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209641848U - 新型开放式门禁系统射频识别天线装置 - Google Patents

新型开放式门禁系统射频识别天线装置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209641848U
CN209641848U CN201920681512.7U CN201920681512U CN209641848U CN 209641848 U CN209641848 U CN 209641848U CN 201920681512 U CN201920681512 U CN 201920681512U CN 209641848 U CN209641848 U CN 209641848U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identification
antenna
rfid
rfid antennas
rfid antenna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Active
Application number
CN201920681512.7U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邹谊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Shenzhen Rongrui Hexin Technology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Shenzhen Rongrui Hexin Technology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Shenzhen Rongrui Hexin Technology Co Ltd filed Critical Shenzhen Rongrui Hexin Technology Co Ltd
Priority to CN201920681512.7U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209641848U/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209641848U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209641848U/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Landscapes

  • Radar Systems Or Details Thereof (AREA)

Abstract

一种新型开放式门禁系统射频识别天线装置,包括射频识别读写器,以及多个射频识别天线,多个射频识别天线分别与射频识别读写器的端口连接,多个射频识别天线沿着物品的监控识别路径分别设置在识别区域上,多个射频识别天线以不同的发射角度发射电磁场;识别物品的电子标签时,多个射频识别天线逐一工作。本实用新型由于采用了多个射频识别天线,多个射频识别天线沿着物品的监控识别路径设置,并且多个射频识别天线的发射角度不一样,识别时,多个射频识别天线逐一工作,从而实现多角度多方位识别,方便实现射频识别定位及追踪,代替了相控阵天线,相比相控阵天线,简化了天线控制,具有结构简单、成本低和使用方便等功能。

Description

新型开放式门禁系统射频识别天线装置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射频识别技术领域,尤其是涉及一种新型开放式门禁系统射频识别天线装置。
背景技术
射频识别(Radio Frequency Identification)技术是从八十年代起走向成熟的一项自动识别技术,它利用射频方式进行非接触双向通信,以达到识别目的并交换数据,射频识别技术被广泛应用与物流仓储、资产管理、人员管理等各个领域。单个的射频识别天线无精确的指向性,无法对电子标签进行定位;单个的射频识别天线的增益和辐射范围小且一致性差,能够读取电子标签的有效范围小。单独使用射频识别天线进行电子标签定位,只能确定电子标签所处的可能区间,无法准确确定电子标签携带者,也无法实现对电子标签携带者的追踪。
