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209525469U - 检查设备 - Google Patents

检查设备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209525469U
CN209525469U CN201920013423.5U CN201920013423U CN209525469U CN 209525469 U CN209525469 U CN 209525469U CN 201920013423 U CN201920013423 U CN 201920013423U CN 209525469 U CN209525469 U CN 209525469U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cabin
cantilever crane
component
equipment according
cabin component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Active
Application number
CN201920013423.5U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宋全伟
樊旭平
孟辉
高克金
胡煜
孙尚民
周合军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Tongfang Video Technology (beijing) Co Ltd
Tsinghua University
Nuctech Co Ltd
Nuctech Beijing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Tongfang Video Technology (beijing) Co Ltd
Tsinghua University
Nuctech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Tongfang Video Technology (beijing) Co Ltd, Tsinghua University, Nuctech Co Ltd filed Critical Tongfang Video Technology (beijing) Co Ltd
Priority to CN201920013423.5U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209525469U/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209525469U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209525469U/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Landscapes

  • Analysing Materials By The Use Of Radiation (AREA)

Abstract

本实用新型公开了一种检查设备,涉及射线检查设备领域,用以优化检查设备的结构。检查设备包括臂架、舱体组件和行走装置。臂架可升降地设于舱体组件,行走装置设于舱体组件的底部且至少部分位于舱体组件的正下方。上述技术方案,臂架采用伸缩结构,以使得其高度可变。在使用状态下,臂架处于伸出状态,以使得待检测货物能够通过臂架形成的检查通道;若需运输扫描装置,则将臂架回缩,以降低其高度,进而满足运输要求。

