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209638017U - 高功率泵浦结构 - Google Patents

高功率泵浦结构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209638017U
CN209638017U CN201920120115.2U CN201920120115U CN209638017U CN 209638017 U CN209638017 U CN 209638017U CN 201920120115 U CN201920120115 U CN 201920120115U CN 209638017 U CN209638017 U CN 209638017U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chamber
high power
pump structure
power pump
shell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Active
Application number
CN201920120115.2U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申猛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Shenzhen Qixinghong Technology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Shenzhen Qixinghong Technology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Shenzhen Qixinghong Technology Co Ltd filed Critical Shenzhen Qixinghong Technology Co Ltd
Priority to CN201920120115.2U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209638017U/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209638017U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209638017U/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Landscapes

  • Structures Of Non-Positive Displacement Pumps (AREA)

Abstract

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高功率泵浦结构,包括:一壳体,具有一第一侧及一第二侧,该第一侧形成一泵浦腔室及一分隔部将该泵浦腔室分隔为一第一腔室及一第二腔室,该分隔部一端形成一导流片,该第二腔室形成延伸形成一枢设部,该枢设部中央处开设一容置孔,该第二侧对应该枢设部处凹设形成一凹室;一隔流板,盖设于所述转子组的外周侧,并该隔流板罩盖所述第二腔室以与该第一腔室不相连通;及一封闭件,对应盖设所述壳体,该封闭件与该隔流板间形成一连通腔室,该连通腔室连通所述第一腔室及第二腔室,凭借上述结构达到提升泵浦功率的目的。