为了解决上述问题,实现射频识别定位及追踪,现有技术采用了相控阵天线,相控阵天线具有结构复杂和成本高等问题。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结构简单和成本低的新型开放式门禁系统射频识别天线装置。
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是:提供一种新型开放式门禁系统射频识别天线装置,包括:射频识别读写器;以及多个射频识别天线,多个所述射频识别天线分别与所述射频识别读写器的多个端口连接,多个所述射频识别天线沿着物品的监控识别路径分别设置在识别区域上,多个所述射频识别天线以不同的发射角度发射电磁场;识别物品的电子标签时,多个所述射频识别天线逐一工作。
作为对本实用新型的改进,所述发射角度的范围是大于等于零度到小于等于六十度之间。
作为对本实用新型的改进,在物品的监控识别路径面内,多个所述射频识别天线的发射方向向物品的监控识别路径的方向偏转。
作为对本实用新型的改进,多个所述射频识别天线设置在所述识别区域的上方。
作为对本实用新型的改进,多个所述射频识别天线设置在所述识别区域的承载面上。
作为对本实用新型的改进,在多个所述射频识别天线中,其中一部分所述射频识别天线设置在所述识别区域的上方,另一部分所述射频识别天线设置在所述识别区域的承载面上。
作为对本实用新型的改进,两部分中的若干所述射频识别天线交替设置。
作为对本实用新型的改进,所述射频识别读写器的数量是一个以上。
作为对本实用新型的改进,多个所述射频识别天线被分成一个以上的天线组,每个所述天线组包括至少两个所述射频识别天线,所述识别区域上设置有至少两个所述监控识别路径,每个所述天线组沿着与其对应的所述监控识别路径设置在所述识别区域上。
作为对本实用新型的改进,还包括一个以上的天线壳体,多个所述射频识别天线安装在一个以上的所述天线壳体中。
本实用新型由于采用了多个射频识别天线,多个射频识别天线沿着物品的监控识别路径设置,并且多个射频识别天线的发射角度不一样,识别时,多个射频识别天线逐一工作,从而实现多角度多方位识别,方便实现射频识别定位及追踪,代替了相控阵天线,相比相控阵天线,简化了天线控制,具有结构简单、成本低和使用方便等功能。
附图说明
图1是本实用新型的一种实施例的侧视结构示意图。
图2是图1的俯视结构示意图。
图3是本实用新型的另一种实施例的侧视结构示意图。
图4是本实用新型的第三种实施例的侧视结构示意图。
图5是本实用新型的第四种实施例的侧视结构示意图。
图6是本实用新型的第五种实施例的侧视结构示意图。
图7是本实用新型的第六种实施例的侧视结构示意图。
图8是本实用新型的第七种实施例的侧视结构示意图。
图9是本实用新型的第八种实施例的侧视结构示意图。
图10是本实用新型的第九种实施例的俯视结构示意图。
图11是本实用新型的第十种实施例的俯视结构示意图。
图12是本实用新型的第十一种实施例的俯视结构示意图。
其中:1.识别区域;11.承载面;12.监控识别路径;2.射频识别天线;θ.发射角度;L.移动方向;S.发射方向;H.法线。
具体实施方式
在本实用新型的描述中,需要理解的是,术语中“中心”、“上”、“下”、“前”、“后”、“左”、“右”等指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为基于附图所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仅是为了便于描述本实用新型和简化描述,而不是指示或暗示所指的装置或组件必须具有特定的方位、以特定的方位构造和操作,因此不能理解为对本实用新型的限制。此外,术语“第一”、“第二”仅用于描述目的,而不能理解为指示或暗示相对重要性。
在本实用新型的描述中,需要说明的是,除非另有明确的规定和限定,术语“安装”、“连接”、“相连”应做广义理解,例如,可以是固定连接,也可以是拆卸连接,或一体地连接;可以是机械连接,也可以是电连接;可以是直接相连,也可以是通过中间媒介间接相连,可以是两个组件内部的连通。对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而言,可以具体情况理解上述术语在本实用新型的具体含义。
