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209641723U - 转接汇流排、电池模组及电池包 - Google Patents

转接汇流排、电池模组及电池包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209641723U
CN209641723U CN201920621571.5U CN201920621571U CN209641723U CN 209641723 U CN209641723 U CN 209641723U CN 201920621571 U CN201920621571 U CN 201920621571U CN 209641723 U CN209641723 U CN 209641723U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transfer bus
busbar connector
connecting portion
battery modules
battery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Active
Application number
CN201920621571.5U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单小林
任荣彬
唐丽娟
李卫华
冯冰
张佳佳
张野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Svolt Energy Technology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Svolt Energy Technology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Svolt Energy Technology Co Ltd filed Critical Svolt Energy Technology Co Ltd
Priority to CN201920621571.5U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209641723U/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209641723U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209641723U/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Classifications

    • YGENERAL TAGGING OF NEW TECHNOLOGICAL DEVELOPMENTS; GENERAL TAGGING OF CROSS-SECTIONAL TECHNOLOGIES SPANNING OVER SEVERAL SECTIONS OF THE IPC; TECHNICAL SUBJECTS COVERED BY FORMER USPC CROSS-REFERENCE ART COLLECTIONS [XRACs] AND DIGESTS
    • Y02TECHNOLOGIES OR APPLICATIONS FOR MITIGATION OR ADAPTATION AGAINST CLIMATE CHANGE
    • Y02EREDUCTION OF GREENHOUSE GAS [GHG] EMISSIONS, RELATED TO ENERGY GENERATION, TRANSMISSION OR DISTRIBUTION
    • Y02E60/00Enabling technologies; Technologies with a potential or indirect contribution to GHG emissions mitigation
    • Y02E60/10Energy storage using batteries

Landscapes

  • Connection Of Batteries Or Terminals (AREA)

Abstract

本实用新型公开了一种转接汇流排、电池模组及电池包,所述转接汇流排包括长条状的汇流排主体及所述汇流排主体的两端连接的用于分别与电池模组的电极连通的第一连接部和第二连接部,其中所述汇流排主体上沿长度方向间隔设置有多个排气孔。本实用新型提供的技术方案通过在汇流排主体上设置多个排气孔,可以在电池的电芯发生热失控时,模组中的高温电解液和释放气通过排气孔及时排除模组,从而避免高温物质在电池模组中排放不及时产生起火爆炸风险,利于提高电池的安全性能。

