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209529361U - 牙齿矫正与颞颚关节平衡器 - Google Patents
牙齿矫正与颞颚关节平衡器 Download PDFInfo
- Publication number
- CN209529361U CN209529361U CN201820208256.5U CN201820208256U CN209529361U CN 209529361 U CN209529361 U CN 209529361U CN 201820208256 U CN201820208256 U CN 201820208256U CN 209529361 U CN209529361 U CN 209529361U
- Authority
- CN
- China
- Prior art keywords
- bluff piece
- behind
- tooth socket
- tooth
- biteplate
- Prior art date
-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 Expired - Fee Related
Links
- 238000012937 correction Methods 0.000 title abstract description 4
- 210000001738 temporomandibular joint Anatomy 0.000 title abstract description 4
- 210000003781 tooth socket Anatomy 0.000 claims abstract description 95
- 210000002050 maxilla Anatomy 0.000 claims description 35
- 210000001847 jaw Anatomy 0.000 claims description 31
- 230000002093 peripheral effect Effects 0.000 claims description 29
- 210000001364 upper extremity Anatomy 0.000 claims description 8
- 230000000694 effects Effects 0.000 abstract description 5
- 206010041235 Snoring Diseases 0.000 description 8
- 235000013339 cereals Nutrition 0.000 description 6
- 208000024891 symptom Diseases 0.000 description 5
- 210000000214 mouth Anatomy 0.000 description 4
- 210000003205 muscle Anatomy 0.000 description 4
- 238000005253 cladding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3
- 238000010586 diagram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3
- 201000010099 disease Diseases 0.000 description 3
- 208000037265 diseases, disorders, signs and symptoms Diseases 0.000 description 3
- 238000002955 isolation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3
- 230000033001 locomotion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3
- 210000003739 neck Anatomy 0.000 description 3
- 210000000332 tooth crown Anatomy 0.000 description 3
- 238000013461 design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2
- 239000013013 elastic material Substances 0.000 description 2
- 230000010354 integration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2
- 239000011120 plywood Substances 0.000 description 2
- 210000003625 skull Anatomy 0.000 description 2
- 238000010321 sleep therapy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2
- 230000036339 tooth positioning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2
- 238000012549 training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2
- VGGSQFUCUMXWEO-UHFFFAOYSA-N Ethene Chemical compound C=C VGGSQFUCUMXWEO-UHFFFAOYSA-N 0.000 description 1
- 239000005977 Ethylene Substances 0.000 description 1
- 206010019233 Headaches Diseases 0.000 description 1
- 240000007594 Oryza sativa Species 0.000 description 1
- 235000007164 Oryza sativa Nutrition 0.000 description 1
- VYPSYNLAJGMNEJ-UHFFFAOYSA-N Silicium dioxide Chemical compound O=[Si]=O VYPSYNLAJGMNEJ-UHFFFAOYSA-N 0.000 description 1
