内壁上固定安装海绵垫(4),所述包体(1)内腔两侧均安装第一气囊(5),所述包体(1)内腔顶部和底部均安装第二气囊(6),所述第一气囊(5)和第二气囊(6)间空隙形成放置腔(7),所述第一气囊(5)处的包体(1)侧壁上设有折叠褶皱(11),所述折叠褶皱(11)顶部和底部的包体(1)外壁均固定连接拉紧带(12)的一端,两个所述拉紧带(12)的另一端间安装带扣(13)。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无人机折叠放置包,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气囊(5)和第二气囊(6)靠近包体(1)开口端的外壁均有气孔(9),所述气孔(9)内卡接密封塞(10)。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无人机折叠放置包,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气囊(5)和第二气囊(6)正对的一侧外壁均固定连接限位绳(8),且所述限位绳(8)的两端分别为固定端和活动端,且所述活动端上固定连接有螺盖(22),且所述第一气囊(5)和第二气囊(6)上对应的位置设有与螺盖(22)匹配的螺口(23)。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一种无人机折叠放置包,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气囊(5)和第二气囊(6)的厚度等于海绵垫(4)到包体(1)开口端的距离。
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无人机折叠放置包,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气囊(5)和第二气囊(6)均为方台形状,所述第一气囊(5)和第二气囊(6)间形成的放置腔(7)呈X型结构,所述一气囊(5)和第二气囊(6)与包体(1)内壁间安装有魔力粘。
6.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一种无人机折叠放置包,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气囊(5)和第二气囊(6)两端的包体(1)内固定套接加强板(17),所述加强板(17)的长度大于第一气囊(5)和第二气囊(6)两端间的放置腔(7)的宽度,所述加强板(17)正对放置腔(7)处开有多个透气孔(18),所述透气孔(18)两侧的包体(1)上固定安装有网布(16)。
7.根据权利要求1-6中任一权利要求所述的一种无人机折叠放置包,其特征在于:所述包体(1)顶部外壁固定安装拉环(14),所述包体(1)远离开口端的外壁固定安装有背带(15),所述包盖(2)远离包体(1)的外壁上安装口袋(19)和卡套(20),所述卡套(20)内活动卡接气筒(21)。
CN201920345734.1U 2019-03-19 2019-03-19 一种无人机折叠放置包 Expired - Fee Related CN209660750U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920345734.1U CN209660750U (zh) 2019-03-19 2019-03-19 一种无人机折叠放置包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920345734.1U CN209660750U (zh) 2019-03-19 2019-03-19 一种无人机折叠放置包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209660750U true CN209660750U (zh) 2019-11-22

Family

ID=68572045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1920345734.1U Expired - Fee Related CN209660750U (zh) 2019-03-19 2019-03-19 一种无人机折叠放置包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209660750U (zh)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209660750U (zh) 一种无人机折叠放置包
US8251215B2 (en) Inflatable device with air bag and a packaging method by using the same
CN205696208U (zh) 一种气囊式可折叠行李箱
CN203040989U (zh) 一种手提包
CN210227258U (zh) 一种适于野外拉练的充气式背包
JP2002166892A (ja) 吊下げ嚢用エアバッグ
CN207949246U (zh) 一种包
CN215323026U (zh) 可拆解新型骑行上管车包
CN210520285U (zh) 一种百变包
CN210353657U (zh) 一种救生背包
CN208481927U (zh) 一种便携式舞蹈教学用舞蹈垫
CN111543756A (zh) 一种防摔式拉杆箱包
CN210843857U (zh) 一种防灾抢险用急救包
CN206933687U (zh) 一种存储位置可调节的防水背包
CN206238940U (zh) 一种婴幼儿跌落保护装置
CN219173172U (zh) 一种充气式包装袋
CN215904715U (zh) 便携式救生密封浮囊
CN204767137U (zh) 袋鼠跳带防护安全袋
CN210672398U (zh) 消防包
CN219578589U (zh) 一种充气扶手结构
CN211309411U (zh) 一种环保包装袋
CN217959143U (zh) 一种背包
CN204426993U (zh) 多仓位强储纳型卫生应急背囊
CN210407938U (zh) 一种便携抱枕
CN217065559U (zh) 钥匙扣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
CF01 Termination of patent right due to non-payment of annual fee

Granted publication date: 20191122

Termination date: 20210319

CF01 Termination of patent right due to non-payment of annual fe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