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211604178U - 特征识别rfid防伪标识 - Google Patents
特征识别rfid防伪标识 Download PDFInfo
- Publication number
- CN211604178U CN211604178U CN202020645060.XU CN202020645060U CN211604178U CN 211604178 U CN211604178 U CN 211604178U CN 202020645060 U CN202020645060 U CN 202020645060U CN 211604178 U CN211604178 U CN 211604178U
- Authority
- CN
- China
- Prior art keywords
- layer
- random physical
- printing
- feature
- positioning frame
- Prior art date
-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 Active
Links
Images
Landscapes
- Printing Methods (AREA)
- Laminated Bodies (AREA)
- Credit Cards Or The Like (AREA)
Abstract
本实用新型属于防伪标识技术领域,具体涉及一种特征识别RFID防伪标识。所述的特征识别RFID防伪标识,包括从上到下依次设置的第一印刷层、塑膜层、第一胶水层、随机物理特征层、第二印刷层、基材层、第二胶水层、inlay层、第三胶水层和离型纸层;第二印刷层的印刷信息包括定位框,随机物理特征层的随机物理特征与定位框位置对应,随机物理特征分布在定位框内部。本实用新型所述的防伪标识,防伪信息唯一,防伪力度高,既难以伪造又能快速鉴别。
Description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属于防伪标识技术领域,具体涉及一种特征识别RFID防伪标识。
背景技术
RFID无线射频识别技术(一般称电子标签)由于能对芯片中的数据采用各种加密措施,已越来越多地应用于防伪技术。由于电子标签具有信息存储量大、信息可加密、信息可更改、防水、耐腐蚀、耐高温、使用寿命长、非接触及非可视读取、识别距离远等特点,使电子标签技术在物流供应链、物品管理、生产制造、交通运输、安全防伪、人员及动物跟踪、门禁等领域具有非常广阔的应用前景,正在逐渐成为企业提高管理水平、降低企业运营成本、提高安全防护水平、参与国际竞争必不可少的手段。
现有的电子标签存在以下问题:面层基本是经过印刷基本的LOGO图案,经过复合、模切等工序后作出产品,面层信息量少,不具有表观防伪性能。此外,通过印刷形成的防伪信息容易被扫描、拍照或破解后复制,容易被伪造,使消费者无法辨别真伪,给消费者带来利益上的损失。
另外,市场上常用的防伪标识,往往难以伪造的难以鉴别,容易鉴别的容易伪造,还有的虽然难以鉴别但是却容易伪造,从而使防伪标识形同虚设,无法起到其相应的效果。因此,急需一款既难以伪造、又能快速鉴别的电子标签。
实用新型内容
针对以上现有技术的不足,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特征识别RFID防伪标识,解决现有的电子标签表层信息量少,印刷防伪信息容易被仿造的问题,防伪信息唯一,防伪力度高,既难以伪造又能快速鉴别。
本实用新型所述的特征识别RFID防伪标识,包括从上到下依次设置的第一印刷层、塑膜层、第一胶水层、随机物理特征层、第二印刷层、基材层、第二胶水层、inlay层、第三胶水层和离型纸层;
第二印刷层的印刷信息包括定位框,随机物理特征层的随机物理特征与定位框位置对应,随机物理特征分布在定位框内部。
其中:
优选地,所述的塑膜层下方设置有离型层。所述标识能够揭开,分为剥离部分和留底部分,剥离部分为第一印刷层和塑膜层,留底部分为离型层和离型层以下的部分。
所述的第一印刷层信息包括特征码,所述的特征码是通过采集随机物理特征层上的随机区域的随机物理特征分布以及定位框,进行多重加密和复杂运算处理,得到的一组唯一的防伪认证信息;所述的特征码与随机物理特征层上随机物理特征存在对应关系。验证时,需要同时采集特征码、定位框和随机物理特征来辨别真伪。
