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209542820U - 扫描孔径温度监控系统 - Google Patents

扫描孔径温度监控系统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209542820U
CN209542820U CN201920117065.2U CN201920117065U CN209542820U CN 209542820 U CN209542820 U CN 209542820U CN 201920117065 U CN201920117065 U CN 201920117065U CN 209542820 U CN209542820 U CN 209542820U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temperature
scanning
radio frequency
label
monitoring system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Active
Application number
CN201920117065.2U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王明超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Shanghai United Imaging Healthcare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Shanghai United Imaging Healthcare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Shanghai United Imaging Healthcare Co Ltd filed Critical Shanghai United Imaging Healthcare Co Ltd
Priority to CN201920117065.2U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209542820U/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209542820U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209542820U/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Landscapes

  • Measuring Temperature Or Quantity Of Heat (AREA)

Abstract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扫描孔径温度监控系统。所述扫描孔径温度监控系统包括扫描架、扫描床以及无线温度检测装置。所述扫描架具有扫描孔。所述扫描床与所述扫描孔相对设置,以进出所述扫描孔。所述无线温度检测装置设置于所述扫描孔内或所述扫描床上。本申请提供的扫描孔径温度监控系统,通过在所述扫描孔内或所述扫描床上设置所述无线温度检测装置对所述扫描孔内空气温度进行检测,并通过无线传输的方式将检测结果传输出去,可以避免有线传输时受到扫描信号的干扰,导致检测结果不准确的问题。

