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209517694U - 壳体及显示设备 - Google Patents
壳体及显示设备 Download PDFInfo
- Publication number
- CN209517694U CN209517694U CN201920027083.1U CN201920027083U CN209517694U CN 209517694 U CN209517694 U CN 209517694U CN 201920027083 U CN201920027083 U CN 201920027083U CN 209517694 U CN209517694 U CN 209517694U
- Authority
- CN
- China
- Prior art keywords
- contact surface
- framework
- face adapted
- face
- rear shell
- Prior art date
-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 Active
Links
Classifications
-
- G—PHYSICS
- G09—EDUCATION; CRYPTOGRAPHY; DISPLAY; ADVERTISING; SEALS
- G09F—DISPLAYING; ADVERTISING; SIGNS; LABELS OR NAME-PLATES; SEALS
- G09F9/00—Indicating arrangements for variable information in which the information is built-up on a support by selection or combination of individual elements
-
- H—ELECTRICITY
- H05—ELECTRIC TECHNIQUES NOT OTHERWISE PROVIDED FOR
- H05K—PRINTED CIRCUITS; CASINGS OR CONSTRUCTIONAL DETAILS OF ELECTRIC APPARATUS; MANUFACTURE OF ASSEMBLAGES OF ELECTRICAL COMPONENTS
- H05K5/00—Casings, cabinets or drawers for electric apparatus
Landscapes
-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Microelectronics & Electronic Packaging (AREA)
- Physics & Mathematics (AREA)
- General Physics & Mathematics (AREA)
- Theoretical Computer Science (AREA)
- Casings For Electric Apparatus (AREA)
Abstract
本实用新型是关于一种壳体及显示设备,涉及显示设备装饰框技术领域,解决了电子画屏换框则需要将画屏从墙上取下,拆掉螺丝,更换好后再挂在墙上,一系列操作繁琐且容易造成画屏与框体之间的连接处出现损坏的问题;主要采用的技术方案为:一种壳体,其包括后壳和框体,后壳为一侧开口的槽体,后壳用于容纳画屏,后壳上与开口侧相对的第一面与墙壁相贴合;并且后壳相对于墙壁在天侧的第一侧边上设有第一连接件;框体通过所述第一连接件活动接于后壳的周向外围;本实用新型将传统的连接关系由螺栓或钉体连接的改为可拆卸的活动连接,在保证框体稳定套接在后壳的前提下还能够实现活动连接,在更换框体时能够得到充分的便捷。
Description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显示设备装饰框技术领域,特别是涉及一种壳体及显示设备。
背景技术
