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209557183U - 一种压缩机及空调系统及新风系统 - Google Patents

一种压缩机及空调系统及新风系统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209557183U
CN209557183U CN201821492623.5U CN201821492623U CN209557183U CN 209557183 U CN209557183 U CN 209557183U CN 201821492623 U CN201821492623 U CN 201821492623U CN 209557183 U CN209557183 U CN 209557183U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air
heat exchanger
compression cylinder
conditioning system
heat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Active
Application number
CN201821492623.5U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吕如兵
郑波
梁祥飞
汤康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Gree Electric Appliances Inc of Zhuhai
Original Assignee
Gree Electric Appliances Inc of Zhuhai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Gree Electric Appliances Inc of Zhuhai filed Critical Gree Electric Appliances Inc of Zhuhai
Priority to CN201821492623.5U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209557183U/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209557183U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209557183U/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Landscapes

  • Compression-Type Refrigeration Machines With Reversible Cycles (AREA)

Abstract

本实用新型涉及空调领域,具体而言,涉及一种压缩机及空调系统及新风系统,一种压缩机,应用于空调系统,包括两个吸气口相互独立设置的第一压缩缸和第二压缩缸,所述第一压缩缸与第二压缩缸的排量比不同,所述第一压缩杠的排气口与第二压缩缸的排气口合并为总排气口,所述压缩机还包括至少一个用于对压缩机补气的辅助压缩装置,所述辅助压缩装置的排气口与总排气口连通,压缩机满足不同换热装置的不同负荷比和不同高低压比需求。

Description

一种压缩机及空调系统及新风系统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新风空调领域,具体而言,涉及一种压缩机及空调系统及新风系统。
背景技术
温湿度独立控制的新风空调系统,即高蒸发温度新风空调系统负责室内空气环境的热负荷,保证室内温度满足设计要求,新风空调系统负责向室内提供经净化、除湿处理后的室外新风,保证室内空气的洁净度和湿度的要求。
但由于处理高温高湿的新风空调系统在除湿降温过程前后,高焓差导致新风空调系统能效通常比较低,大范围推广应用收到限制,并且现有的压缩机排量相对固定,新风空调系统中的压缩机无法满足在不同场合换热器不同负荷比、不同高低压比的需求,降低了新风空调系统的运行效率。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压缩机,其能够根据不同场合的需求提供不同排量,第一压缩缸和第二压缩缸的排气口合并为总排气口,压缩机工作能效高。
本实用新型的另一目的在于提供一种空调系统,其能够根据压缩机实现空调系统阶梯降温或阶梯升温,提高空调系统的运行效率。
本实用新型的另一目的在于提供一种新风系统,其能够对新风管路中的空气进行阶梯升温或阶梯降温,回收回风管路中空气的温度,降低排风热损耗。
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是这样实现的:
一种压缩机,包括两个吸气口相互独立且排量比不同的第一压缩缸和第二压缩缸;
所述第一压缩缸的排气口与第二压缩缸的排气口合并为总排气口;