Description

检查设备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射线检查设备领域,具体涉及一种检查设备。
背景技术
自行走式大件物体检查设备包括龙门架、固定梁以及行走装置。固定梁安装于龙门架,行走装置安装在固定梁的底部。各部件之间是分开的,运输到工作场地后,将各部分安装在一起,并调试。
发明人发现:现有的自行走式大件物体检查设备,由于尺寸过大,运输时需将各部件拆散;到现场需重新安装,重新调试,使用不便。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提出一种检查设备,用以优化检查设备的结构。
本实用新型提供了一种检查设备,包括:
臂架;
舱体组件,所述臂架可升降地设于所述舱体组件;以及
行走装置,设于所述舱体组件的底部且至少部分位于所述舱体组件的正下方。
在一些实施例中,所述臂架包括:
横梁;
第一竖梁,设于所述横梁的一端;以及
第二竖梁,设于所述横梁的第二端;
其中,所述第一竖梁和所述第二竖梁都是可伸缩结构。
在一些实施例中,所述第一竖梁和所述第二竖梁被构造为能缩回至设定位置。
在一些实施例中,所述舱体组件包括:
第一舱体,与所述第一竖梁连接;以及
第二舱体,与所述第二竖梁连接。
在一些实施例中,检查设备还包括:
防护墙组件,与所述臂架和/或所述舱体组件连接。
在一些实施例中,所述防护墙组件包括:
第一防护段,与所述臂架和/或所述舱体组件连接;和/或
第二防护段,与所述臂架和/或所述舱体组件连接。
在一些实施例中,所述第一防护段与所述舱体组件可转动连接。
在一些实施例中,所述第一防护段为两个,相对设于所述臂架形成的检查通道的两侧,两个所述第一防护段的安装位置满足下述条件:两个所述第一防护段均朝着所述检查通道转动后完全位于所述舱体组件的宽度范围内。
在一些实施例中,检查设备还包括:
第一锁止结构,用于将处于所述检查通道内的两个所述第一防护段保持在一起或者将各所述第一防护段与所述舱体组件保持在一起。
在一些实施例中,所述第二防护段与所述舱体组件可转动连接。
在一些实施例中,所述第二防护段为两个,相对设于所述臂架形成的检查通道的两侧,两个所述第二防护段的安装位置满足下述条件:两个所述第二防护段均朝着所述检查通道转动后完全位于所述舱体组件的宽度范围内。
在一些实施例中,检查设备还包括:
第二锁止结构,用于将处于所述检查通道内的两个所述第二防护段保持在一起或者将各所述第二防护段与所述舱体组件保持在一起。
在一些实施例中,所述行走装置完全位于所述舱体组件的正下方。
在一些实施例中,所述行走装置包括万向轮、全向轮或麦克纳姆轮。
在一些实施例中,所述舱体组件内安装有射线源,所述臂架安装有与所述射线源匹配的探测器;其中,所述臂架与所述舱体组件的连接关系满足:所述臂架处于伸出状态和回缩状态两种下,在检查通道宽度方向上,所述射线源和所述探测器的相对位置关系不变。
上述技术方案,臂架采用伸缩结构,以使得其高度可变。在使用状态下,臂架处于伸出状态,以使得待检测货物能够通过臂架形成的检查通道;若需运输扫描装置,则将臂架回缩,以降低其高度,进而满足运输要求。且行走装置至少部分位于舱体组件的正下方,使得检查设备实现了无须拆卸行走装置即可转场运输。上述技术方案提供的检查设备,运输状态和工作状态简单切换,即便更换作业场地,也不需要额外的拆装动作,只需缩回、伸出臂架,使用非常便捷,现场无需安调,实现了检查设备的整体运输,且无需额外土建工程。
附图说明
此处所说明的附图用来提供对本实用新型的进一步理解,构成本申请的一部分,本实用新型的示意性实施例及其说明用于解释本实用新型,并不构成对本实用新型的不当限定。在附图中:
图1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的检查设备工作状态的主视示意图;
图2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的检查设备工作状态的俯视示意图;
图3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的检查设备运输状态的主视示意图;
图4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的检查设备运输状态的俯视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图1~图4对本实用新型提供的技术方案进行更为详细的阐述。
参见图1,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一种检查设备,其包括臂架1、舱体组件2及行走装置4。臂架1可升降地设于舱体组件2;行走装置 4设于舱体组件2的底部且至少部分位于舱体组件2的正下方。
检查设备形成有检查通道,用于扫描车辆或集装箱等。辐射探测装置包括射线源以及探测器。舱体组件2用于安装射线源等部件。臂架1用于安装探测器等部件。臂架1为可升降结构,在运输时,将臂架1回缩;在工作时,将臂架1打开,以避免运输时检查设备超高。
行走装置4设于舱体组件2的底部且至少部分位于舱体组件2的正下方,运输时,行走装置4几乎不会增加检查设备的长度尺寸。若行走装置4完全位于舱体组件2的竖直投影区域内,则检查设备的长度尺寸全部由舱体组件2的长度尺寸确定。若行走装置4部分位于舱体组件2的竖直投影区域内,则检查设备的长度尺寸由舱体组件2的长度尺寸以及行走装置4位于舱体组件2外部的尺寸确定。在上述各种情况下,都实现了检查设备无须拆卸臂架1和行走装置4即可转场运输。