请参见图1和图2,图1和图2所揭示的是一种新型开放式门禁系统射频识别天线装置的一种实施例,所述新型开放式门禁系统射频识别天线装置在识别区域1中产生电磁场,用于识别进入到所述识别区域1中物品的电子标签。射频识别读写器(未画图)根据电子标签进入到电磁场的时间信息和各射频识别天线识别到的电子标签RSSI(Received SignalStrength Index,接收到的信号强度指数)信息,得出物品在所述识别区域1中的移动方向L和监控识别路径12。需要说明的是,本实用新型主要是对所述新型开放式门禁系统射频识别天线装置的结构进行改进,关于如何计算得出物品的移动方向L和监控识别路径12不是本实用新型所解决的问题,物品的移动方向L和监控识别路径12的运算是现有技术。
所述新型开放式射频识别门禁系统可以应用在服装店的出口通道、图书馆的出口通道、超市的出口通道、会场的入口通道和商城的出口通道等等,通过射频识别技术对所述识别区域1中的一个或多个物品进行识别,所述新型开放式射频识别门禁系统不会在所述识别区域1上出现识别死角。也就是说,无论物品的数量是多少个,只要物品进入到所述识别区域1,那么所述新型开放式射频识别门禁系统就能对其进行一一识别。需要说明的是,物品可以是服装、书籍、商品、食品、会员卡、电子设备等等,电子标签可以根据需要设置在物品的任意位置上,具体如何设置,本实用新型不作详细的介绍。
本实施例中,所述新型开放式门禁系统射频识别天线装置包括射频识别读写器(未画图)和多个射频识别天线2,多个所述射频识别天线2分别与所述射频识别读写器的多个端口连接,多个所述射频识别天线2沿着物品的监控识别路径12分别设置在识别区域1上,在物品的监控识别路径12面内,多个所述射频识别天线2以不同的发射角度θ发射电磁场;识别物品(未画图)的电子标签时,多个所述射频识别天线2逐一工作。需要说明的是,在多个所述射频识别天线2中,相邻的两个所述射频识别天线2之间可以间隔预定距离设置,相邻的两个所述射频识别天线2之间可以紧挨着设置,具体如何设置,可以根据实际需要进行选择,本实用新型不限于此。
本实施例中,所述射频识别读写器的数量是一个以上。当所述射频识别读写器的数量是一个时,则所述射频识别读写器具有多个端口,端口的数量大于或等于所述射频识别天线2的数量,从而使得所有的所述射频识别天线2与一个所述射频识别读写器的多个端口连接。
当所述射频识别读写器的数量是多个并小于所述射频识别天线2的数量时,则存在两种情况,第一种情况:每个所述射频识别读写器分别与多个所述射频识别天线2连接,每个所述射频识别读写器根据其端口的数量选择其连接的所述射频识别天线2的数量,每个所述射频识别读写器连接所述射频识别天线2的数量可以相同,也可以不相同。第二种情况:其中一部分所述射频识别读写器分别与多个所述射频识别天线2连接,另一部分所述射频识别读写器分别与一个所述射频识别天线2连接。
当所述射频识别读写器的数量与所述射频识别天线2的数量相同时,则存在每个所述射频识别天线2与一个所述射频识别读写器的端口连接。关于所述射频识别读写器的数量可以根据实际需要进行选择,本实用新型不对所述射频识别读写器的数量进行限定,只要所述射频识别读写器的数量是一个以上,则都是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需要说明的是,所述射频识别读写器是现有技术,在市场上可以买到,本实用新型没有对其结构进行改进,因此本实用新型没有对其结构进行详细的解释说明。
本实施例中,所述射频识别天线2是现有技术,在市场上可以买到,本实用新型没有对其结构进行改进,因此本实用新型没有对其结构进行详细的解释说明。
所述射频识别天线2的数量是两个,所述射频识别天线2的数量可以是三个、四个等等,具体请参见本实用新型的其它附图所示,上述只是举例说明,本实用新型不限于此,只要所述射频识别天线2的数量是多个,都是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
本实施例中,所述识别区域1可以是服装店的出口通道、图书馆的出口通道、超市的出口通道、会场的入口通道和商城的出口通道等等,上述只是举例说明,本实用新型不限于此。
所述识别区域1呈直线状,则物品的所述监控识别路径12呈直线状,两个所述射频识别天线2沿着所述监控识别路径12分别设置在所述识别区域1的上方。两个所述射频识别天线2设置的位置可以根据需要进行选择,两个所述射频识别天线2设置在监控识别路径12面上;或者两个所述射频识别天线2设置在监控识别路径12面的一侧;或者两个所述射频识别天线2设置在监控识别路径12面的两侧;或者其中一个所述射频识别天线2设置在监控识别路径12面上,另一个所述射频识别天线2设置在监控识别路径12面的一侧。无论如何设置,只要所述射频识别天线2发射的电磁场能够覆盖所述识别区域1上的对应区域即可。
