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209582435U - 一种可制冷制热的移动血库 - Google Patents

一种可制冷制热的移动血库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209582435U
CN209582435U CN201920031414.9U CN201920031414U CN209582435U CN 209582435 U CN209582435 U CN 209582435U CN 201920031414 U CN201920031414 U CN 201920031414U CN 209582435 U CN209582435 U CN 209582435U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conducting portion
evaporation plate
shell
blood bank
cooling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Active
Application number
CN201920031414.9U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潘松成
陈金榜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SHENZHEN DAHUITONG MEDICAL TECHNOLOGY Co.,Ltd.
Original Assignee
Liansheng Medical Science And Technology (shenzhen)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Liansheng Medical Science And Technology (shenzhen) Co Ltd filed Critical Liansheng Medical Science And Technology (shenzhen) Co Ltd
Priority to CN201920031414.9U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209582435U/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209582435U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209582435U/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Landscapes

  • Devices That Are Associated With Refrigeration Equipment (AREA)

Abstract

本实用新型公开一种可制冷制热的移动血库,包括外壳(11)以及与外壳(11)连接的盖体(12);所述外壳(11)内壁安装有蒸发板(14);所述盖体(12)内壁设有凹槽,所述凹槽内安装有风扇(20),所述凹槽底部设有加热装置(21);所述外壳(11)一侧安装有相连通的冷凝器(17)和压缩机(16),且所述冷凝器(17)和压缩机(16)设置于U型挡板(13)内;所述冷凝器(17)通过节流装置与所述蒸发板(14)输入口连通;所述蒸发板(14)输出口与所述压缩机(16)连通。该移动血库即可以制冷又可以制热,适应不同的环境温度,而且制冷或者制热均匀,可以更好的维持移动血库内的温度。

