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209619046U - 一种雨水收集回用系统 - Google Patents

一种雨水收集回用系统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209619046U
CN209619046U CN201821962151.5U CN201821962151U CN209619046U CN 209619046 U CN209619046 U CN 209619046U CN 201821962151 U CN201821962151 U CN 201821962151U CN 209619046 U CN209619046 U CN 209619046U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water
rainwater
tank
water inlet
filter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Active
Application number
CN201821962151.5U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甘兵
谢小翠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Qingtongchuang Environmental Technology Wuhan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Qingtongchuang Environmental Technology Wuhan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Qingtongchuang Environmental Technology Wuhan Co Ltd filed Critical Qingtongchuang Environmental Technology Wuhan Co Ltd
Priority to CN201821962151.5U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209619046U/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209619046U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209619046U/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Classifications

    • YGENERAL TAGGING OF NEW TECHNOLOGICAL DEVELOPMENTS; GENERAL TAGGING OF CROSS-SECTIONAL TECHNOLOGIES SPANNING OVER SEVERAL SECTIONS OF THE IPC; TECHNICAL SUBJECTS COVERED BY FORMER USPC CROSS-REFERENCE ART COLLECTIONS [XRACs] AND DIGESTS
    • Y02TECHNOLOGIES OR APPLICATIONS FOR MITIGATION OR ADAPTATION AGAINST CLIMATE CHANGE
    • Y02ATECHNOLOGIES FOR ADAPTATION TO CLIMATE CHANGE
    • Y02A20/00Water conservation; Efficient water supply; Efficient water use
    • Y02A20/108Rainwater harvesting

Landscapes

  • Water Treatment By Sorption (AREA)
  • Filtration Of Liquid (AREA)

Abstract

本实用新型公开了一种雨水收集回用系统,包括雨水回收装置、初级过滤装置、消毒过滤装置以及蓄水装置,所述雨水回收装置的出水口与初级过滤装置的入水口相连,初级过滤装置的出水口与消毒过滤装置的入水口相连,消毒过滤装置的出水口与蓄水装置的入水口相连。初级过滤装置利用碎石层和砂石层进行过滤,消毒过滤装置进行进一步消毒过滤,净化效果好。