所述压缩机还包括至少一个用于对压缩机补气的辅助压缩装置,所述辅助压缩装置的排气口与所述总排气口连通。
优选的,上述第一压缩缸与所述第二压缩缸的排量比范围为3: 5-1:1。
一种空调系统,包括第一换热装置、第二换热装置、闪发装置和上述压缩机;
所述总排气口通过管路连通第一换热装置,所述第一换热装置通过管路连通第二换热装置,所述第二换热装置分别连通第一压缩缸的吸气口和第二压缩缸的吸气口,所述闪发装置设在所述第一换热装置和第二换热装置之间,所述辅助压缩装置的进气口连通所述闪发装置的出气口。
优选的,上述闪发装置与所述第二换热装置之间设置有用于控制制冷剂流量的节流装置。
优选的,上述辅助压缩装置包括A辅助压缩缸,所述闪发装置包括A闪发器,所述第二换热装置包括用于空调系统阶梯降温或阶梯升温的B换热器和C换热器,所述第一换热装置包括A换热器;
所述A换热器的一端连通所述总排气口,所述A换热器的另一端分别连通所述B换热器的一端和所述C换热器的一端,所述A闪发器设置在所述A换热器和所述B换热器之间并对所述A换热器和 B换热器之间流通的制冷剂进行蒸发;
所述第一压缩缸的吸气口连通所述C换热器的另一端,所述第二压缩缸的吸气口连通所述B换热器的另一端,所述A辅助压缩缸的吸气口连通所述A闪发器的排气口。
优选的,上述节流装置包括A节流阀、B节流阀和D节流阀;
所述A节流阀设置在所述A换热器与所述A闪发器之间;
所述B节流阀设置在所述A闪发器与所述B换热器之间;
所述D节流阀设置在所述A换热器与所述C换热器之间。
优选的,上述A辅助压缩缸与所述第二压缩缸的排量比范围为 1:20-3:10。
进一步的,A辅助压缩缸与所述第二压缩缸的排量比范围为1: 10-2:10。
优选的,上述A换热器和所述C换热器之间设置有用于调节空调系统排入室内气体温度的再热换热器。
优选的,上述A换热器和C换热器之间设置有调节阀,所述再热换热器的两端分别连通调节阀的两端;
所述再热换热器位于所述调节阀与所述C换热器之间的一端设置有单向阀,所述单向阀用于阻挡从所述调节阀流出的制冷剂回流至所述再热换热器。
优选的,上述空调系统还包括用于检测出风温度的温度传感器,所述温度传感器电性连接有控制电路板,所述控制电路板电性连接所述调节阀,所述控制电路板接收所述温度传感器检测的温度电信号并控制再热流量调节阀的开合程度。
优选的,上述A辅助压缩缸的进气口与所述第二压缩缸的排气口之间设置有A电磁阀。
优选的,上述A辅助压缩缸的进气口与A闪发器的出气口之间设置有B电磁阀。
优选的,上述A换热器与所述C换热器之间设置有B闪发器,所述辅助压缩装置包括B辅助压缩缸,所述B闪发器的出气口连通所述B辅助压缩缸的进气口。
优选的,上述B辅助压缩缸与所述第二压缩缸的排量比范围为 1:20-3:10。
进一步的,B辅助压缩缸与所述第二压缩缸的排量比范围为1: 10-2:10。
优选的,上述节流装置包括C节流阀;
所述C节流阀设置在所述B闪发器与所述C换热器之间。
优选的,上述B闪发器的排气口与所述B辅助压缩缸的进气口之间设置有C电磁阀。
优选的,上述B辅助压缩缸进气口和所述第一压缩缸的进气口连通;
所述B辅助压缩缸进气口和所述第一压缩缸的进气口之间设置有D电磁阀。
优选的,上述B闪发器与所述C换热器之间设置有E节流阀。
优选的,上述第一换热装置还包括D换热器;
所述D换热器的两端分别与A换热器的两端连通。
一种新风系统,包括:
全热换热器;
通过所述全热换热器连通的新风管路和回风管路;以及
上述空调系统;
其中所述新风管路的出风口从外到内依次设置B换热器和C换热器。
进一步的,新风管路的出风口从外到内依次设置再热换热器、B 换热器和C换热器。
优选的,上述A换热器或D换热器中任意一个设置在所述回风管路的回风口且用于吸收回风中的热量。
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有益效果是:
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压缩机,应用于空调系统,压缩机包括第一压缩缸和第二压缩缸,第一压缩缸和第二压缩缸的排气口合并,第一压缩缸和第二压缩缸的进气口独立设置,压缩机采用双吸单排原理,提高了空调系统的运行效率,压缩机设置有辅助压缩装置,辅助压缩装置对压缩机进行补气,提高压缩机的工作能效,压缩机能够根据不同的使用场合提供不同排量。
本实用新型还提供一种空调系统,空调系统根据压缩机双吸单排原理,通过总排气口排出,提高了空调系统的运行效率,辅助压缩装置补入闪发装置分离出的制冷剂气体,压缩排出至换热装置,辅助压缩缸的压缩比提高了压缩机效率,降低了进入换热装置制冷剂干度,提高换热装置的换热量,提高了空调系统的运行效率。
本实用新型还提供一种新风系统,B换热器和C换热器在新风管路的出风口由内到外依次设置,实现了新风系统的阶梯升温或阶梯降温,同时回收回风管路中空气的温度,降低排风热损耗。
附图说明