两个所述射频识别天线2可以通过悬挂的方式设置在所述识别区域1的上方,或者两个所述射频识别天线2可以直接固定在所述识别区域1的上方顶壁上。对于所述射频识别天线2的安装方式,上述只是举例说明,本实用新型不限于此。
对两个(多个)所述射频识别天线2的设置方式进行改进,将两个(多个)所述射频识别天线2沿着所述监控识别路径12分别设置在所述识别区域1的侧面(未画图),可以是同一侧面上,也可以是两侧面上。
本实施例中,两个所述射频识别天线2以不同的发射角度θ发射电磁场,所述发射角度θ是指,所述射频识别天线2的辐射图主瓣轴线(发射方向S)与天线平面的法线H的夹角,所述发射角度θ的范围是大于等于零度到小于等于六十度之间。也就是说,所述射频识别天线2的发射方向S与法线H的最大夹角是六十度,最小夹角是零度。
在物品的监控识别路径面内,多个所述射频识别天线2的发射方向S向物品的监控识别路径12的方向偏转。
如果,将所述法线H视为始边,将所述发射方向S视为终边,所述发射方向S沿逆时针方向旋转生成的所述发射角度θ规定为正角,所述发射方向S沿顺时针方向旋转生成的所述发射角度θ规定为负角,则所述发射角度θ的范围是大于等于负六十度到小于等于正六十度之间,所述发射角度θ按照物品的监控识别路径12的方向逐渐增大。换句话说,在所述识别路径1中的所述移动轨迹12上,物品会按照移动方向L依序经过不同的所述射频设别天线发射的电磁场,顺序排列在前面的所述射频设别天线的所述发射角度θ小于顺序排列在后面的所述射频设别天线的所述发射角度θ。例如,顺序排列在前面的所述射频设别天线的所述发射角度θ是负五十度,顺序排列在后面的所述射频设别天线的所述发射角度θ是正三十度,这只是举例说明,本实用新型不限于此。
本实施例中,两个所述射频识别天线2以不同的发射角度θ发射电磁场,识别物品的电子标签时,两个所述射频识别天线2逐一工作。也就是说,两个所述射频识别天线2一个接一个工作,即其中一个所述射频识别天线2工作,则另一个所述射频识别天线2不工作。本实用新型,由于两个所述射频识别天线2逐一工作,并且两个所述射频识别天线2以不同的发射角度θ发射电磁场,即两个所述射频识别天线2不需要进行转动扫描,代替了现有技术中的相控阵天线。
本实施例中,还包括一个以上的天线壳体(未画图),多个所述射频识别天线2安装在一个以上的所述天线壳体中。本实施例中的所述射频识别天线2的数量是两个。当所述天线壳体是一个时,则两个所述射频识别天线2安装在一个所述天线壳体中。当所述天线壳体是两个时,两个所述射频识别天线2安装在两个所述天线壳体中。
请参见图3,图3所揭示的是一种新型开放式门禁系统射频识别天线装置的另一种实施例,其结构与图1和图2中所示的结构基本相同,在这里不再对相同的结构进行赘述。不同的结构如下:
两个所述射频识别天线2沿着所述监控识别路径分别设置在所述识别区域1的承载面11上,所述承载面11可以是地面、楼面、桥面、通道面等等。所述射频识别天线2可以通过镶嵌的方式设置在所述承载面11上,也可以直接凸设在所述承载面11上,上述只是举例说明,本实用新型不限于此。
请参见图4,图4所揭示的是一种新型开放式门禁系统射频识别天线装置的第三种实施例,其结构与图1和图2中所示的结构基本相同,在这里不再对相同的结构进行赘述。不同的结构如下:
在两个所述射频识别天线2中,其中一个所述射频识别天线2设置在所述识别区域1的上方,另一个所述射频识别天线2设置在所述识别区域1的承载面11上。所述承载面11可以是地面、楼面、桥面、通道面等等。所述射频识别天线2可以通过镶嵌的方式设置在所述承载面11上,也可以直接凸设在所述承载面11上,上述只是举例说明,本实用新型不限于此。
请参见图5,图5所揭示的是一种新型开放式门禁系统射频识别天线装置的第四种实施例,其结构与图1和图2中所示的结构基本相同,在这里不再对相同的结构进行赘述。不同的结构如下:
本实施例中,所述射频识别天线2的数量是三个,三个所述射频识别天线2沿着所述监控识别路径分别设置在所述识别区域1的上方。
本实施例中,三个所述射频识别天线2以不同的发射角度θ发射电磁场,所述发射角度θ是指,所述射频识别天线2的辐射图主瓣轴线(发射方向S)与天线平面的法线H的夹角,所述发射角度θ的范围是大于等于零度到小于等于六十度之间。也就是说,所述射频识别天线2的发射方向S与法线H的最大夹角是六十度,最小夹角是零度。
在物品的监控识别路径面内,多个所述射频识别天线2的发射方向S向物品的监控识别路径12的方向偏转。