- XTXRWKRVRITETP-UHFFFAOYSA-N Vinyl acetate Chemical compound CC(=O)OC=C XTXRWKRVRITETP-UHFFFAOYSA-N 0.000 description 1
- 230000009286 beneficial effect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1
- 230000015572 biosynthetic process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1
- 210000000988 bone and bone Anatomy 0.000 description 1
- 239000002775 capsule Substances 0.000 description 1
- 210000003169 central nervous system Anatomy 0.000 description 1
- 238000010276 construction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1
- 238000006073 displacement reaction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1
- 208000002173 dizziness Diseases 0.000 description 1
- 239000013536 elastomeric material Substances 0.000 description 1
- 238000005516 engineering process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1
- 208000037824 growth disorder Diseases 0.000 description 1
- 231100000869 headache Toxicity 0.000 description 1
- 210000000867 larynx Anatomy 0.000 description 1
- 238000000034 method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1
- 239000004570 mortar (masonry) Substances 0.000 description 1
- 210000004237 neck muscle Anatomy 0.000 description 1
- VIKNJXKGJWUCNN-XGXHKTLJSA-N norethisterone Chemical compound O=C1CC[C@@H]2[C@H]3CC[C@](C)([C@](CC4)(O)C#C)[C@@H]4[C@@H]3CCC2=C1 VIKNJXKGJWUCNN-XGXHKTLJSA-N 0.000 description 1
- 230000000750 progressive effect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1
- 230000001012 protector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1
- 238000012827 research and development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1
- 230000000241 respiratory effect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1
- 230000004202 respiratory function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1
- 210000002345 respiratory system Anatomy 0.000 description 1
- 208000023504 respiratory system disease Diseases 0.000 description 1
- 235000009566 rice Nutrition 0.000 description 1
- 239000000741 silica gel Substances 0.000 description 1
- 229910002027 silica gel Inorganic materials 0.000 description 1
- 230000003860 sleep quality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1
- 238000005496 tempering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1
- 239000012815 thermoplastic material Substances 0.000 description 1
Landscapes
- Dental Tools And Instruments Or Auxiliary Dental Instruments (AREA)
Abstract
本实用新型揭露一种牙齿矫正与颞颚关节平衡器,其包括U型牙套本体。牙套本体包含顶套齿槽、底套齿槽及咬合板。顶套齿槽凹设于牙套本体顶端面,以供使用者的上颚整排牙齿套合。底套齿槽凹设于牙套本体底端面,以供下颚整排牙齿套合。咬合板呈片状延伸而位于顶套齿槽与底套齿槽之间,以能实现牙齿矫正与下颚关节平衡的效果。
Description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有关一种牙齿矫正与颞颚关节平衡器,特别指一种可以实现牙齿矫正与下颚关节平衡效果的平衡矫正装置。
背景技术