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实施例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简单地介绍,应当理解,以下附图仅示出了本实用新型的某些实施例,因此不应被看作是对范围的限定,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来讲,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这些附图获得其他相关的附图。
图1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压缩机结构示意图;
图2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压缩机的另一结构示意图;
图3为本实用新型包含图2压缩机的空调系统结构示意图;
图4为本实用新型包含图1压缩机的空调系统结构示意图;
图5为本实用新型包含图1压缩机的另一空调系统结构示意图;
图6为本实用新型包含图1压缩机的新风系统结构示意图;
图7为本实用新型压缩机不同排量比下的能效示意图。
图标:
10-压缩机;11-第一压缩缸;12-第二压缩缸;13-辅助压缩装置;14-总排气口;131-A辅助压缩缸;132-B辅助压缩缸; 20-第一四通阀;30-第二四通阀;40-A换热器;50-调节阀;60-单向阀;70-A闪发器;71-A节流阀,80-D节流阀;90-B节流阀;91-F节流阀;72-C节流阀;73-B闪发器;74-E节流阀; 42-A电磁阀;43-B电磁阀;44-C电磁阀;51-B换热器;52-C 换热器;53-再热换热器;54-全热交换器;55-净化装置;56-D 换热器;57-回风管路;58-新风管路。
具体实施方式
为使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目的、技术方案和优点更加清楚,下面将结合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是本实用新型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通常在此处附图中描述和示出的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组件可以以各种不同的配置来布置和设计。
因此,以下对在附图中提供的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的详细描述并非旨在限制要求保护的本实用新型的范围,而是仅仅表示本实用新型的选定实施例。基于本实用新型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作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实用新型保护的范围。
应注意到:相似的标号和字母在下面的附图中表示类似项,因此,一旦某一项在一个附图中被定义,则在随后的附图中不需要对其进行进一步定义和解释。
在本实用新型的描述中,需要说明的是,术语“中心”、“上”、“下”、“左”、“右”、“竖直”、“水平”、“内”、“外”等指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为基于附图所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或者是该实用新型产品使用时惯常摆放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仅是为了便于描述本实用新型和简化描述,而不是指示或暗示所指的装置或元件必须具有特定的方位、以特定的方位构造和操作,因此不能理解为对本实用新型的限制。此外,术语“第一”、“第二”、“第三”等仅用于区分描述,而不能理解为指示或暗示相对重要性。
此外,术语“水平”、“竖直”等术语并不表示要求部件绝对水平或悬垂,而是可以稍微倾斜。如“水平”仅仅是指其方向相对“竖直”而言更加水平,并不是表示该结构一定要完全水平,而是可以稍微倾斜。
在本实用新型的描述中,还需要说明的是,除非另有明确的规定和限定,术语“设置”、“安装”、“相连”、“连接”应做广义理解,例如,可以是固定连接,也可以是可拆卸连接,或一体地连接;可以是机械连接,也可以是电连接;可以是直接相连,也可以通过中间媒介间接相连,可以是两个元件内部的连通。对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而言,可以具体情况理解上述术语在本实用新型中的具体含义。
实施例1:
请参照图1、图3和图5,结合图2、图4和图6,本实施例提供一种压缩机及空调系统,包括两个吸气口相互独立设置的第一压缩缸11和第二压缩缸12;
所述第一压缩缸11与第二压缩缸12的排量比不同;
所述第一压缩杠的排气口与第二压缩缸12的排气口合并为总排气口14;
所述压缩机10还包括至少一个用于对压缩机10补气的辅助压缩装置13,所述辅助压缩装置13的排气口与总排气口14连通,所述第一压缩缸11与所述第二压缩缸12的排量比范围为3:5-1:1。