所述的随机区域为6mm*6mm-20mm*20mm尺寸的区域。
所述的随机物理特征为肉眼可识别的颗粒、条块、圆环或纤维丝中的至少一种。优选地,所述的随机物理特征采用肉眼可识别的有金属质感的颗粒、条块、圆环或纤维丝中的至少一种,既具有明显外部特征、又可以从标识上分离出来的物质。
所述的特征码与inlay层的信息相互关联。
所述的塑膜层为PET、PE、PP或PVC薄膜,厚度为10-80μm。
所述的基材层为铜版纸、淋膜纸或合成纸。
本实用新型所述的特征识别RFID防伪标识的制备方法,包括以下步骤:
1)在不干胶的基材层上方印刷图文信息和定位框,形成第二印刷层,局部涂布形成随机物理特征层,所述不干胶包括基材层、第二胶水层和离型纸层;
2)使用胶水与塑膜层复合在一起,采集随机物理特征信息和定位框,经多重加密和复杂运算处理,生成特征码,将特征码印刷到塑膜层上;
3)使用电子标签复合设备将inlay层复合在第二胶水层下方;
4)模切,得所述的防伪标识。
步骤1)中,所述的定位框采用CMY三色调和而成的黑色印刷墨印刷而成。而非真正的黑色印刷墨。用设备难以分辨是调和墨印品,还是黑色印品。定位框具有防复制的作用,采用高精度设备复制时,采集到的颜色是黑色,而非三色组成的调和墨。若是黑色定位框,系统自动不能识别,自动判断为假冒产品。
步骤3)中,电子标签复合设备为德国妙莎公司的SL-600智能标签复合封装设备。
步骤4)中,模切后,使用在线采集系统将同一个防伪标识上面的特征码和inlay层进行信息采集关联,并上传到数据库。
对于塑膜层下方设置有离型层的技术方案,所述的特征识别RFID防伪标识的制备方法,包括以下步骤:
1)在不干胶的基材层上方印刷图文信息和定位框,形成第二印刷层,局部涂布形成随机物理特征层,所述不干胶包括基材层、第二胶水层和离型纸层;
2)塑膜层涂布离型层,离型层面使用胶水与随机物理特征层面复合在一起,采集随机物理特征信息和定位框,经多重加密和复杂运算处理,生成特征码,将特征码印刷到塑膜层上;
3)使用电子标签复合设备将inlay层复合在第二胶水层下方;
4)模切,得所述的防伪标识。
步骤1)中,涂布形成随机物理特征层后进行花刀模切,以不切伤离型纸层为准。
步骤1)中,所述的定位框采用CMY三色调和而成的黑色印刷墨印刷而成。
步骤3)中,电子标签复合设备为德国妙莎公司的SL-600智能标签复合封装设备。
步骤4)中,模切后,使用在线采集系统将同一个防伪标识上面的特征码和inlay层进行信息采集关联,并上传到数据库。
消费者鉴别真伪时:
1、通过扫描标识的特征区(即定位框和随机物理特征层信息)和认证区(即根据特征区特征形成的区域),后台可以自行运算判断标识的真伪。
2、通过建立特征码信息与电子标签的信息关联,且建立唯一关联,提高了防伪精度,增加了仿冒难度,有利于货品流通、管理中的信息安全。
3、识读定位框信息,如果识别到黑色专色网点,即为假标签。
4、对于设置有离型层的方案,揭开防伪标识,标识被破坏,分为两层,特征区和认证区无法再次认证,防止二次转移使用。
5、标识揭开后,颗粒及图案留在被贴物上,手摸颗粒有凹凸感,颗粒可挑出。
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是:
1、本实用新型所述的标识具有自我认证功能,利用随机物理特征难以再现的随机特征,在指定大小的随机区域,采集其随机物理特征分布和定位框,然后对该特征信息结合产品信息进行多重加密和复杂运算处理,得到一组唯一的防伪认证信息,用二维码记录在标识上,特征区和认证区相互印证,构成一个既难以伪造又能快速识别的防伪标识。
2、本实用新型所述的防伪标识,在流通过程中,不需要先购买再查询,任何人都可以查验真伪,可以在验证为真品后再决定是否购买,减少不必要的损失。
3、本实用新型不仅有电子标签防伪,还包括特征码防伪,有效提高了标签使用的信息安全性,增大了破解难度,也增强了可视防伪效果,能够用于物流溯源管理、物品的包装层级管理以及产品的防伪防窜货管理。
4、本实用新型将特征码信息与电子标签信息关联,提高了防伪等级,增加了仿冒难度,有利于货品流通、管理中的信息安全。由于二者信息相互关联,两者中其中的一个破坏掉,则另外一个也随之失效,可以有效防止将电子标签inlay层二次转移使用。
附图说明
图1是本实用新型实施例1的层结构示意图;
