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209642184U - 一种电力工程使用的拉电缆线装置 - Google Patents

一种电力工程使用的拉电缆线装置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209642184U
CN209642184U CN201920361619.3U CN201920361619U CN209642184U CN 209642184 U CN209642184 U CN 209642184U CN 201920361619 U CN201920361619 U CN 201920361619U CN 209642184 U CN209642184 U CN 209642184U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idler wheel
cable
axis
shell
gear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Expired - Fee Related
Application number
CN201920361619.3U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郑凤朝
罗江涛
倪晋
王进利
曾子晗
苏雨婷
龚利芬
戴丽芬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Jingmen Power Supply Co of State Grid Hubei Electric Power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Jingmen Power Supply Co of State Grid Hubei Electric Power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Jingmen Power Supply Co of State Grid Hubei Electric Power Co Ltd filed Critical Jingmen Power Supply Co of State Grid Hubei Electric Power Co Ltd
Priority to CN201920361619.3U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209642184U/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209642184U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209642184U/zh
Expired - Fee Related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Landscapes

  • Transmission Devices (AREA)

Abstract

本实用新型属于电力施工领域,尤其涉及一种电力工程使用的拉电缆线装置,它包括伸缩轴、扭矩限制器和压紧机构等,其中伸缩轴的伸缩外套与外壳侧面上的第一轴孔轴承配合;本实用新型中的拉线装置在电动驱动模块中的电机停止运转后,电缆不会从电缆绞盘上放出来,两个第四滚轮可以挤压住电缆,第四滚轮与电缆之间的摩擦使得电缆不容易被拉动,不影响施工的继续进行;第一滚轮在电机停止后,涡卷弹簧释放能量可以使第二滚轮继续沿其原旋转方向旋转一些角度,为电缆施工留出一定的电缆余量;第二滚轮从电缆绞盘上拉出部分电缆,第一滚轮与第二滚轮之间的电缆处于松弛状态,避免下落的重物上的棱角对电缆外皮的损坏,保证电缆的有效铺设和电力施工安全进行。

