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209553366U - 一种纯电动汽车后悬模块的装配工装 - Google Patents

一种纯电动汽车后悬模块的装配工装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209553366U
CN209553366U CN201822072431.5U CN201822072431U CN209553366U CN 209553366 U CN209553366 U CN 209553366U CN 201822072431 U CN201822072431 U CN 201822072431U CN 209553366 U CN209553366 U CN 209553366U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support
trailing arm
frame
vehicle
knuckle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Active
Application number
CN201822072431.5U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张显波
张健
张春才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FAW Group Corp
Original Assignee
FAW Group Corp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FAW Group Corp filed Critical FAW Group Corp
Priority to CN201822072431.5U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209553366U/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209553366U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209553366U/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Landscapes

  • Automobile Manufacture Line, Endless Track Vehicle, Trailer (AREA)

Abstract

本实用新型公开了一种纯电动汽车后悬模块的装配工装,包括工装台架底座、工装台架滑座、通用支架和夹具;所述夹具设置在通用支架上;所述工装台架底座可滑动地设置在通用支架上,并通过所述夹具夹紧;所述工装台架滑座的数量为2个,分别可滑动地设置在工装台架底座的两端。本实用新型保证了后悬模块装配的精确性,并能够适应复杂的生产场地和自由移动。此外,通用支架匹配多种工装台架,节约成本;通用支架的万向轮和夹具既保证了连接的稳定性,又可实现快速更换工装台架。

Description

一种纯电动汽车后悬模块的装配工装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汽车装配技术领域,尤其涉及一种纯电动汽车后悬模块的装配工装。
背景技术
纯电动汽车的后悬模块涉及零件较多,且各零件重量较高,其装配复杂,亟需一种合适的装配工装提高生产效率和降低工人的劳动强度。
中国实用新型专利CN206436208U公开了一种汽车副车架分装辅助工装,包括工作台架,工作台架的一侧装配有两个主定位支撑总成,另一侧装配有两个辅助支撑总成。工作台的底部安装有可调节高度的底脚。该实用新型能够保证副车架的精确安装,并且安装有高度可调的底脚,能够适应复杂的生产场地,但是由于没有设计脚轮,装配完成的副车架输送至总装生产线时需要专用转运工具,增加了生产成本。
中国实用新型专利CN204323526U公开了一种后悬架托盘工装,用于对含有后副车架、左右下摆臂的后悬架总成进行支撑定位。托盘工装底座上分别设有对后副车架前侧进行支撑并轴向限位的第一支撑,对左右下摆臂分别进行支撑并轴向、竖向限位的第二支撑,对后副车架后侧支撑并纵向限位的第三支撑,对后副车架纵向定位的支架。托盘工装底座下设有万向滑轮。该实用新型的万向滑轮能够实现装配完成的后悬架输送至总装生产线,但是由于万向滑轮无法调整高度,因此,无法适应复杂的生产场地。
