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209646031U - 一种雨污水收集循环再利用装置 - Google Patents

一种雨污水收集循环再利用装置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209646031U
CN209646031U CN201920207729.4U CN201920207729U CN209646031U CN 209646031 U CN209646031 U CN 209646031U CN 201920207729 U CN201920207729 U CN 201920207729U CN 209646031 U CN209646031 U CN 209646031U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sedimentation basin
hole
sewage collecting
rain sewage
shaft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Active
Application number
CN201920207729.4U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孟祥军
乔四海
刘达
李雷鸣
李应心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First Construction Co Ltd of China Construction Eighth Engineering Division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First Construction Co Ltd of China Construction Eighth Engineering Division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First Construction Co Ltd of China Construction Eighth Engineering Division Co Ltd filed Critical First Construction Co Ltd of China Construction Eighth Engineering Division Co Ltd
Priority to CN201920207729.4U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209646031U/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209646031U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209646031U/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Landscapes

  • Sewage (AREA)

Abstract

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雨污水收集循环再利用装置,包括第一沉淀池、一端紧贴第一沉淀池一端设置的第二沉淀池、一端紧贴第二沉淀池另一端设置的第三沉淀池以及靠近第三沉淀池设置的蓄水池;第一沉淀池上端部设置有漏板,第一沉淀池和第二沉淀池之间设置有第一通孔,第二沉淀池和第三沉淀池之间设置有第二通孔;第二沉淀池和第三沉淀池下端部设置有防止污物向上扩散的挡板机构,第三沉淀池和蓄水池之间设置有抽水组件。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雨污水收集循环再利用装置,解决了施工现场雨、污水直接排放,造成环境污染和水资源浪费的问题,达到了绿色环保施工的目的。

