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209586390U - 管幕结构 - Google Patents
管幕结构 Download PDFInfo
- Publication number
- CN209586390U CN209586390U CN201822261822.1U CN201822261822U CN209586390U CN 209586390 U CN209586390 U CN 209586390U CN 201822261822 U CN201822261822 U CN 201822261822U CN 209586390 U CN209586390 U CN 209586390U
- Authority
- CN
- China
- Prior art keywords
- connecting plate
- support tube
- pipe curtain
- curtain structure
- enclosure space
- Prior art date
-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 Active
Links
Landscapes
- Lining And Supports For Tunnels (AREA)
Abstract
本实用新型提供了一种管幕结构,该管幕结构应用于隧道施工中,管幕结构包括:多个支撑管,多个支撑管之间相互连通形成第一封闭空间,第一封闭空间为环形,第一封闭空间用于灌注混凝土;其中,多个支撑管围成环形结构并围成第二封闭空间,第二封闭空间用于行驶车辆。本实用新型的管幕结构解决了现有技术中的隧道施工结构不能保证地面沉降的精度的问题。
Description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隧道施工技术领域,具体而言,涉及一种管幕结构。
背景技术
传统的隧道在施工过程和施工完成后对于地上施工的路基沉降的要求精度不是很高,而随着铁路和公路的扩张,一些隧道的施工其上方是现有的建筑,一旦下方隧道开挖必然造成一定程度的沉降现象,时间越长沉降越明显,对隧道施工上方的建筑造成破坏,甚至倒塌,十分危险。
例如,现有的某火车站,由于处于市中心,路上交通拥堵,急需开设新的道路以分散车流,某市政规划建两条地下车道以穿过火车站,这样不仅能缓解了现有的道路拥堵,同时还解决了之前公路需要绕开火车站造成路程加长的问题。但是,在隧道施工中需要两条公路需要穿过火车站下方,其在开挖过程中对于现有的路面沉降具有极为严苛的要求,路基最大沉降为10mm,故,该隧道施工中如何控制地面沉降将成为本工程成败关键,而现有技术中的施工技术要求对于路上地面沉降的控制精度不高且施工极为复杂。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的主要目的在于提供一种管幕结构,以解决现有技术中的隧道施工结构不能保证地面沉降的精度的问题。
为了实现上述目的,根据本实用新型的一个方面,提供了一种管幕结构,应用于隧道施工中,管幕结构包括:多个支撑管,多个支撑管之间相互连通形成第一封闭空间,第一封闭空间为环形,第一封闭空间用于灌注混凝土;其中,多个支撑管围成环形结构并围成第二封闭空间,第二封闭空间用于行驶车辆。
进一步地,支撑管上设有两个连通口,支撑管通过两个连通口分别与位于该支撑管两侧的两个支撑管进行连接。
进一步地,管幕结构还包括:第一连接组件,第一连接组件设置在相邻的两个支撑管之间,以分别与相邻的两个支撑管的连通口连接,以使相邻的两个支撑管通过第一连接组件连通。
进一步地,连通口沿支撑管的延伸方向开口,第一连接组件包括:第一连接板,第一连接板与相邻的两个支撑管的连通口远离第二封闭空间的一端连接;第二连接板,第二连接板与相邻的两个支撑管的连通口靠近第二封闭空间的一端连接;其中,相邻的两个支撑管通过第一连接板和第二连接板进行连通,第一连接板与第二连接板平行设置。
进一步地,管幕结构还包括:第一顶撑组件,第一顶撑组件设置在第一连接板和第二连接板之间,以调节第一连接板和第二连接板之间的距离;其中,第一顶撑组件包括多个第一顶撑杆,多个第一顶撑杆沿支撑管的延伸方向间隔地布置,以对第一连接组件进行顶撑。
进一步地,管幕结构还包括:第二连接组件,第二连接组件设置在支撑管的内侧,以将支撑管的两个连通口相邻的一端进行连接。