另外,上述专利均没有考虑支撑结构下部的工装基座的通用性,导致工装基座没有得到充分利用,存在生产浪费问题。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目的是提供一种纯电动汽车后悬模块的装配工装,保证后悬模块的精确安装、能够适应复杂生产场地、实现后悬模块由分装线转运至总装生产线、并充分利用工装下部的通用支架。
本实用新型解决技术问题采用如下技术方案:
一种纯电动汽车后悬模块的装配工装,包括工装台架底座、工装台架滑座、通用支架和夹具;所述夹具设置在通用支架上;所述工装台架底座可滑动地设置在通用支架上,并通过夹具夹紧;所述工装台架滑座的数量为2个,分别可滑动地设置在工装台架底座的两端。
进一步,所述工装台架底座包括底部、导轨、后副车架支撑部、悬置支架支撑部、驱动电机支撑部、驱动轴支撑部和后稳定杆支撑部;所述底部可滑动地设置在通用支架上;所述后副车架支撑部、悬置支架支撑部、驱动电机支撑部、驱动轴支撑部和后稳定杆支撑部通过连接板固定在底部上。
进一步,所述底部包括底板、主框架和副框架;所述主框架为矩形空心钢材焊接而成的“田”字形框架,且所述主框架一对对边上还设置有两个副框架;所述底板固定在主框架的下表面和副框架的上表面,且与主框架和副框架的大小一致。
进一步,所述导轨的数量为两组,分别通过连接板固定在两个副框架的底板上,且所述导轨的长度方向垂直于主框架和副框架连接处;所述导轨的连接板上开设有通孔。
进一步,所述后副车架支撑部包括后副车架主定位支撑、后副车架辅助定位支撑、后副车架第一支撑和后副车架第二支撑;所述后副车架主定位支撑和后副车架第一支撑通过同一连接板固定在主框架上,所述后副车架辅助定位支撑和后副车架第二支撑通过同一连接板固定在主框架上,且后副车架主定位支撑、后副车架辅助定位支撑、后副车架第一支撑和后副车架第二支撑均垂直于底板所处的平面;所述后副车架主定位支撑上端形成有圆形销,所述后副车架辅助定位支撑上端形成有菱形销,所述圆形销和菱形销分别支撑在后副车架上的定位孔内;所述后副车架主定位支撑、后副车架辅助定位支撑、后副车架第一支撑和后副车架第二支撑的上端均固定有橡胶块。
进一步,所述悬置支架支撑部包括第一悬置支架限位支撑和第二悬置支架限位支撑;所述第一悬置支架限位支撑与后副车架第一支撑固定在同一连接板上,且位于后副车架第一支撑和后副车架第二支撑之间;所述第二悬置支架限位支撑与后副车架第二支撑固定在同一连接板上,且位于后副车架第一支撑和后副车架第二支撑之间;所述第一悬置支架限位支撑和第二悬置支架限位支撑上端分别设置有第一悬置支架导向结构和第二悬置支架导向结构。
进一步,所述驱动电机支撑部包括驱动电机第一支撑和驱动电机第二支撑;所述驱动电机第一支撑和驱动电机第二支撑通过同一连接板固定在主框架中部的梁上,且所述驱动电机第一支撑和驱动电机第二支撑分别垂直于底板所处的平面;所述驱动电机第一支撑和驱动电机第二支撑的上端均固定有橡胶块。
进一步,所述驱动轴支撑部包括两个驱动轴支撑;所述驱动轴支撑分别通过连接板固定在两个副框架上,且位于主框架和副框架的连接处与导轨之间的底板上;所述驱动轴支撑上端连接有驱动轴支撑活动端,所述驱动轴支撑活动端侧部固定有限位轴,且可在驱动轴支撑上移动;所述驱动轴支撑活动端上部固定有上表面为V型的橡胶块。
进一步,所述后稳定杆支撑部包括后稳定杆中部支撑;所述后稳定杆中部支撑与驱动电机第一支撑固定在同一连接板上;所述后稳定杆中部支撑的上端固定有橡胶块。
进一步,所述工装台架滑座包括安装板、转向节及制动器支撑部、纵臂支撑部和后滑柱限位部;所述安装板可滑动地设置在导轨上;所述转向节及制动器支撑部、纵臂支撑部和后滑柱限位部设置在安装板上。
进一步,所述安装板底部设置有滑块,且所述安装板上还开设有通孔;所述通孔用于插入锁销。
进一步,所述转向节及制动器支撑部包括制动器支撑结构、转向节第一限位支撑结构和转向节第二限位支撑结构;所述制动器支撑结构垂直设置在安装板上,且所述制动器支撑结构的远离主框架的一侧上设置有把手;所述转向节第一限位支撑结构和转向节第二限位支撑结构设置在制动器支撑结构未安装扶手一侧的安装板上;所述转向节第一限位支撑结构和转向节第二限位支撑结构的上端分别连接有转向节第一限位支撑活动端和转向节第二限位支撑活动端;所述转向节第一限位支撑活动端可升降地设置在转向节第一限位支撑结构上,并通过轴销定位;所述转向节第二限位支撑活动端可升降地设置在转向节第二限位支撑结构上,并通过轴销定位;所述转向节第一限位支撑活动端和转向节第二限位支撑活动端上还设置有通孔,用于安装活动定位销来定位转向节。