目前电子画屏作为一种新兴的数字艺术产品极其盛行,主要挂墙使用,但是大多电子画屏最外侧的装饰框为木框,该装饰框与画屏主体通常采用螺丝连接,对于现今丰富的生活,为了适应不同场合的装饰或者是不同用户之间不同的装置需求,对于同一电子画屏则需要适当的更换装饰框。
但是在实现上述方案过程中,仍然存在如下问题:如若对电子画屏换框则需要将画屏从墙上取下,拆掉螺丝或钉体,更换好后再挂在墙上,一系列操作繁琐且容易造成画屏与框体之间的连接处出现损坏。
实用新型内容
有鉴于此,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壳体及显示设备,主要目的在于解决电子画屏换框则需要将画屏从墙上取下,拆掉螺丝,更换好后再挂在墙上,一系列操作繁琐且容易造成画屏与框体之间的连接处出现损坏的问题,从而更加适于实用。
为达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主要提供如下技术方案:
一方面,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提供一种壳体,其包括:
后壳,所述的后壳为一侧开口的槽体,所述后壳用于容纳画屏,所述后壳上与所述开口侧相对的第一面与墙壁相贴合;并且所述后壳相对于墙壁在天侧的第一侧边上设有第一连接件;
框体,所述的框体通过所述第一连接件活动接于所述后壳的周向外围。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及解决其技术问题还可采用以下技术措施进一步实现。
可选的,前述的一种壳体,其中所述第一连接件为突出于所述第一侧边的凸块,并且所述框体上设有与所述凸块对应的凹槽,配合所述凸块进行活动钩挂。
可选的,前述的一种壳体,其中所述凸块包括第一接触面、第二接触面和第三接触面;
所述的第一接触面与所述后壳的第一面相平行由所述后壳的第一侧边沿第一方向设置,且所述的第一接触面限制所述框体在垂直于第一方向上的移动;
所述的第二接触面与所述的第一接触面相连,且所述的第二接触面与所述后壳的第一面相垂直沿垂直于所述第一方向设置;
所述的第三接触面与所述的第二接触面相连,且所述第三接触面向远离所述第二接触面的方向倾斜设置,所述的第三接触面为所述框体安装和拆卸避位。
可选的,前述的一种壳体,其中所述框体上设有与所述凸块适配的凹槽,所述的凹槽包括第一凹槽和第二凹槽;
所述的第一凹槽为由第一适配面、第二适配面和第三适配面围成的矩形凹槽,用于容纳所述的凸块;并且所述第一适配面与所述的第一接触面相适配;第二适配面与所述第二接触面相适配;所述的第三适配面与所述第三接触面相适配且所述的第三适配面沿与第三接触面平行方向的高度小于所述第一适配面沿与第一接触面平行方向的高度;
所述的第二凹槽包括第四适配面、第五适配面和第六适配面;所述的第四适配面与所述第三适配面相连且向靠近所述第一侧边的方向倾斜;所述第五适配面与所述第四适配面相连且所述第五适配面与所述第二接触面相平行;所述第六适配面与所述第五适配面相连且与所述第一接触面相平行,用于容纳所述第一侧边的外沿。
可选的,前述的一种壳体,其中还包括第二连接件,所述第二连接件设置在与所述第一侧边两端相连的第二侧边上,用于活动连接所述的框体。
可选的,前述的一种壳体,其中所述的第二侧边分段设置,所述的第二连接件为突出设置于一或多段所述的第二侧边上的凸起,用于可回弹的活动连接所述的框体。
可选的,前述的一种壳体,其中所述凸起包括第四接触面、第五接触面和第六接触面;
所述的第四接触面由所述的第二侧边的外沿向靠近所述第二侧边的方向倾斜设置,为所述框体的拆卸避位;
所述的第五接触面与所述的第四接触面相连且平行于所述的第二侧边设置;
所述的第六接触面与所述的第五接触面相连且向靠近所述第二侧边的方向倾斜设置,为所述框体的安装避位。
可选的,前述的一种壳体,其中所述第五接触面与所述第二侧边之间的距离大于所述框体与所述后壳的间隙与加工公差之和;
所述第四接触面与所述第二侧边之间的夹角为55°-90°;
所述第六接触面与所述第二侧边之间的夹角小于所述第四接触面与所述第二侧边之间的夹角。
可选的,前述的一种壳体,其中所述框体上设有与所述凸起适配的凹槽,所述的凹槽包括第三凹槽和第四凹槽;
