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209600721U - 一种滑板车转向结构 - Google Patents

一种滑板车转向结构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209600721U
CN209600721U CN201920088932.4U CN201920088932U CN209600721U CN 209600721 U CN209600721 U CN 209600721U CN 201920088932 U CN201920088932 U CN 201920088932U CN 209600721 U CN209600721 U CN 209600721U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groove
protrusion
vehicle frame
rolling device
commutation portion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Active
Application number
CN201920088932.4U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叶进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Chen Haixian
Original Assignee
Individual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Individual filed Critical Individual
Priority to CN201920088932.4U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209600721U/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209600721U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209600721U/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Landscapes

  • Motorcycle And Bicycle Frame (AREA)

Abstract

本实用新型公开了一种滑板车转向结构,包括安装在滑板上的换向部、设在换向部上的车架、设在换向部上的凸起、设在车架上的凹槽、设在凹槽内的两个弹性件,换向部与车架之间设有转轴,凸起位于凹槽中并能沿凹槽滑动,弹性件位于凸起的两侧,弹性件两端分别与凹槽壁及凸起抵触,凸起的底部与凹槽之间采用间隙配额,凸起的底部与凹槽之间设有球形滚动装置,换向部与车架之间通过转轴与球形滚动装置同步支撑,凸起通过球形滚动装置沿着凹槽滑动。能够解决现有转向机构中的凸起与凹槽之间接触后摩擦力大且损耗严重或转轴容易变现或者断裂的问题,稳定性高,使用寿命更长,有效的减小轴向切力,提高转轴的使用寿命,在转向过程中灵活性高,复位效果好。

