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210407938U - 一种便携抱枕 - Google Patents

一种便携抱枕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210407938U
CN210407938U CN201921503062.9U CN201921503062U CN210407938U CN 210407938 U CN210407938 U CN 210407938U CN 201921503062 U CN201921503062 U CN 201921503062U CN 210407938 U CN210407938 U CN 210407938U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throw pillow
main body
belt
pillow
portable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Active
Application number
CN201921503062.9U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曲晓虎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Individual
Original Assignee
Individual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Individual filed Critical Individual
Priority to CN201921503062.9U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210407938U/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210407938U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210407938U/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Images

Landscapes

  • Bedding Items (AREA)

Abstract

本实用新型公开了一种便携抱枕,该便携抱枕包括抱枕主体,抱枕主体中部具有透气腔体,抱枕主体的一端设置有用于承载头部的承载面,承载面与透气腔体连通;以及挂持部,挂持部设置在抱枕主体上,当挂持部挂持在前排座椅上时,抱枕主体靠近前排座椅的一侧与前排座椅抵接,并使得抱枕主体处于竖直状态或抱枕主体与前排座椅的椅背平行,以向头部提供竖直向上的反作用力。使用时,通过挂持部将该抱枕主体挂持在前排座椅上,抱枕主体靠近前排座椅的一侧的底部与前排座椅抵接,并使得抱枕主体处于竖直状态或抱枕主体与前排座椅的椅背平行,以向头部提供竖直向上的反作用力,因此,人头部可以趴在承载面上休息,从而提高了便携抱枕的舒适度。