Description

一种可制冷制热的移动血库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移动血库领域,具体涉及到一种可制冷制热的移动血库。
背景技术
血液制品保存需要全程冷藏,全血及红细胞悬液为4±2℃保存35天,病毒灭活血浆为- 20℃以下保存1年,机采血小板在22±2℃震荡下保存5天。以上所有血液制品储存环境需24小时监控。移动血库是最近研发的一种用于血液运输的装置。
专利201720314194.1公开了一种移动血库,运输车以及用于存放血袋的运输箱;运输车包括供运输箱可装卸设置于其中的至少一安装腔、以及将运输箱锁定于安装腔中的锁定机构。利用锁定机构将运输箱锁定在运输车的安装腔中,从而保证了运输箱不会被任意取走,保证了运输安全。另外,通过制冷装置为安装腔提供冷量,对运输箱进行冷却,可以确保运输箱处于恒定温度范围内,保证血液的质量。
但是不论是以上移动血库或者是现有的车载冰箱,都没有考虑到外界环境温度过低的情况下的问题,当外界环境过冷的时候,为了维持移动血库内的温度在2-6℃,那么是需要对内部加热升温。
另外,现在移动血库还存在制冷不均匀等问题。现有的移动血库中,血液存储柜通常是只有一个开口,在拿取血液时,其他的血液也同时与外部环境接触,与外部接触的血液保藏期限会缩短,尤其是在夏季或者外部环境温度较高时,存储的上部血液会很快变性,从而影响存储。
因此,研发一种即可以制冷又可以制热,适应不同的环境温度的移动血库十分有必要。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提供移动血库,即可以制冷又可以制热,适应不同的环境温度,而且制冷或者制热均匀,可以更好的维持移动血库内的温度。
一种可制冷制热的移动血库,包括外壳以及与外壳连接的盖体;其特征是,所述外壳内壁安装有蒸发板;所述盖体内壁设有凹槽,所述凹槽内安装有风扇,所述凹槽底部设有加热装置;所述外壳一侧安装有相连通的冷凝器和压缩机,且所述冷凝和压缩机设置于U型挡板内;所述冷凝器通过节流装置与所述蒸发板输入口连通;所述蒸发板输出口与所述压缩机连通。
优选方案,所述外壳底部设有供电装置;所述风扇、冷凝器、压缩机和加热装置分别与供电装置连接。也可以与外部电源连接。
优选方案,所述外壳内设有血袋存储盒,所述血袋存储盒包括内衬;所述内衬上表面开口,且该开口通过盖板盖合;所述盖板沿长度方向均匀分为N个盖合单元,所述N个盖合单元的同一端均与所述盖板一侧边铰接,N≥1;所述蒸发板与所述内衬之间设置有间隙;当所述盖体盖合于所述外壳的顶面时,所述风扇的出风口与所述间隙连通,形成风道。风道可以使得冷风或者热风在移动血库均匀的循环流动,更有利于控制内部温度均匀。
优选方案,所述内衬上表面相对位置的两个边沿上开设有通风口;当所述盖体盖合于所述外壳的顶面时,所述风扇的出风口通过所述通风口与所述间隙连通。
优选方案,所述外壳底部安装有至少一个温度传感器;所述内衬至少一侧壁开设有N 个窗口;所述外壳底部安装有N个红外传感器,且所述N个红外传感器位置分别与所述N个窗口位置一一对应。温度传感器用于感应内部温度,红外传感器用于感应移动血库相应窗口内的血袋是否取出。
优选方案,所述外壳、盖体内侧壁均设置有保温层。可以将内部环境与外部环境的隔开,更好的保证内部温度的控制。
优选方案,所述U型挡板上开设有散热孔,用于散热。
优选方案,加热装置为加热片,所述供电装置为电池盒。
本实用新型的实施方式提供了一种蒸发板,包括蒸发板主体、回气管和毛细管,所述蒸发板主体上设有用于冷气循环的导通部,导通部的截面为单侧凸起的中空结构,导通部包括上导通部和下导通部,上导通部的右侧设有入气口,上导通部和下导通部的左侧相互串联相通,下导通部的右侧设有出气口,所述出气口与回气管连通;所述毛细管的一段绕制在回气管的外侧表面上,且毛细管穿过回气管通过连接件与上导通部的入气口连通;上导通部内的中空制冷面积小于下导通部内的中空制冷面积,且上导通部至少设置有一个一体式结构的第一压接部,下导通部设置有多个并列分布的第二压接部;下导通部设有用于均化温度的均化部,均化部位于下导通部的两侧和/或下导通部的中部位置。
前述的一种蒸发板,优选的,上导通部从上至下依次设置有第一导通部、第二导通部,第一压接部位于第一导通部与第二导通部之间和/或位于第二导通部的下部;第一导通部和/或第二导通部设置有大导通部和小导通部,大导通部的中空截面大于小导通部的中空截面,且两者设置为错位相邻分布。
前述的一种蒸发板,优选的,下导通部从上至下依次设置有第三导通部、第四导通部、第五导通部,且第二压接部位于三者之间。
前述的一种蒸发板,优选的,均化部包括第一均化部、第二均化部、第三均化部,第二均化部位于下导通部的中部位置,且均化部内设置有第三压接部。所述第三压接部优选为方形结构。