颞颚关节(即下颚关节)是由颅骨与下颔骨所组成的关节,而颞颚关节则是位于人体脸颊的两边下缘位置处。在颅骨与下颔骨两骨之间有软骨盘,而颞颚关节的活动可以让下颔骨(即下巴)进行上下开合、前后移动及左右横移等动作。一般来说,颞颚关节若是移位(即不平衡或是不对称)则有可能会导致一些症状的发生,例如关节脱位、关节盘移位,或者髁突损伤,并且可能在颈部周围破坏肌肉平衡,从而导致包括头痛、头晕、循环障碍、耳鼻喉疾病、泌尿系统疾病、呼吸系统疾病、生长障碍以及中枢神经系统等疾病的产生,因此,探讨与评估人体颞颚关节是否平衡的重要性正在与日俱增地受到各界的关注之中。
除此之外,磨牙的主要原因是因为患者在仰睡时因下颚相对于上颚运动,致使上、下颚牙齿彼此摩擦所造成,除了会影响到患者及其周遭亲友的睡眠品质之外,而且容易让患者本身的肩颈肌肉与颚部关节感到疲劳酸痛。为改善此一缺失,现阶段在治疗或缓解磨牙症状时,医疗院所大都选择咬合器来进行治疗。
再者,咬合器,或是止鼾器是一种由热塑材料所制成的牙齿或是呼吸道的防护器具,经本新型发明人进行专利检索后发现,与本新型相关的专利前案如下列所述:
1.中国台湾新型第M357961号“止鼾牙套之改良结构”,其包括:一上牙套1,可套合于人体上排牙齿周缘;至少二定位块2,结合于该上牙套二端部外旁侧;一下牙套3,可套合于人体上排牙齿周缘;至少二侧翼4,垂直结合于该下牙套3外周缘对应于各定位块2旁侧的部位,在该侧翼4的顶端设有朝向定位块2弯折的钩部41,以便于该上、下牙套1、3咬合时钩持于该定位块2。
2.中国台湾新型第M399700号“口腔导光咬合装置”,其包括一导光咬合器10,可塞入口腔内,是由一底面11和二侧壁12/13上下延伸突出于该底面11所组成,用以形成上、下U型咬合槽沟14、15以供上下排牙齿同时咬合;及一光源接头20,设于该导光咬合器10上,用以接入外部光源使该导光咬合器10发光。
3.中国台湾新型第M360020号“牙套构造”,其包括一沿人体牙齿排状轮廓的形状,且呈一开口端面的软韧框体2,其特征在于该软韧框体2的两端部,各形成一中空囊室21。
4.中国台湾新型第M357278“发光咬合装置”,其包括:一咬合本体10,是由一U型的底面11和二侧壁12上下延伸突出于该底面11侧边所组成,用以形成上、下U型咬合槽沟14、15,且前述侧壁12两面均匀埋设有复数个发光元件121、122、131、132;及一接头部20,设于该咬合本体10的U型底端17,用以接入电源使前述发光元件发光121、122、131、132。
5.中国台湾新型第M380113“牙套”,其包含有:一外套体10是呈沿牙齿排列形状的可透光的软韧套体,并在中央凹入形成一道迭合容沟11;一内套体20是呈尺寸略小于外套体10、呈沿牙齿排列形状的软韧套体,并固定迭设于外套体10的迭合容沟11内结合成一体,且于中央则形成一道沿牙齿轮廓凹设的牙齿容沟21;一标示片体30被包覆设置于外套体10与一内套体20之间。
6.中国台湾新型第M399705“止鼾器”,其供口腔内部上颚及下颚牙齿的咬合,包括:上牙套31,至少由第一咬合部313与第一内、外挡墙312、311所构成,该第一咬合部313供上颚牙齿的咬合,该第一外挡墙311的高度大于或等于上颚门齿齿冠的1/4高度,以供抵靠上颚门齿的外齿面,该第一内挡墙312的高度小于该第一外挡墙311的高度,以供抵靠上颚门齿的内齿面;下牙套32,至少由第二咬合部323与第二内、外挡墙322、321所构成,该第二咬合部323供下颚牙齿的咬合,该第二内挡墙322的高度大于或等于下颚门齿齿冠的1/4高度,以供抵靠下颚门齿的内齿面,该第二外挡墙321的高度小于该第二内挡墙322的高度,以供抵靠下颚门齿的外齿面;以及连接件33,连接该上牙套31与下牙套32,令该第一、第二外挡墙311、321的牙齿接触面隔开距离为上颚或下颚门齿齿冠厚度的1.5至2.5倍,且令该第一、第二咬合部313、323的咬合面隔开距离为上颚或下颚门齿齿冠高度的1.5至2.5倍,并提供一位于该上、下牙套31、32之间的开口331,以供气体进出该口腔;其中,该上、下牙套31、32与连接件33是由弹性材料一体制成。
7.中国台湾新型第M399700“咬合器”,其供配戴者的上、下颚牙齿咬合定位,包括:下牙套20,至少由第一咬合部200与第一内、外挡墙201、202所构成,该第一咬合部200具有第一咬合面2000以供下颚牙齿咬合,该第一内挡墙201供抵靠下颚牙齿齿冠的内表面,该第一外挡墙202供抵靠下颚牙齿齿冠的外表面;以及两个上牙套21、22,分别一体结合于该下牙套20的左、右两侧,各该上牙套21、22至少由第二咬合部210、220与第二内、外挡墙211、221、212、222所构成,该第二咬合部210、220具有第二咬合面2100、2200以供上颚臼齿咬合,该第二内挡墙211、221供抵靠上颚臼齿齿冠的内表面,该第二外挡墙212、222供抵靠上颚臼齿的外表面,该第二咬合部210、220后端侧的第二咬合面2100、2200与该第一咬合部200对应位置的第一咬合面2000保持至少1/2颗门齿齿冠高度的距离。
8.中国台湾发明第I471149号“止鼾器”,其包括:上牙套31,至少由第一咬合部313与第一内、外挡墙312、311所构成,该第一外挡墙311的高度介于5至10毫米之间,该第一内挡墙312的高度介于2至5毫米之间,该第一内挡墙312的高度小于该第一外挡墙311的高度;下牙套32,至少由第二咬合部323与第二内、外挡墙322、321所构成,该第二内挡墙322的高度介于6至10毫米之间,该第二外挡墙321的高度介于5至8毫米之间,该第二外挡墙321的高度小于该第二内挡墙322的高度,而该第二外挡墙321突出于该第一外挡墙311,使该第一、第二外挡墙311、321具有介于5至9毫米之间的距离;以及连接件33,连接该上牙套31与下牙套32,并间隔该第一、第二咬合部313、323的咬合面,各该咬合面的间隔距离由该些咬合部313、323的中间部位朝两端侧渐减,该连接件33具有位于该些咬合面之间的开口;其中,该上、下牙套31、32与连接件33由弹性材料一体制成;该第一、第二咬合部313、323咬合面中间部位具有介于12至20毫米的间隔距离;以及该第一、第二咬合部313、323咬合面的两端侧具有介于4至8毫米的间隔距离。
前述专利所揭示的咬合器或是止鼾器确实可在睡眠时让上、下颚牙齿隔开而彼此无法直接接触,因而降低磨牙所能产生的磨牙噪音,前揭该等专利虽然可以辅助缓解紧咬牙或磨牙所造成的脸颊两边肌肉的紧张现象;或是达到降低阻碍呼吸道畅通的止鼾效果;然而,其上咬合槽与下咬合槽之间的间距约在4~13毫米左右,由此可见,该等专利会因上述间距较大,因而会加大患者上下颚牙齿之间的间隔距离;即,上下颚牙齿之间的开合角度相对较大,故仅能应用于睡眠治疗的止鼾与咬合器的避免磨牙功能而已,以致无法应用于平常时使用配戴的颞颚关节的平衡矫正用途,因而造成使用配戴上的不便与困扰产生,因此,如何开发出一种兼具牙齿矫正与颞颚关节平衡用途配戴器具实已成为相关技术领域业者所急待解决与克服的技术课题。
