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209591323U - 一种地埋线缆标志桩的固定结构 - Google Patents

一种地埋线缆标志桩的固定结构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209591323U
CN209591323U CN201920608032.8U CN201920608032U CN209591323U CN 209591323 U CN209591323 U CN 209591323U CN 201920608032 U CN201920608032 U CN 201920608032U CN 209591323 U CN209591323 U CN 209591323U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marker peg
crawler belt
opening
cable
peg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Active
Application number
CN201920608032.8U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李万庆
张翼
宇文骊敏
王猛
韩思思
尤新雨
尹丽然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State Grid Corp of China SGCC
Langfang Power Supply Co of State Grid Jibei Electric Power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State Grid Corp of China SGCC
Langfang Power Supply Co of State Grid Jibei Electric Power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State Grid Corp of China SGCC, Langfang Power Supply Co of State Grid Jibei Electric Power Co Ltd filed Critical State Grid Corp of China SGCC
Priority to CN201920608032.8U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209591323U/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209591323U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209591323U/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Landscapes

  • Laying Of Electric Cables Or Lines Outside (AREA)

Abstract

本申请提供一种地埋线缆标志桩的固定结构,所述标志桩竖直设置在线缆的上方,所述标志桩为塑料材质的中空结构,包括铺设在基坑内的长条形柔性履带,所述履带宽度边的两侧分别对称搭接在所述基坑的侧壁上;所述线缆铺设在所述基坑内的所述履带的上表面;所述标志桩竖直设置在所述履带内侧线缆的上表面;所述履带宽度边的两侧分别固定在所述标志桩的对应侧壁上。本申请的有益效果是:将线缆、标志桩及履带固定连接在一起,防止塑料材质中空结构的标志桩被人为原因的随意搬动,同时将标志桩始终固定在线缆上方能够有效保证线缆安全。

