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209642915U - 拾音器 - Google Patents

拾音器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209642915U
CN209642915U CN201920574935.9U CN201920574935U CN209642915U CN 209642915 U CN209642915 U CN 209642915U CN 201920574935 U CN201920574935 U CN 201920574935U CN 209642915 U CN209642915 U CN 209642915U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pickup
shell
seal cap
sound pick
end wall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Active
Application number
CN201920574935.9U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付照德
闫润强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Henan Xunfei Artificial Intelligence Technology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Luoyang Voice Cloud Innovation Institute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Luoyang Voice Cloud Innovation Institute filed Critical Luoyang Voice Cloud Innovation Institute
Priority to CN201920574935.9U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209642915U/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209642915U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209642915U/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Landscapes

  • Manipulator (AREA)

Abstract

本实用新型公开了一种拾音器,包括:外壳,具有中空的内部空间,且外壳一端为敞开端,另一端形成有端壁,在端壁上具有连通于内部空间的拾音孔;防水透声膜,贴合在端壁的内侧;防尘网,贴合在端壁的外侧;拾音模块,固定设置在内部空间中;密封帽,固定在敞开端,且在密封帽和拾音模块之间设置有密封圈。本实用新型的拾音器,其实现拾音功能的主要结构——拾音模块固定在外壳的内部空间中,并且,外壳上的拾音孔两侧都贴合有防水透声膜和防尘网,既能保证拾音的效果,又能避免灰尘和液体进入,影响拾音效果或者损坏拾音模块。同时,在外壳的敞开端设置有密封帽,密封帽与外壳之间又设置了密封圈,更好的保证了密闭性,避免灰尘液体进入。