结构原理:压缩机10包括两个吸气口相互独立设置的第一压缩缸11和第二压缩缸12,第一压缩缸11的排气口和第二压缩缸12 的排气口合并为总排气口14,压缩机10压缩能力得到提高,辅助压缩装置13的排气口与总排气口14连通,通过辅助压缩装置13调节压缩机10的排量,提高了压缩机10的使用性能。
一种空调系统,包括第一换热装置、第二换热装置、闪发装置和压缩机10;总排气口14通过管路连通第一换热装置,第一换热装置通过管路连通第二换热装置,第二换热装置分别连通第一压缩缸11的吸气口和第二压缩缸12的吸气口,闪发装置设在第一换热装置和第二换热装置之间,辅助压缩装置13的进气口连通闪发装置的出气口,闪发装置与第二换热装置之间设置有节流装置,辅助压缩装置13包括A辅助压缩缸131,闪发装置包括A闪发器70,第二换热装置包括用于空调系统阶梯降温或阶梯升温的B换热器51和C 换热器52,第一换热装置包括A换热器40,A辅助压缩缸131与第二压缩缸12的排量比范围为1:20-3:10;
A换热器40的一端连通总排气口14,A换热器40的另一端分别连通B换热器51的一端和C换热器52的一端,A闪发器70设置在A换热器40和B换热器51之间并对A换热器40和B换热器51 之间流通的制冷剂进行蒸发;
第一压缩缸11的吸气口连通C换热器52的另一端,第二压缩缸12的吸气口连通B换热器51的另一端,A辅助压缩缸131的吸气口连通A闪发器70的排气口。
A换热器40和C换热器52之间设置有用于调节空调系统排入室内气体温度的再热换热器53,A换热器40和C换热器52之间设置有调节阀50,换热器的两端分别位于调节阀50的两侧;再热换热器53位于调节阀50与C换热器52之间的一端设置有单向阀60,单向阀60用于阻挡从调节阀50流出的制冷剂流向再热换热器53。
新风系统包括通过全热交换器54连通的新风管路58和回风管路57,新风管路58的出风口从外到内依次设置再热换热器53、B 换热器51和C换热器52,第一换热装置还包括D换热器56;D换热器56的两端分别与A换热器40的两端连通,A换热器40或D换热器56中任意一个设置在回风管路57的回风口且用于吸收回风中的温度。
新风管路58的出风口设置温度传感器,温度传感器电性连接有控制电路板,控制电路板电性连接调节阀50根据温度传感器检测的温度电信号控制再热流量调节阀50的开合程度,A辅助压缩缸131 的进气口与第二压缩缸12的排气口之间设置有A电磁阀42,A辅助压缩缸131的进气口与A闪发器70的出气口之间设置有B电磁阀 43,A换热器40与A闪发器70之间设置有A节流阀71,A闪发器 70与B换热器51之间设置有B节流阀90,A换热器40与C换热器 52之间设置D节流阀80。
结构原理:
结合图6所示,参考图2、图3、图4、图5和图7,在制冷模式下,A换热器40和D换热器56作为冷凝器,B换热器51和C换热器52作为闪发器,新风管路58和回风管路57通过全热交换器 54连通,新风管路58的进风口设置有净化装置55,净化装置55对新风气体进行净化,在新风管路58的出风口由外至内依次设置再热换热器53、B换热器51和C换热器52,A换热器40或D换热器56 中的任意一个放置在回风管路57的出风口,另一个放置在室外;
压缩机10将压缩后的制冷剂从总排气口14排出,总排气口14 分别连通第一四通阀20和第二四通阀30,制冷剂从第一四通阀20 和第二四通阀30流出后合并,合并后分别流向A换热器40和D换热器56,A换热器40和D换热器56中任意一个设置在回风管路57 的回风口,吸收回风管路57中回风温度,降低回风管路57中排风热量的损耗;
从A换热器40和D换热器56流出的制冷剂合并后分成两路流通,其中一路流向再热换热器53,另一路经过调节阀50分别流向A 闪发器70和C换热器52,C换热器52对经过全热交换器54进行过热交换的高温热空气进行预冷降温;
从再热换热器53流出的制冷剂通过单向阀60,分别流向A闪发器70和C换热器52;
A闪发器70与调节阀50之间设置有A节流阀71,A节流阀71 控制进入A闪发器70的制冷剂流量同时对制冷剂节流降压,A闪发器70对制冷剂进行气液分离,分离后的制冷剂液体经过B节流阀 90流向B换热器51,B换热器51对C换热器52预冷后的空气进行深度降温除湿处理;从A闪发器70中分离出的制冷气体通过A辅助压缩缸131的进气口进入A辅助压缩缸131并被压缩,A辅助压缩缸131压缩的制冷剂与第一压缩缸11和第二压缩缸12压缩的制冷剂混合并从总排气口14排出;
从B闪发器73流出的制冷剂通过第二四通阀30流向第二压缩缸12,第二压缩缸12对从B闪发器73流出的制冷剂进行压缩,从 C闪发器流出的制冷剂通过第一四通阀20流向第一压缩缸11,第一压缩缸11对从C闪发器流出的制冷剂进行压缩,完成制冷剂循环过程。
新风管路58的出风口设置有温度传感器,温度传感器电性连接控制电路板,控制电路板电性连接调节阀50,当温度传感器检测到新风管路58出风口的新风温度低于新风系统设定温度0.5℃时,控制电路板控制调节阀50减小开度,流向再热换热器53的制冷剂增加,再热换热器53加热被C换热器52和B换热器51过度冷却的新风,避免新风温度过低导致送风口凝露,保证室内的舒适性;当温度传感器检测到新风管路58出风口的新风温度高于新风系统设定温度0.5℃时,控制电路板增大调节阀50的开度,降低进入再热换热器53的制冷剂流量,保证新风温度在设定值附近,既保证新风的舒适性又避免新风温度过高带来室内热负荷的增加。
