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209659440U - 一种拍摄装置及球机 - Google Patents

一种拍摄装置及球机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209659440U
CN209659440U CN201920968440.4U CN201920968440U CN209659440U CN 209659440 U CN209659440 U CN 209659440U CN 201920968440 U CN201920968440 U CN 201920968440U CN 209659440 U CN209659440 U CN 209659440U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lens module
base portion
optical axis
image pickup
lens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Active
Application number
CN201920968440.4U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于燕斌
张燕生
李显文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GUANGZHOU SHENGGUANG MICROELECTRONIC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GUANGZHOU SHENGGUANG MICROELECTRONIC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GUANGZHOU SHENGGUANG MICROELECTRONIC CO Ltd filed Critical GUANGZHOU SHENGGUANG MICROELECTRONIC CO Ltd
Priority to CN201920968440.4U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209659440U/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209659440U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209659440U/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Landscapes

  • Studio Devices (AREA)

Abstract

本申请提供了一种拍摄装置及球机,属于摄像技术领域。拍摄装置包括支架和周向布置的多个镜头模组。多个镜头模组安装于支架,每个镜头模组包括基部和与基部连接且垂直的摄像部,每相邻的两个镜头模组的基部相互靠近或抵靠,每个镜头模组的基部在沿摄像部的光轴方向上的投影至少部分遮挡于与每个镜头模组相邻的至少一个镜头模组的基部。在空间内每个镜头模组都会与与其相邻的至少一个镜头模组部分重叠,减小了所有镜头模组占用的空间,可有效减小整个拍摄装置的体积,便于安装、携带。

