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209562771U - 便携式音箱装置 - Google Patents

便携式音箱装置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209562771U
CN209562771U CN201920168101.8U CN201920168101U CN209562771U CN 209562771 U CN209562771 U CN 209562771U CN 201920168101 U CN201920168101 U CN 201920168101U CN 209562771 U CN209562771 U CN 209562771U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arch
shell
circuit board
box device
pillar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Active
Application number
CN201920168101.8U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廖敏慧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SHENZHEN SEE ME HERE ELECTRONIC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SHENZHEN SEE ME HERE ELECTRONIC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SHENZHEN SEE ME HERE ELECTRONIC Co Ltd filed Critical SHENZHEN SEE ME HERE ELECTRONIC Co Ltd
Priority to CN201920168101.8U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209562771U/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209562771U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209562771U/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Landscapes

  • Toys (AREA)

Abstract

本实用新型公开了一种便携式音箱装置,包括:第一拱壳、第二拱壳、容纳于第一拱壳和第二拱壳相接合而形成的容纳腔中的电路板以及与电路板电连接的喇叭和电池。第一拱壳和第二拱壳具有相对且相互接合的第一开口和第二开口以及相对的第一拱面和第二拱面,第二拱面远离第二开口的一端设有出音网孔,第一拱面远离第一开口的一端设有由第一环状突起形成的中空第一筒腔,第一筒腔中布置有多个中空的连接柱,电路板设有多个连接孔,成对的连接柱和连接孔通过连接件相连接以容纳电路板于第一筒腔中。本实用新型音箱装置体积小,便携性高,且对电路板的固定和密封较好。

Description

便携式音箱装置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声学技术领域,尤其涉及一种便携式音箱装置。
背景技术
目前,快节奏的生活使人们意识到适当的娱乐对缓解生活压力非常有效,因此,家庭娱乐消费在快速增长,数字化的、便携式的音箱装置也越来越普及。
随着人们在户外使用音箱装置的场景越来越多,尤其是在户外运动中,对于音箱装置的便携性要求较高,因而需要音箱装置体积越来越小巧,另外,由于在户外使用,音箱装置的碰撞、跌落的次数也增多,因此,对于音箱装置装配的牢固性也要求更高,但是,现有音箱装置整体外壳所围体积较大,且音箱装置中对部件安装和固定的结构比较简单、占据体积较大、且固定的牢固性不高,尤其是对于电路板等关键部件的安装固定不够理想。
