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209581917U - 一种用于电力架线的无人机 - Google Patents

一种用于电力架线的无人机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209581917U
CN209581917U CN201821952551.8U CN201821952551U CN209581917U CN 209581917 U CN209581917 U CN 209581917U CN 201821952551 U CN201821952551 U CN 201821952551U CN 209581917 U CN209581917 U CN 209581917U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fuselage
unmanned plane
hanging wire
wheel
wire wheel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Active
Application number
CN201821952551.8U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雷聪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Nanchong Chuangnian Three-Dimensional Technology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Nanchong Chuangnian Three-Dimensional Technology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Nanchong Chuangnian Three-Dimensional Technology Co Ltd filed Critical Nanchong Chuangnian Three-Dimensional Technology Co Ltd
Priority to CN201821952551.8U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209581917U/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209581917U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209581917U/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Landscapes

  • Current-Collector Devices For Electrically Propelled Vehicles (AREA)

Abstract

本实用新型公开了一种用于电力架线的无人机,涉及无人机技术领域。该无人机包括机身,机身上设有垂直升降装置,机身的下端面连接有脚架和脱钩器,脱钩器包括一“L”型的连接板,连接板的主板体上固定有连接杆,连接杆连接有舵机,舵机通过设在机身下端面中心位置处的延长杆进行固定,连接臂通过转轴连接有挂线轮,挂线轮的外圆周轮面上设有深沟式的“U”型线槽,“U”型线槽的槽面为半圆形,槽面与挂线轮的轮缘之间的距离为2~4cm。在架线时,舵机处于架线工位,此时挂线轮的轴线为水平状态,电力线或绳落在挂线轮的“U”型线槽内,脱线时,舵机转动180°,将挂线轮翻转,使电力线或绳从“U”型线槽内脱出,可实现快速地脱绳脱线,操作方便。