Description

一种滑板车转向结构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滑板车,尤其涉及一种滑板车转向结构。
背景技术
目前的电动滑板车特别是成人使用的电动滑板车,在超短途出行上非常具有优势。电动滑板车站立驾驶,小巧轻便适合穿行于狭小的空间。重量相对普通电动车来说已经十分轻便,可以较轻松的搬运。甚至可以收纳在私家小车后备箱,例如出行到达目的地后在有代步需要时可以取出使用,或者用于从家到公交站的短途代步以及在公交系统中的换乘代步。
由于目前的滑板车转向结构存在结构较为复杂、成本较高,并且转向后需要手动复位,操作繁琐等缺陷,因此,对其进行了改进,改进后的结构如专利“CN201720906172.4滑板车转向结构”所示,但是,在使用过程中我们发现,由于换向部上的凸起和转向面上的凹槽底部由于采用面接触或者间隙接触,如果采用面接触,则会导致两者之间的摩擦力较大,在转向过程中灵活性低,复位效果相对较差,而采用间隙结构时,由于只有一个平衡支点,则整个转向结构的径向受力区域均在转轴上,导致转轴径向切力较大,对于转轴的刚性要求较高,且会导致转轴的旋转灵活性降低,长期使用后还容易出现转轴松动或者断裂现象,同时,为了减轻整体滑板车的重量,整个转向结构的一般采用塑料、铝材或两者的结合,而当采用塑料时,我们发现使用寿命较短,容易老化,而当部分或者全部采用铝材时,虽然解决了材料的使用寿命的问题,但是凸起部位的磨损速度较快,导致其职能保证一段时间内的整体受理均匀,一旦使用一段时间后,就会出现转轴吃力的情况发生,影响转轴寿命,严重时容易导致转轴断裂从而发生事故,而且目前对于复位用的弹性件主要是采用弹簧复位,我们发现其在多次使用后,容易出现复位不到位的情况发生,且相对偏差角度较大,因此,以上专利的产品存在的问题,有进一步的做了改进,以便克服以上缺陷。
实用新型内容
为了解决现有技术中存在的某种或某些技术问题,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滑板车转向结构,能够解决现有转向机构中的凸起与凹槽之间接触后摩擦力大且损耗严重或转轴容易变现或者断裂的问题,稳定性高,使用寿命更长,有效的减小轴向切力,提高转轴的使用寿命,在转向过程中灵活性高,复位效果好。
为解决上述现有的技术问题,本实用新型采用如下方案:
一种滑板车转向结构,包括安装在滑板上的换向部、设在所述换向部上的车架、设在所述换向部上的凸起、设在所述车架上的凹槽、设在所述凹槽内的两个弹性件,所述换向部与所述车架之间设有转轴,所述换向部与所述车架之间通过所述转轴连接并旋转,所述凸起位于所述凹槽中并能沿所述凹槽滑动,所述弹性件位于所述凸起的两侧,所述弹性件两端分别与所述凹槽壁及所述凸起抵触,所述凸起的底部与所述凹槽之间采用间隙配额,所述凸起的底部与所述凹槽之间设有球形滚动装置,所述换向部与所述车架之间通过所述转轴与所述球形滚动装置同步支撑,所述凸起通过所述球形滚动装置沿着所述凹槽滑动。
进一步地,所述球形滚动装置为球形滚珠,所述凸起的底部设有球形凹面的定位槽,所述球形滚动装置的上端安装在所述定位槽内,所述凸起与所述凹槽之间采用球形滚珠滚动式滑动。
进一步地,所述凹槽的一侧设安装槽,所述车架上设有对所述安装槽进行封堵的挡片,所述凹槽的侧壁上的所述安装槽通过所述挡片填充。
进一步地,所述安装槽的宽度大于等于所述凸起的宽度,所述安装槽的底部等于或低于所述凹槽的底部,所述挡片与所述车架之间通过螺钉固定。
进一步地,所述球形滚动装置为两个且对称设置在所述凸起的底部。
进一步地,所述凸起为铝材制作,所述球形滚动装置为钢珠。
进一步地,所述弹性件为橡胶柱。
相比现有技术,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在于:
凸起在沿着凹槽进行左右转动或者通过弹性件复位的过程中,通过球形滚动装置对凸起与凹槽之间进行支撑并滚动式移动后,能够解决现有转向机构中的凸起与凹槽之间接触后摩擦力大且损耗严重或转轴容易变现或者断裂的问题,提高了转向机构的稳定性,使转向机构在旋转的过程中更加平稳,尤其是当凸起为铝材时,使用寿命更长,有效的减小轴向切力,提高转轴的使用寿命,在转向过程中灵活性高,复位效果好。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的分解图;
图2为本实用新型中换向部的结构示意图;
图中:车架1、安装槽2、转轴3、换向部4、凹槽5、弹性件6、球形滚动装置7、挡片8、定位槽9、凸起10。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附图以及具体实施方式,对本实用新型做进一步描述,需要说明的是,在不相冲突的前提下,以下描述的各实施例之间或各技术特征之间可以任意组合形成新的实施例。
