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209636976U - 抗震连廊的梁板连接结构 - Google Patents

抗震连廊的梁板连接结构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209636976U
CN209636976U CN201920222841.5U CN201920222841U CN209636976U CN 209636976 U CN209636976 U CN 209636976U CN 201920222841 U CN201920222841 U CN 201920222841U CN 209636976 U CN209636976 U CN 209636976U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vestibule
connection structure
beam slab
antidetonation
floor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Active
Application number
CN201920222841.5U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王加
张春明
朱迪
张英龙
康睿太
曲玉宝
廉国超
张茂春
刘相涛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China Construction Eighth Engineering Division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China Construction Eighth Engineering Division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China Construction Eighth Engineering Division Co Ltd filed Critical China Construction Eighth Engineering Division Co Ltd
Priority to CN201920222841.5U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209636976U/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209636976U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209636976U/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Landscapes

  • Buildings Adapted To Withstand Abnormal External Influences (AREA)

Abstract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抗震连廊的梁板连接结构,用于连接楼板和框架梁,梁板连接结构包括:形成于框架梁端部的承托面和垂直于承托面的限位面;设于承托面上的隔震支座,隔震支座的底部和框架梁顶部固定连接,隔震支座的顶部和楼板底部固定连接;固定于限位面的缓冲层,缓冲层和楼板之间留设有水平间距。隔震支座通过提供侧向位移以将震动的机械能转换成热能,从而防止框架梁顶部和楼板端部之间在地震过程中直接刚性碰撞而造成的破坏。缓冲层可防止框架梁顶部和楼板之间在地震过程中横向直接刚性碰撞而造成的破坏。