在新风系统制热模式下,A换热器40和D换热器56作为闪发器,B换热器51和C换热器52作为冷凝器,新风管路58和回风管路57通过全热交换器54连通,新风管路58的进风口设置有净化装置55,净化装置55对新风气体进行净化,在新风管路58的出风口由外至内依次设置再热换热器53、B换热器51和C换热器52,A换热器40或D换热器56中的任意一个放置在回风管路57的出风口,另一个放置在室外;
压缩机10总排气口14排出的制冷剂分别通过第一四通阀20和第二四通阀30流向C换热器52和B换热器51,C换热器52对经过 C换热器52的空气进行预热,C换热器52流出的制冷剂依次经过D 节流阀80和调节阀50流向A换热器40和C换热器52;
B换热器51流出的制冷剂经过B节流阀90流向A闪发器70,A 闪发器70进行气液分离,从A闪发器70中分离出的制冷气体通过 A辅助压缩缸131的进气口进入A辅助压缩缸131并被压缩,A辅助压缩缸131压缩的制冷剂与第一压缩缸11和第二压缩缸12压缩的制冷剂混合并从总排气口14排出,A闪发器70分离后制冷剂与B 换热器51流出的制冷剂合并流向调节阀50,通过节流阀后流向A 换热器40和D换热器56,位于回风管路57出风口的换热器吸收吸收回风管路57中的部分热量,减少排风热量的损失,A换热器40 和D换热器56流出的制冷剂合并后流向第一四通阀20和第二四通阀30,通过第一四通阀20和第二四通阀30流向第一压缩缸11和第二压缩缸12,完成制冷剂的循环过程,在制热模式下再热换热器 53不进行工作;
制热模式下,空气经过净化装置55进入新风管路58,在新风管路58中,全热交换器54在新风管路58与回风管路57的交叉处对新风进行预热,预热后的新风先经过C换热器52,再经过B换热器51。
本实施例的新风系统,在制冷模式和制热模式下分别实现了阶梯降温和阶梯升温的效果,压缩机在新风系统中实现了两个不同的蒸发温度,对空气进行阶梯分段冷却,提高了新风系统的运行效率。
结合图4所示,参考图1、图3和图7,总排气口14通过第一四通阀20和第二四通阀30分别连通A换热器40,A换热器40通过 A节流阀71流向A闪发器70,A换热器40通过D节流阀80流向C 换热器52,A闪发器70对制冷剂进行气液分离,A闪发器70分离后的气体通过B电磁阀43流向A辅助压缩缸131,A闪发器70分离的制冷剂液体通过B节流阀90流向B换热器51;C换热器52流出的制冷剂通过第一四通阀20进入第一压缩缸11;B换热器51流出的制冷剂通过第二四通阀30进入第二压缩缸12,A辅助压缩缸131 进气口和第二压缩缸12的进气口之间A电磁阀42,A电磁阀42控制部分进入A辅助压缩缸131的制冷剂进入第二压缩缸12进行压缩,图5所示的空调系统采用双吸单排的压缩机10,A辅助压缩缸 131对空调系统进行补气,当B换热器51和C换热器52为闪发器、 A换热器40为冷凝器时,空调系统实现了阶梯降温;当B换热器51 和C换热器52为冷凝器、A换热器40为闪发器时,空调系统实现的阶梯升温。
结合图5所示,参考图4,从A换热器40流出的制冷剂经过A 节流阀71流向A闪发器70,A闪发器70对制冷剂进行气液分离,分离出的制冷剂气体通过B电磁阀43流向A辅助压缩缸131,A闪发器70分离出的液体分成两路,一路通过F节流阀91流向C换热器52,一路经过B节流阀90流向B换热器51,B换热器51流出的制冷剂通过第二四通阀30流向第二压缩缸12,C换热器52流出的制冷剂通过第一四通阀20流向第一压缩缸11,B节流阀90调整流向B换热器51流量,F节流阀91控制流向C换热器52的制冷剂流量,B节流阀90和F节流阀91控制B换热器51和C换热器52的工作能效;
当B换热器51和C换热器52为闪发器、A换热器40为冷凝器时,通过调节B节流阀90和F节流阀91实现空调系统对新风空气降温处理;
当B换热器51和C换热器52为冷凝器、A换热器40为闪发器时,通过调节B节流阀90和F节流阀91,控制空调系统阶梯升温,调整B节流阀90控制B换热器51和C换热器52的升温幅度,提高空调系统的运行效率。
实施例2
结合图2和图3,参考图4、图5和图7,本实施例提供一种空调系统,
包括第一换热装置、第二换热装置、闪发装置和压缩机10;
所述总排气口14通过管路连通第一换热装置,所述第一换热装置通过管路连通第二换热装置,所述第二换热装置分别连通第一压缩缸11的吸气口和第二压缩缸12的吸气口,所述闪发装置设在所述第一换热装置和第二换热装置之间,所述辅助压缩装置13的进气口连通所述闪发装置的出气口,所述闪发装置与所述第二换热装置之间设置有节流装置;
所述辅助压缩装置13包括A辅助压缩缸131,所述闪发装置包括A闪发器70,所述第二换热装置包括用于空调系统阶梯降温或阶梯升温的B换热器51和C换热器52,所述第一换热装置包括A换热器40;
所述A换热器40的一端连通所述总排气口14,所述A换热器 40的另一端分别连通所述B换热器51的一端和所述C换热器52的一端,所述A闪发器70设置在所述A换热器40和所述B换热器51 之间并对所述A换热器40和B换热器51之间流通的制冷剂进行蒸发;
