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209658287U - 一种极耳外折弯包覆式新型结构 - Google Patents

一种极耳外折弯包覆式新型结构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209658287U
CN209658287U CN201920244858.0U CN201920244858U CN209658287U CN 209658287 U CN209658287 U CN 209658287U CN 201920244858 U CN201920244858 U CN 201920244858U CN 209658287 U CN209658287 U CN 209658287U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utmost point
point ear
winding core
tab
core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Active
Application number
CN201920244858.0U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李星
刘成士
杨刚
鞠林润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Hefei Gotion High Tech Power Energy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Hefei Guoxuan High Tech Power Energy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Hefei Guoxuan High Tech Power Energy Co Ltd filed Critical Hefei Guoxuan High Tech Power Energy Co Ltd
Priority to CN201920244858.0U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209658287U/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209658287U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209658287U/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Classifications

    • YGENERAL TAGGING OF NEW TECHNOLOGICAL DEVELOPMENTS; GENERAL TAGGING OF CROSS-SECTIONAL TECHNOLOGIES SPANNING OVER SEVERAL SECTIONS OF THE IPC; TECHNICAL SUBJECTS COVERED BY FORMER USPC CROSS-REFERENCE ART COLLECTIONS [XRACs] AND DIGESTS
    • Y02TECHNOLOGIES OR APPLICATIONS FOR MITIGATION OR ADAPTATION AGAINST CLIMATE CHANGE
    • Y02EREDUCTION OF GREENHOUSE GAS [GHG] EMISSIONS, RELATED TO ENERGY GENERATION, TRANSMISSION OR DISTRIBUTION
    • Y02E60/00Enabling technologies; Technologies with a potential or indirect contribution to GHG emissions mitigation
    • Y02E60/10Energy storage using batteries

Landscapes

  • Connection Of Batteries Or Terminals (AREA)

Abstract

本实用新型公开了一种极耳外折弯包覆式新型结构,绝缘膜位于盖板下方,第一卷芯和第二卷芯并排设置在绝缘膜上方,第一卷芯上设有第一极耳且第二卷芯上设有第二极耳,第一极耳和第二极耳固定连接且二者抵靠绝缘膜,第一极耳和第二极耳与第一卷芯和第二卷芯之间间隔设置形成容纳位,下止动架位于所述容纳位内且安装在盖板上;优化卷芯装配时极耳的折弯方向,通过下止动架和盖板配合保证极耳折弯后的形貌,使极耳一侧与下止动架平面接触,一侧与绝缘膜接触,并且在卷芯压缩情况下,内部结构更加稳定,相比传统结构来说,内部极耳结构受力均匀,更小的极耳折弯空间,从而提高内部空间利用率,来实现电池能量的提升,保证性能优越性、安全可靠性。

