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209641222U - 一种基于电子束固化的防伪装置 - Google Patents

一种基于电子束固化的防伪装置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209641222U
CN209641222U CN201920644052.0U CN201920644052U CN209641222U CN 209641222 U CN209641222 U CN 209641222U CN 201920644052 U CN201920644052 U CN 201920644052U CN 209641222 U CN209641222 U CN 209641222U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station
label
stationary plane
ink
counterfeiting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Active
Application number
CN201920644052.0U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孔超
陈立
任杰
李林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Zhongshan yibigu electron beam technology Co.,Ltd.
Original Assignee
Zhongshan Yi Xin Solid Mstar Technology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Zhongshan Yi Xin Solid Mstar Technology Ltd filed Critical Zhongshan Yi Xin Solid Mstar Technology Ltd
Priority to CN201920644052.0U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209641222U/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209641222U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209641222U/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Landscapes

  • Credit Cards Or The Like (AREA)

Abstract

一种基于电子束固化的防伪装置,包括运输组件和处理器,产品的固定面设有标签;在运输组件的运输路径上顺次设置有第一工位、第二工位和第三工位,在第一工位上设置有喷枪,喷枪用于向固定面随机喷涂有色的电子束固化油墨,在标签上形成由多个厚薄不均的油墨点组成的防伪标识并形成一部分附着在固定面且另一部分附着在标签上的跨界油墨点;在第二工位上设置有用于将油墨固化的电子束固化设备;在第三工位上设置有相机,相机用于拍摄包含固定面的图像,并将图像发送至处理器;处理器用于依据图像识别算法获取防伪信息,建立防伪信息与预设标识信息的映射关系。本实用新型提升了产品的防伪性。