前述的一种蒸发板,优选的,第三压接部并列均匀的设置在均化部内,且第二均化部内的第三压接部的数量大于第三均化部和第一均化部内的第三压接部的数量。
前述的一种蒸发板,优选的,第三均化部内的第三压接部的数量大于第一均化部内的第三压接部的数量。
前述的一种蒸发板,优选的,均化部还包括第四均化部,第四均化部内的第三压接部的数量与第一均化部内的第三压接部的数量相等。
前述的一种蒸发板,优选的,第三导通部、第四导通部、第五导通部三者之间在均化部位置处设置为相互串联相通。
前述的一种蒸发板,优选的,第二压接部位于第一均化部、第二均化部、第三均化部、第四均化部四者之间。
前述的一种蒸发板,优选的,导通部的中空截面为单侧凸起的方形结构或圆弧形结构。一面平面利用清洁。
前述的一种蒸发板,优选的,所述连接件为管径变换装置或者为单向阀。
前述的一种蒸发板,优选的,所述毛细管分成一段或者多段绕制在回气管的外侧表面上,毛细管的绕制长度为毛细管总长度的三分之二。
前述的一种蒸发板,优选的,所述毛细管的总长度为1.8-2m。
前述的一种蒸发板,优选的,所述回气管为铝管。
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实用新型具有如下有益效果:
1、本实用新型的移动血库,即可以制冷又可以制热,适应不同的环境温度,而且制冷或者制热均匀。
2、本实用新型通过设置内衬结构,利用风扇出风口与内外箱体之间的空隙连通,使得内外箱体之间形成风道,空气循环流动,冷藏温度均匀,尤其适用于血液运送和不同环境温下存储,实用性强。
3、本实用新型的蒸发板可以保证制冷效果好制冷均匀,通过设置导通部、第一压接部、第二压接部、均化部、第三压接部的具体的分布位置来实现蒸发板的温度转化的均匀效果,实现蒸发板均匀制冷的效果。通过设置导通部实现冷凝气体在导通部内吸温度实现制冷效果,通过设置多个导通部的不同位置的分布,主要设置上导通部和下导通部来实现冷凝气体的循环制冷,冷空气先从上导通部进入,再通过下导通部后出,使得上导通部区域内的冷气先制冷,冷空气下沉,再通过设置上导通部内的中空制冷面积小于下导通部内的中空制冷面积,实现蒸发板的温度更加均匀;实现冷凝气体的循环制冷的路径,实现了温度保持均匀分布、制冷效果更好的有益效果。通过设置均化部来实现蒸发板的温度均匀分布,设置多个不同位置的多个均化部,以及均化部内的第三压接部的数量分布来实现降低蒸发板的温度损耗,实现了均匀温度制冷的效果,通过对均化部的分布设置排布来实现温度均匀、除霜效果好。通过对第一导通部和第二导通设置大导通部和小导通部,通过设置大导通部的中空截面大于小导通部的中空截面并错位相邻分布来实现对冷凝气体在导通部内的加速制冷,实现更快速的制冷,温度传导效率更高,除霜效果更好。通过对导通部的分布设置、均化部的设置,并通过第一压接部、第二压接部、第三压接部的具体分布位置及结构的设置,实现了对冷凝气体在导通部内的循环制冷更稳定,压力更大,有利于缩短毛细管的长度,且能保持更好的制冷效果。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的蒸发板的平面图;
图2为本实用新型的蒸发板弯折后的平面图;
图3为本实用新型的蒸发板弯折后的俯视图;
图4为本实用新型的图1中A处即为导通部的中空截面示意图;
图5为本实用新型的移动血库结构示意图(不带内衬);
图6为本实用新型的移动血库剖面结构示意图(不带内衬);
图7为本实用新型的移动血库的内衬的爆炸结构示意图;
图8为本实用新型的移动血库剖面结构示意图(带内衬);
图9为本实用新型的盖体的内部结构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为了使本实用新型实现的技术手段、创作特征、达成目的与功效易于明白了解,下面结合具体实施例,进一步阐述本实用新型。
实施例:
如图5、图6和图8和图9所示,一种可制冷制热的移动血库,包括外壳11以及与外壳11连接的盖体12;其特征是,所述外壳11内壁安装有蒸发板14;所述盖体12内壁设有凹槽,所述凹槽内安装有风扇20,所述凹槽底部设有加热装置21;所述外壳11一侧安装有相连通的冷凝器17和压缩机16,且所述冷凝器17和压缩机16设置于U型挡板13内;所述冷凝器17通过节流装置与所述蒸发板14输入口连通;所述蒸发板14输出口与所述压缩机 16连通。
所述外壳11底部设有供电装置24;所述风扇20、冷凝器17、压缩机16和加热装置21分别与供电装置24连接。
如图7和图8所示,所述外壳11内设有血袋存储盒,所述血袋存储盒包括内衬22;所述内衬22上表面开口,且该开口通过盖板26盖合;所述盖板26沿长度方向均匀分为N个盖合单元25,所述N个盖合单元的同一端均与所述盖板26一侧边铰接,N≥1;所述蒸发板14与所述内衬22之间设置有间隙28;当所述盖体12盖合于所述外壳11的顶面时,所述风扇20的出风口与所述间隙28连通,形成风道。