Description

一种拍摄装置及球机
技术领域
本申请涉及摄像技术领域,具体而言,涉及一种拍摄装置及球机。
背景技术
多镜头模组拼接的拍摄装置所拍摄的全景、大广角视频,已广泛应用于工业、交通、商场、银行、公安及智能住宅小区等领域,成为安全管理的重要手段之一。
目前,拍摄装置中的多个镜头模组的布置方式需要占用较大空间,导致整个拍摄装置的体积较大,存在安装、携带不便的弊端。
实用新型内容
本申请实施例提供一种拍摄装置及球机,以改善现有拍摄装置体积较大的问题。
第一方面,本申请实施例提供一种拍摄装置,包括支架和周向布置的多个镜头模组;
所述多个镜头模组安装于所述支架,每个镜头模组包括基部和与所述基部连接且垂直的摄像部,每相邻的两个镜头模组的基部相互靠近或抵靠,每个镜头模组的基部在沿摄像部的光轴方向上的投影至少部分遮挡于与所述每个镜头模组相邻的至少一个镜头模组的基部。
上述技术方案中,多个镜头模组安装于支架,支架起到固定各个镜头模组的作用。每相邻的两个镜头模组的基部相互靠近或抵靠,每个镜头模组的基部在沿摄像部的光轴方向上的投影至少部分遮挡于与其相邻的至少一个镜头模组的基部,即在空间内每个镜头模组都会与与其相邻的至少一个镜头模组部分重叠,减小了所有镜头模组占用的空间,可有效减小整个拍摄装置的体积,便于安装、携带。
另外,本申请实施例的拍摄装置还具有如下附加的技术特征:
在本申请的一些实施例中,所述多个镜头模组中的所有摄像部的光轴位于同一平面内。
上述技术方案中,所有摄像部的光轴位于同一平面内,进一步减小所有镜头模组占用的空间。
在本申请的一些实施例中,所述多个镜头模组绕第一参考线圆周分布于所述支架,每个摄像部的光轴与所述第一参考线垂直;
所述多个镜头模组中的所有基部构成多边形,每个基部的光轴位于所述多边形的一个边上,按照以所述第一参考线为轴的圆的周向顺序,上一个镜头模组的基部在沿摄像部的光轴方向上的投影至少部分遮挡于与所述上一个镜头模组相邻的下一个镜头模组的基部。
上述技术方案中,所有镜头模组绕第一参考线圆周分布于支架,每个摄像部的光轴与第一参考线垂直,所有基部构成多边形结构,结构紧凑,在满足360度全景拍摄的情况下,有效减小了所有镜头模组占用的空间。此外,这种结构能够使镜头模组间的基线(镜头模组与镜头模组之间的距离)变短,使得镜头模组与镜头模组之间的重影变小。
在本申请的一些实施例中,所述多边形为正多边形。
上述技术方案中,所有摄像部的光轴构成正多边形结构,使得结构更加紧凑。
在本申请的一些实施例中,所述多个镜头模组分布于正多棱柱的部分相邻的侧面,所述部分相邻的侧面中的每个侧面对应设置一个镜头模组;
按照以所述正多棱柱的中轴线为圆的周向顺序,上一个镜头模组的基部在沿摄像部的光轴方向上的投影至少部分遮挡于与所述上一个镜头模组相邻的下一个镜头模组的基部。
上述技术方案中,正多棱柱的部分相邻的侧面上设置有镜头模组,且按照以正多棱柱的中轴线为圆的轴向顺序,上一个镜头模组的基部在沿摄像部的光轴方向上的投影遮挡于下一个镜头模组的基部,整体结构紧凑,能够使镜头模组间的基线变短。
在本申请的一些实施例中,所述支架包括呈多棱柱的安装部,每个镜头模组的基部安装于所述安装部的一个侧面。
上述技术方案中,安装部为多棱柱结构,每个镜头模组的基部可方便的安装于安装部的一个侧面。每个镜头模组的基部对应安装在一个安装部的侧面上后,所有镜头模组的基部自然构成了多边形,使得所有摄像部的光轴也自然构成的多边形结构。
在本申请的一些实施例中,所述多个镜头模组包括第一镜头模组和至少一个第二镜头模组和至少一个第三镜头模组;
所述至少一个第二镜头模组与所述至少一个第三镜头模组分别位于所述第一镜头模组的基部的光轴的两侧;
每个第二镜头模组的基部的光轴与所述第一镜头模组的基部的光轴的交点位于所述第一镜头模组的基部远离所述摄像部的一侧;
每个第三镜头模组的基部的光轴与所述第一镜头模组的基部的光轴的交点位于所述第一镜头模组的基部远离所述摄像部的一侧;
所述第一镜头模组的基部在沿摄像部的光轴方向上的投影部分遮挡于与所述第一镜头模组相邻的第二镜头模组的基部和第三镜头模组的基部。
上述技术方案中,所有第二镜头模组和所有第三镜头模组分别位于第一镜头模组的基部的光轴的两侧,与第一镜头模组相邻的第二镜头模组和第三镜头模组均被第一镜头模组的基部在沿摄像部的光轴方向上的投影部分遮挡,这种结构在满足大范围拍摄的情况下,有效减小了所有镜头模组占用的空间。此外,这种结构能够使镜头模组间的基线变短,使得镜头模组与镜头模组之间的重影变小。
在本申请的一些实施例中,所述至少一个第二镜头模组包括多个第二镜头模组,每相邻的两个第二镜头模组中远离于所述第一镜头模组的第二镜头模组的基部位于靠近于所述第一镜头模组的第二镜头模组的基部的内侧;
所述至少一个第三镜头模组包括多个第三镜头模组,每相邻的两个第三镜头模组中远离于所述第一镜头模组的第三镜头模组的基部位于靠近于所述第一镜头模组的第三镜头模组的基部的内侧。
上述技术方案中,第二镜头模组为多个,每相邻的两个第二镜头模组中远离于第一镜头模组的第二镜头模组的基部位于靠近于第一镜头模组的第二镜头模组的基部的内侧,这种结构可减小所有镜头模组占用的空间。
在本申请的一些实施例中,所述多个镜头模组绕第二参考线圆周分布于所述支架,每个摄像部的光轴与所述第二参考线异面,按照以所述第二参考线为轴的圆的周向顺序,上一个镜头模组的基部在沿摄像部的光轴方向上的投影至少部分遮挡于与所述上一个镜头模组相邻的下一个镜头模组的基部。