进一步,所述纵臂支撑部包括纵臂支撑限位结构、纵臂侧向夹具、纵臂中部支撑、纵臂端部第一限位、纵臂端部第二限位、纵臂支架定位轴、纵臂支架支撑和后稳定杆端部支撑限位结构;所述纵臂支撑限位结构上端连接有纵臂支撑限位活动端,所述纵臂支撑限位活动端可升降地设置在纵臂支撑限位结构上,并通过轴销定位;所述纵臂侧向夹具设置在纵臂支撑限位活动端上,且位于所述纵臂支撑限位结构的正上方;所述后稳定杆端部支撑限位结构设置在纵臂支撑限位活动端上,位于所述纵臂支撑限位结构的正上方,且不与纵臂侧向夹具位于纵臂支撑限位活动端的同一侧;所述后稳定杆端部支撑限位结构的上表面呈V型;所述纵臂中部支撑设置在纵臂支撑限位活动端的水平延长杆中部;所述纵臂中部支撑的上表面形成有凹槽;所述纵臂端部第一限位和纵臂端部第二限位设置在水平延长杆的远离纵臂支撑限位活动端的一端上,且所述纵臂端部第一限位和纵臂端部第二限位的上表面开设有圆弧形凹槽;所述纵臂支架支撑的数量为4个,分别设置在纵臂端部第一限位和纵臂端部第二限位构成的矩形区域的四周;所述纵臂支架支撑呈L型;所述纵臂支架定位轴的数量为2个,分别设置两纵臂支架支撑上。
进一步,所述后滑柱限位部包括后滑柱限位结构;所述后滑柱限位结构固定在转向节第一限位支撑结构靠近主框架一侧的安装板上;所述后滑柱限位结构的上端连接有后滑柱限位活动端;所述后滑柱限位活动端可翻转地设置在后滑柱限位结构上,并通过轴销限位。
进一步,所述通用支架包括移动部和滑动部;所述移动部可移动地放置在地面上;所述滑动部设置在移动部的上方,且随着移动部一起移动。
进一步,所述移动部包括移动架、万向脚轮、底脚、锁止结构和扶手;所述移动架为矩形空心钢材焊接而成的立方体结构;所述移动架的底面四个角上设置有4个万向脚轮;所述移动架的底面四条棱上还设置有4个底脚;所述锁止结构设置在移动部侧面的两相邻棱柱上,所述扶手与锁止结构连接。
进一步,所述滑动部包括支撑板、侧支撑板、底部万向球和侧部万向球;所述支撑板设置在移动架的顶部,且支撑板的形状与移动架顶部形状相同;所述底部万向球设置在支撑板上;所述侧支撑板设置在支撑板的一对对边上,且向上凸出;所述侧部万向球设置侧支撑板上。
本实用新型具有如下有益效果: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纯电动汽车后悬模块的装配工装,保证了后悬模块装配的精确性,并能够适应复杂的生产场地和自由移动。此外,通用支架匹配多种工装台架,节约成本;通用支架的万向轮和夹具既保证了连接的稳定性,又可实现快速更换工装台架。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的一种纯电动汽车后悬模块的装配工装的立体图;
图2为本实用新型的一种纯电动汽车后悬模块的装配工装的工装台架底座的结构示意图;
图3为本实用新型的一种纯电动汽车后悬模块的装配工装的工装台架滑座的结构示意图;
图4为本实用新型的一种纯电动汽车后悬模块的装配工装的通用支架的结构示意图。
图中标记示意为:1-工装台架底座;2-通用支架;3-夹具;4-底部;5-安装板;6-导轨;7-锁销;8-后副车架主定位支撑;9-后副车架辅助定位支撑;10-后副车架第一支撑;11-后副车架第二支撑;12-第一悬置支架限位支撑;13-第二悬置支架限位支撑;14-驱动电机第一支撑;15-驱动电机第二支撑;16-驱动轴支撑;17-后稳定杆中部支撑;18-圆形销;19-菱形销;20-第一悬置支架导向结构;21-第二悬置支架导向结构;22-驱动轴支撑活动端;23-限位轴;24-轴销;25制动器支撑结构;26-转向节第一限位支撑结构;27-转向节第二限位支撑结构;28-纵臂支撑限位结构;29-后滑柱限位结构;30-转向节第一限位支撑活动端;31-转向节第二限位支撑活动端;32-活动定位销;33-后滑柱限位活动端;34-纵臂支撑限位活动端;35-纵臂侧向夹具;36-纵臂中部支撑;37-纵臂端部第一限位;38-纵臂端部第二限位;39-纵臂支架定位轴;40-纵臂支架支撑;41-后稳定杆端部支撑限位结构;42-支撑板;43-底部万向球;44-侧支撑板;45-侧部万向球;46-底脚;47-万向脚轮;48-锁止结构;49扶手;50-工装台架滑座;401-底板;402-主框架;403-副框架。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实施例及附图对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作进一步阐述。
实施例1
本实施例提供了一种纯电动汽车后悬模块的装配工装,进而保证后悬模块的精确安装,且能够适应复杂的生产场地,实现后悬模块由分装线转运至总装生产线。
如图1所示,一种纯电动汽车后悬模块的装配工装,包括工装台架底座1、工装台架滑座50、通用支架2和夹具3;所述夹具3设置在通用支架2上;所述工装台架底座1可滑动地设置在通用支架2上,并通过夹具3夹紧;所述工装台架滑座50的数量为2个,分别可滑动地设置在工装台架底座1的两端。
如图2所示,所述工装台架底座1包括底部4、导轨6、后副车架支撑部、悬置支架支撑部、驱动电机支撑部、驱动轴支撑部和后稳定杆支撑部;所述底部可滑动地设置在通用支架2上;所述后副车架支撑部、悬置支架支撑部、驱动电机支撑部、驱动轴支撑部和后稳定杆支撑部通过连接板固定在底部4上。
