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209591886U - 一种智能设备及其闪断开关装置 - Google Patents

一种智能设备及其闪断开关装置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209591886U
CN209591886U CN201920548882.3U CN201920548882U CN209591886U CN 209591886 U CN209591886 U CN 209591886U CN 201920548882 U CN201920548882 U CN 201920548882U CN 209591886 U CN209591886 U CN 209591886U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state
mounting portion
switching device
flash
front panel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Active
Application number
CN201920548882.3U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康宇
韩猛
姜兆宁
刘达平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Qingdao Yilai Intelligent Technology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Qingdao Yeelink Information Technology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Qingdao Yeelink Information Technology Co Ltd filed Critical Qingdao Yeelink Information Technology Co Ltd
Priority to CN201920548882.3U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209591886U/zh
Priority to EP19925037.4A priority patent/EP3958286A4/en
Priority to PCT/CN2019/084479 priority patent/WO2020211112A1/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209591886U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209591886U/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Landscapes

  • Switch Cases, Indication, And Locking (AREA)

Abstract

本实用新型公开一种闪断开关装置,包括具有安装腔的安装底壳、扣合于安装底壳表面上并可沿预设方向往复运动以切换开关状态的前面板、设置于安装腔中并用于使前面板在运动过程中复位到上电状态位置的弹性复位机构,以及具有多工位的状态切换机构,状态切换机构处于第一工位状态时,弹性复位机构保持对前面板的弹力支持;状态切换机构处于第二工位状态时,弹性复位机构断开对前面板的弹力支持。如此,通过对状态切换机构的工位状态切换,可使闪断开关装置处于“闪断模式”或“正常模式”状态,并且在闪断模式状态下,能够方便稳定地使电子智能设备保持长期上电状态,避免误操作造成意外断电。本实用新型还公开一种智能设备,其有益效果如上所述。