所述的第三凹槽包括第七适配面、第八适配面和第九适配面;所述的第八适配面与所述的第五接触面相适配;所述的第七适配面与所述的第八适配面相连且与所述第四接触面相适配;所述的第九适配面与所述的第八适配面相连且与所述第六接触面相适配,且所述的第九适配面与所述第二侧边之间的夹角小于所述第六接触面与所述第二侧边之间的夹角;
所述的第四凹槽包括第十适配面和第十一适配面;所述的第十适配面与所述的第九适配面相连且沿与所述的第五接触面平行的方向设置;所述的第十一适配面与所述的第十适配面相连且沿垂直于所述第五接触面的方向设置,用于容纳所述第二侧边的外沿。
可选的,前述的一种壳体,其中还包括中框,所述的中框的第一端设置在所述后壳的周向内壁上,所述的中框的第二端沿垂直于所述后壳周向边沿的方向相所述后壳中心延伸,用于防止所述画屏脱落,并且所述中框相对于墙壁在地侧的第三侧边上设有磁性连接件,且所述框体在对应位置同时设有金属件。
另一方面,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提供一种显示设备,其包括:
壳体;
画屏,所述的画屏设置于所述壳体内部;
其中,所述的壳体为前述内容中任一所述的壳体。
借由上述技术方案,本实用新型壳体及显示设备至少具有下列优点:后壳与框体之间通过第一连接件活动连接在一起,使得后壳与框体之间可以轻易的完成安装和拆卸,使安装和拆卸的操作变的简单方便;本实用新型采取的技术方案将传统的框体与后壳之间的连接关系由原本的螺栓连接或钉体连接的改为可拆卸的活动连接,在保证框体可以稳定套接在后壳周向边缘的前提下还能够实现活动连接,在更换框体时能够得到充分的便捷。
上述说明仅是本实用新型技术方案的概述,为了能够更清楚了解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手段,并可依照说明书的内容予以实施,以下以本实用新型的较佳实施例并配合附图详细说明如后。
附图说明
图1是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提供的一种壳体的组装示意图;
图2是图1中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提供的一种壳体的第一连接件的截面示意图;
图3是图2中第一连接件的安装示意截面图;
图4是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提供的一种壳体的第二连接件的结构示意图;
图5是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提供的第二连接件与框体连接的仰视截面图;
图6是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提供的一种壳体的中框与框体之间的连接结构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为了进一步阐述本实用新型为达成预定实用新型目的所采取的技术手段及功效,以下结合附图及较佳实施例,对依据本实用新型提出的一种壳体及显示设备其具体实施方式、结构、特征及其功效,详细说明如后。在下述说明中,不同的“一实施例”或“实施例”指的不一定是同一实施例。此外,一或多个实施例中的特定特征、结构、或特点可由任何合适形式组合。
目前电子画屏作为一种新兴的数字艺术产品极其盛行,主要挂墙使用,但是大多电子画屏最外侧的装饰框为木框,该装饰框与画屏主体通常采用螺丝连接,对于现今丰富的生活,为了适应不同场合的装饰或者是不同用户之间不同的装置需求,对于同一电子画屏则需要适当的更换装饰框。
但是如若对电子画屏换框则需要将画屏从墙上取下,拆掉螺丝或钉体,更换好后再挂在墙上,一系列操作繁琐且容易造成画屏与框体之间的连接处出现损坏。
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技术方案为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总体思路如下:
实施例1
参考附图1,本实用新型提供的一种壳体,其包括后壳1和框体2,所述的后壳1为一侧开口的槽体,所述后壳1用于容纳画屏,所述后壳1上与所述开口侧相对的第一面与墙壁相贴合;并且所述后壳1相对于墙壁在天侧的第一侧边3上设有第一连接件4;所述的框体2通过所述第一连接件4活动接于所述后壳1的周向外围。
