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209544655U - 传输高频信号的板对板连接插座 - Google Patents

传输高频信号的板对板连接插座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209544655U
CN209544655U CN201920106899.3U CN201920106899U CN209544655U CN 209544655 U CN209544655 U CN 209544655U CN 201920106899 U CN201920106899 U CN 201920106899U CN 209544655 U CN209544655 U CN 209544655U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plate
signal terminal
group
insulating body
signal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Active
Application number
CN201920106899.3U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王花瑞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Individual
Original Assignee
Individual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Individual filed Critical Individual
Priority to CN201920106899.3U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209544655U/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209544655U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209544655U/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Landscapes

  • Details Of Connecting Devices For Male And Female Coupling (AREA)

Abstract

本实用新型公开了一种传输高频信号的板对板连接插座,其包括绝缘基体、第一组信号端子、第二组信号端子、第一隔离体及加强框;所述第一隔离体设于所述绝缘基体的内侧,所述第一组信号端子及所述第二组信号端子位于所述第一隔离体位置相对的两侧;所述第一组信号端子包括若干排成一排的第一信号端子,所述第二组信号端子包括若干排成一排的第二信号端子;所述加强框套设在所述绝缘基体上,所述第一组信号端子与所述第二组信号端子均位于所述加强框与所述绝缘基体形成的空间内;所述第一隔离体用于隔离所述第一组信号端子与所述第二组信号端子之间的信号干扰。本实用新型具有连接可靠及信号传输较稳定的优点。