如图1和图2所示,一种滑板车转向结构,包括安装在滑板上的换向部4、设在所述换向部4上的车架1、设在所述换向部4上的凸起10、设在所述车架1上的凹槽5、设在所述凹槽5内的两个弹性件6,所述换向部4与所述车架1之间设有转轴3,所述换向部4与所述车架1之间通过所述转轴3连接并旋转,所述凸起10位于所述凹槽5中并能沿所述凹槽5滑动,所述弹性件6位于所述凸起10的两侧,所述弹性件6两端分别与所述凹槽5壁及所述凸起10抵触,所述凸起10的底部与所述凹槽5之间采用间隙配额,所述凸起10的底部与所述凹槽5之间设有球形滚动装置7,所述换向部4与所述车架1之间通过所述转轴3与所述球形滚动装置7同步支撑,所述凸起10通过所述球形滚动装置7沿着所述凹槽5滑动;所述球形滚动装置7为球形滚珠,所述凸起10的底部设有球形凹面的定位槽9,所述球形滚动装置7的上端安装在所述定位槽9内,所述凸起10与所述凹槽5之间采用球形滚珠滚动式滑动;所述凹槽5的一侧设安装槽2,所述车架1上设有对所述安装槽2进行封堵的挡片8,所述凹槽5的侧壁上的所述安装槽2通过所述挡片8填充;所述安装槽2的宽度大于等于所述凸起10的宽度,所述安装槽2的底部等于或低于所述凹槽5的底部,所述挡片8与所述车架1之间通过螺钉固定;所述球形滚动装置7为两个且对称设置在所述凸起10的底部;所述凸起10为铝材制作,所述球形滚动装置7为钢珠;所述弹性件6为橡胶柱。
在实际使用过程中,车架1通过转轴3两端的螺母连接在换向部4上,然后再通过换向部4安装在滑板或者小车体上面,同时凸起10插入在凹槽5内,并且凸起10的两端均通过弹性件6限位在凹槽5的中间,凸起10的底部通过球形滚动装置7与凹槽5的底部滚动式连接,当滑板和换向部4相对车架1朝一个方向转动时,凸起10抵触一侧弹性件6,弹性件6收缩形变并将力传递至车架1,使车架1转向。当滑板上的外力撤去,弹性件6恢复形变,使凸起10带动滑板复位,从而实现自动复位的效果,凸起10在沿着凹槽5进行左右转动或者通过弹性件6复位的过程中,通过球形滚动装置7对凸起10与凹槽5之间进行支撑并滚动式移动后,能够解决现有转向机构中的凸起10与凹槽5之间接触后摩擦力大且损耗严重或转轴3容易变现或者断裂的问题,提高了转向机构的稳定性,使转向机构在旋转的过程中更加平稳,尤其是当凸起10为铝材时,使用寿命更长,有效的减小轴向切力,提高转轴3的使用寿命,在转向过程中灵活性高,复位效果好。
尤其是球形滚动装置7为球形滚珠,球形滚动装置7的上端安装在定位槽9内,球形滚珠通过定位槽9进行限位,当凸起10沿着凹槽5左右滑动时,两者之间均采用球形面进行接触,移动时灵活性高,复位速度更快,有效的解决了现有设计中摩擦力大及复位速度慢的问题,当球形滚动装置7采用两个且对称设置在凸起10的底部时,能够使凸起10与凹槽5之间形成两个支撑点,从而使整个转向机构的稳定性更好,换向部4与车架1之间的贴合面平整性更高,球形滚珠一般采用金属滚珠或者塑料滚珠,尤其是采用金属滚珠时,实用寿命更长,当添加润滑剂后,灵活性更好。
由于球形滚珠上下两端分别与定位槽9和凹槽5底部接触,球形滚珠只能放置在定位槽9内且朝上状态下,才能保证其相对位置的定位,而弹性件6则只能放置在凹槽5内且槽口不能朝下的状态才能实现定位,从而导致了车架1与换向部4之间无法安装或者安装难度较高,拆装或者调整过程中容易出现球形滚动装置7定位槽9分离的现象,同时,也存在弹性件6遮挡其向下插入的问题,因此,为了解决这一问题,在凹槽5的一侧开设出了一个安装槽2,当需要拆装时,带球形滚动装置7的换向部4可以直接从安装槽2的一侧推入,从而实现快速安装,例如,将带有球形滚动装置7的换向部4放置在一个滑道到,滑道开口与安装槽2对齐,当球形滚动装置7的换向部4向下并向前推动的过程中,自然就能够快速进入凹槽5内,且还能够使略微错位的弹性件6自动向两侧移动,安装难度更低,生产效率更高,而且车架1上设有对安装槽2进行封堵的挡片8,当安装上挡片8后还能够对安装槽2进行封堵,从而使凹槽5形成一个弧形整体,不再存在缺口,安装槽2的宽度大于等于凸起10的宽度,安装槽2的底部等于或低于凹槽5的底部,能够使换向部4的拆装更加灵活简单,且挡片8与车架1之间通过螺钉固,连接方式更加简便。
为了提高转向结构的使用寿命和减轻整车的重量,一般将整个换向部4和车架1均通过铝材加工,再与采用钢珠的球形滚动装置7结合时,能够解决铝材材质的凸起10磨损快过的问题,使转向结构使用寿命更长。
进一步的,弹性件6通过橡胶柱代替弹簧或者其他弹性材料,在压缩后复位时效率更高且精度更好,尤其是在长期使用过程中,其可压缩比例更小。
上述实施方式仅为本实用新型的优选实施方式,不能以此来限定本实用新型保护的范围,本领域的技术人员在本实用新型的基础上所做的任何非实质性的变化及替换均属于本实用新型所要求保护的范围。