Description

一种用于电力架线的无人机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用于电力架线的无人机技术领域,具体涉及一种操作方便,可快速脱绳脱线的用于电力架线的无人机。
背景技术
在很多电力架线建设施工过程中,常常会受到地形及环境特点的制约,比如架线过程须跨越一些江河、湖汊、工商业区、民居区、公路、铁路,或是山丘、峡谷、林业苗木区等等。这些因素致使施工成本成几何倍的增加、施工进度不得不拖延甚至中断,而施工质量也因此无法得到保障。
电力拉线无人机,也即电力架线无人机,可以把牵引绳从一边山头带到另一边山头,从而实现架线作业。可有效保护农作物、苗木免受砍伐之苦,民居建筑无需搬迁拆除,施工人员不再长途跋涉、跨越障碍,节约了大量因之而产生的经济赔偿,并且大大加快施工进度,减少导线表面损伤。现有的电力架线无人机其脱钩器结构较为复杂,一般采用机械手形式的夹持结构类钩体来实现对绳、线的引导,在到达指定位置时,再松开夹持结构的钩体。上述结构的脱钩器一方面操作脱绳脱线较为麻烦,另一方面也会增加无人机的负载重量。
实用新型内容
为了解决上述技术存在的缺陷,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操作方便,可快速脱绳脱线的用于电力架线的无人机。
本实用新型实现上述技术效果所采用的技术方案是:
一种用于电力架线的无人机,包括机身,所述机身上设有垂直升降装置,所述机身的下端面连接有脚架和脱钩器,所述脱钩器包括舵机以及与所述舵机连接的钩体,其中,所述钩体包括一“L”型的连接板以及与该所述连接板转动连接的挂线轮,所述挂线轮位于所述连接板的一侧,所述挂线轮的外圆周轮面上设有深沟式的“U”型线槽,所述“U”型线槽的槽面为半圆形,所述“U”型线槽的槽面与所述挂线轮的轮缘之间的距离为2~4cm。
优选地,在上述的一种用于电力架线的无人机中,所述连接板由主板体和连接臂构成,所述主板体上固定有连接杆,所述连接杆与所述舵机的电机轴连接。
优选地,在上述的一种用于电力架线的无人机中,所述舵机通过设在所述机身下端面中心位置处的延长杆进行固定,所述连接臂通过转轴与所述挂线轮转动连接。
优选地,在上述的一种用于电力架线的无人机中,所述挂线轮的另一侧轮面处设有防脱固定件。
优选地,在上述的一种用于电力架线的无人机中,所述垂直升降装置包括多个对称的机臂,所述机臂的末端固定有电机,所述电机连接有桨叶。
优选地,在上述的一种用于电力架线的无人机中,所述脚架包括自所述机身的下端面向下延伸的竖直脚架,所述竖直脚架的下端固定有水平脚架。
优选地,在上述的一种用于电力架线的无人机中,所述机身为碳纤维材料制成的机身。
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为:本实用新型的电力架线无人机通过设置可翻转的挂线轮,使得脱钩器在进行脱绳脱线时更加方便简单。在架线时,舵机处于架线工位,此时挂线轮的轴线为水平状态,电力线或绳落在挂线轮的“U”型线槽内,脱线时,舵机转动180°,将挂线轮翻转,使电力线或绳从“U”型线槽内脱出,以此实现快速地脱绳脱线,架线工作效率高,大大降低了架线时间。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的俯视图;
图2为本实用新型的正视图;
图3为本实用新型所述钩体的立体结构示意图;
图4为本实用新型所述钩体的正视图;
图5为本实用新型所述钩体翻转后的状态图;
图6为本实用新型所述钩体在架线时的状态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为使对本实用新型作进一步的了解,下面参照说明书附图和具体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作进一步说明。
在本实用新型的描述中,需要理解的是,术语“上”、“下”、“前”、“后”、“左”、“右”、“顶”、“底”、“内”、“外”等指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为基于附图所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仅是为了便于描述本实用新型和简化描述,而不是指示或暗示所指的装置或元件必须具有特定的方位、以特定的方位构造和操作,因此不能理解为对本实用新型的限制。
请参照图1和图2所示,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提出的一种用于电力架线的无人机,其包括机身1,机身1上设有垂直升降装置,机身1的下端面连接有脚架4和脱钩器3,脱钩器3包括舵机31以及与舵机31连接的钩体32。其中,作为本实用新型的一种改进,如图3和图4所示,钩体32包括一“L”型的连接板321以及与该连接板321转动连接的挂线轮322,挂线轮322位于连接板321的一侧。挂线轮322的外圆周轮面上设有深沟式的“U”型线槽327,“U”型线槽327的槽面为半圆形,可避免对搭接在“U”型线槽327内的绳/线产生过大摩擦力,使得牵引绳/线的阻力更小。为避免绳/线从“U”型线槽327中脱出,“U”型线槽327的槽面与挂线轮322的轮缘之间的距离为2~4cm,可对常规的电力线或绳进行架线牵引。
具体在进行架线工作时,如图6所示,图6为钩体32在架线时的状态图,图中所示的电力线或绳的“A”端为固定端,电力线或绳的“B”端为自由端。在位于架线起点时,先将电力线或绳的“A”端进行固定,然后将电力线或绳的“B”端的线盘设起来,并使得电力线或绳搭接在挂线轮322的“U”型线槽327的上侧槽面。放飞无人机后,电力线或绳在对应“A”端的部分越来越长,并呈一定的绷直状态,电力线或绳的“B”端对应的部分则越来越短,且处于松弛状态。通过此种方式实现架线,可无需在电力线或绳的“B”端挂接重物,相比夹持类的脱钩器,可显著降少无人机的负载重量。
进一步地,在本实用新型的一些实施例中,连接板321由主板体3211和连接臂3212构成。主板体3211上通过一体成型在其外表面的固定块325固定有一连接杆323,连接杆323与舵机31的电机轴连接,在舵机31转动一个角位移后,连接杆323联动着带动钩体32转动一个角位移。如图2所示,在图2所示的状态下,钩体32位于正常的架线工位,此时挂线轮322的轴线为水平状态,电力线或绳落在挂线轮的“U”型线槽327内。如图5所示,在图5所示的状态下,钩体32为脱线工位,舵机31转动180°,将钩体32由架线工位调整为脱线工位,即挂线轮322翻转180°,使电力线或绳从“U”型线槽327内脱出。
具体的,如图2所示,舵机31通过设在机身1下端面中心位置处的延长杆5进行固定,连接臂3212通过转轴324与挂线轮322转动连接。延长杆5的设计使得钩体32可以远离机身1的下端面一段距离,使其在机身1的下方具有一个翻转空间。为防止挂线轮322松脱,挂线轮322的另一侧轮面处设有防脱固定件326,防脱固定件326可以是与转轴324的外端头固定的端盖,也可以是螺母等结构件。如图1所示,垂直升降装置包括多个对称的机臂2,机臂2的末端固定有电机22,电机22连接有桨叶21。如图2所示,脚架4包括自机身1的下端面向下延伸的竖直脚架41,竖直脚架41的下端固定有水平脚架42。为减轻机身1的重量,机身1采用碳纤维材料制成。
机身1内设有用于控制无人机飞行状态的机载控制系统以及供电用的蓄电池,该机载控制系统集成了控制器、微型陀螺仪、加速度传感器、大气气压传感器、电机转子转速测量单元和GPS接收单元等。控制器采用DJI公司定制生产的N3微控制器对各种传感器数据的采集、处理运算、飞行姿态稳定控制和任务控制等功能,无人机的机载控制系统采用现有的垂直起降、自主导航的无人飞行器系统,具备人工手动遥控、GPS辅助飞行、地面站自主飞行等多种飞行模式,集成了三轴加速度仪、三轴陀螺仪、磁力计、气压高度计多种高精度传感器和先进的控制单元设计,具体原理,此处不再进一步赘述。舵机31通过与无人机的机载控制系统内的N3微控制器无线通讯连接的遥控开关进行通断电开关控制,无人机的机载控制系统技术沿用现有的成熟技术,此处不做赘述。
综上所述,本实用新型的电力架线无人机通过设置可翻转的挂线轮,使得脱钩器在进行脱绳脱线时更加方便简单。在架线时,舵机处于架线工位,此时挂线轮的轴线为水平状态,电力线或绳落在挂线轮的“U”型线槽内,脱线时,舵机转动180°,将挂线轮翻转,使电力线或绳从“U”型线槽内脱出,以此实现快速地脱绳脱线,架线工作效率高,大大降低了架线时间。
以上显示和描述了本实用新型的基本原理、主要特征和本实用新型的优点。本行业的技术人员应该了解,本实用新型不受上述实施例的限制,上述实施例和说明书中描述的只是本实用新型的原理,在不脱离本实用新型精神和范围的前提下本实用新型还会有各种变化和改进,这些变化和改进都落入要求保护的本实用新型的范围内,本实用新型要求的保护范围由所附的权利要求书及其等同物界定。