Description

高功率泵浦结构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是有关于一种泵浦结构领域,尤指一种具有高功率的泵浦结构。
背景技术
随着电子设备计算效能日渐增强,其内部所设置的电子元件于运作时会产生大量热量,通常需于电子元件上设置散热器或散热鳍片以增加散热面积进而提升散热效能,但由于散热器与散热鳍片所达到的散热效果有限,故现行现有技术便有采用水冷装置作为增强散热效能的解决方式。
而现有水冷装置是将吸收到发热元件(处理器或图形处理器)的热量与水冷装置内部的一冷却液体热交换,然后通过水冷装置内部的一泵浦来循环冷却液体,并该水冷装置通过复数管体连接一散热器,令冷却液体可于散热器与水冷装置两者间进行热交换循环散热,以对发热元件快速散热。
当前的泵浦在腔室上并无多做设计,入水口及出水口都连接到泵浦腔室,通过叶轮旋转来带动冷却液体流动,然而这样的作法在于冷却液体的加压十分有限,简言的,在同样的泵浦或定转子组所能提供的效率是十分低落的,如欲提升冷却液体流动速度,就必须替换更大的泵浦,在当今电子设备诉求轻薄短小的前提下,这样一味加大泵浦的作法是不理想的。
是以,要如何解决上述现有的问题与缺失,即为本案的发明人与从事此行业的相关厂商所亟欲研究改善的方向所在。
实用新型内容
如此,为有效解决上述的问题,本实用新型的主要目的在于提供一种提升功率的高功率泵浦结构。
为达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高功率泵浦结构,包括一壳体,具有一第一侧及一第二侧,该第一侧形成一泵浦腔室及一分隔部将该泵浦腔室分隔为一第一腔室及一第二腔室,该分隔部一端形成一导流片,该第二腔室延伸形成一枢设部,该枢设部中央处开设一容置孔,该第二侧对应该枢设部处凹设形成一凹室;一转子组,容设于所述第二腔室内,该转子组具有一叶轮及一磁性元件,该磁性元件选择套设于枢设部外缘或设置于该容置孔内,该叶轮向该枢设部凸伸一转轴,该转轴选择插设于该容置孔内或该磁性元件的一穿孔内;一隔流板,盖设于所述转子组的外周侧,并该隔流板罩盖所述第二腔室以与该第一腔室不相连通;一定子组,容设于所述凹室内;及一封闭件,对应盖设所述壳体,该封闭件与该隔流板间形成一连通腔室,该连通腔室连通所述第一腔室及第二腔室。
在一实施例,该导流片具有导流作用,且该导流片及该分隔部是一体成型。
在一实施例,该凹室的周侧轴向间隔凸设复数凸条,该复数凸条之间形成一间隙。
在一实施例,该定子组具有复数极柱,每一极柱分别对应容设于所述间隙内。
在一实施例,该壳体还具有一进水口及一出水口,该进水口与所述第一腔室相连通,该出水口与所述第二腔室相连通。
在一实施例,该容置孔内壁轴向形成复数沟槽,该复数沟槽与所述第二腔室相连通。
在一实施例,该隔流板还具有一顶面及一底面,该顶面与该封闭件之间具有一间距,该底面盖设于所述转子组的外周侧。
在一实施例,该凹室对应所述容置孔处凸设一套设部,该定子组由复数硅钢片所组成并于中央处形成一通孔,该通孔对应套设于该套设部上。
在一实施例,该转子组是内转子态样,该叶轮的转轴插设于该磁性元件的穿孔内,该磁性元件设置于该容置孔内。
在一实施例,该转子组是外转子态样,该磁性元件通过该穿孔套设于枢设部外缘,该叶轮的转轴插设于该容置孔内。
在一实施例,该壳体还具有一定子盖对应盖设该定子组,该壳体还具有一定子盖对应盖设该定子组,该定子盖设置一控制电路。
在一实施例,该壳体的第一侧相对该泵浦腔室的外周侧更开设一定位槽,一防漏件对应嵌设于该定位槽内。
以上所述,本实用新型相较于现有技术具有下列优点:
1.降低工作流体产生乱流以提高功率;
2.提高激磁功率以提高功率;
3.运用工作流体作为介质成为液体动压轴承以提高功率。
附图说明
图1A是本实用新型第一实施例的立体分解图;
图1B是本实用新型第一实施例的另一视角的立体分解图;
图1C是本实用新型第一实施例的立体组合图;