Description

一种电力工程使用的拉电缆线装置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属于电力施工领域,尤其涉及一种电力工程使用的拉电缆线装置。
背景技术
目前传统的电缆铺设施工过程中,一般是通过人力拉动电缆向电缆井内输送电缆,人力拉动电缆的劳动强度大,人的体力限制了拉动电缆的速度,工作效率很低;电缆绞盘放送停止后,一方面,电缆绞盘可能在无意的外力作用下发生回转收线动作,而导致在电缆井中正在铺设的电缆回拉,不利于电缆铺设的顺利进行,从而影响电缆铺设的施工进度;另一方面,由于种种原因产生的较大外力对已经被拉出的线缆进行拉扯,或者较重的且具有棱角的重物自上落下砸向已经被拉出的线缆的悬空部分,此时的外力或重物对电缆产生冲击;较大的外力瞬间拉直电缆而对电缆造成的破坏或下落的重物上的棱角有可能割破电缆外皮,从而无法保证电缆的有效铺设和电力施工安全进行。本实用新型设计一种电力工程使用的拉电缆线装置解决如上问题。
实用新型内容
为解决现有技术中的上述缺陷,本实用新型公开一种电力工程使用的拉电缆线装置,它是采用以下技术方案来实现的。
在本实用新型的描述中需要说明的是,术语“内”、“下”、“上”等指示方位或者位置关系为基于附图所示的方位或者位置关系,或者是该实用新型产品使用时惯常摆放的方位或者位置关系,仅仅是为了便于描述本实用新型和简化描述,而不是指示或暗示所指的设备或元件必须具有特定的方位、以特定的方位构造或操作,因此不能理解为对本实用新型的限制。此外,术语“第一”、“第二”等仅用于区分描述,而不能理解为指示或暗示相对重要性。
一种电力工程使用的拉电缆线装置,其特征在于:它包括外壳、电动驱动模块、伸缩轴、第一滚轮、第一单向离合器、扭矩限制器、第一摩擦轮、第一复位弹簧、固定块、压紧机构、第二摩擦轮、第一轴、第一齿轮、传动齿轮、第二齿轮、第二轴、涡卷弹簧、第三齿轮、第二单向离合器、第三轴、第二滚轮、第三滚轮,其中伸缩轴的伸缩外套与外壳侧面上的第一轴孔轴承配合,伸缩轴的伸缩内轴与外壳侧面上的第二轴孔轴承配合;伸缩轴的伸缩内轴具有一段外螺纹;固定安装在外壳上的固定块上开有螺纹孔;伸缩内轴穿过固定块上的螺纹孔,且螺纹孔与伸缩轴上的外螺纹配合;第一复位弹簧嵌套在伸缩轴的伸缩内轴上为已经旋出螺纹孔的外螺纹再次旋入螺纹孔提供压力;位于外壳内的第一滚轮通过第一单向离合器嵌套安装在伸缩轴的伸缩外套上;电动驱动模块固定安装在外壳的侧面上,其输出轴与伸缩轴的伸缩外套位于外壳外侧的一端连接;伸缩轴的伸缩内轴位于外壳外侧的一端安装有扭矩限制器,扭矩限制器上安装有与第一滚轮同轴线的第一摩擦轮。
第二摩擦轮和第一齿轮分别固定安装在与外壳侧面上的第三轴孔轴承配合的第一轴的两端,第二摩擦轮与第一摩擦轮相配合;与第一齿轮啮合的传动齿轮通过轴安装在外壳中;与传动齿轮啮合的第二齿轮通过轴安装在外壳中;水平于伸缩轴的第三轴的两端与外壳内壁轴承配合;第二滚轮固装在第三轴上;第三齿轮通过第二单向离合器嵌套安装在第三轴上,且第三齿轮与第二齿轮啮合;涡卷弹簧嵌套在第二轴上对第二齿轮的旋转进行复位。
两个第三滚轮分别通过与之轴承配合的轴安装在外壳内,且分别位于第一滚轮和第二滚轮的两侧;两个第三滚轮与第一滚轮和第二滚轮位于同一竖直面内;压紧机构固定安装在第一滚轮的正下方。
上述压紧机构包括滚轮底座、衔接块、第四滚轮、踏板、伸缩柱、第二复位弹簧,其中安装有第四滚轮的两个滚轮底座通过衔接块固连,套有第二复位弹簧的两个伸缩柱分别安装在两个滚轮底座的下端面,衔接块的侧面安装有踏板;伸缩柱的下端与外壳内腔底部固连。
作为本技术的进一步改进,上述外壳侧面上开有与其内腔横向相通的滑动槽,且滑动槽位于第一轴孔的下方;上述压紧机构中的踏板自外壳内向外穿出滑动槽并竖直滑动于滑动槽中;外壳中位于两个第三滚轮两侧的两个相对的侧壁上分别开有让位切口,便于电缆的运动,避免侧壁对运动中的电缆外皮剐蹭。
作为本技术的进一步改进,上述电动驱动模块中包括有电机、减速器及固定底座,其中电机的输出轴与减速器的输入轴连接,减速器的输出轴与伸缩轴的伸缩外套连接;电机和减速器通过固定底座固定安装在外壳的侧面上。
作为本技术的进一步改进,在初始状态,上述伸缩轴的伸缩内轴上的外螺纹的轴向长度与固定块上端的螺纹孔内壁上的内螺纹的旋合长度等于第一摩擦轮的厚度,保证了当伸缩内轴上的外螺纹与固定块上的内螺纹的旋合结束时,第一摩擦轮完全与第二摩擦轮接触,进而保证了第一摩擦轮对第二摩擦轮足够的驱动力。
作为本技术的进一步改进,上述第二复位弹簧为压缩弹簧,第二复位弹簧始终处于被压缩状态;在初始未缠绕电缆状态,两个被压缩的第二复位弹簧分别使得两个第四滚轮圆柱面同时与第一滚轮的圆柱面紧贴;当电缆缠绕去第一滚轮上后,第二复位弹簧为进一步压缩,两个第四滚轮对电缆的挤压力足够大。