如图7所示,所述内衬22上表面相对位置的两个边沿上开设有通风口27;当所述盖体 12盖合于所述外壳11的顶面时,所述风扇20的出风口通过所述通风口27与所述间隙28连通。
所述外壳11底部安装有至少一个温度传感器15;所述内衬22至少一侧壁开设有N个窗口23;所述外壳1底部安装有N个红外传感器,且所述N个红外传感器位置分别与所述 N个窗口23位置一一对应;
所述外壳11、盖体12内侧壁均设置有保温层19。
所述U型挡板上开设有散热孔。
加热装置21为加热片,所述供电装置24为电池盒。
所述冷凝器和压缩机上方的外壳侧面安装有显示器,且该显示器与水平面成一夹角。
所述外壳底面设置凹槽,该凹槽内固定有电池盒24和适配器18,当外部电源断电时,该电池盒内的电池可以为移动血库提供工作电源,便于移动血库移动。
工作时气态制冷剂通过压缩机被压缩成高温高压的气体后,进入冷凝器,冷凝器将高温高压的气态制冷剂换热成低温高压的液态制冷剂。液态制冷剂再一个节流装置(本实用新型的节流装置为毛细管),因流出节流装置的制冷剂受到遏制,因此出来后制冷剂压力降低,温度继续下降,成为气液两相,再进入蒸发板,此时的制冷剂再蒸发器中进行换热气化,成为高温低压的气态制冷剂回到压缩机继续循环。
所述盖体1内侧设置有加热装置21;所述加热装置21与外部主控MCU电连接。主控制器(即主MCU)通过温度传感器每五秒监测一次便携冰箱箱体的温度,由于箱体有保温材料,因此温度的变化会比较缓慢,如果箱体的温度一直处于下降曲线,且温度降低到2.5摄氏度时,主控器打开加热片和风扇,加热片开始加热,并通过风扇形成的循环系统给箱体加热,当温度上升至4.5摄氏度时,停止风扇和加热片加热。
本实用新型的一种蒸发板,如图1至图4所示,包括蒸发板主体、回气管7和毛细管6,所述蒸发板主体上设有用于冷气循环的导通部10',导通部10'的截面为单侧凸起的中空结构,导通部10'包括上导通部1和下导通部2,上导通部1的右侧设有入气口8,上导通部1和下导通部2的左侧相互串联相通,下导通部2的右侧设有出气口9,所述出气口9与回气管 7连通;所述毛细管6的一段绕制在回气管7的外侧表面上,且毛细管6穿过回气管7通过连接件10与上导通部的入气口8连通;上导通部1内的中空制冷面积小于下导通部2内的中空制冷面积,且上导通部1至少设置有一个一体式结构的第一压接部100,下导通部2设置有多个并列分布的第二压接部200;下导通部2设有用于均化温度的均化部3,均化部3 位于下导通部的两侧和/或下导通部的中部位置。
冷凝气体从毛细管6进入到上导通部1内,毛细管6开始先制冷,此时毛细管6内的冷凝气体密度大,会出现自动下层的现象,使得冷凝气体容易通过上导通部1下层到下导通部2 ,且使得上导通部1区域内的冷气下层到下导通部2区域内,实现蒸发板的温度均分布;下导通部2与回气管7相连,使得下导通部2内的冷凝气体从回气管7出。
本方案的上导通部1内的中空制冷面积小于下导通部2内的中空制冷面积,通过对上导通部1内的中空制冷面积和下导通部2内的中空制冷面积的大小的限定,来实现上导通部1 区域快速制冷,并使得冷气下层到下导通部2区域,可实现蒸发板的温度均匀分布制冷效果,且上导通部1至少设置有一个一体式结构的第一压接部100,下导通部2设置有多个并列分布的第二压接部200;下导通部2设有用于均化温度的均化部3,均化部3位于下导通部2的两侧和/或下导通部2的中部位置,实现蒸发板的温度均匀分布效果。
本方案的回气管7优选的采用铝材质制成,铝材质的回气管7的壁厚能做到更薄,有利于快速制冷,且成本相对较低、重量较轻,方便使用且制冷速度快。
本方案的冷凝气体通过毛细管6进入到导通部10'内,上导通部1的一端连接毛细管6 的一端,毛细管6绕制在回气管7的外侧表面上,毛细管6的作用用于调节冷凝气体通过毛细管6的压力,冷凝气体通过毛细管6产生的压力降随毛细管6长度,内径及内壁粗糙度而变,毛细管6越长、内径越细和内壁越粗糙,则产生的压力越大;本实用新型通过对导通部10'的分布设置、均化部3的设置,并通过第一压接部100、第二压接部200、第三压接部300的具体分布位置及结构的设置,实现了对冷凝气体在导通部10'内的循环制冷更稳定,压力更大,有利于缩短毛细管6的长度,且能保持更好的制冷效果。
本实用新型的导通部10'设置为两部分,主要包括上导通部1和下导通部2,上导通部 1和下导通部2的左侧设置为相互串联相通,上导通部1位于蒸发板的上部区域,下导通部 2位于蒸发板的下部区域,将蒸发板形成上下两部分的制冷区域,当蒸发板弯折形成围绕的方形结构或圆柱形结构时能更好的实现蒸发板围绕的方形结构或圆柱形结构的内部空间区域内的温度均匀分布,下导通部2内的温度向上缓慢与上导通部1内的温度形成一定的温度对流交换,有利于保持整个内部空间区域内的温度均匀,实现更好的制冷效果。