上述技术方案中,多个镜头模组绕第二参考线圆周分布于支架,每个摄像部的光轴与第二参考线异面,使得整个拍摄装置具有较大的拍摄范围;按照以第二参考线为轴的圆的周向顺序,上一个镜头模组的基部在沿摄像部的光轴方向上的投影至少部分遮挡于与上一个镜头模组相邻的下一个镜头模组的基部,使得整个拍摄装置结构紧凑,有效减小了所有镜头模组占用的空间。这种结构能够使镜头模组间的基线变短,使得镜头模组与镜头模组之间的重影变小。
在本申请的一些实施例中,各个摄像部的光轴与参考面的夹角相等,所述第二参考线垂直于所述参考面。
上述技术方案中,各个摄像部的光轴与垂直于第二参考线的参考面的夹角相等,使得各个镜头模组的排布更加规则,整个拍摄装置具有更好的拍摄效果。
第二方面,本申请实施例提供一种球机,包括壳体和上述拍摄装置,拍摄装置安装于壳体内。
上述技术方案中,拍摄装置具有占用空间小的特点,便于拍摄装置安装于壳体内。
附图说明
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申请实施例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实施例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简单地介绍,应当理解,以下附图仅示出了本申请的某些实施例,因此不应被看作是对范围的限定,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来讲,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这些附图获得其他相关的附图。
图1为本申请一些实施例提供的拍摄装置的结构示意图;
图2为图1所示的镜头模组的分布图;
图3为图1所示的支架的结构示意图;
图4为本申请其他实施例提供的拍摄装置的镜头模组分布图;
图5为本申请其他实施例提供的拍摄装置的变换平移之前的镜头模组分布图;
图6为本申请一些实施例提供的拍摄装置的镜头模组分布图;
图7为本申请又一些实施例提供的拍摄装置的镜头模组分布图;
图8为本申请又一其他实施例提供的拍摄装置的镜头模组分布图;
图9为本申请又一些实施例提供的拍摄装置;
图10为图9所示的镜头模组的分布图;
图11为图9所示的支架的结构示意图。
图标:100-拍摄装置;10-支架;11-支撑部;111-支撑腿;12-安装部;13-安装框;131-第一安装框;132-第二安装框;133-第三安装框;134-第四安装框;135-第五安装框;14-支撑柱;20-镜头模组;201-第一镜头模组;202-第二镜头模组;203-第三镜头模组;21-基部;211-第一基部;212-第二基部;213-第三基部;214-第四基部;215-第五基部;22-摄像部;221-光轴;30-第一参考线;40-第二参考线;50-参考面。
具体实施方式
为使本申请实施例的目的、技术方案和优点更加清楚,下面将结合本申请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申请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是本申请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通常在此处附图中描述和示出的本申请实施例的组件可以以各种不同的配置来布置和设计。
因此,以下对在附图中提供的本申请的实施例的详细描述并非旨在限制要求保护的本申请的范围,而是仅仅表示本申请的选定实施例。基于本申请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作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申请保护的范围。
应注意到:相似的标号和字母在下面的附图中表示类似项,因此,一旦某一项在一个附图中被定义,则在随后的附图中不需要对其进行进一步定义和解释。
在本申请实施例的描述中,需要说明的是,指示方位或位置关系为基于附图所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或者是该申请产品使用时惯常摆放的方位或位置关系,或者是本领域技术人员惯常理解的方位或位置关系,或者是该申请产品使用时惯常摆放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仅是为了便于描述本申请和简化描述,而不是指示或暗示所指的装置或元件必须具有特定的方位、以特定的方位构造和操作,因此不能理解为对本申请的限制。此外,术语“第一”、“第二”、“第三”等仅用于区分描述,而不能理解为指示或暗示相对重要性。
在本申请实施例的描述中,还需要说明的是,除非另有明确的规定和限定,术语“设置”、“安装”、“连接”应做广义理解,例如,可以是固定连接,也可以是可拆卸连接,或一体地连接;可以是直接连接,也可以通过中间媒介间接连接。对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而言,可以具体情况理解上述术语在本申请中的具体含义。
实施例
如图1、图2所示,本申请实施例提供一种拍摄装置100,包括支架10和周向布置的多个镜头模组20,所有镜头模组20安装于支架10,每个镜头模组20包括基部21和与基部21连接且垂直的摄像部22,每相邻的两个镜头模组20的基部21相互靠近或抵靠,每个镜头模组20的基部21在沿摄像部22的光轴221方向上的投影至少部分遮挡于与该镜头模组20相邻的至少一个镜头模组20的基部21。