有鉴于上述现有咬合器及前述该等专利确实未臻完善而产生诸多的缺失,本新型发明人以累积多年丰富的研发设计经验,积极投入研发,经不断设计、试作与试验,终有本新型的研发成果产出。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的第一目的,在于提供一种牙齿矫正与颞颚关节平衡器,主要是可以缓解改善因施加于上、下颚牙齿之间压力所致的颞下颌关节不对称或不平衡的症状,因而除了可以有效降低牙齿因长期闭合所致的不适感与磨牙损伤之外,并可提升牙齿矫正配戴的舒适性。
本实用新型的第二目的,在于提供一种可以提升臼齿包覆性的牙齿矫正与颞颚关节平衡器,主要是通过片状的延伸片段设置,以对尺型较大的上下颚臼齿提供更为完全的包覆隔离,藉以大幅提升牙齿矫正配戴的舒适性。
本实用新型的第三目的,在于提供一种牙齿矫正与颞颚关节平衡器,可供多种牙齿结构与尺寸适用以提升配戴牢固性。
本实用新型的第四目的,在于提供一种牙齿矫正与颞颚关节平衡器,可以提升上颚牙齿定位包覆性。
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采取以下技术方案:
达成本实用新型第一目的采用的技术手段,包括牙套本体,牙套本体包含顶套齿槽、底套齿槽及咬合板。顶套齿槽凹设于牙套本体顶端面,以供使用者的上颚整排牙齿套合。底套齿槽凹设于牙套本体底端面且与第一槽形状对应,以供下颚整排牙齿套合。咬合板呈片状延伸而位于顶套齿槽与底套齿槽之间;其中,咬合板的顶面及底面分别作为该顶套齿槽的该底部及该底套齿槽的该底部;该顶套齿槽包含分别连接于该咬合板的该顶面的一外周缘及该顶面的一内周缘而向上延伸的一顶前护片及一顶后护片;该底套齿槽包含分别连接于该咬合板的该底面的一外周缘及该底面的一内周缘而向下延伸的一底前护片及一底后护片;其中,该顶套齿槽的一横断面的该底部的最大宽度及该底套齿槽的一横断面的该底部的最大宽度分别至少为3毫米;该顶前护片由下而上逐渐朝向该顶后护片靠近延伸,使该顶前护片的一顶边的一中点投影在该顶前护片的该底部所形成的一投影点至该底部一中点的一最大间距为2毫米;该底前护片由上而下逐渐朝向该底后护片靠近延伸,使该底前护片的一顶边的一中点投影在该底前护片的该底部所形成的一投影点至该底部一中点的一最大间距为2毫米。
达成本实用新型第二目的采用的技术手段,包括牙套本体,牙套本体包含顶套齿槽、底套齿槽及咬合板。顶套齿槽凹设于牙套本体顶端面,以供使用者的上颚整排牙齿套合。底套齿槽凹设于牙套本体底端面且与第一槽形状对应,以供下颚整排牙齿套合。咬合板呈片状延伸而位于顶套齿槽与底套齿槽之间;其中,位于牙套本体前端面的咬合板厚度介于3~6毫米之间。而位于牙套本体的二自由端的咬合板厚度介于1~3毫米之间。其中,该咬合板的两个末端各自延伸有一呈片状延伸的延伸片段,该延伸片段的长度介于3~8毫米之间;该延伸片段的宽度大于该上咬合面与该下咬合面的宽度。
达成本实用新型第三目的采用的技术手段,包括牙套本体,牙套本体包含顶套齿槽、底套齿槽及咬合板。顶套齿槽凹设于牙套本体顶端面,以供使用者的上颚整排牙齿套合。底套齿槽凹设于牙套本体底端面且与第一槽形状对应,以供下颚整排牙齿套合。咬合板呈片状延伸而位于顶套齿槽与底套齿槽之间;其中,位于牙套本体前端面的咬合板厚度介于3~6毫米之间。而位于牙套本体的二自由端的咬合板厚度介于1~3毫米之间。其中,该顶前护片与该底前护片的外周面共同形成一外凸的第一凸弧面,该顶后护片与该底后护片的外周面共同形成一外凸的第二凸弧面。
达成本实用新型第四目的采用的技术手段,包括牙套本体,牙套本体包含顶套齿槽、底套齿槽及咬合板。顶套齿槽凹设于牙套本体顶端面,以供使用者的上颚整排牙齿套合。底套齿槽凹设于牙套本体底端面且与第一槽形状对应,以供下颚整排牙齿套合。咬合板呈片状延伸而位于顶套齿槽与底套齿槽之间;其中,位于牙套本体前端面的咬合板厚度介于3~6毫米之间。而位于牙套本体的二自由端的咬合板厚度介于1~3毫米之间。其中,该顶后护片的前缘面设有复数可供有效抵住定位上颚牙齿的凸粒。
具体来说,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牙齿矫正与颞颚关节平衡器,它包括一呈U型延伸的牙套本体;该牙套本体包含:
一顶套齿槽,其配合该牙套本体的U型延伸形状而凹设于该牙套本体一顶端面,以供一使用者的上颚整排牙齿套合,且其一底部为一上咬合面,供该使用者的上颚整排牙齿咬合;该顶套齿槽的U型两末端分别呈开口状;
一底套齿槽,其配合该牙套本体的U型延伸形状而凹设于该牙套本体一底端面,以供该使用者的下颚整排牙齿套合,且其一底部为一下咬合面,供该使用者的下颚整排牙齿咬合;该底套齿槽的U型两末端分别呈开口状;及
一咬合板,其呈U型延伸的片状体而连接于该顶套齿槽与该底套齿槽之间,其一顶面及一底面分别作为该顶套齿槽的该底部及该底套齿槽的该底部;该顶套齿槽包含分别连接于该咬合板的该顶面的一外周缘及该顶面的一内周缘而向上延伸的一顶前护片及一顶后护片;该底套齿槽包含分别连接于该咬合板的该底面的一外周缘及该底面的一内周缘而向下延伸的一底前护片及一底后护片;其中,该顶套齿槽的一横断面的该底部的最大宽度及该底套齿槽的一横断面的该底部的最大宽度分别至少为3毫米;该顶前护片的一顶边的一中点投影在该顶前护片的该底部所形成的一投影点至该顶前护片的一底边一中点的一最小间距为0.5毫米;该底前护片由上而下逐渐朝向该底后护片靠近延伸,使该底前护片的一底边的一中点投影在该底前护片的该底部所形成的一投影点至该底前护片的一顶边一中点的一最小间距为0.5毫米。
所述顶前护片由下而上逐渐朝向所述顶后护片靠近延伸而呈曲面延伸;所述底前护片由上而下逐渐朝向所述底后护片靠近延伸而呈曲面延伸;该顶后护片曲率大于该顶前护片的曲率,该底后护片的曲率大于该底前护片的曲率,该顶后护片曲率大于该底后护片的曲率。
所述顶后护片由下而上逐渐朝向所述顶前护片远离延伸而呈曲面延伸;所述底后护片由上而下逐渐朝向所述底前护片远离延伸而呈曲面延伸;该顶后护片曲率大于该顶前护片的曲率,该底后护片的曲率大于该底前护片的曲率,该顶后护片曲率大于该底后护片的曲率。
所述咬合板一中段最大厚度为3~6毫米,且该咬合板二末端的厚度分别为1~3毫米。
所述上咬合面与所述下咬合面的表面皆呈平齐的平面。
所述咬合板的两个末端各自延伸有一呈片状延伸的延伸片段,该延伸片段的长度介于3~8毫米之间;该延伸片段的宽度大于该上咬合面与该下咬合面的宽度。
所述顶前护片的高度高于所述顶后护片;所述底前护片的高度低于所述底后护片;该顶前护片的高度高于该底前护片;该顶后护片的高度低于该底后护片。