Description

一种雨污水收集循环再利用装置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污水处理技术领域,具体说是涉及一种雨污水收集循环再利用装置。
背景技术
随着城市化的发展,建筑业也在蓬勃发展,同时城市缺水的矛盾也进一步加深,环境与生态问题也同步扩展。而城市中随处可见建筑施工工地,工地内排水形式主要以沉淀池收集,并经过现场排水沟统一排放至市政管网。
我国是一个水资源严重短缺的国家,人均水资源量仅为世界人均占有量的1/4,而且我国水资源分布存在显著时空不均。因此近年我国为缓解北方严重缺水的局面正着手进行南水北调工程,该项目工程量大、工期长。作为缺水地区不能坐等外源调水,应充分开发和回收利用当地一切可能的水资源,其中城市雨水就是长期忽视的一种水资源。目前我国对城市雨水的利用率很低,与发达国家相比,可开发利用的潜力很大。如果收集雨水并与污水汇合使用,可以降低污水中的 COD 浓度,降低处理难度,雨水的收集还可以减少城市街道雨水径流量。因此,需要一种污水处理系统,对建筑污水和雨水进行处理,做到资源的再循环利用。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雨污水收集循环再利用装置,解决了施工现场雨、污水直接排放,造成环境污染和水资源浪费的问题,达到了绿色环保施工的目的。
一种雨污水收集循环再利用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第一沉淀池、一端紧贴所述第一沉淀池一端设置的第二沉淀池、一端紧贴所述第二沉淀池另一端设置的第三沉淀池以及靠近所述第三沉淀池设置的蓄水池;
所述第一沉淀池上端部设置有漏板,所述第一沉淀池和所述第二沉淀池之间设置有第一通孔,所述第二沉淀池和所述第三沉淀池之间设置有第二通孔,所述第一通孔处设置有第一阀门,所述第二通孔处设置有第二阀门,所述第一通孔略高于所述第二通孔;
所述第二沉淀池和所述第三沉淀池下端部设置有防止污物向上扩散的挡板机构,所述第三沉淀池和所述蓄水池之间设置有抽水组件。
将雨污水通入第一沉淀池内,先通过漏板,将雨污水中的一部分大尺寸污物挡住,剩余污物进入第一沉淀池内进行初步沉淀过程,此时关闭第一阀门,当沉淀过程完成后,开启第一阀门,第一沉淀池内的水通过第一通孔进入第二沉淀池内,此时挡板机构开合,使得雨污水进入第二沉淀池的底面,开始第二沉淀池的沉淀过程,此时,关闭第二阀门,当第二个沉淀过程结束后,打开第二阀门,此时,第二沉淀池内的水通过第二通孔进入第三沉淀池内,第二通孔略低于第一通孔,此时第三沉淀池内的挡板机构开启,待沉淀完毕,关闭第三沉淀池内的挡板机构,开启抽水组件,将第三沉淀池内的水抽到蓄水池内,完成了雨污水沉淀和收集的过程。
所述漏板的一端铰接设置在所述第一沉淀池一端的内侧面,所述漏板的另一端靠近所述第一沉淀池另一端的内侧面,所述漏板远离铰接端的一端设置有铰接座,所述铰接座与拉绳的一端连接,所述拉绳的另一端穿过定滑轮并设置有固定柱,所述固定柱与设置在所述第一沉淀池外侧的限位件连接;
所述定滑轮设置在所述第一沉淀池一端上方。
当雨污水进入第一沉淀池内部时,大尺寸的污物停留在漏板上,之后,拉动拉绳,漏板旋转,污物朝向漏板的铰接端滚落,最后将污物从漏板的铰接端收集起来。
所述限位件为两个紧靠的L型板,所述L型板包括横部和竖直部,所述横部一端与所述第一沉淀池外侧面连接,所述横部的另一端与所述竖直部连接;
所述固定柱的两端分别卡设在两个所述L型板的横部和竖直部之间。
所述挡板机构包括水平阵列设置在所述第三沉淀池下端部中的转轴、设置在所述转轴上的第一转板、设置在若干转轴上且互相啮合的齿轮以及驱动所述转轴旋转的驱动组件,相邻所述转板的边缘设置有倒圆角并且相互接触;
所述驱动组件包括设置在所述转轴上的主动锥齿轮、与所述主动锥齿轮啮合的从动锥齿轮、一端穿过所述从动锥齿轮的立轴以及设置在所述立轴上端的转柄,所述立轴铰接设置在所述第三沉淀池内表面。
设置有挡板机构,其目的是,当抽水组件抽水时,挡板组件将污物挡在第三沉淀池的底面,避免其被抽到蓄水池内。