Description

一种地埋线缆标志桩的固定结构
技术领域
本公开涉及标志桩技术领域,具体涉及一种地埋线缆标志桩的固定结构。
背景技术
标志桩常用于电力、通信、燃气、自来水、铁路地埋管线路径指示标志,用于户外、绿化带、灌木丛、顶管两侧管线路径指示,起到警示作用。
水泥标志桩是传统的标志桩,近年来,塑钢标志桩和复合材料标志桩因为其实用性,更多的被采用,水泥标志桩正在渐渐淡出人们的视野。目前,地埋线缆标志桩普遍使用PVC材质,且为空心结构,相较以往的水泥标志桩更轻便易安装,但同时也经常由于各种人为原因被随意移动,影响线缆安全。当前,并未存在有效的地埋线缆标志桩的固定结构。
实用新型内容
本申请的目的是针对以上问题,提供一种地埋线缆标志桩的固定结构。
第一方面,本申请提供一种地埋线缆标志桩的固定结构,所述标志桩竖直设置在线缆的上方,所述标志桩为塑料材质的中空结构,所述固定结构包括铺设在基坑内的长条形柔性履带,所述履带宽度边的两侧分别对称搭接在所述基坑的侧壁上;所述线缆铺设在所述基坑内的所述履带的上表面;所述标志桩竖直设置在所述履带内侧线缆的上表面;所述履带宽度边的两侧分别固定在所述标志桩的对应侧壁上。
根据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技术方案,所述标志桩上对应所述履带的相对侧壁上分别设有一组第一圆形孔,所述履带对应所述第一圆形孔的位置设有第二圆形孔;
依次穿过所述第二圆形孔及第一圆形孔的卡扣将所述标志桩与履带固定连接在一起。
根据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技术方案,所述标志桩上对应所述履带的相对侧壁上设有一对第一开口,所述第一开口为矩形形状;所述标志桩外侧对应第一开口的下底边铰接有可翻转至标志桩内侧的第一插槽,对应第一开口的相对两条侧边上铰接有一对可翻转至标志桩内侧的第二插槽;所述第一插槽及第二插槽均为U型插槽;
所述履带对应所述第一开口的位置开有与所述第一开口尺寸一致的第二开口;
所述固定结构还包括限位板,所述限位板的侧边及底边依次卡接在翻转在所述标志桩及履带外侧的所述第一插槽及第二插槽内,将所述标志桩与履带固定连接在一起。
根据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技术方案,所述标志桩上对应所述履带的相对侧壁上设有一对第三开口;所述标志桩内对应所述第三开口的相对侧边边缘固定有一对L型挂杆;
所述履带内侧对应所述第三开口的位置设置两片耳片,两片所述耳片的中部设有一对第一通孔,两片所述耳片穿入所述第三开口后,将一对所述第一通孔分别套在一对所述挂杆上。
根据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技术方案,所述挂杆远离其固定端的一端向内凹陷有第一凹槽,所述第一凹槽设置在挂杆的靠近所述标志桩侧壁的侧面上,所述第一凹槽的槽壁带有螺纹;
所述标志桩的侧壁上对应所述第一凹槽的位置设有带有螺纹的第二通孔;位于所述标志桩侧壁外侧的螺栓将其一端穿过所述第二通孔后卡接在所述第一凹槽内。
根据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技术方案,所述履带的宽度与所述标志桩的宽度一致。
本申请的有益效果:所述标志桩竖直设置在线缆的上方,所述标志桩为塑料材质的中空结构,所述固定结构包括铺设在基坑内的长条形柔性履带,所述履带宽度边的两侧分别对称搭接在所述基坑的侧壁上;所述线缆铺设在所述基坑内的所述履带的上表面;所述标志桩竖直设置在所述履带所对应的线缆的上表面;所述履带宽度边的两侧分别固定在位于所述基坑内的所述标志桩的对应侧壁上。将线缆、标志桩及履带固定连接在一起,防止塑料材质中空结构的标志桩被人为原因的随意搬动,同时将标志桩始终固定在线缆上方能够有效保证线缆安全。
根据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技术方案,所述标志桩上对应所述履带的相对侧壁上分别设有一组第一圆形孔,所述履带对应所述第一圆形孔的位置设有第二圆形孔;依次穿过所述第二圆形孔及第一圆形孔的带有螺纹的卡扣将所述标志桩与履带固定连接在一起。用带有螺纹的卡扣能够将标志桩与履带牢固地连接在一起,使得暴露在地面上方的标志桩不能够被随意移动。
根据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技术方案,所述标志桩上对应所述履带的相对侧壁上设有一对第一开口,第一开口为矩形形状;所述第一开口的下底边铰接有可活动的第一插槽,所述第一开口的相对两条侧边上铰接有一对可活动的第二插槽,所述第一插槽及第二插槽均为U型插槽;所述履带对应所述第一开口的位置开有与所述第一开口尺寸一致的第二开口;所述固定结构还包括限位板,所述限位板的侧边及底边依次卡接在翻转在所述标志桩及履带外侧的所述第一插槽及第二插槽内,将所述标志桩与履带固定连接在一起。先将第一插槽及第二插槽翻转至标志桩的内侧,然后将履带的第二开口与标志桩的第一开口对齐,再将第一插槽及第二插槽翻转至标志桩的外侧,使得第一插槽及第二插槽搭接在对齐的第一开口及第二开口的边缘外侧,最后将限位板卡接在第一插槽及第二插槽内可以实现将标志桩与履带限位在一起,使得暴露在地面上方的标志桩不能够被随意移动。