Description

抗震连廊的梁板连接结构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建筑施工领域,尤指一种抗震连廊的梁板连接结构。
背景技术
根据现代建筑学的定义,连廊是复杂高层建筑结构体系的一种,它一般指两幢或几幢高层建筑之间由架空连接体相互连接,以满足建筑造型及使用功能的要求。连接体即连廊。其跨度有几米长,也有几十米长。连廊沿建筑物竖向有布置一个的,也有布置几个的。连廊设置一方面出于建筑功能上的要求,它可以方便两塔楼之间的联系。同时连廊具有良好的采光效果和广阔的视野而可以用做观光走廊或休闲咖啡厅等;另一方面,由于连廊的设置,可以使建筑外观上更具特色,并能营造出一种更加和谐的建筑氛围。此外,还有消防连廊,起到安全通道的作用,对防火要求很高,必须全部用防火材料制作。
连廊常用于连接相邻的建筑物。连廊和建筑物对应的搭接端通常直接刚性连接,无法抵消地震的水平作用力以及温度变形,连廊挤压建筑物容易造成破坏。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克服现有技术的缺陷,提供一种抗震连廊的梁板连接结构,解决现有技术中连廊和建筑物对应的搭接端通常直接刚性连接,无法抵消地震的水平作用力以及温度变形,连廊挤压建筑物容易造成破坏的问题。
实现上述目的的技术方案是:
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抗震连廊的梁板连接结构,用于连接楼板和框架梁,所述梁板连接结构包括:
形成于所述框架梁端部的承托面和垂直于所述承托面的限位面;
设于所述承托面上的隔震支座,所述隔震支座的底部和所述框架梁顶部固定连接,所述隔震支座的顶部和所述楼板底部固定连接;以及
固定于所述限位面的缓冲层,所述缓冲层和所述楼板之间留设有水平间距。
本实用新型抗震连廊的梁板连接结构的有益效果:
本实用新型抗震连廊的梁板连接结构通过采用隔震支座设于承托面,且隔震支座底部和框架梁顶部固定连接,隔震支座的顶部和楼板端部固定连接;隔震支座通过提供侧向位移以将震动的机械能转换成热能,从而防止框架梁顶部和楼板端部之间在地震过程中直接刚性碰撞而造成的破坏。通过将缓冲层固定于限位面,缓冲层和楼板之间留设有水平间距,从而防止框架梁顶部和楼板之间在地震过程中横向直接刚性碰撞而造成的破坏。
本实用新型抗震连廊的梁板连接结构的进一步改进在于,
所述承托面设有固定有至少一个锚杆的底板,所述锚杆埋设于所述框架梁从而所述底板固定于所述框架梁;
所述隔震支座设于所述底板上,通过至少一个固定螺栓固接所述底板和所述隔震支座。
本实用新型抗震连廊的梁板连接结构的进一步改进在于,
所述隔震支座的顶部设有垫板,所述垫板通过螺丝和所述楼板底部固定连接。
本实用新型抗震连廊的梁板连接结构的进一步改进在于,所述底板上固定有围设于所述隔震支座的多个限位板。
本实用新型抗震连廊的梁板连接结构的进一步改进在于,
所述限位板有三个,所述限位板垂直固定于所述底板,且所述限位板的顶部和所述楼板之间留设有间距。
本实用新型抗震连廊的梁板连接结构的进一步改进在于,
所述限位板的远离所述隔震支座的一侧固定有加固板,所述加固板和所述底板垂直固接。
本实用新型抗震连廊的梁板连接结构的进一步改进在于,所述缓冲层为橡胶垫。
本实用新型抗震连廊的梁板连接结构的进一步改进在于,所述隔震支座为橡胶隔震支座。
本实用新型抗震连廊的梁板连接结构的进一步改进在于,所述楼板为压型钢板上浇筑混凝土形成的组合楼板。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抗震连廊的梁板连接结构的侧视图。
图2为图1中A-A的剖视图。
图3为本实用新型抗震连廊的梁板连接结构的预埋件的主视图。
图4为图3的侧视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附图和具体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作进一步说明。
参阅图1,显示了本实用新型抗震连廊的梁板连接结构的侧视图。参阅图2为图1中A-A的剖视图。结合图1和图2所示,本实用新型抗震连廊的梁板连接结构,用于连接楼板10和框架梁20,所述梁板连接结构包括:
形成于所述框架梁20端部的承托面和垂直于所述承托面的限位面;
设于所述承托面上的隔震支座30,所述隔震支座30的底部和所述框架梁20顶部固定连接,所述隔震支座30的顶部和所述楼板10底部固定连接;以及
固定于所述限位面的缓冲层40,所述缓冲层40和所述楼板10之间留设有水平间距。
作为本实用新型抗震连廊的梁板连接结构的一较佳实施方式,参阅图3为本实用新型抗震连廊的梁板连接结构的预埋件的主视图。参阅图4为图3的侧视图。结合图1至图4所示,所述承托面设有固定有至少一个锚杆50的底板51,所述锚杆50埋设于所述框架梁20从而所述底板51固定于所述框架梁20;
所述隔震支座30设于所述底板51上,通过至少一个固定螺栓固接所述底板51和所述隔震支座30。
在本实施例中,锚杆50为L型杆,L型杆和底板51穿孔塞焊固定。L型杆预埋于框架梁顶部20。底板51通过多个固定螺栓和隔震支座30的底部固定连接。
所述隔震支座30的顶部设有垫板11,所述垫板11通过螺丝和所述楼板10底部固定连接。在本实施例中,所述楼板为压型钢板上浇筑混凝土形成的组合楼板,组合楼板竖向设有多个加劲板。框架梁为混凝土框架梁。
作为本实用新型抗震连廊的梁板连接结构的一较佳实施方式,结合图1至图4所示,所述底板51上固定有围设于所述隔震支座30的多个限位板52。
在本实施例中,限位板52有三个,设于底板51的除了限位面的其余三个边,从而三个限位板52和限位面一起将隔震支座30围合起来,防止隔震支座30侧向位移过大的问题。
作为本实用新型抗震连廊的梁板连接结构的一较佳实施方式,结合图1至图4所示,相邻两个所述限位板52之间留设有空隙,且相互垂直。防止在震动过程中相邻两个所述限位板52发生碰撞的问题。
限位板52垂直固定于所述底板51,且所述限位板52的顶部和所述楼板10之间留设有间距。
作为本实用新型抗震连廊的梁板连接结构的一较佳实施方式,结合图1至图4所示,所述限位板52的远离所述隔震支座30的一侧固定有加固板53,所述加固板53和所述底板51垂直固接。
作为本实用新型抗震连廊的梁板连接结构的一较佳实施方式,结合图1至图4所示,所述缓冲层40为橡胶垫,具有一定的缓冲作用,防止楼板端部和框架梁刚性碰撞,解决了刚性连接时连廊无法抵消地震的水平作用力以及温度变形,连廊挤压建筑物容易造成破坏的问题。
作为本实用新型抗震连廊的梁板连接结构的一较佳实施方式,结合图1至图4所示,所述隔震支座30为橡胶隔震支座。在地震来临时隔震支座30竖向提供对建筑物的支撑,在地震波的往复活动作中隔震支座30将震动的机械能转换成热能消耗掉,水平方向上不会将全部能量传递给建筑物,大大降低建筑物承受的水平地震力的波坏作用,从而降低了地震对建筑体的破坏能力。
本实用新型抗震连廊的梁板连接结构的有益效果为:
本实用新型抗震连廊的梁板连接结构通过采用隔震支座设于承托面,且隔震支座底部和框架梁顶部固定连接,隔震支座的顶部和楼板端部固定连接;隔震支座通过提供侧向位移以将震动的机械能转换成热能,从而防止框架梁顶部和楼板端部之间在地震过程中直接刚性碰撞而造成的破坏。通过将缓冲层固定于限位面,缓冲层和楼板之间留设有水平间距,从而防止框架梁顶部和楼板之间在地震过程中横向直接刚性碰撞而造成的破坏。
以上结合附图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进行了详细说明,本领域中普通技术人员可根据上述说明对本实用新型做出种种变化例。因而,实施例中的某些细节不应构成对本实用新型的限定,本实用新型将以所附权利要求书界定的范围作为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

Claims (9)