所述转轴穿过第三侧板与第二侧板连接,所述第二沉淀池内所述转轴上设置有第二转板;
所述第二转板和所述第一转板的截面向所述第二侧板的投影相互垂直。
所述第二转板和所述第一转板的截面向所述第二侧板的投影相互垂直,其目的是,当第二沉淀池内的第二转板关闭时,第三沉淀池内的转板开合,当当第二沉淀池内的第二转板开合时,第三沉淀池内的转板关闭。
所述抽水组件包括一端设置在所述第三沉淀池内的抽水管、设置在所述第三沉淀池外部并与所述抽水管另一端连接的抽水机以及一端与所述抽水机连接的出水管,所述出水管的另一端设置在所述蓄水池内。
所述第三沉淀池靠近所述第三侧板位置竖直设置有挡板,所述挡板阵列设置有通孔。
设置有挡板,目的是,减缓水流的冲击,使得水流流动更加平缓。
第三沉淀池内第二通孔下端设置有承接网,承接网设置在挡板和第三侧板之间,承接网设置在第三侧板上。
设置承接网的目的是,用于判断第二沉淀池内的污水是否还含有未沉淀下去的杂物,用于判断何时处理沉淀物。
本实用新型达成以下显著效果:
(1)通过收集系统,解决现场雨、污水排放困难问题;
(2)通过将收集的雨、污水沉淀处理,实现重复利用,达到环保、节约水资源的目的;
(3)由于沉淀池为砖砌材料,易于拆除重复使用,达到节材的目的。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循环再利用装置的结构示意图。
图2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循环再利用装置的俯视图。
图3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挡板机构的结构示意图。
图4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沉淀池的结构示意图。
其中,附图标记为:1、第一沉淀池;1-1、第一侧板;2、漏板;3、第二沉淀池;3-1、第二侧板;3-11、第一通孔;3-2、第三侧板;3-21、第二通孔;3-22、第三通孔;4、第一阀门;4-1、承接网;5、第二阀门;6、转柄;6-1、转板;6-2、转轴;6-3、齿轮;6-4、主动锥齿轮;7、第三沉淀池;7-1、第四侧板;8、挡板;9、抽水管;10、抽水机;11、出水管;12、蓄水池;13、拉绳。
具体实施方式
为了能更加清楚说明本方案的技术特点,下面通过具体实施方式,对本方案进行阐述。
参见图1、图2和图4,一种雨污水收集循环再利用装置,包括第一沉淀池1、一端紧贴第一沉淀池1一端设置的第二沉淀池3、一端紧贴第二沉淀池3另一端设置的第三沉淀池7以及靠近第三沉淀池7设置的蓄水池12;
第一沉淀池1上端部设置有漏板2,第一沉淀池1和第二沉淀池3之间设置有第一通孔3-11,第二沉淀池3和第三沉淀池7之间设置有第二通孔3-21,第一通孔3-11处设置有第一阀门4,第二通孔3-21处设置有第二阀门5,第一通孔3-11略高于第二通孔3-21;
第二沉淀池3和第三沉淀池7下端部设置有防止污物向上扩散的挡板机构,第三沉淀池7和蓄水池12之间设置有抽水组件。
将雨污水通入第一沉淀池1内,先通过漏板2,将雨污水中的一部分大尺寸污物挡住,剩余污物进入第一沉淀池1内进行初步沉淀过程,此时关闭第一阀门4,当沉淀过程完成后,开启第一阀门4,第一沉淀池1内的水通过第一通孔3-11进入第二沉淀池3内,此时挡板机构开合,使得雨污水进入第二沉淀池3的底面,开始第二沉淀池3的沉淀过程,此时,关闭第二阀门5,当第二个沉淀过程结束后,打开第二阀门5,此时,第二沉淀池3内的水通过第二通孔3-21进入第三沉淀池7内,第二通孔3-21略低于第一通孔3-11,此时第三沉淀池7内的挡板机构开启,待沉淀完毕,关闭第三沉淀池7内的挡板机构,开启抽水组件,将第三沉淀池7内的水抽到蓄水池12内,完成了雨污水沉淀和收集的过程。