根据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技术方案,所述标志桩上对应所述履带的相对侧壁上设有一对第三开口;所述标志桩内对应所述第三开口的相对侧边边缘固定有一对L型挂杆;所述履带内侧对应所述第三开口的位置设置两片耳片,两片所述耳片的中部设有一对第一通孔,两片所述耳片穿入所述第三开口,将一对所述第一通孔分别套在一对所述挂杆上。所述挂杆远离其固定端的一端向内凹陷有第一凹槽,所述第一凹槽设置在挂杆的靠近所述标志桩侧壁的侧面上,所述第一凹槽的槽壁带有螺纹;所述标志桩的侧壁上对应所述第一凹槽的位置设有带有螺纹的第二通孔;位于所述标志桩侧壁外侧的螺栓将其一端穿过所述第二通孔后卡接在所述第一凹槽内。将履带上的耳片套在标志桩内部的挂杆上,并在挂杆的自由端上卡接螺栓,以使得套在挂杆上的耳片不至于脱落于挂杆上,能够实现标志桩与履带牢固固定在一起,使得暴露在地面上方的标志桩不能够被随意移动。
附图说明
图1为本申请第一种实施例的主视结构示意图;
图2为本申请第一种实施例的侧视结构示意图;
图3为本申请第二种实施例的主视结构示意图;
图4为本申请第二种实施例的侧视结构示意图;
图5为本申请第二种实施例中带有限位板的侧视结构示意图;
图6为本申请第三种实施例的结构示意图;
图中所述文字标注表示为:100、标志桩;110、第一开口;120、第一插槽;130、第二插槽;140、限位板;150、挂杆;160、螺栓;200、线缆;300、履带;310、耳片;400、卡扣。
具体实施方式
为了使本领域技术人员更好地理解本申请的技术方案,下面结合附图对本申请进行详细描述,本部分的描述仅是示范性和解释性,不应对本申请的保护范围有任何的限制作用。
如图1及图2所示,为本申请的第一种实施例,所述标志桩100竖直设置在所述线缆200的上方,线缆200掩埋于地面内,标志桩100为塑料材质中空的柱体状,标志桩100的下底端及部分侧壁竖直掩埋于线缆200上方的地面内。本实施例中,标志桩100采用塑料材质,由于其轻便特性便于运输与安装,但是也由于其重量轻容易被人为原因随意搬动,因而影响标志桩的警示效果,进而影响线缆安全。
本实施例中所述固定结构包括铺设在基坑内的长条形柔性履带300,所述履带300宽度边的两侧分别对称搭接在所述基坑的侧壁上;所述线缆200铺设在所述基坑内的所述履带300的上表面;所述标志桩100竖直设置在所述履带300所对应的线200缆的上表面;所述履带300宽度边的两侧分别固定在位于所述基坑内的所述标志桩100的对应侧壁上。通过履带300将标志桩100与线缆200连接在一起,有助于标志桩100的部分柱体稳定固定在地面内,而且不容易被随意移动。
在本实施例中,所述标志桩100上对应所述履带300的相对侧壁上分别设有一组第一圆形孔,所述履带对应所述第一圆形孔的位置设有第二圆形孔。
依次穿过所述第二圆形孔及第一圆形孔的带有螺纹的卡扣400将所述标志桩100与履带300固定连接在一起。
在本实施例中,履带300固定在与线缆200传输方向平行的标志桩100的相对侧壁上,履带300一端穿过线缆200下底面后,履带300的两端对称贴合在标志桩100的侧壁外侧。
在本实施例中,在标志桩100侧壁上设置四个为一组的第一圆形孔,一组的四个第一圆形孔对称分布在标志桩100的一侧侧壁上,将履带300对称折叠后对应第一圆形孔的两端分别设置一组第二圆形孔,将第一圆形孔与第二圆形孔通过带有外螺纹的卡扣400连接在一起,也即将标志桩100与履带300固定连接在一起。在其他实施例中,也可以通过带有外螺纹的螺钉或螺栓将标志桩100与履带300固定连接在一起。在本实施例中,经拉力试验确定每组打孔第一圆形孔(或第二圆形孔)四个可以承受200公斤拉力,进而满足实际需求。在其他实施例中,每组打孔数量也可以为三个孔、五个孔、六个孔或可稳固固定连接标志桩100与履带300的其他任意数量的圆形孔。例如每组打孔数量为五个时,五个圆形孔的分布形式可以是在本实施例四个圆形孔的基础上在四个圆形孔的中心位置再设置一个圆形孔。
在本实施例中,将线缆200、履带300及与履带固定的部分标志桩100柱体一起固定掩埋在地面内。
在本实施例中,每根标志桩100固定所需的履带300是从成卷的履带卷中按照设定长度截取的,固定每根标志桩100所需的履带300的长度按照如下过程进行计算后从履带卷中截取。以线缆200的直径为200mm,线缆所在基坑深度为1000mm,履带300固定的顶端预设计为距离地表面的距离为100mm,履带300长度的计算公式为:3.14*100+200+(1000-200-100)*2=1914(mm)。具体固定每根标志桩100所需的履带300的截取长度依据实际需要而按照具体长度而截取。
