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209629410U - 一种感温变色锅 - Google Patents

一种感温变色锅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209629410U
CN209629410U CN201820814866.XU CN201820814866U CN209629410U CN 209629410 U CN209629410 U CN 209629410U CN 201820814866 U CN201820814866 U CN 201820814866U CN 209629410 U CN209629410 U CN 209629410U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discoloration
coating
pot
heat discoloration
utility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Active
Application number
CN201820814866.XU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钟春发
万鹏
曹达华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Foshan Shunde Midea Electrical Heating Appliances Manufacturing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Foshan Shunde Midea Electrical Heating Appliances Manufacturing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Foshan Shunde Midea Electrical Heating Appliances Manufacturing Co Ltd filed Critical Foshan Shunde Midea Electrical Heating Appliances Manufacturing Co Ltd
Priority to CN201820814866.XU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209629410U/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209629410U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209629410U/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Landscapes

  • Cookers (AREA)

Abstract

本实用新型涉及烹饪器具领域,具体涉及一种感温变色锅。该感温变色锅包括:被加热的基底(4);以及形成在所述基底(4)的内表面上的变色涂层(2),其中,所述变色涂层(2)中分散有至少部分成团的氧化铁颗粒,所述氧化铁颗粒的粒径为5‑25μm。本实用新型所述的感温变色锅能够起到较好的示温效果。