Description

一种基于电子束固化的防伪装置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防伪技术领域,尤其是一种基于电子束固化的防伪装置。
背景技术
目前市场主流的防伪技术可大致分为两类,第一类是以激光防伪、光变油墨防伪、核径迹防伪等为代表的独立标签,通过特殊工艺在标签上制作独特的图案来进行防伪,这类技术的缺陷是门槛较低,造假者在掌握标签的制作工艺后即可大批量仿制。第二类是数码防伪,为每一件产品设置一组唯一的编码,并将编码储存在数据库中,消费者通过网络将编码在数据库中进行比对,查询成功后即删除该编码使其不可再使用,这类技术的缺陷是不可重复查询,整个商品流通环节的其他人员如经销商代理商等都不可查询,而且并不是每一位消费者都会查询防伪编码,造假者仍然可以通过回收未查询的标签获取编码来仿造新的标签,难以完全杜绝造假。因此,现有防伪方法的防伪性仍然有待进一步提升。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基于电子束固化的防伪装置,解决现有防伪措施防伪性不足的技术问题。
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基于电子束固化的防伪装置,包括用于运输产品的运输组件和处理器,所述产品的预设固定面设置有标签;在所述运输组件的运输路径上顺次设置有第一工位、第二工位和第三工位,所述运输组件用于将产品沿运输方向顺次运输至所述第一工位、第二工位和第三工位;在所述第一工位上设置有喷枪,所述喷枪用于向所述固定面随机喷涂有色的电子束固化油墨,在标签上形成由多个厚薄不均的油墨点组成的防伪标识并形成一部分附着在固定面且另一部分附着在标签上的跨界油墨点;在所述第二工位上设置有电子束固化设备,所述电子束固化设备用于将固定面上和标签上的油墨固化;在所述第三工位上设置有相机,所述相机用于拍摄包含所述固定面的图像,并将所拍摄的图像发送至所述处理器;所述处理器用于依据图像识别算法获取防伪标识的防伪信息,建立所述防伪信息与预设标识信息的映射关系并存储。
优选的,所述标签上设有参考标识,所述参考标识中记录有标识信息;所述处理器用于依据图像识别算法获取防伪标识的防伪信息以及所述参考标识的标识信息,建立所述防伪信息与所述参考标识的标识信息的映射关系并存储。
优选的,所述防伪标识叠加在所述参考标识上,或者,所述标签的表面具有第一标识区域和第二标识区域,所述参考标识位于所述第一标识区域,所述防伪标识喷涂在所述第二标识区域。
优选的,所述参考标识为条形码、二维码、文字或者字符串。
优选的,在所述运输组件的运输路径上还设置有贴标签工位,所述贴标签工位、第一工位、第二工位和第三工位沿运输方向顺次设置;所述贴标签工位设置有贴标签设备,所述贴标签设备用于在所述固定面上粘贴标签。
优选的,所述产品的外侧包覆有包装体,所述包装体的一个侧面形成所述固定面。
优选的,所述运输组件包括转动轮以及套接在所述转动轮上的传送带,所述产品用于放置到所述传送带上。
本实用新型中,通过喷枪向标签随机喷涂有色油墨,形成随机厚薄不均的有色油墨点组成的防伪标识,利用电子束固化能量高及颜色不敏感的特性,将厚薄不均的随机油墨点固化成为具有凹凸质感的防伪标识,这种随机形成的防伪标识难以被复制,如果通过复印进行复制又将失去凹凸质感,从而提升防伪性。而且在标签上存在一部分附着在固定面且另一部分附着在标签上的跨界油墨点,这些跨界油墨点可以起到防止标签回收和重复使用的作用,进一步提升了防伪措施的防伪性。由于防伪标识没有规律,在生成防伪标识后,建立防伪标识的防伪信息与预设标识信息的映射关系并存储,方便对标签进行使用和防伪验证。同时,由于使用电子束固化,随机点具有优秀的附着力和耐黄变特性,使油墨可以更加稳固地保留在标签上。由于电子束进行固化时会产生x射线,通常都需要屏蔽结构,具体可以采用本领域惯常使用的屏蔽结构。且一般来说,本发明所应用的产品建议是对x射线不敏感且尺寸相对小巧的产品。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一种实施例的基于电子束固化的防伪装置的结构示意图;
图2为本实用新型一种实施例的标签的结构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通过具体实施方式结合附图对本实用新型作进一步详细说明。
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一种基于电子束固化的防伪装置,如图1所示,其包括运输组件1和处理器,在运输组件1的运输路径上顺次设置有第一工位、第二工位和第三工位,第一工位、第二工位和第三工位均是工作位置,相应的装置或设备在工位上进行作业,运输组件1用于将产品10沿运输方向顺次运输至第一工位、第二工位和第三工位。这里的产品10可以是产品本身或者装载有产品本身的包装体,产品10需要预留一个固定面,固定面专用于固定标签100,因此固定面的面积应大于标签100的面积。固定面可以是平面、曲面或者其他形状,为了便于固定便签100和后续操作的进行,优选将固定面设置为平面。标签100具体可以是热敏纸、铜版纸、PVC、PET等材质作为基材的标签纸。
在第一工位上设置有喷枪2,喷枪2可连接相应的油墨供应设备,油墨供应设备用于向喷枪供应油墨。喷枪2用于向进入到第一工位上的产品10的固定面随机喷涂有颜色的电子束固化油墨,油墨呈点状喷射在产品10的固定面上,并变成附着在固定面和标签100上随机分布的多个油墨点,由于是随机喷涂,这些油墨点一般都是厚薄不均匀的,当然也可能存在厚度相同的油墨点。为了保证喷射的油墨呈油墨点状,可以增加油墨的粘性,使喷出的油墨不均匀,能够较好地形成随机分布的油墨点。其中,附着在标签100上的多个油墨点形成防伪标识。有一些油墨点位于标签100的边沿,其一部分附着在固定面上且另一部分附着在标签100上,这些油墨点形成跨界油墨点。由于喷枪2是随机喷涂,防伪标签和跨界油墨点都是随机生成,难以被复制,可以通过改变喷枪的喷涂压力,使每次喷涂的压力不同,以增加油墨点分布的随机性。其中,电子束固化油墨为电子束固化专用的油墨,具体可以是丙烯酸系的油墨,粘度可以是800-1000cps,颜料占比为20%左右。为了便于对喷枪2的喷涂量进行控制,可以将标签尺寸设置为30*20mm,每个标签上的油墨点可以控制在40-100个,油墨点的厚度可以控制在0.01-0.5mm之间,油墨点的直径可以控制在0.1-6mm之间,且喷枪压力可以控制在0.3-0.6Mpa之间。
在第二工位上设置有电子束固化设备3,电子束固化设备3用于将固定面上和标签100上的油墨点固化,从而使油墨点可以长久保持,电子束发生器的电压可以控制在300KeV左右。为了防止辐射,通常需要使用到由铅材制成的屏蔽结构,屏蔽结构的铅当量可以控制在20-30mm,照射面附近空气氧含量低于200ppm,以保障油墨固化顺利进行。