漏板2的一端铰接设置在第一沉淀池1一端的内侧面,漏板2的另一端靠近第一沉淀池1另一端的内侧面,漏板2远离铰接端的一端设置有铰接座,铰接座与拉绳13的一端连接,拉绳13的另一端穿过定滑轮并设置有固定柱,固定柱与设置在第一沉淀池1外侧的限位件连接;
定滑轮设置在第一沉淀池1一端上方。
当雨污水进入第一沉淀池1内部时,大尺寸的污物停留在漏板2上,之后,拉动拉绳13,漏板2旋转,污物朝向漏板2的铰接端滚落,最后将污物从漏板2的铰接端收集起来。
具体地,定滑轮设置在第一侧板1-1的上端,限位件设置在第一侧板1-1的外侧面。
限位件为两个紧靠的L型板,L型板包括横部和竖直部,横部一端与第一沉淀池1外侧面连接,横部的另一端与竖直部连接;
固定柱的两端分别卡设在两个L型板的横部和竖直部之间。
参见图3,挡板机构包括水平阵列设置在第三沉淀池7下端部中的转轴6-2、设置在转轴6-2上的第一转板6-1、设置在若干转轴6-2上且互相啮合的齿轮6-3以及驱动转轴6-2旋转的驱动组件,相邻转板6-1的边缘设置有倒圆角并且相互接触;
驱动组件包括设置在转轴6-2上的主动锥齿轮6-4、与主动锥齿轮6-4啮合的从动锥齿轮6-3、一端穿过从动锥齿轮6-3的立轴以及设置在立轴上端的转柄6,立轴铰接设置在第三沉淀池7内表面。
设置有挡板机构,其目的是,当抽水组件抽水时,挡板8组件将污物挡在第三沉淀池7的底面,避免其被抽到蓄水池12内。
转轴6-2穿过第三侧板3-2与第二侧板3-1连接,第二沉淀池3内转轴6-2上设置有第二转板6-1;
第二转板6-1和第一转板6-1的截面向第二侧板3-1的投影相互垂直。
第二转板6-1和第一转板6-1的截面向第二侧板3-1的投影相互垂直,其目的是,当第二沉淀池3内的第二转板6-1关闭时,第三沉淀池7内的转板6-1开合,当当第二沉淀池3内的第二转板6-1开合时,第三沉淀池7内的转板6-1关闭;
具体地,转轴穿过第三侧板上设置的第三通孔3-22。
抽水组件包括一端设置在第三沉淀池7内的抽水管9、设置在第三沉淀池7外部并与抽水管9另一端连接的抽水机10以及一端与抽水机10连接的出水管11,出水管11的另一端设置在蓄水池12内。
第三沉淀池7靠近第三侧板3-2位置竖直设置有挡板8,挡板8阵列设置有通孔。
设置有挡板8,目的是,减缓水流的冲击,使得水流流动更加平缓。
第三沉淀池内第二通孔下端设置有承接网4-1,承接网4-1设置在挡板和第三侧板之间,承接网4-1设置在第三侧板上。
设置承接网4-1的目的是,用于判断第二沉淀池3内的污水是否还含有未沉淀下去的杂物,用于判断何时处理沉淀物。
本实用新型具体工作过程:
本雨污水收集系统由两部分组成,一部分为雨污水收集沉淀系统,另一部分为储水系统。
将雨污水通入第一沉淀池1内,先通过漏板2,将雨污水中的一部分大尺寸污物挡住,剩余污物进入第一沉淀池1内进行初步沉淀过程,此时关闭第一阀门4,当沉淀过程完成后,开启第一阀门4,第一沉淀池1内的水通过第一通孔3-11进入第二沉淀池3内,此时挡板机构开合,使得雨污水进入第二沉淀池3的底面,开始第二沉淀池3的沉淀过程,此时,关闭第二阀门5,当第二个沉淀过程结束后,打开第二阀门5,此时,第二沉淀池3内的水通过第二通孔3-21进入第三沉淀池7内,第二通孔3-21略低于第一通孔3-11,此时第三沉淀池7内的挡板机构开启,待沉淀完毕,关闭第三沉淀池7内的挡板机构,开启抽水组件,将第三沉淀池7内的水抽到蓄水池12内,完成了雨污水沉淀和收集的过程。其中,抽水机10可以设置在第四侧板7-1外侧面上。
通过施工现场设置的排水系统将雨污水收集至沉淀池,沉淀池通过三级过滤,将收集的废水进行沉淀处理;处理完成的雨污水通过储水系统进行储存,待项目车辆进出时可进行使用。
本实用新型未经描述的技术特征可以通过或采用现有技术实现,在此不再赘述,当然,上述说明并非是对本实用新型的限制,本实用新型也并不仅限于上述举例,本技术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在本实用新型的实质范围内所做出的变化、改型、添加或替换,也应属于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