Description

拾音器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声音采集设备,尤其涉及一种拾音器。
背景技术
拾音设备用于声音的采集,其应用领域非常广泛,无论是日常生活还是工农业生产,都有用到声音采集的情况。
以畜牧业中养猪场为例,养猪场内部猪只处于群体养殖状态,猪只在正常生活状态下和生病、环境变化等状态下发出的声音强度、频率等信息是不同的。通过拾音器同步监听猪场内猪只咳嗽、嚎叫等声音信息,采集的音频信息在上位机通过专用算法分析处理,可以提前预知猪只发病、异常环境变化等状态。结合算法处理要求,为更好地监听现场猪圈内猪只声音,拾音器悬挂在猪圈单元正上方。
但猪舍需要定期进行冲洗,拾音器会受到高压水枪的直接冲击,同时现场风机、送料等噪声也会影响拾音器监听的效果,甚至会导致拾音器永久性损坏。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是提供一种拾音器,具有良好的防水防尘效果,可以适用于多种工作环境。
本实用新型的拾音器,包括:外壳,具有中空的内部空间,且所述外壳一端为敞开端,另一端形成有端壁,在所述端壁上具有连通于所述内部空间的拾音孔;防水透声膜,贴合在所述端壁的内侧;防尘网,贴合在所述端壁的外侧;拾音模块,固定设置在所述内部空间中;密封帽,固定在所述敞开端,且在密封帽和所述拾音模块之间设置有密封圈。
优选的,所述拾音模块包括电路板和拾音芯片,所述拾音芯片连接在所述电路板上。
优选的,所述内部空间内形成有阶梯面,所述拾音模块固定在所述阶梯面上,并朝向所述防水透声膜。
优选的,所述密封帽的一端与所述敞开端螺纹连接,且在密封帽和外壳之间设置有第一密封垫。
优选的,还包括:线缆,与所述拾音模块电连接;所述密封帽具有供所述线缆通过的过孔。
优选的,所述密封帽远离所述外壳的一端形成锥形头,且在所述锥形头上具有多条缝隙,所述锥形头卡接在所述线缆外。
优选的,还包括:防水套,套设在所述线缆外,并由所述锥形头夹紧。
优选的,还包括:锁紧螺母,螺纹连接在所述密封帽远离所述外壳的一端外,且所述锁紧螺母的尾端形成弧形部,挤压所述锥形头。
优选的,还包括:在所述密封帽上具有突起部,在所述锁紧螺母和所述突起部之间设置有第二密封垫。
优选的,还包括:海绵套,套设在所述外壳外。
本实用新型的拾音器,其实现拾音功能的主要结构——拾音模块固定在外壳的内部空间中,并且,外壳上的拾音孔两侧都贴合有防水透声膜和防尘网,既能保证拾音的效果,又能避免灰尘和液体进入,影响拾音效果或者损坏拾音模块。同时,在外壳的敞开端设置有密封帽,密封帽与外壳之间又设置了密封圈,更好的保证了密闭性,避免灰尘液体进入。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拾音器的爆炸图;
图2为本实用新型拾音器的剖视图;
图3为本实用新型拾音器外壳的示意图。
附图标记:
线缆1;锁紧螺母2;防水套3;第二密封垫4;锥形头5;第一外螺纹6;密封帽7;第二外螺纹8;第一密封垫9;密封圈10;电路板11;拾音芯片12;防水透声膜13;外壳14;拾音孔15;防尘网16;海绵套17;第二环形凸台19。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详细描述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所述实施例的示例在附图中示出,其中自始至终相同或类似的标号表示相同或类似的元件或具有相同或类似功能的元件。下面通过参考附图描述的实施例是示例性的,仅用于解释本实用新型,而不能解释为对本实用新型的限制。
本实用新型公开一种拾音器,参见图1和图2,其包括外壳14、防水透声膜13、防尘网16、拾音模块和密封帽7等结构。
外壳14具有中空的内部空间,且外壳14一端为敞开端,另一端形成有端壁,在端壁上具有连通于内部空间的拾音孔15。为了方便理解,可以将外壳14理解为一个筒形结构,一端是敞开端,另一端是封闭端,即通过端壁实现封闭,同时,在封闭端也就是端壁上又具有拾音孔15,以更好的收集声音。优选的,在外壳14外套设海绵套17。该海绵套17可以起到粗过滤的作用,即可以将拾音器所在环境中,散布的灰尘等初步隔离。在一些使用场所,例如利用于农业养殖——养猪场,该海绵套17还能够避免蚊虫等飞入拾音孔15。
该外壳14为刚性件,起到了对设置其中的拾音模块的保护作用,为了进一步提升防尘防水等效果,尤其是拾音孔15处的防尘防水能力,因此配合防水透声膜13和防尘网16。其中,防水透声膜13贴合在端壁的内侧;防尘网16贴合在端壁的外侧。也可以将二者的位置对调,即:防水透声膜13贴合在端壁的外侧;防尘网16贴合在端壁的内侧。当然,也可以是二者在同一侧,同在端壁的外侧或同在端壁的内侧。本方案中,优选的采用,防水透声膜13贴合在端壁的内侧,防尘网16贴合在端壁的外侧,这样能够避免灰尘堵塞拾音孔15。
需要注意,上述的“端壁的外侧”和“端壁的内侧”,是以外壳14的内部空间为基准说明的。端壁位于内部空间之内的一侧为“端壁的内侧”,也就是端壁的内壁面。相对的,在内部空间之外的称为“端壁的外侧”。也就是端壁的外壁面。
一般的,防水透声膜13和防尘网16都是和端壁贴合的,以达到更好的效果。防水透声膜13的具体材质等,以及防尘网16的具体密度、目数等,本申请不做限定,可以根据实际需要选择。
拾音模块固定设置在内部空间中,拾音模块是拾音器实现拾音功能的一个主要部件,其朝向防水透声膜13设置,但与防水透声膜13具有一定的间隙,不会直接贴合在防水透声膜13上。拾音模块具体会包括多个零部件,例如在一些实施例中其包括拾音模块包括电路板11和拾音芯片12,拾音芯片12连接在电路板11上。该“连接”即使结构上的连接,也是电路关系上的连接。