作为本技术的进一步改进,上述第二摩擦轮的直径大于第一摩擦轮的直径,第一齿轮的直径小于第二齿轮的直径,第二摩擦轮的直径大于第一齿轮的直径;此种设计的目的是:从第一摩擦轮到第二齿轮达到减速增扭的效果,使得位于第二齿轮中且具有较大弹簧系数的涡卷弹簧更容易发生形变。
作为本技术的进一步改进,它还包括定位环和压簧环,其中定位环固装在伸缩轴的伸缩内轴上,压簧环套在伸缩内轴上,且压簧环位于定位环与固定块之间,使得第一复位弹簧在被轴向压缩的同时不会发生周向扭转形变;定位环与压簧环之间加装止推轴承,止推轴承一端与定位环固连,另一端与压簧环固连;止推轴承减小了压簧环与定位环之间的相对旋转摩擦。
作为本技术的进一步改进,上述第一复位弹簧为压缩弹簧;第一复位弹簧一端与压簧环连接,另一端与固定块的侧端面连接。
作为本技术的进一步改进,上述第一滚轮、第二滚轮、第三滚轮和第四滚轮的圆柱面上都具有环形的内凹弧面;这种结构设计使得缠绕在第一滚轮、第二滚轮、第三滚轮和第四滚轮上的电缆不容易发生脱落。
作为本技术的进一步改进,上述第二齿轮的轴孔壁沿周向开有复位环槽;涡卷弹簧位于复位环槽内,其一端与复位环槽圆柱面连接,另一端与第二轴的圆柱面连接。
本实用新型中当涡卷弹簧的形变量达到最大时,涡卷弹簧形变所需扭矩达到扭矩限制器的额定扭矩时,扭矩限制器发挥作用,涡卷弹簧不再继续发生形变。
本实用新型中缠绕于电缆绞盘上的电缆的一端依次绕过位于第二滚轮一侧的第三滚轮的下部、第二滚轮的上部和第一滚轮与第四滚轮之间,再绕过位于第一滚轮一侧的第三滚的上部并进入线缆井内。
本实用新型中的拉电缆线装置主要用于大型电缆的铺设工作。
本实用新型中扭矩限制器要求在工作中产热小,又能持续提供恒定的扭矩,优选基于液体传递的扭矩限制器,如使用《机械设计实用机构与装置图册》第五版中444页中的图15.8-9所述扭矩限制器。
本实用新型中的涡卷弹簧的弹性系数很大,涡卷弹簧发生形变后所储存的能量足以通过第三齿轮、第三轴、第二滚轮和电缆拉动电缆绞盘旋转;由于大型电缆位于第二滚轮的顶端并与之配合,所以大型电缆的自重使得电缆与第二滚轮之间的摩擦力足够大;当完全储能后的涡卷弹簧开始释放能量时,弹性系数很大的涡卷弹簧足以通过第三齿轮、第三轴、第二滚轮和电缆拉动电缆绞盘绕轴旋转,从而使得第一滚轮与第二滚轮之间的部分电缆发生松弛,为电缆施工留出一定的电缆余量;如果在拉线装置暂时停止工作后,由于种种原因产生的较大外力对已经被拉出的线缆进行拉扯,或者较重的且具有棱角的重物自上落下砸向已经被拉出的线缆;在外力的作用下,第一滚轮与第二滚轮之间的松弛电缆逐渐向外输送其余量长度,对外力或重物对电缆的冲击作用形成缓冲,减小外力瞬间拉直电缆而对电缆造成的破坏,避免下落的重物上的棱角对电缆外皮的损坏,保证电缆的有效铺设和电力施工安全进行。
相对于传统的拉线装置,本实用新型中的拉线装置在电动驱动模块中的电机停止运转后,电缆不会从电缆绞盘上放出来,两个第四滚轮可以挤压住电缆,第四滚轮与电缆之间的摩擦使得电缆不容易被拉动,不影响施工的继续进行;第一滚轮在电机停止后,涡卷弹簧释放能量可以使第二滚轮继续沿其原旋转方向旋转一些角度,为电缆施工留出一定的电缆余量;第二滚轮从电缆绞盘上拉出部分电缆,第一滚轮与第二滚轮之间的电缆处于松弛状态。一方面,当电缆绞盘不需回收电缆而在非正常外力作用下旋转时,松弛状态的电缆可以缓解对已经处于电缆井内的电缆拉扯回收,避免影响正在电缆井下进行的电缆铺设工作;另一方面,如果在拉线装置暂时停止工作后,由于种种原因产生的较大外力对已经被拉出的线缆进行拉扯,或者较重的且具有棱角的重物自上落下砸向已经被拉出的线缆;在外力的作用下,第一滚轮与第二滚轮之间的松弛电缆逐渐向外输送其余量长度,对外力或重物对电缆的冲击作用形成缓冲,减小外力瞬间拉直电缆而对电缆造成的破坏,避免下落的重物上的棱角对电缆外皮的损坏,保证电缆的有效铺设和电力施工安全进行;本实用新型结构简单,具有较好的使用效果。
附图说明
图1是拉电缆线装置示意图。
图2是装置剖面示意图。
图3是伸缩轴及固定螺套配合剖面示意图。
图4是第一齿轮、传动齿轮、第二齿轮及第三齿轮配合及安装位置示意图。
图5是涡卷弹簧、第二轴、第二齿轮、第三齿轮及第三轴配合剖面示意图。
图6是外壳示意图。
图7是压紧机构示意图。
图8是压紧机构及第一滚轮配合示意图。
图9是第一滚轮、第二滚轮、第三滚轮、压紧机构及电缆线配合示意图。
图10是第二齿轮透视示意图。
图11是第二齿轮剖面示意图。
图中标号名称:1、外壳;2、第一轴孔;3、滑动槽;4、第二轴孔;5、第三轴孔;6、让位切口;7、电动驱动模块;8、减速器;9、电机;10、伸缩轴;11、第一滚轮;12、第一单向离合器;13、定位环;14、压簧环;15、扭矩限制器;16、第一摩擦轮;17、第一复位弹簧;18、轴螺纹;19、固定块;20、固定底座;21、压紧机构;22、滚轮底座;23、衔接块;24、第四滚轮;25、踏板;26、伸缩柱;27、第二复位弹簧;28、第二摩擦轮;29、第一轴;30、第一齿轮;31、传动齿轮;32、第二齿轮;33、复位环槽;34、第二轴;35、涡卷弹簧;36、第三齿轮;37、第二单向离合器;38、第三轴;39、第二滚轮;40、第三滚轮;41、电缆绞盘;42、电缆。
