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209562299U - 一种电机及其散热壳体 - Google Patents

一种电机及其散热壳体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209562299U
CN209562299U CN201920110238.8U CN201920110238U CN209562299U CN 209562299 U CN209562299 U CN 209562299U CN 201920110238 U CN201920110238 U CN 201920110238U CN 209562299 U CN209562299 U CN 209562299U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cooling
shell
cooling tube
inner casing
radiating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Active
Application number
CN201920110238.8U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张伟明
郑何义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Shanghai Sheng Jian Environmental System Polytron Technologies Inc
Original Assignee
Shanghai Sheng Jian Environmental System Polytron Technologies Inc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Shanghai Sheng Jian Environmental System Polytron Technologies Inc filed Critical Shanghai Sheng Jian Environmental System Polytron Technologies Inc
Priority to CN201920110238.8U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209562299U/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209562299U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209562299U/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Landscapes

  • Motor Or Generator Cooling System (AREA)
  • Motor Or Generator Frames (AREA)

Abstract

本实用新型公开了一种散热壳体,用于电机散热,包括内壳、外壳和冷却管,内壳和外壳之间设有冷却腔,冷却管设置于冷却腔中,外壳设有沿厚度方向贯穿的进液孔和出液孔,冷却管的两端分别与进液孔和出液孔固定。本实用新型所提供的散热壳体在使用过程中,冷却管中通入冷却液,通过冷却液循环取热带走电机运转过程中所产生的热量。冷却液循环散热的散热效果明显好于空气冷却,同时冷却液循环过程中不会对内壳或外壳造成损坏,在提高散热效果的同时提高了设备运转的安全性。本实用新型还提供了一种包括上述散热壳体的电机,其散热效果较好,使用寿命得到了明显延长。