上述结构中,每相邻的两个镜头模组20的基部21相互靠近或抵靠,每个镜头模组20的基部21在沿摄像部22的光轴221方向上的投影至少部分遮挡于与其相邻的至少一个镜头模组20的基部21,即在空间内每个镜头模组20都会与与其相邻的至少一个镜头模组20至少部分重叠,减小了所有镜头模组20占用的空间,可有效减小整个拍摄装置100的体积,便于安装、携带。
需要说明的是,上述所指的周向布置的多个镜头模组20并局限于所有镜头模组20呈整周布置。
其中,镜头模组20即为摄像头,镜头模组20的摄像部22呈圆柱状,基部21呈矩形板状,摄像部22连接于基部21厚度方向上的一侧,摄像部22垂直于基部21,即摄像部22的光轴221垂直于基部21。摄像部22即为用于摄像的光学镜头,其内部设有光学元件,基部21内部设有电路板和图像传感器。镜头模组20更详细的结构及其工作原理可参见相关技术,在此不再赘述。
支架10起到固定各个镜头模组20的作用,支架10可以是多种结构,其具体结构取决于镜头模组20的布置方式。
拍摄装置100中的镜头模组20可以是多种布置方式,以下结合附图对镜头模组20的多种布置方式进行详细叙述。
在本申请的一些实施例中,所有摄像部22的光轴221位于同一平面内,这种结构可进一步减小所有镜头模组20占用的空间。
进一步地,所有镜头模组20绕第一参考线30圆周分布于支架10,每个摄像部22的光轴221与第一参考线30垂直;所有镜头模组20中的所有基部21构成多边形,每个基部21的光轴221位于多边形的一个边上,按照以第一参考线30为轴的圆的周向顺序,上一个镜头模组20的基部21在沿摄像部22的光轴221方向上的投影至少部分遮挡于与该上一个镜头模组20相邻的下一个镜头模组20的基部21。
所有镜头模组20绕第一参考线30圆周分布于支架10,每个摄像部22的光轴221与第一参考线30垂直,所有基部21构成多边形结构,结构紧凑,在满足360度全景拍摄的情况下,有效减小了所有镜头模组20占用的空间。此外,这种结构能够使镜头模组20间的基线(镜头模组20与镜头模组20之间的距离)变短,使得镜头模组20与镜头模组20之间的重影变小。
上述所指按照以第一参考线30为轴的圆的周向顺序,可以是按照顺时针方向顺序,也可以是按照逆时针方向顺序。如图2所示,若按照以第一参考线30为轴的圆的顺时针方向顺序,则上一个镜头模组20的基部21在沿摄像部22的光轴221的方向(光轴221从摄像部22远离基部21的一端指向摄像部22靠近基部21的一端的方向)上的投影至少部分遮挡于与该上一个镜头模组20相邻的下一个镜头模组20的基部21;若按照以第一参考线30为轴的圆的逆时针方向顺序,则上一个镜头模组20的基部21在沿摄像部22的光轴221的方向(光轴221从摄像部22靠近基部21的一端指向摄像部22远离基部21的一端的方向)上的投影至少部分遮挡于与该上一个镜头模组20相邻的下一个镜头模组20的基部21。
可选的,所有基部21构成的多边形为正多边形,以使所有镜头模组20的结构更加紧凑。
需要说明的是,由于所有镜头模组20的基部21的光轴221位于同一平面内,摄像部22垂直于基部21,且所有基部21构成多边形结构,那么所有基部21的光轴221也将构成多边形结构。
此外,由于按照以第一参考线30为轴的圆的周向顺序,上一个镜头模组20的基部21在沿摄像部22的光轴221方向上的投影至少部分遮挡于与该上一个镜头模组20相邻的下一个镜头模组20的基部21,则所有基部21构成的多边形结构并非是所有基部21首尾依次连接构成的多边形结构,以下结合图2进行详细说明。
如图2所示,所有基部21构成的正五边形结构,即镜头模组20为五个,为方便叙述,将五个镜头模组20的基部21定义为第一基部211、第二基部212、第三基部213、第四基部214和第五基部215,第一基部211、第二基部212、第三基部213、第四基部214和第五基部215按照以第一参考线30为轴的圆的顺时针方向分布,第二基部212在垂直于光轴221的方向上的一端抵靠或靠近于第一基部211远离摄像部22的一端的端面的中间位置;第三基部213在垂直于光轴221的方向上的一端抵靠或靠近于第二基部212远离摄像部22的一端的端面的中间位置;第四基部214在垂直于光轴221的方向上的一端抵靠或靠近于第三基部213远离摄像部22的一端的端面的中间位置;第五基部215在垂直于光轴221的方向上的一端抵靠或靠近于第四基部214远离摄像部22的一端的端面的中间位置;第一基部211在垂直于光轴221的方向上的一端抵靠或靠近于第五基部215远离摄像部22的一端的端面的中间位置。
针对于上述所有基部21呈多边形布置的结构而言,支架10可以是多种结构。本实施例中,如图3所示,支架10包括支撑部11和安装部12,支撑部11支撑于安装部12的底部。
其中,支撑部11为圆形板状结构,支撑部11的底部设有多个支撑腿111,支撑腿111垂直于支撑部11,各个支撑腿111绕支撑部11的轴线圆周分布。
安装部12为多棱柱结构,在实际安装时,每个镜头模组20的基部21安装于安装部12的一个侧面。每个镜头模组20的基部21安装于安装部12的一个侧面上后,镜头模组20的摄像部22的光轴221将垂直于侧面,所有镜头模组20的基部21自然构成多边形,使得所有摄像部22的光轴221也自然构成多边形结构。