如果,将所述法线H视为始边,将所述发射方向S视为终边,所述发射方向S沿逆时针方向旋转生成的所述发射角度θ规定为正角,所述发射方向S沿顺时针方向旋转生成的所述发射角度θ规定为负角,则所述发射角度θ的范围是大于等于负六十度到小于等于正六十度之间,所述发射角度θ按照物品的监控识别路径12的方向逐渐增大。换句话说,在所述识别路径1中的所述移动轨迹12上,物品会按照移动方向L依序经过不同的所述射频设别天线发射的电磁场,顺序排列在前面的所述射频设别天线的所述发射角度θ小于顺序排列在后面的所述射频设别天线的所述发射角度θ。例如,顺序排列在前面的所述射频设别天线的所述发射角度θ是负五十度,顺序排列在中间的所述射频设别天线的所述发射角度θ是负二十度,顺序排列在后面的所述射频设别天线的所述发射角度θ是正三十度,这只是举例说明,本实用新型不限于此。
本实施例中,三个所述射频识别天线2以不同的发射角度θ发射电磁场,识别物品的电子标签时,三个所述射频识别天线2逐一工作。也就是说,三个所述射频识别天线2一个接一个工作,即其中一个所述射频识别天线2工作,则另两个所述射频识别天线2不工作。本实用新型,由于三个所述射频识别天线2逐一工作,并且三个所述射频识别天线2以不同的发射角度θ发射电磁场,即三个所述射频识别天线2不需要进行转动扫描,代替了现有技术中的相控阵天线。
请参见图6,图6所揭示的是一种新型开放式门禁系统射频识别天线装置的第五种实施例,其结构与图5中所示的结构基本相同,在这里不再对相同的结构进行赘述。不同的结构如下:
三个所述射频识别天线2沿着所述监控识别路径分别设置在所述识别区域1的承载面11上,所述承载面11可以是地面、楼面、桥面、通道面等等。所述射频识别天线2可以通过镶嵌的方式设置在所述承载面11上,也可以直接凸设在所述承载面11上,上述只是举例说明,本实用新型不限于此。
请参见图7,图7所揭示的是一种新型开放式门禁系统射频识别天线装置的第六种实施例,其结构与图5中所示的结构基本相同,在这里不再对相同的结构进行赘述。不同的结构如下:
本实施例中,在多个所述射频识别天线2中,其中一部分所述射频识别天线2设置在所述识别区域1的上方,另一部分所述射频识别天线2设置在所述识别区域1的承载面11上,两部分中的若干所述射频识别天线2交替设置。即在三个所述射频识别天线2中,其中一部分的两个所述射频识别天线2设置在所述识别区域1的上方,另一部分的第三个所述射频识别天线2设置在所述识别区域1的承载面11上,并且第三个所述射频识别天线2位于另外两个所述射频识别天线2之间。
请参见图8,图8所揭示的是一种新型开放式门禁系统射频识别天线装置的第七种实施例,其结构与图5中所示的结构基本相同,在这里不再对相同的结构进行赘述。不同的结构如下:
本实施例中,在多个所述射频识别天线2中,其中一部分所述射频识别天线2设置在所述识别区域1的上方,另一部分所述射频识别天线2设置在所述识别区域1的承载面11上,两部分所述射频识别天线2交替设置。即在三个所述射频识别天线2中,其中一部分的两个所述射频识别天线2设置在所述识别区域1的上方,另一部分的第三个所述射频识别天线2设置在所述识别区域1的承载面11上。在所述识别区域1中的所述监控识别路径上,设置在所述识别区域1的上方的两个所述射频识别天线2的顺序排列在前面或后面(未画图),设置在所述识别区域1的承载面11的第三个所述射频识别天线2的顺序排列在后面或前面(未画图)。
可以对设置方式进行改进(未画图),即在三个所述射频识别天线2中,其中一部分的两个所述射频识别天线2设置在所述识别区域1的承载面11上,另一部分的第三个所述射频识别天线2设置在所述识别区域1的上方。在所述识别区域1中的所述监控识别路径上,设置在所述识别区域1的承载面11上的两个所述射频识别天线2的顺序排列在前面或后面,设置在所述识别区域1的上方的第三个所述射频识别天线2的顺序排列在后面或前面。
请参见图9,图9所揭示的是一种新型开放式门禁系统射频识别天线装置的第八种实施例,其结构与图5中所示的结构基本相同,在这里不再对相同的结构进行赘述。不同的结构如下:
本实施例中,所述射频识别天线2的数量是四个,四个所述射频识别天线2沿着所述监控识别路径分别设置在所述识别区域1的上方。
本实施例中,四个所述射频识别天线2以不同的发射角度θ发射电磁场,所述发射角度θ是指,所述射频识别天线2的辐射图主瓣轴线(发射方向S)与天线平面的法线H的夹角,所述发射角度θ的范围是大于等于零度到小于等于六十度之间。也就是说,所述射频识别天线2的发射方向S与法线H的最大夹角是六十度,最小夹角是零度。