具体的,为了解决电子画屏换框则需要将画屏从墙上取下,拆掉螺丝,更换好后再挂在墙上,一系列操作繁琐且容易造成画屏与框体之间的连接处出现损坏的问题,本实用新型采取的技术方案中提供了一种壳体,主要包括后壳1和框体2,所述的后壳1为一侧开口的槽体,也就是说所述的后壳1上设有一容纳空间用于容纳画屏,所述后壳1上与所述开口侧相对的第一面与墙壁相贴合;并且所述后壳1相对于墙壁在天侧的第一侧边3上设有第一连接件4;所述的框体2通过所述第一连接件4活动接于所述后壳1的周向外围;后壳1与框体2通过第一连接件4进行连接,既能够保证二者之间的连接关系,实现框体2对画屏的装置作用,又能够实现二者之间的灵活拆卸与安装。
根据上述所列,本实用新型采取的技术方案中,后壳1与框体2之间通过第一连接件4活动连接在一起,使得后壳1与框体2之间可以轻易的完成安装和拆卸,使安装和拆卸的操作变的简单方便;本实用新型采取的技术方案将传统的框体2与后壳1之间的连接关系由原本的螺栓连接或钉体连接的改为可拆卸的活动连接,在保证框体2可以稳定套接在后壳1周向边缘的前提下还能够实现活动连接,在更换框体2时能够得到充分的便捷。
本文中术语“和/或”,仅仅是一种描述关联对象的关联关系,表示可以存在三种关系,例如,A和/或B,具体的理解为:可以同时包含有A与B,可以单独存在A,也可以单独存在B,能够具备上述三种任一中情况。
进一步的,本实用新型的一个实施例提供的一种壳体,在具体实施中,所述第一连接件4为突出于所述第一侧边3的凸块,并且所述框体2上设有与所述凸块对应的凹槽,配合所述凸块进行活动钩挂。
具体的,为了实现灵活拆卸且实现连接牢固,本实用新型采取的技术方案中,将所述的第一连接件4设置为突出于所述第一侧边3的凸块,框体2上对应设有凹槽,与所述凸块配合实现卡接或扣合等连接方式;参照附图1的连接方向,将框体2凹槽所在边先行与凸块所在边实现卡接或扣合,然后将框体2的其他边顺势落下与后壳1的其他边相适配接触,仅仅依靠所述凸块与凹槽的配合即可完成所述框体2与后壳1的连接;需要说明的是,所述凸块和凹槽的数量根据需要可变,采取在所述第一侧边3中部设置单一凸块或者在所述第一侧边3的两端分别设置凸块都是能够完成所述后壳1与所述框体2的连接的。
进一步的,参考附图2和附图3,本实用新型的一个实施例提供的一种壳体,在具体实施中,所述凸块包括第一接触面5、第二接触面6和第三接触面7;所述的第一接触面5与所述后壳1的第一面相平行由所述后壳1的第一侧边3沿第一方向设置,且所述的第一接触面5限制所述框体2在垂直于第一方向上的移动;所述的第二接触面6与所述的第一接触面5相连,且所述的第二接触面6与所述后壳1的第一面相垂直沿垂直于所述第一方向设置;所述的第三接触面7与所述的第二接触面6相连,且所述第三接触面7向远离所述第二接触面6的方向倾斜设置,所述的第三接触面7为所述框体2安装和拆卸避位。
具体的,为了实现凸块与凹槽的灵活连接且连接牢靠,本实用新型采取的技术方案中,将所述的凸块设置为包含一直面和一斜面的凸起,也就是附图2和附图3中直角梯形的凸起,直面为第一接触面5,第一接触面5在第一侧边3上平行于所述后壳1的第一面向上设置,斜面为第三接触面7,二者之间水平连接第二接触面6,三者构成直角梯形的凸起;在进行安装框体2时,首先将框体2的下边上抬使上边上的凹槽套接于所述第一接触面5的直面上,至此凸起会限制框体2在垂直墙面的方向上的移动,用以防止框体2向地面脱落;接着向下压所述框体2的下边,使凹槽完全扣合在所述凸块上;在进行拆卸框体2时,首先将框体2的下边上抬,通过所述第三接触面7斜面的过渡使凹槽脱离所述第三接触面7,再将所述框体2的上边上抬使其完全脱离第一接触面5,至此所述框体2与所述后壳1完全脱离,完成拆卸。
进一步的,参考附图2和附图3,本实用新型的一个实施例提供的一种壳体,在具体实施中,所述框体2上设有与所述凸块适配的凹槽,所述的凹槽包括第一凹槽和第二凹槽;
所述的第一凹槽为由第一适配面8、第二适配面9和第三适配面10围成的矩形凹槽,用于容纳所述的凸块;并且所述第一适配面8与所述的第一接触面5相适配;第二适配面9与所述第二接触面6相适配;所述的第三适配面10与所述第三接触面7相适配且所述的第三适配面10沿与第三接触面7平行方向的高度小于所述第一适配面8沿与第一接触面5平行方向的高度;