在第三工位上设置有相机4,相机4用于采集固定面的图像,保证固定面完全处在图像范围内,以防止漏拍。相机4将所拍摄的图像发送至处理器,由处理器对图像进行处理。由于拍摄的图像的范围往往大于固定面的范围,处理器可以通过图像识别算法识别出标签的轮廓,将标签的完整图像提取出来,并依据图像识别算法获取防伪标识的防伪信息,由于防伪标识是随机无规律的,无法单独使用。因此将防伪标识的防伪信息与预设的标识信息之间建立映射关系,其中,标识信息是具有规律的,用于标识某个防伪标识的唯一性,例如可以是一段字符串,这就赋予了防伪标识可识别性。映射关系可以存储起来,在验证标签时,将实际的防伪标识与标识信息所映射的标准防伪标识进行比对,如果二者吻合,则验证通过。由于防伪标识的随机性,即使造假者获知了标识信息,也难以仿制出对应的防伪标识,从而增强了防伪性。另外,跨界油墨点既附着在固定面上,又附着在标签上,如果需要替换标签,跨界油墨点必然被损毁,从而通过观察跨界油墨点即可知晓标签是否被替换,起到防止标签被替换的作用,进一步提升防伪措施的防伪性。
需要说明的是,上述的运输组件1、喷枪2、电子束固化设备3和相机4可以由独立的控制系统控制,或者均与上述的处理器相连。在控制系统或处理器的控制下,运输组件1、喷枪2、电子束固化设备3和相机4彼此协调运作,具体的,运输组件1只有在将产品运输至相应的工位时,喷枪2、电子束固化设备3和相机4才开始作业,在作业完成后,运输组件1再将标签运输至下一工位。为了增加作业的准确性,可在每个工位设置传感器,只有在传感器检测到产品进入相应工位之后,才控制工位上的设备或装置工作。这些控制方式已经是现有技术的常用技术手段,在此不做赘述。
在一种实施例中,标签上设有参考标识,参考标识中记录有相应的标识信息。相机4所拍摄的图像包含防伪标识和参考标识,处理器用于依据图像识别算法分别获取防伪标识的防伪信息以及参考标识所记录的标识信息,再建立该防伪信息与该标识信息的映射关系并存储。标识信息和防伪信息均记录在标签上,在验证过程中,更方便获取标识信息,无需由外部设备提供标识信息。
具体的,如图2所示,固定面200上粘贴固定有标签100,标签100上预先已设置有参考标识102,油墨点101形成的防伪标识叠加在参考标识102上,一部分附着在固定面200且另一部分附着在标签100上的油墨点形成跨界油墨点201。由于油墨点101是点状随机分布的,且尺寸相对较小,一般不影响对参考标识102的识别。处理器可以通过图像识别算法分别识别出防伪标识和参考标识102。当然,为了便于处理器进行图像识别,可以使油墨点具有与参考标识不同的颜色,通过颜色可以更好对二者进行区分。
或者,在其他实施例中,标签的表面可划分一个第一标识区域和第二标识区域,第一标识区域和第二标识区域彼此独立,参考标识可印刷在第一标识区域,防伪标识喷涂在第二标识区域。处理器分别提取出两个区域,并分别对两个区域进行图像识别,以提升对防伪标识和参考标识的识别率,防止彼此干扰。
其中,标签上可以设置一种或多种参考标识,参考标识可以是条形码、二维码、文字或者字符串,条形码和二维码所记载的信息较为隐蔽,人眼无法识别,需要机器通过相应的识别算法进行识别。文字或字符串可以直接记录标识信息,例如以编号形式标记标签。如图2中所示,参考标识102即为条形码。
在一种实施例中,可从所拍摄的图像中提取出防伪标识的图像,防伪信息即表征该防伪标识图像,在进行防伪标识的验证过程中,将实际拍摄得到的防伪标识图像与预存的标准防伪标识图像进行图像匹配,当二者的匹配度大于预定值,则认定验证通过,否则,验证不通过。
防伪信息具体可以包含油墨点在标签上的像素点位置信息,相机在拍摄了防伪标识的图像后,计算每个油墨点的像素点位置并保存。在进行验证时,计算出真实的油墨点的像素点位置信息,再将计算出的真实的像素点位置与预存的像素点位置信息进行比对,如果二者吻合,则验证通过。
在一种实施例中,如图1所示,在运输组件1的运输路径上还设置有贴标签工位,贴标签工位、第一工位、第二工位和第三工位沿运输方向顺次设置。贴标签工位设置有贴标签设备5,贴标签设备5具体可以是专用的贴标机。产品10初始是没有粘贴标签100的,通过其他搬运组件或者人工将产品10放置到运输组件1上,运输组件1将产品10运输至贴标签工位,贴标签设备5用于在固定面200上粘贴标签100。
在一种实施例中,产品10的外侧可包覆有包装体,包装体可以是塑料、金属、纸板等制成的包装结构,用于保护产品10,则喷枪2将向包装体上喷涂油墨,其中,包装体的一个侧面形成固定面,则标签固定在包装体的固定面上。相比于直接向产品本身表面喷涂油墨,向包装体喷涂油墨的方式可以有效防止油墨污染产品本身。
在一种实施例中,如图1所示,运输组件1包括转动轮11以及套接在所述转动轮11上的传送带12,转动轮11与电机等驱动器相连,通过驱动器驱动转动轮11转动,进而带动传送带12转动,产品10放置到传送带12上,并随转动的传送带12移动,从而将产品10运输到不同的工位上。
当然,运输组件还可以是机械手组件,第一工位、第二工位和第三工位均可以是相应的工作台,通过机械手可以将产品移动到相应的工作台上。
在一种实施例中,在所述运输组件1的运输路径上还设置有检测工位,所述第一工位、检测工位、第二工位和第三工位沿运输方向顺次设置。所述检测工位设置有检测设备,检测设备具体可以是图像检测设备,其包括摄像头和检测主机,摄像头用于对产品上的标签进行拍摄,采集标签的图像,所采集的图像输入到检测主机内,检测主机对图像标签图像进行识别,查找出标签边界上的跨界油墨点,计算出跨界油墨点的数量,如果跨界油墨点的数量为零,则表示喷枪喷涂作业不合格,此时,检测主机输出信号至运输组件,运输组件可停止工作,使不合格的产品不进入到下一工序。当然,一般跨界油墨点的数量不应少于两个,以保证其防伪性。
在一种实施例中,第三工位处可设置第一相机和第二相机,第一相机的作用与上述实施例的相机相同,用于拍摄固定面的图像。由于标签通常是水平放置的,因此第一相机是竖向向下拍摄,第二相机则设置为水平拍摄,用于在产品的预设侧面拍摄固定面的截面图像。由于油墨固化在标签和固定面上,存在一定的厚度,标签上将呈凹凸不平的状态,这种凹凸不平的高度分布也是通过喷涂随机形成的,同样具有随机性。第二相机可从固定面某个指定的侧面进行拍摄,通过图像识别获取截面信息,具体计算出油墨点在截面上的位置以及油墨的厚度。建立截面信息、防伪信息与标识信息之间的映射关系,在验证过程中,进一步验证截面信息、防伪信息与标识信息之间的合法性,如三者均吻合,则验证通过。由此,可进一步提升防伪性。
以上内容是结合具体的实施方式对本实用新型所作的进一步详细说明,不能认定本实用新型的具体实施只局限于这些说明。对于本实用新型所属技术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来说,在不脱离本实用新型构思的前提下,还可以做出若干简单推演或替换。