Claims (7)

1.一种用于电力架线的无人机,包括机身(1),所述机身(1)上设有垂直升降装置,所述机身(1)的下端面连接有脚架(4)和脱钩器(3),所述脱钩器(3)包括舵机(31)以及与所述舵机(31)连接的钩体(32),其特征在于,所述钩体(32)包括一“L”型的连接板(321)以及与该所述连接板(321)转动连接的挂线轮(322),所述挂线轮(322)位于所述连接板(321)的一侧,所述挂线轮(322)的外圆周轮面上设有深沟式的“U”型线槽(327),所述“U”型线槽(327)的槽面为半圆形,所述“U”型线槽(327)的槽面与所述挂线轮(322)的轮缘之间的距离为2~4cm。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用于电力架线的无人机,其特征在于,所述连接板(321)由主板体(3211)和连接臂(3212)构成,所述主板体(3211)上固定有连接杆(323),所述连接杆(323)与所述舵机(31)的电机轴连接。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一种用于电力架线的无人机,其特征在于,所述舵机(31)通过设在所述机身(1)下端面中心位置处的延长杆(5)进行固定,所述连接臂(3212)通过转轴(324)与所述挂线轮(322)转动连接。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一种用于电力架线的无人机,其特征在于,所述挂线轮(322)的另一侧轮面处设有防脱固定件(326)。
5.根据权利要求1至4任一项所述的一种用于电力架线的无人机,其特征在于,所述垂直升降装置包括多个对称的机臂(2),所述机臂(2)的末端固定有电机(22),所述电机(22)连接有桨叶(21)。
6.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用于电力架线的无人机,其特征在于,所述脚架(4)包括自所述机身(1)的下端面向下延伸的竖直脚架(41),所述竖直脚架(41)的下端固定有水平脚架(42)。
7.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用于电力架线的无人机,其特征在于,所述机身(1)为碳纤维材料制成的机身。
CN201821952551.8U 2018-11-23 2018-11-23 一种用于电力架线的无人机 Active CN209581917U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821952551.8U CN209581917U (zh) 2018-11-23 2018-11-23 一种用于电力架线的无人机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821952551.8U CN209581917U (zh) 2018-11-23 2018-11-23 一种用于电力架线的无人机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209581917U true CN209581917U (zh) 2019-11-05

Family

ID=68377351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1821952551.8U Active CN209581917U (zh) 2018-11-23 2018-11-23 一种用于电力架线的无人机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209581917U (zh)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JP7330450B2 (ja) 飛行体及び飛行体の制御方法
CN209581916U (zh) 一种便于导引线脱钩的架线无人机
CN206087287U (zh) 快递无人机
CN109542108A (zh) 一种无人机抗风巡飞系统
CN107298178A (zh) 无人机释放机构和固定翼无人机及其垂直起飞方法
CN106347654A (zh) 一种球形无人机
CN204701770U (zh) 免云台稳定航拍四旋翼飞机
CN205499350U (zh) 可栖息于不同倾角墙壁的智能飞行机器人
CN105109675A (zh) 一种被动增稳可变形起落架陆空飞行机器人
CN207157513U (zh) 一种带升力自反馈的四旋翼无人机
CN209581917U (zh) 一种用于电力架线的无人机
CN204856212U (zh) 一种四旋翼飞行系统
CN214824097U (zh) 一种无人机定向导航装置
CN209305821U (zh) 一种具有自稳功能的多旋翼无人机起落架
CN104386251A (zh) 一种多旋翼飞行器本体结构
CN107792374A (zh) 无人机释放机构和固定翼无人机
CN208830379U (zh) 一种农用拖拉机
CN109455293A (zh) 一种具有自稳功能的多旋翼无人机起落架及其控制方法
CN208716326U (zh) 一种电气自动化控制的建筑机械臂
CN207274965U (zh) 一种无人直升机用可拆卸行走架
CN202490444U (zh) 用于固定翼模型飞机飞行控制的电路板和固定翼模型飞机
CN211196656U (zh) 一种无人机悬停抓手机构
CN207816512U (zh) 车辆平衡器
CN208616193U (zh) 一种倾转三轴复合翼无人机
CN212637904U (zh) 一种带有航测及拍摄装置无人机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