所述底部4包括底板401、主框架402和副框架403;所述主框架402为矩形空心钢材焊接而成的“田”字形框架,且所述主框架402一对对边上还设置有两个副框架403;所述副框架403与主框架402焊接在一起;所述底板401固定在主框架402的下表面和副框架403的上表面,且与主框架402和副框架403的大小一致。具体地,工装台架底座1与通用支架2连接时,所述底板401与通用支架2连接。
所述导轨6的数量为两组,分别通过连接板固定在两个副框架的底板401上,且所述导轨6的长度方向垂直于主框架402和副框架403连接处;所述导轨6的连接板上开设有通孔。
所述后副车架支撑部包括后副车架主定位支撑8、后副车架辅助定位支撑9、后副车架第一支撑10和后副车架第二支撑11;所述后副车架主定位支撑8和后副车架第一支撑10通过同一连接板固定在主框架402上,所述后副车架辅助定位支撑9和后副车架第二支撑11通过同一连接板固定在主框架402上,且后副车架主定位支撑8、后副车架辅助定位支撑9、后副车架第一支撑10和后副车架第二支撑11均垂直于底板401所处的平面;具体地,在本实施例中,后副车架主定位支撑8的连接板和后副车架辅助定位支撑9的连接板对称设置在主框架402连接副框架403的两端,且后副车架主定位支撑8和后副车架辅助定位支撑9、后副车架第一支撑10和后副车架第二支撑11均关于主框架402呈对称分布;所述后副车架主定位支撑8上端形成有圆形销18,所述后副车架辅助定位支撑9上端形成有菱形销19,所述圆形销18和菱形销19分别支撑在后副车架上的定位孔内,进而保证后副车架在工装上位置的准确;所述后副车架主定位支撑8、后副车架辅助定位支撑9、后副车架第一支撑10和后副车架第二支撑11的上端均固定有橡胶块,所述橡胶块的上表面与后副车架相应位置处的型面吻合,从而保证后副车架放置的稳定性,还能起到保护后副车架漆膜的作用。
所述悬置支架支撑部包括第一悬置支架限位支撑12和第二悬置支架限位支撑13;所述第一悬置支架限位支撑12与后副车架第一支撑10固定在同一连接板上,且位于后副车架第一支撑10和后副车架第二支撑11之间;所述第二悬置支架限位支撑13与后副车架第二支撑11固定在同一连接板上,且位于后副车架第一支撑10和后副车架第二支撑11之间;所述第一悬置支架限位支撑12和第二悬置支架限位支撑13上端分别设置有第一悬置支架导向结构20和第二悬置支架导向结构21,所述第一悬置支架导向结构20和第二悬置支架导向结构21用于保证悬置支架的分装总成顺畅地放置在工装台架底座1上。
所述驱动电机支撑部包括驱动电机第一支撑14和驱动电机第二支撑15;所述驱动电机第一支撑14和驱动电机第二支撑15通过同一连接板固定在主框架402中部的梁上,且所述驱动电机第一支撑14和驱动电机第二支撑15分别垂直于底板401所处的平面;所述驱动电机第一支撑14和驱动电机第二支撑15的上端均固定有橡胶块,所述橡胶块的上表面与驱动电机相应位置处的型面吻合,从而保证驱动电机放置的稳定性,还能起到保护驱动电机漆膜的作用。
所述驱动轴支撑部包括两个驱动轴支撑16;所述驱动轴支撑16分别通过连接板固定在两个副框架403上,且位于主框架402和副框架403的连接处与导轨6之间的底板401上;所述驱动轴支撑16上端连接有驱动轴支撑活动端22,所述驱动轴支撑活动端22侧部固定有限位轴23,且可在驱动轴支撑16上移动;所述驱动轴支撑活动端22上部固定有上表面为V型的橡胶块,并用于限位和支撑驱动轴。
在本实施例中,安装驱动轴时,所述驱动轴支撑活动端22上移至最高点时,插入轴销24,使得驱动轴支撑活动端22固定在最高点。
所述后稳定杆支撑部包括后稳定杆中部支撑17;所述后稳定杆中部支撑17与驱动电机第一支撑14固定在同一连接板上;所述后稳定杆中部支撑17的上端固定有橡胶块,所述橡胶块的上表面与后稳定杆相应位置处的型面吻合,从而保证后稳定杆放置的稳定性,还能起到保护后稳定杆漆膜的作用。
如图3所示,所述工装台架滑座50包括安装板5、转向节及制动器支撑部、纵臂支撑部和后滑柱限位部;所述安装板5可滑动地设置在导轨6上;所述转向节及制动器支撑部、纵臂支撑部和后滑柱限位部设置在安装板5上。
所述安装板5底部设置有滑块,用于与导轨6连接,且所述安装板5上还开设有通孔;在本实施例中,所述安装板5移动到与主框架402最远的位置时,安装板5上的通孔与导轨6的连接板上的通孔位置相对应,此时设置锁销7穿过两通孔,用于限制安装板5在导轨6上的位置,从而限制工装台架滑座50在导轨6上的位置。