Description

一种雨水收集回用系统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属于雨水处理技术领域,具体涉及一种雨水收集回用系统。
背景技术
水是人类赖以生存的资源,但水资源匮乏日益严重,成为人类面临的巨大挑战。雨水作为天然的资源,现在被普遍认为是一种新型的供水水源。其实雨水利用历史悠久,早在秦汉时期就已经修筑塘坝拦蓄雨水进行灌溉,在公元前2000多年的中东地区,典型的中产阶级家庭都有雨水收集系统,存贮雨水用于灌溉、生活、私人洗浴和公共卫生等。雨水资源的收集与利用是城市开发水资源、节约用水、减轻城市洪涝灾害、缓解排水管道负担、减少污染负荷、改善城市水环境状态的有效措施。但我国城市雨水利用目前还处于初级发展阶段,还没有形成良好的雨水利用意识与认识,雨水收集利用体系不够完善,因此有必要对城市雨水收集系统作出改进。
为此,申请号为CN201721029148.3的实用新型专利,公开了一种城市雨水收集回用系统,包括雨水收集系统、净化系统和回用水池,雨水收集系统与净化系统通过管道相连通,净化系统将净化完成的水放入到回用水池中,所述雨水收集系统包括建筑物的屋顶面雨水收集系统和道路雨水收集系统,屋顶面雨水收集系统连接有雨水渗透设施系统;净化系统包括絮凝池、滤池和消毒池;回用水池上设置有设置有液位传感器,液位传感器连接有控制器,控制器分别与出水口上的控制阀和净化系统与回用水池上管道上控制阀相连接。本实用新型大大避免了水资源的浪费,同时也减轻了城市防洪和排水系统压力,改善区域生态环境,对于建设资源经济节约型社会有着积极的现实意义。虽然其对回收的雨水进行了净化处理,但是净化处理的效果并不理想。
实用新型内容
为了解决现有技术存在的上述问题,本实用新型目的在于提供一种雨水收集回用系统。
本实用新型所采用的技术方案为:一种雨水收集回用系统,包括雨水回收装置、初级过滤装置、消毒过滤装置以及蓄水装置,所述雨水回收装置的出水口与初级过滤装置的入水口相连,初级过滤装置的出水口与消毒过滤装置的入水口相连,消毒过滤装置的出水口与蓄水装置的入水口相连。
其中,雨水回收装置用于收集雨水,收集的雨水进入初级过滤装置进行初步过滤,滤除雨水中的悬浮物、漂浮物等,初步过滤后进入消毒过滤装置中进行消毒,消毒后再去除水中的余氟、异味及有机污染物,并截留水中的细菌和病毒、以及溶解盐类、胶体和微生物等,完成对雨水的净化,净化后的雨水储藏于蓄水装置中。
作为本实用新型的进一步改进,所述雨水回收装置包括用于收集屋顶天沟内雨水的集水管,集水管的出水口与所述初级过滤装置的入水口相连。
作为本实用新型的进一步改进,所述初级过滤装置包括第一过滤池,所述第一过滤池内设有碎石层,所述碎石层的下部设有砂石层,所述砂石层的下部设有水箱,水箱内填充有过滤棉,水箱的顶部和底部均设有多个过水孔;所述第一过滤池的入水口处设有第一进水管,第一过滤池的出水口处设有第一出水管,第一进水管位于碎石层的上部,第一出水管位于水箱的下部。
利用碎石层和砂石层滤除雨水中的悬浮物以及漂浮物,水箱中的过滤棉则可以截留砂石层中的细沙颗粒,经过初级过滤装置过滤后,获得较为清澈的雨水,利用自然界的碎石、砂石进行初步过滤,过滤效果好,绿色环保且成本低。
作为本实用新型的进一步改进,所述消毒过滤装置包括消毒池和第二滤池,消毒池的出水口与第二滤池的入水口相连。
作为本实用新型的进一步改进,所述消毒池的上方设有加药装置,所述加药装置包括药液箱和药粉箱,药粉箱设于药液箱的上部,药粉箱与药液箱之间通过导药管相连,导药管上设有第一电磁阀,药液箱的底部设有药液管,药液管上设有第二电磁阀,药液箱与消毒池通过导管相连,导管上设有水泵;所述药液箱的外侧壁上设有第一电机,药液箱内设有与第一电机的输出端相连的第一搅拌轴,第一搅拌轴上设有第一搅拌叶片。
其中,药粉箱内装有消毒粉,第一电磁阀打开后,药粉箱内的消毒粉进入药液箱中,与药液箱中的雨水混合,接着第一电机工作带动第一搅拌轴转动,使得第一搅拌叶片进行搅拌,混合均匀后,第二电磁阀打开,药液箱中的药液流入消毒池中,对其内的雨水进行消毒。
作为本实用新型的进一步改进,所述消毒池的外侧壁上设有第二电机,消毒池内设有与第二电机的输出端相连的第二搅拌轴,第二搅拌轴上设有第二搅拌叶片。
药液箱中的药液流入消毒池后,第二电机开始工作带动第二搅拌轴转动,第二搅拌叶片进行搅拌,使得药液与雨水混合均匀,达到更好的消毒效果。
作为本实用新型的进一步改进,所述第二滤池内由下至上依次设有活性炭过滤层、超滤膜层以及反渗透膜层,第二滤池的进水口处设有第二进水管,第二进水管位于活性炭过滤层的下方,第二滤池的出水口处设有第二出水管,第二出水管位于反渗透膜层的上方。
消毒后的雨水进入第二滤池进行进一步过滤,由活性炭过滤层去除水中的余氟、异味及有机污染物,超滤膜层截留水中的细菌和病毒,反渗透膜层去除水中的溶解盐类、胶体和微生物等,完成对雨水的净化。
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为:
(1)利用碎石层和砂石层滤除雨水中的悬浮物以及漂浮物,水箱中的过滤棉则可以截留砂石层中的细沙颗粒,经过初级过滤装置过滤后,获得较为清澈的雨水,利用自然界的碎石、砂石进行初步过滤,过滤效果好,绿色环保且成本低。
(2)利用消毒池进行消毒,消毒后的雨水进入第二滤池进行进一步过滤,由活性炭过滤层去除水中的余氟、异味及有机污染物,超滤膜层截留水中的细菌和病毒,反渗透膜层去除水中的溶解盐类、胶体和微生物等,完成对雨水的净化,净化效果好。
附图说明
图1是雨水收集回用系统的结构示意图。
图2是初级过滤装置的结构示意图。
图3是水箱的结构示意图。
图4是消毒池的结构示意图。
图5是第二滤池的结构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附图及具体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作进一步阐述。
实施例1:
如图1所示,一种雨水收集回用系统,包括雨水回收装置10、初级过滤装置20、消毒过滤装置以及蓄水装置50,所述雨水回收装置10的出水口与初级过滤装置20的入水口相连,初级过滤装置20的出水口与消毒过滤装置的入水口相连,消毒过滤装置的出水口与蓄水装置50的入水口相连。
其中,雨水回收装置10用于收集雨水,收集的雨水进入初级过滤装置20进行初步过滤,滤除雨水中的悬浮物、漂浮物等,初步过滤后进入消毒过滤装置中进行消毒,消毒后再去除水中的余氟、异味及有机污染物,并截留水中的细菌和病毒、以及溶解盐类、胶体和微生物等,完成对雨水的净化,净化后的雨水储藏于蓄水装置50中。
实施例2:
如图1所示,一种雨水收集回用系统,包括雨水回收装置10、初级过滤装置20、消毒过滤装置以及蓄水装置50,所述雨水回收装置10的出水口与初级过滤装置20的入水口相连,初级过滤装置20的出水口与消毒过滤装置的入水口相连,消毒过滤装置的出水口与蓄水装置50的入水口相连。
其中,雨水回收装置10用于收集雨水,收集的雨水进入初级过滤装置20进行初步过滤,滤除雨水中的悬浮物、漂浮物等,初步过滤后进入消毒过滤装置中进行消毒,消毒后再去除水中的余氟、异味及有机污染物,并截留水中的细菌和病毒、以及溶解盐类、胶体和微生物等,完成对雨水的净化,净化后的雨水储藏于蓄水装置50中。
所述雨水回收装置10包括用于收集屋顶天沟内雨水的集水管,集水管的出水口与所述初级过滤装置20的入水口相连。
实施例3:
如图1、图2和图3所示,一种雨水收集回用系统,包括雨水回收装置10、初级过滤装置20、消毒过滤装置以及蓄水装置50,所述雨水回收装置10的出水口与初级过滤装置20的入水口相连,初级过滤装置20的出水口与消毒过滤装置的入水口相连,消毒过滤装置的出水口与蓄水装置50的入水口相连。
其中,雨水回收装置10用于收集雨水,收集的雨水进入初级过滤装置20进行初步过滤,滤除雨水中的悬浮物、漂浮物等,初步过滤后进入消毒过滤装置中进行消毒,消毒后再去除水中的余氟、异味及有机污染物,并截留水中的细菌和病毒、以及溶解盐类、胶体和微生物等,完成对雨水的净化,净化后的雨水储藏于蓄水装置50中。
所述雨水回收装置10包括用于收集屋顶天沟内雨水的集水管,集水管的出水口与所述初级过滤装置20的入水口相连。
所述初级过滤装置20包括第一过滤池201,所述第一过滤池201内设有碎石层202,所述碎石层202的下部设有砂石层203,所述砂石层203的下部设有水箱204,水箱204内填充有过滤棉205,水箱204的顶部和底部均设有多个过水孔204a;所述第一过滤池201的入水口处设有第一进水管206,第一过滤池201的出水口处设有第一出水管207,第一进水管206位于碎石层202的上部,第一出水管207位于水箱204的下部。
利用碎石层202和砂石层203滤除雨水中的悬浮物以及漂浮物,水箱204中的过滤棉205则可以截留砂石层203中的细沙颗粒,经过初级过滤装置20过滤后,获得较为清澈的雨水,利用自然界的碎石、砂石进行初步过滤,过滤效果好,绿色环保且成本低。
实施例4:
如图1、图2和图3所示,一种雨水收集回用系统,包括雨水回收装置10、初级过滤装置20、消毒过滤装置以及蓄水装置50,所述雨水回收装置10的出水口与初级过滤装置20的入水口相连,初级过滤装置20的出水口与消毒过滤装置的入水口相连,消毒过滤装置的出水口与蓄水装置50的入水口相连。
其中,雨水回收装置10用于收集雨水,收集的雨水进入初级过滤装置20进行初步过滤,滤除雨水中的悬浮物、漂浮物等,初步过滤后进入消毒过滤装置中进行消毒,消毒后再去除水中的余氟、异味及有机污染物,并截留水中的细菌和病毒、以及溶解盐类、胶体和微生物等,完成对雨水的净化,净化后的雨水储藏于蓄水装置50中。
所述雨水回收装置10包括用于收集屋顶天沟内雨水的集水管,集水管的出水口与所述初级过滤装置20的入水口相连。