Description

扫描孔径温度监控系统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医疗设备技术领域,特别是涉及一种扫描孔径温度监控系统。
背景技术
核磁共振扫描是一种常见的以医疗手段。磁共振扫描过程中,为了避免SAR(电磁波吸收比值或比吸收率)超标,需要获取扫描孔径内的温度来进行SAR是否超标的计算和监控。传统的温度检测结构,容易受到系统的射频干扰,造成检测结果的不准确。
实用新型内容
基于此,有必要针对传统的温度检测结构,容易受到系统的射频干扰的问题,提供一种扫描孔径温度监控系统。
一种扫描孔径温度监控系统,包括:
扫描架,所述扫描架具有扫描孔;
扫描床,所述扫描床与所述扫描孔相对设置,以进出所述扫描孔;
无线温度检测装置,所述无线温度检测装置设置于所述扫描孔内或所述扫描床上。
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所述无线温度检测装置的数量为多个,且沿所述扫描床的延伸方向间隔排列设置。
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所述无线温度检测装置包括射频温度标签。
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所述扫描孔径温度监控系统包括:
控制装置,所述控制装置设置于所述扫描架内,与所述射频温度标签通信连接,用于激发所述射频温度标签并读取所述射频温度标签发送的温度信息。
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所述射频温度标签为无源射频温度标签;
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所述控制装置包括设置于所述扫描架内的发射线圈,与所述射频温度标签通信连接,用于发射射频脉冲激发所述射频温度标签。
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所述控制装置包括接收线圈,与所述射频温度标签通信连接,用于接收所述射频温度标签的温度信息。
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每个所述射频温度标签具有各自的ID,每个ID内记录了对应的所述射频温度标签在所述扫描床的上的位置信息,所述控制装置还包括位置感应器,与所述扫描床和所述接收线圈连接,用于感应所述扫描床的位置并获取位于所述扫描孔内的射频温度标签的ID以提取对应温度。
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所述控制装置包括射频阅读器,用于激发所述射频温度标签并读取温度。
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所述无线温度检测装置设置于所述扫描孔内壁,且所述无线温度检测装置与所述扫描孔内壁中间设置有隔热层。
上述扫描孔径温度监控系统,包括扫描架、扫描床以及无线温度检测装置。通过在所述扫描孔内设置所述无线温度检测装置对所述扫描孔内空气温度进行检测,并通过无线传输的方式将检测结果传输出去,可以避免有线传输时受到扫描信号的干扰,导致检测结果不准确的问题。
附图说明
图1为本申请一实施例提供的扫描孔径温度监控系统的主视示意图;
图2为本申请一实施例提供的扫描孔径温度监控系统的俯视示意图;
图3为本申请一实施例提供的扫描孔径温度监控系统的结构示意图;
图4为本申请一实施例提供的扫描孔径温度监控系统的结构示意图;
图5为本申请另一实施例提供的扫描孔径温度监控系统的主视示意图。
附图标号说明:
10 扫描孔径温度监控系统
100 扫描架
110 扫描孔
200 无线温度检测装置
210 射频温度标签
300 扫描床
400 控制装置
410 发射线圈
420 位置感应器
430 接收线圈
440 射频阅读器
500 隔热层
具体实施方式
为使本申请的上述目的、特征和优点能够更加明显易懂,下面结合附图对本申请的具体实施方式做详细的说明。在下面的描述中阐述了很多具体细节以便于充分理解本申请。但是本申请能够以很多不同于在此描述的其它方式来实施,本领域技术人员可以在不违背本申请内涵的情况下做类似改进,因此本申请不受下面公开的具体实施的限制。
需要说明的是,当元件被称为“固定于”另一个元件,它可以直接在另一个元件上或者也可以存在居中的元件。当一个元件被认为是“连接”另一个元件,它可以是直接连接到另一个元件或者可能同时存在居中元件。
除非另有定义,本文所使用的所有的技术和科学术语与属于本申请的技术领域的技术人员通常理解的含义相同。本文中在本申请的说明书中所使用的术语只是为了描述具体的实施例的目的,不是旨在于限制本申请。本文所使用的术语“及/或”包括一个或多个相关的所列项目的任意的和所有的组合。
请参见图1。本实用新型一实施例提供一种扫描孔径温度监控系统10。所述扫描孔径温度监控系统10包括扫描架100、扫描床300以及无线温度检测装置200。所述扫描架100具有扫描孔110。所述扫描床300与所述扫描孔110相对设置,以进出所述扫描孔110。所述无线温度检测装置200设置于所述扫描孔110内或所述扫描床300上。
可以理解,所述无线温度检测装置200用于检测所述扫描孔110包围的空气温度,并通过无线方式传输温度信息。在一个实施例中,所述无线温度检测装置200可以设置于所述扫描孔110内任意位置,只要可以探测所述扫描孔110内的温度即可。在一个实施例中,所述无线温度检测装置200包括温度传感器以及与之相连的无线传输模块,以通过温度传感器得到扫描孔110内温度并通过所述无线传输模块传输出去。在一个实施例中,所述无线温度检测装置200可以设置于所述扫描床300的任意位置,只要不影响温度检测和扫描工作即可。在一个实施例中,所述无线温度检测模块可以设置于所述扫描床300上病人不易接触的位置,比如所述扫描床300的边缘或所述扫描床300的下方,以免受到病人的物理干扰。