所述转向节及制动器支撑部包括制动器支撑结构25、转向节第一限位支撑结构26和转向节第二限位支撑结构27;所述制动器支撑结构25垂直设置在安装板5上,且所述制动器支撑结构25的远离主框架的一侧上设置有把手,所述把手用于拖动工装台架滑座50在导轨6上滑动;具体地,在安装转向节及制动器时,制动器支撑结构25的上表面与制动器的制动盘型面贴合;所述转向节第一限位支撑结构26和转向节第二限位支撑结构27设置在制动器支撑结构25未安装扶手一侧的安装板5上;所述转向节第一限位支撑结构26和转向节第二限位支撑结构27的上端分别连接有转向节第一限位支撑活动端30和转向节第二限位支撑活动端31;所述转向节第一限位支撑活动端30可升降地设置在转向节第一限位支撑结构26上,并通过轴销24定位;所述转向节第二限位支撑活动端31可升降地设置在转向节第二限位支撑结构27上,并通过轴销24定位;所述转向节第一限位支撑活动端30和转向节第二限位支撑活动端31上还设置有通孔,用于安装活动定位销32来定位转向节。
在本实施例中,安装转向节及制动器时,所述转向节第一限位支撑活动端30和转向节第二限位支撑活动端31分别通过轴销24固定在所述转向节第一限位支撑结构26和转向节第二限位支撑结构27的最高点;所述转向节第一限位支撑活动端30和转向节第二限位支撑活动端31的孔位与转向节的孔位相对应,并插入活动定位销32来实现定位。
所述纵臂支撑部包括纵臂支撑限位结构28、纵臂侧向夹具35、纵臂中部支撑36、纵臂端部第一限位37、纵臂端部第二限位38、纵臂支架定位轴39、纵臂支架支撑40和后稳定杆端部支撑限位结构41;所述纵臂支撑限位结构28上端连接有纵臂支撑限位活动端34,所述纵臂支撑限位活动端34可升降地设置在纵臂支撑限位结构28上,并通过轴销24定位;所述纵臂侧向夹具35设置在纵臂支撑限位活动端34上,且位于所述纵臂支撑限位结构28的正上方;所述后稳定杆端部支撑限位结构41设置在纵臂支撑限位活动端34上,位于所述纵臂支撑限位结构28的正上方,且不与纵臂侧向夹具35位于纵臂支撑限位活动端34的同一侧;所述后稳定杆端部支撑限位结构41的上表面呈V型,用于支撑和限位后稳定杆;所述纵臂中部支撑36设置在纵臂支撑限位活动端34的水平延长杆中部,所述纵臂中部支撑36的上表面形成有凹槽,用于限位和支撑纵臂中部;所述纵臂端部第一限位37和纵臂端部第二限位38设置在水平延长杆的远离纵臂支撑限位活动端的一端上,且所述纵臂端部第一限位37和纵臂端部第二限位38的上表面开设有圆弧形凹槽,用于限位和支撑纵臂端部;所述纵臂支架支撑40的数量为4个,分别设置在纵臂端部第一限位37和纵臂端部第二限位38构成的矩形区域的四周;所述纵臂支架支撑40呈L型,用于限位和支撑纵臂支架;所述纵臂支架定位轴39的数量为2个,分别设置两纵臂支架支撑40上,用于定位纵臂支架。
在本实施例中,在安装纵臂时,所述纵臂支撑限位活动端34上移至最高点,插入轴销24。
所述后滑柱限位部包括后滑柱限位结构29;所述后滑柱限位结构29固定在转向节第一限位支撑结构26靠近主框架402一侧的安装板5上;所述后滑柱限位结构29的上端连接有后滑柱限位活动端33;所述后滑柱限位活动端33可翻转地设置在后滑柱限位结构29上,并通过轴销24限位。
在本实施例中,安装后滑柱时,翻转所述后滑柱限位活动端33至最高点,插入轴销24,从而对后滑柱进行限位。
当转向节及制动器、纵臂和后滑柱装配完成后,开启纵臂侧向夹具35,并拔出锁销7,此时,推动工装台架滑座50至相应位置,依次连接控制臂、驱动轴和后稳定杆后,拔出轴销24,将转向节第一限位支撑活动端30、转向节第二限位支撑活动端31和纵臂支撑限位活动端34降至最低点,完成后悬模块的分装。
如图4所示,所述通用支架包括移动部和滑动部;所述移动部可移动地放置在地面上;所述滑动部设置在移动部的上方,且随着移动部一起移动。
所述移动部包括移动架51、万向脚轮47、底脚46、锁止结构48和扶手49;所述移动架51为矩形空心钢材焊接而成的立方体结构;所述移动架51的底面四个角上设置有4个万向脚轮47;所述移动架51的底面四条棱上还设置有4个底脚46;所述锁止结构48设置在移动部侧面的两相邻棱柱上,所述扶手49与锁止结构48连接,在本实施例中,在后悬模块分装时,所述扶手49落下,为操作者提供操作空间;在分装完成后,所述扶手49抬起并被锁止结构48锁止,用于转运后悬模块至总装生产线。
在本实施例中,移动架51底部的万向脚轮47优选为带锁止功能的万向脚轮,能够实现工装的自由移动和锁止,此外,底脚46为高度可调的结构,从而能够保证工装能够适应复杂的生产场地。
所述滑动部包括支撑板42、侧支撑板44、底部万向球43和侧部万向球45;所述支撑板42设置在移动架51的顶部,且支撑板42的形状与移动架51顶部形状相同;所述底部万向球43设置在支撑板42上;所述侧支撑板44设置在支撑板42的一对对边上,且向上凸出;所述侧部万向球45设置侧支撑板44上。
在本实施例中,通过在支撑板42和侧支撑板44上设置万向球,可以保证生产线总装时,当打开工装台架1和通用支架2之间的夹具3时,工装台架1上的后悬模块能够横向移动,从而顺利进行装配。此外滑动部和移动部之间为可拆卸连接,能够保证快速换装,匹配多种工装台架。
