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209544195U - 自动转换开关 - Google Patents

自动转换开关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209544195U
CN209544195U CN201920066339.XU CN201920066339U CN209544195U CN 209544195 U CN209544195 U CN 209544195U CN 201920066339 U CN201920066339 U CN 201920066339U CN 209544195 U CN209544195 U CN 209544195U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spring damping
damping mechanism
drive disk
drive
stored energy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Active
Application number
CN201920066339.XU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黄文体
郭德鑫
洪诗长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Zhejiang Chint Electrics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Zhejiang Chint Electrics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Zhejiang Chint Electrics Co Ltd filed Critical Zhejiang Chint Electrics Co Ltd
Priority to CN201920066339.XU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209544195U/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209544195U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209544195U/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Landscapes

  • Transmission Devices (AREA)

Abstract

本实用新型涉及低压电器领域,具体涉及一种自动转换开关,其储能操作机构处于第二稳定位置时,外力使驱动盘向方向R1转动,驱动盘1通过连杆机构驱动左弹簧阻尼机构使其储能,当左弹簧阻尼机构摆动过第一临界点后,左弹簧阻尼机构释能,其驱动左驱动轴组件加速移动,快速导通第一电源和负载,储能操作机构进入第一稳定位置;所述储能操作机构处于第二稳定位置时,外力使驱动盘向方向R2转动,驱动盘通过连杆机构驱动右弹簧阻尼机构使其储能,当右弹簧阻尼机构摆动过第二临界点后,右弹簧阻尼机构释能,其驱动右驱动轴组件加速移动,快速导通第二电源和负载,储能操作机构进入第三稳定位置;本实用新型可实现开关快速导通,实现开关的三段位操作。