Description

传输高频信号的板对板连接插座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信号连接技术领域,特别涉及一种传输高频信号的板对板连接插座。
背景技术
随着电子技术的迅猛发展,电子产品已成为人们生活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而连接插座作为电子设备中不可缺少的部件也在我们生活中起着重要的作用。在电路内被阻断处或孤立不通的电路之间,架起沟通的桥梁,从而使电流流通,使电路实现预定的功能。连接插座是电子设备中不可缺少的部件,连接插座的形式和结构是千变万化的,随着应用对象、频率、功率、应用环境等不同,有各种不同形式的连接插座。例如,球场上点灯用的连接插座和硬盘驱动器的连接插座,以及点燃火箭的连接插座是大不相同的。但是无论什么样的连接插座,都要保证电流顺畅连续和可靠地流通。连接插座主要起到保证电流流畅连续地流通,它使设计和生产过程更方便、更灵活,降低了生产和维护成本。
现有的连接插座通常包括绝缘基体、第一组信号端子及第二组信号端子,所述第一组信号端子与所述第二组信号端子间隔地固定在所述绝缘基体上,然而随着各电子产品的小型化,现有的连接插座在追求体积不断变小的同时,却面临着如下问题:随着电子产品的集成度较高,现有的小尺寸连接插座中器件的集成度更高,第一组信号端子与第二组信号端子间之间串扰现象十分严重,信号可能因此产生畸变,信号传输不稳定,直接影响到连接插座使用效果。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解决的技术问题是,提供一种信号传输较稳定的传输高频信号的板对板连接插座。
为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实用新型公开了一种传输高频信号的板对板连接插座,其包括绝缘基体、第一组信号端子、第二组信号端子、第一隔离体及加强框;所述第一隔离体插设于所述绝缘基体的内侧,所述第一组信号端子及所述第二组信号端子位于所述第一隔离体位置相对的两侧;所述第一组信号端子包括若干排成一排的第一信号端子,所述第一信号端子固定在所述绝缘基体上并延伸至所述绝缘基体的第一侧;所述第二组信号端子包括若干排成一排的第二信号端子,所述第二信号端子固定在所述绝缘基体上并伸至所述绝缘基体的第二侧;所述加强框套设在所述绝缘基体上,所述第一组信号端子与所述第二组信号端子均位于所述加强框与所述绝缘基体形成的空间内;所述第一隔离体用于隔离所述第一组信号端子与所述第二组信号端子之间的信号干扰。
优选地,若干所述第一信号端子等间距设置。
优选地,所述第一隔离体包括第一凹槽及第二凹槽,所述第一凹槽及所述第二凹槽设于所述第一隔离体位置相对的两端。
优选地,所述加强框包括第一加强盖,所述第一加强盖盖设在所述绝缘基体上。
优选地,所述加强框还包括第二加强盖,所述第二加强盖盖设在所述绝缘基体上,所述第一加强盖与所述第二加强盖分别位于所述绝缘基体位置相对的两端。
优选地,所述第一凹槽及所述第二凹槽的末端分别设有第一焊脚及第二焊脚。所述第一焊脚与所述第一加强盖中间形成第一空白区域,所述第二焊脚与所述第二加强盖中间形成第二空白区域。
优选地,所述第一信号端子包括第一固持臂、第一延伸臂及第一扣接臂;所述第一固持臂固定在所述绝缘基体上,所述第一延伸臂的第一端与所述第一固持臂相连,所述第一延伸臂的第二端与所述第一扣接臂相连;所述第一延伸臂与所述第一扣接臂位于所述绝缘基体的第一侧,所述第一扣接臂形成有用于与对接目标连接的第一扣接槽。
优选地,所述第一信号端子与所述第二信号端子结构相同。
优选地,所述第一加强盖包括第一框体、第一固定臂、第二固定臂及第三固定臂;所述第一固定臂位于所述第一隔离体的延伸处,设于所述第一框体上;所述第二固定臂及所述第三固定臂位于所述第一固定臂相对位置的两侧,设于所述第一框体上。
优选地,所述第一固定臂、所述第二固定臂及所述第三固定臂分别设置有第一扣接凸部、第二扣接凸部及第三扣接凸部。
本实用新型具有如下有益效果:实用新型公开的一种传输高频信号的板对板连接插座包括绝缘基体、第一组信号端子、第二组信号端子及第一隔离体;所述第一隔离体设于所述绝缘基体的内侧,所述第一组信号端子及所述第二组信号端子位于所述第一隔离体位置相对的两侧;所述第一隔离体屏蔽了所述第一组信号端子及所述第二组信号端子之间的信号干扰,使得所述连接插座内部传输的信号稳定;所述第一组信号端子包括若干排成一排的第一信号端子,所述第一信号端子固定在所述绝缘基体上并延伸至所述绝缘基体的第一侧;所述第二组信号端子包括若干排成一排的第二信号端子,所述第二信号端子固定在所述绝缘基体上并伸至所述绝缘基体的第二侧;所述第一组信号端子及所述第二组信号端子为正负极交错排布,屏蔽了所述第一组信号端子及所述第二组信号端子本身的信号干扰。此外,所述传输高频信号的板对板连接插座还包括加强框,所述加强框为金属框条,并且接地而设,屏蔽了所述连接插座的外部信号干扰。因而本实用新型具有连接可靠、信号传输较稳定且能够传输高频信号的优点。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传输高频信号的板对板连接插座的优选实施例的结构示意图;
图2为本实用新型传输高频信号的板对板连接插座去掉绝缘基体后的优选实施例的结构示意图;
图3为本实用新型传输高频信号的板对板连接插座加强框优选实施例的结构示意图;
图4为本实用新型传输高频信号的板对板连接插座第一信号端子优选实施例的结构示意图;