Description

一种感温变色锅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烹饪器具领域,具体涉及一种感温变色锅。
背景技术
在烹饪食物之前的热锅期间,因使用者对温度判断不准,无法确定放油进行烹饪的时间点,如果温度过低,烹饪效果不佳,如果温度过高放油进行烹饪,锅内会产生很大的油烟,不利于身体健康,且增加了厨房的清洁难度。
现有的解决方案是在锅具底部形成感温涂层,感温涂层受热显示温度变化,从而能够起到提示温度的作用。然而,现有的感温变色锅中变色图案间颜色差异不明显,因而不能达到较好的示温作用,不便于用户准确掌控油温。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是为了克服现有的感温变色锅所存在的不能达到较好的示温作用的缺陷,提供一种具有较好的示温效果的感温变色锅。
在感温变色锅的生产过程中,变色涂层通常采用含有氟树脂和氧化铁粉末的涂料形成。但发明人发现,并不是氧化铁分散得越均匀而感温变色涂层的示温效果越好的,相反,氧化铁颗粒具有部分的成团,从而形成部分点颗粒颜色变化的差异度,这样具有较好的示温作用,更有利于用户掌控油温。
为此,本实用新型提供了一种感温变色锅,所述感温变色锅包括:被加热的基底;以及形成在所述基底的内表面上的变色涂层,其中,所述变色涂层中分散有至少部分成团的氧化铁颗粒,所述氧化铁颗粒的粒径为5-25μm。
根据本实用新型的一个实施例,上述氧化铁颗粒内置于所述变色涂层中,以使所述变色涂层的上表面鼓起。
根据本实用新型的一个实施例,上述氧化铁颗粒至少部分露出所述变色涂层的上表面。
根据本实用新型的一个实施例,上述变色涂层的厚度为2-30μm;优选2-10μm。
根据本实用新型的一个实施例,上述变色涂层还包括氟树脂和分散于所述氟树脂中的氧化铁粉末。
根据本实用新型的一个实施例,上述基底的内表面上还形成有底涂层,上述变色涂层形成在所述底涂层的上表面上。
根据本实用新型的一个实施例,上述底涂层中含有碳化硅颗粒。
根据本实用新型的一个实施例,上述碳化硅颗粒的粒径为5-35μm。
根据本实用新型的一个实施例,上述底涂层的厚度为10-60μm。
根据本实用新型的一个实施例,上述感温变色锅的最内侧形成有透明面涂层。
根据本实用新型的一个实施例,上述透明面涂层的厚度为5-30μm。
在本实用新型所述的感温变色锅中,通过在变色涂层中引入成团的氧化铁颗粒,可以使变色涂层的颜色图案变化更加明显,因而能够达到较好的示温效果。
附图说明
图1是本实用新型所述的感温变色锅的层结构示意图。
图2是本实用新型所述的感温变色锅中涂层的扫描电镜图片。
图3是本实用新型所述的感温变色锅中涂层的金相图片。
附图标记说明
1 透明面涂层 2 变色涂层
3 底涂层 4 基底
2.1 成团的氧化铁颗粒 2.2 变色涂层的涂料
3.1 碳化硅颗粒
具体实施方式
在本文中所披露的范围的端点和任何值都不限于该精确的范围或值,这些范围或值应当理解为包含接近这些范围或值的值。对于数值范围来说,各个范围的端点值之间、各个范围的端点值和单独的点值之间,以及单独的点值之间可以彼此组合而得到一个或多个新的数值范围,这些数值范围应被视为在本文中具体公开。
在本实用新型中,在未作相反说明的情况下,使用的方位词如“上、下”通常是指参考附图所示的上、下;“内、外”是指相对于各部件本身的轮廓的内、外。
如图1、图2和图3所示,本实用新型所述的感温变色锅包括:
被加热的基底;以及形成在所述基底的内表面上的变色涂层,其中,所述变色涂层中分散有至少部分成团的氧化铁颗粒,所述氧化铁颗粒的粒径为5-25μm。由于氧化铁颗粒具有部分的成团,从而形成部分点颗粒颜色变化的差异度,颜色与周边相比会更加地鲜艳,这样具有较好的示温作用,更有利于用户掌控油温。
根据本实用新型的一个实施例,所述氧化铁颗粒内置于所述变色涂层中,以使所述变色涂层的上表面鼓起。通过这样的设置,使得变色涂层的整体呈现出对入射光的漫反射,这样增加了变色涂层整体在日常光照下的光泽度,更有利于用户对颜色的分辨。
根据本实用新型的一个实施例,所述氧化铁颗粒至少部分露出所述变色涂层的上表面。通过这样的设置,使得变色涂层的整体呈现出对入射光的漫反射,这样增加了变色涂层整体在日常光照下的光泽度,更有利于用户对颜色的分辨。
当然,也可以同时把某些氧化铁颗粒内置于变色涂层中,把某些氧化铁颗粒部分露出变色涂层的上表面,通过混合搭配从而能够更好的形成漫反射,提高用户对颜色的分辨。
根据本实用新型的一个实施例,需要说明的是,变色涂层的厚度不宜过厚,但也不能过薄,过薄在工艺上则容易断裂,不利于显示,过厚除了增加成本还会容易使得变色涂层的脱落。变色涂层2的厚度为2-30μm;优选2-10μm为佳。
根据本实用新型的一个实施例,所述变色涂层2还包括氟树脂和分散于所述氟树脂中的氧化铁粉末。通过氧化铁粉末的分散设置,使得整个变色涂层都可以变色,从而增加了整个变色涂层的颜色识别范围,使得整个变色图案都可以变色。图2的2.2所标示的区域就是变色涂层的涂料区域,即氟树脂和分散于所述氟树脂中的氧化铁粉末的区域。
根据本实用新型的一个实施例,所述基底4的内表面上还形成有底涂层3,所述变色涂层2形成在所述底涂层3的上表面上。通过设置底涂层,可以充当变色涂层与基底之间连接桥梁的作用,增加变色涂层与基底之间的结合力。另外,可以在底涂层3中增加碳化硅颗粒3.1,这样一方面有利于增加涂层的耐磨性,另一方面也会使得底涂层的上表面具有凹凸不平,从而使得变色涂层的上表面变得凹凸不平,进一步增加漫反射对变色涂层上图案的辨别效果。优选地,碳化硅颗粒3.1的粒径为5-35μm,底涂层3的厚度为10-60μm,这样更有利于与变色涂层相配合,在结合力、耐磨性和增加变色涂层的辨别效果上获得平衡。
根据本实用新型的一个实施例,所述感温变色锅的最内侧形成有透明面涂层1。通过面涂层的设置,有利于保护整个变色涂层,使得变色涂层不会在使用的过程中被刮坏。优选地,所述透明面涂层1的厚度为5-30μm。
以上详细描述了本实用新型的优选实施方式,但是,本实用新型并不限于此。在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构思范围内,可以对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进行多种简单变型,包括各个技术特征以任何其它的合适方式进行组合,这些简单变型和组合同样应当视为本实用新型所公开的内容,均属于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