当然,由于所有镜头模组20的基部21构成正五边形结构,则安装部12为正五棱柱结构。
进一步地,安装部12为空心结构,安装部12与支撑部11同轴设置,第一参考线30即为安装部12的中轴线。安装部12上的每个侧面上设有用于容纳镜头模组20的基部21的安装框13,安装框13为矩形。由于安装部12为正五棱柱结构,则安装部12具有五个侧面,则安装框13也为五个。
为方便需要将五个安装框13定义为第一安装框131、第二安装框132、第三安装框133、第四安装框134和第五安装框135,第一安装框131、第二安装框132、第三安装框133、第四安装框134和第五安装框135按照以安装部12的轴线为中心依次圆周分布于安装部12的各个侧面上。第一安装框131的一端连接于第二安装框132的中间位置;第二安装框132的一端连接于第三安装框133的中间位置;第三安装框133的一端连接于第四安装框134的中间位置,第四安装框134的一端连接于第五安装框135的中间位置;第五安装框135的一端连接于第一安装框131的中间位置。
如图1所示,每个镜头模组20的基部21容纳于一个安装框13内并抵靠于安装部12相对应的侧面,镜头模组20的基部21通过螺钉(图1未示出)与安装框13固定,从而将各个镜头模组20安装于支架10上。所有镜头模组20安装于支架10上后,所有基部21则构成上述的正五边形结构。
当然,在其他实施例中,所有镜头模组20安装于支架10上后,所有基部21也可以是构成其他多边形结构,比如,所有基部21构成三边形结构、四边形结构等。作为示例的,如图4所示,所有基部21构成三边形结构,在这种情况下,安装镜头模组20的支架10可以采用与上述所有基部21构成五边形结构的支架10相类似的结构。
在上述结构中,所有镜头模组20的基部21构成的正多边形结构并非是所有镜头模组20的基部21首尾依次连接构成的正多边形结构,所有镜头模组20的光轴221不会相交于一点。但这种正多变形结构可由所有镜头模组20的光轴221相交于一点的正多变形结构变换而来。比如,如图5所示,镜头模组20为五个为例,五个镜头模组20的基部21首尾依次连接构成正五边形(当然,也可以每两个相邻的基部21之间存在距离),且五个镜头模组20的光轴221相交于同一点。变换时,可以一个镜头模组20为基准,将其余镜头模组20均沿两个方向(镜头模组20的光轴221方向、垂直镜头模组20的光轴221的方向)向内移动,最终可将五个镜头模组20移动成如图2所示的正五边形结构。当然,由于图2中的各个镜头模组20的光轴221未相交于同一点,可通过图像映射变换的方式将各个光轴221变换至相交于一点的位置。
在上述任意实施例中,所有镜头模组20中的摄像部22的光轴221位于同一平面内,且所有镜头模组20绕第一参考线30圆周分布于支架10,可以理解为所有镜头模组20呈柱状分布。在本申请的一些实施例中,在所有镜头模组20中的摄像头的光轴221位于同一平面内的情况下,所有镜头模组20也可采用其他分布方式布置于支架10上。
比如,在本申请的一些实施例中,如图6所示,所有多个镜头模组20分布于正多棱柱的部分相邻的侧面,该部分相邻的侧面中的每个侧面对应设置一个镜头模组20。按照以正多棱柱的中轴线为圆的周向顺序,上一个镜头模组20的基部21在沿摄像部22的光轴方向上的投影至少部分遮挡于与上一个镜头模组20相邻的下一个镜头模组20的基部21。上述镜头模组20的分布形式整体结构紧凑,能够使镜头模组20间的基线变短。
本实施例中,支架10可以是正多棱柱结构,在支架10的部分相邻的侧面上对应安装镜头模组20。
本实施例中,以正多棱柱为正五边形为例,正多棱柱具有五个侧面,其中,可以是两个、三个、四个、五个相邻的侧面上设置有镜头模组20。图6示出了正多棱柱中的三个相邻的侧面上设置有镜头模组20。再如,在本申请的一些实施例中,如图7所示,拍摄装置100中包括第一镜头模组201和至少一个第二镜头模组202和至少一个第三镜头模组203。所有第二镜头模组202与所有第三镜头模组203分别位于第一镜头模组201的摄像部22的光轴221的两侧。每个第二镜头模组202的摄像部22的光轴221与第一镜头模组201的摄像部22的光轴221的交点位于第一镜头模组201的基部21远离摄像部22的一侧;每个第三镜头模组203的摄像部22的光轴221与第一镜头模组201的摄像部22的光轴221的交点位于第一镜头模组201的基部21远离摄像部22的一侧。第一镜头模组201的基部21在沿摄像部22的光轴221方向上的投影部分遮挡于与第一镜头模组201相邻的第二镜头模组202的基部21和第三镜头模组203的基部21。
上述镜头模组20的分布结构在满足大范围拍摄的情况下,有效减小了所有镜头模组20占用的空间。同时,这种分布结构能够使镜头模组20间的基线变短,使得镜头模组20与镜头模组20之间的重影变小。
进一步地,所有第二镜头模组202与所有第三镜头模组203对称分布于第一镜头模组201的摄像部22的光轴221的两侧。
本实施例中,继续参照图7,第二镜头模组202和第三镜头模组203均为多个。每相邻的两个第二镜头模组202中远离于第一镜头模组201的第二镜头模组202的基部21位于靠近于第一镜头模组201的第二镜头模组202的基部21的内侧;每相邻的两个第三镜头模组203中远离于第一镜头模组201的第三镜头模组203的基部21位于靠近于第一镜头模组201的第三镜头模组203的基部21的内侧。上述结构可有效减小所有镜头模组20占用的空间。