所述初级过滤装置20包括第一过滤池201,所述第一过滤池201内设有碎石层202,所述碎石层202的下部设有砂石层203,所述砂石层203的下部设有水箱204,水箱204内填充有过滤棉205,水箱204的顶部和底部均设有多个过水孔204a;所述第一过滤池201的入水口处设有第一进水管206,第一过滤池201的出水口处设有第一出水管207,第一进水管206位于碎石层202的上部,第一出水管207位于水箱204的下部。
利用碎石层202和砂石层203滤除雨水中的悬浮物以及漂浮物,水箱204中的过滤棉205则可以截留砂石层203中的细沙颗粒,经过初级过滤装置20过滤后,获得较为清澈的雨水,利用自然界的碎石、砂石进行初步过滤,过滤效果好,绿色环保且成本低。
所述消毒过滤装置包括消毒池30和第二滤池40,消毒池30的出水口与第二滤池40的入水口相连。
实施例5:
如图1、图2、图3和图4所示,一种雨水收集回用系统,包括雨水回收装置10、初级过滤装置20、消毒过滤装置以及蓄水装置50,所述雨水回收装置10的出水口与初级过滤装置20的入水口相连,初级过滤装置20的出水口与消毒过滤装置的入水口相连,消毒过滤装置的出水口与蓄水装置50的入水口相连。
其中,雨水回收装置10用于收集雨水,收集的雨水进入初级过滤装置20进行初步过滤,滤除雨水中的悬浮物、漂浮物等,初步过滤后进入消毒过滤装置中进行消毒,消毒后再去除水中的余氟、异味及有机污染物,并截留水中的细菌和病毒、以及溶解盐类、胶体和微生物等,完成对雨水的净化,净化后的雨水储藏于蓄水装置50中。
所述雨水回收装置10包括用于收集屋顶天沟内雨水的集水管,集水管的出水口与所述初级过滤装置20的入水口相连。
所述初级过滤装置20包括第一过滤池201,所述第一过滤池201内设有碎石层202,所述碎石层202的下部设有砂石层203,所述砂石层203的下部设有水箱204,水箱204内填充有过滤棉205,水箱204的顶部和底部均设有多个过水孔204a;所述第一过滤池201的入水口处设有第一进水管206,第一过滤池201的出水口处设有第一出水管207,第一进水管206位于碎石层202的上部,第一出水管207位于水箱204的下部。
利用碎石层202和砂石层203滤除雨水中的悬浮物以及漂浮物,水箱204中的过滤棉205则可以截留砂石层203中的细沙颗粒,经过初级过滤装置20过滤后,获得较为清澈的雨水,利用自然界的碎石、砂石进行初步过滤,过滤效果好,绿色环保且成本低。
所述消毒过滤装置包括消毒池30和第二滤池40,消毒池30的出水口与第二滤池40的入水口相连。
所述消毒池30的上方设有加药装置,所述加药装置包括药液箱301和药粉箱302,药粉箱302设于药液箱301的上部,药粉箱302与药液箱301之间通过导药管相连,导药管上设有第一电磁阀303,药液箱301的底部设有药液管,药液管上设有第二电磁阀304,药液箱301与消毒池30通过导管相连,导管上设有水泵60;所述药液箱301的外侧壁上设有第一电机305,药液箱301内设有与第一电机305的输出端相连的第一搅拌轴,第一搅拌轴上设有第一搅拌叶片306。
其中,药粉箱302内装有消毒粉,第一电磁阀303打开后,药粉箱302内的消毒粉进入药液箱301中,与药液箱301中的雨水混合,接着第一电机305工作带动第一搅拌轴转动,使得第一搅拌叶片306进行搅拌,混合均匀后,第二电磁阀304打开,药液箱301中的药液流入消毒池30中,对其内的雨水进行消毒。
实施例6
如图1、图2、图3和图4所示,一种雨水收集回用系统,包括雨水回收装置10、初级过滤装置20、消毒过滤装置以及蓄水装置50,所述雨水回收装置10的出水口与初级过滤装置20的入水口相连,初级过滤装置20的出水口与消毒过滤装置的入水口相连,消毒过滤装置的出水口与蓄水装置50的入水口相连。
其中,雨水回收装置10用于收集雨水,收集的雨水进入初级过滤装置20进行初步过滤,滤除雨水中的悬浮物、漂浮物等,初步过滤后进入消毒过滤装置中进行消毒,消毒后再去除水中的余氟、异味及有机污染物,并截留水中的细菌和病毒、以及溶解盐类、胶体和微生物等,完成对雨水的净化,净化后的雨水储藏于蓄水装置50中。
所述雨水回收装置10包括用于收集屋顶天沟内雨水的集水管,集水管的出水口与所述初级过滤装置20的入水口相连。
所述初级过滤装置20包括第一过滤池201,所述第一过滤池201内设有碎石层202,所述碎石层202的下部设有砂石层203,所述砂石层203的下部设有水箱204,水箱204内填充有过滤棉205,水箱204的顶部和底部均设有多个过水孔204a;所述第一过滤池201的入水口处设有第一进水管206,第一过滤池201的出水口处设有第一出水管207,第一进水管206位于碎石层202的上部,第一出水管207位于水箱204的下部。
利用碎石层202和砂石层203滤除雨水中的悬浮物以及漂浮物,水箱204中的过滤棉205则可以截留砂石层203中的细沙颗粒,经过初级过滤装置20过滤后,获得较为清澈的雨水,利用自然界的碎石、砂石进行初步过滤,过滤效果好,绿色环保且成本低。
所述消毒过滤装置包括消毒池30和第二滤池40,消毒池30的出水口与第二滤池40的入水口相连。