本实用新型的上导通部1的结构为,上导通部1至少设置有一个一体式结构的用于制冷的第一压接部100,通过将第一压接部100设置为直通结构的整体式结构,使得上导通部1 对应的为直通结构的整体式结构,实现上导通部1没有其他的分支导通结构,确保了上导通部1的制冷独立路径结构,有利于冷凝气体快速的进入到蒸发板内,加速冷凝气体在上导通部1的制冷;具体的结构为上导通部1从上至下依次设置有第一导通部101、第二导通部102,第一压接部100位于第一导通部101与第二导通部102之间和/或位于第二导通部102的下部,第一压接部100的分布位置设置确保了第一导通部101和第二导通部102之间的相互独立的快速制冷通道,且第一导通部101和第二导通部102的左侧位置相互连通有利于冷凝气体快速进入到第一导通部101和第二导通部102内,确保了第一导通部101和第二导通部102均为直通结构的整体式结构,且没有其他的分支导通结构,有利于冷凝气体的快速制冷进入充满蒸发板,且有利于保持上导通部1区域内的温度均匀化。
本实用新型的下导通部2的结构为,下导通部2设置有多个并列分布的用于制冷的第二压接部200,通过第二压接部200的并列分布使得下导通部2的多个第二压接部200之间形成相互串联相通的结构,使得下导通部2区域内可形成多个分支导通结构,有利于快速制冷到下导通部2区域内的多个位置上,制冷速度更快;具体的结构为下导通部2从上至下依次设置有第三导通部201、第四导通部202、第五导通部203,且第二压接部200位于三者之间,实现第三导通部201、第四导通部202、第五导通部203为主要的通道便于冷凝气体的快速制冷,通过设置多个第二压接部200的并列分布来实现三者之间的多个位置的串联相同,方便冷凝气体快速的制冷充满制冷空间,实现温度转化的效果,温度更均匀,形成下导通部2区域内的温度均匀分布且对上导通部1区域内的温度形成一定温度对流,有利于保持蒸发板的整体温度的均匀性分布。
本实用新型为了实现蒸发板整体温度的均匀性分布,主要在下导通部2设有用于均化温度的均化部3,均化部3位于下导通部2的两侧和/或下导通部2的中部位置,通过设置均化部3来实现蒸发板的温度均匀分布,设置多个不同位置的多个均化部3,以及均化部3内的第三压接部300的数量分布来实现降低蒸发板的温度损耗,实现了均匀温度制冷的效果。
可选的,均化部3具体的结构,均化部3包括第一均化部301、第二均化部302、第三均化部303,第二均化部302位于下导通部2的中部位置,且均化部3内设置有多个方形结构的第三压接部300,通过在均化部3内设置多个方形结构的第三压接部300来实现均化部3区域内的导通部10'之间相互相通,方便冷凝气体的相互相通的制冷,且防止均化部3区域内的导通部10'区域面积过大,有利于均化部3区域内的温度均匀分布效果,防止温度过度集中的问题。
为了进一步的实现下导通部2区域内的温度均匀分布,将第三压接部300并列均匀的设置在均化部3内,且第二均化部302内的第三压接部300的数量大于第三均化部303和第一均化部301内的第三压接部300的数量,使得蒸发板上的下导通部2区域内的中部位置的制冷面积大于两端的制冷面积,即为第二均化部302的区域内冷凝气体制冷填充的面积大,第一均化部301和第三均化部303的制冷面积相比第二均化部302的面积略小,有利于第二均化部302区域内与第一均化部301区域内和第三均化部303区域内之间的制冷温度对流效果,有利于保持整个蒸发板温度的均匀分布;特别是当蒸发板弯折形成围绕的方形结构或圆柱形结构时能更好的实现蒸发板围绕的方形结构或圆柱形结构的内部空间区域内的温度均匀分布,此时温度对流效果更好,有利于保持蒸发板内部空间内的温度均匀分布。
可选的,将第三均化部303内的第三压接部300的数量大于第一均化部301内的第三压接部300的数量,此时更有利于冷凝气体的快速制冷,且更有利于保持蒸发板区域内的温度均匀分布。
本实用新型中,均化部3还包括第四均化部304,第四均化部304内的第三压接部300 的数量与第一均化部301内的第三压接部300的数量相等,当蒸发板弯折形成围绕的方形结构或圆柱形结构时能起到防止蒸发板两端位置的温度不均匀,有利于冷凝气体的快速制冷和蒸发板区域内保持温度的均匀分布效果。