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新型的纯电动汽车后悬模块的装配工装,保证了后悬模块分装和总装的精确性,并能够适应复杂的生产场地和自由移动和锁止。另外,通用支架2的设计能够匹配多种工装台架,实现快速更换和节约成本。
以上实施例的先后顺序仅为便于描述,不代表实施例的优劣。
最后应说明的是:以上实施例仅用以说明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而非对其限制;尽管参照前述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进行了详细的说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应当理解:其依然可以对前述各实施例所记载的技术方案进行修改,或者对其中部分技术特征进行等同替换;而这些修改或者替换,并不使相应技术方案的本质脱离本实用新型各实施例技术方案的精神和范围。

Claims (17)

1.一种纯电动汽车后悬模块的装配工装,其特征在于,包括工装台架底座、工装台架滑座、通用支架和夹具;
所述夹具设置在通用支架上;所述工装台架底座可滑动地设置在通用支架上,并通过夹具夹紧;所述工装台架滑座的数量为2个,分别可滑动地设置在工装台架底座的两端。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纯电动汽车后悬模块的装配工装,其特征在于,所述工装台架底座包括底部、导轨、后副车架支撑部、悬置支架支撑部、驱动电机支撑部、驱动轴支撑部和后稳定杆支撑部;
所述底部可滑动地设置在通用支架上;所述后副车架支撑部、悬置支架支撑部、驱动电机支撑部、驱动轴支撑部和后稳定杆支撑部通过连接板固定在底部上。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纯电动汽车后悬模块的装配工装,其特征在于,所述底部包括底板、主框架和副框架;
所述主框架为矩形空心钢材焊接而成的“田”字形框架,且所述主框架一对对边上还设置有两个副框架;所述底板固定在主框架的下表面和副框架的上表面,且与主框架和副框架的大小一致。
4.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纯电动汽车后悬模块的装配工装,其特征在于,所述导轨的数量为两组,分别通过连接板固定在两个副框架的底板上,且所述导轨的长度方向垂直于主框架和副框架连接处;所述导轨的连接板上开设有通孔。
5.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纯电动汽车后悬模块的装配工装,其特征在于,所述后副车架支撑部包括后副车架主定位支撑、后副车架辅助定位支撑、后副车架第一支撑和后副车架第二支撑;
所述后副车架主定位支撑和后副车架第一支撑通过同一连接板固定在主框架上,所述后副车架辅助定位支撑和后副车架第二支撑通过同一连接板固定在主框架上,且后副车架主定位支撑、后副车架辅助定位支撑、后副车架第一支撑和后副车架第二支撑均垂直于底板所处的平面;所述后副车架主定位支撑上端形成有圆形销,所述后副车架辅助定位支撑上端形成有菱形销,所述圆形销和菱形销分别支撑在后副车架上的定位孔内;所述后副车架主定位支撑、后副车架辅助定位支撑、后副车架第一支撑和后副车架第二支撑的上端均固定有橡胶块。
6.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纯电动汽车后悬模块的装配工装,其特征在于,所述悬置支架支撑部包括第一悬置支架限位支撑和第二悬置支架限位支撑;
所述第一悬置支架限位支撑与后副车架第一支撑固定在同一连接板上,且位于后副车架第一支撑和后副车架第二支撑之间;所述第二悬置支架限位支撑与后副车架第二支撑固定在同一连接板上,且位于后副车架第一支撑和后副车架第二支撑之间;所述第一悬置支架限位支撑和第二悬置支架限位支撑上端分别设置有第一悬置支架导向结构和第二悬置支架导向结构。
7.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纯电动汽车后悬模块的装配工装,其特征在于,所述驱动电机支撑部包括驱动电机第一支撑和驱动电机第二支撑;
所述驱动电机第一支撑和驱动电机第二支撑通过同一连接板固定在主框架中部的梁上,且所述驱动电机第一支撑和驱动电机第二支撑分别垂直于底板所处的平面;所述驱动电机第一支撑和驱动电机第二支撑的上端均固定有橡胶块。
8.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纯电动汽车后悬模块的装配工装,其特征在于,所述驱动轴支撑部包括两个驱动轴支撑;