所述消毒池30的上方设有加药装置,所述加药装置包括药液箱301和药粉箱302,药粉箱302设于药液箱301的上部,药粉箱302与药液箱301之间通过导药管相连,导药管上设有第一电磁阀303,药液箱301的底部设有药液管,药液管上设有第二电磁阀304,药液箱301与消毒池30通过导管相连,导管上设有水泵60;所述药液箱301的外侧壁上设有第一电机305,药液箱301内设有与第一电机305的输出端相连的第一搅拌轴,第一搅拌轴上设有第一搅拌叶片306。
其中,药粉箱302内装有消毒粉,第一电磁阀303打开后,药粉箱302内的消毒粉进入药液箱301中,与药液箱301中的雨水混合,接着第一电机305工作带动第一搅拌轴转动,使得第一搅拌叶片306进行搅拌,混合均匀后,第二电磁阀304打开,药液箱301中的药液流入消毒池30中,对其内的雨水进行消毒。
所述消毒池30的外侧壁上设有第二电机307,消毒池30内设有与第二电机307的输出端相连的第二搅拌轴,第二搅拌轴上设有第二搅拌叶片308。
药液箱301中的药液流入消毒池30后,第二电机307开始工作带动第二搅拌轴转动,第二搅拌叶片308进行搅拌,使得药液与雨水混合均匀,达到更好的消毒效果。
实施例7:
如图1、图2、图3、图4和图5所示,一种雨水收集回用系统,包括雨水回收装置10、初级过滤装置20、消毒过滤装置以及蓄水装置50,所述雨水回收装置10的出水口与初级过滤装置20的入水口相连,初级过滤装置20的出水口与消毒过滤装置的入水口相连,消毒过滤装置的出水口与蓄水装置50的入水口相连。
其中,雨水回收装置10用于收集雨水,收集的雨水进入初级过滤装置20进行初步过滤,滤除雨水中的悬浮物、漂浮物等,初步过滤后进入消毒过滤装置中进行消毒,消毒后再去除水中的余氟、异味及有机污染物,并截留水中的细菌和病毒、以及溶解盐类、胶体和微生物等,完成对雨水的净化,净化后的雨水储藏于蓄水装置50中。
所述雨水回收装置10包括用于收集屋顶天沟内雨水的集水管,集水管的出水口与所述初级过滤装置20的入水口相连。
所述初级过滤装置20包括第一过滤池201,所述第一过滤池201内设有碎石层202,所述碎石层202的下部设有砂石层203,所述砂石层203的下部设有水箱204,水箱204内填充有过滤棉205,水箱204的顶部和底部均设有多个过水孔204a;所述第一过滤池201的入水口处设有第一进水管206,第一过滤池201的出水口处设有第一出水管207,第一进水管206位于碎石层202的上部,第一出水管207位于水箱204的下部。
利用碎石层202和砂石层203滤除雨水中的悬浮物以及漂浮物,水箱204中的过滤棉205则可以截留砂石层203中的细沙颗粒,经过初级过滤装置20过滤后,获得较为清澈的雨水,利用自然界的碎石、砂石进行初步过滤,过滤效果好,绿色环保且成本低。
所述消毒过滤装置包括消毒池30和第二滤池40,消毒池30的出水口与第二滤池40的入水口相连。
所述消毒池30的上方设有加药装置,所述加药装置包括药液箱301和药粉箱302,药粉箱302设于药液箱301的上部,药粉箱302与药液箱301之间通过导药管相连,导药管上设有第一电磁阀303,药液箱301的底部设有药液管,药液管上设有第二电磁阀304,药液箱301与消毒池30通过导管相连,导管上设有水泵60;所述药液箱301的外侧壁上设有第一电机305,药液箱301内设有与第一电机305的输出端相连的第一搅拌轴,第一搅拌轴上设有第一搅拌叶片306。
其中,药粉箱302内装有消毒粉,第一电磁阀303打开后,药粉箱302内的消毒粉进入药液箱301中,与药液箱301中的雨水混合,接着第一电机305工作带动第一搅拌轴转动,使得第一搅拌叶片306进行搅拌,混合均匀后,第二电磁阀304打开,药液箱301中的药液流入消毒池30中,对其内的雨水进行消毒。
所述消毒池30的外侧壁上设有第二电机307,消毒池30内设有与第二电机307的输出端相连的第二搅拌轴,第二搅拌轴上设有第二搅拌叶片308。
药液箱301中的药液流入消毒池30后,第二电机307开始工作带动第二搅拌轴转动,第二搅拌叶片308进行搅拌,使得药液与雨水混合均匀,达到更好的消毒效果。
所述第二滤池40内由下至上依次设有活性炭过滤层401、超滤膜层402以及反渗透膜层403,第二滤池40的进水口处设有第二进水管404,第二进水管404位于活性炭过滤层401的下方,第二滤池的出水口处设有第二出水管405,第二出水管405位于反渗透膜层403的上方。
消毒后的雨水进入第二滤池40进行进一步过滤,由活性炭过滤层401去除水中的余氟、异味及有机污染物,超滤膜层402截留水中的细菌和病毒,反渗透膜层403去除水中的溶解盐类、胶体和微生物等,完成对雨水的净化。
本实用新型不局限于上述可选实施方式,任何人在本实用新型的启示下都可得出其他各种形式的产品,但不论在其形状或结构上作任何变化,凡是落入本实用新型权利要求界定范围内的技术方案,均落在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之内。