上述所指的第二镜头模组202的基部21的内侧即为第二镜头模组202的基部21面向于第一镜头模组201的光轴221的一侧,也是第二镜头模组202的基部21远离摄像部22的一侧。同样,第三镜头模组203的基部21的内侧即为第三镜头模组203的基部21面向于第一镜头模组201的光轴221的一侧,也是第三镜头模组203的基部21远离摄像部22的一侧。
需要说明的是,除了第二镜头模组202和第三镜头模组203均为多个的情况,第一镜头模组201和第三镜头模组203的个数也可以是其他情况。比如,在其他实施例中,第一镜头模组201为一个,第三镜头模组203为多个;或第一镜头模组201为多个,第三镜头模组203为一个;或第一镜头模组201和第三镜头模组203都为一个。作为示例的,如图8所示,第二镜头模组202和第三镜头模组203均为一个。
上述镜头模组布置结构可由各个镜头模组20位于同一圆周且各个镜头模组20的光轴221相交于一点的镜头模组布置结构平移变换而来,即以各个镜头模组位于同一圆周且各个镜头模组20的光轴221相交于圆心的镜头模组20布置结构中的一个镜头模组20为基准,将其余各个镜头模组20均沿两个方向(镜头模组20的光轴221方向、垂直镜头模组20的光轴221的方向)向内移动即可。当然,也可通过图像映射变换的方式将各个光轴221再变换至相交于圆心的位置。
在上述任意实施例中,所有镜头模组20中的摄像部22的光轴221位于同一平面内,在本申请的一些实施例中,所有镜头模组20中的摄像部22的光轴221也可以未位于同一平面内。
如图9、图10所示,所有镜头模组20绕第二参考线40圆周分布于支架10,每个摄像部22的光轴221与第二参考线40异面,按照以第二参考线40为轴的圆的周向顺序,上一个镜头模组20的基部21在沿摄像部22的光轴221方向上的投影至少部分遮挡于与该上一个镜头模组20相邻的下一个镜头模组20的基部21。
上述结构中,多个镜头模组20绕第二参考线40圆周分布于支架10,每个摄像部22的光轴221与第二参考线40异面,使得整个拍摄装置100具有较大的拍摄范围;按照以第二参考线40为轴的圆的周向顺序,上一个镜头模组20的基部21在沿摄像部22的光轴221方向上的投影至少部分遮挡于与该上一个镜头模组20相邻的下一个镜头模组20的基部21,使得整个拍摄装置100结构紧凑,有效减小了所有镜头模组20占用的空间。这种结构能够使镜头模组20间的基线变短,使得镜头模组20与镜头模组20之间的重影变小。
其中,所有镜头模组20中的任意两个镜头模组20的摄像部22的光轴221也异面。
需要说明的是,上述所指按照以第二参考线40为轴的圆的周向顺序,可以是按照顺时针方向顺序,也可以是按照逆时针方向顺序。如图10所示,若按照以第二参考线40为轴的圆的顺时针方向顺序,则上一个镜头模组20的基部21在沿摄像部22的光轴221的方向(光轴221从摄像部22远离基部21的一端指向摄像部22靠近基部21的一端的方向)上的投影至少部分遮挡于与该上一个镜头模组20相邻的下一个镜头模组20的基部21;若按照以第二参考线40为轴的圆的逆时针方向顺序,则上一个镜头模组20的基部21在沿摄像部22的光轴221的方向(光轴221从摄像部22靠近基部21的一端指向摄像部22远离基部21的一端的方向)上的投影至少部分遮挡于与该上一个镜头模组20相邻的下一个镜头模组20的基部21。
进一步地,继续参照图10,各个摄像部22的光轴221与参考面50的夹角相等,所述第二参考线40垂直于所述参考面50。这种结构使得各个镜头模组20的排布更加规则,使整个拍摄装置100具有更好的拍摄效果。
可理解的,支架10可以是多种结构,只要支架10能够固定各个镜头模组20即可。
本实施例中,如图11所示,支架10包括支撑部11、支撑柱14和多个安装框13,支撑柱14的轴向的两端具有相对的底端和顶端,支撑柱14的底端连接于支撑部11,所有安装框13以支撑柱14为中心圆周分布于支撑部11,每个安装框13倾斜布置于支撑部11,所有安装框13交汇于支撑柱14的顶端。这种结构的支撑柱14具有很好的结构稳定性和牢固性。
其中,支撑部11为圆形板状结构,支撑柱14与支撑部11同轴设置。安装框13的个数与镜头模组20的个数一致。本实施例中,安装框13和镜头模组20均为五个。在其他具体实施例中,安装框13和镜头模组20也可以为其他个数,比如、三个、四个等。
安装时,每个镜头模组20的基部21容纳于一个安装框13内,镜头模组20的基部21通过螺钉与安装框13固定,从而将各个镜头模组20安装于支架10上。
上述镜头模组布置结构可由各个镜头模组位于同一圆球且各个镜头模组20的光轴221相交于球心的镜头模组布置结构平移变换而来,即以各个镜头模组位于同一圆球且各个镜头模组20的光轴221相交于球心的镜头模组20布置结构中的一个镜头模组20为基准,将其余各个镜头模组20均沿两个方向(镜头模组20的光轴221方向、垂直镜头模组20的光轴221的方向)移动即可。当然,也可通过图像映射变换的方式将各个光轴221再变换至相交于球心的位置。
此外,本申请实施例还提供一种球机,包括壳体和上述任意实施例中的拍摄装置100,拍摄装置100安装于壳体内。
由于拍摄装置100具有占用空间小的特点,使得拍摄装置100能够很方便的安装于壳体内。
以上仅为本申请的优选实施例而已,并不用于限制本申请,对于本领域的技术人员来说,本申请可以有各种更改和变化。凡在本申请的精神和原则之内,所作的任何修改、等同替换、改进等,均应包含在本申请的保护范围之内。