所述顶前护片的高度高于所述顶后护片;所述底前护片的高度高于所述底后护片;该顶前护片的高度高于该底前护片;该顶后护片的高度高于该底后护片。
所述咬合板设有两个贯穿该咬合板的U型的一外周面及一内周面的透气道;该二透气道横断面的最大高度为1~3毫米及最大宽度为3~6毫米。
所述顶前护片上缘凹设有一第一凹缘,该第一凹缘的中心下死点正对所述牙套本体前端面的中心位置,该第一凹缘两侧具有两个与该第一凹缘形成凹凸起伏对称的凸缘;该第一凹缘的中心点附近呈弧形,形成该弧形的圆心角介于20~60度;该二凸缘之间的间距介于3~6公分之间,该二凸缘至该咬合板之间的间距介于1~2公分之间;该顶前护片的该二凸缘各自向下斜向延伸有一第二凹缘,该第二凹缘的中心点附近呈弧形,形成该弧形的圆心角介于10~30度之间;该顶前护片与所述底前护片的外周面共同形成一外凸的第一凸弧面;所述顶后护片上缘凹设有一第三凹缘,所述底后护片下缘凹设有一与该第三凹缘呈上对应的第四凹缘;该顶后护片与该底后护片的外周面共同形成一外凸的第二凸弧面。
所述顶前护片一上缘中央位置凹设有一第一凹缘,该第一凹缘两侧具有两个与该第一凹缘形成凹凸起伏对称的凸缘;该第一凹缘与该凸缘的曲率误差率小于10%。
所述顶后护片的前缘面设有复数可供有效抵住定位上颚牙齿的凸粒。
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是:
1.本实用新型确实可以缓解改善因施加于上、下颚牙齿之间压力所致的颞下颌关节不对称或不平衡的症状,因而除了可以有效降低牙齿因长期闭合所致的不适感与磨牙损伤之外,并可提升牙齿矫正配戴的舒适性。
2.本实用新型可以提升臼齿包覆性,主要是通过片状的延伸片段设置,以对尺型较大的上下颚臼齿提供更为完全的包覆隔离,藉以大幅提升牙齿矫正配戴的舒适性。
3.本实用新型确实可供多种牙齿结构与不同尺寸的牙科适用,进而得以有效提升牙套本体的配戴牢固性。
4.本实用新型在顶后护片的前缘面设有复数可供有效抵住定位上颚牙齿的圆形凸粒,所以可以提升上颚牙齿定位包覆性。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具体实施的外观示意图。
图2为本实用新型另一具体实施的外观示意图。
图3为本实用新型具体实施的后视示意图。
图4为本实用新型具体实施的前视示意图。
图5为本实用新型具体实施的侧视部分剖视示意图。
图6为本实用新型另一具体实施的侧视部分剖视示意图。
图7为本实用新型具体实施的俯视示意图。
附图标号:10:牙套本体;11:封闭端面;12:自由端;13:顶套齿槽;130:顶前护片;130a、140a:第一凸弧面;131a、141a:第二凸弧面;131:顶后护片;131b:圆形凸粒;14:底套齿槽;140:底前护片;141:底后护片;15:咬合板;150:上咬合面;151:下咬合面;152:延伸片段;16:透气道;17:第一凹缘;170:凸缘;171:第二凹缘;18:第三凹缘;19:第四凹缘。
具体实施方式
为让审查员能进一步了解本新型整体的技术特征与达成本新型目的的技术手段,兹以具体实施例并配合图式加以详细说明:
请配合参看图1~6所示为达成本新型第一目的的具体实施例,包括一牙套本体10的技术特征。此牙套本体10前端面为略呈弧形的封闭端面11,其后端面则具有两个开放自由端12,具体的,牙套本体10包含一顶套齿槽13、一底套齿槽14及一咬合板15。顶套齿槽13配合该牙套本体10的U型延伸形状而凹设于牙套本体10顶端面,以供使用者的上颚整排牙齿套合,且其一底部为一上咬合面供该使用者的上颚整排牙齿咬合。顶套齿槽13的U型两末端分别呈开口状。底套齿槽14配合该牙套本体10的U型延伸形状而凹设于牙套本体10底端面,以供使用者的下颚整排牙齿套合,且其一底部为一下咬合面供该使用者的下颚整排牙齿咬合。底套齿槽14的U型两末端分别呈开口状。咬合板15呈片状延伸(也呈U形延伸)而位于顶套齿槽13与底套齿槽14之间,其一顶面及一底面分别做为该顶套齿槽13的底部及该底套齿槽14的底部。顶套齿槽13包含分别连接于咬合板15的顶面的一外周缘及该顶面的一内周缘而向上延伸的一顶前护片130及一顶后护片131。底套齿槽14包含分别连接于该咬合板的底面的一外周缘及一内周缘而向下延伸的一底前护片140及一底后护片141。其中,该顶套齿槽13的一横断面的该底部的最大宽度及该底套齿槽14的一横断面的该底部的最大宽度分别至少为3毫米。顶前护片130由下而上逐渐朝向该顶后护片131靠近延伸,使该顶前护片130的一顶边的一中点投影在该顶前护片130的该底部所形成的一投影点P1至该顶前护片130的一底边一中点P2的一最小间距为0.5毫米(请配合参看图5所示)。底前护片140由上而下逐渐朝向该底后护片141靠近延伸,使该底前护片140的一底边的一中点投影在该底前护片140的该底部所形成的一投影点P3至该底前护片140的一顶边一中点P4的一最小间距为0.5毫米(请配合参看图6所示)。藉此,该不同口腔大小的使用者,上下颚的牙齿都能有效地咬合到该顶套齿槽13的底部及该底套齿槽14的底部,再配合顶前护片130由下而上逐渐朝向该顶后护片131靠近延伸及底前护片140由上而下逐渐朝向该底后护片141靠近延伸的设计,而能有效弹顶于上颚、上颚牙齿、下颚及下颚牙齿,进而大副提高其配戴的适用性及舒适性。本图示例,一种较佳实施例,该顶前护片130由下而上逐渐朝向该顶后护片131靠近延伸而呈曲面延伸;该底前护片140由上而下逐渐朝向该底后护片141靠近延伸而呈曲面延伸,该顶后护片131由下而上逐渐朝向该顶前护片130远离延伸而呈曲面延伸;该底后护片141由上而下逐渐朝向该底前护片140远离延伸而呈曲面延伸,如此不仅增进适用性,更能大幅提升舒适性;更佳者,顶后护片131曲率大于顶前护片130的曲率,底后护片141曲率大于底前护片140的曲率,顶后护片131曲率大于底后护片141的曲率。较佳实施例,牙套本体10由弹性体材料、乙烯/乙酸乙烯酯共聚物(EVA)或硅胶一体成型,使其各部位均具有弹性。
本实用新型一种较佳实施例,咬合板15的U形的一中段最大厚度为3~6毫米,且咬合板15二末端的厚度分别为1~3毫米,藉以适用于使用者牙齿矫正,及脸部、嘴部及颈部等相关肌肉的训练。
本实用新型一种较佳实施例,如图5所示,该顶前护片130的高度H1大于该顶后护片131的高度H2,该底前护片140的高度H3小于该底后护片141的高度H4,该顶前护片130的高度H1大于该底前护片140的高度H3,该顶后护片131的高度H2小于该底后护片141的高度H4,藉以适用于牙齿咬合矫正。