具体实施方式
附图均为本实用新型实施的示意图,以便于理解结构运行原理。具体产品结构及比例尺寸根据使用环境结合常规技术确定即可。
如图1所示,它包括外壳1、电动驱动模块7、伸缩轴10、第一滚轮11、第一单向离合器12、扭矩限制器15、第一摩擦轮16、第一复位弹簧17、固定块19、压紧机构21、第二摩擦轮28、第一轴29、第一齿轮30、传动齿轮31、第二齿轮32、第二轴34、涡卷弹簧35、第三齿轮36、第二单向离合器37、第三轴38、第二滚轮39、第三滚轮40,其中如图2、6所示,伸缩轴10的伸缩外套与外壳1侧面上的第一轴孔2轴承配合,伸缩轴10的伸缩内轴与外壳1侧面上的第二轴孔4轴承配合;如图3所示,伸缩轴10的伸缩内轴具有一段外螺纹;固定安装在外壳1上的固定块19上开有螺纹孔;如图2、3所示,伸缩内轴穿过固定块19上的螺纹孔,且螺纹孔与伸缩轴10上的外螺纹配合;如图1、2、4所示,第一复位弹簧17嵌套在伸缩轴10的伸缩内轴上为已经旋出螺纹孔的外螺纹再次旋入螺纹孔提供压力;如图1、2、8所示,位于外壳1内的第一滚轮11通过第一单向离合器12嵌套安装在伸缩轴10的伸缩外套上;如图2、4所示,电动驱动模块7固定安装在外壳1的侧面上,其输出轴与伸缩轴10的伸缩外套位于外壳1外侧的一端连接;如图1、2所示,伸缩轴10的伸缩内轴位于外壳1外侧的一端安装有扭矩限制器15,扭矩限制器15上安装有与第一滚轮11同轴线的第一摩擦轮16。
如图1所示,第二摩擦轮28和第一齿轮30分别固定安装在与外壳1侧面上的第三轴孔5轴承配合的第一轴29的两端,第二摩擦轮28与第一摩擦轮16相配合;如图1、4所示,与第一齿轮30啮合的传动齿轮31通过轴安装在外壳1中;与传动齿轮31啮合的第二齿轮32通过轴安装在外壳1中;水平于伸缩轴10的第三轴38的两端与外壳1内壁轴承配合;第二滚轮39固装在第三轴38上;第三齿轮36通过第二单向离合器37嵌套安装在第三轴38上,且第三齿轮36与第二齿轮32啮合;如图5所示,涡卷弹簧35嵌套在第二轴34上对第二齿轮32的旋转进行复位。
如图1所示,两个第三滚轮40分别通过与之轴承配合的轴安装在外壳1内,且分别位于第一滚轮11和第二滚轮39的两侧;两个第三滚轮40与第一滚轮11和第二滚轮39位于同一竖直面内;如图8所示,压紧机构21固定安装在第一滚轮11的正下方。
如图7所示,上述压紧机构21包括滚轮底座22、衔接块23、第四滚轮24、踏板25、伸缩柱26、第二复位弹簧27,其中如图1、7、8所示,安装有第四滚轮24的两个滚轮底座22通过衔接块23固连,套有第二复位弹簧27的两个伸缩柱26分别安装在两个滚轮底座22的下端面,衔接块23的侧面安装有踏板25;伸缩柱26的下端与外壳1内腔底部固连。
如图6所示,上述外壳1侧面上开有与其内腔横向相通的滑动槽3,且滑动槽3位于第一轴孔2的下方;如图2、4所示,上述压紧机构21中的踏板25自外壳1内向外穿出滑动槽3并竖直滑动于滑动槽3中;如图6所示,外壳1中位于两个第三滚轮40两侧的两个相对的侧壁上分别开有让位切口6,便于电缆42的运动,避免侧壁对运动中的电缆42外皮剐蹭。
如图2所示,上述电动驱动模块7中包括有电机9、减速器8及固定底座20,其中电机9的输出轴与减速器8的输入轴连接,减速器8的输出轴与伸缩轴10的伸缩外套连接;电机9和减速器8通过固定底座20固定安装在外壳1的侧面上。
如图2、3所示,在初始状态,上述伸缩轴10的伸缩内轴上的外螺纹的轴向长度与固定块19上端的螺纹孔内壁上的内螺纹的旋合长度等于第一摩擦轮16的厚度,保证了当伸缩内轴上的外螺纹与固定块19上的内螺纹的旋合结束时,第一摩擦轮16完全与第二摩擦轮28接触,进而保证了第一摩擦轮16对第二摩擦轮28足够的驱动力。
如图8所示,上述第二复位弹簧27为压缩弹簧,第二复位弹簧27始终处于被压缩状态;在初始未缠绕电缆42状态,两个被压缩的第二复位弹簧27分别使得两个第四滚轮24圆柱面同时与第一滚轮11的圆柱面紧贴;当电缆42缠绕去第一滚轮11上后,第二复位弹簧27为进一步压缩,两个第四滚轮24对电缆42的挤压力足够大。
如图1所示,上述第二摩擦轮28的直径大于第一摩擦轮16的直径,第一齿轮30的直径小于第二齿轮32的直径,第二摩擦轮28的直径大于第一齿轮30的直径;此种设计的目的是:从第一摩擦轮16到第二齿轮32达到减速增扭的效果,使得位于第二齿轮32中且具有较大弹簧系数的涡卷弹簧35更容易发生形变。
如图2所示,它还包括定位环13和压簧环14,其中定位环13固装在伸缩轴10的伸缩内轴上,压簧环14套在伸缩内轴上,且压簧环14位于定位环13与固定块19之间,使得第一复位弹簧17在被轴向压缩的同时不会发生周向扭转形变;定位环13与压簧环14之间加装止推轴承,止推轴承一端与定位环13固连,另一端与压簧环14固连;止推轴承减小了压簧环14与定位环13之间的相对旋转摩擦。