为了实现导通部10'的导通制冷,其中将第三导通部201、第四导通部202、第五导通部 203三者之间在均化部3位置处设置为相互串联相通,均化部3因为设置了第三压接部300 使得均化部3能独立的保持温度的均匀分布效果,并将均化部3位置的第三导通部201与第四导通部202、第五导通部203之间相互串联相通,使得冷凝气体可在第三导通部201、第四导通部202、第五导通部203之间相互制冷,不仅增大了均化部3位置内的快速制冷的面积,还增大了冷凝气体的循环制冷速度,使得均化部3能够稳定的保持温度的均匀分布,实现大面积的均匀温度制冷效果;特别是当蒸发板弯折形成围绕的方形结构时,使得均化部3独立的分布在方形结构的四个侧面上,实现四个侧面之间的独立温度均匀分布和一定的温度对流,使得蒸发板围成的方形结构内部空间能较长时间的保持温度均匀,防止温度的外溢流失,实现了蒸发板上对角的温度差较小,确保了更好的制冷效果,且稳定性更好。
其中,第二压接部200位于第一均化部301、第二均化部302、第三均化部303、第四均化部304四者之间,即为在第一均化部301和第二均化部302之间设置多个第二压接部200,对应的形成了导通部10',在第二均化部302和第三均化部303之间设置多个第二压接部 200,对应的形成导通部10',在第三均化部303与第四均化部304之间设置多个第二压接部200,对应的形成导通部10',多个第二压接部200的分布使得导通部10'的分布均匀规则,有利于对温度的均匀分布,并能够长时间保持温度的均匀分布。
优选的,为了方便导通部10'在蒸发板上的成型压制,将导通部10'的中空截面设置为单侧凸起的方形结构或圆弧形结构,单侧凸起的设计有利于在蒸发板上规则稳定的形成导通部10',同时也方便对第一压接部100、第二压接部200、第三压接部300的压制成型,且有利于对蒸发板进行清洁,蒸发板的一侧面为平整的平面,方便清洁;优选的,将导通部10'的内部设置为单侧凸起的上窄下宽的方形结构,有利于对冷凝气体的导向且方便导通部10'的形成。
可选的,为了提高冷凝气体在导通部10'内的循环制冷速度,将第一导通部10'1和/或第二导通部10'2设置有大导通部4和小导通部5,大导通部4的中空截面大于小导通部5 的中空截面,即为大导通部4内的中空截面积大于小导通部5内的中空截面积,并且两者设置为错位相邻分布,即为大导通部4与小导通部5两者相邻的设置分布,使得冷凝气体可由大导通部4向小导通部5再向大导通部4快速制冷,使得冷凝气体在导通部10'内可实现压缩加速、释放制冷的效果,当冷凝气体由大导通部4向小导通部5制冷时起到对冷凝气体的压缩加速效果,当冷凝气体由小导通部5向大导通部4制冷时起到释放制冷的效果,有利于冷凝气体的快速制冷,有制冷速度快、制冷效果好的优点,且能更好的除霜,解决现有的蒸发板需要人工手动除霜的问题以及导致的体验效果差、使用不安全的问题。
本实用新型设置导通部10'、第一压接部100、第二压接部200、均化部3、第三压接部 300的具体的分布位置来实现蒸发板的温度转化的均匀效果,实现蒸发板均匀制冷的效果;对于同样管径的毛细管6,使用本实用新型的方案可使得毛细管6的长度缩短为1.8m—2m,因其温度转化的均匀效果来实现缩短毛细管6的长度,现有的蒸发板的毛细管6在常规下的长度为2.2m—4m才能达到较好的制冷效果,本实用新型在缩短了毛细管6的长度下还能实现更好的制冷效果,可靠性更好、成本更低。
本实用新型的蒸发板可作为独立的平面结构的板状的蒸发板独立的使用,可将蒸发板安装到需要的制冷器中,蒸发板作为制冷的部件独立的安装相连即可实现;也可以将蒸发板弯折形成方向的包饶结构,使得蒸发板围成方向或圆形的结构,再将蒸发板安装到需要制冷的制冷器中实现制冷效果;可选的,蒸发板可根据需要来对应的弯折成某种形状,可以是规则的形状也可以是不规则的形状,只需能实现蒸发板安装待制冷器内即可,制冷器可以为冰箱、空调等需要制冷的制冷器。
工作原理:本实用新型的蒸发板通过设置上导通部1和下导通部2来实现冷凝气体的制冷循环,上导通部1设置独立的直通结构的整体式结构,方便冷凝气体快速通过毛细管6进入到导通部10'内,下导通部2设置多个并列分布的用于制冷的第二压接部200,通过第二压接部200的并列分布使得下导通部2的多个第二压接部200之间形成相互串联相通的结构,使得下导通部2区域内可形成多个分支导通结构,有利于快速制冷到下导通部2区域内的多个位置上,制冷面积更大,实现温度转化,有利于蒸发板区域内的温度均匀分布,并通过设置均化部3来确保温度均匀分布效果,主要设置多个不同位置的多个均化部3,以及均化部3 内的第三压接部300的数量分布来实现降低蒸发板的温度损耗,实现了均匀温度制冷的效果。
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可以理解,上述各实施方式是实现本实用新型的具体实施例,而在实际应用中,可以在形式上和细节上对其作各种改变,而不偏离本实用新型的精神和范围,均在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内。