Description

自动转换开关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低压电器领域,具体涉及一种自动转换开关。
背景技术
目前市场上的PC级自动转换开关:
1、存在为双腔室类型,即常用电源的接触系统与备用电源的接触系统分别处于两个不同的腔室内,例如中国专利,公告号为CN202906563U,专利名称为“一种双电源转换开关”;
2、也存在双旋转中心的触头结构,即常用电源与备用电源的触头具有不同的触头旋转中心,例如中国专利,公布号为CN103441008A,专利名称为“自动转换开关的瞬间并联转换结构”,以及中国专利,公告号为 CN203434032U,专利名称为“一种高速转换开关电器”。
随着PC级自动转换开关的不断发展,为了降低成本,三段式自动转换开关出现了单腔体的简易产品,即常用电源触头、备用电源触触头位于同一个腔体内,且其动触头组件为单一旋转中心,通过旋转动触头组件,以实现常用电源或备用电源的合闸/分闸,例如中国专利,公告号为 CN201904246U,专利名称为“双电源自动转换开关”,以及中国专利,公告号为CN207425655U,专利名称为“一种自动转换开关中转轴储能结构以及自动转换开关”。
但是,这类自动转换开关的传动机构,一般采用了定位机构原理,虽然可以实现3个不同位置的定位,但存在着分闸速度较慢、分断能力受电机转速或手动操作速度的影响大的缺陷。
还有一种自动转换开关,为单腔室结构,动触头组件为单一旋转中心,其传动机构为电磁吸合式,例如中国专利,公开号为CN102812531A,专利名称为“电源转换开关”,该自动转换开关为两段式结构,即机构在电动情况下,只能选择常用电源或备用电源,不能实现双位断电,并且其触头刚开始运动的速度与电磁吸合速度有关。
发明内容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克服现有技术的缺陷,提供一种自动转换开关,其储能操作机构可实现自动转换开关的快速导通,而且储能操作机构可保持在三种稳定位置处,实现了自动转换开关的三段位操作。
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采用了如下技术方案:
一种自动转换开关,其包括储能操作机构,储能操作机构包括驱动盘1、连杆机构、左弹簧阻尼机构20、右弹簧阻尼机构21、左驱动轴组件206和右驱动轴组件216;所述驱动盘1与连杆机构相连,连杆机构分别通过左驱动轴组件206、右驱动轴组件216与左弹簧阻尼机构20一端、右弹簧阻尼机构21一端铰接,左弹簧阻尼机构20另一端枢转设置,右弹簧阻尼机构 21另一端枢转设置,左驱动轴组件206和右驱动轴组件216分别与自动转换开关的动触头组件驱动配合;
所述储能操作机构处于第二稳定位置时,外力使驱动盘1向第一电源导通方向R1转动,驱动盘1通过连杆机构驱动左弹簧阻尼机构20摆动,使左弹簧阻尼机构20储能,当左弹簧阻尼机构20摆动过第一临界点后,左弹簧阻尼机构20释能,左弹簧阻尼机构20驱动左驱动轴组件206加速移动,左驱动轴组件206驱动动触头组件快速导通第一电源和负载,并使储能操作机构进入第一稳定位置;
所述储能操作机构处于第二稳定位置时,外力使驱动盘1向与第一电源导通方向R1相反的第二电源导通方向R2转动,驱动盘1通过连杆机构驱动右弹簧阻尼机构21摆动,使右弹簧阻尼机构21储能,当右弹簧阻尼机构21摆动过第二临界点后,右弹簧阻尼机构21释能,右弹簧阻尼机构 21驱动右驱动轴组件216加速移动,右驱动轴组件216驱动动触头组件快速导通第二电源和负载,并使储能操作机构进入第三稳定位置。
优选的,所述储能操作机构由第二稳定位置进入第一稳定位置后,外力使驱动盘1向第二电源导通方向R2转动,驱动盘1通过连杆组件驱动左弹簧阻尼机构20摆动,使左弹簧阻尼机构20储能,当左弹簧阻尼机构20 摆动过第一临界点后,左弹簧阻尼机构20释能,左弹簧阻尼机构20驱动左驱动轴组件206加速移动,左驱动轴组件206驱动动触头组件快速分断第一电源和负载,并使储能操作机构进入第二稳定位置;
所述储能操作机构由第二稳定位置进入第三稳定位置后,外力使驱动盘1向第一电源导通方向R1转动,驱动盘1通过连杆机构驱动右弹簧阻尼机构21摆动,使右弹簧阻尼机构21储能,当右弹簧阻尼机构21摆动过第二临界点后,右弹簧阻尼机构21释能,右弹簧阻尼机构21驱动右驱动轴组件216加速移动,右驱动轴组件216驱动动触头组件快速分断第二电源和负载,并使储能操作机构进入第二稳定位置。
优选的,所述储能操作机构处于第二稳定位置时,自动转换开关处于双分闸状态;所述储能操作机构处于第一稳定位置时,自动转换开关处于第一电源合闸状态;所述储能操作机构处于第二稳定位置时,自动转换开关处于第二电源合闸状态。
优选的,所述连杆机构包括左驱动杆205、右驱动杆215、左连杆204 和右连杆214;所述左驱动杆205一端与驱动盘1相连,另一端通过左驱动轴组件206与左弹簧阻尼机构20一端铰接,左弹簧阻尼机构20另一端枢转设置,右驱动杆215一端与驱动盘1相连,另一端通过右驱动轴组件216 与右弹簧阻尼机构21一端铰接,右弹簧阻尼机构21另一端枢转设置;所述左连杆204一端通过左驱动轴组件206与左弹簧阻尼机构20一端铰接,另一端枢转设置,右连杆214一端通过右驱动轴组件216与右弹簧阻尼机构21一端铰接,另一端枢转设置;
所述储能操作机构处于第二稳定位置时,外力使驱动盘1向第一电源导通方向R1转动,驱动盘1通过左驱动杆205驱动左弹簧阻尼机构20摆动,使左弹簧阻尼机构20储能,当左弹簧阻尼机构20摆动过第一临界点后,左弹簧阻尼机构20释能,左弹簧阻尼机构20驱动左驱动轴组件206 加速移动,左驱动轴组件206驱动动触头组件快速导通第一电源和负载,并使储能操作机构进入第一稳定位置;
所述储能操作机构处于第二稳定位置时,外力使驱动盘1向第二电源导通方向R2转动,驱动盘1通过右驱动杆215驱动右弹簧阻尼机构21摆动,使右弹簧阻尼机构21储能,当右弹簧阻尼机构21摆动过第二临界点后,右弹簧阻尼机构21释能,右弹簧阻尼机构21驱动右驱动轴组件216 加速移动,右驱动轴组件216驱动动触头组件快速导通第二电源和负载,并使储能操作机构进入第三稳定位置。
优选的,所述储能操作机构由第二稳定位置进入第一稳定位置后,外力使驱动盘1向第二电源导通方向R2转动,驱动盘1通过左驱动杆205驱动左弹簧阻尼机构20摆动,使左弹簧阻尼机构20储能,当左弹簧阻尼机构20摆动过第一临界点后,左弹簧阻尼机构20释能,左弹簧阻尼机构20 驱动左驱动轴组件206加速移动,左驱动轴组件206驱动动触头组件快速分断第一电源和负载,并使储能操作机构进入第二稳定位置;
所述储能操作机构由第二稳定位置进入第三稳定位置后,外力使驱动盘1向第一电源导通方向R1转动,驱动盘1通过右驱动杆215驱动右弹簧阻尼机构21摆动,使右弹簧阻尼机构21储能,当右弹簧阻尼机构21摆动过第二临界点后,右弹簧阻尼机构21释能,右弹簧阻尼机构21驱动右驱动轴组件216加速移动,右驱动轴组件216驱动动触头组件快速分断第二电源和负载,并使储能操作机构进入第二稳定位置。