Description

一种电机及其散热壳体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电机设备技术领域,特别涉及一种散热壳体。本实用新型还涉及一种包括上述散热壳体的电机。
背景技术
电机在运转过程中会产生较大的热量,造成电机线圈的温度升高。长期在高温状态下运转,会使电机的使用寿命大大降低。现有技术中大部分电机依靠风机尾部风扇和机壳外的散热筋来降低电机运行产生的热量。首先,常规电机尾部的风扇容易与防护罩剐蹭造成风扇损坏,同时风扇的散热效果并不理想。而设置在机壳外的散热筋主要由铸铁材料制成,其散热效果较差,同时散热筋表面也容易造成灰尘留存积压,进一步降低散热效果。
因此,如何提高电机的散热效果是本领域技术人员急需解决的技术问题。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是提供一种散热壳体,其通过冷却介质对电机进行冷却,能够显著提高电机的散热效果。
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散热壳体,用于电机散热,包括内壳、外壳和冷却管,所述内壳和所述外壳之间设有冷却腔,所述冷却管设置于所述冷却腔中,所述外壳设有沿厚度方向贯穿的进液孔和出液孔,所述冷却管的两端分别与所述进液孔和所述出液孔固定。
优选地,所述冷却管的两端分别为进液管和出液管,所述进液管和所述出液管均通过可旋转密封接头分别与冷却水循环系统的出水管和回水管相连。
优选地,所述内壳和所述外壳分别为铝合金内壳和铝合金外壳。
优选地,所述冷却管为铜管。
优选地,所述冷却管在所述冷却腔中呈S型排布。
优选地,所述冷却管包括沿平行所述内壳轴向延伸的直管段和位于所述冷却腔端部弯折弧度为180°的弯管段,相邻的两直管段间设有第一支撑隔板。
优选地,所述冷却管包括入口总管、出口总管和两端分别与二者相连的支管,所述入口总管、出口总管均沿所述内壳的周向延伸,所述支管至少为两根,且沿所述内壳的周向均匀分布。
优选地,相邻两根所述支管间设有第二支撑隔板。
本实用新型还提供了一种电机,包括上述任意一种散热壳体。
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散热壳体用于电机散热,其包括内壳、外壳和冷却管,内壳、外壳之间设有冷却腔,冷却管设置于冷却腔中,外壳设有沿厚度方向贯穿的进液孔和出液孔,冷却管的两端分别与进液孔和出液孔固定。
散热壳体在使用过程中,冷却管中通入冷却液,通过冷却液循环取热带走电机运转过程中所产生的热量。冷却液循环散热的散热效果明显好于空气冷却,同时冷却液循环过程中不会对内壳或外壳造成损坏,在提高散热效果的同时提高了设备运转的安全性。
本实用新型还提供了一种包括上述散热壳体的电机,其散热效果较好,使用寿命得到了明显延长。
附图说明
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或现有技术中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实施例或现有技术描述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简单地介绍,显而易见地,下面描述中的附图仅仅是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来讲,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提供的附图获得其他的附图。
图1为本实用新型所提供的电机的结构示意图;
图2为散热壳体的剖视图;
图3为散热壳体的展开图。
其中,图1至图3中的附图标记为:
外壳1、内壳2、冷却管3、第一支撑隔板4、可旋转密封接头5、直管段31、弯管段32。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将结合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实用新型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实用新型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做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实用新型保护的范围。
为了使本技术领域的技术人员更好地理解本实用新型方案,下面结合附图和具体实施方式对本实用新型作进一步的详细说明。
请参考图1至图3,图1为本实用新型所提供的电机的结构示意图;图2为散热壳体的剖视图;图3为散热壳体的展开图。
本实用新型所提供的散热壳体用于电机散热,如图1至3所示,散热壳体包括内壳2和外壳1,外壳1的直径大于内壳2,并套设于内壳2的外周,二者的端部通过连接圈或连接颈等结构相连,电机的线圈设置于内壳2中。
内壳2和外壳1之间设有冷却腔,冷却腔中设有冷却管3。具体的,外壳1设有沿厚度方向贯穿的进液孔和出液孔,进液孔和出液孔分别位于外壳1同一条母线的两端,冷却管3的两端分别为进液管和出液管,二者与进液孔和出液孔通过焊接等方式密封连接。进液管和出液管向外壳1的外部延伸。冷却循环系统可具体为冷却水循环系统,相应的,冷却管3中的冷却液为冷却水,进液管和出液管分别与冷却水循环系统的出水管和回水管相连。冷却循环系统的结构可参考现有技术,在此不再赘述。显然,为避免冷却液与电机的线圈相接触,冷却腔与冷却管3均需要有较好的密封性。
另外,为提高散热效果,内壳2和外壳1均由5083铝合金制成,5083铝合金具有质量轻、导热性好、耐腐蚀等优点,且具有较高的可焊性以及中等的强度,能够使散热壳体便于加工。冷却管3具体为铜管,铜管的延展性和导热性较好,能够促进电机进行散热。此外进液管和出液管均通过可旋转密封接头5与冷却循环系统相连,可实现散热壳体与冷却循环系统的快速拆装。
本实施例中,散热壳体在内壳2和外壳1间设置了冷却管3,冷却管3中冷却液的循环流动能够带走电机运转过程中所产生的热量,降低电机温度,进而延长电机的使用寿命。
本申请的一种具体实施方式中,冷却管3在冷却腔中呈S型排布,从而使冷却管3在冷却腔中排布更加密集,提高冷却效果。图3为散热壳体沿母线剪切之后的展开图,冷却管3沿冷却腔的周向延伸排布。
可选的,冷却管3沿冷却腔的轴向延伸排布,如图2所示,冷却管3包括沿内壳2轴向延伸的直管段31和弯折弧度为180°的弯管段32,直管段31与弯管段32交替设置,从而使多个直管段31沿冷却腔的周向均匀分布,提高冷却管3的密度可以提高其冷却效果。另外,相邻的两直管段31间设有第一支撑隔板4,第一支撑隔板4由5083铝合金材料制成,第一支撑隔板4能够分隔固定冷却管3的位置,当冷却管3因受热产生变形时,第一支撑隔板4能够对其进行限位。当然,用户也可根据需要采用其他的冷却管3排布方式,在此不做限定。
本具体实施方式中,冷却管3在冷却腔中呈S型排布,增加了冷却管3所覆盖的面积,进而提高了冷却管3的散热效果,能够进一步降低电机温度,延长电机的使用寿命。
本申请的另一种具体实施方式中,冷却管3包括入口总管、出口总管,二者均沿冷却腔的周向延伸,进液管和出液管优选设置于入口总管和出口总管的中点处。入口总管和出口总管间还设有至少两根支管,支管的两端分别与入口总管和出口总管相连,冷却液由入口总管流入支管,再由支管流入出口总管。
可选的,全部支管沿冷却腔的周向均匀分布,为提高冷却管3的覆盖面积,支管也呈S型排布,相应的,多根支管可采用相同的方式进行排布,从而降低散热壳体的加工难度。
此外,相邻两根支管间设有第二支撑隔板,第二支撑隔板由5083铝合金材料制成,支管沿冷却腔的轴向延伸,第二支撑隔板也沿相同方向延伸。具体的,第二支撑隔板的一条侧边与内壳2的外侧壁垂直,并与其焊接固定。安装过程中,首先将冷却管3盘绕在内壳2外侧的第二支撑隔板之间,盘绕完成后,将外壳1套设于内壳2的外周,最后向冷却管3中通入冷却液,完成散热壳体的组装。
本具体实施方式中,冷却管3包括入口总管、出口总管以及多根支管,通过多根支管并联设置可降低冷却液循环过程中的压降,提高冷却液的流动速度,从而提高冷却效果,使电机的温度进一步降低。
本实用新型还提供了一种电机,包括上述任一实施例中的散热壳体。电机其他部分的结构可参考现有技术,在此不再赘述。
需要说明的是,在本说明书中,诸如第一和第二之类的关系术语仅仅用来将一个实体与另外几个实体区分开来,而不一定要求或者暗示这些实体之间存在任何这种实际的关系或者顺序。
以上对本实用新型所提供的电机及其散热壳体进行了详细介绍。本文中应用了具体个例对本实用新型的原理及实施方式进行了阐述,以上实施例的说明只是用于帮助理解本实用新型的方法及其核心思想。应当指出,对于本技术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来说,在不脱离本实用新型原理的前提下,还可以对本实用新型进行若干改进和修饰,这些改进和修饰也落入本实用新型权利要求的保护范围内。