Claims (10)

1.一种可制冷制热的移动血库,包括外壳(11)以及与外壳(11)连接的盖体(12);其特征是,所述外壳(11)内壁安装有蒸发板(14);所述盖体(12)内壁设有凹槽,所述凹槽内安装有风扇(20),所述凹槽底部设有加热装置(21);所述外壳(11)一侧安装有相连通的冷凝器(17)和压缩机(16),且所述冷凝器(17)和压缩机(16)设置于U型挡板(13)内;所述冷凝器(17)通过节流装置与所述蒸发板(14)输入口连通;所述蒸发板(14)输出口与所述压缩机(16)连通。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可制冷制热的移动血库,其特征是,所述外壳(11)底部设有供电装置(24);所述风扇(20)、冷凝器(17)、压缩机(16)和加热装置(21)分别与供电装置(24)连接。
3.根据权利要求1或2所述可制冷制热的移动血库,其特征是,所述外壳(11)内设有血袋存储盒,所述血袋存储盒包括内衬(22);所述内衬(22)上表面开口,且该开口通过盖板(26)盖合;所述盖板(26)沿长度方向均匀分为N个盖合单元(25),所述N个盖合单元的同一端均与所述盖板(26)一侧边铰接,N≥1;所述蒸发板(14)与所述内衬(22)之间设置有间隙(28);当所述盖体(12)盖合于所述外壳(11)的顶面时,所述风扇(20)的出风口与所述间隙(28)连通,形成风道。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可制冷制热的移动血库,其特征是,所述内衬(22)上表面相对位置的两个边沿上开设有通风口(27);当所述盖体(12)盖合于所述外壳(11)的顶面时,所述风扇(20)的出风口通过所述通风口(27)与所述间隙(28)连通。
5.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可制冷制热的移动血库,其特征是,所述外壳(11)底部安装有至少一个温度传感器(15);所述内衬(22)至少一侧壁开设有N个窗口(23);所述外壳(11)底部安装有N个红外传感器,且所述N个红外传感器位置分别与所述N个窗口(23)位置一一对应。
6.根据权利要求1或2所述可制冷制热的移动血库,其特征是,所述外壳(11)、盖体(12)内侧壁均设置有保温层(19)。
7.根据权利要求1或2所述可制冷制热的移动血库,其特征是,所述U型挡板上开设有散热孔。
8.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可制冷制热的移动血库,其特征是,所述加热装置(21)为加热片,所述供电装置(24)为电池盒。
9.根据权利要求1或2所述可制冷制热的移动血库,其特征是,所述蒸发板,包括蒸发板主体、回气管(7)和毛细管(6),所述蒸发板主体上设有用于冷气循环的导通部(10'),导通部(10')的截面为单侧凸起的中空结构,导通部(10')包括上导通部(1)和下导通部(2),上导通部(1)的右侧设有入气口(8),上导通部(1)和下导通部(2)的左侧相互串联相通,下导通部(2)的右侧设有出气口(9),所述出气口(9)与回气管(7)连通;所述毛细管(6)的一段绕制在回气管(7)的外侧表面上,且毛细管(6)穿过回气管(7)通过连接件(10)与上导通部的入气口(8)连通;上导通部(1)内的中空制冷面积小于下导通部(2)内的中空制冷面积,且上导通部(1)至少设置有一个一体式结构的第一压接部(100),下导通部(2)设置有多个并列分布的第二压接部(200);下导通部(2)设有用于均化温度的均化部(3),均化部(3)位于下导通部的两侧和/或下导通部的中部位置。
10.根据权利要求9所述可制冷制热的移动血库,其特征是,上导通部(1)从上至下依次设置有第一导通部(101)、第二导通部(102),第一压接部(100)于第一导通部(101)与第二导通部(102)之间和/或位于第二导通部(102)的下部;第一导通部(101)和/或第二导通部(102)设置有大导通部(4)和小导通部(5),大导通部(4)的中空截面大于小导通部(5)的中空截面,且两者设置为错位相邻分布。
CN201920031414.9U 2019-01-09 2019-01-09 一种可制冷制热的移动血库 Active CN209582435U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920031414.9U CN209582435U (zh) 2019-01-09 2019-01-09 一种可制冷制热的移动血库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920031414.9U CN209582435U (zh) 2019-01-09 2019-01-09 一种可制冷制热的移动血库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209582435U true CN209582435U (zh) 2019-11-05