优选的,所述左驱动杆205包括分别设置在其两端的左驱动杆前端205a 和左驱动杆后端205b,左驱动杆前端205a设有左腰形孔2050,左驱动杆后端205b通过左驱动轴组件206与左弹簧阻尼机构20一端铰接;所述右驱动杆215包括分别设置在其两端的右驱动杆前端215a和右驱动杆后端 215b,右驱动杆前端215a设有右腰形孔2150,右驱动杆后端215b通过右驱动轴组件216与右弹簧阻尼机构21铰接;
所述驱动盘1包括设置在其上的左曲柄10和右曲柄11,左曲柄10插装在左腰形孔2050内且左曲柄10能在左腰形孔2050内往复滑动,右曲柄 11插装在右腰形孔2150内且右曲柄11能在右腰形孔2150内往复滑动。
优选的,所述左连杆204一端和右连杆214一端均通过第一枢轴2021 枢转设置;所述左弹簧阻尼机构20、左驱动杆205、左连杆204、左驱动轴组件206位于第一枢轴2021和驱动盘1的旋转中心的连接线一侧,右弹簧阻尼机构21、右驱动杆215、右连杆214、右驱动轴组件216位于第一枢轴 2021和驱动盘1的旋转中心的连接线另一侧。
优选的,所述左弹簧阻尼机构20包括左弹簧200、左弹簧支架201和左枢轴202,左弹簧支架201包括设置在其一端且沿左弹簧支架201轴向延伸的左支架腰形孔,左枢轴202插装在左支架腰形孔内,左弹簧支架201 通过左枢轴202枢转设置,左弹簧支架201另一端与左驱动杆205铰接,左弹簧200套设在左弹簧支架201上,一端与左枢轴202相连,另一端与左弹簧支架201的与左驱动杆205铰接的一端相连;
所述右弹簧阻尼机构21包括右弹簧210、右弹簧支架211和右枢轴212,右弹簧支架211包括设置在其一端且沿右弹簧支架211轴向延伸的右支架腰形孔,右枢轴212插装在右支架腰形孔内,右弹簧支架211通过右枢轴 212枢转设置,右弹簧支架211另一端与右驱动杆215铰接,右弹簧210套设在右弹簧支架211上,一端与右枢轴212相连,另一端与右弹簧支架211 的与右驱动杆215铰接的一端相连。
优选的,所述储能操作机构还包括中部枢转设置的转盘4,转盘4与动触头组件同轴联动,转盘4包括左圆弧槽40和右圆弧槽41,左圆弧槽40 和右圆弧槽41对称分布在转盘4的旋转中心两侧,左圆弧槽40包括分别设置在其两端的左圆弧槽上端40a和左圆弧槽下端40b,右圆弧槽41包括分别设置在其两端的右圆弧槽上端41a和右圆弧槽下端41b,左驱动轴组件 206一端设置在左圆弧槽40内,右驱动轴组件216一端设置在右圆弧槽41 内;
所述储能操作机构处于第二稳定位置时,外力使驱动盘1向第一电源导通方向R1转动,驱动盘1通过左驱动杆205驱动左弹簧阻尼机构20摆动,使左弹簧阻尼机构20储能,当左弹簧阻尼机构20摆动过第一临界点后,左弹簧阻尼机构20释能,左弹簧阻尼机构20通过左驱动轴组件206 推动左圆弧槽上端40a,使转盘4加速转动,转盘4带动动触头组件转动并使动触头组件快速导通第一电源和负载,并使储能操作机构进入第一稳定位置;
所述储能操作机构处于第二稳定位置时,外力使驱动盘1向第二电源导通方向R2转动,驱动盘1通过右驱动杆215驱动右弹簧阻尼机构21摆动,使右弹簧阻尼机构21储能,当右弹簧阻尼机构21摆动过第二临界点后,右弹簧阻尼机构21释能,右弹簧阻尼机构21通过右驱动轴组件216 推动右圆弧槽上端41a,使转盘4加速转动,转盘4带动动触头组件转动并使动触头组件快速导通第二电源和负载,并使储能操作机构进入第三稳定位置。
优选的,所述储能操作机构由第二稳定位置进入第一稳定位置后,外力使驱动盘1向第二电源导通方向R2转动,驱动盘1通过左驱动杆205驱动左弹簧阻尼机构20摆动,使左弹簧阻尼机构20储能,当左弹簧阻尼机构20摆动过第一临界点后,左弹簧阻尼机构20释能,左弹簧阻尼机构20 通过左驱动轴组件206推动左圆弧槽下端40b,使转盘4加速转动,转盘4带动动触头组件转动并使动触头组件快速分断第一电源和负载,并使储能操作机构进入第二稳定位置;
所述储能操作机构由第二稳定位置进入第三稳定位置后,外力使驱动盘1向第一电源导通方向R1转动,驱动盘1通过右驱动杆215驱动右弹簧阻尼机构21摆动,使右弹簧阻尼机构21储能,当右弹簧阻尼机构21摆动过第二临界点后,右弹簧阻尼机构21释能,右弹簧阻尼机构21通过右驱动轴组件216推动右圆弧槽下端41b,使转盘4加速转动,转盘4带动动触头组件转动并使动触头组件快速分断第二电源和负载,并使储能操作机构进入第二稳定位置。
优选的,所述储能操作机构还包括电机9,电机9与驱动盘1相连,为驱动盘1提供驱动其转动的外力;所述电机9、驱动盘1和转盘4依次设置,左弹簧阻尼机构20、右弹簧阻尼机构21分别位于驱动盘1两侧,且位于电机9和转盘4之间,连杆机构位于驱动盘1一侧且位于左弹簧阻尼机构20 和右弹簧阻尼机构21之间。
优选的,所述左曲柄10与驱动盘1的旋转中心的距离,与右曲柄11 与驱动盘1的旋转中心的距离相同;所述左曲柄10与驱动盘1的旋转中心的连线,与右曲柄11与驱动盘1的旋转中心的连线的夹角<180°。
优选的,所述驱动盘1包括相对设置的第一盘1a和第二盘1b,第一盘 1a和第二盘1b的结构相同,第一盘1a和第二盘1b通过多根连接轴12相连,且左曲柄10和右曲柄11的两端均分别与第一盘1a和第二盘1b相连,连接轴12位于驱动盘1的旋转中心一侧,左曲柄10和右曲柄11位于驱动盘1的旋转中心另一侧。
本实用新型的自动转换开关,其储能操作机构由第二稳定位置进入第一稳定位置时,经过左弹簧阻尼机构20的储能和释能,使左驱动轴组件206 加速移动,左驱动轴组件206则驱动动触头组件快速导通第一电源和负载,储能操作机构由第二稳定位置进入第三稳定位置时,经过右弹簧阻尼机构 21的储能和释能,使右驱动轴组件216加速移动,右驱动轴组件216则驱动动触头组件快速导通第二电源和负载,从而使本实用新型自动转换开关的合闸速度显著提高,与现有自动转换开关相比,本实用新型自动转换开的合闸速度不会受到电机或手动操作的速度的影响,有利于提高本实用新型自动转换开关动作性能;而且本实用新型的自动转换开关,其储能操作机构可保持在第一稳定位置、第二稳定位置和第三稳定位置,使其实现了三段式操作。
附图说明
图1是本实用新型储能机构的结构示意图,其示出了转盘、连杆机构、驱动盘、左弹簧阻尼机构、右弹簧阻尼机构和电机的装配关系;
图2是本实用新型储能机构的结构示意图,其示出了转盘、连杆机构、驱动盘、左弹簧阻尼机构和右弹簧阻尼机构的装配关系;
图3是本实用新型储能机构的结构示意图,其示出了转盘、驱动盘、左弹簧阻尼机构和右弹簧阻尼机构的位置关系;
图4是本实用新型储能机构的结构示意图,其示出了驱动盘、左驱动杆和右驱动杆的装配关系;
图5是本实用新型转盘的结构示意图;
图6是本实用新型的处于第一稳定位置的储能机构的结构示意图;
图7是本实用新型的处于第一稳定位置的储能机构的另一结构示意图;
图8是本实用新型的处于第二稳定位置的储能机构的结构示意图;
图9是本实用新型的处于第二稳定位置的储能机构的另一结构示意图;
图10是本实用新型的处于第三稳定位置的储能机构的结构示意图;
图11是本实用新型的处于第三稳定位置的储能机构的另一结构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以下结合附图1-11给出的实施例,进一步说明本实用新型的自动转换开关的具体实施方式。本实用新型的自动转换开关不限于以下实施例的描述。