进一步地,连通口沿支撑管的延伸方向开口,第二连接组件包括:第三连接板,第三连接板与支撑管上两个连通口远离第二封闭空间的一端连接;第四连接板,第四连接板与支撑管上两个连通口靠近第二封闭空间的一端连接。
进一步地,管幕结构还包括:第二顶撑组件,第二顶撑组件设置在支撑管内,以通过与支撑管的内壁抵接以顶撑支撑管;其中,第二顶撑组件包括多个第二顶撑杆,多个第二顶撑杆沿支撑管的延伸方向间隔地布置,以对支撑管进行顶撑。
进一步地,管幕结构还包括:地面支护结构,地面支护结构设置在第二封闭空间的下端,以用于支撑车辆行驶。
进一步地,管幕结构还包括:顶部支护结构,顶部支护结构设置在第二封闭空间的上端,以对第二封闭空间上方的支撑管进行支护。
应用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的管幕结构应用于隧道施工中,以保证隧道上方地面的沉降满足施工要求,该管幕结构由多个支撑管平行地设置在一起以围成一个环形结构,该环形结构的中心为第二封闭空间,同时多个支撑管之间互相连通,形成了一个环形的第一封闭空间,该第一封闭空间用于浇灌混凝土,混凝土填充在第一封闭空间内,以防止支撑管被压扁造成管幕结构上方的地面沉降的问题,第二封闭空间构成隧道空间以行驶车辆,该隧道空间具有良好的稳定性,能够很好的抵御各个方向的压力,保证隧道内车辆行驶的安全。
附图说明
构成本申请的一部分的说明书附图用来提供对本实用新型的进一步理解,本实用新型的示意性实施例及其说明用于解释本实用新型,并不构成对本实用新型的不当限定。在附图中:
图1示出了根据本实用新型的管幕结构的第一实施例的结构示意图;
图2示出了本实用新型的管幕结构的第二实施例的结构示意图;
图3示出了本实用新型的管幕结构的第三实施例的结构示意图;
图4示出了图3中A-A处的剖视图。
其中,上述附图包括以下附图标记:
10、支撑管;11、连通口;12、第一封闭空间;13、第二封闭空间;20、第一连接组件;21、第一连接板;22、第二连接板;30、第一顶撑组件;31、第一顶撑杆;40、第二连接组件;41、第三连接板;42、第四连接板;50、第二顶撑组件;51、第二顶撑杆;60、地面支护结构;70、顶部支护结构。
具体实施方式
需要说明的是,在不冲突的情况下,本申请中的实施例及实施例中的特征可以相互组合。下面将参考附图并结合实施例来详细说明本实用新型。
本实用新型提供了一种管幕结构,应用于隧道施工中,请参考图1至图4,管幕结构包括:多个支撑管10,多个支撑管10之间相互连通形成第一封闭空间12,第一封闭空间12为环形,第一封闭空间12用于灌注混凝土;其中,多个支撑管10围成环形结构并围成第二封闭空间 13,第二封闭空间13用于行驶车辆。
本实用新型提供了一种管幕结构,该管幕结构应用于隧道施工中,以保证隧道上方地面的沉降满足施工要求,该管幕结构由多个支撑管10平行地设置在一起以围成一个环形结构,该环形结构的中心为第二封闭空间13,同时多个支撑管10之间互相连通,形成了一个环形的第一封闭空间12,该第一封闭空间12用于浇灌混凝土,混凝土填充在第一封闭空间12内,以防止支撑管10被压扁造成管幕结构上方的地面沉降的问题,第二封闭空间13构成隧道空间以行驶车辆,该隧道空间具有良好的稳定性,能够很好的抵御各个方向的压力,保证隧道内车辆行驶的安全。
支撑管10上设有两个连通口11,支撑管10通过两个连通口11分别与位于该支撑管10 两侧的两个支撑管10进行连接。
如图4所示,本实施例中的支撑管10在两侧沿支撑管10的延伸方向上切有缺口,该缺口为连通口11,每个支撑管10的两侧均具有连通口,各个支撑管10通过连通口11进行连通形成了第一封闭空间12。
管幕结构还包括:第一连接组件20,第一连接组件20设置在相邻的两个支撑管10之间,以分别与相邻的两个支撑管10的连通口11连接,以使相邻的两个支撑管10通过第一连接组件20连通。连通口11沿支撑管10的延伸方向开口,第一连接组件20包括:第一连接板21,第一连接板21与相邻的两个支撑管10的连通口11远离第二封闭空间13的一端连接;第二连接板22,第二连接板22与相邻的两个支撑管10的连通口11靠近第二封闭空间13的一端连接;其中,相邻的两个支撑管10通过第一连接板21和第二连接板22进行连通,第一连接板21与第二连接板22平行设置。
如图1至4所示,本实施例中管幕结构的多个支撑管10之间间隔地设置,故管幕结构还包括第一连接组件20,第一连接组件20包括两块连接板:第一连接板21和第二连接板22,第一连接板21设置在相邻的两个支撑管10之间,第一连接板21的两端分别与相对的两个连通口11远离第二封闭空间的一端连接,第二连接板22的两端分别与相对的两个连通口11靠近第二封闭空间的一端连接,第一连接板21和第二连接板22与支撑管10进行焊接。