Claims (12)

1.一种感温变色锅,其特征在于,所述感温变色锅包括:
被加热的基底(4);以及
形成在所述基底(4)的内表面上的变色涂层(2),其中,所述变色涂层(2)中分散有至少部分成团的氧化铁颗粒(2.1),所述氧化铁颗粒(2.1)的粒径为5-25μm。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感温变色锅,其特征在于,所述氧化铁颗粒(2.1)内置于所述变色涂层(2)中,以使所述变色涂层(2)的上表面鼓起。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感温变色锅,其特征在于,所述氧化铁颗粒(2.1)至少部分露出所述变色涂层(2)的上表面。
4.根据权利要求1至3任一所述的感温变色锅,其特征在于,所述变色涂层(2)的厚度为2-30μm。
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感温变色锅,其特征在于,所述变色涂层(2)的厚度为2-10μm。
6.根据权利要求1至3任一所述的感温变色锅,其特征在于,所述变色涂层(2)还包括氟树脂和分散于所述氟树脂中的氧化铁粉末。
7.根据权利要求1至3任一所述的感温变色锅,其特征在于,所述基底(4)的内表面上还形成有底涂层(3),所述变色涂层(2)形成在所述底涂层(3)的上表面上。
8.根据权利要求7所述的感温变色锅,其特征在于,所述底涂层(3) 中含有碳化硅颗粒(3.1)。
9.根据权利要求8所述的感温变色锅,其特征在于,碳化硅颗粒(3.1)的粒径为5-35μm。
10.根据权利要求7所述的感温变色锅,其特征在于,所述底涂层(3)的厚度为10-60μm。
11.根据权利要求1至3任一所述的感温变色锅,其特征在于,所述感温变色锅的最内侧形成有透明面涂层(1)。
12.根据权利要求11所述的感温变色锅,其特征在于,所述透明面涂层(1)的厚度为5-30μm。
CN201820814866.XU 2018-05-29 2018-05-29 一种感温变色锅 Active CN209629410U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820814866.XU CN209629410U (zh) 2018-05-29 2018-05-29 一种感温变色锅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820814866.XU CN209629410U (zh) 2018-05-29 2018-05-29 一种感温变色锅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209629410U true CN209629410U (zh) 2019-11-15

Family

ID=68472759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1820814866.XU Active CN209629410U (zh) 2018-05-29 2018-05-29 一种感温变色锅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209629410U (zh)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103013193B (zh) 含钛陶瓷涂料与保护涂层
US9073788B2 (en) Ceramic paints and protective coatings
CN103113766B (zh) 感温变色陶瓷涂料与涂层
US6551693B1 (en) Heating article comprising a surface coated with a decorative element capable of color change
CN105949831A (zh) 一种热环境下高硬度的陶瓷涂料
CN103030358A (zh) 具有立体效果的陶瓷涂料与涂层
CN109106197A (zh) 一种炒锅
CN108541252A (zh) 耐热玻璃
CN209629410U (zh) 一种感温变色锅
JP4239978B2 (ja) 炊飯器
KR101067297B1 (ko) 반건조 다층 코팅층이 구비된 조리기구의 제조방법
CN204071693U (zh) 不粘锅
CN208447207U (zh) 一种加热器具
CN110664217B (zh) 一种感温变色锅
FR3083609A1 (fr) Indicateur de temperature
CN205885311U (zh) 一种电磁加热的煎烤盘及电磁加热烹饪装置
CN209629411U (zh) 一种感温变色锅
JP2013238361A (ja) 調理器用トッププレート
JP4029414B2 (ja) 調理器用トッププレート
JP4016730B2 (ja) 調理器用トッププレート
US20230193066A1 (en) Characterisation Of A Thermochromic Compound For A Temperature Indicator
JP2020095810A (ja) 調理器用トッププレート
JP2007143912A (ja) 炊飯器
JP4821368B2 (ja) 炊飯器
JP4265627B2 (ja) 調理器用トッププレートの製造方法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