在物品的监控识别路径面内,多个所述射频识别天线2的发射方向S向物品的监控识别路径12的方向偏转。
如果,将所述法线H视为始边,将所述发射方向S视为终边,所述发射方向S沿逆时针方向旋转生成的所述发射角度θ规定为正角,所述发射方向S沿顺时针方向旋转生成的所述发射角度θ规定为负角,则所述发射角度θ的范围是大于等于负六十度到小于等于正六十度之间,所述发射角度θ按照物品的监控识别路径12的方向逐渐增大。换句话说,在所述识别路径1中的所述移动轨迹12上,物品会按照移动方向L依序经过不同的所述射频设别天线发射的电磁场,顺序排列在前面的所述射频设别天线的所述发射角度θ小于顺序排列在后面的所述射频设别天线的所述发射角度θ。例如,顺序排列在第一位置的所述射频设别天线的所述发射角度θ是负五十度,顺序排列在第二位置的所述射频设别天线的所述发射角度θ是负三十度,顺序排列在第三位置的所述射频设别天线的所述发射角度θ是正三十度,顺序排列在第四位置的所述射频设别天线的所述发射角度θ是正五十度,这只是举例说明,本实用新型不限于此。
本实施例中,四个所述射频识别天线2以不同的发射角度θ发射电磁场,识别物品的电子标签时,四个所述射频识别天线2逐一工作。也就是说,四个所述射频识别天线2一个接一个工作,即其中一个所述射频识别天线2工作,则另三个所述射频识别天线2不工作。本实用新型,由于四个所述射频识别天线2逐一工作,并且四个所述射频识别天线2以不同的发射角度θ发射电磁场,即四个所述射频识别天线2不需要进行转动扫描,代替了现有技术中的相控阵天线。
请参见图10,图10所揭示的是一种新型开放式门禁系统射频识别天线装置的第九种实施例,其结构与图9中所示的结构基本相同,在这里不再对相同的结构进行赘述。不同的结构如下:
本实施例中,所述识别区域1呈曲线状,则物品的所述监控识别路径12呈曲线状,多个所述射频识别天线2沿着曲线状的所述监控识别路径12分别设置在识别区域1上。在多个所述射频识别天线2中,相邻的两个所述射频识别天线2之间可以间隔预定距离设置。所述识别区域1还可以呈弯折状(未画图),则物品的所述监控识别路径12呈弯折状,多个所述射频识别天线2沿着弯折状的所述监控识别路径分别设置在识别区域1上。
请参见图11,图11所揭示的是一种新型开放式门禁系统射频识别天线装置的第十种实施例,其结构与图10中所示的结构基本相同,在这里不再对相同的结构进行赘述。不同的结构如下:
本实施例中,所述识别区域1呈直线状,则物品的所述监控识别路径呈直线状,多个所述射频识别天线2沿着直线状的所述监控识别路径分别设置在识别区域1上。
本实施例中,多个所述射频识别天线2被分成一个以上的天线组(未标识),每个所述天线组包括至少两个所述射频识别天线2,所述识别区域1上设置有至少两个所述监控识别路径,每个所述天线组沿着与其对应的所述监控识别路径设置在所述识别区域1上。相邻的两个所述天线组相对设置并间隔预定距离,或者相邻的两个所述天线组错位设置,或者相邻的两个所述天线组错开设置。
结合本实施例具体地说,八个所述射频识别天线2被分成了两个天线组,每个所述天线组包括四个所述射频识别天线2,所述识别区域1上设置有两个所述监控识别路径,每个所述天线组沿着与其对应的所述监控识别路径设置在所述识别区域1上,两个所述天线组相对设置并间隔预定距离。这样设计的好处是,在宽度比较大的所述识别区域1上,增加了所述天线组的数量,防止在识别的过程中出现识别死角,即出现识别信号弱或者根本无法识别的区域。
请参见图12,图12所揭示的是一种新型开放式门禁系统射频识别天线装置的第十一种实施例,其结构与图1和图2中所示的结构基本相同,在这里不再对相同的结构进行赘述。不同的结构如下:
在多个所述射频识别天线2中,相邻的两个所述射频识别天线2之间紧挨着设置。
本实用新型由于采用了多个所述射频识别天线,多个所述射频识别天线沿着物品的监控识别路径设置,并且多个所述射频识别天线的发射角度不一样,识别时,多个所述射频识别天线逐一工作,从而实现多角度多方位识别,方便实现射频识别定位及追踪,代替了相控阵天线,相比相控阵天线,减少了射频识别天线的数量,具有结构简单、成本低和使用方便等功能。
需要说明的是,针对上述各实施方式的详细解释,其目的仅在于对本实用新型进行解释,以便于能够更好地解释本实用新型,但是,这些描述不能以任何理由解释成是对本实用新型的限制,特别是,在不同的实施方式中描述的各个特征也可以相互任意组合,从而组成其他实施方式,除了有明确相反的描述,这些特征应被理解为能够应用于任何一个实施方式中,而并不仅局限于所描述的实施方式。

Claims (10)