图5为本实用新型传输高频信号的板对板连接插座第一加强盖及第二加强盖优选实施例的结构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附图和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进行详细说明。需要说明的是,如果不冲突,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以及实施例中的各个特征可以相互结合,均在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之内。
请参阅图1,本实用新型公开了一种传输高频信号的板对板连接插座,其包括绝缘基体1、第一组信号端子2、第二组信号端子3及第一隔离体4;所述第一隔离体4设于所述绝缘基体的内侧,所述第一组信号端子2及所述第二组信号端子3位于所述第一隔离体4位置相对的两侧;所述第一组信号端子2包括若干排成一排的第一信号端子21,所述第一信号端子21固定在所述绝缘基体上并延伸至所述绝缘基体的第一侧;所述第二组信号端子3包括若干排成一排的第二信号端子31,所述第二信号端子31固定在所述绝缘基体上并伸至所述绝缘基体的第二侧;因此,在所述第一信号端子21及所述第二信号端子31与对接目标的信号端子相抵持进行通信时,接触更加稳固,信号传输稳定。所述第一隔离体4用于隔离所述第一组信号端子21与所述第二组信号端子31,屏蔽了连接插座的内部干扰。因此,所述传输高频信号的板对板连接插座具有连接稳固,抗干扰能力强,传输性能优的特点。
优选地,若干所述第一信号端子21等间距设置,所述第二信号端子31等间距设置。因此,所述传输高频信号的板对板连接插座受力均衡,所述传输高频信号的板对板连接插座与所述对接目标的连接更加稳固。其中,所述对接目标优选为传输高频信号的板对板连接插头。当然,也可以为导线等。在本实施例中,所述第一信号端子21及所述第二信号端子31的电荷按一正一负交错排布,从而达到防止所述第一信号端子21及所述第二端子31相互干扰的效果。可以理解的是,在另一个优选地实施例中,所述第一信号端子21及所述第二信号端子31也可按正正负负交错排布或者按正正正负负负交错排布,所述第一信号端子及所述第二信号端子的排布方式在此不做具体限定。
请参阅图2,所述第一隔离体4包括第一凹槽41及第二凹槽42,所述第一凹槽41及所述第二凹槽42设于所述第一隔离体位置相对的两端。具体地,在本实施例中,所述第一凹槽41及所述第二凹槽42为U型凹槽。可以理解的是,在另一个优选地实施例中,所述第一凹槽41及所述第二凹槽42可以为其他形状的凹槽,所述凹槽的结构在此不做具体限定。在所述传输高频信号的板对板连接插座与对接目标相抵持进行通信时,所述第一凹槽41及所述第二凹槽42增加了接触的稳定性。此外,所述第一凹槽41及所述第二凹槽42设于所述第一隔离体位置相对的两端,保证了连接的平衡性。
优选地,所述第一凹槽41及所述第二凹槽42的末端分别设有第一焊脚43及第二焊脚44。所述第一焊脚43与所述第一加强盖51中间形成第一空白区域,所述第二焊44与所述第二加强盖52中间形成第二空白区域。所述第一焊脚43与所述第二焊脚44与所述加强框通过PCB上的线路焊接后形成导通,所述第一空白区域与所述第二空白区域为线路导通提供了足够的空间,使得焊接方便。
优选地,所述传输高频信号的板对板连接插座还包括加强框5,所述加强框5套设在所述绝缘基体1上,所述第一组信号端子21与所述第二组信号端子31均位于所述加强框5与所述绝缘基体1形成的空间内。在本实施例中,所述加强框5套设在所述绝缘基体上提供了对绝缘基体受力强度的加强作用。此外,在本实施例中,所述加强框5的材料为黄色铜条,并且接地而设,从而屏蔽了所述连接插座的外部信号干扰。
优选地,所述加强框5包括第一加强盖51,所述第一加强盖51盖设在所述绝缘基体上。
优选地,所述加强框5还包括第二加强盖52,所述第二加强盖52盖设在所述绝缘基体1上,所述第一加强盖51与所述第二加强盖52分别位于所述绝缘基体1位置相对的两端。
优选地,请参阅图3、图5,所述第一加强盖51包括第一框体514、第一固定臂511、第二固定臂512及第三固定臂513;所述第三固定臂513位于所述第一隔离体4第一方向的延伸处,设于所述第一框体514上;所述第一固定臂511及所述第二固定臂512位于所述第三固定臂513相对位置的两侧,设于所述第一框体514上。通过所述第一固定臂511、所述第二固定臂512及所述第三固定臂513将所述第一加强盖51焊接至电路板上,进而将所述传输高频信号的板对板连接插座固定于所述电路板上;因此,所述传输高频信号的板对板连接插座具有连接稳固的优点。所述第一加强盖51为一体成型结构,因而便于制造,生产效率高。
优选地,所述第二加强盖52包括第二框体524,第四固定臂521、第五固定臂522及第六固定臂523;所述第六固定臂523位于所述第一隔离体4第二方向的延伸处,设于所述第二框体524上;所述第四固定臂521及所述第五固定臂522位于所述第六固定臂523相对位置的两侧,设于所述第二框体524上。
优选地,所述第一固定臂511、所述第二固定臂512及所述第三固定臂513分别设置有第一扣接凸部511a、第二扣接凸部512b及第三扣接凸部513c。
优选地,所述第四固定臂521、所述第五固定臂522及所述第六固定臂523分别设置有第四扣接凸部521a、第五扣接凸部522b及第六扣接凸部523c。在本实施例中,所述第一扣接凸部511a是设置于槽壁处的凸起的金属触点;在其它实施例中,所述第一扣接凸部511a也可以是所述第一固定臂511折弯形成的朝向所述第二固定臂5的凸起,在此不作具体限定。所述第二扣接凸部512b、所述第三扣接凸部513c、所述第四扣接凸部521a、所述第五扣接凸部522b及所述第六扣接凸部523同所述第一扣接凸部511a的结构相同,在此不再赘述。
