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207108765U - 一种生态净化塘系统 - Google Patents

一种生态净化塘系统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207108765U
CN207108765U CN201721066851.1U CN201721066851U CN207108765U CN 207108765 U CN207108765 U CN 207108765U CN 201721066851 U CN201721066851 U CN 201721066851U CN 207108765 U CN207108765 U CN 207108765U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ecological
water
layer
pond
sedimentation basin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Expired - Fee Related
Application number
CN201721066851.1U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林奂琦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Yunnan Changjiang Luhai Environmental Engineering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Yunnan Changjiang Luhai Environmental Engineering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Yunnan Changjiang Luhai Environmental Engineering Co Ltd filed Critical Yunnan Changjiang Luhai Environmental Engineering Co Ltd
Priority to CN201721066851.1U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207108765U/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207108765U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207108765U/zh
Expired - Fee Related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Landscapes

  • Biological Treatment Of Waste Water (AREA)

Abstract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生态净化塘系统,属于污水处理领域,所述的生态净化塘系统主要包括沉淀池、初级滤池、植草过滤带、充氧池、涡旋通道、处理池、生态填料层、生态砾石层、改性填料层、砂滤层、水生植物、出水管道;本实用新型设置沉淀池可将污水中的泥沙等集中沉淀,同时将漂浮物等与水分离,并通过植草过滤带进行过滤,利用水生植物的根系吸收污水中的氮磷元素,设置充氧池,通过跌水充氧将空气中的氧向水中转移,增加水中的溶解氧,设置涡旋通道并种植水生植物,利用水生植物再次吸收氧化分解后的有机物和氮磷元素,在处理池内填充生态填料层、生态砾石层、改性填料层和砂滤层,水流经过层层渗透过滤后再排放至下游河道中,进一步净化了水体。