本实用新型一种较佳实施例,如图6所示,该顶前护片130的高度H1大于该顶后护片131的高度H2;该底前护片140的高度H3大于或等于该底后护片141的高度H4;该顶前护片130的高度H1大于该底前护片140的高度H3;该顶后护片131的高度H2大于该底后护片141的高度H4,藉以适用于部、嘴部与颈部等相关肌肉的训练及颞颚关节平衡。
必须说明的是,由于本新型咬合板15的整体厚度较前述该等专利为薄,所以使用者在配戴时,上下颚牙齿之间的间隔距离较小;即,上下颚牙齿之间的开合角度相对较小,于是除了可以应用于睡眠治疗的止鼾与避免磨牙的用途之外,并可应用于平常时段来加以使用配戴,以作为锻炼颞颚关节的平衡矫正用途。
具体的,请配合参看图1~6所示的具体实施例,牙套本体10的顶套齿槽13包含纵向向上延伸的一顶前护片130及一顶后护片131,顶后护片131位于顶前护片130的内围。而咬合板15顶面位于顶前护片130与顶后护片131底缘之间,以作为供上颚整排牙齿的底齿面抵住的上咬合面150。底套齿槽14包含纵向向下延伸的一底前护片140及一底后护片141,底后护片141位于底前护片140的内围,咬合板15底面位于底前护片140与底后护片141底缘之间,以作为供下颚整排牙齿的顶齿面抵住的下咬合面151。
请配合参看图5、6所示的上咬合面150与下咬合面151的表面皆呈平齐的平面,在此,即可上颚整排牙齿的底齿面与下颚整排牙齿的顶齿面可以达到较多面积咬合的效果。
请配合参看图1、5所示的实施例,本实施较适合作为咬合器使用的用途,以避免磨牙而达到保护牙齿的目的,所以本实施例位于牙套本体10前端面及二自由端12的咬合板15厚度d1、d2皆为3毫米。至于顶前护片130的高度高于顶后护片131,底后护片141的高度则高于底前护片140的高度,顶前护片130的高度高于底前护片140,顶后护片131的高度高于底后护片141。
此外,请配合参看图2、6所示的实施例,本实施较适合作为颞颚关节平衡矫正的用途,所以本实施例位于牙套本体10前端面的咬合板15厚度d2为4毫米,位于牙套本体10的二自由端12的咬合板15厚度d1为2毫米之间。至于顶前护片130的高度高于顶后护片131,底前护片140的高度高于底后护片141,顶前护片130的高度高于底前护片140,顶后护片131的高度高于底后护片141。
请配合参看图1~4所示的实施例中,为提供配戴锻炼时的呼吸功能,本新型牙套本体10前端面(U型中段)的两侧附近分别设有一横向贯穿咬合板15的透气道16,此透气道16的轴线与通过牙套本体10前端面的中心点的虚拟中轴线平行。而且此二透气道16横断面皆略呈长椭圆形;或是长矩形,二透气道16的长度介于4~8毫米之间,其高度介于1~3毫米之间,其宽度则介于3~6毫米之间。即,该咬合板15设有两个贯穿该咬合板15的U型的一外周面及一内周面的透气道16。
再请配合参看图1~4所示的顶前护片130上缘中央位置凹设有一第一凹缘17,此第一凹缘17的中心下死点正对牙套本体10前端面的中心位置,第一凹缘17二侧具有两个与第一凹缘17形成凹凸起伏对称的凸缘170;此第一凹缘17的中心点附近略呈弧形,形成该弧形的圆心角介于20~60度(较佳为30度)。而上述二凸缘170之间的间距介于3~6公分之间,且二凸缘170至咬合板15之间的间距介于1~2公分之间。此外,顶前护片130的二凸缘170各自向下斜向延伸有一第二凹缘171,此第二凹缘171的中心点附近略呈弧形,形成该弧形的圆心角介于10~30度之间(较佳为20度)。第一凹缘17、凸缘170及第二凹缘171的顶边相接成连续的曲线而使顶前护片130上缘呈一连续的曲线延伸。第一凹缘17与凸缘170的曲率误差率小于10%。
再请配合参看图1~2所示的顶后护片131上缘凹设有一第三凹缘18,此底后护片141下缘凹设有一与第三凹缘18呈上对应的第四凹缘19,而且第一凹缘17的尺寸远大于第三凹缘18及第四凹缘19。
请配合参看图1~6所示为达成本新型第二目的的具体实施例,包括一牙套本体10的技术特征。此牙套本体10前端面为封闭端面11,其后端面则具有两个开放自由端12。具体的,牙套本体10包含一顶套齿槽13、一底套齿槽14及一咬合板15等技术特征。顶套齿槽13凹设于牙套本体10顶端面,以供使用者的上颚整排牙齿套合。底套齿槽14凹设于牙套本体10底端面且与第一槽形状对应,以供使用者的下颚整排牙齿套合。咬合板15呈片状延伸(也呈U形延伸)而位于顶套齿槽13与底套齿槽14之间;其中,位于牙套本体10前端面的咬合板15厚度介于3~6毫米之间;位于牙套本体10的二自由端12的咬合板15厚度介于1~3毫米之间。本实施例的主要部分在于,上述咬合板15的两个末端各自延伸有一呈片状延伸的延伸片段152,此延伸片段152的长度介于3~8毫米之间,其宽度大于上述上咬合面150与下咬合面151的宽度。
请配合参看图5~6所示为达成本新型第三目的的具体实施例,包括一牙套本体10的技术特征。此牙套本体10前端面为封闭端面11,其后端面则具有两个开放自由端12,具体的,牙套本体10包含一顶套齿槽13、一底套齿槽14及一咬合板15等技术特征。顶套齿槽13凹设于牙套本体10顶端面,以供使用者的上颚整排牙齿套合。底套齿槽14凹设于牙套本体10底端面且与第一槽形状对应,以供使用者的下颚整排牙齿套合。咬合板15呈片状延伸(也呈U形延伸)而位于顶套齿槽13与底套齿槽14之间;其中,位于牙套本体10前端面的咬合板15厚度介于3~6毫米之间;位于牙套本体10的二自由端12的咬合板15厚度介于1~3毫米之间。本实施例的主要部分在于,顶前护片130与底前护片140的外周面共同形成一外凸的第一凸弧面130a、140a。顶后护片131与底后护片141的外周面共同形成一外凸的第二凸弧面131a、141a。
请配合参看图1~7所示为达成本新型第四目的的具体实施例,包括一牙套本体10的技术特征。此牙套本体10前端面为封闭端面11,其后端面则具有两个开放自由端12,具体的,牙套本体10包含一顶套齿槽13、一底套齿槽14及一咬合板15等技术特征。顶套齿槽13凹设于牙套本体10顶端面,以供使用者的上颚整排牙齿套合。底套齿槽14凹设于牙套本体10底端面且与第一槽形状对应,以供使用者的下颚整排牙齿套合。咬合板15呈片状延伸(也呈U形延伸)而位于顶套齿槽13与底套齿槽14之间,其中,位于牙套本体10前端面的咬合板15厚度介于3~6毫米之间;位于牙套本体10的二自由端12的咬合板15厚度介于1~3毫米之间,本实施例的主要部分在于,上述顶后护片131的前缘面设有复数可供有效抵住定位上颚部分牙齿的圆形凸粒131b。
通过上述具体实施例的说明,本实用新型确实具备下列所述的特点:
1.本实用新型确实可以缓解改善因施加于上、下颚牙齿之间压力所致的颞下颌关节不对称或不平衡的症状,因而除了可以有效降低牙齿因长期闭合所致的不适感与磨牙损伤之外,并可提升牙齿矫正配戴的舒适性。