Description

转接汇流排、电池模组及电池包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电池包技术领域,特别涉及一种转接汇流排、电池模组及电池包。
背景技术
随着当前社会能源危机日益严重,新能源汽车越来越受到社会关注,尤其是电动汽车。而动力电池包是电动汽车重要组成部分,模组是动力电池包的核心部件。高压安全一直是新能源汽车重要的关注点之一,一般电池模组正负极输出端布置在两侧,在整包布置中不可避免的将高压线束布置在电池包两侧,在整包遭受碰撞挤压时,造成高压短路风险。
现有优化模组设计中,采用正负极在模组同侧布置,内部采用转接汇流排转接的方式,将模组的正负极设置在模组的同侧,这样很好的解决了高压碰撞安全问题。但是,由于空间受限的因素,中间的转接汇流排在大电流充放电时,存在很严重的温升问题,模组存在很大的热失控风险。
实用新型内容
有鉴于此,本实用新型旨在提出一种转接汇流排、电池模组及电池包,以解决现有技术中电池模组在热失控风险的问题。
为达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是这样实现的:
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转接汇流排,所述转接汇流排包括长条状的汇流排主体及所述汇流排主体的两端设置的用于分别与电池模组的电极连通的第一连接部和第二连接部,其中所述汇流排主体上沿长度方向间隔设置有多个排气孔。
优选地,所述汇流排主体包括主体部分及在所述主体部分的至少一端设置的拱起的拱形部分。
优选地,所述第一连接部和所述第二连接部的厚度小于所述主体部分的厚度。
优选地,所述拱形部分的厚度小于所述主体部分的厚度。
优选地,所述主体部分由双层板体叠放形成,所述拱形部分、所述第一连接部和所述第二连接部由单层板体形成。
优选地,所述排气孔为沿所述汇流排主体的长度方向延伸的长圆孔。
优选地,所述汇流排主体上沿长度方向间隔设置有多个固定孔。
优选地,所述第一连接部朝向所述汇流排主体的一侧凸出设置,所述第二连接部朝向所述汇流排主体的另一侧凸出设置。
本实用新型提供的转接汇流排,当电池的电芯发生热失控时,电池壳体上的防爆阀开启后,模组中的高温电解液和释放气可以通过转接汇流排上设置的多个排气孔及时排除模组,可以避免高温物质在电池模组中排放不及时产生起火爆炸风险,利于提高电池的安全性能。
根据本实用新型的另一方面,还提供一种电池模组,所述电池模组包括沿纵向依次布置的多个电芯以及用于将多个所述电芯的电极串联和/或并联起来的连接汇流排,多个所述电芯的电极由所述连接汇流排串联和/或并联形成位于所述电池模组的一端的第一电极和位于另一端的第二电极;
所述电池模组还包括根据如上所述的转接汇流排,其中,所述转接汇流排的所述第一连接部与所述第二电极连接,所述第二连接部与所述电池模组的第二电极端子连接,所述第一电极与所述电池模组的第一电极端子连接。
根据本实用新型的另一方面,还提供一种电池包,所述电池包设置有如上所述的电池模组。
所述电池模组及电池包相对于现有技术与上述的转接汇流排所具有的优势相同,在此不再赘述。
本实用新型的其它特征和优点将在随后的具体实施方式部分予以详细说明。
附图说明
构成本实用新型的一部分的附图用来提供对本实用新型的进一步理解,本实用新型的示意性实施方式及其说明用于解释本实用新型,并不构成对本实用新型的不当限定。在附图中:
图1为根据本实用新型的一个实施方式中转接汇流排的结构示意图;
图2为图1中A处放大图;
图3为图1中B处放大图;
图4为根据本实用新型的另一实施方式中转接汇流排的结构示意图;
图5为图4中C处放大图;
图6为根据本实用新型的一个实施方式中电池模组的结构示意图。
附图标记说明:
100-转接汇流排;1-汇流排主体;11-主体部分;12-拱形部分;13-延伸部分;2-第一连接部;3-第二连接部;14-排气孔;15-固定孔;4-电芯;5-连接汇流排;6-第一电极;7-第二电极;8-第一电极端子;9-第二电极端子。
具体实施方式
以下结合附图对本实用新型的具体实施方式进行详细说明。应当理解的是,此处所描述的具体实施方式仅用于说明和解释本实用新型,并不用于限制本实用新型。
需要说明的是,在不冲突的情况下,本实用新型中的实施方式及实施方式中的特征可以相互组合。
在本实用新型的描述中,需要理解的是,术语“中心”、“长度”、“宽度”、“上”、“下”、“竖直”、“水平”、“顶”、“底”等指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为基于附图所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仅是为了便于描述本实用新型和简化描述,而不是指示或暗示所指的装置或元件必须具有特定的方位、以特定的方位构造和操作,因此不能理解为对本实用新型的限制。
此外,术语“第一”、“第二”仅用于描述目的,而不能理解为指示或暗示相对重要性或者隐含指明所指示的技术特征的数量。由此,限定有“第一”、“第二”的特征可以明示或者隐含地包括至少一个该特征。
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转接汇流排,如图1所示,该转接汇流排包括长条状的汇流排主体1及汇流排主体1的两端设置的分别用于与电池模组的电极连通的第一连接部2和第二连接部3,其中所述汇流排主体1上沿长度方向间隔设置有多个排气孔14。