图2是本实用新型实施例2的层结构示意图;
图3是本实用新型的表观结构示意图;
图中:1、第一印刷层;1.1、特征码;2、塑膜层;3、第一胶水层;4、随机物理特征层;4.1、随机物理特征;5、第二印刷层;5.1定位框;6、基材层;7、第二胶水层;8、inlay层;9、第三胶水层;10、离型纸层;11、离型层。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附图和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做进一步描述。
实施例1
如图1所示,所述的特征识别RFID防伪标识,包括从上到下依次设置的第一印刷层1、塑膜层2、第一胶水层3、随机物理特征层4、第二印刷层5、基材层6、第二胶水层7、inlay层8、第三胶水层9和离型纸层10;
第二印刷层5的印刷信息包括定位框5.1,随机物理特征层4的随机物理特征4.1与定位框5.1位置对应,随机物理特征4.1分布在定位框5.1内部。
所述的第一印刷层1信息包括特征码1.1,所述的特征码1.1是通过采集随机物理特征层4上的随机区域的随机物理特征4.1分布和定位框5.1,进行多重加密和复杂运算处理,得到的一组唯一的防伪认证信息;所述的特征码1.1与随机物理特征层4上随机物理特征4.1存在对应关系。验证时需要同时采集特征码1.1、定位框5.1和随机物理特征4.1来辨别真伪。
所述的随机区域为6mm*6mm-20mm*20mm尺寸的区域。
所述的随机物理特征层4为肉眼可识别的颗粒、条块、圆环或纤维丝中的至少一种。
所述的特征码1.1与inlay层8的信息相互关联。
所述的塑膜层2为PET、PE、PP或PVC薄膜,厚度为10-80μm。
所述的基材层6为铜版纸、淋膜纸或合成纸。
所述的特征识别RFID防伪标识的制备方法,包括以下步骤:
1)在不干胶的基材层6上方印刷图文信息和定位框5.1,形成第二印刷层5,局部涂布形成随机物理特征层4,所述不干胶包括基材层6、第二胶水层7和离型纸层10;
2)使用胶水与塑膜层2复合在一起,采集随机物理特征4.1信息和定位框5.1,经多重加密和复杂运算处理,生成特征码1.1,将特征码1.1印刷到塑膜层2上;
3)使用电子标签复合设备将inlay层8复合在第二胶水层7下方;
4)模切,得所述的防伪标识。
步骤1)中,所述的定位框5.1采用CMY三色调和而成的黑色印刷墨印刷而成。
步骤4)中,模切后,使用在线采集系统将同一个防伪标识上面的特征码1.1和inlay层8进行信息采集关联,并上传到数据库。
实施例2
如图2所示,所述的特征识别RFID防伪标识,包括从上到下依次设置的第一印刷层1、塑膜层2、离型层11、第一胶水层3、随机物理特征层4、第二印刷层5、基材层6、第二胶水层7、inlay层8、第三胶水层9和离型纸层10;
第二印刷层5的印刷信息包括定位框5.1,随机物理特征层4的随机物理特征4.1与定位框5.1位置对应,随机物理特征4.1分布在定位框5.1内部。
所述标识能够揭开,分为剥离部分和留底部分,剥离部分为第一印刷层1和塑膜层2,留底部分为离型层11和离型层11以下的部分。
所述的第一印刷层1信息包括特征码1.1,所述的特征码1.1是通过采集随机物理特征层4上的随机区域的随机物理特征4.1分布和定位框5.1,进行多重加密和复杂运算处理,得到的一组唯一的防伪认证信息;所述的特征码1.1与随机物理特征层4上随机物理特征4.1存在对应关系。验证时需要同时采集特征码1.1、定位框5.1和随机物理特征4.1来辨别真伪。
所述的随机区域为6mm*6mm-20mm*20mm尺寸的区域。
所述的随机物理特征层4为肉眼可识别的颗粒、条块、圆环或纤维丝中的至少一种。
所述的特征码1.1与inlay层8的信息相互关联。
所述的塑膜层2为PET、PE、PP或PVC薄膜,厚度为10-80μm。
所述的基材层6为铜版纸、淋膜纸或合成纸。
所述的特征识别RFID防伪标识的制备方法,包括以下步骤:
1)在不干胶的基材层6上方印刷图文信息和定位框5.1,形成第二印刷层5,局部涂布形成随机物理特征层4,所述不干胶包括基材层6、第二胶水层7和离型纸层8;
2)塑膜层涂布离型层11,离型层面11使用胶水与随机物理特征层4面复合在一起,采集随机物理特征4.1信息和定位框5.1,经多重加密和复杂运算处理,生成特征码1.1,将特征码1.1印刷到塑膜层2上;