Description

一种便携抱枕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抱枕技术领域,更具体地说,涉及一种便携抱枕。
背景技术
在长途旅行时,通常会携带便携抱枕,以方便旅途期间休息。但是,现有的便携抱枕仅能置于脖颈处以拖住头部,不方便休息。
因此,如何提高便携抱枕的舒适度,是目前本领域技术人员亟待解决的问题。
实用新型内容
有鉴于此,本实用新型所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如何提高便携抱枕的舒适度,为此,本实用新型提供了一种便携抱枕。
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提供如下技术方案:
一种便携抱枕,包括:
抱枕主体,所述抱枕主体中部具有透气腔体,所述抱枕主体的一端设置有用于承载头部的承载面,所述承载面与所述透气腔体连通;以及
挂持部,所述挂持部设置在所述抱枕主体上,当所述挂持部挂持在前排座椅上时,所述抱枕主体靠近所述前排座椅的一侧与所述前排座椅抵接,并使得抱枕主体处于竖直状态所述抱枕主体处于竖直状态或所述抱枕主体与所述前排座椅的椅背平行,以向头部提供竖直向上的反作用力。
在本实用新型其中一个实施例中,所述挂持部包括:
第一挂带,所述第一挂带的一端固定在所述抱枕主体靠近所述前排座椅的一侧的顶部,所述第一挂带的另一端固定在所述抱枕主体靠近所述前排座椅的一侧的底部;和
第二挂带,所述第二挂带的一端固定在所述抱枕主体靠近所述前排座椅的一侧的顶部,所述第二挂带的另一端固定在所述抱枕主体靠近所述前排座椅的一侧的底部。
在本实用新型其中一个实施例中,所述第一挂带包括:
第一调节带,所述第一调节带的一端固定在所述抱枕主体靠近所述前排座椅的一侧的顶部;
第一支带,所述第一支带的一端固定在所述抱枕主体靠近所述前排座椅的一侧的底部;和
第一日字调节扣,所述第一日字调节扣固定在所述第一支带上,所述第一调节带穿过所述第一日字调节扣用于调节所述第一挂带闭合大小;
所述第二挂带包括:
第二调节带,所述第二调节带的一端固定在所述抱枕主体靠近所述前排座椅的一侧的顶部;
第二支带,所述第二支带的一端固定在所述抱枕主体靠近所述前排座椅的一侧的底部;和
第二日字调节扣,所述第二日字调节扣固定在所述第二支带上,所述第二调节带穿过所述第二日字调节扣用于调节所述第二挂带闭合大小。
在本实用新型其中一个实施例中,所述挂持部包括:
锁紧带,所述锁紧带的两端均固定在所述抱枕主体靠近所述前排座椅的一侧的顶部,所述锁紧带与所述抱枕主体配合能够沿周向包围所述前排座椅;和
挂紧带,所述挂紧带的一端设置在所述锁紧带的中部,所述挂紧带的另一端固定在所述抱枕主体的顶部。
在本实用新型其中一个实施例中,所述挂紧带靠近所述锁紧带的一端折叠并固定在所述挂紧带上形成套环,所述挂紧带通过所述套环可滑动的设置在所述锁紧带上。
在本实用新型其中一个实施例中,所述挂持部包括:
能够套设在所述前排座椅的顶部的套设部;和
自所述套设部沿所述抱枕主体的长度方向延伸的连接部,所述套设部与所述连接部为L型结构。
在本实用新型其中一个实施例中,所述抱枕主体包括首尾连接形成三棱柱结构的第一支撑部、第二支撑部和第三支撑部,其中,所述第一支撑部、所述第二支撑部和所述第三支撑部围成所述透气腔体。
在本实用新型其中一个实施例中,所述第一支撑部和所述第三支撑部通过固定部连接在一起。
在本实用新型其中一个实施例中,所述固定部为魔术贴,所述魔术贴的魔术母贴设置在所述第一支撑部上,所述魔术贴的魔术子贴设置在所述第三支撑部上;或者
所述固定部为拉链,所述拉链的第一帘布沿长度方向固定在所述第一支撑部上,所述拉链的第二帘布沿长度方向固定在所述第三支撑部上;或者
所述固定部为子母扣,所述子母扣的母扣设置在所述第一支撑部上,所述子母扣的子扣设置在所述第三支撑部上。
在本实用新型其中一个实施例中,所述抱枕主体设置有用于放置手臂的第一放置孔和第二放置孔,所述第二放置孔与所述第一放置孔相对设置。
在本实用新型其中一个实施例中,所述抱枕主体为充气结构,所述抱枕主体包括充气内胆和隔脏套,所述充气内胆上设置有充放阀,所述挂持部设置在所述隔脏套上,所述隔脏套上具有容纳所述充放阀露出的开口。
从上述的技术方案可以看出,本实用新型的便携抱枕包括抱枕主体,所述抱枕主体中部具有透气腔体,所述抱枕主体的一端设置有用于承载头部的承载面,所述承载面与所述透气腔体连通;以及挂持部,所述挂持部设置在所述抱枕主体上,当所述挂持部挂持在前排座椅上时,所述抱枕主体靠近所述前排座椅的一侧与所述前排座椅抵接,并使得抱枕主体处于竖直状态所述抱枕主体处于竖直状态或所述抱枕主体与所述前排座椅的椅背平行,以向头部提供竖直向上的反作用力。使用时,通过挂持部将该抱枕主体挂持在前排座椅上,抱枕主体靠近前排座椅的一侧的底部与所述前排座椅抵接,并使得抱枕主体处于竖直状态所述抱枕主体处于竖直状态或所述抱枕主体与所述前排座椅的椅背平行,以向头部提供竖直向上的反作用力,因此,人头部可以趴在承载面上休息,从而提高了便携抱枕的舒适度。
附图说明
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或现有技术中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实施例或现有技术描述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简单地介绍,显而易见地,下面描述中的附图仅仅是本实用新型的一些实施例,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来讲,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这些附图获得其他的附图。
图1为本实用新型所提供的一种便携抱枕的前视立体结构示意图;
图2为本实用新型所提供的一种便携抱枕的后视立体结构示意图;
图3为本实用新型所提供的一种便携抱枕的主视结构示意图;
图4为本实用新型所提供的一种便携抱枕的后视结构示意图;