本实用新型的自动转换开关,其包括储能操作机构,储能操作机构包括驱动盘1、连杆机构、左弹簧阻尼机构20、右弹簧阻尼机构21、左驱动轴组件206和右驱动轴组件216;所述驱动盘1与连杆机构相连,连杆机构分别通过左驱动轴组件206、右驱动轴组件216与左弹簧阻尼机构20一端、右弹簧阻尼机构21一端铰接,左弹簧阻尼机构20另一端枢转设置,右弹簧阻尼机构21另一端枢转设置,左驱动轴组件206和右驱动轴组件216分别与自动转换开关的动触头组件驱动配合;
所述储能操作机构处于第二稳定位置时,外力使驱动盘1向第一电源导通方向R1转动,驱动盘1通过连杆机构驱动左弹簧阻尼机构20摆动,使左弹簧阻尼机构20储能,当左弹簧阻尼机构20摆动过第一临界点后,左弹簧阻尼机构20释能,左弹簧阻尼机构20驱动左驱动轴组件206加速移动,左驱动轴组件206驱动动触头组件快速导通第一电源和负载,并使储能操作机构进入第一稳定位置;
所述储能操作机构处于第二稳定位置时,外力使驱动盘1向与第一电源导通方向R1相反的第二电源导通方向R2转动,驱动盘1通过连杆机构驱动右弹簧阻尼机构21摆动,使右弹簧阻尼机构21储能,当右弹簧阻尼机构21摆动过第二临界点后,右弹簧阻尼机构21释能,右弹簧阻尼机构 21驱动右驱动轴组件216加速移动,右驱动轴组件216驱动动触头组件快速导通第二电源和负载,并使储能操作机构进入第三稳定位置。
本实用新型的自动转换开关,其储能操作机构由第二稳定位置进入第一稳定位置时,经过左弹簧阻尼机构20的储能和释能,使左驱动轴组件206 加速移动,左驱动轴组件206则驱动动触头组件快速导通第一电源和负载,储能操作机构由第二稳定位置进入第三稳定位置时,经过右弹簧阻尼机构 21的储能和释能,使右驱动轴组件216加速移动,右驱动轴组件216则驱动动触头组件快速导通第二电源和负载,从而使本实用新型自动转换开关的合闸速度显著提高,与现有自动转换开关相比,本实用新型自动转换开的合闸速度不会受到电机转速或手动操作速度,有利于提高本实用新型自动转换开关动作性能;而且本实用新型的自动转换开关,其储能操作机构可保持在第一稳定位置、第二稳定位置和第三稳定位置,使其实现了三段式操作。
优选的,所述储能操作机构由第二稳定位置进入第一稳定位置后,外力使驱动盘1向第二电源导通方向R2转动,驱动盘1通过连杆组件驱动左弹簧阻尼机构20摆动,使左弹簧阻尼机构20储能,当左弹簧阻尼机构20 摆动过第一临界点后,左弹簧阻尼机构20释能,左弹簧阻尼机构20驱动左驱动轴组件206加速移动,左驱动轴组件206驱动动触头组件快速分断第一电源和负载,并使储能操作机构进入第二稳定位置;
所述储能操作机构由第二稳定位置进入第三稳定位置后,外力使驱动盘1向第一电源导通方向R1转动,驱动盘1通过连杆机构驱动右弹簧阻尼机构21摆动,使右弹簧阻尼机构21储能,当右弹簧阻尼机构21摆动过第二临界点后,右弹簧阻尼机构21释能,右弹簧阻尼机构21驱动右驱动轴组件216加速移动,右驱动轴组件216驱动动触头组件快速分断第二电源和负载,并使储能操作机构进入第二稳定位置。
本实用新型的自动转换开关,可分别实现第一电源和第二电源的快速导通/分断,显著提高自动转换开关的导通/分断能力。
优选的,所述储能操作机构处于第二稳定位置时,自动转换开关处于双分闸状态,即动触头组件既不导通第一电源和负载,也不导通第二电源和负载;所述储能操作机构处于第一稳定位置时,自动转换开关处于第一电源合闸状态,即动触头组件导通第一电源和负载;所述储能操作机构处于第三稳定位置使,自动转换开关处于第二电源合闸状态,即动触头组件导通第二电源和负载。
需要指出的是,所述第一电源是常用电源(或备用电源),第二电源是备用电源(或常用电源)。
如图1-11所示,为本实用新型的自动转换开关的一个实施例。
如图1-5所示,本实用新型的自动转换开关,其包括储能操作机构,储能操作机构包括驱动盘1、连杆机构、左弹簧阻尼机构20、右弹簧阻尼机构21、左驱动轴组件206和右驱动轴组件216;所述连杆机构包括左驱动杆205、右驱动杆215、左连杆204和右连杆214,左驱动杆205一端与驱动盘1相连,另一端通过左驱动轴组件206与左弹簧阻尼机构20一端铰接,左弹簧阻尼机构20另一端枢转设置,右驱动杆215一端与驱动盘1相连,另一端通过右驱动轴组件216与右弹簧阻尼机构21一端铰接,右弹簧阻尼机构21另一端枢转设置,左连杆204一端通过左驱动轴组件206与左弹簧阻尼机构20一端铰接,另一端枢转设置,右连杆214一端通过右驱动轴组件216与右弹簧阻尼机构21一端铰接,另一端枢转设置。具体的,如图2所示,所述驱动盘1设置在连杆机构上侧,左弹簧阻尼机构20和右弹簧阻尼机构21分别位于连杆机构和驱动盘1两侧,左驱动杆205上端与驱动盘1相连,下端通过左驱动轴组件206与左弹簧阻尼机构20的左端铰接,左弹簧阻尼机构20的右端枢转设置,右驱动杆215上端与驱动盘1相连,下端通过右驱动轴组件216与右弹簧阻尼机构21右端铰接,右弹簧阻尼机构21左端枢转设置,左连杆204下端通过左驱动轴组件206与左弹簧阻尼机构20的左端铰接,上端枢转设置,右连杆214下端通过右驱动轴组件216 与右弹簧阻尼机构21的右端铰接,上端枢转设置;所述左驱动杆205、左连杆204和左弹簧阻尼机构20均与左驱动轴组件206转动相连,右驱动杆 215、右连杆214和右弹簧阻尼机构21均与右驱动轴组件216转动相连。
优选的,如图2所示,所述左连杆204一端和右连杆214一端均通过第一枢轴2021枢转设置。进一步的,如图2所示,所述左弹簧阻尼机构20、左驱动杆205、左连杆204和左驱动轴组件206位于第一枢轴2021和驱动盘1的旋转中心的连接线一侧,右弹簧阻尼机构21、右驱动杆215、右连杆214、右驱动轴组件216位于第一枢轴2021和驱动盘1的旋转中心的连接线另一侧。进一步的,如图6-11所示,所述左弹簧阻尼机构20的左枢轴202、右弹簧阻尼机构21的右枢轴212和第一枢轴2021位于同一条直线上。
优选的,所述第一枢轴2021固定不动。
优选的,所述第一枢轴2021可以发生微小的偏移,即可发生较小幅度的移动,以便于装配。
优选的,如图2和4所示,所述左驱动杆205包括分别设置在其两端的左驱动杆前端205a和左驱动杆后端205b,左驱动杆前端205a设有左腰形孔2050,左驱动杆205b通过左驱动轴组件206与左弹簧阻尼机构20一端铰接;所述右驱动杆215包括分别设置在其两端的右驱动杆前端215a和右驱动杆后端215b,右驱动杆前端215a设有右腰形孔2150,右驱动杆后端215b通过右驱动轴组件216与右弹簧阻尼机构21铰接。
优选的,所述左驱动杆205和右驱动杆215的结构相同,左连杆204 和右连杆214的结构相同,有利于减少本实用新型自动转换开关的零件种类,降低生产升本,提升零件的通用性。
优选的,如图2和4所示,所述驱动盘1包括设置在其上的左曲柄10 和右曲柄11,左曲柄10插装在左腰形孔2050内且左曲柄10能在左腰形孔 2050内往复滑动,右曲柄11插装在右腰形孔2150内且右曲柄11能在右腰形孔2150内往复滑动。进一步的,如图7、9、11所示,所述左曲柄10与驱动盘1的旋转中心的距离,与右曲柄11与驱动盘1的旋转中心的距离相同;所述左曲柄10与驱动盘1的旋转中心的连线,与右曲柄11与驱动盘1 的旋转中心的连线的夹角<180°。进一步的,如图7、9、11所示,所述左曲柄10与驱动盘1的旋转中心的连线,与右曲柄11与驱动盘1的旋转中心的连线的夹角为90°。