图1D是本实用新型第一实施例的A-A线剖面示意图;
图1E是本实用新型第一实施例的B-B线剖面示意图;
图2是本实用新型第一实施例的壳体立体示意图;
图3A是本实用新型第二实施例的立体分解图;
图3B是本实用新型第二实施例的另一视角的立体分解图;
图3C是本实用新型第二实施例的局部示意图。
附图标记说明:壳体1;第一侧1a;第二侧1b;分隔部11;导流片111;泵浦腔室12;第一腔室121;第二腔室122;枢设部1221;容置孔1222;沟槽12221;凹室13;凸条131;间隙132;套设部133;开口134;进水口14;出水口15;定子盖16;控制电路161;定位槽17;防漏件171;转子组2;叶轮21;转轴22;磁性元件23;穿孔231;隔流板3;顶面31;底面32;定子组4;极柱41;硅钢片42;通孔43;封闭件5;连通腔室51。
具体实施方式
本实用新型的上述目的及其结构与功能上的特性,将依据所附图式的较佳实施例予以说明。
请参阅图1A、图1B、图1C、图1D、图1E及图2,是本实用新型高功率泵浦结构的第一实施例的立体分解图、另一视角的立体分解图、立体组合图、A-A线剖面、B-B线剖面及壳体立体示意图,本实用新型的泵浦结构主要包括一壳体1、一转子组2、一隔流板3、一定子组4及一封闭件5,该转子组2及该定子组4设置在该壳体1上,该隔流板3及该封闭件5依序设置在该壳体1上构成完整的泵浦结构,在第一实施例中泵浦结构为内转子态样。
该壳体1具有一第一侧1a及一第二侧1b,该第一侧1a及第二侧1b分别在该壳体1相反的两面上,该第一侧1a具有一分隔部11及一泵浦腔室12,该分隔部11由该第一侧1a向上延伸形成,且该分隔部11将该泵浦腔室12区隔成一第一腔室121及一第二腔室122,该壳体1的立壁具有一进水口14及一出水口15,该进水口14与该第一腔室121连通,该出水口15与该第二腔室122连通,该壳体1的立壁的内部为一弧形态样,该分隔部11同样为一弧形态样,该分隔部11远离该壳体1的立壁的一端处具有一导流片111,该导流片111同样为弧形态样,且配合该出水口15的位置以产生导流的功效,该第二腔室122向上突伸形成一枢设部1221,该枢设部1221中央形成一容置孔1222,该壳体1的第一侧1a相对该泵浦腔室12的外周侧更开设一定位槽17,一防漏件171对应嵌设于该定位槽17内。
该第二侧1b具有一凹室13,该凹室13的位置对应于该枢设部1221,该凹室13的周侧形成多个凸条131,该些凸条131之间形成一间隙132,所述凸条131以轴向方向形成,以做为该凹室13壁面的补强结构,该凹室13具有一开口134,且该凹室13中央处朝向该开口134的方向形成一套设部133。
第一实施例中的泵浦结构为内转子态样,该转子组2设置在该第二腔室122内且包含一叶轮21及一磁性元件23,该叶轮21朝向该枢设部1221的一面上凸伸一转轴22,该磁性元件23具有一穿孔231,该转轴22插设于该穿孔231内,该磁性元件23设置于该容置孔1222内,该磁性元件23隔着该凹室13壁面对应该定子组4。
该隔流板3具有一顶面31及一底面32,该顶面31与该封闭件5之间具有一间距,该底面32盖设于所述转子组2的外周侧,且该隔流板3覆盖该第二腔室122。
该定子组4设置于该凹室13内,该定子组4由复数硅钢片42堆迭组成,该定子组4具有复数极柱41且中央形成一通孔43,该极柱41例如但不限制为T型态样,该复数极柱41对应设置在该复数凸条131之间,该通孔43设置在该套设部133上,该壳体1的凹室13供一定子盖16对应盖设该定子组4,该定子盖16一侧面上连接设置一控制电路161。
该封闭件5对应盖设所述壳体1的第一侧1a,该封闭件5与该隔流板3之间的间距即为一连通腔室51,该连通腔室51连通所述第一腔室121及该第二腔室122。