Description

一种智能设备及其闪断开关装置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机械开关技术领域,特别涉及一种闪断开关装置。本实用新型还涉及一种包括上述闪断开关装置的智能设备。
背景技术
随着中国机械工业的发展,越来越多的机械设备已得到广泛使用。
在机械开关技术领域,目前已发展出了各式各样功能不一的开关装置,比如常见的按压开关、旋钮开关等。开关装置往往与电路结构搭配使用,在开关装置的两种开关状态(部分开关装置还有第三种)下,电路结构产生不同的控制信号,从而控制电路通断状态、电路运行状态等。
以目前应用最为广泛的按压开关为例,在电子智能设备上也常常设置有按压开关装置,以供用户控制电子智能设备的运行状态,比如智能灯具开关和智能家电等。在现有技术中,用户若要控制电子智能设备的运行状态,比如通电或断电等,则需要触摸按压开关,使得按压开关改变结构状态。为方便用户随时对电子智能设备进行操作,一般可通过遥控设备对其发送控制信号,而若要电子智能设备随时能够接收遥控信号,则必须长期处于带电状态。然而,现有技术中的按压开关由于结构缺陷,首先必须由用户亲自触摸按压开关,才能使电子智能设备上电,而上电之后若要维持长期带电状态,则必须避免触碰到按压开关,但在人们的日常生活过程中,难免会产生对按压开关产生不慎接触或误操作的情况,容易导致电子智能设备意外断电。同时,考虑到在节能或长期无需使用等情况下,智能设备无需长期保持上电状态,此时又需要闪断开关装置能够顺利在通断状态中切换,并且关闭闪断功能,即重新形成普通开关模式。
因此,如何方便、稳定地使电子智能设备保持长期上电状态,避免误操作造成意外断电,同时实现开关闪断模式与正常模式之间的切换,是本领域技术人员所面临的技术问题。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是提供一种闪断开关装置,能够方便、稳定地使电子智能设备保持长期上电状态,避免误操作造成意外断电,同时实现开关闪断模式与正常模式之间的切换。本实用新型的另一目的是提供一种智能设备。
为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闪断开关装置,包括:
具有安装腔的安装底壳;
扣合于所述安装底壳表面上并可沿预设方向往复运动以切换开关状态的前面板;
设置于所述安装腔中并用于使所述前面板在运动过程中复位到上电状态位置的弹性复位机构;
具有多工位的状态切换机构,所述状态切换机构处于第一工位状态时,所述弹性复位机构保持对所述前面板的弹力支持;所述状态切换机构处于第二工位状态时,所述弹性复位机构断开对所述前面板的弹力支持。
优选地,所述弹性复位机构的底端连接于所述安装底壳的表面上;
所述状态切换机构包括与所述前面板相连的第一状态安装部和与所述安装底壳相连的第二状态安装部,且所述状态切换机构处于第一工位状态时,所述弹性复位机构的顶端连接于所述第一状态安装部中;所述状态切换机构处于第二工位状态时,所述弹性复位机构的顶端连接于所述第二状态安装部中。
优选地,所述安装腔内安装有开关压板,且所述开关压板上设置有可沿两侧往复偏转的摆杆,所述前面板的底面与所述摆杆的表面相连。
优选地,所述第一状态安装部设置于所述摆杆的一侧端部,所述第二状态安装部设置于所述开关压板的一侧端部,所述弹性复位机构的底端连接于所述安装底壳的一侧内壁,且所述弹性复位机构、所述第一状态安装部与所述第二状态安装部同侧分布。
优选地,所述安装底壳的一侧内壁上开设有用于安装所述弹性复位机构的管腔,所述第一状态安装部、所述第二状态安装部与所述管腔三者垂向正对,且所述第二状态安装部上开设有用于供所述弹性复位机构伸缩通行的定位孔。
优选地,所述第一状态安装部与所述第二状态部的内侧壁上均设置有卡槽,所述弹性复位机构包括底端连接于所述管腔底面的弹簧和设置于所述弹簧顶端、选择性地与各所述卡槽形成卡接的盖体。
优选地,所述盖体可旋转地连接于所述弹簧的顶端,所述卡槽具体为周向上设置有缺口的环槽,且所述盖体的周向上设置有用于与所述环槽配合旋接的挂耳。
优选地,所述盖体的表面上开设有便于通过工装旋拧的工装槽。
优选地,所述盖体的底部连接有用于插入所述弹簧中心的管柱,所述管柱的外壁表面沿环向设置有箍环,且所述弹簧的顶端套设在所述箍环上。
本实用新型还提供一种智能设备,包括机身和设置于所述机身上的闪断开关装置,其中,所述闪断开关装置具体为上述任一项所述的闪断开关装置。
本实用新型所提供的闪断开关装置,主要包括安装底壳、前面板、弹性复位机构和状态切换机构。其中,安装底壳中设置有安装腔,前面板扣合在安装底壳的表面上,可供用户进行按压操作,并且可以沿着预设方向进行往复运动,以在运动到预设位置时切换闪断开关装置的开关状态。弹性复位机构设置在安装底壳的安装腔中,可进行弹性伸缩,主要用于通过弹性力对前面板提供弹力支持,使得前面板在运动过程中能够自动复位到上电状态位置。状态切换机构具有多个工位状态,主要用于控制弹性复位机构对前面板的弹力连接状态,当其处于第一工位状态时,弹性复位机构保持对前面板的弹力支持,使得前面板在被按压而进行预设方向的运动时,能够在弹性复位机构的弹力作用下自动复位到上电状态位置,此时即使用户出现误操作,开关在闪断之后立刻重新接通,智能设备迅速恢复上电状态,即闪断开关装置处于闪断模式;当状态切换机构处于第二工位状态时,弹性复位机构断开对前面板的弹力支持,使得前面板在被按压而进行预设方向的运动时,失去了弹性复位机构的弹力支撑作用,无法进行自动复位,此时用户可正常切换闪断开关装置的开关状态,即闪断开关装置处于正常模式。综上所述,本实用新型所提供的闪断开关装置,通过对状态切换机构的第一工位状态与第二工位状态的切换操作,可使闪断开关装置分别处于“闪断模式”和“正常模式”状态,并且在闪断模式状态下,能够方便、稳定地使电子智能设备保持长期上电状态,避免误操作造成意外断电。