有鉴于此,有必要提供一种新的便携式音箱装置,用以解决现有技术中存在的上述技术问题。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针对上述现有技术的不足,提供了一种便携式音箱装置,其采用在由第一环状突起形成的中空第一筒腔中安装固定电路板,节省了电路板及其安装固定结构两者共同占据体积,并且,采用两个拱壳的结构,两个拱壳的内部空间利用率较高,因而有助于减小音箱装置占据的体积,提高了便携性,且对电路板固定的牢固性较高。
为实现上述一个目的,本发明提供如下技术方案:一种便携式音箱装置,包括:第一拱壳、第二拱壳、容纳于第一拱壳和第二拱壳相接合而形成的容纳腔中的电路板以及与电路板电连接的喇叭和电池。第一拱壳和第二拱壳具有相对且相互接合的第一开口和第二开口以及相对的第一拱面和第二拱面,第二拱面远离第二开口的一端设有出音网孔,第一拱面远离第一开口的一端设有由第一环状突起形成的中空第一筒腔,第一筒腔中布置有多个中空的连接柱,电路板设有多个连接孔,成对的连接柱和连接孔通过连接件相连接以容纳电路板于第一筒腔中。
进一步地,电路板上设有按钮,第一拱壳面对按钮设置有按钮盖,按钮盖包括相连接的盖本体和支板,盖本体和支板外周设有凹槽,盖本体借助于支板的弹性变形以接触或远离按钮。
更进一步地,盖本体正对按钮的位置上设有凸台,且盖本体为圆板性,支板为长条板形。
进一步地,第一拱面上还设有中空的第一凸柱,电路板上设有麦克风、蓝牙模块和控制模块,麦克风容纳于第一凸柱中,且第一拱壳开设有与第一凸柱连通的通声孔,控制模块控制蓝牙模块与外部蓝牙设备的数据传输,控制模块根据麦克风的语音信息控制音箱装置的运行。
更进一步地,电路板上设有USB插口,第一拱壳上还设有供USB 插口面向外界的外接开孔。
又进一步地,第一拱面临近USB插口的位置上还设有第二凸柱,第二凸柱和第一凸柱支撑电路板的自由端面平齐。
再进一步地,第一环状突起为圆环突起,连接柱均布于圆环突起的内周壁,第一凸柱、第二凸柱、盖本体和外接开孔位于圆环突起的横切面圆的直径上,且第一凸柱和第二凸柱位于相对的两端。
进一步地,第一拱壳的顶部设置为平壳,且第一环状突起所围区域向着平壳的投影面积位于平壳之中,第一拱面包括由第一开口向着平壳延伸的弧面和由平壳形成的平面,第二拱面为整体弧面。
更进一步地,音箱装置还包括弹性材料制成的面板,面板具有用于按压盖本体的按压部,平壳的外表面设有凹陷部,面板固定于凹陷部中。
进一步地,第一开口边沿设有凸环,第二开口边沿设有与凸环卡接的凹环,第一拱面和第二拱面分别设有多个相对且均设有连接孔的固定凹柱和固定凸柱,固定凹柱的连接孔贯通第一拱壳。
相比现有技术,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在于:本实用新型音箱装置包括第一拱壳和所述第二拱壳,且电路板容纳于第一拱壳上由第一环状突起形成的中空第一筒腔之中,音箱装置占据的体积减小,提高了便携性,并且,由于电路板被容纳于第一筒腔中,相应地也提高了对电路板面向第一拱壳一侧的密封性,防止音箱装置若意外进水对电路板该侧元器件的损害。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音箱装置的装配图;
图2为本实用新型音箱装置的爆炸图;
图3为本实用新型音箱装置的盖体的一个视角的示意图;
图4为本实用新型音箱装置的盖体的另一个视角的示意图;
图5为本实用新型音箱装置的盒体的一个视角的示意图;
图6为本实用新型音箱装置的盒体的另一个视角的示意图;
图7为本实用新型音箱装置的电路板组件的一个视角的示意图;
图8为本实用新型音箱装置的电路板组件的另一个视角的示意图;
图9为本实用新型音箱装置的透音网的主视图;
图10为本实用新型音箱设备的卡箍件的示意图;
附图标记说明:
第一拱壳-100、第一开口-101、凸环-101a、第一拱面-102、第一环状突起-103、第一筒腔-104、连接柱-104a、按钮盖-105、盖本体-105a、支板-105b、凹槽-105c、凸台-105d、第一凸柱-106、通声孔-107、外接开孔-108、第二凸柱-109、平壳-110、固定凹柱-111、第一肋板-112、支撑突台-113、卡口-114、第二拱壳-200、第二开口-201、凹环-201a、第二拱面-202、出音网孔-203、固定凸柱-204、第二肋板-205、第二环状突起-206、第二筒腔-207、突块-207a、凹腔-208、插接柱-209、连接通孔-210、电路板-300、连接孔-301、按钮-302、麦克风-303、 USB插口-304、喇叭-400、电池-500、凹切口-501、面板-600、按压部 -601、提挂本体-700、提挂绳-701、连接凸块-702、引导槽-702a、固定孔-702b、卡箍件-800、引导突起-801、固定柱-802、突楔-803。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附图以及具体实施方式,对本实用新型做进一步描述,需要说明的是,在不相冲突的前提下,以下描述的各实施例之间或各技术特征之间可以任意组合形成新的实施例。