如图2、4所示,上述第一复位弹簧17为压缩弹簧;第一复位弹簧17一端与压簧环14连接,另一端与固定块19的侧端面连接。
如图1、7所示,上述第一滚轮11、第二滚轮39、第三滚轮40和第四滚轮24的圆柱面上都具有环形的内凹弧面;这种结构设计使得缠绕在第一滚轮11、第二滚轮39、第三滚轮40和第四滚轮24上的电缆42不容易发生脱落。
如图5、10、11所示,上述第二齿轮32的轴孔壁沿周向开有复位环槽33;涡卷弹簧35位于复位环槽33内,其一端与复位环槽33圆柱面连接,另一端与第二轴34的圆柱面连接。
本实用新型中当涡卷弹簧35的形变量达到最大时,涡卷弹簧35形变所需扭矩达到扭矩限制器15的额定扭矩时,扭矩限制器15发挥作用,涡卷弹簧35不再继续发生形变。
如图9所示,本实用新型中缠绕于电缆绞盘41上的电缆42的一端依次绕过位于第二滚轮39一侧的第三滚轮40的下部、第二滚轮39的上部和第一滚轮11与第四滚轮24之间,再绕过位于第一滚轮11一侧的第三滚的上部并进入线缆井内。
本实用新型中的拉电缆42线装置主要用于大型电缆42的铺设工作。
本实用新型中扭矩限制器15要求在工作中产热小,又能持续提供恒定的扭矩,优选基于液体传递的扭矩限制器15,如使用《机械设计实用机构与装置图册》第五版中444页中的图15.8-9所述扭矩限制器15。
本实用新型中的涡卷弹簧35的弹性系数很大,涡卷弹簧35发生形变后所储存的能量足以通过第三齿轮36、第三轴38、第二滚轮39和电缆42拉动电缆绞盘41旋转;由于大型电缆42位于第二滚轮39的顶端并与之配合,所以大型电缆42的自重使得电缆42与第二滚轮39之间的摩擦力足够大;当完全储能后的涡卷弹簧35开始释放能量时,弹性系数很大的涡卷弹簧35足以通过第三齿轮36、第三轴38、第二滚轮39和电缆42拉动电缆绞盘41绕轴旋转,从而使得第一滚轮11与第二滚轮39之间的部分电缆42发生松弛,为电缆42施工留出一定的电缆42余量;如果在拉线装置暂时停止工作后,由于种种原因产生的较大外力对已经被拉出的线缆进行拉扯,或者较重的且具有棱角的重物自上落下砸向已经被拉出的线缆;在外力的作用下,第一滚轮11与第二滚轮39之间的松弛电缆42逐渐向外输送其余量长度,对外力或重物对电缆42的冲击作用形成缓冲,减小外力瞬间拉直电缆42而对电缆42造成的破坏,避免下落的重物上的棱角对电缆42外皮的损坏,保证电缆42的有效铺设和电力施工安全进行。
本实用新型的工作流程:在初始状态下,压紧机构21中的两个嵌套在伸缩柱26上的第二复位弹簧27处于被压缩状态,从而使得压紧机构21中的两个第四滚轮24边缘同时紧贴位于上方的第一滚轮11边缘;伸缩轴10的伸缩内轴上的外螺纹靠近伸缩轴10伸缩外套的一端位于固定块19上的螺纹孔内;此时,外螺纹与螺纹孔的螺纹配合部分的长度等于外螺纹与螺纹孔中的内螺纹的旋合长度,第一摩擦轮16与第二摩擦轮28刚好不接触,涡卷弹簧35未发生形变。
初始状态下,第一摩擦轮16与第二摩擦轮28未接触,有利于减轻电动驱动模块7中电机9启动所承受的负载,使得电动驱动模块7中的电机9快速启动并达到一定的转速。
当电力施工过程中需要应用本实用新型的装置拉动电缆42时,用脚向下踩踏位于外壳1侧面上的踏板25,踏板25通过衔接块23带动位于衔接块23两侧的安装有第四滚轮24的两个滚轮底座22同步向下运动,两个与滚轮底座22连接的伸缩柱26收缩,嵌套在伸缩柱26上的第二复位弹簧27被进一步压缩,两个第四滚轮24与位于上方的第一滚轮11分开一定距离;然后,把缠绕在电缆绞盘41上的电缆42的一端次绕过位于第二滚轮39一侧的第三滚轮40的下部、第二滚轮39的上部和第一滚轮11与第四滚轮24之间,再绕过位于第一滚轮11一侧的第三滚的上部并进入线缆井内,电缆42与第一滚轮11、第二滚轮39和第三滚轮40接触的部分分别位于第一滚轮11、第二滚轮39和第三滚轮40圆柱面上的环形内凹弧面内;然后再撤去施加在踏板25上的压力,在两个第二复位弹簧27的作用下,两个第四滚轮24圆柱面上的内凹弧面对缠绕在第一滚轮11下方的电缆42进行压紧,以提供足够的压力使得电缆42与第一滚轮11之间的滑动摩擦力足够大。