Claims (10)

1.一种拍摄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
支架;以及
周向布置的多个镜头模组,所述多个镜头模组安装于所述支架,每个镜头模组包括基部和与所述基部连接且垂直的摄像部,每相邻的两个镜头模组的基部相互靠近或抵靠,每个镜头模组的基部在沿摄像部的光轴方向上的投影至少部分遮挡于与所述每个镜头模组相邻的至少一个镜头模组的基部。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拍摄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多个镜头模组中的所有摄像部的光轴位于同一平面内。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拍摄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多个镜头模组绕第一参考线圆周分布于所述支架,每个摄像部的光轴与所述第一参考线垂直;
所述多个镜头模组中的所有基部构成多边形,每个基部位于所述多边形的一个边上,按照以所述第一参考线为轴的圆的周向顺序,上一个镜头模组的基部在沿摄像部的光轴方向上的投影至少部分遮挡于与所述上一个镜头模组相邻的下一个镜头模组的基部。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拍摄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多边形为正多边形。
5.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拍摄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多个镜头模组分布于正多棱柱的部分相邻的侧面,所述部分相邻的侧面中的每个侧面对应设置一个镜头模组;
按照以所述正多棱柱的中轴线为圆的周向顺序,上一个镜头模组的基部在沿摄像部的光轴方向上的投影至少部分遮挡于与所述上一个镜头模组相邻的下一个镜头模组的基部。
6.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拍摄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多个镜头模组包括第一镜头模组和至少一个第二镜头模组和至少一个第三镜头模组;
所述至少一个第二镜头模组与所述至少一个第三镜头模组分别位于所述第一镜头模组的基部的光轴的两侧;
每个第二镜头模组的基部的光轴与所述第一镜头模组的基部的光轴的交点位于所述第一镜头模组的基部远离所述摄像部的一侧;
每个第三镜头模组的基部的光轴与所述第一镜头模组的基部的光轴的交点位于所述第一镜头模组的基部远离所述摄像部的一侧;
所述第一镜头模组的基部在沿摄像部的光轴方向上的投影部分遮挡于与所述第一镜头模组相邻的第二镜头模组的基部和第三镜头模组的基部。
7.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拍摄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至少一个第二镜头模组包括多个第二镜头模组,每相邻的两个第二镜头模组中远离于所述第一镜头模组的第二镜头模组的基部位于靠近于所述第一镜头模组的第二镜头模组的基部的内侧;
所述至少一个第三镜头模组包括多个第三镜头模组,每相邻的两个第三镜头模组中远离于所述第一镜头模组的第三镜头模组的基部位于靠近于所述第一镜头模组的第三镜头模组的基部的内侧。
8.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拍摄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多个镜头模组绕第二参考线圆周分布于所述支架,每个摄像部的光轴与所述第二参考线异面,按照以所述第二参考线为轴的圆的周向顺序,上一个镜头模组的基部在沿摄像部的光轴方向上的投影至少部分遮挡于与所述上一个镜头模组相邻的下一个镜头模组的基部。
9.根据权利要求8所述的拍摄装置,其特征在于,各个摄像部的光轴与参考面的夹角相等,所述第二参考线垂直于所述参考面。
10.一种球机,其特征在于,包括壳体和根据权利要求1-9任一项所述的拍摄装置,所述拍摄装置安装于所述壳体内。
CN201920968440.4U 2019-06-25 2019-06-25 一种拍摄装置及球机 Active CN209659440U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920968440.4U CN209659440U (zh) 2019-06-25 2019-06-25 一种拍摄装置及球机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920968440.4U CN209659440U (zh) 2019-06-25 2019-06-25 一种拍摄装置及球机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209659440U true CN209659440U (zh) 2019-11-19