附图说明
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或现有技术中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实施例或现有技术描述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简单地介绍,显而易见地,下面描述中的附图仅仅是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来讲,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提供的附图获得其他的附图。
图1为本实用新型所提供的一种具体实施方式的整体结构爆炸图。
图2为本实用新型所提供的一种具体实施方式中开关状态处于闪断模式的结构示意图。
图3为本实用新型所提供的一种具体实施方式中开关状态处于正常模式的结构示意图。
图4为图1中所示的弹性复位机构的具体结构示意图。
图5为图4中所示的盖体的表面结构示意图。
其中,图1—图5中:
安装底壳—1,管腔—101,前面板—2,弹性复位机构—3,弹簧—301,盖体—302,挂耳—303,工装槽—304,管柱—305,状态切换机构—4,第一状态安装部—401,第二状态安装部—402,定位孔—421,开关压板—5,摆杆—6。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将结合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实用新型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实用新型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做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实用新型保护的范围。
请参考图1,图1为本实用新型所提供的一种具体实施方式的整体结构示意图。
在本实用新型所提供的一种具体实施方式中,闪断开关装置主要包括安装底壳1、前面板2、弹性复位机构3和状态切换机构4。
其中,安装底壳1中设置有安装腔,前面板2扣合在安装底壳1的表面上,可供用户进行按压操作,并且可以沿着预设方向进行往复运动,以在运动到预设位置时切换闪断开关装置的开关状态。弹性复位机构3设置在安装底壳1的安装腔中,可进行弹性伸缩,主要用于通过弹性力对前面板2提供弹力支持,使得前面板2在运动过程中能够自动复位到上电状态位置。
状态切换机构4具有多个工位状态,主要用于控制弹性复位机构3对前面板2的弹力连接状态,当其处于第一工位状态时,弹性复位机构3保持对前面板2的弹力支持,使得前面板2在被按压而进行预设方向的运动时,能够在弹性复位机构3的弹力作用下自动复位到上电状态位置,此时即使用户出现误操作,开关在闪断之后立刻重新接通,智能设备迅速恢复上电状态,即闪断开关装置处于闪断模式;当状态切换机构4处于第二工位状态时,弹性复位机构3断开对前面板2的弹力支持,使得前面板2在被按压而进行预设方向的运动时,失去了弹性复位机构3的弹力支撑作用,无法进行自动复位,此时用户可正常切换闪断开关装置的开关状态,即闪断开关装置处于正常模式。
如图2和图3所示,图2为本实用新型所提供的一种具体实施方式中开关状态处于闪断模式的结构示意图,图3为本实用新型所提供的一种具体实施方式中开关状态处于正常模式的结构示意图。
综上所述,本实施例所提供的闪断开关装置,通过对状态切换机构4的第一工位状态与第二工位状态的切换操作,可使闪断开关装置分别处于“闪断模式”和“正常模式”状态,并且在闪断模式状态下,能够方便、稳定地使电子智能设备保持长期上电状态,避免误操作造成意外断电。
在关于状态切换机构4的一种优选实施方式中,该状态切换机构4主要包括第一状态安装部401和第二状态安装部402,两者在闪断开关装置中的具体设置位置不同,其中,第一状态安装部401与前面板2相连,而第二状态安装部402与安装底壳1相连。同时,与此配合地,弹性复位机构3的底端可连接在安装底壳1的底部表面上——此处需要说明的是,弹性复位机构3的底端和顶端仅是相对概念,分别为弹性复位机构3的长度尺寸上的两端,比如可以如图1所示认为垂向底部的端部为底端,也可以反过来。当状态切换机构4被用户控制操作而处于第一工位状态时,弹性复位机构3的顶端连接在第一状态安装部401中,而当状态切换机构4被用户控制操作而处于第二工位状态时,弹性复位机构3的顶端连接在第二状态安装部402中。如此设置,当状态切换机构4处于第一工位状态时,弹性复位机构3的底端连接在安装底壳1的底部表面上,而其顶端通过第一状态安装部401与前面板2相连,前面板2在往复运动过程中受到弹性复位机构3的弹力支持,可以自行复位到上电状态位置。当状态切换机构4处于第二工位状态时,弹性复位机构3的底端连接在安装底壳1的底部表面上,而其顶端通过第二状态安装部402与安装底壳1的其余区域相连,相当于断开了与前面板2的连接,而前面板2在往复运动过程中失去了弹性复位机构3的弹力支持,无法自行复位到上电状态位置,用户可以正常开启或关闭开关。