参照图1至10,本实用新型所提供的音箱装置包括第一拱壳100 和第二拱壳200,第一拱壳100和第二拱壳200接合形成容纳腔,在容纳腔中容纳电路板300以及与电路板300电连接的喇叭400和电池 500,该电池500为充电电池,且可以通过音箱装置具有的USB插口304进行充电。第一拱壳100和第二拱壳200具有相对且相互接合的第一开口101和第二开口201,为了将第一拱壳100和第二拱壳200 连接固定,第一开口101边沿设有凸环101a,第二开口201边沿设有与凸环101a卡接的凹环201a,第一拱面102和第二拱面202分别设有多个相对且均设有连接孔的固定凹柱111和固定凸柱204,固定凹柱111的连接孔贯通第一拱壳100,可知的是,固定凹柱111和固定凸柱204的连接孔之中均设有内螺纹,通过例如螺钉之类的连接件依次连接固定凹柱111和固定凸柱204。第一拱壳100和第二拱壳200 具有相对的第一拱面102和第二拱面202,第二拱面202远离第二开口201的一端设有出音网孔203,喇叭400的发音通过出音网孔203 向外界传播,另外,可知的是,第一拱面102和第二拱面202分别为第一拱壳100和第二拱壳200的内表面,对于电池500的安装固定,第一拱面102和第二拱面202第一拱面102设有开设有缺口的第一肋板112,第二拱面202设有第二肋板205,第一肋板112和第二肋板205均成对设置,电池500通过部分地布置于缺口中而被夹持固定于第一肋板112和第二肋板205之间。需要说明的是,上述部分地可以是电池500的三个部分,该三个部分的中心点形成三角形,从而利用三点成面来对电池500安装固定,对于本实施例所采用的电池500 为长方体形的情形,上述部分地则是电池500的接近短边矩形面的两相对端的部分,因此,只要是电池500的某个或某些部位能够被第一肋板112和第二肋板205夹持而对音箱装置实现了固定,则上述部位都是电池500所布置于缺口中的部分。如此的话,通过设置两个拱形外壳形成音箱装置的主体,其内部空间利用率较高,因而有助于减小音箱装置整体占据的体积,且便于抓握,从而便利了携带,并且,电池500的多个自由度被很好限定,固定效果好。另外,可以等同替代的是,也可以是在第一拱壳100上设置没有缺口的肋板,而在第二拱壳200上设置具有缺口的肋板。
重点结合参考图3至5及图8,对于电路板300的安装固定,第一拱面102远离第一开口101的一端设有由第一环状突起103形成的中空第一筒腔104,第一筒腔104中布置有多个中空的连接柱104a,电路板300设有多个连接孔301,成对的连接柱104a和连接孔301 通过上述连接件相连接以容纳电路板300于第一筒腔104中,通过将电路板300容纳于第一筒腔104之中,既有利于对在容纳空间中除电路板300之外的其他部件的布置空间的设计,从而有助于减小音箱装置占据的体积,而且借助第一筒腔104可以方便电路板300的安装,且第一筒腔104的自由端面还一定程度起到防止其他部件位移或者装配时对电路板300的意外撞击。需要知悉的是,为了与第一筒腔 104相适配,电路板300的横截面为圆形是最能有效利用第一筒腔104 的内空间,并且,由于电路板300面向第一拱面102的一侧接近于密封,因此,能够防止音箱装置若意外进水对电路板300该侧元器件的损害。
优选的,电池500的一端设有凹切口501,凹切口501插接于第二肋板205中。因此,通过凹切口501与第二肋板205的配合,既方便电池500的安装,也进一步加强了对电池500的限位。
作为一具体实施方式,电池500为长方体形,第一肋板112和第三肋板与第二肋板205和第三肋板均设为两对且分别设于电池500的一对短边矩形面的一侧。也就说电池500的厚度基本等于第一肋板 112的缺口的高度,因此,电池500位于第一肋板112的缺口中,从而在第一拱壳100和第二拱壳200接合固定后,成对的第一肋板112 和第二肋板205分别对电池500分别施加方向相对的作用力,因此,将电池500很好地固定。