Claims (6)

1.一种雨水收集回用系统,其特征在于:包括雨水回收装置、初级过滤装置、消毒过滤装置以及蓄水装置,所述雨水回收装置的出水口与初级过滤装置的入水口相连,初级过滤装置的出水口与消毒过滤装置的入水口相连,消毒过滤装置的出水口与蓄水装置的入水口相连;所述初级过滤装置包括第一过滤池,所述第一过滤池内设有碎石层,所述碎石层的下部设有砂石层,所述砂石层的下部设有水箱,水箱内填充有过滤棉,水箱的顶部和底部均设有多个过水孔;所述第一过滤池的入水口处设有第一进水管,第一过滤池的出水口处设有第一出水管,第一进水管位于碎石层的上部,第一出水管位于水箱的下部。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雨水收集回用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雨水回收装置包括用于收集屋顶天沟内雨水的集水管,集水管的出水口与所述初级过滤装置的入水口相连。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雨水收集回用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消毒过滤装置包括消毒池和第二滤池,消毒池的出水口与第二滤池的入水口相连。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雨水收集回用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消毒池的上方设有加药装置,所述加药装置包括药液箱和药粉箱,药粉箱设于药液箱的上部,药粉箱与药液箱之间通过导药管相连,导药管上设有第一电磁阀,药液箱的底部设有药液管,药液管上设有第二电磁阀,药液箱与消毒池通过导管相连,导管上设有水泵;所述药液箱的外侧壁上设有第一电机,药液箱内设有与第一电机的输出端相连的第一搅拌轴,第一搅拌轴上设有第一搅拌叶片。
5.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雨水收集回用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消毒池的外侧壁上设有第二电机,消毒池内设有与第二电机的输出端相连的第二搅拌轴,第二搅拌轴上设有第二搅拌叶片。
6.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雨水收集回用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二滤池内由下至上依次设有活性炭过滤层、超滤膜层以及反渗透膜层,第二滤池的进水口处设有第二进水管,第二进水管位于活性炭过滤层的下方,第二滤池的出水口处设有第二出水管,第二出水管位于反渗透膜层的上方。
CN201821962151.5U 2018-11-26 2018-11-26 一种雨水收集回用系统 Active CN209619046U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821962151.5U CN209619046U (zh) 2018-11-26 2018-11-26 一种雨水收集回用系统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821962151.5U CN209619046U (zh) 2018-11-26 2018-11-26 一种雨水收集回用系统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209619046U true CN209619046U (zh) 2019-11-12