在一些实施例中,臂架1、舱体组件2和行走装置4设置为在连接状态下一起运输,有效解决了相关技术中的检查系统需要在检查现场重新安装和调试的问题,有利于减少安装时间,减少人力投入。而且,后文所述的防护墙也与臂架和舱体组件在连接状态下一起运输,避免了在检查现场重新搭建防护墙和进行防护墙土建工作,使检查装置被运输到检查现场后能够很快投入工作,大大缩短检查装置从运输到投入工作所耗费的时间,提高转场效率。
进一步地,在检查通道的延伸方向上,臂架1和舱体组件2之间的相对位置被配置为在检查装置的运输状态和工作状态保持不变,以使设置臂架1上的探测器与设置在舱体组件2上的射线源的相对位置在运输状态和工作状态保持不变,节省在检查现场需要对探测器和射线源的相对位置进行重新调试的时间,使检查装置从运输设备上卸下来之后能够更快地投入检查工作。
参见图1,臂架1包括横梁11、第一竖梁12和第二竖梁13,第一竖梁12设于横梁11的一端,第二竖梁13设于横梁11的第二端。其中,第一竖梁12和第二竖梁13都是可伸缩结构。以实现转场运输时无须拆卸臂架1,且使得检查设备不超高。
臂架1大致为龙门架式结构,其形成检查通道,以供待检测货物通过。臂架1可升降,运输状态下收起,工作状态下升起。第一竖梁 12和第二竖梁13都是可伸缩结构,比如设置为多级箱式结构嵌套的方式实现伸缩;或者比如采用导轨结构实现伸缩。第一竖梁12和第二竖梁13采用伸缩结构,降低了检查设备在运输过程中的高度,方便了检查设备的运输。
在一些实施例中,第一竖梁12和第二竖梁13被构造为能缩回至设定位置,该设定位置使得缩回后检查设备满足公路运输限高要求。该设定位置为:使得横梁11的上表面不高于舱体组件2上表面的位置、使得横梁11的上表面略高于舱体组件2上表面的位置、使得横梁11 的上表面与舱体组件2上表面平齐的位置。
比如缩回到位后,横梁11的上表面与舱体组件2的上表面的最高位置平齐或者低于舱体组件2的上表面的最高位置。上述结构使得运输时,检查设备的最大高度由舱体组件2的高度确定,不会造成运输超高问题。
参见图1,在一些实施例中,舱体组件2所包括的第一舱体21和第二舱体22用于放置电子设备等部件。比如,第一舱体21内安装有射线源等。第二舱体22内安装有控制类的电器设备。
在一些实施例中,第一舱体21和第二舱体22尺寸相同,这样设置可以使整个结构对称,结构布置更加合理。
在一些实施例中,舱体组件2内安装有射线源,臂架1安装有与射线源匹配的探测器。其中,臂架1与舱体组件2的连接关系满足:臂架1处于伸出状态和回缩状态两种下,在检查通道宽度方向上,射线源和探测器的相对位置关系不变。上述连接关系使得在转场运输前后,不用再次调试射线源和探测器,大大提高了设备使用的便利性。
在一些实施例中,检查设备还包括防护墙组件3,防护墙组件3 与臂架1和/或舱体组件2连接。
以防护墙组件3与臂架1连接为例,防护墙组件3与臂架1不可伸缩的那段连接,以方便安装。所有件一体,运输时收起,满足公路运输要求,现场无需安装和调试。以防护墙组件3与舱体组件2连接为例,防护墙组件3与舱体组件2靠近检查通道的部件连接,以方便安装。
防护墙组件3包括位置可变的多个防护段以使防护墙组件3可变形。在检查状态,防护墙组件3位于检查通道的两侧以防止射线泄漏。在运输状态,防护墙组件3位于辐射探测装置内部和/或贴合于辐射探测装置。
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辐射检查设备在对被检物如集装箱、车辆等进行检查时,展开至检查状态,在检查通道的两侧布置防护墙组件3 防止射线泄漏,辐射检查设备进行辐射检查时的安全性较高。不需要进行检查时,如转场运输时或存放时,改变防护墙组件3防护段的位置以使辐射检查设备处于运输状态,减小辐射检查设备整体占用的空间,方便辐射检查设备的整体运输,且存放时占地面积较小。由于辐射检查设备可以整体运输或存放,还利于减少再次使用时的安装调试工作,利于辐射检查设备快速做好检查准备。
可选地,防护墙组件3的高度被设置为小于或等于舱体组件2的高度。这样设置使得在运输时使整个扫描装置的高度与舱体组件2的高度大致相等,尽可能地减小整个扫描装置的高度,避免超出道路运输时对车辆的高度限制。
参见图1,在一些实施例中,防护墙组件3包括第一防护段31和 /或第二防护段32。第一防护段31与第一竖梁12或第一舱体21连接;第二防护段32与第二竖梁13或第二舱体22连接。
在一些实施例中,防护墙组件3包括多块相互独立的防护墙,各段防护墙共同配合以实现检查通道内设定范围的防护;且各块防护墙相互独立,便于安装。
参见图1,在一些实施例中,第一防护段31与第一舱体21可转动连接。需要运输扫描组件时,将第一防护段31转动至检查通道内,使得检查设备的结构更加紧凑,更易于运输。
在一些实施例中,第一防护段31为两个,相对设于臂架1形成的检查通道的两侧,两个第一防护段31的长度满足下述条件:两个第一防护段31均朝着检查通道转动后完全位于舱体组件2的宽度范围内,以使得检查设备的运输时宽度不超标,结构更加紧凑,更易于运输。
处于非工作情况下,第一防护段31和第二防护段32转动至收合位置,从俯视图上看,整个检查设备大致合围形成长方体结构。该运输状态的设置形式使得辐射检查设备更适于整体转场运输及存放。
可选地,第二防护段32的长度的二倍等于或略小于臂架1的两个竖梁之间的横向距离。和/或,第一防护段31的长度的二倍等于或略小于臂架1的两个竖梁之间的横向距离。
在第二防护段32的长度的二倍等于臂架1的两个竖梁之间的横向距离时,左右两侧的第二防护段32分别向内折叠后正好对上,像两扇门一样将检查通道关闭。在第二防护段32的长度的二倍大于臂架1 的两个竖梁之间的横向距离时,左右两侧的第二防护段32分别向内折叠后前后相互交叠,以通过折叠达到减小检查装置前后宽度的目的,又具有较大的射线防护范围。
可选地,防护墙组件3的高度被设置为小于或等于舱体组件2的高度。这样设置可以在运输时使整个检查装置的高度与舱体组件2的高度大致相等,以减小整个检查装置的高度,避免超出道路运输时对车辆的高度限制。