需要理解,作为拾音模块,其最主要的功能还是拾音,其具体的拾音方式,例如可以采用振膜的方式。为了方便理解,可以将其理解为和麦克风(咪头、话筒)等拾音设备的原理相同。具体如何配置,以及实现拾音,本领域技术人员是知晓的,本申请不做赘述。
上述的电路板11和拾音芯片12属于基础的结构,用于处理拾取的声音信息,并传输。在传输时,可以为无线信号传输,也可是使用有线信号。使用无线信号传输时,就要具备信号发射器等对应的结构,相应的拾音芯片12也需要在具备对应的功能,或者额外的使用一个具有对应功能的芯片。使用有线信号传输时,需要使用线缆1。具体的信号传输方式,以及如何实现,本领域技术人员可以知晓,本申请不做赘述。同理,例如充电方式,也可以是使用无线充电或者有线充电。对应的,围绕拾音模块,涉及的其他相关结构、功能等,都可以根据实际需要进行设置,本申请不做限定。
密封帽7固定在敞开端,且在密封帽7和拾音模块之间设置有密封圈10。密封帽7可以理解为筒形结构的“塞子”,固定在敞开端,使其密封。优选的,密封帽7的一端与敞开端螺纹连接,且在密封帽7和外壳14之间设置有第一密封垫9。以使密封帽7和敞开端之间具有更好的密闭性。外壳14的敞开端内壁上,形成有内螺纹20。
其具体结构下文说明,其可以根据不同类型的拾音模块具有不同的结构,例如拾音模块可以使用无线信号,发送拾音的信息(信号),那么密封帽7可以是完全密封住敞开端,如拾音模块使用有线信号,也就是通过线缆1发送拾音的信息,那么密封帽7上还需要开设供线缆1穿过的孔,该线缆1除了完成信号的传输,还可以实现充电等功能。如何实现线缆1和密封帽7之间的密闭,避免灰尘、液体渗入,下面会详细说明。
优选的,内部空间内形成有阶梯面,电路板11固定在阶梯面上,且拾音模块朝向防水透声膜13。该阶梯面可以用来固定拾音模块,上述拾音模块朝向防水透声膜13,是指拾音模块实现拾音功能的结构(例如上述的振膜)朝向防水透声膜13。
内部空间内形成有阶梯面,那么必然会使内部空间的内径发生变化,如图2中的结构,在阶梯面形成的部分,内径变小,这也使得拾音模块,尤其是拾音模块上实现拾音功能的零件,能够更独立的位于该内径较小的空间内,即避免了灰尘、液体的污染,又能具备更好的拾音效果。
优选的,在一种实施例中,外壳14呈圆柱体结构,内部空间也成圆柱体,参见图3,其阶梯面也成圆环形。下面结合该结构说明,为了方便描述,在该实施例中,将阶梯面以环形凸台来说明。
在本实施例中,环形凸台可以具有两个,第一环形凸台18和第二环形凸台19。其中,第一环形凸台18即为上述阶梯面,用来固定放置拾音模块。并且使拾音模块和防水透声膜13之间具有一定的间隙。
第二环形凸台19形成在第一环形凸台18上,实现对拾音模块四周的限位,当然也具有固定功能。第二环形凸台19和第一环形凸台18之间形成一个容纳空间,供拾音模块放置,同时,在这个容纳空间和拾音模块之间,也设置有橡胶环,来提高密闭性。
下面来说明密封帽7的结构。上面提到,根据不同的信号传输方式,密封帽7可以具有不同的结构,例如使用无线传输时,密封帽7即为完全密封结构,能够实现与敞开端的密闭连接即可。
不过,考虑到拾音模块的充电等因素,完全不使用线缆1的成本较高,因此采用线缆1进行信息传输以及充电等操作,对应于这种情况,密封帽7具有供线缆1通过的过孔。线缆1穿过过孔。
密封帽7远离外壳14的一端形成锥形头5,且在锥形头5上具有多条缝隙,锥形头5卡接在线缆1外。通过多条缝隙,使得锥形头5具有一定的弹性,一般的,线缆1的外径会略大于锥形头5的最小内径,通过弹性形变产生的弹力夹紧线缆1。为了保证密封性,设置防水套3,将防水套3套设在线缆1外,并由锥形头5夹紧。该防水套3能够防水防尘,同时还能提高锥形头5对线缆1的固定强度。一般的,该防水套3可以是橡胶材质,从而可以额外的提供对线缆1的保护功能。
在一种实施方式中,还具有锁紧螺母2,螺纹连接在密封帽7远离外壳14的一端外,且锁紧螺母2的尾端形成弧形部,挤压锥形头5。从而提供更好的固定效果,避免线缆1和锥形头5之间的固定失效。
在密封帽7上具有突起部,在锁紧螺母2和突起部之间设置有第二密封垫4。
结合上述的说明,密封帽7一端和锁紧螺母2连接,另一端和外盖14连接。优选的都是采用螺纹连接,可见密封帽7的一端具有第一外螺纹6,用于和锁紧螺母2螺纹连接,另一端具有第二外螺纹8,用于和外盖14螺纹连接。为了保证螺纹连接时的便利性,在第一外螺纹6和第二外螺纹8之间具有中间部,该中间部可以呈多边形,如六边形、五边形等,可以参见螺母的外形,其目的是为了方便装配,例如使用扳手时,可以与扳手卡接,方便旋转,因此,其外形设置成类似螺母的结构。当然,该结构仅作为例子说明,其他结构,例如形成柱状凸起,可以方便直接手工转动等等。
本申请上述的结构,可以使得该拾音器具有更广泛的应用场所,无论日常使用还是专业领域都可以使用。日常使用,如用作KTV麦克风,节目现场使用的麦克风等,本申请的拾音器的防尘防水效果,完全可以达到使用需求。在专业领域,例如畜牧养殖业,用于采集动物的叫声,根据叫声信息判断动物的身体状态。而养殖场的环境较为嘈杂,灰尘、尘土较多,另外,在给动物洗澡、冲洗时,环境中水分较大,甚至,水可能会直接冲刷到拾音器,这种情况下,使用本申请的拾音器,就能够避免灰尘、尘土以及液体的进入,避免了设备损坏,减少这些因素对拾音效果的影响。
以上依据图式所示的实施例详细说明了本实用新型的构造、特征及作用效果,以上所述仅为本实用新型的较佳实施例,但本实用新型不以图面所示限定实施范围,凡是依照本实用新型的构想所作的改变,或修改为等同变化的等效实施例,仍未超出说明书与图示所涵盖的精神时,均应在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内。