优选地,所述加强框5还包括第一基体53及第二基体54。所述第一基体53、所述第二基体54、所述第一加强盖51及所述第二加强盖52形成一个闭环框体。所述第一基体53及所述第二基体54位于所述绝缘基体1位置相对的两侧。所述第一基体53及所述第二基体54起支撑所述绝缘基体1的作用,增加了所述绝缘基体1与所述第一组信号端子2及所述第二组信号端子3插设的稳固性。
优选地,请参阅图4,所述第一信号端21包括第一固持臂211、第一延伸臂212及第一扣接臂213;所述第一固持臂211固定在所述绝缘基体上,所述第一延伸臂212的第一端与所述第一固持臂211相连,所述第一延伸臂212的第二端与所述第一扣接接臂211相连,所述第一延伸臂212与所述第一扣接臂213位于所述绝缘基体的第一侧,所述第一扣接臂213形成有用于与对接目标连接的第一扣接槽。具体地,所述第一扣接臂213为弹性金属片,因此所述第一信号端子2具有连接稳固、信号传输性能好及拔插方便的优点。所述第一信号端子21与所述第二信号端子31结构相同,在此不再赘述。
在本实施例中,所述第一固定凸部214a是设置于槽壁处的凸起的金属触点;在其它实施例中,所述第一固定凸部214a也可以是所述第一扣接臂213折弯形成的朝向所述第四扣接凸部214b的凸起,在此不作具体限定。在本实施例中,所述第四扣接凸部214b是所述第一扣接臂213折弯形成的朝向所述第一固定凸部214a的凸起;在其它实施例中,所述第四扣接凸部214b也可以是设置于槽壁处的凸起的金属触点,在此不作具体限定。在本实施例中,所述第二信号端子21与所述第一信号端子31的结构相同,在此不再赘述。
优选地,所述第一加强盖51还包括第一外壁515、第二外壁516、第三外壁517、第四外壁518及第五外壁519;所述第一外壁515所述第二外壁516设于所述第一框体514外第一相对位置的两侧,所述第三外壁517及所述第四外壁518设于所述第一框体514外第二相对位置的两侧,所述第五外壁519位于所述第一隔离体的延伸处,设于所述第一框体514外。在本实施例中,所述第一外壁515及所述第三外壁517并排设置,所述第二外壁516及所述第四外壁518并排设置,因而连接稳固。通过所述第一外壁515、所述第二外壁516、所述第三外壁517、所述第四外壁518及所述第五外壁519将所述第一加强盖51焊接至电路板上,进而将所述传输高频信号的板对板连接插座固定于所述电路板上;因此,所述传输高频信号的板对板连接插座具有连接稳固的优点。
优选地,所述第二加强盖52还包括第二框体524、第六外壁525、第七外壁526、第八外壁527、第九外壁528及第十外壁529;所述第六外壁525及所述第七外壁526设于所述第二框体524外第一相对位置的两侧,所述第八外壁527及所述第九外壁528设于所述第二框体524外第二相对位置的两侧,所述第十外壁529位于所述第一隔离体4的延伸处,设于所述第二框体524外。在本实施例中,所述第六外壁525及所述第八外壁527并排设置,所述第七外壁526及所述第九外壁528并排设置,因而连接稳固。通过所述第六外壁525、所述第七外壁526、所述第八外壁527、所述第九外壁528及所述第十外壁529将所述第二加强盖52焊接至电路板上,进而将所述传输高频信号的板对板连接插座固定于所述电路板上。因此,所述传输高频信号的板对板连接插座具有连接稳固的优点。
优选地,所述绝缘基体上还设置有第一对接槽12、第二对接槽13及第一插设槽11。所述第一对接槽12及所述第二对接槽13分别位于所述绝缘基体1位置相对的两侧。所述第一对接槽12从所述第一固定臂511a延伸至所述第四固定臂521a处,所述第二对接槽13从所述第二固定臂512b延伸至所述第五固定臂521b处。所述第一隔离体4插设与所述第一插设槽11内,所述第一插设槽11的长度等于所述第一隔离体4中所述第一凹槽41到所述第二凹槽42的长度。所述第一凹槽41与所述第二凹槽42增加了所述传输高频信号的板对板连接插座与所述对接目标的接触空间,使得链接更加稳固。
综上所述,本实用新型公开的一种传输高频信号的板对板连接插座包括绝缘基体1、第一组信号端子2、第二组信号端子3及第一隔离体4;所述第一隔离体4设于所述绝缘基体1的内侧,所述第一组信号端子2及所述第二组信号端子3位于所述第一隔离体4位置相对的两侧;所述第一隔离体4屏蔽了所述第一组信号端子2及所述第二组信号端子3之间的信号干扰,使得所述连接插座内部传输的信号稳定;所述第一组信号端子2包括若干排成一排的第一信号端子21,所述第一信号端子21固定在所述绝缘基体1上并延伸至所述绝缘基体1的第一侧;所述第二组信号端子3包括若干排成一排的第二信号端子31,所述第二信号端子31固定在所述绝缘基体1上并伸至所述绝缘基体1的第二侧;所述第一组信号端子21及所述第二组信号端子31为正负极交错排布,避免了所述第一组信号端子21及所述第二组信号端子31本身的信号干扰。此外,所述传输高频信号的板对板连接插座还包括加强框5,所述加强框为金属框条,并且接地而设,屏蔽了所述连接插座的外部信号干扰。因而本实用新型具有连接可靠及信号传输较稳定的优点。
以上对本实用新型所提供的传输高频信号的板对板连接插座进行了详细介绍,本文中应用了具体个例对本实用新型的原理及实施方式进行了阐述,以上实施例的说明只是用于帮助理解本实用新型的方法及其核心思想;同时,对于本领域的一般技术人员,依据本实用新型的思想,在具体实施方式及应用范围上均会有改变之处。综上所述,本说明书内容仅为本实用新型的实施方式,并非因此限制本实用新型的专利范围,凡是利用本实用新型说明书及附图内容所作的等效结构或等效流程变换,或直接或间接运用在其他相关的技术领域,均同理包括在本实用新型的专利保护范围内,不应理解为对本实用新型的限制。