3)使用电子标签复合设备将inlay层8复合在第二胶水层7下方;
4)模切,得所述的防伪标识。
步骤1)中,涂布形成随机物理特征层4后进行花刀模切,以不切伤离型纸层10为准。离型工艺+模切底层的工艺组合可以实现标识的防转移,取标的时候,从底纸上取标力值小,可以完成的从离型纸上取标,贴到被贴物上后,底层是切碎的,转移时标签破坏。
步骤1)中,所述的定位框5.1采用CMY三色调和而成的黑色印刷墨印刷而成。
步骤4)中,模切后,使用在线采集系统将同一个防伪标识上面的特征码1.1和inlay层8进行信息采集关联,并上传到数据库。
Claims (7)
1.一种特征识别RFID防伪标识,其特征在于:包括从上到下依次设置的第一印刷层(1)、塑膜层(2)、第一胶水层(3)、随机物理特征层(4)、第二印刷层(5)、基材层(6)、第二胶水层(7)、inlay层(8)、第三胶水层(9)和离型纸层(10);
第二印刷层(5)的印刷信息包括定位框(5.1),随机物理特征层(4)的随机物理特征(4.1)与定位框(5.1)位置对应,随机物理特征(4.1)分布在定位框(5.1)内部。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特征识别RFID防伪标识,其特征在于:所述的塑膜层(2)下方设置有离型层(11)。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特征识别RFID防伪标识,其特征在于:所述的第一印刷层(1)信息包括特征码(1.1),所述的特征码(1.1)是通过采集随机物理特征层(4)上的随机区域的随机物理特征(4.1)分布以及定位框(5.1),进行多重加密和复杂运算处理,得到的一组唯一的防伪认证信息;所述的特征码(1.1)与随机物理特征层(4)上随机物理特征(4.1)存在对应关系。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特征识别RFID防伪标识,其特征在于:所述的随机区域为6mm*6mm-20mm*20mm尺寸的区域;所述的随机物理特征(4.1)为肉眼可识别的颗粒、条块、圆环或纤维丝中的至少一种。
5.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特征识别RFID防伪标识,其特征在于:所述的特征码(1.1)与inlay层(8)的信息相互关联。
6.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特征识别RFID防伪标识,其特征在于:所述的塑膜层(2)为PET、PE、PP或PVC薄膜,厚度为10-80μm;所述的基材层(6)为铜版纸、淋膜纸或合成纸。
7.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特征识别RFID防伪标识,其特征在于:所述的(5.1)采用CMY三色调和而成的黑色印刷墨印刷而成。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Filing Date | Title |
---|---|---|---|
CN202020645060.XU CN211604178U (zh) | 2020-04-24 | 2020-04-24 | 特征识别rfid防伪标识 |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Filing Date | Title |
---|---|---|---|
CN202020645060.XU CN211604178U (zh) | 2020-04-24 | 2020-04-24 | 特征识别rfid防伪标识 |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 Publication Date |
---|---|
CN211604178U true CN211604178U (zh) | 2020-09-29 |
Family
ID=72584361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 Title | Priority Date | Filing Date |
---|---|---|---|