Claims (7)

1.一种基于电子束固化的防伪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用于运输产品的运输组件和处理器,所述产品的预设固定面设置有标签;在所述运输组件的运输路径上顺次设置有第一工位、第二工位和第三工位,所述运输组件用于将沿运输方向顺次运输至所述第一工位、第二工位和第三工位;在所述第一工位上设置有喷枪,所述喷枪用于向所述固定面随机喷涂有色的电子束固化油墨,在标签上形成由多个厚薄不均的油墨点组成的防伪标识并形成一部分附着在固定面且另一部分附着在标签上的跨界油墨点;在所述第二工位上设置有电子束固化设备,所述电子束固化设备用于将固定面上和标签上的油墨固化;在所述第三工位上设置有相机,所述相机用于拍摄包含所述固定面的图像,并将所拍摄的图像发送至所述处理器;所述处理器用于依据图像识别算法获取防伪标识的防伪信息,建立所述防伪信息与预设标识信息的映射关系并存储。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防伪装置,其特征在于:
所述标签上设有参考标识,所述参考标识中记录有标识信息;所述处理器用于依据图像识别算法获取防伪标识的防伪信息以及所述参考标识的标识信息,建立所述防伪信息与所述参考标识的标识信息的映射关系并存储。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防伪装置,其特征在于:
所述防伪标识叠加在所述参考标识上,或者,所述标签的表面具有第一标识区域和第二标识区域,所述参考标识位于所述第一标识区域,所述防伪标识喷涂在所述第二标识区域。
4.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防伪装置,其特征在于:
所述参考标识为条形码、二维码、文字或者字符串。
5.根据权利要求1-4任一项所述的防伪装置,其特征在于:
在所述运输组件的运输路径上还设置有贴标签工位,所述贴标签工位、第一工位、第二工位和第三工位沿运输方向顺次设置;所述贴标签工位设置有贴标签设备,所述贴标签设备用于将标签粘贴在运输组件输送的产品的所述固定面上。
6.根据权利要求1-4任一项所述的防伪装置,其特征在于:
所述产品的外侧包覆有包装体,所述包装体的一个侧面形成所述固定面。
7.根据权利要求1-4任一项所述的防伪装置,其特征在于:
所述运输组件包括转动轮以及套接在所述转动轮上的传送带,所述产品用于放置到所述传送带上。
CN201920644052.0U 2019-05-07 2019-05-07 一种基于电子束固化的防伪装置 Active CN209641222U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920644052.0U CN209641222U (zh) 2019-05-07 2019-05-07 一种基于电子束固化的防伪装置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920644052.0U CN209641222U (zh) 2019-05-07 2019-05-07 一种基于电子束固化的防伪装置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209641222U true CN209641222U (zh) 2019-11-15