优选的,如图2所示,所述左弹簧阻尼机构20包括左弹簧200、左弹簧支架201和左枢轴202,左弹簧支架201包括设置在其一端且沿左弹簧支架201轴向延伸的左支架腰形孔,左枢轴202插装在左支架腰形孔内,左弹簧支架201通过左枢轴202枢转设置,左弹簧支架201另一端与左驱动杆205铰接,左弹簧200套设在左弹簧支架201上,一端与左枢轴202相连,另一端与左弹簧支架201的与左驱动杆205铰接的一端相连;所述右弹簧阻尼机构20包括右弹簧210、右弹簧支架211和右枢轴212,右弹簧支架211包括设置在其一端且沿右弹簧支架211轴向延伸的右支架腰形孔,右枢轴212插装在右支架腰形孔内,右弹簧支架211通过右枢轴212枢转设置,右弹簧支架211另一端与右驱动杆215铰接,右弹簧210套设在右弹簧支架211上,一端与右枢轴212相连,另一端与右弹簧支架211的与右驱动杆215铰接的一端相连。进一步的,如图2所示,所述左弹簧阻尼机构20和右弹簧阻尼机构21的结构相同,有利于减少本实用新型自动转换开关的零件种类,有利于降低生产成本,提高了零件的通用性。
优选的,如图1和4所示,所述驱动盘1包括相对设置的第一盘1a和第二盘1b,第一盘1a和第二盘1b的结构相同,第一盘1a和第二盘1b通过多根连接轴12相连,且左曲柄10和右曲柄11的两端均分别与第一盘1a 和第二盘1b相连,连接轴12位于驱动盘1的旋转中心一侧,左曲柄10和右曲柄11位于驱动盘1的旋转中心另一侧。进一步的,如图4所示,所述第一盘1a和第二盘1b通过两根连接轴12相连。
所述储能操作机构处于第二稳定位置(如图8和9所示)时,外力使驱动盘1向第一电源导通方向R1转动,驱动盘1通过左驱动杆205驱动左弹簧阻尼机构20摆动,使左弹簧阻尼机构20储能,当左弹簧阻尼机构20 摆动过第一临界点后,左弹簧阻尼机构20释能,左弹簧阻尼机构20驱动左驱动轴组件206加速移动,左驱动轴组件206驱动动触头组件快速导通第一电源和负载,并使储能操作机构进入第一稳定位置(如图6和7所示);所述储能操作机构由第二稳定位置(如图8和9所示)进入第一稳定位置 (如图6和7所示)后,外力使驱动盘1向第二电源导通方向R2转动,驱动盘1通过左驱动杆205驱动左弹簧阻尼机构20摆动,使左弹簧阻尼机构 20储能,当左弹簧阻尼机构20摆动过第一临界点后,左弹簧阻尼机构20 释能,左弹簧阻尼机构20驱动左驱动轴组件206加速移动,左驱动轴组件 206驱动动触头组件快速分断第一电源和负载,并使储能操作机构进入第二稳定位置(如图8和9所示)。
具体的,结合图6-9所示,所述储能操作机构处于第二稳定位置时,外力使驱动盘1向第一电源导通方向R1旋转,驱动盘1通过左曲柄10拉动左驱动杆205向左侧移动,左驱动杆205通过左驱动轴组件206拉动左弹簧阻尼机构20向左侧摆动,使左弹簧阻尼机构20储能,当左弹簧阻尼机构20变为竖直状态时,左弹簧阻尼机构20储能达到最大,左弹簧阻尼机构20继续向左摆动(即驱动盘1转过第一临界点,左弹簧阻尼机构20 摆动过第一临界点),则左弹簧阻尼机构20转为释能状态;所述储能操作机构由第二稳定位置进入第一稳定位置后,外力使驱动盘1向第二电源导通方向R2旋转,驱动盘1通过左曲柄10推动左驱动杆205向右侧移动,左驱动杆205通过左驱动轴组件206推动左弹簧阻尼机构20向右侧摆动,当左弹簧阻尼机构20变为竖直状态时,左弹簧阻尼机构20储能达到最大,左弹簧阻尼机构20继续向右摆动(即,驱动盘1转过第一临界点,左弹簧阻尼机构20摆动过第一临界点),则左弹簧阻尼结构20转为释能状态。在上述的动作过程中,所述驱动盘1的右曲柄11则仅在右驱动杆215的右腰形孔2150内往复滑动,并不会驱动右弹簧阻尼机构21摆动。优选的,如图8和9所示方向,所述储能操作机构处于第二稳定位置时,所述左曲柄 10位于靠近左腰形孔2050左端的位置,右曲柄11位于靠近右腰形孔2150 左端的位置。
所述储能操作机构处于第二稳定位置(如图8和9所示)时,外力使驱动盘1向第二电源导通方向R2转动,驱动盘1通过右驱动杆215驱动右弹簧阻尼机构21摆动,使右弹簧阻尼机构21储能,当右弹簧阻尼机构21 摆动过第二临界点后,右弹簧阻尼机构21释能,右弹簧阻尼机构21驱动右驱动轴组件216加速移动,右驱动轴组件216驱动动触头组件快速导通第二电源和负载,并使储能操作机构进入第三稳定位置(如图10和11所示);所述储能操作机构由第二稳定位置(如图8和9所示)进入第三稳定位置(如图10和11所示)后,外力使驱动盘1向第一电源导通方向R1转动,驱动盘1通过右驱动杆215驱动右弹簧阻尼机构21摆动,使右弹簧阻尼机构21储能,当右弹簧阻尼机构21摆动过第二临界点后,右弹簧阻尼机构21释能,右弹簧阻尼机构21驱动右驱动轴组件216加速移动,右驱动轴组件216驱动动触头组件快速分断第二电源和负载,并使储能操作机构进入第二稳定位置(如图8和9所示)。
具体的,结合图8-11所示,所述储能操作机构处于第二稳定位置时,外力使驱动盘1向第二电源导通方向R2旋转,驱动盘1通过右曲柄11拉动右驱动杆215向左侧移动,右驱动杆215通过右驱动轴组件216拉动右弹簧阻尼机构21向左侧摆动,使右弹簧阻尼机构21储能,当右弹簧阻尼机构21变为竖直状态时,右弹簧阻尼机构21的储能达到最大,右弹簧阻尼机构21继续向左摆动(即,使驱动盘1转过第二临界点),则右弹簧阻尼机构21转为释能状态;所述储能操作机构由第二稳定位置进入第三稳定位置后,外力使驱动盘1向第一电源导通方向R1转动,驱动盘1通过右曲柄11推动右驱动杆215向右侧移动,右驱动杆215通过右驱动轴组件216 推动右弹簧阻尼机构21向右摆动,使右弹簧阻尼机构21储能,当右弹簧阻尼机构21变为竖直状态时,右弹簧阻尼机构21的储能达到最大,右弹簧阻尼机构21继续向右摆动(即,使驱动盘1转过第二临界点),则右弹簧阻尼机构21转为释能状态。在上述的动作过程中,所述驱动盘1的左曲柄10则仅在左驱动杆205的左腰形孔2050内往复滑动,并不会驱动右弹簧阻尼机构21摆动。
优选的,如图1-11所示,所述储能操作机构还包括中部枢转设置的转盘4,转盘4与动触头组件同轴联动,转盘4包括左圆弧槽40和右圆弧槽 41,左圆弧槽40和右圆弧槽41对称分布在转盘4的旋转中心两侧,左圆弧槽40包括分别设置在其两端的左圆弧槽上端40a和左圆弧槽下端40b,右圆弧槽41包括分别分别设置在其两端的右圆弧槽上端41a和右圆弧槽下端41b,左驱动轴组件206一端设置在左圆弧槽40内,右驱动轴组件216 一端设置在右圆弧槽41内。
优选的,如图5所示,所述左驱动轴组件206包括左铰接轴206a和设置在左铰接轴206a一端的左驱动轴206b,左驱动轴206b的外径>左铰接轴 206a的外径,左连杆204、左驱动杆205分别通过左铰接轴206a与左弹簧阻尼机构20铰接,左驱动轴206b设置在左圆弧槽40内;所述右驱动轴组件216包括右铰接轴216a和设置在右铰接轴216a一端的右驱动轴216b,右驱动轴216b的外径>右铰接轴216a的外径,右连杆214、右驱动杆215 分别通过右铰接轴216a与右弹簧阻尼机构21铰接,右驱动轴216b设置在右圆弧槽41内。进一步的,所述左驱动轴组件206和右驱动轴组件216的结构相同。