在一些实施例中,第一舱体21和第二舱体22采用具有外罩的封闭式结构,有利于保护内部结构,且防止沙尘进入舱体内的部件。第一舱体21和第二舱体22也采用框架式结构,以减轻整体重量。
可选地,第一舱体21被配置为在检查装置的工作状态下相对于地面固定地设置,进一步地整个检查装置相对于地面固定设置。在工作状态,检查装置保持不动,被检物相对于检查装置移动,以完成扫描检查。这样设置可以简化检查装置的结构,不需要在第一舱体21上安装行走装置,这对于检查装置的运输和安装也更加方便,效果更高。
在一些实施例中,检查设备还包括第一锁止结构,第一锁止结构用于将处于检查通道内的两个第一防护段31保持在一起,或者第一锁止结构用于将各第一防护段31与舱体组件2保持在一起。
第一锁止结构比如采用卡扣结构、插销结构、绳索、链条等实现两个第一防护段31锁止在一起。
两个第一防护段31的长度尺寸相同或者不相同。
参见图1,在一些实施例中,第二防护段32与第二舱体22可转动连接。需要运输扫描组件时,将第二防护段32转动至检查通道内,使得检查设备的结构更加紧凑,更易于运输。
在一些实施例中,第二防护段32为两个,相对设于臂架1形成的检查通道的两侧,两个第二防护段32的长度满足下述条件:两个第二防护段32均朝着检查通道转动后完全位于舱体组件2的宽度范围内,以使得检查设备运输时宽度不超标,结构更加紧凑,更易于运输。
两个第二防护段32的长度尺寸相同或者不相同。
如图1至图4所示,在一些实施例中,防护墙组件3包括两个第一防护段31、两个第二防护段32,共四组防护段。在检查状态,四组防护段分别沿检查通道的延伸方向设于第一舱体21的两端和第二舱体22的两端。在运输状态,四组防护段位于第一舱体21远离第二舱体22的一侧与第二舱体22远离第一舱体21的一侧之间。该设置利于以较高的效率实现辐射检查设备在检查状态和运输状态之间切换。且辐射检查设备在运输状态防护墙组件3只占用辐射探测装置的占用空间以外的较少的空间,甚至可以利用辐射探测装置占用的空间,而不占用辐射探测装置的占用空间以外的空间。
在一些实施例中,在多个防护段分为前述四组防护段时,四组防护段中的两组防护段可以分别可转动地连接于第一舱体21的沿检查通道的延伸方向的两端。四组防护段中的另两组防护段可以分别可转动地连接于第二舱体22的沿检查通道的延伸方向的两端。该设置便于辐射检查设备在检查状态和运输状态之间切换,切换过程省时省力,且便于防护墙3与辐射探测装置之间准确定位。
在一些实施例中,在检查状态,靠近第二舱体22一侧的防护墙组件3连续设置。在此情况下,第二舱体22一侧的防护工作完全由防护墙组件3承担。此时,第二舱体22无需为防护作特殊设计。
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不限定防护墙组件的多个防护段的移动方式,例如,多个防护段中至少部分防护段相对于其余防护段或辐射探测装置可平移;和/或,多个防护段中至少部分防护段相对于其余防护段或辐射探测装置可旋转;和/或,多个防护段中至少部分防护段相对于其余防护段或辐射探测装置可重复拆装。
在一些实施例中,检查设备还包括第二锁止结构,第二锁止结构用于将处于检查通道内的两个第二防护段32保持在一起。
第二锁止结构比如采用卡扣结构、插销结构、绳索、链条等实现两个第二防护段32锁止在一起。
参见图1和图3,在一些实施例中,检查设备还包括行走装置4,行走装置4设于舱体组件2的底部。
设置行走装置4,实现了检查设备的自行走,使其更易于更换作业场地,且易于运输。
参见图3,在一些实施例中,行走装置4完全位于舱体组件2的正下方,以使得运输时,检查设备的结构更加紧凑。
在一些实施例中,行走装置4包括万向轮、全向轮或麦克纳姆轮。
如图1至图3所示,行走装置4设置于辐射探测装置的底部,用于检查设备沿检查通道的延伸方向行走。如图1和图3所示,行走装置4设置为可原地旋转90°以使检查设备沿垂直于检查通道的延伸方向的方向行走。
本公开实施例的检查设备,在完成对一排成排的多个被检物(如第一排车辆)的扫描检查后,行走装置4原地旋转90°,旋转到位后检查设备整体在垂直于检查通道的延伸方向的方向(也称横向,检查通道的延伸方向作为纵向)移动。当检查设备自动横向移动到另一排成排的多个被检物(如第二排车辆)处,再将行走装置4旋转90°,然后对另一排成排的多个被检物进行扫描检查。依次执行前述步骤,以实现对多排被检物的连续扫描检查,提高检查设备的使用效率。
在本实用新型的描述中,需要理解的是,术语“中心”、“纵向”、“横向”、“前”、“后”、“左”、“右”、“竖直”、“水平”、“顶”、“底”、“内”、“外”等指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为基于附图所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仅是为便于描述本实用新型和简化描述,而不是指示或暗指所指的装置或元件必须具有特定的方位、为特定的方位构造和操作,因而不能理解为对本实用新型保护内容的限制。
最后应说明的是:以上实施例仅用以说明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而非对其限制;尽管参照前述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进行了详细的说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应当理解:其依然可以对前述各实施例所记载的技术方案进行修改,或者对其中部分技术特征进行等同替换,但这些修改或者替换,并不使相应技术方案的本质脱离本实用新型各实施例技术方案的精神和范围。