在本实施例中,所述无线温度检测装置200在检测得到扫描孔110内的温度后,可以通过无线传输方式将温度信息传输出去,避免了使用线缆传输温度信息时,线缆本身会成为“天线”接收扫描时的射频或梯度信号,对温度采集造成干扰,使得温度检测不准确的问题。同时,采用无线传输的模式也方便所述无线温度检测装置200的安装和更换。所述无线温度检测装置200设置在所述扫描床300上,可以避免直接与所述扫描孔110内壁接触,受到扫描孔110内壁温度的影响。
在一个实施例中,所述扫描床300的边缘可以设有滑轨,所述无线温度检测装置200可以设置于所述滑轨上并沿所述滑轨任意滑动。当扫描工作中扫描床300进行移动时,所述无线温度检测模块也在所述滑轨上滑动,使得所述无线温度检测模块始终处于所述扫描孔110内。在一个实施例中,可以设置固定于所述扫描孔110内壁的限位板,当所述扫描床300进入所述扫描孔110时所述无线温度检测模块被所述限位板挡住停留在所述扫描孔110内,,而扫描床300由于滑轨的滑动可以继续前进。在一个实施例中,所述滑轨可以设置于所述扫描床300的下方,避免受到病人或技师的物理干扰。
请一并参见图2。在一个实施例中,所述无线温度检测装置200的数量可以为多个,且沿所述扫描床300的延伸方向间隔设置。可以理解,所述多个无线温度检测装置200固定连接于所述扫描床300上。所述扫描床300的延伸方向是指所述扫描床300的移动方向。在一个实施例中,相邻的所述无线温度检测装置200的间隔小于或等于所述扫描孔110的深度(即所述扫描孔110两端开口的距离),从而使所述扫描床300移动到任意位置均有所述无线温度检测装置200位于所述扫描孔110内,可以检测到所述扫描孔110内的温度。在一个实施例中,所述多个无线温度检测装置200的温度信息以并列方式传输出去。
在本实施例中,所述多个无线温度检测装置200沿所述扫描床300间隔排列,可以使得温度检测在扫描床300移动的情况下也可以完成,检测到扫描床300处于不同位置时扫描孔110内的温度。
在一个实施例中,所述无线温度检测装置200包括射频温度标签210。在一个实施例中,所述射频温度标签210可以为有源或无源类型。可以理解,所述射频温度标签210即为RFID温度标签。所述射频温度标签210内设置有温度传感器以及用于发送和接收信号的收发天线。在一个实施例中,所述多个无线温度检测装置200可以部分采用所述射频温度标签210,也可以全部采用所述射频温度标签210。
在本实施例中,应用所述射频温度标签210作为所述无线温度检测装置200,可以通过所述射频温度标签210检测所述扫描孔110内的温度,并无线传输温度检测结果。所述射频温度标签210兼具温度检测和射频无线传输功能,体积小,安装方便,有利于大规模生产。
请一并参见图3。在一个实施例中,所述的扫描孔径温度监控系统10还包括控制装置400。所述控制装置400设置于所述扫描架100内。所述控制装置400与所述射频温度标签210通信连接,用于激发所述射频温度标签210并读取所述射频温度标签210发送的温度信息。在一个实施例中,所述控制装置400可以为磁共振扫描设备的控制系统的一部分,以便提供温度检测结果给所述控制系统,使得所述控制系统根据所述温度检测结果计算SAR是否超标,并进行对应动作。在一个实施例中,所述扫描架100不仅包括开设有所述扫描孔110的架体,还包括与所述架体进行直接连接或间接连接的磁共振扫描设备的其余部分。因此,所述控制装置400可以直接设置于所述架体,也可以根据需要设置于所述扫描架100的其余部分。
在本实施例中,所述控制装置400可以接收所述射频温度标签210发送的温度信息,对读取出温度值。
在一个实施例中,所述射频温度标签210为无源射频温度标签。所述控制装置400包括发射线圈410,与所述射频温度标签210通信连接,用于发射射频脉冲激发所述射频温度标签210。可以理解,所述射频温度标签210为无源射频温度标签时,需要外界激发才会工作,使得温度检测更加可控。
在本实施例中,所述射频温度标签210通过发射线圈410进行激发,提供能量开始工作。当所述发射线圈410停止发射射频脉冲时,所述射频温度标签210也停止工作。从而加强射频温度标签210的可控性,可以在需要检测所述扫描孔110内温度时启动所述射频温度标签210,不必要时进行关闭,避免能源浪费。同时也可以避免需要为所述射频温度标签210更换电源的动作,使结构简化。
在一个实施例中,所述发射线圈410还可以用于磁共振扫描时发出扫描射频信号。所述控制装置400还包括扫描序列监测单元,并与所述发射线圈410连接,用于根据所述扫描序列监测单元的监测结果控制所述发射线圈410的发射频率。可以理解,所述扫描序列监测单元监测的是磁共振扫描设备的扫描射频的频率,并控制所述发射线圈410在所述扫描射频序列的频率间隙发出射频脉冲激发所述射频温度标签210进行工作。
在本实施例中,所述扫描序列监测单元可以对磁共振扫描系统工作时发出的扫描序列射频脉冲的频率进行监测,从而控制所述发射线圈410在所述扫描射频序列的频率间隙发出射频脉冲激发所述射频温度标签210进行工作,可以避免所述射频温度标签210的激发信号与扫描信号发生干涉。
在一个实施例中,所述控制装置400包括设置于所述扫描架100内的接收线圈430,与所述射频温度标签210通信连接,用于接收所述射频温度标签210的温度信息。可以理解,所述发射线圈410只能发射射频脉冲,因此需要所述接收线圈430对所述射频温度标签210的温度信号进行接收。在一个实施例中,所述接收线圈430靠近所述扫描孔110设置,以增强接收信号的信号强度。在一个实施例中,所述接收线圈430与多个所述射频温度标签210分别通信连接,用于接收多个所述射频温度标签210的温度信号。