重点结合参考图5,进一步来说,电路板300上设有按钮302,第一拱壳100面对按钮302设置有按钮盖105,按钮盖105包括相连接的盖本体105a和支板105b,盖本体105a和支板105b外周设有凹槽105c,通过设置凹槽105c,使得支板105b和盖本体105a可以有一定的运动空间,盖本体105a借助于支板105b的弹性变形以接触或远离按钮302,也就是盖本体105a和支板105b可以以支板105b的根部为中心做一定角度的枢转运动使得盖本体105a按压按钮302,而通过弹性恢复力,盖本体105a远离按钮302,按钮302不再被按压。
为了使盖本体105a对按钮302按压更灵敏,方便用户的施加按压力,盖本体105a正对按钮302的位置上设有凸台105d,且盖本体 105a为圆板性,支板105b为长条板形。
重点结合参考图6,为了对喇叭400进行定位和固定,第二拱面 202远离第二开口201的一端设有由第二环状突起206形成的中空第二筒腔207,第二筒腔207内侧布置有多个突块207a,优选的,该多个突块207a均布于第二筒腔207内侧,喇叭400由突块207a支撑并插接于第二筒腔207中,因此,相对的喇叭400的出音侧与出音网孔 203由多个突块207a隔离开一定间距,有利于喇叭400的出音从出音网孔203向外传出。另外,电池500面向出音网孔203的一侧面抵压喇叭400,因此,喇叭400被更好地定位和固定。
作为进一步的改进,第一拱面102上还设有中空的第一凸柱106,电路板300上设有麦克风303、蓝牙模块和控制模块,麦克风303容纳于第一凸柱106中,且第一拱壳100开设有与第一凸柱106连通的通声孔107,控制模块可以是CPU,用户的语音指令或者蓝牙通话可通过通声孔107及麦克风303传输给控制模块,控制模块根据语音指令控制音箱装置的开关、快进、切歌等运行,控制模块根据语音指令控制音箱装置的开关、快进、切歌等运行,控制模块还可以在音箱装置与手机实现蓝牙连接的情况下,将麦克风303接收的语音数据传输至手机实现蓝牙通话,此时尤其适用于多人通过音箱装置与手机进行通话。另外,当控制模块控制蓝牙模块与外部蓝牙设备实现蓝牙连接后,控制模块控制蓝牙模块与外部蓝牙设备的数据传输,并将接收数据传输给音频处理器,从而音箱装置可以通过蓝牙连接来播放音频文件。
由于本实用新型音箱装置体积小巧,便于携带,尤其适用于运动使用,用户利用提挂本体700(以下将做进一步描述)携带音箱装置的同时可以进行例如跑步等运动,优选的,电路板300上设有运动传感器,控制模块根据运动传感器的运动数据,该运动传感器可以是加速度传感器或陀螺仪,从而控制模块根据用户的运动速度变化或者音箱装置方位变化等传感信息,控制音箱装置的切换播放歌曲或调节音量大小等运行。
为了对电池500充电以及音箱装置播放外部设备的文件,电路板 300上设有USB插口304,第一拱壳100上还设有供USB插口304面向外界的外接开孔108,因而外部设备可以通过USB线与USB插口 304连接。
第一拱面102临近USB插口304的位置上还设有第二凸柱109,凸柱和第一凸柱106支撑电路板300的自由端面平齐,这样的话,电路板300被支撑地更平稳,另外,可选的,也可以在该第二凸柱109 中布置上述蓝牙模块,由于第二凸柱109接近第一拱壳100的外表面,从而便于蓝牙模块快速实现蓝牙连接。
重点结合参考图4,第一环状突起103为圆环突起,连接柱104a 均布于圆环突起的内周壁,第一凸柱106、第二凸柱109、盖本体105a 和外接开孔108位于圆环突起的横切面圆的直径上,且第一凸柱106 和第二凸柱109位于相对的两端。如此设置,盖本体105a基本上位于第一拱壳100的中心位置,便于用户按压,且第一凸柱106和第二凸柱109位于第一拱壳100相对的最远两侧,既利于对电路板300 的支撑稳定,也加强了第一壳体的刚度,提高音箱装置的抗撞击力。
另外,较佳的,第一拱壳100的顶部设置为平壳110,且第一环状突起103所围区域向着平壳110的投影面积位于平壳110之中,第一拱面102包括由第一开口101向着平壳110延伸的弧面和由平壳 110形成的平面,第二拱面202为整体弧面,通过将第一拱壳100的顶部设置为平壳110,其为音箱装置放置于桌面等物体上提供了支撑平面,且第一拱壳100和第二拱壳200共同形成大致球体形,整体结构小巧便于携带。