Description

一种极耳外折弯包覆式新型结构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动力电池领域,尤其涉及一种极耳外折弯包覆式新型结构。
背景技术
在高速发展的现代社会中,特别是在石油、煤、天然气等传统能源日益枯竭的今天,新一代电池作为一种对环境友好的新型能源而受到人们的重视。专家、学者指出,锂离子电池、金属氢化物镍电池、无汞碱性锌锰电池、燃料电池、太阳电池等将是21世纪最理想的绿色环保电源,电池工业将成为最有发展前途的十大支柱产业中排名第二的能源产业。
新能源汽车爆发式增长,动力电池高能量密度和高安全性需求促使人们对电池的渗透率不断提升,也对其提出了更高的苛刻要求,
为了满足在2020年能量密度达到300Wh/kg的目标下,不仅对电池电池正负极材料、隔膜、电解液提出了苛刻的要求,而且对电池内部卷芯结构提出了更高的要求,既要满足高的放电功率,又要满足高的能量密度。
因此,在电芯结构设计方面在满足各项性能的同时,对结构进行优化,AB卷芯装配、错位极耳装配、异性极耳装配等等,在面对诸多改善措施和诸多问题频发是,最大的问题还在于怎么解决电池内短路才是最重要的一道屏障。电池结构一般由盖板、止动架、铝壳、绝缘膜。卷芯装配体等组成,卷芯装配体又由正极片、负极片、隔膜、极耳等组成,而极耳承载着将外部电流引入到内部卷芯,进行电池的充放电。因此,保证极耳的完整性是电池性能的最基本要素,也是电池安全性能的最重要保证。
实用新型内容
为解决背景技术中存在的技术问题,本实用新型提出一种极耳外折弯包覆式新型结构。
本实用新型提出的一种极耳外折弯包覆式新型结构,包括:第一卷芯、第二卷芯、盖板、下止动架、绝缘膜;
绝缘膜位于盖板下方,第一卷芯和第二卷芯并排设置在绝缘膜上方,第一卷芯上设有第一极耳且第二卷芯上设有第二极耳,第一极耳和第二极耳固定连接且二者抵靠绝缘膜,第一极耳和第二极耳与第一卷芯和第二卷芯之间间隔设置形成容纳位,下止动架位于所述容纳位内且安装在盖板上。
优选地,下止动架底部抵靠第一卷芯和第二卷芯上端。
优选地,下止动架顶部抵靠第一极耳和第二极耳。
优选地,绝缘膜包覆在第一卷芯和第二卷芯外部。
优选地,第一极耳包括多个第一耳体,多个第一耳体沿远离第二卷芯的方向依次布置且向远离第二卷芯的方向依次抵靠。
优选地,第二极耳包括多个第二耳体,多个第二耳体沿远离第一卷芯的方向依次布置且向远离第一卷芯的方向依次抵靠。
本实用新型中,所提出的极耳外折弯包覆式新型结构,绝缘膜位于盖板下方,第一卷芯和第二卷芯并排设置在绝缘膜上方,第一卷芯上设有第一极耳且第二卷芯上设有第二极耳,第一极耳和第二极耳固定连接且二者抵靠绝缘膜,第一极耳和第二极耳与第一卷芯和第二卷芯之间间隔设置形成容纳位,下止动架位于所述容纳位内且安装在盖板上。通过上述优化设计的极耳外折弯包覆式新型结构,优化卷芯装配时极耳的折弯方向,通过下止动架和盖板配合保证极耳折弯后的形貌,使极耳一侧与下止动架平面接触,一侧与绝缘膜接触,并且在卷芯压缩情况下,内部结构更加稳定,相比传统结构来说,内部极耳结构受力均匀,更小的极耳折弯空间,从而提高内部空间利用率,来实现电池能量的提升,保证性能优越性、安全可靠性。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提出的一种极耳外折弯包覆式新型结构的一个结构示意图。
图2为本实用新型提出的一种极耳外折弯包覆式新型结构的另一结构示意图。
图3为本实用新型提出的一种极耳外折弯包覆式新型结构的局部截面结构示意图。
图4为本实用新型提出的一种极耳外折弯包覆式新型结构的两个卷芯设置结构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如图1至4所示,图1为本实用新型提出的一种极耳外折弯包覆式新型结构的一个结构示意图,图2为本实用新型提出的一种极耳外折弯包覆式新型结构的另一结构示意图,图3为本实用新型提出的一种极耳外折弯包覆式新型结构的局部截面结构示意图,图4为本实用新型提出的一种极耳外折弯包覆式新型结构的两个卷芯设置结构示意图。
参照图1至4,本实用新型提出的一种极耳外折弯包覆式新型结构,包括:第一卷芯41、第二卷芯42、盖板1、下止动架5、绝缘膜2;
绝缘膜2位于盖板1下方,第一卷芯41和第二卷芯42并排设置在绝缘膜2上方,第一卷芯41上设有第一极耳31且第二卷芯42上设有第二极耳32,第一极耳31和第二极耳32固定连接且二者抵靠绝缘膜2,第一极耳31和第二极耳32与第一卷芯41和第二卷芯42之间间隔设置形成容纳位,下止动架5位于所述容纳位内且安装在盖板1上。
在本实施例中,所提出的极耳外折弯包覆式新型结构,绝缘膜位于盖板下方,第一卷芯和第二卷芯并排设置在绝缘膜上方,第一卷芯上设有第一极耳且第二卷芯上设有第二极耳,第一极耳和第二极耳固定连接且二者抵靠绝缘膜,第一极耳和第二极耳与第一卷芯和第二卷芯之间间隔设置形成容纳位,下止动架位于所述容纳位内且安装在盖板上。通过上述优化设计的极耳外折弯包覆式新型结构,优化卷芯装配时极耳的折弯方向,通过下止动架和盖板配合保证极耳折弯后的形貌,使极耳一侧与下止动架平面接触,一侧与绝缘膜接触,并且在卷芯压缩情况下,内部结构更加稳定,相比传统结构来说,内部极耳结构受力均匀,更小的极耳折弯空间,从而提高内部空间利用率,来实现电池能量的提升,保证性能优越性、安全可靠性。
在下止动架的具体安装方式中,下止动架5底部抵靠第一卷芯41和第二卷芯42上端,下止动架5顶部抵靠第一极耳31和第二极耳32,对极耳实现保护的同时保证结构稳定。
在绝缘膜的具体实施方式中,绝缘膜2包覆在第一卷芯41和第二卷芯42外部,加工时,绝缘膜可采用盖板至卷芯底部的无热烫包覆方式,安全可靠。
在极耳的具体设置方式中,第一极耳31包括多个第一耳体,多个第一耳体沿远离第二卷芯42的方向依次布置且向远离第二卷芯42的方向依次抵靠,第二极耳32包括多个第二耳体,多个第二耳体沿远离第一卷芯41的方向依次布置且向远离第一卷芯41的方向依次抵靠;在设置中,使得中部极耳向外侧折弯靠拢,使其后期极耳折弯后受力均匀。
以上所述,仅为本实用新型较佳的具体实施方式,但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并不局限于此,任何熟悉本技术领域的技术人员在本实用新型揭露的技术范围内,根据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及其实用新型构思加以等同替换或改变,都应涵盖在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之内。