Claims (7)

1.一种滑板车转向结构,包括安装在滑板上的换向部、设在所述换向部上的车架、设在所述换向部上的凸起、设在所述车架上的凹槽、设在所述凹槽内的两个弹性件,所述换向部与所述车架之间设有转轴,所述换向部与所述车架之间通过所述转轴连接并旋转,所述凸起位于所述凹槽中并能沿所述凹槽滑动,所述弹性件位于所述凸起的两侧,所述弹性件两端分别与所述凹槽壁及所述凸起抵触,其特征在于:所述凸起的底部与所述凹槽之间采用间隙配额,所述凸起的底部与所述凹槽之间设有球形滚动装置,所述换向部与所述车架之间通过所述转轴与所述球形滚动装置同步支撑,所述凸起通过所述球形滚动装置沿着所述凹槽滑动。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滑板车转向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球形滚动装置为球形滚珠,所述凸起的底部设有球形凹面的定位槽,所述球形滚动装置的上端安装在所述定位槽内,所述凸起与所述凹槽之间采用球形滚珠滚动式滑动。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一种滑板车转向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凹槽的一侧设安装槽,所述车架上设有对所述安装槽进行封堵的挡片,所述凹槽的侧壁上的所述安装槽通过所述挡片填充。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一种滑板车转向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安装槽的宽度大于等于所述凸起的宽度,所述安装槽的底部等于或低于所述凹槽的底部,所述挡片与所述车架之间通过螺钉固定。
5.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一种滑板车转向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球形滚动装置为两个且对称设置在所述凸起的底部。
6.根据权利要求1~5任一项所述的一种滑板车转向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凸起为铝材制作,所述球形滚动装置为钢珠。
7.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一种滑板车转向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弹性件为橡胶柱。
CN201920088932.4U 2019-01-18 2019-01-18 一种滑板车转向结构 Active CN209600721U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920088932.4U CN209600721U (zh) 2019-01-18 2019-01-18 一种滑板车转向结构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920088932.4U CN209600721U (zh) 2019-01-18 2019-01-18 一种滑板车转向结构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209600721U true CN209600721U (zh) 2019-11-08

Family

ID=68401177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1920088932.4U Active CN209600721U (zh) 2019-01-18 2019-01-18 一种滑板车转向结构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209600721U (zh)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KR101877661B1 (ko) 폐쇄 궤도 중에서 수직방향 회전이 가능한 양면 완구 자동차
CN109178154B (zh) 一种新能源电动车防护支撑结构
CN203268265U (zh) 平衡车转向弹性复位机构及平衡车
CN209600721U (zh) 一种滑板车转向结构
CN104960424A (zh) 一种集电头
CN110329219A (zh) 一种用于换电平台的浮动机构、浮动平台
CN203996344U (zh) 用于小型电动搬运车上的稳定机构
CN211087764U (zh) 一种移动式指示牌
CN211413448U (zh) 一种建筑施工钢筋折弯装置
CN212643306U (zh) 一种角度可调节支架
CN211117146U (zh) 一种角度可调式滑轨
CN204895156U (zh) 一种集电头
CN207257851U (zh) 车篮及具有它的车辆
CN208233054U (zh) 高铁座椅系统扶手铸件
CN211765990U (zh) 一种电动车双撑结构
JP2016078675A (ja) 駐輪機
CN204367291U (zh) 一种卧式注塑机卸料装置
CN215361718U (zh) 一种电动滑板车的减震装置
CN205707036U (zh) 一种两轮电动平衡车
CN204623732U (zh) 一种轴心偏位转向合页结构
CN211918634U (zh) 一种应急抢险车用回转装置
CN211125432U (zh) 一种机械键盘自动插键帽机
CN216153854U (zh) 一种简单可靠的转向装置
CN210280390U (zh) 一种摆块复位模具及燃气热水器制造设备
CN109847329A (zh) 一种具有多样化娱乐设备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
TR01 Transfer of patent right
TR01 Transfer of patent right

Effective date of registration: 20221220

Address after: 321300 No.15, Lane 156, Xiachuan Road, shangliye village, Fangyan Town, Yongkang City, Jinhua City, Zhejiang Province

Patentee after: Chen Haixian

Address before: 321300 West side of No. 338 Shifang West Road, Huangjia Village, Gushan Town, Yongkang City, Jinhua City, Zhejiang Province

Patentee before: Ye Ji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