所述的第二凹槽包括第四适配面11、第五适配面12和第六适配面13;所述的第四适配面11与所述第三适配面10相连且向靠近所述第一侧边3的方向倾斜;所述第五适配面12与所述第四适配面11相连且所述第五适配面12与所述第二接触面6相平行;所述第六适配面13与所述第五适配面12相连且与所述第一接触面5相平行,用于容纳所述第一侧边3的外沿。
具体的,为了实现凸块与凹槽的灵活连接且连接适配牢靠,本实用新型采取的技术方案中,将所述凹槽设置为第一凹槽和第二凹槽连续与所述凸块适配,参考附图2和附图3,所述的第一适配面8竖直设置与凸块直面也就是第一接触面5相适配,所述的第二适配面9水平设置与凸块的水平面也就是第二接触面6相适配,所述的第三适配面10竖直设置并连接所述的第四适配面11,其中所述的第三适配面10的高度小于所述第一适配面8的高度,且所述的第四适配面11倾斜设置,因而所述第三适配面10与所述的第四适配面11配合为所述第三接触面7提供避位空间,在框体2进入或脱离时能够有足够的避位空间,所述的第五适配面12水平设置,所述的第六适配面13竖直设置并与所述的第五适配面12连接形成直角转折,用于容纳所述第一侧边3的外沿,进一步保证后壳1与框体2的紧密连接;在进行安装框体2时,首先将框体2的下边上抬使上边上的第一凹槽套接于所述第一接触面5直面上,第一适配面8与第一接触面5相抵触贴合,至此限制框体2在垂直墙面的方向上的移动,用以防止框体2向地面脱落;接着向下压所述框体2的下边,使第二凹槽完全扣合在所述凸块上;在进行拆卸框体2时,首先将框体2的下边上抬,通过所述第三接触面7斜面的过渡使第二凹槽脱离所述第三接触面7,再将所述框体2的上边上抬使第一凹槽完全脱离第一接触面5,至此所述框体2与所述后壳1完全脱离,完成拆卸。
实施例2
进一步的,参考附图4和附图5,本实用新型的一个实施例提供的一种壳体,在具体实施中,还包括第二连接件14,所述第二连接件14设置在与所述第一侧边3两端相连的第二侧边15上,用于活动连接所述的框体2。
具体的,为了增强所述框体2与后壳1之间的连接稳定性,提高画屏悬挂的安全系数,本实用新型采取的技术方案中,还设置了第二连接件14,所述的第二连接件14设置在于所述第一侧边3两端相连的第二侧边15上,所述的第二连接件14用于与框体2的对应位置进行灵活的可拆卸的连接。
进一步的,参考附图4和附图5,本实用新型的一个实施例提供的一种壳体,在具体实施中,所述的第二侧边15分段设置,所述的第二连接件14为突出设置于一或多段所述的第二侧边15上的凸起,用于可回弹的活动连接所述的框体2。
具体的,为了简化所述后壳1的第二侧边15与所述框体2之间的对应连接,本实用新型采取的技术方案中,将所述第二侧边15设置为分段的形式,且第二连接件14的凸起设置在中间的一或多段第二侧边15上;在实施例1安装方向的基础上,先进行第一侧边3的连接,再将所述框体2整体下压进行第二侧边15的连接的前提下,以上分段式的设置可以使得带有凸起的第二侧边15相对于相邻的第二侧边15是独立的,因而可以实现带有所述凸起的第二侧边15在框体2下压时产生略微的弹性弯曲进而避位,在所述框体2完全扣合后所述凸起再回弹至原位,对框体2实现限位,防止框体2脱落;反之拆卸时凸起同样受到框体2的力后产生略微弹性弯曲而避位,使得框体2脱离第二侧边15,直至完全脱离所述凸起恢复原位;因而实现可回弹并且可拆卸的连接所述框体2。
进一步的,参考附图4和附图5,本实用新型的一个实施例提供的一种壳体,在具体实施中,所述凸起包括第四接触面16、第五接触面17和第六接触面18;
所述的第四接触面16由所述的第二侧边15的外沿向靠近所述第二侧边15的方向倾斜设置,为所述框体2的拆卸避位;
所述的第五接触面17与所述的第四接触面16相连且平行于所述的第二侧边15设置;
所述的第六接触面18与所述的第五接触面17相连且向靠近所述第二侧边15的方向倾斜设置,为所述框体2的安装避位。