Claims (6)

1.一种极耳外折弯包覆式新型结构,其特征在于,包括:第一卷芯(41)、第二卷芯(42)、盖板(1)、下止动架(5)、绝缘膜(2);
绝缘膜(2)位于盖板(1)下方,第一卷芯(41)和第二卷芯(42)并排设置在绝缘膜(2)上方,第一卷芯(41)上设有第一极耳(31)且第二卷芯(42)上设有第二极耳(32),第一极耳(31)和第二极耳(32)固定连接且二者抵靠绝缘膜(2),第一极耳(31)和第二极耳(32)与第一卷芯(41)和第二卷芯(42)之间间隔设置形成容纳位,下止动架(5)位于所述容纳位内且安装在盖板(1)上。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极耳外折弯包覆式新型结构,其特征在于,下止动架(5)底部抵靠第一卷芯(41)和第二卷芯(42)上端。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极耳外折弯包覆式新型结构,其特征在于,下止动架(5)顶部抵靠第一极耳(31)和第二极耳(32)。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极耳外折弯包覆式新型结构,其特征在于,绝缘膜(2)包覆在第一卷芯(41)和第二卷芯(42)外部。
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极耳外折弯包覆式新型结构,其特征在于,第一极耳(31)包括多个第一耳体,多个第一耳体沿远离第二卷芯(42)的方向依次布置且向远离第二卷芯(42)的方向依次抵靠。
6.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极耳外折弯包覆式新型结构,其特征在于,第二极耳(32)包括多个第二耳体,多个第二耳体沿远离第一卷芯(41)的方向依次布置且向远离第一卷芯(41)的方向依次抵靠。
CN201920244858.0U 2019-02-26 2019-02-26 一种极耳外折弯包覆式新型结构 Active CN209658287U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920244858.0U CN209658287U (zh) 2019-02-26 2019-02-26 一种极耳外折弯包覆式新型结构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920244858.0U CN209658287U (zh) 2019-02-26 2019-02-26 一种极耳外折弯包覆式新型结构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209658287U true CN209658287U (zh) 2019-11-19

Family

ID=68525226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1920244858.0U Active CN209658287U (zh) 2019-02-26 2019-02-26 一种极耳外折弯包覆式新型结构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209658287U (zh)

Cited By (1)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15441131A (zh) * 2022-11-04 2022-12-06 江苏正力新能电池技术有限公司 一种膜、电芯及电池

Cited By (1)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15441131A (zh) * 2022-11-04 2022-12-06 江苏正力新能电池技术有限公司 一种膜、电芯及电池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104218264A (zh) 一种镍氢电池及其制作方法
CN212907831U (zh) 一种锂离子电池
KR20230009442A (ko) 극 단편, 권취형 배터리 셀, 및 배터리
CN111211358A (zh) 一种多极耳快充圆柱锂电池
CN216311911U (zh) 一种全极耳大圆柱形电池结构件
CN209658287U (zh) 一种极耳外折弯包覆式新型结构
CN210110969U (zh) 一种卷绕式电芯的锂电池
CN102760921B (zh) 环形组合电池及环形组合电池组
CN213905519U (zh) 方形电池
CN207909939U (zh) 一种新型结构的铝壳电芯
CN209056535U (zh) 一种锂离子电池
EP4354636A1 (en) Battery cell and battery pack
CN107482153B (zh) 一种新型箔极耳卷绕电池极组与盖板连接结构
CN216750078U (zh) 一种电芯壳体、电池及电池模组
CN216055019U (zh) 一种便于组装的锂电池电芯结构
CN202585616U (zh) 锂离子电池及其极片结构
CN212323087U (zh) 一种圆柱形锂离子电池
CN211605338U (zh) 一种多极耳快充圆柱锂电池
CN212571273U (zh) 一种可快充的纽扣式锂电池
CN203800137U (zh) 一种镍氢电池
CN211350884U (zh) 一种并联组合卷绕和免内部点焊的扣式锂电池
CN109786843B (zh) 一种高倍率针式锂离子电池
CN207233831U (zh) 一种新型方形锂电池标准化模组封装壳体
CN111293318A (zh) 一种耐高温铅酸蓄电池制备方法
CN112366428A (zh) 一种锂离子储能电池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