Claims (10)

1.一种传输高频信号的板对板连接插座,其特征在于,包括绝缘基体、第一组信号端子、第二组信号端子、第一隔离体及加强框;所述第一隔离体插设于所述绝缘基体的内侧,所述第一组信号端子及所述第二组信号端子位于所述第一隔离体位置相对的两侧;所述第一组信号端子包括若干排成一排的第一信号端子,所述第一信号端子固定在所述绝缘基体上并延伸至所述绝缘基体的第一侧;所述第二组信号端子包括若干排成一排的第二信号端子,所述第二信号端子固定在所述绝缘基体上并伸至所述绝缘基体的第二侧;所述加强框套设在所述绝缘基体上,所述第一组信号端子与所述第二组信号端子均位于所述加强框与所述绝缘基体形成的空间内;所述第一隔离体用于隔离所述第一组信号端子与所述第二组信号端子之间的信号干扰。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传输高频信号的板对板连接插座,其特征在于,若干所述第一信号端子等间距设置。
3.根据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传输高频信号的板对板连接插座,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隔离体包括第一凹槽及第二凹槽,所述第一凹槽及所述第二凹槽设于所述第一隔离体位置相对的两侧。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传输高频信号的板对板连接插座,其特征在于,所述加强框包括第一加强盖,所述第一加强盖盖设在所述绝缘基体上。
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传输高频信号的板对板连接插座,其特征在于,所述加强框还包括第二加强盖,所述第二加强盖盖设在所述绝缘基体上,所述第一加强盖与所述第二加强盖分别位于所述绝缘基体位置相对的两端。
6.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传输高频信号的板对板连接插座,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凹槽及所述第二凹槽的末端分别设有第一焊脚及第二焊脚,所述第一焊脚与所述第一加强盖中间形成第一空白区域,所述第二焊脚与所述第二加强盖中间形成第二空白区域。
7.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传输高频信号的板对板连接插座,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信号端子包括第一固持臂、第一延伸臂及第一扣接臂;所述第一固持臂固定在所述绝缘基体上,所述第一延伸臂的第一端与所述第一固持臂相连,所述第一延伸臂的第二端与所述第一扣接臂相连;所述第一延伸臂与所述第一扣接臂位于所述绝缘基体的第一侧,所述第一扣接臂形成有用于与对接目标连接的第一扣接槽。
8.根据权利要求7所述的传输高频信号的板对板连接插座,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信号端子与所述第二信号端子结构相同。
9.根据权利要求8所述的传输高频信号的板对板连接插座,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加强盖包括第一框体、第一固定臂、第二固定臂及第三固定臂;所述第一固定臂位于所述第一隔离体的延伸处,设于所述第一框体上;所述第二固定臂及所述第三固定臂位于所述第一固定臂相对位置的两侧,设于所述第一框体上。
10.根据权利要求9所述的传输高频信号的板对板连接插座,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固定臂、所述第二固定臂及所述第三固定臂分别设置有第一扣接凸部、第二扣接凸部及第三扣接凸部。
CN201920106899.3U 2019-01-21 2019-01-21 传输高频信号的板对板连接插座 Active CN209544655U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920106899.3U CN209544655U (zh) 2019-01-21 2019-01-21 传输高频信号的板对板连接插座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920106899.3U CN209544655U (zh) 2019-01-21 2019-01-21 传输高频信号的板对板连接插座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209544655U true CN209544655U (zh) 2019-10-25