1.一种抗震连廊的梁板连接结构,用于连接楼板和框架梁,其特征在于,所述梁板连接结构包括:
形成于所述框架梁端部的承托面和垂直于所述承托面的限位面;
设于所述承托面上的隔震支座,所述隔震支座的底部和所述框架梁顶部固定连接,所述隔震支座的顶部和所述楼板底部固定连接;以及
固定于所述限位面的缓冲层,所述缓冲层和所述楼板之间留设有水平间距。
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抗震连廊的梁板连接结构,其特征在于,
所述承托面设有固定有至少一个锚杆的底板,所述锚杆埋设于所述框架梁从而所述底板固定于所述框架梁;
所述隔震支座设于所述底板上,通过至少一个固定螺栓固接所述底板和所述隔震支座。
3.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抗震连廊的梁板连接结构,其特征在于,
所述隔震支座的顶部设有垫板,所述垫板通过螺丝和所述楼板底部固定连接。
4.如权利要求2所述的抗震连廊的梁板连接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底板上固定有围设于所述隔震支座的多个限位板。
5.如权利要求4所述的抗震连廊的梁板连接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限位板有三个,所述限位板垂直固定于所述底板,且所述限位板的顶部和所述楼板之间留设有间距。
6.如权利要求4所述的抗震连廊的梁板连接结构,其特征在于,
所述限位板的远离所述隔震支座的一侧固定有加固板,所述加固板和所述底板垂直固接。
7.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抗震连廊的梁板连接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缓冲层为橡胶垫。
8.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抗震连廊的梁板连接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隔震支座为橡胶隔震支座。
9.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抗震连廊的梁板连接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楼板为压型钢板上浇筑混凝土形成的组合楼板。
CN201920222841.5U 2019-02-19 2019-02-19 抗震连廊的梁板连接结构 Active CN209636976U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920222841.5U CN209636976U (zh) 2019-02-19 2019-02-19 抗震连廊的梁板连接结构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920222841.5U CN209636976U (zh) 2019-02-19 2019-02-19 抗震连廊的梁板连接结构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209636976U true CN209636976U (zh) 2019-11-15

Family

ID=68494047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1920222841.5U Active CN209636976U (zh) 2019-02-19 2019-02-19 抗震连廊的梁板连接结构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209636976U (zh)

Cited By (3)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11877535A (zh) * 2020-07-21 2020-11-03 中国航空国际建设投资有限公司 一种具有变形缝的连体结构
CN114541569A (zh) * 2022-03-03 2022-05-27 浙江鑫润工程管理有限公司 一种高层建筑的交互结构
CN114703974A (zh) * 2022-06-07 2022-07-05 中铁建工集团有限公司 超高层顶巨型钢连体提升引起主楼侧向变形的控制方法

Cited By (4)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11877535A (zh) * 2020-07-21 2020-11-03 中国航空国际建设投资有限公司 一种具有变形缝的连体结构
CN114541569A (zh) * 2022-03-03 2022-05-27 浙江鑫润工程管理有限公司 一种高层建筑的交互结构
CN114541569B (zh) * 2022-03-03 2024-04-09 浙江鑫润工程管理有限公司 一种高层建筑的交互结构
CN114703974A (zh) * 2022-06-07 2022-07-05 中铁建工集团有限公司 超高层顶巨型钢连体提升引起主楼侧向变形的控制方法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209636976U (zh) 抗震连廊的梁板连接结构
CN207728795U (zh) 桥架抗震支吊架
CN205604545U (zh) 外墙挂板抗震上连接件
KR101388823B1 (ko) 폼 장치
CN215406741U (zh) 一种用于生土建筑的新型生土墙结构
CN109944371A (zh) 超高层大板块幕墙的双索网钢梁组合结构
CN103015622B (zh) 装配式复合剪力结构墙板
CN112726913B (zh) 石材幕墙结构及安装方法
CN212001801U (zh) 一种限位组件及预制外墙板的连接结构
CN110409664B (zh) 一种预应力钢板混凝土剪力墙结构
CN209891506U (zh) 一种抗风压的铝板和玻璃混合幕墙
CN102767294A (zh) 一种采用墙面钢支撑提高砌体结构抗震能力的加固方法
CN105350697A (zh) 一种开放式铝板幕墙
WO2021097762A1 (zh) 附着升降作业安全防护平台金属防护网的全方位防护连接结构
CN108035600A (zh) 一种抗震等级高的建筑结构
CN110593473B (zh) 一种采用轻质楼板的钢结构建筑楼板结构
CN109267793A (zh) 一种新型立体车库的外观装饰及设备保护
CN218028616U (zh) 结构保温装饰一体化墙板
CN210887716U (zh) 一种采用轻质楼板的钢结构建筑楼板结构
CN212388795U (zh) 一种钢框架墙板快速拼装构件
CN204626704U (zh) 一种多功能防屈曲耗能组合墙
CN217420111U (zh) 一种复合自保温外墙板下托式连接结构
CN220928799U (zh) 一种免打孔装配式钢结构悬挑防护棚
CN212453079U (zh) 混凝土薄壳建筑
CN220150551U (zh) 一种装配式加气混凝土保温外墙板的安装结构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