所述第一压缩缸11的吸气口连通所述C换热器52的另一端,所述第二压缩缸12的吸气口连通所述B换热器51的另一端,所述 A辅助压缩缸131的吸气口连通所述A闪发器70的排气口。
所述A换热器40与所述C换热器52之间设置有B闪发器73,所述辅助压缩装置13包括B辅助压缩缸132,所述B闪发器73的出气口连通所述B辅助压缩缸132的进气口,所述B辅助压缩缸132 与所述第二压缩缸12的排量比范围为1:20-3:10,所述B闪发器 73与所述C换热器52之间设置有C节流阀72,所述B闪发器73的排气口与所述B辅助压缩缸132的进气口之间设置有C电磁阀44,所述B辅助压缩缸132进气口和所述第一压缩缸11的进气口之间设置有D电磁阀,所述B闪发器73与所述C换热器52之间设置有E 节流阀74。
结构原理:
结合图3所示,图4、图5和图7,第一压缩缸11连接B辅助压缩缸132,第一压缩缸11连接A辅助压缩缸131,第一压缩杠、第二压缩缸12、B辅助压缩缸132和A辅助压缩缸131压缩的制冷剂通过第一四通阀20和第二四通阀30后合并流向A换热器40,A 换热器40流出的制冷剂分成两路流向B换热器51和C换热器52,在A换热器40与B换热器51之间依次设置有A节流阀71、A闪发器70和B节流阀90,在A换热器40和C换热器52之间依次设置有C节流阀72、B闪发器73和E节流阀74,A闪发器70的出气口通过B电磁阀43进入A辅助压缩缸131,B闪发器73的出气口通过 C电磁阀44进入B辅助压缩缸132,A辅助压缩缸131和B辅助压缩缸132对压缩机10进行补气,提高压缩机10制冷剂的压缩量,A 辅助压缩缸131的进气口与第二压缩缸12的进气口通过A电磁阀 42连通,B辅助压缩缸132的进气口和第一压缩缸11的进气口通过 D电磁阀连通,本实施例中的空调系统在双吸单排的压缩机10原理上,采用双闪发器和双辅助压缩的形式,提高空调系统的运行效率。
以上所述仅为本实用新型的优选实施例而已,并不用于限制本实用新型,对于本领域的技术人员来说,本实用新型可以有各种更改和变化。凡在本实用新型的精神和原则之内,所作的任何修改、等同替换、改进等,均应包含在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之内。

Claims (21)

1.一种压缩机,应用于空调系统,其特征在于,包括两个吸气口相互独立且排量比不同的第一压缩缸和第二压缩缸(12);
所述第一压缩缸(11)的排气口与第二压缩缸(12)的排气口合并为总排气口(14);
所述压缩机还包括至少一个用于对压缩机补气的辅助压缩装置(13),所述辅助压缩装置(13)的排气口与所述总排气口(14)连通。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压缩机,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压缩缸(11)与所述第二压缩缸(12)的排量比范围为3:5-1:1。
3.一种空调系统,其特征在于,包括第一换热装置、第二换热装置、闪发装置和权利要求1-2中任意一项所述的压缩机;
所述总排气口(14)通过管路连通第一换热装置,所述第一换热装置通过管路连通第二换热装置,所述第二换热装置分别连通第一压缩缸的吸气口和第二压缩缸(12)的吸气口,所述闪发装置设在所述第一换热装置和第二换热装置之间,所述辅助压缩装置(13)的进气口连通所述闪发装置的出气口。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空调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闪发装置与所述第二换热装置之间设置有节流装置。
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空调系统,其特征在于,
所述辅助压缩装置(13)包括A辅助压缩缸(131),所述闪发装置包括A闪发器(70),所述第二换热装置包括用于空调系统阶梯降温或阶梯升温的B换热器(51)和C换热器(52),所述第一换热装置包括A换热器(40);
所述A换热器(40)的一端连通所述总排气口(14),所述A换热器(40)的另一端分别连通所述B换热器(51)的一端和所述C换热器(52)的一端,所述A闪发器(70)设置在所述A换热器(40)和所述B换热器(51)之间并对所述A换热器(40)和B换热器(51)之间流通的制冷剂进行蒸发;
所述第一压缩缸(11)的吸气口连通所述C换热器(52)的另一端,所述第二压缩缸(12)的吸气口连通所述B换热器(51)的另一端,所述A辅助压缩缸(131)的吸气口连通所述A闪发器(70)的排气口。
6.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空调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节流装置包括A节流阀(71)、B节流阀(90)和D节流阀(80);
所述A节流阀(71)设置在所述A换热器(40)与所述A闪发器(70)之间;