Family

ID=68271032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1920106899.3U Active CN209544655U (zh) 2019-01-21 2019-01-21 传输高频信号的板对板连接插座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209544655U (zh)

Cited By (1)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TWI831168B (zh) * 2021-04-02 2024-02-01 美商莫仕有限公司 用於基板對基板連接器的插頭連接器以及包括所述插頭連接器的連接器元件

Cited By (1)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TWI831168B (zh) * 2021-04-02 2024-02-01 美商莫仕有限公司 用於基板對基板連接器的插頭連接器以及包括所述插頭連接器的連接器元件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204809456U (zh) 插座连接器
US10020619B2 (en) Electrical connector
CN204809558U (zh) 电连接器
CN103151650B (zh) 信号连接器
US7651342B1 (en) Dual-interface electrical connector with anti-crosstalk means therebetween
CN104966916A (zh) 直立型插座电连接器
CN102946029A (zh) 用于插头和插座组件的接地结构件
JP2007519211A (ja) 改良された電気信号伝達システム
CN204558805U (zh) 插座连接器
CN213584233U (zh) 插头电连接器
CN109830849B (zh) 用于高速连接器的模块结构及高速连接器
US20150024614A1 (en) Electrical connector having a shielding member disposed between two magnetic modules
CN2932759Y (zh) 电连接器组件
CN209544655U (zh) 传输高频信号的板对板连接插座
CN204361413U (zh) 插座连接器
CN202550175U (zh) Usb连接器
CN209709222U (zh) 传输高频信号的抗干扰连接插座
CN109980390B (zh) 连接器
CN109830850B (zh) 用于高速连接器的模块结构及高速连接器
CN109768438B (zh) 用于高速连接器的屏蔽组件、模块结构及高速连接器
CN209544749U (zh) 传输高频信号的抗干扰连接插座
CN209344455U (zh) 传输高频信号的抗干扰连接插座
CN209344369U (zh) 传输高频信号的抗干扰连接插座
CN210201099U (zh) 混合型电连接器
CN211320483U (zh) 组合式抗干扰连接器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