在本实施例中,所述控制装置400通过所述接收线圈430接受所述射频温度标签210的温度信号,保证信号传输的准确性和稳定性。
在一个实施例中,每个所述射频温度标签210具有各自的ID,每个ID内记录了对应的所述射频温度标签210在所述扫描床300上的位置信息,所述控制装置400还包括位置感应器420,所述位置感应器420与所述扫描床300和所述接收线圈430连接,用于感应所述扫描床300的位置并获取位于所述扫描孔110内的射频温度标签210的ID以提取对应温度接收线圈430。
可以理解,所述位置感应器420可以通过感应所述扫描床300的实时位置获得所述扫描床300的位置参数,通过与射频温度标签210的ID内记录的位置信息进行比较,可以得到位于所述扫描孔110区域内的射频温度标签210及其ID,接收线圈430,从而可以在所述接收线圈430中选取对应ID的所述射频温度标签210的温度值作为所述扫描孔110内的实时温度检测结果。在一个实施例中,因为磁共振扫描系统控制所述扫描床300进行移动,必然产生所述扫描床300的位置参数,因此所述位置感应器420可以直接从磁共振扫描系统中获取所述扫描床300的位置参数来判断所述扫描床300的实时位置。
在本实施例中,所述位置感应器420通过对所述扫描床300的实时位置进行监测,从而得到位于所述扫描孔110内的所述射频温度标签210的ID,并提供给所述接收线圈430以选取对应ID的温度信号作为所述扫描孔110内的温度检测结果。
在一个实施例中,所述控制装置400包括温度比较单元,与所述接收线圈430连接,用于对所述接收线圈430内的接收到的多个所述射频温度标签210检测的温度值进行比较。在一个实施例中,所述温度比较单元可以选择所述多个所述射频温度标签210检测的最高的温度值作为所述扫描孔110内的温度值。可以理解,选取最高的温度值作为所述扫描孔110内的温度值用于对SAR值进行计算,可以最大限度地降低SAR值超标的可能性,及时做出反应。
请一并参见图4。在一个实施例中,所述扫描孔径温度监控系统10包括射频阅读器440。所述射频阅读器440用于激发所述射频温度标签210并读取温度。在本实施例中,所述射频阅读器440既可以激发所述射频温度标签210进行工作,还可以接收所述射频温度标签210发送的温度信号,集成了这两种功能,使得结构更加简洁。同时,避免了与所述磁共振扫描系统的发射线圈410发生干扰。
在一个实施例中,所述位置感应器420与所述射频阅读器440连接,可以将感应所述扫描床300的位置得到的位于所述扫描孔110内的射频温度标签210的ID传输给所述射频阅读器440,使所述射频阅读器440选取对应ID的射频温度标签210的温度值作为所述扫描孔110内的温度值。
在一个实施例中,所述温度比较单元与所述射频阅读器440连接,用于对所述射频阅读器440内的接收到的多个所述射频温度标签210检测的温度值进行比较,并选取其中最高的温度值作为所述扫描孔110内的温度值。
请一并参见图5。在一个实施例中,所述无线温度检测装置200设置于所述扫描孔110内壁,且所述无线温度检测装置200与所述扫描孔110内壁中间夹设有隔热层500。
可以理解,所述隔热层500为隔热材料制成。在一个实施例中,所述隔热层500的厚度不限,可以根据实际需要设计。在一个实施例中,所述隔热层500具有粘性,可以将所述无线温度检测装置200固定在所述扫描孔110内壁。
在一个实施例中,所述扫描孔110内壁可以设置凸起,使所述无线温度检测装置200设置于所述凸起,以使所述无线温度检测装置200尽量远离所述扫描孔110内壁。在一个实施例中,所述扫描孔110内壁还可以设置凹陷部,以安装所述无线温度检测装置200,避免占用扫描孔110内空间。在一个实施例中,可以在所述无线温度检测装置200与所述凸起和/或所述凹陷部的接触部位均设置所述隔热层500。在一个实施例中,所述凸起和/或所述凹陷部可以设置于所述扫描孔110内壁的上侧,因为热空气会上浮,可以检测到扫描孔内的最高温度。在一个实施例中,所述凸起和/或所述凹陷部可以设置于所述扫描孔110内壁的左右两侧,以避免正对扫描床300上的患者,影响到扫描过程。
可以理解,由于磁共振扫描设备运转过程会产生大量热量,使得所述扫描孔110内壁也具有一定温度。在本实施例中,通过设置所述隔热层500使得所述无线温度检测装置200与所述扫描孔110内壁进行温度隔绝,避免所述扫描孔110内壁上的温度对所述无线温度检测装置200产生干扰,提高了所述无线温度检测装置200的结果的准确性。
综上所述,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扫描孔径温度监控系统10,通过在所述扫描孔110内设置所述无线温度检测装置200对所述扫描孔110内空气温度进行检测,并通过无线传输的方式将检测结果传输出去,可以避免有线传输时受到扫描信号的干扰,导致检测结果不准确的问题。
以上所述实施例的各技术特征可以进行任意的组合,为使描述简洁,未对上述实施例中的各个技术特征所有可能的组合都进行描述,然而,只要这些技术特征的组合不存在矛盾,都应当认为是本说明书记载的范围。
以上所述实施例仅表达了本实用新型的几种实施方式,其描述较为具体和详细,但并不能因此而理解为对实用新型专利范围的限制。应当指出的是,对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来说,在不脱离本实用新型构思的前提下,还可以做出若干变形和改进,这些都属于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因此,本实用新型专利的保护范围应以所附权利要求为准。