接通电动驱动模块7上的电源,使得电动驱动模块7中的输出轴正转;此时,连接第一滚轮11和伸缩轴10的第一单向离合器12发挥驱动作用;电动驱动模块7的输出轴通过与之连接的伸缩轴10带动第一单向离合器12的内圈和第一摩擦轮16同步旋转,第一单向离合器12的内圈通过其外圈带动第一滚轮11同步旋转;第一滚轮11开始通过摩擦力带动电缆42向电缆42井的方向运动,电缆42同时带动与电缆42接触配合的第二滚轮39旋转,第二滚轮39与第一滚轮11的旋转方向相反;由于此时第二单向离合器37不发挥驱动作用,所以第二滚轮39不会通过第三轴38带动第三齿轮36同步旋转;与此同时,旋转的伸缩轴10上的外螺纹与固定块19上的螺纹孔发生相互作用,使得伸缩轴10的伸缩内轴在旋转的同时沿伸缩轴10轴向向外运动,定位环13通过压簧环14压迫第一复位弹簧17,使得第一复位弹簧17被压缩并储能;伸缩轴10通过安装在轴端的扭矩限制器15带动第一摩擦轮16向第二摩擦轮28运动并开始与第二摩擦轮28接触;第二摩擦轮28通过第一轴29开始带动第一齿轮30同步旋转,第一齿轮30通过传动齿轮31带动第二齿轮32旋转,涡卷弹簧35开始发生形变;第二齿轮32带动第三齿轮36旋转;第三齿轮36的旋转方向与同轴的第一滚轮11的旋转方向相反;由于此时第二单向离合器37不发挥驱动作用,所以同轴的第三齿轮36和第一滚轮11之间的反向旋转互相不产生干涉。
当伸缩轴10上的外螺纹完全旋出固定块19上的螺纹孔时,第一摩擦轮16与第二摩擦轮28接触线最长;此时涡卷弹簧35的形变达到极限,与涡卷弹簧35连接的第二齿轮32停止旋转,第三齿轮36,第一齿轮30和第二摩擦轮28停止旋转;在电动驱动模块7驱动下继续旋转的伸缩轴10受到停止旋转的第二摩擦轮28的阻碍;安装在伸缩轴10轴端的扭矩限制器15开始发挥作用,伸缩轴10继续旋转,第一摩擦轮16不再发生旋转,伸缩轴10与第二摩擦轮28之间不产生干涉;伸缩轴10继续通过第一单向离合器12带动第一滚轮11旋转,使得第一滚轮11继续拉动电缆42,向电缆42井里输送电缆42。
当电缆42井内的电缆42铺设结束时,关掉电源,电动驱动模块7停止运行,与电动驱动模块7输出轴连接的伸缩轴10停止旋转;第一滚轮11停止旋转,第一滚轮11不再拉动电缆绞盘41上的电缆42;储能达到极限的涡卷弹簧35开始释放能量,涡卷弹簧35带动第二齿轮32开始反向旋转;第二齿轮32带动第三齿轮36旋转;此时的第二单向离合器37开始发挥驱动作用,第三齿轮36通过第二单向离合器37和第三轴38带动第二滚轮39沿与之前相同的旋转方向继续旋转;由于电缆42缠绕在第二滚轮39的上方且电缆42的重力很大,所以电缆42与第二滚轮39之间存在一定的摩擦力,旋转的第二滚轮39通过摩擦力从电缆绞盘41上拉动电缆42,使得电缆42上位于第一滚轮11与第二滚轮39之间的部分开始发生松弛;与此同时,第二齿轮32通过传动齿轮31、第一齿轮30和第一轴29带动第二摩擦轮28反向旋转;第二摩擦轮28带动第一摩擦轮16发现旋转;第一摩擦轮16通过扭矩限制器15带动伸缩轴10反向旋转;由于此时的第一单向离合器12不发挥驱动作用,所以第一滚轮11保持静止不发生旋转;在第一复位弹簧17的作用下,反向旋转的伸缩轴10上的外螺纹开始旋入固定块19上的螺纹孔中,伸缩轴10上的伸缩内轴沿轴向开始收缩,伸缩轴10带动第一摩擦轮16开始脱离第二摩擦轮28。
当涡卷弹簧35完全释放能量并恢复原状时,第一摩擦轮16刚好完全脱离第二摩擦轮28,伸缩轴10上的外螺纹与固定块19上的螺纹孔之间的配合位置恢复初始状态,第一复位弹簧17恢复至初始状态;第二滚轮39拉动电缆42一定长度,使得电缆42上位于第一滚轮11和第二滚轮39之间的部分产生最大限度的松弛,为电缆42施工留出一定的电缆42余量;如果在拉线装置暂时停止工作后,由于种种原因所产生的外力对已经被拉出的线缆产生拉扯,或者较重的且具有棱角的重物自上落下砸向已经被拉出的线缆;第一滚轮11与第二滚轮39之间的松弛电缆42在外力的作用下逐渐向外输送其余量长度,对外力或重物对电缆42的冲击作用形成缓冲,减小外力瞬间拉直电缆42而对电缆42造成的破坏,避免下落的重物上的棱角对电缆42外皮的损坏,保证电缆42的有效铺设和电力施工安全进行。
综上所述,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本实用新型中的拉线装置在电动驱动模块7中的电机9停止运转后,电缆42不会从电缆绞盘41上放出来,两个第四滚轮24可以挤压住电缆42,第四滚轮24与电缆42之间的摩擦使得电缆42不容易被拉动,不影响施工的继续进行;第一滚轮11在电机9停止后,涡卷弹簧35释放能量可以使第二滚轮39继续沿其原旋转方向旋转一些角度,为电缆42施工留出一定的电缆42余量;第二滚轮39从电缆绞盘41上拉出部分电缆42,第一滚轮11与第二滚轮39之间的电缆42处于松弛状态。一方面,当电缆绞盘41不需回收电缆42而在非正常外力作用下旋转时,松弛状态的电缆42可以缓解对已经处于电缆42井内的电缆42拉扯回收,避免影响正在电缆42井下进行的电缆42铺设工作;另一方面,如果在拉线装置暂时停止工作后,由于种种原因产生的较大外力对已经被拉出的线缆进行拉扯,或者较重的且具有棱角的重物自上落下砸向已经被拉出的线缆;在外力的作用下,第一滚轮11与第二滚轮39之间的松弛电缆42逐渐向外输送其余量长度,对外力或重物对电缆42的冲击作用形成缓冲,减小外力瞬间拉直电缆42而对电缆42造成的破坏,避免下落的重物上的棱角对电缆42外皮的损坏,保证电缆42的有效铺设和电力施工安全进行。