管幕结构还包括:第一顶撑组件30,第一顶撑组件30设置在第一连接板21和第二连接板22之间,以调节第一连接板21和第二连接板22之间的距离;其中,第一顶撑组件30包括多个第一顶撑杆31,多个第一顶撑杆31沿支撑管10的延伸方向间隔地布置,以对第一连接组件20进行顶撑。
如图3和图4所示,本实施例中的管幕结构还包括第一顶撑组件30,第一顶撑组件30包括多个第一顶撑杆31,优选地,多个第一顶撑杆31沿支撑管10的延伸方向排成两列,每一列均包括多个支撑管,多个支撑管间隔地设置以对第一连接板21和第二连接板22进行顶撑。
管幕结构还包括:第二连接组件40,第二连接组件40设置在支撑管10的内侧,以将支撑管10的两个连通口11相邻的一端进行连接。连通口11沿支撑管10的延伸方向开口,第二连接组件40包括:第三连接板41,第三连接板41与支撑管10上两个连通口11远离第二封闭空间13的一端连接;第四连接板42,第四连接板42与支撑管10上两个连通口11靠近第二封闭空间13的一端连接。
如图2所示,本实施例中的管幕结构还包括第二连接组件40,第二连接组件40包括两个连接板:第三连接板41和第四连接板42,第三连接板41用于将支撑管10两侧的连通口11 远离第二封闭空间的一端进行连接,第四连接板42设置在第三连接板41靠近第二封闭空间的一侧,以将支撑管10两侧的连通口11靠近第二封闭空间13的一端进行连接,从而使第一封闭空间形成了一个光滑的圆环空间,以便于进行混凝土的浇灌。
优选地,在第一封闭空间12内设有支护模板,该支护模板由多个钢筋捆绑而成以组成环形贯穿与第一封闭空间12内,然后在支护模板上灌注混凝土,以增强支撑管内混凝土的承压能力。
管幕结构还包括:第二顶撑组件50,第二顶撑组件50设置在支撑管10内,以通过与支撑管10的内壁抵接以顶撑支撑管10。其中,第二顶撑组件50包括多个第二顶撑杆51,多个第二顶撑杆51沿支撑管10的延伸方向间隔地布置,以对支撑管10进行顶撑。
如图3和图4所示,本实施例中管幕结构还设有第二顶撑组件50,第二顶撑组件50包括多个第二顶撑杆51,支撑管10为圆形钢管,第二顶撑杆51穿过支撑管的轴心,第二顶撑杆 51的两端顶在支撑管10的内壁上,以防止支撑管10被压扁。
管幕结构还包括:地面支护结构60,地面支护结构60设置在第二封闭空间13的下端,以用于支撑车辆行驶。管幕结构还包括:顶部支护结构70,顶部支护结构70设置在第二封闭空间13的上端,以对第二封闭空间13上方的支撑管10进行支护。
如图1所示,本实施例中的管幕结构在第二封闭空间13内还设有地面支护结构60和顶部支护结构70,地面支护结构60铺设由钢筋支撑模板,模板内注入钢筋混凝土,同时在地面支护结构60的表面设有油漆层等;顶部支护结构70设有纵横交错的钢筋模板,以防第二封闭空间13的上方掉落混凝土等杂物,同时顶部支护结构70还设有防水层,以防止漏水;在第二封闭空间13的两侧和上方均设有照明设备,以对隧道内的空间进行照明,保证安全形势。
从以上的描述中,可以看出,本实用新型上述的实施例实现了如下技术效果:
第二封闭空间13用于行驶车辆。
本实用新型提供了一种管幕结构,该管幕结构应用于隧道施工中,以保证隧道上方地面的沉降满足施工要求,该管幕结构由多个支撑管10平行地设置在一起以围成一个环形结构,该环形结构的中心为第二封闭空间13,同时多个支撑管10之间互相连通,形成了一个环形的第一封闭空间12,该第一封闭空间12用于浇灌混凝土,混凝土填充在第一封闭空间12内,以防止支撑管10被压扁造成管幕结构上方的地面沉降的问题,第二封闭空间13构成隧道空间以行驶车辆,该隧道空间具有良好的稳定性,能够很好的抵御各个方向的压力,保证隧道内车辆行驶的安全。
需要注意的是,这里所使用的术语仅是为了描述具体实施方式,而非意图限制根据本申请的示例性实施方式。如在这里所使用的,除非上下文另外明确指出,否则单数形式也意图包括复数形式,此外,还应当理解的是,当在本说明书中使用术语“包含”和/或“包括”时,其指明存在特征、步骤、操作、器件、组件和/或它们的组合。