CN202020645060.XU Active CN211604178U (zh) | 2020-04-24 | 2020-04-24 | 特征识别rfid防伪标识 |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 Link |
---|---|
CN (1) | CN211604178U (zh) |
Cited By (1)
Pub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Publication date | Assignee | Title |
---|---|---|---|---|
CN112150909A (zh) * | 2020-10-31 | 2020-12-29 | 山东泰宝信息科技集团有限公司 | 魔粒特征识别防伪卡及其制备方法 |
-
2020
- 2020-04-24 CN CN202020645060.XU patent/CN211604178U/zh active Active
Cited By (1)
Pub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Publication date | Assignee | Title |
---|---|---|---|---|
CN112150909A (zh) * | 2020-10-31 | 2020-12-29 | 山东泰宝信息科技集团有限公司 | 魔粒特征识别防伪卡及其制备方法 |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 Publication Date | Title |
---|---|---|
CN109146024B (zh) | 基于区块链的艺术品防伪电子标签系统与方法 | |
CN105740926A (zh) | 防伪方法及防伪系统 | |
CN101159104A (zh) | 一种防伪、防窜货的标识物及其识别方法和加工设备 | |
CN211455117U (zh) | 全息烫印特征识别防伪标识 | |
CN211654122U (zh) | 具有多重防伪功能的标签 | |
CN204740801U (zh) | 一种防伪结构 | |
CN211455118U (zh) | 彩虹特征识别防伪标识 | |
CN106355419A (zh) | 用于瓶装类产品防窜货的物流码关联及溯源查询方法 | |
CN211604178U (zh) | 特征识别rfid防伪标识 | |
CN111243422A (zh) | 彩虹特征识别防伪标识及其制备方法 | |
CN111882327A (zh) | 一种具备身份特征可主动向系统反馈信息的防伪溯源方法 | |
CN206353412U (zh) | 一种三维防伪标签 | |
CN111353791A (zh) | 特征识别rfid防伪标识及其制备方法 | |
CN102289762A (zh) | 一种协同认证的商品防伪方法 | |
CN104240592B (zh) | 孔·粒镜像对应防伪方法 | |
CN202142086U (zh) | 一次性防伪 rfid 电子标签 | |
CN109637343A (zh) | 一种隐形紫外线可变防伪标签以及制作方法 | |
CN103279784B (zh) | 一种二维防伪标签及其生产方法 | |
CN211628580U (zh) | 特征识别防伪标识 | |
CN109410743A (zh) | 一种防止信息泄露的标签 | |
CN216140520U (zh) | 一种防回收造假的包装结构 | |
CN111243424A (zh) | 特征识别防伪标识及其制备方法 | |
CN111292605A (zh) | 全息烫印特征识别防伪标识及其制备方法 | |
CN205656645U (zh) | 一种防伪二维码结构 | |
CN211506948U (zh) | 随机物理特征识别大标贴 |
Legal Events
Date | Code | Title | Description |
---|---|---|---|
GR01 | Patent grant | ||
GR01 | Patent grant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