具体的,为了达到第二连接件14与框体2之间连接的灵活性且可回弹,本实用新型实施例采取的技术方案中,将所述凸起设置为两斜面相配合;参考附图4和5,其中所述的第四接触面16和所述的第六接触面18为两斜面,二者之间通过所述的第五接触面17即直面相互连接,图4中,所述的第四接触面16由所述第二侧边15的外沿起向左侧倾斜并与直面第五接触面17相连,所述的第六接触面18由所述的第五接触面17起向左侧倾斜,所述的第六接触面18在框体2进行从左至右的安装过程中起到过渡和避位的作用,所述的第四接触面16在框体进行从右至左的拆卸过程中起到过渡和避位的作用;需要说明的是,所述凸起形式的第二连接件14可以单一设置也可以连续多个共同设置,亦或是多个分散设置。
进一步的,参考附图4和附图5,本实用新型的一个实施例提供的一种壳体,在具体实施中,所述第五接触面17与所述第二侧边15之间的距离大于所述框体2与所述后壳1的间隙与加工公差之和;
所述第四接触面16与所述第二侧边15之间的夹角为55°-90°;
所述第六接触面18与所述第二侧边15之间的夹角小于所述第四接触面16与所述第二侧边15之间的夹角。
具体的,为了实现框体2与后壳1的第二侧边15之间的灵活连接且卡紧程度灵活,本实用新型实施例采取的技术方案中,将所述的第四接触面16与所述第二侧边15相对于所述第五接触面17侧的夹角为55°-90°,所述第六接触面18与所述第二侧边16相对于所述第五接触面17侧的夹角小于所述第四接触面16与所述第二侧边17之间的夹角,也就是说所述的第六接触面18设置为较大斜面,所述的第四接触面16设置为较小斜面,大斜面为安装时的进入面,方便安装;小斜面为卡合面,防止框体2脱落;当所述的第四接触面16与所述第二侧边15之间的夹角设置为90°,则后壳1与框体2卡紧效果较好;当所述第六接触面18与所述第二侧边之间的夹角设置为60°,则框体2能够轻易的从后壳1上拆卸下来;而所述第五接触面17与所述第二侧边15之间的距离大于所述框体2与所述后壳1的间隙与加工公差之和,也就是说所述第二连接件14的宽度大于所述框体2与所述后壳1的间隙与加工公差之和,用以使得框体2与后壳1连接后实现外形无缝美观;当框体2沿实施例1的安装方向进行安装时,框体2首先碰到所述的第六接触面18,持续下压框体2使得所述的第二连接件14向所述的第一面方向弯折,待框体2进入后所述的第二连接件14自动恢复原位,此时所述的第四接触面16与框体2之间抵触卡合;当进行框体2拆卸时,框体2按照与安装方向相反的方向进行拆卸,框体2首先碰到所述的第四接触面16,持续外拉框体2使得所述的第二连接件14原理所述第一面的方向弯折,待框体2脱离后所述的第二连接件14自动复位,此时框体2完全脱离后壳1。
进一步的,参考附图3和附图4,本实用新型的一个实施例提供的一种壳体,在具体实施中,所述框体2设有与所述凸起适配的凹槽,所述的凹槽包括第三凹槽和第四凹槽;
所述的第三凹槽包括第七适配面19、第八适配面20和第九适配面21;所述的第八适配面20与所述的第五接触面17相适配;所述的第七适配面19与所述的第八适配面20相连且与所述第四接触面16相适配;所述的第九适配面21与所述的第八适配面20相连且与所述第六接触面18相适配,且所述的第九适配面21与所述第二侧边15之间的夹角小于所述第六接触面18与所述第二侧边15之间的夹角;
所述的第四凹槽包括第十适配面22和第十一适配面23;所述的第十适配面22与所述的第九适配面21相连且沿与所述的第五接触面17平行的方向设置;所述的第十一适配面23与所述的第十适配面22相连且沿垂直于所述第五接触面17的方向设置,用于容纳所述第二侧边15的外沿。
具体的,为了达到第二连接件14与框体2的紧密适配且灵活拆卸,本实用新型实施例采取的技术方案中,将所述框体2上对应第二连接件14的凹槽设置为第三凹槽和第四凹槽,参考附图4,第七适配面19和第九适配面21为斜面,第八适配面20为直面,直面设置在两斜面之间组成第三凹槽用于容纳第二连接件14,其中需要说明的是所述的第九适配面21的倾斜度相比于所述第六接触面的倾斜度较缓,起到避位的作用;第十适配面22和第十一适配面23组成直角转折式的第四凹槽,用于容纳第二侧边15的外沿。
实施例3
进一步的,参考附图6,本实用新型的一个实施例提供的一种壳体,在具体实施中,还包括中框24,所述的中框24的第一端设置在所述后壳1的周向内壁上,所述的中框24的第二端沿垂直于所述后壳1周向边沿的方向相所述后壳1中心延伸,用于防止所述画屏脱落,并且所述中框24相对于墙壁在地侧的第三侧边25上设有磁性连接件26,且所述框体1在对应位置同时设有金属件27。