1.一种新型开放式门禁系统射频识别天线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
射频识别读写器;以及
多个射频识别天线,多个所述射频识别天线分别与所述射频识别读写器的多个端口连接,多个所述射频识别天线沿着物品的监控识别路径分别设置在识别区域上,多个所述射频识别天线以不同的发射角度发射电磁场;识别物品的电子标签时,多个所述射频识别天线逐一工作。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新型开放式门禁系统射频识别天线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发射角度的范围是大于等于零度到小于等于六十度之间。
3.根据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新型开放式门禁系统射频识别天线装置,其特征在于:在物品的监控识别路径面内,多个所述射频识别天线的发射方向向物品的监控识别路径的方向偏转。
4.根据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新型开放式门禁系统射频识别天线装置,其特征在于:多个所述射频识别天线设置在所述识别区域的上方。
5.根据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新型开放式门禁系统射频识别天线装置,其特征在于:多个所述射频识别天线设置在所述识别区域的承载面上。
6.根据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新型开放式门禁系统射频识别天线装置,其特征在于:在多个所述射频识别天线中,其中一部分所述射频识别天线设置在所述识别区域的上方,另一部分所述射频识别天线设置在所述识别区域的承载面上。
7.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新型开放式门禁系统射频识别天线装置,其特征在于:两部分中的若干所述射频识别天线交替设置。
8.根据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新型开放式门禁系统射频识别天线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射频识别读写器的数量是一个以上。
9.根据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新型开放式门禁系统射频识别天线装置,其特征在于:多个所述射频识别天线被分成一个以上的天线组,每个所述天线组包括至少两个所述射频识别天线,所述识别区域上设置有至少两个所述监控识别路径,每个所述天线组沿着与其对应的所述监控识别路径设置在所述识别区域上。
10.根据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新型开放式门禁系统射频识别天线装置,其特征在于:还包括一个以上的天线壳体,多个所述射频识别天线安装在一个以上的所述天线壳体中。
CN201920681512.7U 2019-05-14 2019-05-14 新型开放式门禁系统射频识别天线装置 Active CN209641848U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920681512.7U CN209641848U (zh) 2019-05-14 2019-05-14 新型开放式门禁系统射频识别天线装置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920681512.7U CN209641848U (zh) 2019-05-14 2019-05-14 新型开放式门禁系统射频识别天线装置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209641848U true CN209641848U (zh) 2019-11-15

Family

ID=68498386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1920681512.7U Active CN209641848U (zh) 2019-05-14 2019-05-14 新型开放式门禁系统射频识别天线装置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209641848U (zh)