Claims (3)

1.一种电力工程使用的拉电缆线装置,其特征在于:它包括外壳、电动驱动模块、伸缩轴、第一滚轮、第一单向离合器、扭矩限制器、第一摩擦轮、第一复位弹簧、固定块、压紧机构、第二摩擦轮、第一轴、第一齿轮、传动齿轮、第二齿轮、第二轴、涡卷弹簧、第三齿轮、第二单向离合器、第三轴、第二滚轮、第三滚轮,其中伸缩轴的伸缩外套与外壳侧面上的第一轴孔轴承配合,伸缩轴的伸缩内轴与外壳侧面上的第二轴孔轴承配合;伸缩轴的伸缩内轴具有一段外螺纹;固定安装在外壳上的固定块上开有螺纹孔;伸缩内轴穿过固定块上的螺纹孔,且螺纹孔与伸缩轴上的外螺纹配合;第一复位弹簧嵌套在伸缩轴的伸缩内轴上为已经旋出螺纹孔的外螺纹再次旋入螺纹孔提供压力;位于外壳内的第一滚轮通过第一单向离合器嵌套安装在伸缩轴的伸缩外套上;电动驱动模块固定安装在外壳的侧面上,其输出轴与伸缩轴的伸缩外套位于外壳外侧的一端连接;伸缩轴的伸缩内轴位于外壳外侧的一端安装有扭矩限制器,扭矩限制器上安装有与第一滚轮同轴线的第一摩擦轮;
第二摩擦轮和第一齿轮分别固定安装在与外壳侧面上的第三轴孔轴承配合的第一轴的两端,第二摩擦轮与第一摩擦轮相配合;与第一齿轮啮合的传动齿轮通过轴安装在外壳中;与传动齿轮啮合的第二齿轮通过轴安装在外壳中;水平于伸缩轴的第三轴的两端与外壳内壁轴承配合;第二滚轮固装在第三轴上;第三齿轮通过第二单向离合器嵌套安装在第三轴上,且第三齿轮与第二齿轮啮合;涡卷弹簧嵌套在第二轴上对第二齿轮的旋转进行复位;
两个第三滚轮分别通过与之轴承配合的轴安装在外壳内,且分别位于第一滚轮和第二滚轮的两侧;两个第三滚轮与第一滚轮和第二滚轮位于同一竖直面内;压紧机构固定安装在第一滚轮的正下方;
所述压紧机构包括滚轮底座、衔接块、第四滚轮、踏板、伸缩柱、第二复位弹簧,其中安装有第四滚轮的两个滚轮底座通过衔接块固连,套有第二复位弹簧的两个伸缩柱分别安装在两个滚轮底座的下端面,衔接块的侧面安装有踏板;伸缩柱的下端与外壳内腔底部固连。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电力工程使用的拉电缆线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外壳侧面上开有与其内腔横向相通的滑动槽,且滑动槽位于第一轴孔的下方;所述压紧机构中的踏板自外壳内向外穿出滑动槽并竖直滑动于滑动槽中;外壳中位于两个第三滚轮两侧的两个相对的侧壁上分别开有让位切口。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电力工程使用的拉电缆线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电动驱动模块中包括有电机、减速器及固定底座,其中电机的输出轴与减速器的输入轴连接,减速器的输出轴与伸缩轴的伸缩外套连接;电机和减速器通过固定底座固定安装在外壳的侧面上。
CN201920361619.3U 2019-03-21 2019-03-21 一种电力工程使用的拉电缆线装置 Expired - Fee Related CN209642184U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920361619.3U CN209642184U (zh) 2019-03-21 2019-03-21 一种电力工程使用的拉电缆线装置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920361619.3U CN209642184U (zh) 2019-03-21 2019-03-21 一种电力工程使用的拉电缆线装置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209642184U true CN209642184U (zh) 2019-11-15