Claims (8)

1.一种雨污水收集循环再利用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第一沉淀池、一端紧贴所述第一沉淀池一端设置的第二沉淀池、一端紧贴所述第二沉淀池另一端设置的第三沉淀池以及靠近所述第三沉淀池设置的蓄水池;
所述第一沉淀池上端部设置有漏板,所述第一沉淀池和所述第二沉淀池之间设置有第一通孔,所述第二沉淀池和所述第三沉淀池之间设置有第二通孔,所述第一通孔处设置有第一阀门,所述第二通孔处设置有第二阀门,所述第一通孔略高于所述第二通孔;
所述第二沉淀池和所述第三沉淀池下端部设置有防止污物向上扩散的挡板机构,所述第三沉淀池和所述蓄水池之间设置有抽水组件。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雨污水收集循环再利用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漏板的一端铰接设置在所述第一沉淀池一端的内侧面,所述漏板的另一端靠近所述第一沉淀池另一端的内侧面,所述漏板远离铰接端的一端设置有铰接座,所述铰接座与拉绳的一端连接,所述拉绳的另一端穿过定滑轮并设置有固定柱,所述固定柱与设置在所述第一沉淀池外侧的限位件连接;
所述定滑轮设置在所述第一沉淀池一端上方。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雨污水收集循环再利用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限位件为两个紧靠的L型板,所述L型板包括横部和竖直部,所述横部一端与所述第一沉淀池外侧面连接,所述横部的另一端与所述竖直部连接;
所述固定柱的两端分别卡设在两个所述L型板的横部和竖直部之间。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雨污水收集循环再利用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挡板机构包括水平阵列设置在所述第三沉淀池下端部中的转轴、设置在所述转轴上的第一转板、设置在若干转轴上且互相啮合的齿轮以及驱动所述转轴旋转的驱动组件,相邻所述转板的边缘设置有倒圆角并且相互接触;
所述驱动组件包括设置在所述转轴上的主动锥齿轮、与所述主动锥齿轮啮合的从动锥齿轮、一端穿过所述从动锥齿轮的立轴以及设置在所述立轴上端的转柄,所述立轴铰接设置在所述第三沉淀池内表面。
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雨污水收集循环再利用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转轴穿过第三侧板与第二侧板连接,所述第二沉淀池内所述转轴上设置有第二转板;
所述第二转板和所述第一转板的截面向所述第二侧板的投影相互垂直。
6.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雨污水收集循环再利用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抽水组件包括一端设置在所述第三沉淀池内的抽水管、设置在所述第三沉淀池外部并与所述抽水管另一端连接的抽水机以及一端与所述抽水机连接的出水管,所述出水管的另一端设置在所述蓄水池内。
7.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雨污水收集循环再利用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三沉淀池靠近所述第三侧板位置竖直设置有挡板,所述挡板阵列设置有通孔。
8.根据权利要求5-7任一项所述的雨污水收集循环再利用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三沉淀池内所述第二通孔下端设置有承接网,所述承接网设置在所述挡板和所述第三侧板之间,所述承接网与所述第三侧板连接。
CN201920207729.4U 2019-02-19 2019-02-19 一种雨污水收集循环再利用装置 Active CN209646031U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920207729.4U CN209646031U (zh) 2019-02-19 2019-02-19 一种雨污水收集循环再利用装置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920207729.4U CN209646031U (zh) 2019-02-19 2019-02-19 一种雨污水收集循环再利用装置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209646031U true CN209646031U (zh) 2019-11-19

Family

ID=68524335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1920207729.4U Active CN209646031U (zh) 2019-02-19 2019-02-19 一种雨污水收集循环再利用装置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209646031U (zh)

Cited By (1)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11921268A (zh) * 2020-07-28 2020-11-13 万江新能源集团有限公司 一种粉砂及以下颗粒致堵的新型复合过滤器

Cited By (1)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11921268A (zh) * 2020-07-28 2020-11-13 万江新能源集团有限公司 一种粉砂及以下颗粒致堵的新型复合过滤器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206233333U (zh) 一种初期雨水过滤、沉淀、弃流及收集处理系统
WO2019085186A1 (zh) 一种包含调蓄池和在线处理池的系统
CN209646031U (zh) 一种雨污水收集循环再利用装置
CN205296362U (zh) 带有滤水桶的雨水口结构
CN206428782U (zh) 雨水收集回用系统
CN210104906U (zh) 一种雨污分流装置
CN205473049U (zh) 双级沉淀式砂石分离污水循环再利用设备
CN213174118U (zh) 一种市政道路带过滤的雨水收集设备
CN205475433U (zh) 一种城市雨水收集利用系统
CN106902569B (zh) 一种城市地表径流初期雨水的收集预处理系统
CN208604752U (zh) 一种出水口防蚊虫机构及截污式环保雨水口装置
CN207959470U (zh) 一种包含调蓄池和在线处理池的系统
CN115784502A (zh) 一种初期雨水径流的收集和净化装置及其运行工艺
CN2926327Y (zh) 雨水及轻度污染水回收装置
CN205421745U (zh) 一种建筑屋面雨水收集再利用系统
CN205954746U (zh) 向心沉淀式雨水储存桶
CN212356856U (zh) 一种污水处理沉砂装置
CN205637031U (zh) 一种分片截流在线处理排放系统
CN103215985A (zh) 基于雨污二次分流的小区雨水利用系统
CN208684454U (zh) 一种具有自动清理功能的污水处理设备
CN203701248U (zh) 一种热电厂废水资源的综合回收再利用装置
CN202577560U (zh) 无动力自动翻动式防堵雨水口
CN206616671U (zh) 一种交叉错位防堵雨水口
CN206844236U (zh) 一种楼房轻度污水重复利用系统
CN216571761U (zh) 一种一体化自动反冲洗玻璃钢高位收水槽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