Claims (10)

1.一种扫描孔径温度监控系统,其特征在于,包括:
扫描架(100),所述扫描架(100)具有扫描孔(110);
扫描床(300),所述扫描床(300)与所述扫描孔(110)相对设置,以进出所述扫描孔(110);
无线温度检测装置(200),所述无线温度检测装置(200)设置于所述扫描孔(110)内或所述扫描床(300)上。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扫描孔径温度监控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无线温度检测装置(200)的数量为多个,且沿所述扫描床(300)的延伸方向间隔设置。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扫描孔径温度监控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无线温度检测装置(200)包括射频温度标签(210)。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扫描孔径温度监控系统,其特征在于,包括:
控制装置(400),与所述射频温度标签(210)通信连接,用于激发所述射频温度标签(210)并读取所述射频温度标签(210)发送的温度信息。
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扫描孔径温度监控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射频温度标签(210)为无源射频温度标签。
6.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扫描孔径温度监控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控制装置(400)包括设置于所述扫描架(100)内的发射线圈(410),与所述射频温度标签(210)通信连接,用于发射射频脉冲激发所述射频温度标签(210)。
7.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扫描孔径温度监控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控制装置(400)包括接收线圈(430),与所述射频温度标签(210)通信连接,用于接收所述射频温度标签(210)的温度信息。
8.根据权利要求7所述的扫描孔径温度监控系统,其特征在于,每个所述射频温度标签(210)具有各自的ID,每个ID内记录了对应的所述射频温度标签(210)在所述扫描床(300)上的位置信息,所述控制装置(400)还包括位置感应器(420),所述位置感应器(420)与所述扫描床(300)和所述接收线圈(430)连接,用于感应所述扫描床(300)的位置并获取位于所述扫描孔(110)内的射频温度标签(210)的ID以提取对应温度。
9.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扫描孔径温度监控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控制装置(400)包括射频阅读器(440),用于激发所述射频温度标签(210)并读取温度。
10.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扫描孔径温度监控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无线温度检测装置(200)设置于所述扫描孔(110)内壁,且所述无线温度检测装置与所述扫描孔(110)内壁中间设置有隔热层(500)。
CN201920117065.2U 2019-01-23 2019-01-23 扫描孔径温度监控系统 Active CN209542820U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920117065.2U CN209542820U (zh) 2019-01-23 2019-01-23 扫描孔径温度监控系统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920117065.2U CN209542820U (zh) 2019-01-23 2019-01-23 扫描孔径温度监控系统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209542820U true CN209542820U (zh) 2019-10-25