本实用新型提供的转接汇流排100用于将处于电池模组两端的正负极转接为使其处于一侧。具体如图6中所示的电池模组,该电池模组包括沿长度方向依次布置的多个电芯4,该多个电芯4的电极柱通过多个连接汇流排5串联和/或并联起来,形成位于电池模组一端的第一电极6(正极或负极中的一者)和位于另一端的第二电极7(正极或负极中的另一者),本实用新型提供的转接汇流排100通过第一连接部2与第二电极7连接,如图6中第二电极7与第一连接部2在E处连接,这样长条状结构的转接汇流排100的第二连接部3与第二电极7连通,第二连接部3与第一电极6处于电池模组的同一端,第一电极6以及与第二电极7电连通的第二连接部3分别与电池模组的第一电极端子8和第二电极端子9连接,这样电池模组的两个电极端子处于同一端,可以避免电池包在遭受碰撞挤压时造成高压短路的风险。
本实用新型提供的技术方案中,在汇流排主体1上设置多个排气孔14,当电池的电芯发生热失控时,电池壳体上的防爆阀开启后,模组中的高温电解液和释放气可以通过排气孔14及时排除模组,避免高温物质在电池模组中排放不及时产生起火爆炸风险,利于提高电池的安全性能。
在本实用新型的一个优选实施方式中,如图1-图3所示,所述汇流排主体1包括主体部分11和在所述主体部分11的至少一端设置的拱起的拱形部分12。通过设置拱形部分12可以使得该转接汇流排在变形时具有尺寸补偿能力。本实施方式中,在主体部分11的一端设置拱形部分12,本领域技术人员可以理解的是,也可以在主体部分11的两端分别设置拱形部分12,通过两处拱形部分12进行尺寸补偿。
另外,本实施方式中,为方便第一连接部2和第二连接部与电池模组的电极连接,第一连接部2朝向所述汇流排主体1的一侧凸出设置,所述第二连接部3朝向所述汇流排主体1的另一侧凸出设置,其连接具体参考图6以及上述的描述。
为避免因拱形部分12的存在而影响第一连接部2的设置,汇流排主体1还包括在拱形部分12的远离主体部分11的一侧设置的延伸部分13,第一连接部2与该延伸部分13连接在一起。
本领域技术人员可以理解的是,转接汇流排100的具体结构并不限于本实施方式中的结构形式,也可以为其它的结构形式,只要其能够将两个电极转接到一端且具有排气孔即可。
优选地,所述第一连接部2和所述第二连接部3的厚度小于所述主体部分11的厚度。
本实施方式中设置主体部分11的厚度较大,是为减少汇流排主体1的电阻,从而解决模组大电流充放电时在汇流排主体1上产生的温升过高的问题。而设置第一连接部2和第二连接部3的厚度相对较小,是因为第一连接部2和第二连接部3是通过焊接的方式固定的,其中第一连接部2优选通过激光焊接的方式与电池模组的第一电极6连接,第二连接部3通过超声焊接的方式与电池模组的一个电极端子焊接,设置较薄的壁厚可以保证焊接区域与汇流排的其它部位的厚度保持一致,而且较薄的壁厚可以减少超声焊的输入功率,避免超声焊温升过高融化电极端子的塑料外壳。
优选地,所述拱形部分12的厚度小于所述主体部分11的厚度,这样转接汇流排在变形时拱形部分12容易变形而具有较大的尺寸补偿能力。
其中,设置拱形部分12、第一连接部2和第二连接部3的厚度较小可以采用在转接汇流排100上去除部分材料的方式,或者采用将厚度较薄的部分焊接在厚度较大的主体部分11上的方式。
或者,如在图4和图5所示的实施方式中,汇流排主体1的主体部分11由双层板体叠放形成,所述拱形部分12、第一连接部2和第二连接部3由单层板体形成。具体可以先折叠形成双层板体,在需要减薄的区域去除一层板体而得到厚度较薄的部分。
本实施方式中,汇流排主体1上的多个排气孔14优选为沿汇流排主体1的长度方向延伸的长圆孔。设置长圆孔可以使得孔的尺寸尽量大,从而更有利于排出高温物质。
此外,为方便将该转接汇流排固定在汇流排支架上,所述汇流排主体1上沿长度方向间隔设置有多个固定孔15。安装时,该固定孔15与汇流排支架上的固定销配合,然后采用热卯的方式热熔固定销,从而该汇流排被固定到汇流排支架上。
根据本实用新型的另一方面,还提供一种电池模组,如图6所示,所述电池模组包括沿纵向依次布置的多个电芯4以及用于将多个所述电芯4的电极串联和/或并联起来的连接汇流排5,多个所述电芯4的电极由所述连接汇流排5串联和/或并联形成位于所述电池模组的一端的第一电极6和位于另一端的第二电极7;
所述电池模组还包括如上所述的转接汇流排100,其中,所述转接汇流排100的所述第一连接部2与所述第二电极7连接(如在图6中的E处连接,第一连接部2在图中不可见),所述第二连接部3与所述电池模组的第二电极端子9连接(如图6中的F处,第二连接部3在图中不可见),所述第一电极6与所述电池模组的第一电极端子8连接(第一电极端子8可以为电池模组的负极端子,第二电极端子9为电池模组的正极端子,反之亦可)。从而电池模组的两个电极均处于一端,可以避免电池包在整包遭受碰撞挤压时,造成高压短路风险。
根据本实用新型的再一方面,还提供一种电池包,所述电池包设置有如上所述的电池模组。
以上所述仅为本实用新型的较佳实施方式而已,并不用以限制本实用新型,凡在本实用新型的精神和原则之内,所作的任何修改、等同替换、改进等,均应包含在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之内。