为方便用户操作前面板2及保证前面板2的往复运动顺畅,本实施例在安装底壳1的安装腔内增设了开关压板5,同时在该开关压板5上设置了可沿两侧往复偏转的摆杆6,并且前面板2的底面与摆杆6的表面相连。具体的,开关压板5可安装在安装腔中与其紧密贴附,摆杆6可通过转轴或插销等转动副与开关压板5相连,可在开关压板5的表面上沿其图示左侧或右侧进行一定角度(比如0~30°)的往复偏转运动。而前面板2可通过设置在其底面上的若干个连接支脚或卡勾与摆杆6的表面相连,从而使得前面板2可以跟随摆杆6的偏转运动而同步偏转。
当然,前面板2的往复运动并不仅限于上述沿摆杆6左右两侧偏转的形式,其余比如前面板2可以在开关压板5上进行垂向升降运动等同样可行。为方便论述,以下内容中均以前面板2跟随摆杆6左右偏转的运动形式进行说明。
进一步的,在前面板2跟随摆杆6进行偏转的基础上,为方便弹性复位机构3与第一状态安装部401或第二状态安装部402的连接关系切换,本实施例中,第一状态安装部401可设置在摆杆6的一侧端部位置,第二状态安装部402可设置在开关压板5的一侧端部位置,而弹性复位机构3的底端可连接在安装底壳1的一侧内壁上,并且三者均位于闪断开关装置内的同侧,比如图示均位于左侧方位等。
更进一步的,考虑到弹性复位机构3在于第一状态安装部401或第二状态安装部402的连接关系切换过程中,需要进行沿轴向方向的弹性伸缩和形变,为避免在切换过程中出现横向晃动或弯曲,本实施例在安装底壳1的一侧内壁上开设了专用于安装弹性复位机构3的管腔101。该管腔101的直径略大于弹性复位机构3的直径,可稳定容纳弹性复位机构3,并使其自由地在其中进行伸缩运动。
同时,在本实施例中,第一状态安装部401、第二状态安装部402与管腔101三者可互相垂向正对,如此,弹性复位机构3仅需要通过轴向形变的高度位置变化即可方便地实现与第一状态安装部401或第二状态安装部402的连接关系切换,省去了其余方向(如横向)上的运动或形变。相应的,为避免第二状态安装部402的存在干涉弹性复位机构3的正常伸缩运动,在第二状态安装部402上可开设定位孔421,该定位孔421的直径可与管腔101的直径相当,可允许弹性复位机构3顺利通行。
如图4所示,图4为图1中所示的弹性复位机构的具体结构示意图。
在关于弹性复位机构3的一种优选实施方式中,该弹性复位机构3主要包括弹簧301和盖体302。其中,弹簧301为主体结构,比如螺旋型弹簧等,可以产生沿轴向的弹性形变。盖体302设置在弹簧301的顶端上,主要用于选择性地与第一状态安装部401或第二状态安装部402两者之一形成装配连接。此处优选地,为方便盖体302与第一状态安装部401或第二状态安装部402形成装配连接,本实施例在第一状态安装部401和第二状态安装部402的内侧壁上均开设了卡槽,而盖体302可用于与各卡槽形成可拆卸的卡接配合。
如图5所示,图5为图4中所示的盖体的表面结构示意图。
进一步的,为保证盖体302与各卡槽的卡接配合稳定、可靠,同时方便拆装,本实施例中,盖体302可旋转地连接在弹簧301的顶端,同时各个卡槽具体设计为在轴向上具有缺口的环槽,并且在盖体302的周向外壁上还设置有挂耳303,通过挂耳303在环槽内的旋转可使两者形成卡接配合。由于环槽上开设有缺口,因此仅有在人为操作盖体302,使其旋转到其上的挂耳303正好处于缺口范围内时才能使盖体302脱离卡槽——其余情况下盖体302均稳定地卡接在卡槽内。
更进一步的,为方便用户对盖体302进行旋转操作,本实施例在盖体302的表面上还开设了工装槽304。该工装槽304可与本领域常用的操作工装,如改锥等形成装配,从而方便用户通过工装对盖体302表面进行旋拧操作,进而使用户轻松完成盖体302在第一状态安装部401和第二状态安装部402之间的切换连接。
不仅如此,考虑到用户在操作弹性复位机构3以使盖体302从第一状态安装部401中运动到第二状态安装部402(或顺序正好相反)中时,弹簧301在运动过程中由于受到来自用户(或所持工具)的外力影响及本身材质柔软易变形的影响,可能会出现晃动、跑偏、弯折等情况,针对此,本实施例在盖体302的底部增设了具有预设长度的管柱305,同时在该管柱305的外壁表面上沿环向设置了箍环(图中未示出)。具体的,弹簧301的顶端可套设在箍环上,与其保持稳定连接的基础上同时保证盖体302与管柱305的旋转自由度,而管柱305的直径略小于弹簧301的内径,可插设在弹簧301的中心通孔中,相当于为弹簧301的周向提供了稳定支撑。如此,盖体302在从与第一状态安装部401相连切换到与第二状态安装部402相连的过程中,弹簧301在管柱305的周向支撑下于第二状态安装部402的定位孔421中进行弹性伸缩运动,内部的管柱305与外部的定位孔421共同形成了对于弹簧301的周向限位,相当于对弹簧301提供了轴向运动导向,防止其在弹性伸缩运动过程中出现晃动、跑偏、弯折等情况。
本实施例还提供一种智能设备,主要包括机身和设置在机身上的闪断开关装置,其中,该闪断开关装置的主要内容与上述相关内容相同,此处不再赘述。另外,本实施例中所述的智能设备,主要指的是智能开关或智能家电等电子智能设备。
对所公开的实施例的上述说明,使本领域专业技术人员能够实现或使用本实用新型。对这些实施例的多种修改对本领域的专业技术人员来说将是显而易见的,本文中所定义的一般原理可以在不脱离本实用新型的精神或范围的情况下,在其它实施例中实现。因此,本实用新型将不会被限制于本文所示的这些实施例,而是要符合与本文所公开的原理和新颖特点相一致的最宽的范围。