Family

ID=68498186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1920644052.0U Active CN209641222U (zh) 2019-05-07 2019-05-07 一种基于电子束固化的防伪装置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209641222U (zh)

Cited By (2)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9979309A (zh) * 2019-05-07 2019-07-05 中山易必固新材料科技有限公司 一种基于电子束固化的防伪方法、装置和防伪验证方法
CN111409379A (zh) * 2020-04-20 2020-07-14 绍兴中松智能科技有限公司 旋转喷射防伪标签生产机器人流水线

Cited By (2)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9979309A (zh) * 2019-05-07 2019-07-05 中山易必固新材料科技有限公司 一种基于电子束固化的防伪方法、装置和防伪验证方法
CN111409379A (zh) * 2020-04-20 2020-07-14 绍兴中松智能科技有限公司 旋转喷射防伪标签生产机器人流水线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209641222U (zh) 一种基于电子束固化的防伪装置
CN104364085B (zh) 用于检查或修正具有浮雕状表面轮廓的容器上的直接打印的方法和装置
US7736713B2 (en) Printing plastic containers with digital images
EP1953684B1 (en) Graphic code application apparatus and method
CN106182591B (zh) 注射成形系统
EP2614006B1 (de) Verfahren zum betreiben einer ettikettiermaschine
CN109979309A (zh) 一种基于电子束固化的防伪方法、装置和防伪验证方法
CN210101080U (zh) 一种基于电子束固化的防伪标签制作装置
CN110328971A (zh) 一种赋码识别系统及赋码识别方法
CN105540034B (zh) 一种热收缩薄膜套管及在瓶、罐套管封盖层打标的方法
CN110014763A (zh) 一种基于电子束固化的防伪标签制作方法和装置
CN105307847A (zh) 用于制造用于香烟产品的包装的方法和装置
CN207371893U (zh) 一种贴签机的检测及剔除装置
JP2955479B2 (ja) 缶のレーザマーキング装置
CN211604178U (zh) 特征识别rfid防伪标识
CN107963158A (zh) 一种匹配自动巡检智能设备的共享单车
CN111353791A (zh) 特征识别rfid防伪标识及其制备方法
US11376835B2 (en) Packaging film having direct food contact identifiers and method of making thereof
CN205525730U (zh) 一种敷于瓶、罐套管打标的封盖层
EP4190563A1 (en) Method of manufacturing a mark on a packaging material
CN207966299U (zh) 一种组合式防伪标贴
JP3949988B2 (ja) ドラム缶種識別システム及び方法
JP2021071939A (ja) 刻印識別装置及び方法
CN109146008A (zh) Rfid数据关联母子标签的生产方法
JPH08175005A (ja) レーザマーキング付容器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
CP01 Change in the name or title of a patent holder
CP01 Change in the name or title of a patent holder

Address after: 528400 zone a, floor 5, building 3, No. 6, jiusha Road, Torch Development Zone, Zhongshan City, Guangdong Province

Patentee after: Zhongshan yibigu electron beam technology Co.,Ltd.

Address before: 528400 zone a, floor 5, building 3, No. 6, jiusha Road, Torch Development Zone, Zhongshan City, Guangdong Province

Patentee before: ZHONGSHAN YIBIGU NEW MATERIAL TECHNOLOGY CO.,LT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