Description

一种生态净化塘系统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属于污水处理领域,具体地说,涉及一种生态净化塘系统。
背景技术
随着我国种植业、养殖业和工业的规模化发展,带来的水体污染问题日趋严重,特别是河道污染,污染主要源于农田面源污染和村落污染,尤其是雨季,雨水将村落中堆放的牲畜粪便以及农田面源的化肥大量冲刷进入河流,导致和道中,农村使用的生活污水一般直接排放到排水沟中,污水长时间集聚在河道内,滋生大量的细菌,导致积水发黑发臭,水体富营养化程度高,而城市生活污水主要采用的是集中收集处理,部分甚至直接排放到河流、湖泊中,也是造成河道污染的主要因素之一。
目前,国内外采用的低污染河道治理技术主要包括物理法 ( 如清淤、机械除藻、引水稀释、人工造流、曝气等 )、化学法 ( 如化学试剂除藻,加入铁盐促进磷的沉淀,加入石灰脱氮等 ) 和生物法 ( 如人工湿地处理、水生植物恢复、微生物修复和生态浮床等 ),这些方法各有利弊,不仅成本高且费时费力,净化效果差,无法推广。城市生活污水主要采用的是集中收集处理,而集中处理污水不仅浪费大量的土地,浪费巨大的资源,同时,容易造成对环境的二次伤害,另外,也使得当地的环境更加的脆弱,更容易遭到破坏。
因此,有必要提出一种污水处理效果好、丰富河道生物多样性的河道污水净化系统。
发明内容
为了克服背景技术中存在的问题,本实用新型提出了一种生态净化塘系统,结构简单、建造成本低、运行维护方便、能够污水处理回收、节约水源、同时能够绿化环境的生态净化塘系统。
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是通过如下技术方案实现的:
一种生态净化塘系统,包括沉淀池、初级滤池、植草过滤带、充氧池、涡旋通道、处理池、生态填料层、生态砾石层、改性填料层、砂滤层、水生植物、出水管道,所述的沉淀池的一侧开设有与河道上游连通的进水口,另一侧开设有出水缺口,沉淀池设置有出水缺口的一侧设置有初级滤池,初级滤池内设置有植草过滤带,初级滤池上开设跌水口,所述的充氧池设置在初级滤池一侧并处于跌水口下方,充氧池的一侧连通设置有涡旋状的涡旋通道,涡旋通道的涡旋中心处设置有处理池,处理池自上而下依次填充有生态填料层、生态砾石层、改性填料层和砂滤层,涡旋通道和处理池生态填料层上均种植有水生植物,处理池砂滤层处设置有与河道下游连通的出水管道。
进一步,作为优选,所述的进水口位于沉淀池一侧底部,并在进水口处设置缓冲带。
进一步,作为优选,所述的出水缺口处设置有过滤网。
进一步,作为优选,所述的沉淀池内设置有用于分隔沉淀池内腔的挡墙。
进一步,作为优选,所述的植草过滤带设置有至少三层。
进一步,作为优选,所述的充氧池距跌水口至少2m。
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
本实用新型通过集沉淀-过滤-渗透过滤为一体的生态净化系统对河道污水进行处理,设置沉淀池可对污水进行预处理,将泥沙等集中沉淀,同时将漂浮物等与水分离,并通过植草过滤带进行过滤,利用水生植物的根系吸收污水中的氮磷元素,有效解决了水体富营养化的问题,丰富了河道生物多样性,美化了河道景观、增强了河道生态价值,有效提升了河道自净能力和河道景观美化效果,设置充氧池,通过跌水充氧将空气中的氧向水中转移,增加水中的溶解氧,加强河道内有机物和微生物与溶解氧的接触,从而保证微生物在有充足溶解氧的条件下,对污水中的有机物氧化分解,设置涡旋通道并种植水生植物,利用水生植物再次吸收氧化分解后的有机物和氮磷元素,在处理池内填充生态填料层、生态砾石层、改性填料层和砂滤层,水流经过层层渗透过滤后再排放至下游河道中,进一步净化了水体。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的整体结构示意图;
图2为本实用新型俯视图;
图3为本实用新型处理池结构示意图。
图中,1-沉淀池、2-进水口、3-出水缺口、4-初级滤池、5-植草过滤带、6-跌水口、7-充氧池、8-涡旋通道、9-处理池、10-生态填料层、11-生态砾石层、12-改性填料层、13-砂滤层、14-水生植物、15-出水管道、16-挡墙。
具体实施方式
为了使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技术方案和有益效果更加清楚,下面将结合附图,对本实用新型的优选实施例进行详细的说明,以方便技术人员理解。
如图1-3所示,一种生态净化塘系统,包括沉淀池1、初级滤池4、植草过滤带5、充氧池7、涡旋通道8、处理池9、生态填料层10、生态砾石层11、改性填料层12、砂滤层13、水生植物14、出水管道15,所述的沉淀池1的一侧开设有与河道上游连通的进水口2,另一侧开设有出水缺口3,所述的进水口2位于沉淀池1一侧底部,并在进水口2处设置缓冲带(图中未示出),避免水流冲刷到沉淀的泥沙等,影响沉淀效果。所述的出水缺口3处设置有过滤网,用于隔离漂浮物。设置沉淀池1可对污水进行预处理,将泥沙等集中沉淀,同时将漂浮物等与水分离,不经可有效减少水体中的杂质含量,而且便于集中打捞处理。沉淀池1设置有出水缺口3的一侧设置有初级滤池4,初级滤池4内设置有设置有至少三层植草过滤带5,植草过滤带5可对水体进行过滤,一方面进一步除去不溶性杂质,另一方面利用水生植物14的根系吸收污水中的氮磷元素,有效解决了水体富营养化的问题,丰富了河道生物多样性,美化了河道景观、增强了河道生态价值,有效提升了河道自净能力和河道景观美化效果,初级滤池4上开设跌水口6,所述的充氧池7设置在初级滤池4一侧并处于跌水口6下方,通过跌水充氧将空气中的氧向水中转移,增加水中的溶解氧,加强河道内有机物和微生物与溶解氧的接触,从而保证微生物在有充足溶解氧的条件下,对污水中的有机物氧化分解,保证后续的水生植物14能够充分吸收有机物分解物。充氧池7的一侧连通设置有涡旋状的涡旋通道8,涡旋通道8的涡旋中心处设置有处理池9,利用水生植物14再次吸收氧化分解后的有机物和氮磷元素,将水流通道设置为涡旋状,可有效节省占地面积,而且可提升河道景观美化效果。处理池9自上而下依次填充有生态填料层10、生态砾石层11、改性填料层12和砂滤层13,涡旋通道8和处理池9生态填料层10上均种植有水生植物14,处理池9砂滤层13处设置有与河道下游连通的出水管道15,在处理池9内填充生态填料层10、生态砾石层11、改性填料层12和砂滤层13,水流经过层层渗透过滤后再排放至下游河道中,进一步净化了水体,本实用新型提供的生态净化塘系统集沉淀-过滤-渗透过滤为一体的,处理成本低,推广性强,不会造成二次污染,而且丰富了河道生物多样性,美化了河道景观、增强了河道生态价值,有效提升了河道自净能力和河道景观美化效果。
作为优选,所述的沉淀池1内设置有用于分隔沉淀池1内腔的挡墙16,避免水流将泥沙等冲刷到出水缺口3处,影响沉淀效果。
作为优选,所述的充氧池7距跌水口6至少2m,保证跌水时能够尽可能地将空气中的氧带入到水流中,增加溶氧量。
本实用新型的工作过程:
污水从沉淀池1的进水口2进入到沉淀池1中,污水中的泥沙由于重力的作用沉淀到沉淀池1的底部,沉淀后的水则通过出水缺口3进入到初级滤池4中,经由植草缓冲带过滤杂质和由草本植物吸收氮磷元素后,水流从跌水口6跌落进入充氧池7中,水流跌落时,会将将空气中的氧强制向水中转移,增加水中的溶解氧,然后由涡旋通道8排至处理池9中,涡旋通道8及处理池9中的水生植物14根系吸收水中氮磷元素,最后水流从处理池9顶部经过层层渗透过滤后由出水管道15排入河道下游。
本实用新型通过集沉淀-过滤-渗透过滤为一体的生态净化系统对河道污水进行处理,设置沉淀池可对污水进行预处理,将泥沙等集中沉淀,同时将漂浮物等与水分离,并通过植草过滤带进行过滤,利用水生植物的根系吸收污水中的氮磷元素,有效解决了水体富营养化的问题,丰富了河道生物多样性,美化了河道景观、增强了河道生态价值,有效提升了河道自净能力和河道景观美化效果,设置充氧池,通过跌水充氧将空气中的氧向水中转移,增加水中的溶解氧,加强河道内有机物和微生物与溶解氧的接触,从而保证微生物在有充足溶解氧的条件下,对污水中的有机物氧化分解,设置涡旋通道并种植水生植物,利用水生植物再次吸收氧化分解后的有机物和氮磷元素,在处理池内填充生态填料层、生态砾石层、改性填料层和砂滤层,水流经过层层渗透过滤后再排放至下游河道中,进一步净化了水体。
最后说明的是,以上优选实施例仅用以说明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而非限制,尽管通过上述优选实施例已经对本实用新型进行了详细的描述,但本领域技术人员应当理解,可以在形式上和细节上对其作出各种各样的改变,而不偏离本实用新型权利要求书所限定的范围。