Family

ID=68271160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1920117065.2U Active CN209542820U (zh) 2019-01-23 2019-01-23 扫描孔径温度监控系统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209542820U (zh)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EP1261954B1 (en) A tag evaluation module for radio frequency identification (rfid) systems
US20110274183A1 (en) Antenna selection training protocol for wireless medical applications
CN103884415B (zh) 一种基于无线传感技术的变压器振动监测系统及测试方法
CN101919696B (zh) 用于磁共振rf场测量的系统、方法和设备
AU2001237177A1 (en) A tag evaluation module for radio frequency identification (RFID) systems
US20070199989A1 (en) Combined machine identification and diagnosis device
CN112556564B (zh) 基于双层贴片天线的无源无线形变传感器及监测系统
JP2018533256A (ja) ワイヤレスセンサリーダのための自己診断装置および方法
US9204485B2 (en) Network node for a wireless sensor network
WO2005017548A1 (en) Mri system with wireless identification capability
EP1602908A2 (en) Calibration of saw interrogators
CN209542820U (zh) 扫描孔径温度监控系统
CN104160301B (zh) 用于计算rfid标签与界面之间的距离的定位装置和方法
JP5224705B2 (ja) 電波センサ及び電波強度分布測定システム
KR101648218B1 (ko) Rfid 전파환경 측정 시스템 및 그 방법
CN211534375U (zh) 生理信号检测装置以及医学设备
JP5527335B2 (ja) 電波強度分布測定システム、及び電波強度分布測定方法
CN103033683A (zh) 基于Chirp信号的无源RFID电子标签谐振频率检测系统及方法
CN107335630A (zh) 天线测试系统以及方法
CN105334235B (zh) 一种裂纹探测系统及其探测方法
CN100478982C (zh) 实现远程控制管理的射频识别装置及其控制方法
CN105160383B (zh) 一种安全状态监测预警式有源电子标签及使用其检测待测物的方法
CN205958734U (zh) 磁共振线圈、磁共振线圈识别系统以及磁共振系统
CN110568395A (zh) 一种电能表多信号检测、读写装置及实现方法
JP2015515668A (ja) Rfidラベルによるトリガイベントの形成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
CP01 Change in the name or title of a patent holder
CP01 Change in the name or title of a patent holder

Address after: 201807 Shanghai City, north of the city of Jiading District Road No. 2258

Patentee after: Shanghai Lianying Medical Technology Co., Ltd

Address before: 201807 Shanghai City, north of the city of Jiading District Road No. 2258

Patentee before: SHANGHAI UNITED IMAGING HEALTHCARE Co.,Lt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