2.本实用新型可以提升臼齿包覆性,主要是通过片状的延伸片段设置,以对尺型较大的上下颚臼齿提供更为完全的包覆隔离,藉以大幅提升牙齿矫正配戴的舒适性。
3.本实用新型确实可供多种牙齿结构与不同尺寸的牙科适用,进而得以有效提升牙套本体的配戴牢固性。
4.本实用新型在顶后护片的前缘面设有复数可供有效抵住定位上颚牙齿的圆形凸粒,所以可以提升上颚牙齿定位包覆性。
以上所述,仅为本实用新型的一可行实施例,并非用以限定本实用新型的专利范围,凡举依据下列请求项所述的内容、特征以及其精神而为之其他变化的等效实施,皆应包含于本实用新型的专利范围内。本实用新型所具体界定于请求项的结构特征,未见于同类物品,且具实用性与进步性,已符合实用实用新型专利要件,爰依法具文提出申请,谨请钧局依法核予专利,以维护本申请人合法的权益。
Claims (12)
1.一种牙齿矫正与颞颚关节平衡器,其特征在于,它包括一呈U型延伸的牙套本体;该牙套本体包含:
一顶套齿槽,其配合该牙套本体的U型延伸形状而凹设于该牙套本体一顶端面,以供一使用者的上颚整排牙齿套合,且其一底部为一上咬合面,供该使用者的上颚整排牙齿咬合;该顶套齿槽的U型两末端分别呈开口状;
一底套齿槽,其配合该牙套本体的U型延伸形状而凹设于该牙套本体一底端面,以供该使用者的下颚整排牙齿套合,且其一底部为一下咬合面,供该使用者的下颚整排牙齿咬合;该底套齿槽的U型两末端分别呈开口状;及
一咬合板,其呈U型延伸的片状体而连接于该顶套齿槽与该底套齿槽之间,其一顶面及一底面分别作为该顶套齿槽的该底部及该底套齿槽的该底部;该顶套齿槽包含分别连接于该咬合板的该顶面的一外周缘及该顶面的一内周缘而向上延伸的一顶前护片及一顶后护片;该底套齿槽包含分别连接于该咬合板的该底面的一外周缘及该底面的一内周缘而向下延伸的一底前护片及一底后护片;其中,该顶套齿槽的一横断面的该底部的最大宽度及该底套齿槽的一横断面的该底部的最大宽度分别至少为3毫米;该顶前护片的一顶边的一中点投影在该顶前护片的该底部所形成的一投影点至该顶前护片的一底边一中点的一最小间距为0.5毫米;该底前护片由上而下逐渐朝向该底后护片靠近延伸,使该底前护片的一底边的一中点投影在该底前护片的该底部所形成的一投影点至该底前护片的一顶边一中点的一最小间距为0.5毫米。
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牙齿矫正与颞颚关节平衡器,其特征在于,所述顶前护片由下而上逐渐朝向所述顶后护片靠近延伸而呈曲面延伸;所述底前护片由上而下逐渐朝向所述底后护片靠近延伸而呈曲面延伸;该顶后护片曲率大于该顶前护片的曲率,该底后护片的曲率大于该底前护片的曲率,该顶后护片曲率大于该底后护片的曲率。
3.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牙齿矫正与颞颚关节平衡器,其特征在于,所述顶后护片由下而上逐渐朝向所述顶前护片远离延伸而呈曲面延伸;所述底后护片由上而下逐渐朝向所述底前护片远离延伸而呈曲面延伸;该顶后护片曲率大于该顶前护片的曲率,该底后护片的曲率大于该底前护片的曲率,该顶后护片曲率大于该底后护片的曲率。
4.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牙齿矫正与颞颚关节平衡器,其特征在于,所述咬合板一中段最大厚度为3~6毫米,且该咬合板二末端的厚度分别为1~3毫米。
5.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牙齿矫正与颞颚关节平衡器,其特征在于,所述上咬合面与所述下咬合面的表面皆呈平齐的平面。
6.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牙齿矫正与颞颚关节平衡器,其特征在于,所述咬合板的两个末端各自延伸有一呈片状延伸的延伸片段,该延伸片段的长度介于3~8毫米之间;该延伸片段的宽度大于该上咬合面与该下咬合面的宽度。
7.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牙齿矫正与颞颚关节平衡器,其特征在于,所述顶前护片的高度高于所述顶后护片;所述底前护片的高度低于所述底后护片;该顶前护片的高度高于该底前护片;该顶后护片的高度低于该底后护片。
8.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牙齿矫正与颞颚关节平衡器,其特征在于,所述顶前护片的高度高于所述顶后护片;所述底前护片的高度高于所述底后护片;该顶前护片的高度高于该底前护片;该顶后护片的高度高于该底后护片。
9.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牙齿矫正与颞颚关节平衡器,其特征在于,所述咬合板设有两个贯穿该咬合板的U型的一外周面及一内周面的透气道;该二透气道横断面的最大高度为1~3毫米及最大宽度为3~6毫米。
10.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牙齿矫正与颞颚关节平衡器,其特征在于,所述顶前护片上缘凹设有一第一凹缘,该第一凹缘的中心下死点正对所述牙套本体前端面的中心位置,该第一凹缘两侧具有两个与该第一凹缘形成凹凸起伏对称的凸缘;该第一凹缘的中心点附近呈弧形,形成该弧形的圆心角介于20~60度;该二凸缘之间的间距介于3~6公分之间,该二凸缘至该咬合板之间的间距介于1~2公分之间;该顶前护片的该二凸缘各自向下斜向延伸有一第二凹缘,该第二凹缘的中心点附近呈弧形,形成该弧形的圆心角介于10~30度之间;该顶前护片与所述底前护片的外周面共同形成一外凸的第一凸弧面;所述顶后护片上缘凹设有一第三凹缘,所述底后护片下缘凹设有一与该第三凹缘呈上对应的第四凹缘;该顶后护片与该底后护片的外周面共同形成一外凸的第二凸弧面。
11.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牙齿矫正与颞颚关节平衡器,其特征在于,所述顶前护片一上缘中央位置凹设有一第一凹缘,该第一凹缘两侧具有两个与该第一凹缘形成凹凸起伏对称的凸缘;该第一凹缘与该凸缘的曲率误差率小于10%。
1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牙齿矫正与颞颚关节平衡器,其特征在于,所述顶后护片的前缘面设有复数可供有效抵住定位上颚牙齿的凸粒。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2)
App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Filing Date | Title |