Claims (6)

1.一种生态净化塘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的生态净化塘系统包括沉淀池、初级滤池、植草过滤带、充氧池、涡旋通道、处理池、生态填料层、生态砾石层、改性填料层、砂滤层、水生植物、出水管道;所述的沉淀池的一侧开设有与河道上游连通的进水口,另一侧开设有出水缺口,沉淀池设置有出水缺口的一侧设置有初级滤池,初级滤池内设置有植草过滤带,初级滤池上开设跌水口,所述的充氧池设置在初级滤池一侧并处于跌水口下方,充氧池的一侧连通设置有涡旋状的涡旋通道,涡旋通道的涡旋中心处设置有处理池,处理池自上而下依次填充有生态填料层、生态砾石层、改性填料层和砂滤层,涡旋通道和处理池生态填料层上均种植有水生植物,处理池砂滤层处设置有与河道下游连通的出水管道。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生态净化塘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的进水口位于沉淀池一侧底部,并在进水口处设置缓冲带。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生态净化塘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的出水缺口处设置有过滤网。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生态净化塘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的沉淀池内设置有用于分隔沉淀池内腔的挡墙。
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生态净化塘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的植草过滤带设置有至少三层。
6.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生态净化塘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的充氧池距跌水口至少2m。
CN201721066851.1U 2017-08-24 2017-08-24 一种生态净化塘系统 Expired - Fee Related CN207108765U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721066851.1U CN207108765U (zh) 2017-08-24 2017-08-24 一种生态净化塘系统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721066851.1U CN207108765U (zh) 2017-08-24 2017-08-24 一种生态净化塘系统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207108765U true CN207108765U (zh) 2018-03-16