Claims (10)

1.一种转接汇流排,其特征在于,所述转接汇流排包括长条状的汇流排主体(1)及所述汇流排主体(1)的两端设置的用于分别与电池模组的电极连通的第一连接部(2)和第二连接部(3),其中所述汇流排主体(1)上沿长度方向间隔设置有多个排气孔(14)。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转接汇流排,其特征在于,所述汇流排主体(1)包括主体部分(11)及在所述主体部分(11)的至少一端设置的拱起的拱形部分(12)。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转接汇流排,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连接部(2)和所述第二连接部(3)的厚度小于所述主体部分(11)的厚度。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转接汇流排,其特征在于,所述拱形部分(12)的厚度小于所述主体部分(11)的厚度。
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转接汇流排,其特征在于,所述主体部分(11)由双层板体叠放形成,所述拱形部分(12)、所述第一连接部(2)和所述第二连接部(3)由单层板体形成。
6.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转接汇流排,其特征在于,所述排气孔(14)为沿所述汇流排主体(1)的长度方向延伸的长圆孔。
7.根据权利要求1-6中任意一项所述的转接汇流排,其特征在于,所述汇流排主体(1)上沿长度方向间隔设置有多个固定孔(15)。
8.根据权利要求1-6中任意一项所述的转接汇流排,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连接部(2)朝向所述汇流排主体(1)的一侧凸出设置,所述第二连接部(3)朝向所述汇流排主体(1)的另一侧凸出设置。
9.一种电池模组,其特征在于,所述电池模组包括沿纵向依次布置的多个电芯(4)以及用于将多个所述电芯(4)的电极串联和/或并联起来的连接汇流排(5),多个所述电芯(4)的电极由所述连接汇流排(5)串联和/或并联形成位于所述电池模组的一端的第一电极(6)和位于另一端的第二电极(7);
所述电池模组还包括根据权利要求1-8中任意一项所述的转接汇流排(100),其中,所述转接汇流排(100)的所述第一连接部(2)与所述第二电极(7)连接,所述第二连接部(3)与所述电池模组的第二电极端子(9)连接,所述第一电极(6)与所述电池模组的第一电极端子(8)连接。
10.一种电池包,其特征在于,所述电池包设置有根据权利要求9所述的电池模组。
CN201920621571.5U 2019-04-30 2019-04-30 转接汇流排、电池模组及电池包 Active CN209641723U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920621571.5U CN209641723U (zh) 2019-04-30 2019-04-30 转接汇流排、电池模组及电池包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920621571.5U CN209641723U (zh) 2019-04-30 2019-04-30 转接汇流排、电池模组及电池包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209641723U true CN209641723U (zh) 2019-11-15

Family

ID=68498101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1920621571.5U Active CN209641723U (zh) 2019-04-30 2019-04-30 转接汇流排、电池模组及电池包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209641723U (zh)

Cited By (1)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14883755A (zh) * 2021-02-05 2022-08-09 奥迪股份公司 汇流排、电池系统及用于检测电池系统的温度的方法

Cited By (1)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14883755A (zh) * 2021-02-05 2022-08-09 奥迪股份公司 汇流排、电池系统及用于检测电池系统的温度的方法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EP2535962B1 (en) Battery module having enhanced welding reliability and medium or large battery pack including same
JP5456254B2 (ja) 交互配向の構成を有する二次電池パック
EP2752918B1 (en) Battery module assembly having improved reliability and medium or large-sized battery pack including same
EP2624335B1 (en) Rechargeable battery assembly and pack including the same
JP2018530884A (ja) 電池モジュール
EP4164046A1 (en) Prismatic long battery pack, battery module, and electric vehicle
CN210866323U (zh) 电池模组及电池包
CN209298235U (zh) 二次电池以及电池模组
CN218867151U (zh) 一种电极构件、电池单体、电池及用电装置
KR20090095951A (ko) 전극단자 접속부재 및 절연성 체결부재를 구비하는 중대형전지모듈
CN209641723U (zh) 转接汇流排、电池模组及电池包
CN215731966U (zh) 电池模组及电池包
CN105556318A (zh) 电压感测组件和包括该电压感测组件的电池模块
WO2024103581A1 (zh) 一种电芯转接件、电芯堆及无模组电池包
CN208570760U (zh) 电池模组及电池包
CN217444582U (zh) 一种电池模组与电池包
CN209104206U (zh) 电池模组
CN109830641A (zh) 一种单体电池、电池模组及电动汽车
WO2023000234A1 (zh) 电池、用电设备、制备电池的方法和设备
CN209544504U (zh) 一种单体电池、电池模组及电动汽车
CN104040776B (zh) 包括多个电极组件的二次电池
EP3624217A1 (en) Battery module and battery pack
CN218274704U (zh) 电芯以及电池
CN219658929U (zh) 汇流排及带有该汇流排的电池模组
CN213366741U (zh) 电池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