所述储能操作机构处于第二稳定位置(如图8和9所示)时,外力使驱动盘1向第一电源导通方向R1转动,驱动盘1通过左驱动杆205驱动左弹簧阻尼机构20摆动,使左弹簧阻尼机构20储能,当左弹簧阻尼机构20 摆动过第一临界点后,左弹簧阻尼机构20释能,左弹簧阻尼机构20通过左驱动轴组件206推动左圆弧槽上端40a,使转盘4加速转动,转盘4带动动触头组件转动并使动触头组件快速导通第一电源和负载,并使储能操作机构进入第一稳定位置(如图6和7所示);所述储能操作机构由第二稳定位置(如图8和9所示)进入第一稳定位置(如图6和7所示)后,外力使驱动盘1向第二电源导通方向R2转动,驱动盘1通过左驱动杆205驱动左弹簧阻尼机构20摆动,使左弹簧阻尼机构20储能,当左弹簧阻尼机构 20摆动过第一临界点后,左弹簧阻尼机构20释能,左弹簧阻尼机构20通过左驱动轴组件206推动左圆弧槽下端40b,使转盘4加速转动,转盘4带动动触头组件转动并使动触头组件快速分断第一电源和负载,并使储能操作机构进入第二稳定位置(如图8和9所示)。
具体的,如图8和9所示,所述储能操作机构处于第二稳定位置时,左驱动轴206b、右驱动轴216b分别位于左圆弧槽下端40b处、右圆弧槽下端41b处,外力使驱动盘1向第一电源导通方向R1转动,驱动盘1通过左驱动杆205拉动左弹簧阻尼机构20向左摆动,直至使左驱动轴206b从左圆弧槽下端40b处移动至左圆弧槽上端40a处,此时左弹簧阻尼机构20处于竖直状态且储能达到最大,左弹簧阻尼机构20继续向左摆动(即,使驱动盘1转过第一临界点,左弹簧阻尼机构20摆动过第一临界点),左弹簧阻尼机构20转为释能状态,左弹簧阻尼机构20通过左驱动轴206b推动左圆弧槽上端40a,使转盘4加速转动,转盘4驱动动触头组件快速导通第一电源和负载,同时储能操作机构进入第一稳定位置,如图6和7所示,左驱动轴206b位于左圆弧槽上端40a处,右驱动轴216b则位于右圆弧槽上端40a处。上述动作过程中,左圆弧槽40作为左驱动轴206b的空行程,使左弹簧阻尼机构20在完成储能前不会带动转盘4转动,而且右驱动轴 216b在整个动作过程中的位置保持不变,从而实现两组弹簧阻尼机构互不干扰。所述储能操作机构由第二稳定位置(如图8和9所示)进入第一稳定位置(如图6和7所示)后,外力使驱动盘1向第二电源导通方向R2转动,驱动盘1通过左驱动杆205推动左弹簧阻尼机构20向右摆动,直至使左驱动轴206b从左圆弧槽上端40a处移动至左圆弧槽下端40b,此时左弹簧阻尼机构20处于竖直状态且储能达到最大,左弹簧阻尼机构20继续向右摆动(即,使驱动盘1转过第一临界点,左弹簧阻尼机构20摆动过第一临界点),左弹簧阻尼机构20转为释能状态,左弹簧阻尼机构20通过左驱动轴206b推动左圆弧槽下端40b,使转盘4加速转动,转盘4驱动动触头组件快速分断第一电源和负载,同时储能操作机构进入第二稳定位置(如图8和9所示)。上述动作过程中,左圆弧槽40作为左驱动轴206b的空行程,使左弹簧阻尼机构20在完成储能前不会带动转盘4转动,而且右驱动轴216b在整个动作过程中的位置保持不变。
所述储能操作机构处于第二稳定位置(如图8和9所示)时,外力使驱动盘1向第二电源导通方向R2转动,驱动盘1通过右驱动杆215驱动右弹簧阻尼机构21摆动,使右弹簧阻尼机构21储能,当右弹簧阻尼机构21 摆动过第二临界点后,右弹簧阻尼机构21释能,右弹簧阻尼机构21通过右驱动轴组件216推动右圆弧槽上端41a,使转盘4加速转动,转盘4带动动触头组件转动并使动触头组件快速导通第二电源和负载,并使储能操作机构进入第三稳定位置(如图10和11所示);所述储能操作机构由第二稳定位置(如图8和9所示)进入第三稳定位置(如图10和11所示)后,外力使驱动盘1向第一电源导通方向R1转动,驱动盘1通过右驱动杆215 驱动右弹簧阻尼机构21摆动,使右弹簧阻尼机构21储能,当右弹簧阻尼机构21摆动过第二临界点后,右弹簧阻尼机构21释能,右弹簧阻尼机构 21通过右驱动轴组件216推动右圆弧槽下端41b,使转盘4加速转动,转盘4带动动触头组件转动并使动触头组件快速分断第二电源和负载,并使储能操作机构进入第二稳定位置(如图8和9所示)。
具体的,如图8和9所示,所述储能操作机构处于第二稳定位置时,左驱动轴206b、右驱动轴216b分别位于左圆弧槽下端40b处、右圆弧槽下端41b处,外力使驱动盘1向第二电源导通方向R2转动,驱动盘1通过右驱动杆215拉动右弹簧阻尼机构21向左摆动,直至使右驱动轴216b从右圆弧槽下端41b处移动至右圆弧槽上端41a处,此时右弹簧阻尼机构21处于竖直状态且储能达到最大,右弹簧阻尼机构21继续向左摆动(即,使驱动盘1转过第二临界点),右弹簧阻尼机构21转为释能状态,右弹簧阻尼机构21通过右驱动轴216b推动右圆弧槽上端41a,使转盘4加速转动,转盘4驱动动触头组件快速导通第二电源和负载,同时储能操作机构进入第三稳定位置,如图10和11所示,右驱动轴216b位于左圆弧槽上端41a处,左驱动轴206b则位于左圆弧槽上端40a处。上述动作过程中,右圆弧槽41 作为右驱动轴216b的空行程,使右弹簧阻尼机构21在完成储能前不会带动转盘4转动,而且左驱动轴206b在整个动作过程中的位置保持不变。所述储能操作机构由第二稳定位置(如图8和9所示)进入第三稳定位置(如图10和11所示)后,外力使驱动盘1向第一电源导通方向R1转动,驱动盘1驱动右驱动杆215推动右弹簧阻尼机构21向右摆动,直至使右驱动轴 216b从右圆弧槽上端41a处移动至右圆弧槽下端41b处,此时右弹簧阻尼机构21处于竖直状态且储能达到最大,右弹簧阻尼机构21继续向右摆动 (即,使驱动盘1转过第二临界点),右弹簧阻尼机构21转为释能状态,右弹簧阻尼机构21通过右驱动轴216b推动右圆弧槽下端41b,使转盘4加速转动,转盘4驱动动触头组件快速分断第二电源和负载,同时储能操作机构进入第二稳定位置(如图8和9所示)。上述动作过程中,右圆弧槽41 作为右驱动轴216b的空行程,使右弹簧阻尼机构21在完成储能前不会带动转盘4转动,而且左驱动轴206b在整个动作过程中的位置保持不变。
优选的,如图1所示,本实用新型的自动转换开关,其储能操作机构还包括电机9,电机9与驱动盘1相连,为驱动盘1提供驱动其转动的外力。进一步的,如图1所示,所述电机9、驱动盘1和转盘4依次设置,左弹簧阻尼机构20、右弹簧阻尼机构21分别位于驱动盘1两侧,且位于电机9和转盘4之间,连杆机构位于驱动盘1一侧且位于左弹簧阻尼机构20和右弹簧阻尼机构21之间。具体的,如图1所示,所述电机9、驱动盘1和转盘 4从右到左依次设置,电机9与驱动盘1驱动相连,连杆机构、左弹簧阻尼机构20、右弹簧阻尼机构21设置在驱动盘1下侧且均位于电机9和转盘4 之间,左弹簧阻尼机构20和右弹簧阻尼机构21分别位于连杆机构两侧,驱动盘1的第一盘1a与转盘4相对,驱动盘1的第二盘1b与电机9相对;如图2所示,所述第一枢轴2021位于左驱动杆205和右驱动杆215之间。
以上内容是结合具体的优选实施方式对本实用新型所作的进一步详细说明,不能认定本实用新型的具体实施只局限于这些说明。对于本实用新型所属技术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来说,在不脱离本实用新型构思的前提下,还可以做出若干简单推演或替换,都应当视为属于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