图5为本实用新型所提供的一种便携抱枕的俯视结构示意图;
图6为本实用新型所提供的一种便携抱枕的仰视结构示意图;
图7为本实用新型所提供的一种便携抱枕的左视结构示意图;
图8为本实用新型所提供的一种便携抱枕的右视结构示意图;
图9为本实用新型所提供的另一种便携抱枕的前视立体结构示意图;
图10为本实用新型所提供的又一种便携抱枕的后视立体结构示意图;
图11为本实用新型所提供的又一种便携抱枕的前视立体结构示意图;
图12为本实用新型所提供的又一种便携抱枕的后视立体结构示意图;
图13为本实用新型所提供的又一种便携抱枕的前视立体结构示意图;
图14为本实用新型所提供的又一种便携抱枕的后视立体结构示意图;
图15为本实用新型所提供的又一种便携抱枕的主视结构示意图;
图16为本实用新型所提供的又一种便携抱枕的后视结构示意图;
图17为本实用新型所提供的又一种便携抱枕的俯视结构示意图;
图18为本实用新型所提供的又一种便携抱枕的仰视结构示意图;
图19为本实用新型所提供的又一种便携抱枕的左视结构示意图;
图20为本实用新型所提供的又一种便携抱枕的右视结构示意图;
图21为本实用新型所提供的又一种便携抱枕的前视立体结构示意图;
图22为本实用新型所提供的又一种便携抱枕的前视立体结构示意图;
图23为本实用新型所提供的又一种便携抱枕的后视立体结构示意图;
图24为本实用新型所提供的又一种便携抱枕的主视结构示意图;
图25为本实用新型所提供的又一种便携抱枕的后视结构示意图;
图26为本实用新型所提供的又一种便携抱枕的俯视结构示意图;
图27为本实用新型所提供的又一种便携抱枕的仰视结构示意图;
图28为本实用新型所提供的又一种便携抱枕的左视结构示意图;
图29为本实用新型所提供的又一种便携抱枕的右视结构示意图;
图30为本实用新型所提供的又一种便携抱枕的前视立体结构示意图;
图31为本实用新型所提供的便携抱枕的挂持在前排座椅上的结构示意图;
图32为本实用新型所提供的趴在便携抱枕的结构示意图。
图中,100为抱枕主体、200为挂持部、300为前排座椅、101为第一支撑部、102为第二支撑部、103为第三支撑部、104为固定部、105为充气阀、106为第一放置孔、107为第二放置孔、201为第一挂带、202为第二挂带、203为锁紧带、204为挂紧带、205为套设部、206为连接部。
具体实施方式
本实用新型的核心在于提供一种便携抱枕,以提高便携抱枕的舒适度。
此外,下面所示的实施例不对权利要求所记载的实用新型内容起任何限定作用。另外,下面实施例所表示的构成的全部内容不限于作为权利要求所记载的实用新型的解决方案所必需的。
请参阅图1至图32,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一种便携抱枕,包括:
抱枕主体100,抱枕主体100中部具有透气腔体,抱枕主体100的一端设置有用于承载头部的承载面,承载面与透气腔体连通;以及
挂持部200,挂持部200设置在抱枕主体100上,当挂持部200挂持在前排座椅300上时,抱枕主体100靠近前排座椅300的一侧与前排座椅300抵接,并使得抱枕主体100处于竖直状态或抱枕主体100与前排座椅300的椅背平行,以向头部提供竖直向上的反作用力。
使用时,通过挂持部200将该抱枕主体100挂持在前排座椅300上,抱枕主体100靠近前排座椅300的一侧的底部与前排座椅300抵接,并使得处于抱枕主体100处于竖直状态或抱枕主体100与前排座椅300的椅背平行,以向头部提供竖直向上的反作用力,因此,人头部可以趴在承载面上休息,从而提高了便携抱枕的舒适度。
需要说明的是,上述挂持部200的作用是将该抱枕主体100挂持在前排座椅300上,以通过承载面支撑头部。抱枕主体100处于竖直状态或抱枕主体100与前排座椅300的椅背平行指代抱枕主体100的轴线与竖直方向重合或与前座椅背平行。承载面相对于抱枕主体100的轴线相垂直,或者承载面相对于抱枕主体100的轴线向下倾斜,如此可以减小头部向下趴下的角度,提高舒适度。
本实用新型中具体介绍几种挂持部200的具体结构:
请参阅图1至图8和图10,在本实用新型其中一个实施例中,挂持部200包括:
第一挂带201,第一挂带201的一端固定在抱枕主体100靠近前排座椅300的一侧的顶部,第一挂带201的另一端固定在抱枕主体100靠近前排座椅300的一侧的底部;和
第二挂带202,第二挂带202的一端固定在抱枕主体100靠近前排座椅300的一侧的顶部,第二挂带202的另一端固定在抱枕主体100靠近前排座椅300的一侧的底部。
使用时,通过第一挂带201挂持在前排座椅300的顶部的一个拐角,通过第二挂带202挂持在前排座椅300的顶部的另一个拐角。如此,就能够实现该便携抱枕的挂持。
请参阅图9和图11,为了方便调节第一挂带201和第二挂带202的长度,在本实用新型其中一个实施例中,第一挂带201包括:
第一调节带201-2,第一调节带201-2的一端固定在抱枕主体100靠近前排座椅300的一侧的顶部;
第一支带201-1,第一支带201-1的一端固定在抱枕主体100靠近前排座椅300的一侧的底部;和
第一日字调节扣201-3,第一日字调节扣201-3固定在第一支带201-1上,
第一调节带201-2穿过第一日字调节扣201-3用于调节第一挂带201闭合大小。
当第一挂带201挂持在前排座椅300的拐角时,通过调节第一调节带在第一日字调节扣的长度调节第一挂带201的闭合大小,从而使得抱枕主体100更加贴合前排座椅300,使得抱枕主体100能够承受加大的压力。
同理,第二挂带202包括:
第二调节带202-2,第二调节带202-2的一端固定在抱枕主体100靠近前排座椅300的一侧的顶部;
第二支带202-1,第二支带202-1的一端固定在抱枕主体100靠近前排座椅300的一侧的底部;和
第二日字调节扣202-3,第二日字调节扣202-3固定在第二支带202-1上,第二调节带202-2穿过第二日字调节扣202-3用于调节第二挂带202闭合大小。
当第二挂带202挂持在前排座椅300的拐角时,通过调节第二调节带在第二日字调节扣的长度调节第二挂带202的闭合大小,从而使得抱枕主体100更加贴合前排座椅300,使得抱枕主体100能够承受加大的压力。