所述B节流阀(90)设置在所述A闪发器(70)与所述B换热器(51)之间;
所述D节流阀(80)设置在所述A换热器(40)与所述C换热器(52)之间。
7.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空调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A辅助压缩缸(131)与所述第二压缩缸(12)的排量比范围为1:20-3:10。
8.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空调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A换热器(40)和所述C换热器(52)之间设置有用于调节空调系统排入室内气体温度的再热换热器(53)。
9.根据权利要求8所述的空调系统,其特征在于,
所述A换热器(40)和C换热器(52)之间设置有调节阀(50),所述再热换热器(53)的两端分别连通调节阀(50)的两端;
所述再热换热器(53)位于所述调节阀(50)与所述C换热器(52)之间的一端设置有单向阀(60),所述单向阀(60)用于阻挡从所述调节阀(50)流出的制冷剂回流至所述再热换热器(53)。
10.根据权利要求9所述的空调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空调系统还包括用于检测出风温度的温度传感器,所述温度传感器电性连接有控制电路板,所述控制电路板电性连接所述调节阀(50),所述控制电路板接收所述温度传感器检测的温度电信号并控制再热流量调节阀(50)的开合程度。
11.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空调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A辅助压缩缸(131)的进气口与所述第二压缩缸(12)的排气口之间设置有A电磁阀(42)。
12.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空调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A辅助压缩缸(131)的进气口与A闪发器(70)的出气口之间设置有B电磁阀(43)。
13.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空调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A换热器(40)与所述C换热器(52)之间设置有B闪发器(73),所述辅助压缩装置(13)包括B辅助压缩缸(132),所述B闪发器(73)的出气口连通所述B辅助压缩缸(132)的进气口。
14.根据权利要求13所述的空调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B辅助压缩缸(132)与所述第二压缩缸(12)的排量比范围为1:20-3:10。
15.根据权利要求13所述空调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节流装置包括C节流阀(72);
所述C节流阀(72)设置在所述B闪发器(73)与所述C换热器(52)之间。
16.根据权利要求13所述的空调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B闪发器(73)的排气口与所述B辅助压缩缸(132)的进气口之间设置有C电磁阀(44)。
17.根据权利要求13所述的空调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B辅助压缩缸(132)进气口和所述第一压缩缸的进气口连通;
所述B辅助压缩缸(132)进气口和所述第一压缩缸的进气口之间设置有D电磁阀。
18.根据权利要求13所述的空调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B闪发器(73)与所述C换热器(52)之间设置有E节流阀(74)。
19.根据权利要求5-18任意一项所述的空调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换热装置还包括D换热器(56);
所述D换热器(56)的两端分别与A换热器(40)的两端连通。
20.一种新风系统,其特征在于,包括:
全热换热器(54);
通过所述全热换热器(54)连通的新风管路(58)和回风管路(57):以及
权利要求19所述的空调系统;
其中所述新风管路(58)的出风口从外到内依次设置B换热器(51)和C换热器(52)。
21.根据权利要求20所述新风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A换热器(40)或D换热器(56)中任意一个设置在所述回风管路(57)的回风口且用于吸收回风中的热量。