优选的,音箱装置还包括弹性材料制成的面板600,面板600具有用于按压盖本体105a的按压部601,平壳110的外表面设有凹陷部,面板600固定于凹陷部中。用户通过按压面板600的按压部601 使其弹性变形以对盖本体105a施加作用力,从而操控按钮302,且按压部601和盖本体105a所具有的弹性恢复力能使在按压部601未受到用户按压作用的情况下,盖本体105a远离而不接触按钮302。面板600上还开设与第一拱壳100上的外接开孔108对应的面板600 孔,以方便USB线插头插入USB插口304中,另外,面板600还可以覆盖第一拱壳100上设置的凹槽105c,从而提高了音箱装置的密封性。
重点结合参考图9和图10,作为一优选实施方式,为了方便用户尤其是运动时的携带,音箱装置还包括提挂本体700和卡箍件800,第一拱壳100和第二拱壳200设有相对的支撑突台113和凹腔208,第一拱壳100在接近支撑突台113的自由端处设有一对相对的卡口114,凹腔208中布置有插接柱209和连接通孔210,提挂本体700 包括提挂绳701和与提挂绳701自由端连接的连接凸块702,提挂绳 701可以是棉绳或塑胶绳,连接凸块702容纳于支撑突台113和凹腔 208之间且包括引导槽702a和与插接柱209插接的固定孔702b,卡箍件800包括其间供提挂绳701通过并与引导槽702a插接的引导突起801、与连接通孔210固定连接的固定柱802和一对与卡口114卡接的突楔803,上述卡箍件800具有一定的弹性,以便于对连接凸块 702的拆装,由上,由于是连接凸块702可拆卸安装于第一拱壳100 和第二拱壳200中的,用户可以根据需要自行安装具有适合长度的提挂绳701的提挂本体700,从而挂戴或手提该音箱装置以适应不同使用场合。
上述实施方式仅为本实用新型的优选实施方式,不能以此来限定本实用新型保护的范围,本领域的技术人员在本实用新型的基础上所做的任何非实质性的变化及替换均属于本实用新型所要求保护的范围。

Claims (10)

1.一种便携式音箱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第一拱壳、第二拱壳、容纳于所述第一拱壳和所述第二拱壳相接合而形成的容纳腔中的电路板以及与所述电路板电连接的喇叭和电池,
所述第一拱壳和所述第二拱壳具有相对且相互接合的第一开口和第二开口以及相对的第一拱面和第二拱面,所述第二拱面远离所述第二开口的一端设有出音网孔,所述第一拱面远离所述第一开口的一端设有由第一环状突起形成的中空第一筒腔,所述第一筒腔中布置有多个中空的连接柱,所述电路板设有多个连接孔,成对的所述连接柱和所述连接孔通过连接件相连接以容纳所述电路板于所述第一筒腔中。
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音箱装置,其特征在于:
所述电路板上设有按钮,所述第一拱壳面对所述按钮设置有按钮盖,所述按钮盖包括相连接的盖本体和支板,所述盖本体和所述支板外周设有凹槽,所述盖本体借助于所述支板的弹性变形以接触或远离所述按钮。
3.如权利要求2所述的音箱装置,其特征在于:
所述盖本体正对所述按钮的位置上设有凸台,且所述盖本体为圆板性,所述支板为长条板形。
4.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音箱装置,其特征在于:
所述第一拱面上还设有中空的第一凸柱,所述电路板上设有麦克风、蓝牙模块和控制模块,所述麦克风容纳于所述第一凸柱中,且所述第一拱壳开设有与所述第一凸柱连通的通声孔,所述控制模块控制所述蓝牙模块与外部蓝牙设备的数据传输,所述控制模块根据所述麦克风的语音信息控制所述音箱装置的运行。
5.如权利要求2所述的音箱装置,其特征在于:
所述电路板上设有USB插口,所述第一拱壳上还设有供所述USB插口面向外界的外接开孔。
6.如权利要求5所述的音箱装置,其特征在于:
所述第一拱面临近所述USB插口的位置上还设有第二凸柱,所述第二凸柱和第一凸柱支撑所述电路板的自由端面平齐。
7.如权利要求6所述的音箱装置,其特征在于:
所述第一环状突起为圆环突起,所述连接柱均布于所述圆环突起的内周壁,所述第一凸柱、所述第二凸柱、所述盖本体和所述外接开孔位于所述圆环突起的横切面圆的直径上,且所述第一凸柱和所述第二凸柱位于相对的两端。