---|---|---|---|
TW106207872U TWM550126U (zh) | 2017-06-02 | 2017-06-02 | 牙齒矯正與顳顎關節平衡器 |
TW106207872 | 2017-06-02 |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 Publication Date |
---|---|
CN209529361U true CN209529361U (zh) | 2019-10-25 |
Family
ID=61013256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 Title | Priority Date | Filing Date |
---|---|---|---|
CN201820208256.5U Expired - Fee Related CN209529361U (zh) | 2017-06-02 | 2018-02-06 | 牙齿矫正与颞颚关节平衡器 |
Country Status (2)
Country | Link |
---|---|
CN (1) | CN209529361U (zh) |
TW (1) | TWM550126U (zh) |
Cited By (1)
Pub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Publication date | Assignee | Title |
---|---|---|---|---|
TWI816095B (zh) * | 2020-04-14 | 2023-09-21 | 黃奇卿 | 齒列矯正牙套的製造方法 |
Families Citing this family (1)
Pub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Publication date | Assignee | Title |
---|---|---|---|---|
JP6875018B2 (ja) * | 2019-07-31 | 2021-05-19 | 株式会社デンタルアシスト | 歯科矯正具 |
-
2017
- 2017-06-02 TW TW106207872U patent/TWM550126U/zh not_active IP Right Cessation
-
2018
- 2018-02-06 CN CN201820208256.5U patent/CN209529361U/zh not_active Expired - Fee Related
Cited By (1)
Pub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Publication date | Assignee | Title |
---|---|---|---|---|
TWI816095B (zh) * | 2020-04-14 | 2023-09-21 | 黃奇卿 | 齒列矯正牙套的製造方法 |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 Publication date |
---|---|
TWM550126U (zh) | 2017-10-11 |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 Publication Date | Title |
---|---|---|
CN204092220U (zh) | 一种剌激下颌前导、抑制上颌生长的矫形装置 | |
CN110025388B (zh) | 多功能隐形矫治器 | |
CN209529361U (zh) | 牙齿矫正与颞颚关节平衡器 | |
CN110179560A (zh) | 一种前牵引上颌骨同时实现正畸牙三维移动的复合装置 | |
CN107028669A (zh) | 一种新型的前庭盾矫治器 | |
CN204683830U (zh) | 一种含有液体的防护颌垫 | |
CN204293296U (zh) | 一种护齿器 | |
CN108852535A (zh) | 一种斜面导板 | |
CN210204955U (zh) | 颊屏式隐形磁力功能矫治器 | |
CN202637151U (zh) | 一种蛙式正畸支抗装置 | |
KR102425662B1 (ko) | 턱관절 교정 장치 | |
CN201996675U (zh) | 骨性iii类错颌矫治器 | |
US10610403B2 (en) | Dental appliance | |
CN209136919U (zh) | 一种口腔多功能矫正器 | |
CN108294837B (zh) | 一种矫治开牙合畸形的矫治器、制备方法及其应用 | |
US8826913B2 (en) | Dental appliance | |
CN202342213U (zh) | 一种组合改良式上颌合垫式矫治器 | |
CN108577992A (zh) | 一种矫正器 | |
CN213641308U (zh) | 一种治疗口腔iii类错颌的功能矫正器 | |
CN206214223U (zh) | 上颌颊翼咬合板 | |
CN205215415U (zh) | 一种牙套 | |
CN208756201U (zh) | 一种牙齿正畸矫正器 | |
CN105310788A (zh) | 一种剌激下颌前导、抑制上颌生长的矫形装置 | |
CN209059486U (zh) | 一种斜面导板 | |
WO2017205965A1 (en) | Improved dental bite plate |
Legal Events
Date | Code | Title | Description |
---|---|---|---|
GR01 | Patent grant | ||
GR01 | Patent grant | ||
CF01 | Termination of patent right due to non-payment of annual fee | ||
CF01 | Termination of patent right due to non-payment of annual fee |
Granted publication date: 20191025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