Claims (9)

1.一种散热壳体,用于电机散热,其特征在于,包括内壳(2)、外壳(1)和冷却管(3),所述内壳(2)和所述外壳(1)之间设有冷却腔,所述冷却管(3)设置于所述冷却腔中,所述外壳(1)设有沿厚度方向贯穿的进液孔和出液孔,所述冷却管(3)的两端分别与所述进液孔和所述出液孔固定。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散热壳体,其特征在于,所述冷却管(3)的两端分别为进液管和出液管,所述进液管和所述出液管均通过可旋转密封接头(5)分别与冷却水循环系统的出水管和回水管相连。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散热壳体,其特征在于,所述内壳(2)和所述外壳(1)分别为铝合金内壳和铝合金外壳。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散热壳体,其特征在于,所述冷却管(3)为铜管。
5.根据权利要求1至4任意一项所述的散热壳体,其特征在于,所述冷却管(3)在所述冷却腔中呈S型排布。
6.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散热壳体,其特征在于,所述冷却管(3)包括沿平行所述内壳(2)轴向延伸的直管段(31)和位于所述冷却腔端部弯折弧度为180°的弯管段(32),相邻的两直管段(31)间设有第一支撑隔板(4)。
7.根据权利要求1至4任意一项所述的散热壳体,其特征在于,所述冷却管(3)包括入口总管、出口总管和两端分别与二者相连的支管,所述入口总管、出口总管均沿所述内壳(2)的周向延伸,所述支管至少为两根,且沿所述内壳(2)的周向均匀分布。
8.根据权利要求7所述的散热壳体,其特征在于,相邻两根所述支管间设有第二支撑隔板。
9.一种电机,其特征在于,包括权利要求1至8中所述的散热壳体。
CN201920110238.8U 2019-01-22 2019-01-22 一种电机及其散热壳体 Active CN209562299U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920110238.8U CN209562299U (zh) 2019-01-22 2019-01-22 一种电机及其散热壳体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920110238.8U CN209562299U (zh) 2019-01-22 2019-01-22 一种电机及其散热壳体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209562299U true CN209562299U (zh) 2019-10-29

Family

ID=68308837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1920110238.8U Active CN209562299U (zh) 2019-01-22 2019-01-22 一种电机及其散热壳体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209562299U (zh)

Cited By (1)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10957843A (zh) * 2019-12-18 2020-04-03 安徽德科电气科技有限公司 一种水冷式中小功率ip55发电机

Cited By (1)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10957843A (zh) * 2019-12-18 2020-04-03 安徽德科电气科技有限公司 一种水冷式中小功率ip55发电机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209562299U (zh) 一种电机及其散热壳体
CN105650854A (zh) 循环加热管
CN204881271U (zh) 一种内插分段丝网的管壳式换热器
CN217330856U (zh) 一种换热器用耐酸耐高温不锈钢无缝钢管
CN203615788U (zh) 高效可拆卸式换热器
CN105299665A (zh) 一种水冷风冷式高效冷渣机
CN213396660U (zh) 一种防爆水冷式热管换热器装置
CN213272572U (zh) 蒸汽发生器
CN207501749U (zh) 冷干机换热管结构及冷干机
CN207335509U (zh) 风冷式冷却器
CN210241151U (zh) 一种空压机润滑油冷却器
CN206149042U (zh) 一种电机定子冷却结构及电机
CN206724734U (zh) 一种高效快速冷凝器
CN205425402U (zh) 循环加热管
CN207851747U (zh) 一种机箱内部散热装置
CN212620119U (zh) 一种扩散和cvd设备的强制风冷炉体
CN202255056U (zh) 用于管道连接处的换热器
CN212109630U (zh) 嵌套式换热器
CN216014194U (zh) 一种冷却设备用可拆卸散热翅片
CN109161834A (zh) 一种铜包钢线的出线散热装置
CN213873907U (zh) 一种室内供暖装置
CN210833165U (zh) 一种化工用换热速度快的冷却器
CN210328045U (zh) 内热式电磁换能器
CN209069005U (zh) 一种出炉喇叭口结构
CN217604758U (zh) 一种水浴式换热器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