在本实施例中,为使得履带300能够将标志桩100的沿线缆200传输方向的侧壁完全包覆,以增加履带300与标志桩100的连接稳固性,因此所述履带300的宽度(与线缆200的传输方向一致)与所述标志桩100的宽度(与线缆200的传输方向一致)一致。
在本实施例中,由于标志桩100的宽度为标准尺寸,履带300上的第二圆形孔的数量及间距也可确定,因此本申请的履带300可以实现工业化量产,以满足实际大量需求。
如图3及图4所示,为本申请的第二种实施例,标志桩100、线缆200及履带300的固定方式如下:所述标志桩100上对应所述履带300的相对侧壁上设有一对第一开口110,第一开口110为矩形形状;所述标志桩100外侧对应第一开口110的下底边铰接有可翻转至标志桩内侧的第一插槽120,对应第一开口110的相对两条侧边上铰接有一对可翻转至标志桩内侧的第二插槽130;所述第一插槽120及第二插槽130均为U型插槽;
在本实施例中,所述第一插槽120的长度与所述第一开口110的下底边长度一致,所述第二插槽130的长度与所述第一开口110的侧边长度一致。在本实施例中,第一开口110的底边及两条侧边的边缘位置分别设置U型插槽,并且第一插槽120及第二插槽130均可活动地翻转至标志桩100外侧或内侧。
所述履带300对应所述第一开口110的位置开有与所述第一开口110尺寸一致的第二开口(图中未示出)。
如图5所示,所述固定结构还包括限位板140,所述限位板140的侧边及底边依次卡接在翻转在所述标志桩100及履带300外侧的所述第一插槽120及第二插槽130内,将所述标志桩100与履带300固定连接在一起。
在本实施例中,将标志桩100及履带300连接在一起的过程为:将第一插槽120及第二插槽130翻转至标志桩100内侧,将履带300两端对称折叠贴合在标志桩100相对的侧壁外侧,并且第二开口与第一开口110对齐放置,再将第一插槽120及第二插槽130翻转至对齐后的标志桩100及履带300外侧,进一步地将限位板140依次卡接在第一插槽120及第二插槽130内,由于第一插槽120及第二插槽130为长条形的U型凹槽结构,因此卡接在第一插槽120及第二插槽130内的限位板140的面积大于第一开口110(或第二开口)的面积,因而限位板140覆盖在第一开口110(或第二开口)的外侧,从而将标志桩100及履带300限位连接在一起。
在本实施例中,履带300固定在与线缆200传输方向平行的标志桩100的相对侧壁上,履带300一端穿过线缆200下底面后,履带300的两端对称贴合在标志桩100的侧壁外侧。
在一优选实施例中,限位板140采用密度较大的金属材质,可以使得限位板140因其质量较大而不能够被随意移动或错位,增加了其对标志桩100及履带300的限位及固定作用。
如图6所示为本申请的第三种实施例,标志桩100、线缆200及履带300的固定方式如下:所述标志桩100上对应所述履带300的相对侧壁上设有一对第三开口;所述标志桩100内对应所述第三开口的相对侧边边缘固定有一对L型挂杆150。在本实施例中,一对L型挂杆150的一端固定在标志桩100内的第三开口的侧边边缘,另一端为竖直向上或向下延伸的自由端。
所述履带300内侧对应所述第三开口的位置设置两片耳片310,两片所述耳片310的中部设有一对第一通孔,两片所述耳片310穿入所述第三开口后,将一对所述第一通孔分别套在一对所述挂杆150上。在本实施例中,履带的耳片310固定在履带300的内侧并且耳片310也为柔性材质,将耳片挂在挂杆上可以将标志桩100及履带300固定连接在一起。
在一优选实施例中,为进一步增加套在挂杆150上的耳片310的连接稳定与牢固性,所述挂杆150远离其固定端的一端向内凹陷有第一凹槽,所述第一凹槽设置在挂杆150的靠近所述标志桩100侧壁的侧面上,所述第一凹槽的槽壁带有螺纹;所述标志桩100的侧壁上对应所述第一凹槽的位置设有带有螺纹的第二通孔;位于所述标志桩100侧壁外侧的螺栓160将其一端穿过所述第二通孔后卡接在所述第一凹槽内。将挂杆150的自由端通过可活动的螺栓160进行限位,可以保证挂在挂杆150上的耳片310不会从挂杆150上脱落,从而将履带300及标志桩100牢固连接在一起。在取下或套入耳片310时,只需要将螺栓160从挂杆150上的第一凹槽内旋出即可,既方便又有效。
本文中应用了具体个例对本申请的原理及实施方式进行了阐述,以上实例的说明只是用于帮助理解本申请的方法及其核心思想。以上所述仅是本申请的优选实施方式,应当指出,由于文字表达的有限性,而客观上存在无限的具体结构,对于本技术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来说,在不脱离本申请原理的前提下,还可以做出若干改进、润饰或变化,也可以将上述技术特征以适当的方式进行组合;这些改进润饰、变化或组合,或未经改进将申请的构思和技术方案直接应用于其它场合的,均应视为本申请的保护范围。