CN201821492623.5U 2018-09-12 2018-09-12 一种压缩机及空调系统及新风系统 Active CN209557183U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821492623.5U CN209557183U (zh) 2018-09-12 2018-09-12 一种压缩机及空调系统及新风系统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821492623.5U CN209557183U (zh) 2018-09-12 2018-09-12 一种压缩机及空调系统及新风系统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209557183U true CN209557183U (zh) 2019-10-29

Family

ID=68298756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1821492623.5U Active CN209557183U (zh) 2018-09-12 2018-09-12 一种压缩机及空调系统及新风系统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209557183U (zh)

Cited By (4)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9209812A (zh) * 2018-09-12 2019-01-15 珠海格力电器股份有限公司 一种压缩机及空调系统及新风系统
CN111076277A (zh) * 2019-12-09 2020-04-28 珠海格力电器股份有限公司 一种准确控制新风温湿度的节能系统、方法和空调器
CN112796996A (zh) * 2021-01-10 2021-05-14 青岛腾远设计事务所有限公司 一种涡旋压缩机
CN112815390A (zh) * 2021-01-15 2021-05-18 青岛腾远设计事务所有限公司 一种多联机空调系统

Cited By (4)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9209812A (zh) * 2018-09-12 2019-01-15 珠海格力电器股份有限公司 一种压缩机及空调系统及新风系统
CN111076277A (zh) * 2019-12-09 2020-04-28 珠海格力电器股份有限公司 一种准确控制新风温湿度的节能系统、方法和空调器
CN112796996A (zh) * 2021-01-10 2021-05-14 青岛腾远设计事务所有限公司 一种涡旋压缩机
CN112815390A (zh) * 2021-01-15 2021-05-18 青岛腾远设计事务所有限公司 一种多联机空调系统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209557183U (zh) 一种压缩机及空调系统及新风系统
JP4207166B2 (ja) 除湿空調機
KR101702884B1 (ko) 히트 펌프형 냉난방 시스템
CN107490283A (zh) 可快速升温的热回收型调温热泵干燥装置及其运行方法
CN110260432B (zh) 一种空调机及其控制方法
CN108679870A (zh) 一种带新风处理功能的温湿分控空调系统
CN105465916B (zh) 空调系统
CN112460696B (zh) 一种温湿度独立控制空调系统
US11747057B2 (en) Heat pump system
CN108679747A (zh) 一种新风除湿空调系统
CN107024031A (zh) 一种适用于大温差的三压力高效风冷热泵机组
CN108800668A (zh) 一种节能除湿的制冷换热装置及其控制方法
US11828507B2 (en) Air conditioning system and control method therefor
CN216281897U (zh) 新风设备
JPWO2012085965A1 (ja) 空気調和機
CN209588313U (zh) 一种多工况新风处理装置
CN205641699U (zh) 空调系统
JPH04110576A (ja) ヒートポンプ式空気調和装置
CN100451467C (zh) 一种组合式空气处理方法和装置
CN112229003B (zh) 一种空调系统及其控制方法
CN113701376A (zh) 空调循环系统以及空调的控制方法
US20210260955A1 (en) Heat pump system
CN109209812A (zh) 一种压缩机及空调系统及新风系统
CN107449130B (zh) 空调系统及具有其的车辆
CN110410902A (zh) 一种可全热回收并精确调节热回收量的空调系统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