Family

ID=68351074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1920031414.9U Active CN209582435U (zh) 2019-01-09 2019-01-09 一种可制冷制热的移动血库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209582435U (zh)

Cited By (1)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12212563A (zh) * 2020-10-10 2021-01-12 联胜医疗科技(深圳)有限公司 一种移动血库

Cited By (1)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12212563A (zh) * 2020-10-10 2021-01-12 联胜医疗科技(深圳)有限公司 一种移动血库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US9897364B2 (en) High efficiency refrigerator
JP2002504662A (ja) 冷蔵庫
US20160187014A1 (en) Air Conditioning with Auxiliary Thermal Storage
US20160187013A1 (en) Air Conditioning with Thermal Storage
CN212205243U (zh) 冷藏冷冻装置
CN104864656A (zh) 一种防呼吸效应结霜的冷柜系统
CN209582435U (zh) 一种可制冷制热的移动血库
CN205048616U (zh) 一种氟泵双循环冷水机组蓄冷系统
CN105135570A (zh) 一种氟泵双循环冷水机组蓄冷系统
CN204987335U (zh) 一种氟泵双循环自然冷源蓄冷系统的冷冻水型机房空调
CN109533662A (zh) 一种移动血库
CN214537008U (zh) 冰箱
CN212205242U (zh) 冷藏冷冻装置
CN212378319U (zh) 冷藏冷冻装置
CN218096667U (zh) 复叠式压缩制冷系统、制冷装置
CN212205125U (zh) 复叠式压缩制冷系统以及具有其的冷藏冷冻装置
CN206247561U (zh) 温度控制系统
CN205048615U (zh) 一种冷水机组自然冷源热管式蓄冷系统
CN209535960U (zh) 一种移动血库
CN214536986U (zh) 一种柔性风冷制冷装置
CN205373165U (zh) 制冷设备散热结构及制冷设备
CN204718227U (zh) 一种防呼吸效应结霜的冷柜系统
CN210512006U (zh) 一种移动式节能空调
CN111811184A (zh) 立式冷柜及其控制方法
CN105115086A (zh) 一种冷水机组自然冷源热管式蓄冷系统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
TR01 Transfer of patent right
TR01 Transfer of patent right

Effective date of registration: 20201127

Address after: 518028 Room 201, 615 Building, Bagua Erlu Bagua Industrial Park, Futian District, Shenzhen City, Guangdong Province

Patentee after: SHENZHEN DAHUITONG MEDICAL TECHNOLOGY Co.,Ltd.

Address before: 518133 Lingyun R&D Building, No. 2, Liufang Road, 67 District, Xin'an Street, Baoan District, Shenzhen City, Guangdong Province

Patentee before: Liansheng Medical Science and Technology (Shenzhen) Co.,Lt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