请参阅图13至图21,在本实用新型另一个实施例中,挂持部200包括:
锁紧带203,锁紧带203的两端均固定在抱枕主体100靠近前排座椅300的一侧的顶部,锁紧带203与抱枕主体100配合能够沿周向包围前排座椅300;和
挂紧带204,挂紧带204的一端设置在锁紧带203的中部,挂紧带204的另一端固定在抱枕主体100的顶部。
当需要将该便携抱枕挂持在前排座椅300上时,将整个挂持部200套设在前排座椅300上,其中,锁紧带203与抱枕主体100包围在前排座椅300的周面,挂紧带204搭设在前排座椅300的顶部,由此使得抱枕主体100挂持在前排座椅300上,并能够使得抱枕主体100处于竖直状态或抱枕主体100与前排座椅300的椅背平行,以向头部提供竖直向上的反作用力,能够承载人的头部,由此可以趴在该承载面上休息。
为了使得该便携抱枕能够适用于不同的尺寸的结构,该挂紧带204靠近锁紧带203的一端折叠并固定在挂紧带204上形成套环,挂紧带204通过套环可滑动的设置在锁紧带203上。因此,当套设在前排座椅300的顶部时,通过调节挂紧带204相对于锁紧带203的位置,达到适用于对应尺寸的前排座椅300的目的。
以上各实施例的挂持部200可以为松紧带或者弹性较小的牛津带。
请参阅图22至图30,在本实用新型又一个实施例中,挂持部200包括:
能够套设在前排座椅300的顶部的套设部205;和
自套设部205沿抱枕主体100的长度方向延伸的连接部206,套设部205与连接部206为L型结构。
在本实施例中,由于该挂持部200的套设部205和连接部206为布料加工而成。因此,当通过套设部205套设在前排座椅300的顶部时,整个便携抱枕能够挂持在前排座椅300上,并能够支撑头部。
抱枕主体100作用是用于支撑头部,其为软体材质加工而成,以使得头部与抱枕主体100接触时,提高其头部的触感,例如,由记忆棉、羽丝棉、充气加工而成。该抱枕主体100的外部可设置有隔脏套。请参阅图10、图11、图21和图30,当为充气抱枕时,该抱枕主体100包括充气内胆和隔脏套,充气内胆上设置有充放阀,挂持部200设置在隔脏套上,隔脏套上具有容纳充放阀露出的开口,该开口还可以设置拉链,当需要充气时,通过拉开拉链打开开口露出充放阀105,从而通过该充放阀105对充气内胆进行充气。该抱枕主体100还可配置充气泵,以对该抱枕主体100进行充气,当需要携带时,将抱枕主体100中的气体排出。为了进一步提高该便携抱枕的舒适度,抱枕主体100设置有用于放置手臂的第一放置孔106和第二放置孔107,第二放置孔106与第一放置孔107相对设置。
抱枕主体100包括首尾连接形成三棱柱结构的第一支撑部101、第二支撑部102和第三支撑部103,其中,第一支撑部101、第二支撑部102和第三支撑部103围成透气腔体。透过该透气腔体当面部直接接触承载面时,能够保证呼吸顺畅不受影响。以上仅以三棱柱结构为例,该抱枕主体100还可为椭圆柱结构、圆柱结构等等,只要能够达到支撑头部的结构的抱枕主体100均在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内。
当该抱枕主体100为三棱柱结构时,第一支撑部101和第三支撑部103直接固定在一起,或者第一支撑部101和第三支撑部103通过固定部104连接在一起,使用时,通过固定部104将第一支撑部101和第三支撑部103固定在一起形成三棱柱结构,当需要携带时,将第一支撑部101和第三支撑部103分开。
上述固定部104为魔术贴,魔术贴的魔术母贴设置在第一支撑部101上,魔术贴的魔术子贴设置在第三支撑部103上;使用时,通过魔术子贴与对应的魔术母贴粘连在一起,完成第一支撑部101和第三支撑部103固定在一起;当需要携带时,将魔术子贴和魔术母贴揭开,完成第一支撑部101和第三支撑部103分开。
或者固定部104为拉链,拉链的第一帘布沿长度方向固定在第一支撑部101上,拉链的第二帘布沿长度方向固定在第三支撑部103上;使用时,通过拉链将第一帘布和第二帘布合并在一起,实现第一支撑部101和第三支撑部103固定在一起;当需要携带时,通过拉链将第一帘布和第二帘布分开,实现第一支撑部101和第三支撑部103的分开,如图12所示。
或者固定部104为子母扣,子母扣的母扣设置在第一支撑部101上,子母扣的子扣设置在第三支撑部103上。使用时,通过母扣与对应的子扣连在一起,完成第一支撑部101和第三支撑部103固定在一起;当需要携带时,将母扣与对应的子扣脱离,完成第一支撑部101和第三支撑部103分开。
在本申请的描述中,需要说明的是,术语“中心”、“上”、“下”、“左”、“右”、“竖直”、“水平”、“内”、“外”等指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为基于附图所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仅是为了便于描述本申请和简化描述,而不是指示或暗示所指的装置或元件必须具有特定的方位、以特定的方位构造和操作,因此不能理解为对本申请的限制。此外,术语“第一”、“第二”、“第三”仅用于描述目的,而不能理解为指示或暗示相对重要性。
除非另有明确的规定和限定,术语“安装”、“相连”、“连接”应做广义理解,例如,可以是固定连接,也可以是可拆卸连接,或一体地连接;可以是机械连接,也可以是电连接;可以是直接相连,也可以通过中间媒介间接相连,可以是两个元件内部的连通。对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而言,可以具体情况理解上述术语在本申请中的具体含义。
对所公开的实施例的上述说明,使本领域专业技术人员能够实现或使用本实用新型。对这些实施例的多种修改对本领域的专业技术人员来说将是显而易见的,本文中所定义的一般原理可以在不脱离本实用新型的精神或范围的情况下,在其它实施例中实现。因此,本实用新型将不会被限制于本文所示的这些实施例,而是要符合与本文所公开的原理和新颖特点相一致的最宽的范围。