除非另外具体说明,否则在这些实施例中阐述的部件和步骤的相对布置、数字表达式和数值不限制本实用新型的范围。同时,应当明白,为了便于描述,附图中所示出的各个部分的尺寸并不是按照实际的比例关系绘制的。对于相关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已知的技术、方法和设备可能不作详细讨论,但在适当情况下,所述技术、方法和设备应当被视为授权说明书的一部分。在这里示出和讨论的所有示例中,任何具体值应被解释为仅仅是示例性的,而不是作为限制。因此,示例性实施例的其它示例可以具有不同的值。应注意到:相似的标号和字母在下面的附图中表示类似项,因此,一旦某一项在一个附图中被定义,则在随后的附图中不需要对其进行进一步讨论。
在本实用新型的描述中,需要理解的是,方位词如“前、后、上、下、左、右”、“横向、竖向、垂直、水平”和“顶、底”等所指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通常是基于附图所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仅是为了便于描述本实用新型和简化描述,在未作相反说明的情况下,这些方位词并不指示和暗示所指的装置或元件必须具有特定的方位或者以特定的方位构造和操作,因此不能理解为对本实用新型保护范围的限制;方位词“内、外”是指相对于各部件本身的轮廓的内外。
为了便于描述,在这里可以使用空间相对术语,如“在……之上”、“在……上方”、“在……上表面”、“上面的”等,用来描述如在图中所示的一个器件或特征与其他器件或特征的空间位置关系。应当理解的是,空间相对术语旨在包含除了器件在图中所描述的方位之外的在使用或操作中的不同方位。例如,如果附图中的器件被倒置,则描述为“在其他器件或构造上方”或“在其他器件或构造之上”的器件之后将被定位为“在其他器件或构造下方”或“在其他器件或构造之下”。因而,示例性术语“在……上方”可以包括“在……上方”和“在……下方”两种方位。该器件也可以其他不同方式定位(旋转90度或处于其他方位),并且对这里所使用的空间相对描述作出相应解释。
此外,需要说明的是,使用“第一”、“第二”等词语来限定零部件,仅仅是为了便于对相应零部件进行区别,如没有另行声明,上述词语并没有特殊含义,因此不能理解为对本实用新型保护范围的限制。
以上所述仅为本实用新型的优选实施例而已,并不用于限制本实用新型,对于本领域的技术人员来说,本实用新型可以有各种更改和变化。凡在本实用新型的精神和原则之内,所作的任何修改、等同替换、改进等,均应包含在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之内。
Claims (10)
1.一种管幕结构,应用于隧道施工中,其特征在于,所述管幕结构包括:
多个支撑管(10),多个所述支撑管(10)之间相互连通形成第一封闭空间(12),所述第一封闭空间(12)为环形,所述第一封闭空间(12)用于灌注混凝土;
其中,多个所述支撑管(10)围成环形结构并围成第二封闭空间(13),所述第二封闭空间(13)用于行驶车辆。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管幕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支撑管(10)上设有两个连通口(11),所述支撑管(10)通过两个所述连通口(11)分别与位于该支撑管(10)两侧的两个所述支撑管(10)进行连接。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管幕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管幕结构还包括:
第一连接组件(20),所述第一连接组件(20)设置在相邻的两个所述支撑管(10)之间,以分别与相邻的两个所述支撑管(10)的所述连通口(11)连接,以使相邻的两个所述支撑管(10)通过所述第一连接组件(20)连通。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管幕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连通口(11)沿所述支撑管(10)的延伸方向开口,所述第一连接组件(20)包括:
第一连接板(21),所述第一连接板(21)与相邻的两个所述支撑管(10)的所述连通口(11)远离所述第二封闭空间(13)的一端连接;
第二连接板(22),所述第二连接板(22)与相邻的两个所述支撑管(10)的所述连通口(11)靠近所述第二封闭空间(13)的一端连接;