Family

ID=68444371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1821962151.5U Active CN209619046U (zh) 2018-11-26 2018-11-26 一种雨水收集回用系统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209619046U (zh)

Cited By (2)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11088841A (zh) * 2019-12-30 2020-05-01 安徽海米新材料有限公司 一种车库顶板虹吸排水收集系统
CN111691612A (zh) * 2020-06-20 2020-09-22 荆门宁杰机电技术服务有限公司 一种建筑用多功能雨水收集净化与再利用装置

Cited By (2)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11088841A (zh) * 2019-12-30 2020-05-01 安徽海米新材料有限公司 一种车库顶板虹吸排水收集系统
CN111691612A (zh) * 2020-06-20 2020-09-22 荆门宁杰机电技术服务有限公司 一种建筑用多功能雨水收集净化与再利用装置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205935042U (zh) 海绵城市雨水处理系统
CN103803762B (zh) 一种有机复合土壤高效生态净水系统
CN103008334A (zh) 污染土壤原位雨水淋滤修复系统
CN205712279U (zh) 一种市政绿植水循环系统
CN107915392A (zh) 城镇中小河道污泥生态处理系统
CN209619046U (zh) 一种雨水收集回用系统
CN106592732A (zh) 基于海绵城市的盐碱地排水蓄留、净化及循环利用系统
CN108911461A (zh) 一种河道底泥污染物原位消减处置船
CN205398237U (zh) 一种分散式生活污水净化处理系统
CN207108765U (zh) 一种生态净化塘系统
CN104829051B (zh) 一种智能雨水/污水净化处理系统及其应用与处理方法
CN206033548U (zh) 一种用于污水处理厂的污泥快速处理装置
CN105544694B (zh) 一种海绵化雨水收集资源化综合利用系统
CN204529613U (zh) 一体化农村污水处理装置
CN103693817A (zh) 一种厨卫垃圾及污水处理方法及其集成处理装置
CN209143910U (zh) 一种雨水池保鲜系统
CN101891355A (zh) 自然动力点源污水生物生态治理并回用工艺
CN206232578U (zh) 一种污水处理系统以及污水处理地下结构
CN109574382A (zh) 一种城区雨水径流污染物的生态化单元控制方法及装置
CN205676333U (zh) 一种利用人工湿地处理屠宰场污水的系统
CN101811799A (zh) 城市河流水域生态环境综合治理系统
CN205347104U (zh) 农村生活废水处理系统
CN211170256U (zh) 一体化地埋式农村生活污水处理装置
CN203833757U (zh) 一种反渗透高分子纳米材料净化污水的系统
CN207451740U (zh) 一种净化水质的农田排水系统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