Claims (10)

1.一种拾音器,其特征在于,包括:
外壳(14),具有中空的内部空间,且所述外壳(14)一端为敞开端,另一端形成有端壁,在所述端壁上具有连通于所述内部空间的拾音孔(15);
防水透声膜(13),贴合在所述端壁的内侧;
防尘网(16),贴合在所述端壁的外侧;
拾音模块,固定设置在所述内部空间中;
密封帽(7),固定在所述敞开端,且在密封帽(7)和所述拾音模块之间设置有密封圈(10)。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拾音器,其特征在于,
所述拾音模块包括电路板(11)和拾音芯片(12),所述拾音芯片(12)连接在所述电路板(11)上。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拾音器,其特征在于,
所述内部空间内形成有阶梯面,所述拾音模块固定在所述阶梯面上,并朝向所述防水透声膜(13)。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拾音器,其特征在于,
所述密封帽(7)的一端与所述敞开端螺纹连接,且在密封帽(7)和外壳(14)之间设置有第一密封垫(9)。
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拾音器,其特征在于,还包括:
线缆(1),与所述拾音模块电连接;
所述密封帽(7)具有供所述线缆(1)通过的过孔。
6.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拾音器,其特征在于,
所述密封帽(7)远离所述外壳(14)的一端形成锥形头(5),且在所述锥形头(5)上具有多条缝隙,所述锥形头(5)卡接在所述线缆(1)外。
7.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拾音器,其特征在于,还包括:
防水套(3),套设在所述线缆(1)外,并由所述锥形头(5)夹紧。
8.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拾音器,其特征在于,还包括:
锁紧螺母(2),螺纹连接在所述密封帽(7)远离所述外壳(14)的一端外,且所述锁紧螺母(2)的尾端形成弧形部,挤压所述锥形头(5)。
9.根据权利要求8所述的拾音器,其特征在于,还包括:
在所述密封帽(7)上具有突起部,在所述锁紧螺母(2)和所述突起部之间设置有第二密封垫(4)。
10.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拾音器,其特征在于,还包括:
海绵套(17),套设在所述外壳(14)外。
CN201920574935.9U 2019-04-25 2019-04-25 拾音器 Active CN209642915U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920574935.9U CN209642915U (zh) 2019-04-25 2019-04-25 拾音器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920574935.9U CN209642915U (zh) 2019-04-25 2019-04-25 拾音器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209642915U true CN209642915U (zh) 2019-11-15