请参考图1D及图1E,本实用新型泵浦于实际使用时,该出水口15连接一水冷头(未图示),该进水口14连接一水冷排(未图示),该水冷头(未图示)及该水冷排(未图示)相接构成一完整的水冷循环统,于作动时该叶轮21转动使叶片对工作流体产生推力,让工作流体沿着该第二腔室122的弧形内壁流动,并搭配该导流片111的导引,让工作流体加压后快速的由该出水口15离开该第二腔室122,工作流体依序通过水冷头(未图示)及水冷排(未图示)后,该工作流体再由进水口14进入该第一腔室121,该工作流体沿着该连通腔室51通过该隔流板3后再次进入第二腔室122完成整个循环。
上述结构使所述定子组4的极柱41与所述转子组2内周侧设置的磁性元件23彼此更为靠近,大幅提高所述极柱41与磁性元件23间相互感应激磁作用,提高转子组2的运转效率,进而提升整体散热效率,另外该第二腔室122、该分隔部11及该导流片111形成一圆环内壁结构,该叶轮21与该第二腔室122、该分隔部11及该导流片111任一处都等距,如此结构使工作流体受到的推力均衡以快速提升流速且减少阻力,如此大幅度提升工作效率。
在此特别说明,该导流片111的长度不宜过短,较佳的是对应覆盖于该出水口15(请参阅图2),如此避免由该连通腔室51进入该第二腔室122的工作流体直接朝该出水口15移动,强迫工作流体在该第二腔室122内充分提升流速后再由该出水口15流出该第二腔室122,减少工作流体在该第二腔室122内产生乱流。
请参阅图3A、图3B及图3C、是本实用新型第二实施例的立体分解图、另一视角的立体分解图及局部示意图,本实施例与第一实施例大致相同,其相同处不再赘述,其差异处在于第二实施例为外转子态样,该枢设部1221及该凹室13做适应性的变化(例如空间大小或凸条131的数量及间隙132的距离),且容置孔1222内更开设有复数沟槽12221,当工作流体流入该容置孔1222内通过该复数沟槽12221将工作流体作为介质成为一液体动压轴承的结构设计,进一步的提升转动效率。
另外,第二实施例不同于第一实施例的处还包括叶轮21及磁性元件23及枢设部1221的相对关系,该穿孔231的大小对应该枢设部1221的外径,使该磁性元件23套设于该枢设部1221外缘且对应定子组4,该叶轮21的转轴22插设于该容置孔1222内并对应该复数沟槽12221。
不论在上述任一实施例中,该分隔部11、舌部111、枢设部1221及套设部133与所述壳体1为一体成型,但并不引以为限,换言之,壳体1、分隔部11、舌部111、枢设部1221及套设部133可依照使用者的需求分开制作成型后再相互组合,都可达到相同的目的功效。
另外,所述壳体1及封闭件5以六边形做说明,所述壳体1的每一内角各开设一结合部,所述封闭件5的每一内角各开设一组合部对应与该结合部相组设结合,而所述壳体1及封闭件5的结合方式可通过卡合或嵌合或粘合等方式,或者是可利用螺钉、螺丝等锁固的方式将两者结合在一起。
再者,上述控制电路161设置在一软性电路板(Flexible Printed Circuit)上,但并不引以为限,也可制作在电路板(Printed circuit board)或其他等校的物件,此外该控制电路161也可直接整合在该定子组4上或凹室13内,省去上述的电路板达到节省成本及空间的优点。
再者,定子盖16并非必要元件,可将该定子组4置入该凹室13内后灌模包覆直接填满该凹室13且封闭该开口134,达到更好的结构强度及防水特性。
以上所述,本实用新型相较于现有技术具有下列优点:
1.降低工作流体产生乱流以提高功率;
2.提高激磁功率以提高功率;
3.运用工作流体作为介质成为液体动压轴承以提高功率。
以上说明对本实用新型而言只是说明性的,而非限制性的,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理解,在不脱离权利要求所限定的精神和范围的情况下,可作出许多修改、变化或等效,但都将落入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之内。