其中,相邻的两个所述支撑管(10)通过所述第一连接板(21)和所述第二连接板(22)进行连通,所述第一连接板(21)与所述第二连接板(22)平行设置。
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管幕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管幕结构还包括:
第一顶撑组件(30),所述第一顶撑组件(30)设置在所述第一连接板(21)和所述第二连接板(22)之间,以调节所述第一连接板(21)和所述第二连接板(22)之间的距离;
其中,所述第一顶撑组件(30)包括多个第一顶撑杆(31),多个所述第一顶撑杆(31)沿所述支撑管(10)的延伸方向间隔地布置,以对所述第一连接组件(20)进行顶撑。
6.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管幕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管幕结构还包括:
第二连接组件(40),所述第二连接组件(40)设置在所述支撑管(10)的内侧,以将所述支撑管(10)的两个所述连通口(11)相邻的一端进行连接。
7.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管幕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连通口(11)沿所述支撑管(10)的延伸方向开口,所述第二连接组件(40)包括:
第三连接板(41),所述第三连接板(41)与所述支撑管(10)上两个所述连通口(11)远离所述第二封闭空间(13)的一端连接;
第四连接板(42),所述第四连接板(42)与所述支撑管(10)上两个所述连通口(11)靠近所述第二封闭空间(13)的一端连接。
8.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管幕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管幕结构还包括:
第二顶撑组件(50),所述第二顶撑组件(50)设置在所述支撑管(10)内,以通过与所述支撑管(10)的内壁抵接以顶撑所述支撑管(10);
其中,所述第二顶撑组件(50)包括多个第二顶撑杆(51),多个所述第二顶撑杆(51)沿所述支撑管(10)的延伸方向间隔地布置,以对所述支撑管(10)进行顶撑。
9.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管幕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管幕结构还包括:
地面支护结构(60),所述地面支护结构(60)设置在所述第二封闭空间(13)的下端,以用于支撑车辆行驶。
10.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管幕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管幕结构还包括:
顶部支护结构(70),所述顶部支护结构(70)设置在所述第二封闭空间(13)的上端,以对所述第二封闭空间(13)上方的所述支撑管(10)进行支护。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Filing Date | Title |
---|---|---|---|
CN201822261822.1U CN209586390U (zh) | 2018-12-30 | 2018-12-30 | 管幕结构 |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Filing Date | Title |
---|---|---|---|
CN201822261822.1U CN209586390U (zh) | 2018-12-30 | 2018-12-30 | 管幕结构 |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 Publication Date |
---|---|
CN209586390U true CN209586390U (zh) | 2019-11-05 |
Family