Claims (15)

1.一种检查设备,其特征在于,包括:
臂架(1);
舱体组件(2),所述臂架(1)可升降地设于所述舱体组件(2);以及
行走装置(4),设于所述舱体组件(2)的底部且至少部分位于所述舱体组件(2)的正下方。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检查设备,其特征在于,所述臂架(1)包括:
横梁(11);
第一竖梁(12),设于所述横梁(11)的一端;以及
第二竖梁(13),设于所述横梁(11)的第二端;
其中,所述第一竖梁(12)和所述第二竖梁(13)都是可伸缩结构。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检查设备,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竖梁(12)和所述第二竖梁(13)被构造为能缩回至设定位置。
4.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检查设备,其特征在于,所述舱体组件(2)包括:
第一舱体(21),与所述第一竖梁(12)连接;以及
第二舱体(22),与所述第二竖梁(13)连接。
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检查设备,其特征在于,还包括:
防护墙组件(3),与所述臂架(1)和/或所述舱体组件(2)连接。
6.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检查设备,其特征在于,所述防护墙组件(3)包括:
第一防护段(31),与所述臂架(1)和/或所述舱体组件(2)连接;和/或
第二防护段(32),与所述臂架(1)和/或所述舱体组件(2)连接。
7.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检查设备,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防护段(31)与所述舱体组件(2)可转动连接。
8.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检查设备,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防护段(31)为两个,相对设于所述臂架(1)形成的检查通道的两侧,两个所述第一防护段(31)的安装位置满足下述条件:两个所述第一防护段(31)均朝着所述检查通道转动后完全位于所述舱体组件(2)的宽度范围内。
9.根据权利要求8所述的检查设备,其特征在于,还包括:
第一锁止结构,用于将处于所述检查通道内的两个所述第一防护段(31)保持在一起或者将各所述第一防护段(31)与所述舱体组件(2)保持在一起。
10.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检查设备,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二防护段(32)与所述舱体组件(2)可转动连接。
11.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检查设备,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二防护段(32)为两个,相对设于所述臂架(1)形成的检查通道的两侧,两个所述第二防护段(32)的安装位置满足下述条件:两个所述第二防护段(32)均朝着所述检查通道转动后完全位于所述舱体组件(2)的宽度范围内。
12.根据权利要求11所述的检查设备,其特征在于,还包括:
第二锁止结构,用于将处于所述检查通道内的两个所述第二防护段(32)保持在一起或者将各所述第二防护段(32)与所述舱体组件(2)保持在一起。
1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检查设备,其特征在于,所述行走装置(4)完全位于所述舱体组件(2)的正下方。
1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检查设备,其特征在于,所述行走装置(4)包括万向轮、全向轮或麦克纳姆轮。
1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检查设备,其特征在于,所述舱体组件(2)内安装有射线源,所述臂架(1)安装有与所述射线源匹配的探测器;其中,所述臂架(1)与所述舱体组件(2)的连接关系满足:所述臂架(1)处于伸出状态和回缩状态两种下,在检查通道宽度方向上,所述射线源和所述探测器的相对位置关系不变。
CN201920013423.5U 2019-01-04 2019-01-04 检查设备 Active CN209525469U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920013423.5U CN209525469U (zh) 2019-01-04 2019-01-04 检查设备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920013423.5U CN209525469U (zh) 2019-01-04 2019-01-04 检查设备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209525469U true CN209525469U (zh) 2019-10-22