Claims (11)

1.一种便携抱枕,其特征在于,包括:
抱枕主体,所述抱枕主体中部具有透气腔体,所述抱枕主体的一端设置有用于承载头部的承载面,所述承载面与所述透气腔体连通;以及
挂持部,所述挂持部设置在所述抱枕主体上,当所述挂持部挂持在前排座椅上时,所述抱枕主体靠近所述前排座椅的一侧与所述前排座椅抵接,并使得所述抱枕主体处于竖直状态或所述抱枕主体与所述前排座椅的椅背平行,以向头部提供竖直向上的反作用力。
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便携抱枕,其特征在于,所述挂持部包括:
第一挂带,所述第一挂带的一端固定在所述抱枕主体靠近所述前排座椅的一侧的顶部,所述第一挂带的另一端固定在所述抱枕主体靠近所述前排座椅的一侧的底部;和
第二挂带,所述第二挂带的一端固定在所述抱枕主体靠近所述前排座椅的一侧的顶部,所述第二挂带的另一端固定在所述抱枕主体靠近所述前排座椅的一侧的底部。
3.如权利要求2所述的便携抱枕,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挂带包括:
第一调节带,所述第一调节带的一端固定在所述抱枕主体靠近所述前排座椅的一侧的顶部;
第一支带,所述第一支带的一端固定在所述抱枕主体靠近所述前排座椅的一侧的底部;和
第一日字调节扣,所述第一日字调节扣固定在所述第一支带上,所述第一调节带穿过所述第一日字调节扣用于调节所述第一挂带闭合大小;
所述第二挂带包括:
第二调节带,所述第二调节带的一端固定在所述抱枕主体靠近所述前排座椅的一侧的顶部;
第二支带,所述第二支带的一端固定在所述抱枕主体靠近所述前排座椅的一侧的底部;和
第二日字调节扣,所述第二日字调节扣固定在所述第二支带上,所述第二调节带穿过所述第二日字调节扣用于调节所述第二挂带闭合大小。
4.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便携抱枕,其特征在于,所述挂持部包括:
锁紧带,所述锁紧带的两端均固定在所述抱枕主体靠近所述前排座椅的一侧的顶部,所述锁紧带与所述抱枕主体配合能够沿周向包围所述前排座椅;和
挂紧带,所述挂紧带的一端设置在所述锁紧带的中部,所述挂紧带的另一端固定在所述抱枕主体的顶部。
5.如权利要求4所述的便携抱枕,其特征在于,所述挂紧带靠近所述锁紧带的一端折叠并固定在所述挂紧带上形成套环,所述挂紧带通过所述套环可滑动的设置在所述锁紧带上;
所述锁紧带和所述挂紧带为松紧带。
6.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便携抱枕,其特征在于,所述挂持部包括:
能够套设在所述前排座椅的顶部的套设部;和
自所述套设部沿所述抱枕主体的长度方向延伸的连接部,所述套设部与所述连接部为L型结构。
7.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便携抱枕,其特征在于,所述抱枕主体包括首尾连接形成三棱柱结构的第一支撑部、第二支撑部和第三支撑部,其中,所述第一支撑部、所述第二支撑部和所述第三支撑部围成所述透气腔体。
8.如权利要求7所述的便携抱枕,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支撑部和所述第三支撑部通过固定部连接在一起。
9.如权利要求8所述的便携抱枕,其特征在于,所述固定部为魔术贴,所述魔术贴的魔术母贴设置在所述第一支撑部上,所述魔术贴的魔术子贴设置在所述第三支撑部上;或者
所述固定部为拉链,所述拉链的第一帘布沿长度方向固定在所述第一支撑部上,所述拉链的第二帘布沿长度方向固定在所述第三支撑部上;或者
所述固定部为子母扣,所述子母扣的母扣设置在所述第一支撑部上,所述子母扣的子扣设置在所述第三支撑部上。
10.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便携抱枕,其特征在于,所述抱枕主体设置有用于放置手臂的第一放置孔和第二放置孔,所述第二放置孔与所述第一放置孔相对设置。
11.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便携抱枕,其特征在于,所述抱枕主体为充气结构,所述抱枕主体包括充气内胆和隔脏套,所述充气内胆上设置有充放阀,所述挂持部设置在所述隔脏套上,所述隔脏套上具有容纳所述充放阀露出的开口。
CN201921503062.9U 2019-09-09 2019-09-09 一种便携抱枕 Active CN210407938U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921503062.9U CN210407938U (zh) 2019-09-09 2019-09-09 一种便携抱枕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921503062.9U CN210407938U (zh) 2019-09-09 2019-09-09 一种便携抱枕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210407938U true CN210407938U (zh) 2020-04-28