Family

ID=61577395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1721066851.1U Expired - Fee Related CN207108765U (zh) 2017-08-24 2017-08-24 一种生态净化塘系统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207108765U (zh)

Cited By (5)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10563268A (zh) * 2019-09-16 2019-12-13 上海应用技术大学 农村污水的处理系统
CN110615575A (zh) * 2019-09-03 2019-12-27 生态环境部华南环境科学研究所 一种基于氮磷消减的汛期农区果蔬复合生态系统
CN110713260A (zh) * 2019-10-28 2020-01-21 福建永前生态环境技术有限公司 景观水域污水生态治理系统
CN111573981A (zh) * 2020-05-22 2020-08-25 广州地理研究所 一种用于生态安全格局的污水处理生态景观池
CN110713260B (zh) * 2019-10-28 2024-06-11 福建永前生态环境技术有限公司 景观水域污水生态治理系统

Cited By (6)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10615575A (zh) * 2019-09-03 2019-12-27 生态环境部华南环境科学研究所 一种基于氮磷消减的汛期农区果蔬复合生态系统
CN110615575B (zh) * 2019-09-03 2021-09-24 生态环境部华南环境科学研究所 一种基于氮磷消减的汛期农区果蔬复合生态系统
CN110563268A (zh) * 2019-09-16 2019-12-13 上海应用技术大学 农村污水的处理系统
CN110713260A (zh) * 2019-10-28 2020-01-21 福建永前生态环境技术有限公司 景观水域污水生态治理系统
CN110713260B (zh) * 2019-10-28 2024-06-11 福建永前生态环境技术有限公司 景观水域污水生态治理系统
CN111573981A (zh) * 2020-05-22 2020-08-25 广州地理研究所 一种用于生态安全格局的污水处理生态景观池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100572299C (zh) 三维多向流湿地处理排入江河面源污染和净化河水的方法
CN204356190U (zh) 一种校园雨水生态净化集成系统
WO2020253797A1 (zh) 一种河湖淤泥就地处理的一体化滨岸带系统及其应用
CN102120677B (zh) 多级污水处理用生物反应系统的制作方法及污水处理方法
CN110550829B (zh) 一种小城镇生活污水塔式生态净化一体化装置
CN104496106A (zh) 一种校园雨水生态净化集成处理方法及生态净化集成系统
CN102225823B (zh) 氮磷循环利用及有效削减的农村地表水源地生态防护方法
CN201942568U (zh) 生化膜自动曝气垂直潜流式人工湿地污水处理装置
CN105461075B (zh) 一种城市径流面源污染深度处理及回用工艺
CN108147624A (zh) 一种农村污水的处理方法
CN103214148A (zh) 多级串联阶梯式自然型人工湿地及构建方法
CN207108765U (zh) 一种生态净化塘系统
CN111592175A (zh) 一种农业面源污染控制生态治理系统及治理方法
CN106365389A (zh) 一种适用于城镇黑臭河道的人工湿地净化处理系统
CN104310592B (zh) 一种北方地区入湖口河流分流净化人工湿地处理系统
CN104098181B (zh) 一种再生水补给河道的组合人工湿地生态处理方法
CN104556390B (zh) 一种水体污染治理系统和方法
CN109607975B (zh) 一种修复超富营养水体和内源性污染的人工湿地构造
CN203200140U (zh) 多级串联阶梯式自然型人工湿地
CN209602316U (zh) 一种河涌、湖泊综合修复系统
CN202063793U (zh) 多级污水处理用生物反应系统
CN109734254A (zh) 一种农村小型生活污水收集、处理、回用一体化系统
CN104230095B (zh) 一种城郊生活污水生态截净系统
CN205616732U (zh) 农田沟渠生态净化系统
CN101475289B (zh) 加强型生物反应槽与加强型潜流湿地处理系统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
CF01 Termination of patent right due to non-payment of annual fee
CF01 Termination of patent right due to non-payment of annual fee

Granted publication date: 20180316

Termination date: 2020082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