8.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音箱装置,其特征在于:
所述第一拱壳的顶部设置为平壳,且所述第一环状突起所围区域向着所述平壳的投影面积位于所述平壳之中,所述第一拱面包括由所述第一开口向着所述平壳延伸的弧面和由所述平壳形成的平面,所述第二拱面为整体弧面。
9.如权利要求8所述的音箱装置,其特征在于:
所述音箱装置还包括弹性材料制成的面板,所述面板具有用于按压盖本体的按压部,所述平壳的外表面设有凹陷部,所述面板固定于所述凹陷部中。
10.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音箱装置,其特征在于:
所述第一开口边沿设有凸环,所述第二开口边沿设有与所述凸环卡接的凹环,所述第一拱面和所述第二拱面分别设有多个相对且均设有连接孔的固定凹柱和固定凸柱,所述固定凹柱的连接孔贯通所述第一拱壳。
CN201920168101.8U 2019-01-31 2019-01-31 便携式音箱装置 Active CN209562771U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920168101.8U CN209562771U (zh) 2019-01-31 2019-01-31 便携式音箱装置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920168101.8U CN209562771U (zh) 2019-01-31 2019-01-31 便携式音箱装置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209562771U true CN209562771U (zh) 2019-10-29

Family

ID=68310191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1920168101.8U Active CN209562771U (zh) 2019-01-31 2019-01-31 便携式音箱装置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209562771U (zh)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US20210368253A1 (en) Neck-strap type earphone
CN217935681U (zh) 一种折叠手机壳
CN209562771U (zh) 便携式音箱装置
CN209267789U (zh) 一种具有便携性的音箱设备
CN211656352U (zh) 一种模块化tws耳机
CN212811934U (zh) 一种蓝牙音响用减震底座结构
CN210783853U (zh) 一种具有扩音功能的手机支架
CN212084286U (zh) 一种手持终端机
CN209089174U (zh) 一种可拆卸麦克风音箱组合
CN209562746U (zh) 蓝牙耳机无线充电装置
CN208479909U (zh) 一种具有无线充电的耳机收纳盒
CN112839271A (zh) 一种人工智能语音识别装置
CN203149878U (zh) 一种外语教学用扩音器
CN207884638U (zh) 闹钟收音机
CN207638841U (zh) 一种防尘式耳塞式耳机
CN111683313A (zh) 一种音响
CN212484620U (zh) 一种教学用便于携带的音乐扩音器
CN201167398Y (zh) 音箱装置
CN206341356U (zh) 一种运动节能耳机
CN209562721U (zh) 一种具有指示功能的音箱设备
CN209149061U (zh) 一种智能音箱投影仪
CN213368057U (zh) 一种多方位拾音的全向麦克风
CN203912124U (zh) 一种手挽式可伸缩蓝牙音箱
CN206698387U (zh) 一种无线束舞台麦克风
CN209748817U (zh) 一种便于携带的英语教学用扩音器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