Family

ID=68497980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1920574935.9U Active CN209642915U (zh) 2019-04-25 2019-04-25 拾音器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209642915U (zh)

Cited By (2)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12510887A (zh) * 2020-11-27 2021-03-16 浙江方远四福机电有限公司 一种防漏气电机外壳
CN114025282A (zh) * 2021-11-03 2022-02-08 北京道大丰长科技有限公司 一种多方位拾音器阵列装置

Cited By (3)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12510887A (zh) * 2020-11-27 2021-03-16 浙江方远四福机电有限公司 一种防漏气电机外壳
CN114025282A (zh) * 2021-11-03 2022-02-08 北京道大丰长科技有限公司 一种多方位拾音器阵列装置
CN114025282B (zh) * 2021-11-03 2024-01-30 北京道大丰长科技有限公司 一种多方位拾音器阵列装置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209642915U (zh) 拾音器
JP2739835B2 (ja) 音声会議装置
EP2763115A1 (en) Human tumble detection alarm device
CN101951830A (zh) 用于监视声信号的粘贴片
CN207423245U (zh) 一种基于物联网的农业环境监测设备
DE102011054596A1 (de) Endoskop mit Schallwellendetektions- sowie Geräuschmuster-Vergleich
CN211583047U (zh) 一种内窥镜摄像头手柄
CN203840426U (zh) 盘形揭盖式无线网络摄像头
CN204744226U (zh) 一种便携式的肠鸣音监控设备
CN207676616U (zh) 一种基于语音交互的智能广告牌
CN208836368U (zh) 一种可扩展的便携式矩形伪随机mems数字麦克风阵列
CN206547166U (zh) 一种防水透声的麦克风阵列拾音器
CN106123960B (zh) 一种大田种植用空气温湿度测量装置
CN211555464U (zh) 一种可自由配置的声纹采集装置
CN205698092U (zh) 智能口腔影像电动牙刷
CN208981459U (zh) 声控式智能马桶
CN209314022U (zh) 智能终端机音响
CN203908630U (zh) 核子料位计探测器
CN207410528U (zh) 六元传声器阵列声信号检测设备
CN221055878U (zh) 一种声振一体传感器
CN207066595U (zh) 工件声音检测装置
CN105953910B (zh) 一种人影火箭弹高空爆炸亚音采集装置
CN103884823A (zh) 检测装置及其检测方法
CN208981457U (zh) 智能马桶的防水拾音结构
KR101752127B1 (ko) 이매패류의 패각활동 측정을 이용한 해양환경 모니터링 시스템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
TR01 Transfer of patent right

Effective date of registration: 20220512

Address after: 450045 building 4, Henan information security industry demonstration park, No. 115, Baorui Road, Jinshui District, Zhengzhou City, Henan Province

Patentee after: Henan Xunfei Artificial Intelligence Technology Co.,Ltd.

Address before: 2 / F, building 1, Science Park, Luoyang National University, No.1 Longyu Road, Jianxi District, Luoyang City, Henan Province, 471000

Patentee before: LUOYANG VOICE CLOUD INNOVATION INSTITUTE

TR01 Transfer of patent righ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