Cited By (1)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14448507A (zh) * 2021-12-01 2022-05-06 浙江大华技术股份有限公司 一种应用于闸机的光信号识别方法以及闸机

Cited By (2)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14448507A (zh) * 2021-12-01 2022-05-06 浙江大华技术股份有限公司 一种应用于闸机的光信号识别方法以及闸机
CN114448507B (zh) * 2021-12-01 2024-05-07 浙江大华技术股份有限公司 一种应用于闸机的光信号识别方法以及闸机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Liu et al. RF-scanner: Shelf scanning with robot-assisted RFID systems
US8456306B2 (en) Association based locationing for RFID
EP2648131B1 (en) Method and device for locating RFID tags
US10325125B1 (en) Inventory-cycle-based RFID tag location
US7420457B2 (en) System and method for validating radio frequency identification tags
US20110050421A1 (en) Systems, methods and apparatus for determining direction of motion of a radio frequency identification (rfid) tag
EP3532982B1 (en) Transmission rfid test systems
Qiu et al. PATL: A RFID tag localization based on phased array antenna
CN103577781A (zh) Rfid进出识别系统及其进出识别方法
Buffi et al. The SARFID technique for discriminating tagged items moving through a UHF-RFID gate
CN106291461B (zh) 一种rfid室内定位的方法、装置、服务器及系统
CN105868801A (zh) 一种基于条码读取定位的跟踪锁定rfid识别融合系统及方法
CN209641848U (zh) 新型开放式门禁系统射频识别天线装置
CN210958364U (zh) 基于无线LoRa的RFID读写器及LoRa无线传输装置
Farhat et al. An added value alternative to RAIN RFID items characterization in retail
CN102193091A (zh) 一种近场距离判断装置和方法
CN109034313A (zh) 车位使用状态检测方法、系统、反光带及防撞条
CN101183431A (zh) 无线通信系统和无线通信方法
Liu et al. RLLL: Accurate relative localization of RFID tags with low latency
CN102542227A (zh) 一种基于rfid的组合夹具装配检测方法
CN108549922A (zh) 一种基于标签耦合作用的超高频rfid标签精确定位方法
Bolić et al. Performance of passive UHF RFID systems in practice
CN109073728A (zh) 用于确定发射器的位置的设备及对应方法
CN111860712A (zh) 一种基于窄波束天线的rfid通道门及其工作方法
CN111860752B (zh) 一种具备宽度可调功能的rfid计数通道及其工作方法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