Claims (12)

1.一种高功率泵浦结构,其特征在于,包括:
一壳体,具有一第一侧及一第二侧,该第一侧形成一泵浦腔室,一分隔部将该泵浦腔室分隔为一第一腔室及一第二腔室,该分隔部一端形成一导流片,该第二腔室延伸形成一枢设部,该枢设部中央处开设一容置孔,该第二侧对应该枢设部处凹设形成一凹室;
一转子组,容设于所述第二腔室内,该转子组具有一叶轮及一磁性元件,该磁性元件选择套设于枢设部外缘或设置于该容置孔内,该叶轮向该枢设部凸伸一转轴,该转轴选择插设于该容置孔内或该磁性元件的一穿孔内;
一隔流板,盖设于所述转子组的外周侧,该隔流板罩盖所述第二腔室以使该第二腔室与该第一腔室不相连通;
一定子组,容设于所述凹室内;及
一封闭件,对应盖设所述壳体,该封闭件与该隔流板间形成一连通腔室,该连通腔室连通所述第一腔室及第二腔室。
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高功率泵浦结构,其特征在于:该导流片具有导流作用,且该导流片及该分隔部是一体成型。
3.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高功率泵浦结构,其特征在于:该凹室的周侧轴向间隔凸设复数凸条,该复数凸条之间形成一间隙。
4.如权利要求3所述的高功率泵浦结构,其特征在于:该定子组具有复数极柱,每一极柱分别对应容设于所述间隙内。
5.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高功率泵浦结构,其特征在于:该壳体还具有一进水口及一出水口,该进水口与所述第一腔室相连通,该出水口与所述第二腔室相连通。
6.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高功率泵浦结构,其特征在于:该容置孔内壁轴向形成复数沟槽,该复数沟槽与所述第二腔室相连通。
7.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高功率泵浦结构,其特征在于:该隔流板还具有一顶面及一底面,该顶面与该封闭件之间具有一间距,该底面盖设于所述转子组的外周侧。
8.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高功率泵浦结构,其特征在于:该凹室对应所述容置孔处凸设一套设部,该定子组由复数硅钢片所组成并在中央处形成一通孔,该通孔对应套设于该套设部上。
9.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高功率泵浦结构,其特征在于:该转子组是外转子态样,该磁性元件的穿孔套设于枢设部外缘,该叶轮的转轴插设于该容置孔内。
10.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高功率泵浦结构,其特征在于:该转子组是内转子态样,该叶轮的转轴插设于该磁性元件的穿孔内,该磁性元件设置于该容置孔内。
11.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高功率泵浦结构,其特征在于:该壳体还具有一定子盖,该定子盖对应盖设该定子组,该定子盖设置一控制电路。
1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高功率泵浦结构,其特征在于:该壳体的第一侧相对该泵浦腔室的外周侧还开设一定位槽,一防漏件对应嵌设于该定位槽内。
CN201920120115.2U 2019-01-22 2019-01-22 高功率泵浦结构 Active CN209638017U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920120115.2U CN209638017U (zh) 2019-01-22 2019-01-22 高功率泵浦结构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920120115.2U CN209638017U (zh) 2019-01-22 2019-01-22 高功率泵浦结构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209638017U true CN209638017U (zh) 2019-11-15

Family

ID=68479026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1920120115.2U Active CN209638017U (zh) 2019-01-22 2019-01-22 高功率泵浦结构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209638017U (zh)

Cited By (1)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9695578A (zh) * 2019-01-22 2019-04-30 深圳兴奇宏科技有限公司 高功率泵浦结构

Cited By (2)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9695578A (zh) * 2019-01-22 2019-04-30 深圳兴奇宏科技有限公司 高功率泵浦结构
CN109695578B (zh) * 2019-01-22 2024-01-19 深圳兴奇宏科技有限公司 高功率泵浦结构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US11011955B2 (en) Motor
EP3073119B1 (en) Electrically driven pump
CN109695578A (zh) 高功率泵浦结构
EP2971786B1 (en) Two pump design with coplanar interface surface
US10760470B2 (en) Ship propulsion apparatus
JP6057566B2 (ja) 流体ポンプ
CN208190459U (zh) 一种自冷却油泵电机
CN207319170U (zh) 薄型泵浦结构
CN209638017U (zh) 高功率泵浦结构
CN109441836A (zh) 薄型泵浦结构
CN107608488A (zh) 薄型泵浦结构
CN116505678B (zh) 电机、推进系统和飞行器
CN110195706A (zh) 一种利用自身介质散热的电子水泵
CN210120452U (zh) 一种电机机壳
CN211874738U (zh) 一种吸水泵电机的冷却循环系统
CN206024364U (zh) 水冷装置
CN115065200B (zh) 内部为真空环境的液冷储能飞轮和储能设备
JP2008303814A (ja) ポンプ
JP2008167575A (ja) 直駆式液体冷却モータの固定子
CN207339471U (zh) 一种用于电机转子冷却的结构
WO2021100257A1 (ja) 回転電機
TWI754123B (zh) 高功率泵浦結構
CN113131675A (zh) 飞轮转子的散热机构
CN205212607U (zh) 电动汽车用电机水冷减重机壳
CN107438348B (zh) 水冷装置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