Claims (10)

1.一种闪断开关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
具有安装腔的安装底壳;
扣合于所述安装底壳表面上并可沿预设方向往复运动以切换开关状态的前面板;
设置于所述安装腔中并用于使所述前面板在运动过程中复位到上电状态位置的弹性复位机构;
具有多工位的状态切换机构,所述状态切换机构处于第一工位状态时,所述弹性复位机构保持对所述前面板的弹力支持;所述状态切换机构处于第二工位状态时,所述弹性复位机构断开对所述前面板的弹力支持。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闪断开关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弹性复位机构的底端连接于所述安装底壳的表面上;
所述状态切换机构包括与所述前面板相连的第一状态安装部和与所述安装底壳相连的第二状态安装部,且所述状态切换机构处于第一工位状态时,所述弹性复位机构的顶端连接于所述第一状态安装部中;所述状态切换机构处于第二工位状态时,所述弹性复位机构的顶端连接于所述第二状态安装部中。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闪断开关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安装腔内安装有开关压板,且所述开关压板上设置有可沿两侧往复偏转的摆杆,所述前面板的底面与所述摆杆的表面相连。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闪断开关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状态安装部设置于所述摆杆的一侧端部,所述第二状态安装部设置于所述开关压板的一侧端部,所述弹性复位机构的底端连接于所述安装底壳的一侧内壁,且所述弹性复位机构、所述第一状态安装部与所述第二状态安装部同侧分布。
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闪断开关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安装底壳的一侧内壁上开设有用于安装所述弹性复位机构的管腔,所述第一状态安装部、所述第二状态安装部与所述管腔三者垂向正对,且所述第二状态安装部上开设有用于供所述弹性复位机构伸缩通行的定位孔。
6.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闪断开关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状态安装部与所述第二状态部的内侧壁上均设置有卡槽,所述弹性复位机构包括底端连接于所述管腔底面的弹簧和设置于所述弹簧顶端、选择性地与各所述卡槽形成卡接的盖体。
7.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闪断开关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盖体可旋转地连接于所述弹簧的顶端,所述卡槽具体为周向上设置有缺口的环槽,且所述盖体的周向上设置有用于与所述环槽配合旋接的挂耳。
8.根据权利要求7所述的闪断开关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盖体的表面上开设有便于通过工装旋拧的工装槽。
9.根据权利要求8所述的闪断开关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盖体的底部连接有用于插入所述弹簧中心的管柱,所述管柱的外壁表面沿环向设置有箍环,且所述弹簧的顶端套设在所述箍环上。
10.一种智能设备,包括机身和设置于所述机身上的闪断开关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闪断开关装置具体为权利要求1-9任一项所述的闪断开关装置。
CN201920548882.3U 2019-04-19 2019-04-19 一种智能设备及其闪断开关装置 Active CN209591886U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3)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920548882.3U CN209591886U (zh) 2019-04-19 2019-04-19 一种智能设备及其闪断开关装置
EP19925037.4A EP3958286A4 (en) 2019-04-19 2019-04-26 SMART DEVICE AND ITS QUICK CLOSE SWITCH DEVICE
PCT/CN2019/084479 WO2020211112A1 (zh) 2019-04-19 2019-04-26 一种智能设备及其闪断开关装置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920548882.3U CN209591886U (zh) 2019-04-19 2019-04-19 一种智能设备及其闪断开关装置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209591886U true CN209591886U (zh) 2019-11-05