Claims (13)

1.一种自动转换开关,其特征在于,其包括储能操作机构,储能操作机构包括驱动盘(1)、连杆机构、左弹簧阻尼机构(20)、右弹簧阻尼机构(21)、左驱动轴组件(206)和右驱动轴组件(216);所述驱动盘(1)与连杆机构相连,连杆机构分别通过左驱动轴组件(206)、右驱动轴组件(216)与左弹簧阻尼机构(20)一端、右弹簧阻尼机构(21)一端铰接,左弹簧阻尼机构(20)另一端枢转设置,右弹簧阻尼机构(21)另一端枢转设置,左驱动轴组件(206)和右驱动轴组件(216)分别与自动转换开关的动触头组件驱动配合;
所述储能操作机构处于第二稳定位置时,外力使驱动盘(1)向第一电源导通方向R1转动,驱动盘(1)通过连杆机构驱动左弹簧阻尼机构(20)摆动,使左弹簧阻尼机构(20)储能,当左弹簧阻尼机构(20)摆动过第一临界点后,左弹簧阻尼机构(20)释能,左弹簧阻尼机构(20)驱动左驱动轴组件(206)加速移动,左驱动轴组件(206)驱动动触头组件快速导通第一电源和负载,并使储能操作机构进入第一稳定位置;
所述储能操作机构处于第二稳定位置时,外力使驱动盘(1)向与第一电源导通方向R1相反的第二电源导通方向R2转动,驱动盘(1)通过连杆机构驱动右弹簧阻尼机构(21)摆动,使右弹簧阻尼机构(21)储能,当右弹簧阻尼机构(21)摆动过第二临界点后,右弹簧阻尼机构(21)释能,右弹簧阻尼机构(21)驱动右驱动轴组件(216)加速移动,右驱动轴组件(216)驱动动触头组件快速导通第二电源和负载,并使储能操作机构进入第三稳定位置。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自动转换开关,其特征在于:所述储能操作机构由第二稳定位置进入第一稳定位置后,外力使驱动盘(1)向第二电源导通方向R2转动,驱动盘(1)通过连杆组件驱动左弹簧阻尼机构(20)摆动,使左弹簧阻尼机构(20)储能,当左弹簧阻尼机构(20)摆动过第一临界点后,左弹簧阻尼机构(20)释能,左弹簧阻尼机构(20)驱动左驱动轴组件(206)加速移动,左驱动轴组件(206)驱动动触头组件快速分断第一电源和负载,并使储能操作机构进入第二稳定位置;
所述储能操作机构由第二稳定位置进入第三稳定位置后,外力使驱动盘(1)向第一电源导通方向R1转动,驱动盘(1)通过连杆机构驱动右弹簧阻尼机构(21)摆动,使右弹簧阻尼机构(21)储能,当右弹簧阻尼机构(21)摆动过第二临界点后,右弹簧阻尼机构(21)释能,右弹簧阻尼机构(21)驱动右驱动轴组件(216)加速移动,右驱动轴组件(216)驱动动触头组件快速分断第二电源和负载,并使储能操作机构进入第二稳定位置。
3.根据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自动转换开关,其特征在于:所述储能操作机构处于第二稳定位置时,自动转换开关处于双分闸状态;所述储能操作机构处于第一稳定位置时,自动转换开关处于第一电源合闸状态;所述储能操作机构处于第二稳定位置时,自动转换开关处于第二电源合闸状态。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自动转换开关,其特征在于:所述连杆机构包括左驱动杆(205)、右驱动杆(215)、左连杆(204)和右连杆(214);所述左驱动杆(205)一端与驱动盘(1)相连,另一端通过左驱动轴组件(206)与左弹簧阻尼机构(20)一端铰接,左弹簧阻尼机构(20)另一端枢转设置,右驱动杆(215)一端与驱动盘(1)相连,另一端通过右驱动轴组件(216)与右弹簧阻尼机构(21)一端铰接,右弹簧阻尼机构(21)另一端枢转设置;所述左连杆(204)一端通过左驱动轴组件(206)与左弹簧阻尼机构(20)一端铰接,另一端枢转设置,右连杆(214)一端通过右驱动轴组件(216)与右弹簧阻尼机构(21)一端铰接,另一端枢转设置;
所述储能操作机构处于第二稳定位置时,外力使驱动盘(1)向第一电源导通方向R1转动,驱动盘(1)通过左驱动杆(205)驱动左弹簧阻尼机构(20)摆动,使左弹簧阻尼机构(20)储能,当左弹簧阻尼机构(20)摆动过第一临界点后,左弹簧阻尼机构(20)释能,左弹簧阻尼机构(20)驱动左驱动轴组件(206)加速移动,左驱动轴组件(206)驱动动触头组件快速导通第一电源和负载,并使储能操作机构进入第一稳定位置;
所述储能操作机构处于第二稳定位置时,外力使驱动盘(1)向第二电源导通方向R2转动,驱动盘(1)通过右驱动杆(215)驱动右弹簧阻尼机构(21)摆动,使右弹簧阻尼机构(21)储能,当右弹簧阻尼机构(21)摆动过第二临界点后,右弹簧阻尼机构(21)释能,右弹簧阻尼机构(21) 驱动右驱动轴组件(216)加速移动,右驱动轴组件(216)驱动动触头组件快速导通第二电源和负载,并使储能操作机构进入第三稳定位置。
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自动转换开关,其特征在于:所述储能操作机构由第二稳定位置进入第一稳定位置后,外力使驱动盘(1)向第二电源导通方向R2转动,驱动盘(1)通过左驱动杆(205)驱动左弹簧阻尼机构(20)摆动,使左弹簧阻尼机构(20)储能,当左弹簧阻尼机构(20)摆动过第一临界点后,左弹簧阻尼机构(20)释能,左弹簧阻尼机构(20)驱动左驱动轴组件(206)加速移动,左驱动轴组件(206)驱动动触头组件快速分断第一电源和负载,并使储能操作机构进入第二稳定位置;
所述储能操作机构由第二稳定位置进入第三稳定位置后,外力使驱动盘(1)向第一电源导通方向R1转动,驱动盘(1)通过右驱动杆(215)驱动右弹簧阻尼机构(21)摆动,使右弹簧阻尼机构(21)储能,当右弹簧阻尼机构(21)摆动过第二临界点后,右弹簧阻尼机构(21)释能,右弹簧阻尼机构(21)驱动右驱动轴组件(216)加速移动,右驱动轴组件(216)驱动动触头组件快速分断第二电源和负载,并使储能操作机构进入第二稳定位置。
6.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自动转换开关,其特征在于:所述左驱动杆(205)包括分别设置在其两端的左驱动杆前端(205a)和左驱动杆后端(205b),左驱动杆前端(205a)设有左腰形孔(2050),左驱动杆后端(205b)通过左驱动轴组件(206)与左弹簧阻尼机构(20)一端铰接;所述右驱动杆(215)包括分别设置在其两端的右驱动杆前端(215a)和右驱动杆后端(215b),右驱动杆前端(215a)设有右腰形孔(2150),右驱动杆后端(215b)通过右驱动轴组件(216)与右弹簧阻尼机构(21)铰接;
所述驱动盘(1)包括设置在其上的左曲柄(10)和右曲柄(11),左曲柄(10)插装在左腰形孔(2050)内且左曲柄(10)能在左腰形孔(2050)内往复滑动,右曲柄(11)插装在右腰形孔(2150)内且右曲柄(11)能在右腰形孔(2150)内往复滑动。
7.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自动转换开关,其特征在于:所述左连杆(204)一端和右连杆(214)一端均通过第一枢轴(2021)枢转设置;所述左弹簧阻尼机构(20)、左驱动杆(205)、左连杆(204)、左驱动轴组件(206) 位于第一枢轴(2021)和驱动盘(1)的旋转中心的连接线一侧,右弹簧阻尼机构(21)、右驱动杆(215)、右连杆(214)、右驱动轴组件(216)位于第一枢轴(2021)和驱动盘(1)的旋转中心的连接线另一侧。
8.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自动转换开关,其特征在于:所述左弹簧阻尼机构(20)包括左弹簧(200)、左弹簧支架(201)和左枢轴(202),左弹簧支架(201)包括设置在其一端且沿左弹簧支架(201)轴向延伸的左支架腰形孔,左枢轴(202)插装在左支架腰形孔内,左弹簧支架(201)通过左枢轴(202)枢转设置,左弹簧支架(201)另一端与左驱动杆(205)铰接,左弹簧(200)套设在左弹簧支架(201)上,一端与左枢轴(202)相连,另一端与左弹簧支架(201)的与左驱动杆(205)铰接的一端相连;
所述右弹簧阻尼机构(21)包括右弹簧(210)、右弹簧支架(211)和右枢轴(212),右弹簧支架(211)包括设置在其一端且沿右弹簧支架(211)轴向延伸的右支架腰形孔,右枢轴(212)插装在右支架腰形孔内,右弹簧支架(211)通过右枢轴(212)枢转设置,右弹簧支架(211)另一端与右驱动杆(215)铰接,右弹簧(210)套设在右弹簧支架(211)上,一端与右枢轴(212)相连,另一端与右弹簧支架(211)的与右驱动杆(215)铰接的一端相连。
9.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自动转换开关,其特征在于:所述储能操作机构还包括中部枢转设置的转盘(4),转盘(4)与动触头组件同轴联动,转盘(4)包括左圆弧槽(40)和右圆弧槽(41),左圆弧槽(40)和右圆弧槽(41)对称分布在转盘(4)的旋转中心两侧,左圆弧槽(40)包括分别设置在其两端的左圆弧槽上端(40a)和左圆弧槽下端(40b),右圆弧槽(41)包括分别设置在其两端的右圆弧槽上端(41a)和右圆弧槽下端(41b),左驱动轴组件(206)一端设置在左圆弧槽(40)内,右驱动轴组件(216)一端设置在右圆弧槽(41)内;
所述储能操作机构处于第二稳定位置时,外力使驱动盘(1)向第一电源导通方向R1转动,驱动盘(1)通过左驱动杆(205)驱动左弹簧阻尼机构(20)摆动,使左弹簧阻尼机构(20)储能,当左弹簧阻尼机构(20)摆动过第一临界点后,左弹簧阻尼机构(20)释能,左弹簧阻尼机构(20)通过左驱动轴组件(206)推动左圆弧槽上端(40a),使转盘(4)加速转动,转盘(4)带动动触头组件转动并使动触头组件快速导通第一电源和负载,并使储能操作机构进入第一稳定位置;
所述储能操作机构处于第二稳定位置时,外力使驱动盘(1)向第二电源导通方向R2转动,驱动盘(1)通过右驱动杆(215)驱动右弹簧阻尼机构(21)摆动,使右弹簧阻尼机构(21)储能,当右弹簧阻尼机构(21)摆动过第二临界点后,右弹簧阻尼机构(21)释能,右弹簧阻尼机构(21)通过右驱动轴组件(216)推动右圆弧槽上端(41a),使转盘(4)加速转动,转盘(4)带动动触头组件转动并使动触头组件快速导通第二电源和负载,并使储能操作机构进入第三稳定位置。
10.根据权利要求9所述的自动转换开关,其特征在于:所述储能操作机构由第二稳定位置进入第一稳定位置后,外力使驱动盘(1)向第二电源导通方向R2转动,驱动盘(1)通过左驱动杆(205)驱动左弹簧阻尼机构(20)摆动,使左弹簧阻尼机构(20)储能,当左弹簧阻尼机构(20)摆动过第一临界点后,左弹簧阻尼机构(20)释能,左弹簧阻尼机构(20)通过左驱动轴组件(206)推动左圆弧槽下端(40b),使转盘(4)加速转动,转盘(4)带动动触头组件转动并使动触头组件快速分断第一电源和负载,并使储能操作机构进入第二稳定位置;
所述储能操作机构由第二稳定位置进入第三稳定位置后,外力使驱动盘(1)向第一电源导通方向R1转动,驱动盘(1)通过右驱动杆(215)驱动右弹簧阻尼机构(21)摆动,使右弹簧阻尼机构(21)储能,当右弹簧阻尼机构(21)摆动过第二临界点后,右弹簧阻尼机构(21)释能,右弹簧阻尼机构(21)通过右驱动轴组件(216)推动右圆弧槽下端(41b),使转盘(4)加速转动,转盘(4)带动动触头组件转动并使动触头组件快速分断第二电源和负载,并使储能操作机构进入第二稳定位置。
11.根据权利要求9所述的自动转换开关,其特征在于:所述储能操作机构还包括电机(9),电机(9)与驱动盘(1)相连,为驱动盘(1)提供驱动其转动的外力;所述电机(9)、驱动盘(1)和转盘(4)依次设置,左弹簧阻尼机构(20)、右弹簧阻尼机构(21)分别位于驱动盘(1)两侧,且位于电机(9)和转盘(4)之间,连杆机构位于驱动盘(1)一侧且位于左弹簧阻尼机构(20)和右弹簧阻尼机构(21)之间。
12.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自动转换开关,其特征在于:所述左曲柄(10)与驱动盘(1)的旋转中心的距离,与右曲柄(11)与驱动盘(1)的旋转中心的距离相同;所述左曲柄(10)与驱动盘(1)的旋转中心的连线,与右曲柄(11)与驱动盘(1)的旋转中心的连线的夹角<180°。
13.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自动转换开关,其特征在于:所述驱动盘(1)包括相对设置的第一盘(1a)和第二盘(1b),第一盘(1a)和第二盘(1b)的结构相同,第一盘(1a)和第二盘(1b)通过多根连接轴(12)相连,且左曲柄(10)和右曲柄(11)的两端均分别与第一盘(1a)和第二盘(1b)相连,连接轴(12)位于驱动盘(1)的旋转中心一侧,左曲柄(10)和右曲柄(11)位于驱动盘(1)的旋转中心另一侧。
CN201920066339.XU 2019-01-15 2019-01-15 自动转换开关 Active CN209544195U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920066339.XU CN209544195U (zh) 2019-01-15 2019-01-15 自动转换开关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920066339.XU CN209544195U (zh) 2019-01-15 2019-01-15 自动转换开关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209544195U true CN209544195U (zh) 2019-10-25