Claims (6)

1.一种地埋线缆标志桩的固定结构,所述标志桩竖直设置在线缆的上方,所述标志桩为塑料材质的中空结构,其特征在于,包括铺设在基坑内的长条形柔性履带,所述履带宽度边的两侧分别对称搭接在所述基坑的侧壁上;所述线缆铺设在所述基坑内的所述履带的上表面;所述标志桩竖直设置在所述履带内侧线缆的上表面;所述履带宽度边的两侧分别固定在所述标志桩的对应侧壁上。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地埋线缆标志桩的固定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标志桩上对应所述履带的相对侧壁上分别设有一组第一圆形孔,所述履带对应所述第一圆形孔的位置设有第二圆形孔;
依次穿过所述第二圆形孔及第一圆形孔的卡扣将所述标志桩与履带固定连接在一起。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地埋线缆标志桩的固定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标志桩上对应所述履带的相对侧壁上设有一对第一开口,所述第一开口为矩形形状;所述标志桩外侧对应第一开口的下底边铰接有可翻转至标志桩内侧的第一插槽,对应第一开口的相对两条侧边上铰接有一对可翻转至标志桩内侧的第二插槽;所述第一插槽及第二插槽均为U型插槽;
所述履带对应所述第一开口的位置开有与所述第一开口尺寸一致的第二开口;
所述固定结构还包括限位板,所述限位板的侧边及底边依次卡接在翻转在所述标志桩及履带外侧的所述第一插槽及第二插槽内,将所述标志桩与履带固定连接在一起。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地埋线缆标志桩的固定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标志桩上对应所述履带的相对侧壁上设有一对第三开口;所述标志桩内对应所述第三开口的相对侧边边缘固定有一对L型挂杆;
所述履带内侧对应所述第三开口的位置设置两片耳片,两片所述耳片的中部设有一对第一通孔,两片所述耳片穿入所述第三开口后,将一对所述第一通孔分别套在一对所述挂杆上。
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地埋线缆标志桩的固定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挂杆远离其固定端的一端向内凹陷有第一凹槽,所述第一凹槽设置在挂杆的靠近所述标志桩侧壁的侧面上,所述第一凹槽的槽壁带有螺纹;
所述标志桩的侧壁上对应所述第一凹槽的位置设有带有螺纹的第二通孔;位于所述标志桩侧壁外侧的螺栓将其一端穿过所述第二通孔后卡接在所述第一凹槽内。
6.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地埋线缆标志桩的固定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履带的宽度与所述标志桩的宽度一致。
CN201920608032.8U 2019-04-29 2019-04-29 一种地埋线缆标志桩的固定结构 Active CN209591323U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920608032.8U CN209591323U (zh) 2019-04-29 2019-04-29 一种地埋线缆标志桩的固定结构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920608032.8U CN209591323U (zh) 2019-04-29 2019-04-29 一种地埋线缆标志桩的固定结构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209591323U true CN209591323U (zh) 2019-11-05

Family

ID=68347136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1920608032.8U Active CN209591323U (zh) 2019-04-29 2019-04-29 一种地埋线缆标志桩的固定结构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209591323U (zh)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208329277U (zh) 钢结构隔墙结构
CN209591323U (zh) 一种地埋线缆标志桩的固定结构
CN101938065B (zh) 插头与插座插接防脱装置
CN205693256U (zh) 分层式多功能二次电缆敷设支架
WO2018202011A1 (zh) 拐角砌块及包含该拐角砌块的砌块套件
CN210835373U (zh) 一种光缆防火槽盒
CN201060709Y (zh) 户外线杆瓷瓶护套
CN206722539U (zh) 一种预埋式电力安全围栏杆
CN209383490U (zh) 一种生态浮岛固定装置
CN208533522U (zh) 一种用于预应力锚杆再张拉的楔形夹具
CN208738029U (zh) 一种用于矽钢片的叠装台
CN208272520U (zh) 一种电缆卡具
CN207135803U (zh) 一种新型无土栽培的垂直绿化装置
CN207032627U (zh) 一种新型拼装水泥砖结构
CN204437492U (zh) 一种可调式电缆夹板
CN206722083U (zh) 一种箱式房屋室内拼间顶梁包边结构
CN207632258U (zh) 一种电缆线贮存罐
CN201365091Y (zh) 多功能线槽
CN203951111U (zh) 电缆桥架线槽接缝连接用固定装置
CN214798709U (zh) 强弱电桥架
CN214755281U (zh) 一种桥架用扣件装夹夹具
CN203499926U (zh) 一种可调式叶尖护套
CN216428981U (zh) 采光顶的安装施工结构
CN216567244U (zh) 水生景观植物的生态浮台结构
CN213656068U (zh) 一种工程施工用重型机械放置架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