所述驱动轴支撑分别通过连接板固定在两个副框架上,且位于主框架和副框架的连接处与导轨之间的底板上;所述驱动轴支撑上端连接有驱动轴支撑活动端,所述驱动轴支撑活动端侧部固定有限位轴,且可在驱动轴支撑上移动;所述驱动轴支撑活动端上部固定有上表面为V型的橡胶块。
9.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纯电动汽车后悬模块的装配工装,其特征在于,所述后稳定杆支撑部包括后稳定杆中部支撑;
所述后稳定杆中部支撑与驱动电机第一支撑固定在同一连接板上;所述后稳定杆中部支撑的上端固定有橡胶块。
10.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纯电动汽车后悬模块的装配工装,其特征在于,所述工装台架滑座包括安装板、转向节及制动器支撑部、纵臂支撑部和后滑柱限位部;
所述安装板可滑动地设置在导轨上;所述转向节及制动器支撑部、纵臂支撑部和后滑柱限位部设置在安装板上。
11.根据权利要求10所述的纯电动汽车后悬模块的装配工装,其特征在于,所述安装板底部设置有滑块,且所述安装板上还开设有通孔;所述通孔用于插入锁销。
12.根据权利要求10所述的纯电动汽车后悬模块的装配工装,其特征在于,所述转向节及制动器支撑部包括制动器支撑结构、转向节第一限位支撑结构和转向节第二限位支撑结构;
所述制动器支撑结构垂直设置在安装板上,且所述制动器支撑结构的远离主框架的一侧上设置有把手;所述转向节第一限位支撑结构和转向节第二限位支撑结构设置在制动器支撑结构未安装扶手一侧的安装板上;所述转向节第一限位支撑结构和转向节第二限位支撑结构的上端分别连接有转向节第一限位支撑活动端和转向节第二限位支撑活动端;所述转向节第一限位支撑活动端可升降地设置在转向节第一限位支撑结构上,并通过轴销定位;所述转向节第二限位支撑活动端可升降地设置在转向节第二限位支撑结构上,并通过轴销定位;所述转向节第一限位支撑活动端和转向节第二限位支撑活动端上还设置有通孔,用于安装活动定位销来定位转向节。
13.根据权利要求10所述的纯电动汽车后悬模块的装配工装,其特征在于,所述纵臂支撑部包括纵臂支撑限位结构、纵臂侧向夹具、纵臂中部支撑、纵臂端部第一限位、纵臂端部第二限位、纵臂支架定位轴、纵臂支架支撑和后稳定杆端部支撑限位结构;
所述纵臂支撑限位结构上端连接有纵臂支撑限位活动端,所述纵臂支撑限位活动端可升降地设置在纵臂支撑限位结构上,并通过轴销定位;所述纵臂侧向夹具设置在纵臂支撑限位活动端上,且位于所述纵臂支撑限位结构的正上方;所述后稳定杆端部支撑限位结构设置在纵臂支撑限位活动端上,位于所述纵臂支撑限位结构的正上方,且不与纵臂侧向夹具位于纵臂支撑限位活动端的同一侧;所述后稳定杆端部支撑限位结构的上表面呈V型;所述纵臂中部支撑设置在纵臂支撑限位活动端的水平延长杆中部;所述纵臂中部支撑的上表面形成有凹槽;所述纵臂端部第一限位和纵臂端部第二限位设置在水平延长杆的远离纵臂支撑限位活动端的一端上,且所述纵臂端部第一限位和纵臂端部第二限位的上表面开设有圆弧形凹槽;所述纵臂支架支撑的数量为4个,分别设置在纵臂端部第一限位和纵臂端部第二限位构成的矩形区域的四周;所述纵臂支架支撑呈L型;所述纵臂支架定位轴的数量为2个,分别设置两纵臂支架支撑上。
14.根据权利要求10所述的纯电动汽车后悬模块的装配工装,其特征在于,所述后滑柱限位部包括后滑柱限位结构;
所述后滑柱限位结构固定在转向节第一限位支撑结构靠近主框架一侧的安装板上;所述后滑柱限位结构的上端连接有后滑柱限位活动端;所述后滑柱限位活动端可翻转地设置在后滑柱限位结构上,并通过轴销限位。
1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纯电动汽车后悬模块的装配工装,其特征在于,所述通用支架包括移动部和滑动部;
所述移动部可移动地放置在地面上;所述滑动部设置在移动部的上方,且随着移动部一起移动。
16.根据权利要求15所述的纯电动汽车后悬模块的装配工装,其特征在于,所述移动部包括移动架、万向脚轮、底脚、锁止结构和扶手;
所述移动架为矩形空心钢材焊接而成的立方体结构;所述移动架的底面四个角上设置有4个万向脚轮;所述移动架的底面四条棱上还设置有4个底脚;所述锁止结构设置在移动部侧面的两相邻棱柱上,所述扶手与锁止结构连接。
17.根据权利要求15所述的纯电动汽车后悬模块的装配工装,其特征在于,所述滑动部包括支撑板、侧支撑板、底部万向球和侧部万向球;
所述支撑板设置在移动架的顶部,且支撑板的形状与移动架顶部形状相同;所述底部万向球设置在支撑板上;所述侧支撑板设置在支撑板的一对对边上,且向上凸出;所述侧部万向球设置侧支撑板上。