Family

ID=68229042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1920013423.5U Active CN209525469U (zh) 2019-01-04 2019-01-04 检查设备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209525469U (zh)

Cited By (1)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9490977A (zh) * 2019-01-04 2019-03-19 清华大学 检查设备

Cited By (2)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9490977A (zh) * 2019-01-04 2019-03-19 清华大学 检查设备
WO2020140999A1 (zh) * 2019-01-04 2020-07-09 清华大学 安全检查设备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109490977A (zh) 检查设备
CN209327591U (zh) 扫描装置
CN109521484B (zh) 扫描装置及其转场方法
WO2020140980A1 (zh) 安全检查装置及其转场方法
WO2020140981A1 (zh) 辐射检查设备
US20220099858A1 (en) Security inspection device
BR112014013226B1 (pt) Sistema de inspeção de segurança portátil e método de implantação do mesmo
WO2020140995A1 (zh) 安全检查装置及基于该安全检查装置的转场方法
CN102749657B (zh) 移动箱式x光货物检查系统
CN209525469U (zh) 检查设备
KR20090114313A (ko) 검출 장치
WO2020140996A1 (zh) 安全检查装置及基于该安全检查装置的转场方法
CN104459811A (zh) 车载移动式集装箱或车辆检查系统
CN108008458A (zh) 车载背散射检查系统
CN209373145U (zh) 扫描装置
CN112946770B (zh) 扫描检查设备以及扫描检查系统
CN217060528U (zh) 移动式辐射检查设备以及移动式辐射检查系统
CN209342940U (zh) 检查装置
EP4206751A1 (en) Mobile radiation inspection apparatus and mobile radiation inspection system
CN204314483U (zh) 车载移动式集装箱或车辆检查系统
EP4206750A1 (en) Mobile inspection apparatus and mobile inspection method
CN216561041U (zh) 移动式检查设备
CN209542864U (zh) 辐射检查设备
CN109521483A (zh) 检查设备
CN212341478U (zh) 一种可升降折叠的车辆检查装置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