Family

ID=68269924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1920066339.XU Active CN209544195U (zh) 2019-01-15 2019-01-15 自动转换开关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209544195U (zh)

Cited By (2)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9755054A (zh) * 2019-01-15 2019-05-14 浙江正泰电器股份有限公司 自动转换开关
CN113643912A (zh) * 2021-08-10 2021-11-12 雷顿电气科技有限公司 一种双电源转换开关的操作机构和双电源转换开关

Cited By (4)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9755054A (zh) * 2019-01-15 2019-05-14 浙江正泰电器股份有限公司 自动转换开关
CN109755054B (zh) * 2019-01-15 2024-05-14 浙江正泰电器股份有限公司 自动转换开关
CN113643912A (zh) * 2021-08-10 2021-11-12 雷顿电气科技有限公司 一种双电源转换开关的操作机构和双电源转换开关
CN113643912B (zh) * 2021-08-10 2023-11-28 雷顿电气科技有限公司 一种双电源转换开关的操作机构和双电源转换开关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109755054A (zh) 自动转换开关
CN209544195U (zh) 自动转换开关
CN102795500B (zh) 不停机收卷换卷装置和方法
CN107275130A (zh) 一种用于双电源自动转换开关的切换装置
CN206877854U (zh) 双电源自动转换开关
CN113665790A (zh) 一种储能驱动折叠翼折叠状态的锁定机构及折叠翼
CN201755870U (zh) 骨料储存系统的卸料装置及具有该卸料装置的骨料储存系统
CN100545972C (zh) 一种开关转换装置及带有该装置的自动转换开关
CN110481188B (zh) 一种线装书后处理装置
CN201333390Y (zh) 混合机出料门控制机构
CN102208768B (zh) 一种抽出式开关电器的驱动装置和抽出式开关电器
CN102054940B (zh) 一种翻转折叠装置
CN204130377U (zh) 开关设备用两工位操动机构
CN202094517U (zh) 一种抽出式开关电器的驱动装置和抽出式开关电器
CN111223708A (zh) 接地开关及其弹簧操动机构
CN205282325U (zh) 用于开关设备的联锁装置及使用该联锁装置的开关柜
CN112271112A (zh) 一种接触器手动操作机构
CN209232620U (zh) 自动电源转换开关
CN108232331B (zh) 一种隔板纸卸料夹持装置
CN208648066U (zh) 一种丝饼推饼装置
CN202633078U (zh) 一种隔离开关的运动装置
CN208077833U (zh) 转换开关的操作机构
CN103072034B (zh) 推出式换刀装置
CN207602422U (zh) 一种电动三工位机构
CN219534322U (zh) 一种操作机构和转换开关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
E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cordation of patent licensing contract
E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cordation of patent licensing contract

Assignee: Wenzhou Zhengtai Electrical Technology Co., Ltd

Assignor: Zhejiang Chint Electrics Co.,Ltd.

Contract record no.: X2020330000078

Denomination of utility model: Automatic change-over switch

Granted publication date: 20191025

License type: Common License

Record date: 2020102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