Family

ID=70366628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1921503062.9U Active CN210407938U (zh) 2019-09-09 2019-09-09 一种便携抱枕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210407938U (zh)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TWI527541B (zh) 幼兒背負裝置
US10945544B2 (en) Portable type pillow and blanket kit
CN104486973A (zh) 支撑枕头
US11000138B2 (en) Compressible storage pillow
CN210407938U (zh) 一种便携抱枕
CN209219702U (zh) 一种充气式婴儿背带
CN210299864U (zh) 气囊枕便携包
CN214759666U (zh) 一种多功能可折叠可拆卸婴儿床母婴背包
CN210727382U (zh) 小型颈垫组和颈垫单元
CN212878750U (zh) 睡枕
CN213155022U (zh) 一种折叠床
CN209898528U (zh) 一种洗漱包
CN210383484U (zh) 一种腰颈结合枕
CN216220872U (zh) 一种可自行收纳式的u型枕
CN216135538U (zh) 母乳喂养垫
CN216805220U (zh) 一种便携式智能车载床垫
CN212880883U (zh) 一种背包式充气背漂
CN210446291U (zh) 可穿戴充气凳
CN111994228B (zh) 一种多用途亲子混合救生衣
CN211983186U (zh) 充气宠物垫
CN210672792U (zh) 一种充气靠垫
CN211581908U (zh) 一种充气式趴睡背包
CN216798044U (zh) 漂浮收纳软体担架
CN214968059U (zh) 一种护理床垫
CN215225344U (zh) 一种多用包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