Family

ID=68496548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1920361619.3U Expired - Fee Related CN209642184U (zh) 2019-03-21 2019-03-21 一种电力工程使用的拉电缆线装置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209642184U (zh)

Cited By (1)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12636269A (zh) * 2020-12-14 2021-04-09 郑州铁路职业技术学院 高压电电缆线路处理装置

Cited By (2)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12636269A (zh) * 2020-12-14 2021-04-09 郑州铁路职业技术学院 高压电电缆线路处理装置
CN112636269B (zh) * 2020-12-14 2022-12-23 郑州铁路职业技术学院 高压电电缆线路处理装置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107720418A (zh) 一种便于固定的操纵线收卷装置
CN209642184U (zh) 一种电力工程使用的拉电缆线装置
CN205186474U (zh) 一种船用锚机
CN104692194B (zh) 一种磁力传递式绳缆收放装置
GB2511697A (en) Wind-directly-driven oil pumping machine
CN101362580A (zh) 一种带下限行程限位器的单相电动葫芦
CN111824996A (zh) 一种防跑车的钢丝绳绞车
CN109861139A (zh) 一种电力工程使用的拉电缆线装置
CN102671315B (zh) 缓降逃生器
CN201650727U (zh) 螺杆抽油泵动力头盘式防反转机构
CN107253678B (zh) 一种结构紧凑的电动绞盘
CN211427932U (zh) 一种电缆云母带绕包头
CN201047159Y (zh) 手摇式提升机
CN108657982A (zh) 一种便携式提升牵引装置
CN2431203Y (zh) 超轻型电动起锚绞盘
CN201999676U (zh) 自控摩擦离合自锁手动绞磨
CN218809509U (zh) 放线架电驱装置
CN209010072U (zh) 一种举升装置
CN110217711A (zh) 一种单梁起重机用电动葫芦
CN204511775U (zh) 具有偏航保护绞盘的风力发电机
CN204873653U (zh) 双卷筒机动绞磨传动装置
CN200954993Y (zh) 起重机载荷应急释放装置
CN202542763U (zh) 卷扬机
CN210884729U (zh) 一种电线收放装置及含其的补电小车
CN112707233A (zh) 一种电力施工用安全缆绳收卷装置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
CF01 Termination of patent right due to non-payment of annual fee

Granted publication date: 20191115

Termination date: 20200321

CF01 Termination of patent right due to non-payment of annual fe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