ID=68351530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 Title | Priority Date | Filing Date |
---|---|---|---|
CN201822261822.1U Active CN209586390U (zh) | 2018-12-30 | 2018-12-30 | 管幕结构 |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 Link |
---|---|
CN (1) | CN209586390U (zh) |
Cited By (1)
Pub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Publication date | Assignee | Title |
---|---|---|---|---|
CN109538248A (zh) * | 2018-12-30 | 2019-03-29 | 中铁十四局集团有限公司 | 管幕结构 |
-
2018
- 2018-12-30 CN CN201822261822.1U patent/CN209586390U/zh active Active
Cited By (1)
Pub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Publication date | Assignee | Title |
---|---|---|---|---|
CN109538248A (zh) * | 2018-12-30 | 2019-03-29 | 中铁十四局集团有限公司 | 管幕结构 |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 Publication Date | Title |
---|---|---|
CN1837506B (zh) | 一种在运营中的隧道上方开挖箱形结构的施工方法 | |
CN106978777B (zh) | 一种临时便桥装置 | |
WO2022016720A1 (zh) | 基于深基坑内支撑结构的临时通道施工方法 | |
CN113062354A (zh) | 明挖桩撑体系预制装配式地铁车站拼装方法 | |
CN109538248A (zh) | 管幕结构 | |
CN209586390U (zh) | 管幕结构 | |
CN105041348B (zh) | 一种采用复合顶板的地下空间暗挖构筑方法 | |
CN105065040B (zh) | 一种顶板预制的地下空间暗挖构筑方法 | |
CN209586389U (zh) | 隧道管幕结构 | |
CN209586393U (zh) | 隧道支护结构 | |
CN204982577U (zh) | 城市十字路口全方位立体交通设施 | |
CN212105898U (zh) | 穿越巨型溶洞大厅的大断面隧道支护体系 | |
CN211524819U (zh) | 一种适用于山区公路的减灾防灾框架明洞结构 | |
CN113622237B (zh) | 横向路基加固装置 | |
CN211285505U (zh) | 一种顺向坡傍山渠道结构 | |
WO2013063862A1 (zh) | 结构终极法 | |
CN202543948U (zh) | 城市干道管沟深基坑开挖支护装置 | |
CN102677563A (zh) | 城市主干道十字路口模块化直行快速通道系统及施工方法 | |
CN208023582U (zh) | 一种用于车站围护结构预制叠合桩定位装置 | |
CN207295774U (zh) | 一种轨道交通地下车站结构 | |
CN201268851Y (zh) | 路基防护墙 | |
CN208136705U (zh) | 一种临时便桥装置 | |
CN205875173U (zh) | 一种装配式工作井结构 | |
CN214194093U (zh) | 一种城市管廊与跨线桥的合建结构 | |
CN205171525U (zh) | 一种在基坑换撑施工过程中的竖向斜撑结构 |
Legal Events
Date | Code | Title | Description |
---|---|---|---|
GR01 | Patent grant | ||
GR01 | Patent grant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