CN201822072431.5U 2018-12-11 2018-12-11 一种纯电动汽车后悬模块的装配工装 Active CN209553366U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822072431.5U CN209553366U (zh) 2018-12-11 2018-12-11 一种纯电动汽车后悬模块的装配工装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822072431.5U CN209553366U (zh) 2018-12-11 2018-12-11 一种纯电动汽车后悬模块的装配工装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209553366U true CN209553366U (zh) 2019-10-29

Family

ID=68301750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1822072431.5U Active CN209553366U (zh) 2018-12-11 2018-12-11 一种纯电动汽车后悬模块的装配工装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209553366U (zh)

Cited By (3)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11422282A (zh) * 2020-03-20 2020-07-17 阿尔特汽车技术股份有限公司 一种后悬线下调整工装结构
CN112139779A (zh) * 2020-09-23 2020-12-29 中国第一汽车股份有限公司 一种汽车悬架装配柔性工装
CN112518403A (zh) * 2020-11-26 2021-03-19 上海航天设备制造总厂有限公司 一种大型构件的装夹装置及其装夹方法

Cited By (4)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11422282A (zh) * 2020-03-20 2020-07-17 阿尔特汽车技术股份有限公司 一种后悬线下调整工装结构
CN112139779A (zh) * 2020-09-23 2020-12-29 中国第一汽车股份有限公司 一种汽车悬架装配柔性工装
CN112518403A (zh) * 2020-11-26 2021-03-19 上海航天设备制造总厂有限公司 一种大型构件的装夹装置及其装夹方法
CN112518403B (zh) * 2020-11-26 2022-09-16 上海航天设备制造总厂有限公司 一种大型构件的装夹装置及其装夹方法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209553366U (zh) 一种纯电动汽车后悬模块的装配工装
CN204248340U (zh) 平板集热器双组半自动盖板装配机
CN208106910U (zh) 一种载具
CN109262177A (zh) 井架焊接平台
CN209382665U (zh) 电池框上料载具
CN209125188U (zh) 井架焊接平台
CN209394181U (zh) 一种生产线的举升定位机构
CN208645170U (zh) 一种电动汽车前悬架安装夹具
CN208378311U (zh) Agv车体升降装置
CN202344478U (zh) 一种仪表台分装盘架
CN208529029U (zh) 一种前悬架系统分装台
CN216780132U (zh) 置物平台及生产线
CN104859549A (zh) 踏步机构和用于汽车检修的活动式踏步装置
CN210549055U (zh) 一种逆变器生产用焊接设备
CN215787831U (zh) 一种竞技车辆用悬架安装耳片定位装置
CN203738771U (zh) 一种折叠式踏台
CN203833556U (zh) 驾驶室前悬置总成升降台
CN217945368U (zh) 一种可自动调节驱动轮位置的移动机器人底盘
CN217365248U (zh) 一种磁吸式汽车一排座椅评审展台
CN219372715U (zh) 一种用于电路板点焊的定位装置
CN208322723U (zh) 一种数控走芯机辅助定位装置
CN107344491B (zh) 一种车辆动力电池安装装置及具有其的电动车辆
CN215281913U (zh) 承托架
CN208904044U (zh) 一种太阳能组件生产用物料上料装置
CN216705700U (zh) 定位调整装置及冲压产线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