Family

ID=68347642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1920548882.3U Active CN209591886U (zh) 2019-04-19 2019-04-19 一种智能设备及其闪断开关装置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209591886U (zh)

Cited By (1)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9887795A (zh) * 2019-04-19 2019-06-14 青岛亿联客信息技术有限公司 一种智能设备及其闪断开关装置

Cited By (1)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9887795A (zh) * 2019-04-19 2019-06-14 青岛亿联客信息技术有限公司 一种智能设备及其闪断开关装置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204858931U (zh) 能够实现瞬间自发电的永磁发电装置及控制装置
CN105097337A (zh) 一种面板式控制按钮
CN209591886U (zh) 一种智能设备及其闪断开关装置
CN104810650A (zh) 插座防触电方法及其防触电插座
CN109887795A (zh) 一种智能设备及其闪断开关装置
CN105048599B (zh) 自发电控制装置
CN104538215B (zh) 自动/手动开关转换电器
CN210129982U (zh) 一种智能设备及其开关控制信号机械触发机构
CN104616916B (zh) 可实现三种状态的开关电器的操作机构
CN106409580B (zh) 一种开关控制装置
CN206134560U (zh) 一种按键、游戏手柄及遥控控制器
CN210040029U (zh) 一种智能设备及其滑动自锁式闪断开关装置
CN203839256U (zh) 微动开关
CN204011206U (zh) 钮子开关
CN209561262U (zh) 一种智能设备及其滑动切换式闪断开关装置
CN104576099B (zh) 一种开关电器的手动操作机构
CN104282463A (zh) 自动转换开关电器的锁扣脱扣装置
CN207425697U (zh) 一种隔离开关
CN207637701U (zh) 一种直流断路器操动机构
CN202015052U (zh) 一种电热水壶电源开关短行程机构
CN203059359U (zh) 电水壶的开关结构和电水壶
CN209561264U (zh) 一种智能设备及其前面板式闪断开关装置
CN206412273U (zh) 一种开关控制装置
CN109360759A (zh) 一种家电用控制开关
CN209591885U (zh) 一种智能设备及其中心限位式闪断开关装置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
CP01 Change in the name or title of a patent holder
CP01 Change in the name or title of a patent holder

Address after: 266000 Qingdao Laoshan District, Shandong Province, No. 1, Keyuan-wei Road, Block B, 10-storey B4, Qingdao International Innovation Park

Patentee after: Qingdao Yilai Intelligent Technology Co.,Ltd.

Address before: 266000 Qingdao Laoshan District, Shandong Province, No. 1, Keyuan-wei Road, Block B, 10-storey B4, Qingdao International Innovation Park

Patentee before: Qingdao Yeelink Information Technology Co.,Lt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