Family

ID=68530970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1920968440.4U Active CN209659440U (zh) 2019-06-25 2019-06-25 一种拍摄装置及球机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209659440U (zh)

Cited By (1)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10166713A (zh) * 2019-06-25 2019-08-23 广州市盛光微电子有限公司 一种拍摄装置及球机

Cited By (1)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10166713A (zh) * 2019-06-25 2019-08-23 广州市盛光微电子有限公司 一种拍摄装置及球机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206002751U (zh) 双摄像头变焦模组
CN110264905B (zh) 一种光场显示系统
CN206422831U (zh) 一种全景3d摄像机
CN106405991A (zh) 潜望式摄像模组及用于该潜望式摄像模组的反射镜装置
CN106647148A (zh) 一种获取全景图像的装置及其组装方法
CN205450557U (zh) 全景图像采集系统
CN110913202B (zh) 一种三维显示云渲染方法和系统
CN105739231B (zh) 一种平面分布的多摄像头全景立体成像装置
CN107172336B (zh) 一种摄像头模组、移动终端及其控制方法
CN209659440U (zh) 一种拍摄装置及球机
CN212115463U (zh) 一种基于多摄像头的全向视觉装置
CN109151294A (zh) 一种基于单芯片的双目一体式动态人脸抓拍摄像装置
CN106502039A (zh) 光学检测设备
CN101183208A (zh) 一种全景显示装置及一种全景显示方法
CN104670514A (zh) 一种模块化航拍云台
CN202872936U (zh) 基于正多面体的360度无盲区全景视频拍摄设备
CN102868853A (zh) 基于正多面体的360度无盲区全景视频拍摄设备
CN106027861B (zh) 基于微相机阵列的光场采集装置及数据处理方法
CN206039140U (zh) 一种全景相机组标定装置
CN109727292A (zh) 基于多摄像头-投影仪的互动投影系统及自动化标定方法
CN207115502U (zh) 一种鱼眼全景镜头的标定装置
CN110166713A (zh) 一种拍摄装置及球机
CN207833213U (zh) 一种快捷方便镜头检测工装设备结构
CN202166824U (zh) 360全景拍摄设备
CN104035180A (zh) 镜头致动装置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
PP01 Preservation of patent right

Effective date of registration: 20231219

Granted publication date: 20191119

PP01 Preservation of patent righ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