进一步的,为了实现框体2与后壳1的紧密连接,保证悬挂的安全性,本实用新型实施例采取的技术方案中,设置了中框24,所述的中框24为现有技术中常见的中框24,设置在后壳1周向边沿上,也就是说中框24的截面为L状结构,第一端与后壳1周向边沿的内侧相连,第二端与第一端垂直且相对于后壳1的中心方向上有边沿延伸,用于阻挡画屏,防止画屏脱落;另外在中框24朝向地侧的第三侧边25上设有磁性连接件26(磁铁),而框体2的对应位置设有金属(铁)27,实现中框24与框体2的吸附连接,而此时后壳1则夹在中框24与框体2之间,也进一步的保证了后壳2的悬挂稳定性。
实施例4
本实用新型提供了一种显示设备,主要包括画屏和壳体两部分,所述的画屏设置在所述壳体内部。
具体的,本实施例四中所述的壳体可直接采用上述实施例一至实施例三提供的任一壳体,具体的实现结构可参见上述实施例一中描述的相关内容,此处不再赘述;其中实施例1-3的技术方案可以适当的结合与叠加,均应该视为本实用新型所要求保护的范围。
以上所述,仅是本实用新型的较佳实施例而已,并非对本实用新型作任何形式上的限制,依据本实用新型的技术实质对以上实施例所作的任何简单修改、等同变化与修饰,均仍属于本实用新型技术方案的范围内。
Claims (11)
1.一种壳体,其特征在于,其包括:
后壳,所述的后壳为一侧开口的槽体,所述后壳用于容纳画屏,所述后壳上与所述开口侧相对的第一面与墙壁相贴合;并且所述后壳相对于墙壁在天侧的第一侧边上设有第一连接件;
框体,所述的框体通过所述第一连接件活动接于所述后壳的周向外围。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壳体,其特征在于:
所述第一连接件为突出于所述第一侧边的凸块,并且所述框体上设有与所述凸块对应的凹槽,配合所述凸块进行活动钩挂。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一种壳体,其特征在于:
所述凸块包括第一接触面、第二接触面和第三接触面;
所述的第一接触面与所述后壳的第一面相平行由所述后壳的第一侧边沿第一方向设置,且所述的第一接触面限制所述框体在垂直于第一方向上的移动;
所述的第二接触面与所述的第一接触面相连,且所述的第二接触面与所述后壳的第一面相垂直沿垂直于所述第一方向设置;
所述的第三接触面与所述的第二接触面相连,且所述第三接触面向远离所述第二接触面的方向倾斜设置,所述的第三接触面为所述框体安装和拆卸避位。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一种壳体,其特征在于:
所述框体上设有与所述凸块适配的凹槽,所述的凹槽包括第一凹槽和第二凹槽;
所述的第一凹槽为由第一适配面、第二适配面和第三适配面围成的矩形凹槽,用于容纳所述的凸块;并且所述第一适配面与所述的第一接触面相适配;第二适配面与所述第二接触面相适配;所述的第三适配面与所述第三接触面相适配且所述的第三适配面沿与第三接触面平行方向的高度小于所述第一适配面沿与第一接触面平行方向的高度;
所述的第二凹槽包括第四适配面、第五适配面和第六适配面;所述的第四适配面与所述第三适配面相连且向靠近所述第一侧边的方向倾斜;所述第五适配面与所述第四适配面相连且所述第五适配面与所述第二接触面相平行;所述第六适配面与所述第五适配面相连且与所述第一接触面相平行,用于容纳所述第一侧边的外沿。
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壳体,其特征在于:
还包括第二连接件,所述第二连接件设置在与所述第一侧边两端相连的第二侧边上,用于活动连接所述的框体。
6.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一种壳体,其特征在于:
所述的第二侧边分段设置,所述的第二连接件为突出设置于一或多段所述的第二侧边上的凸起,用于可回弹的活动连接所述的框体。
7.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一种壳体,其特征在于:
所述凸起包括第四接触面、第五接触面和第六接触面;
所述的第四接触面由所述的第二侧边的外沿向靠近所述第二侧边的方向倾斜设置,为所述框体的拆卸避位;
所述的第五接触面与所述的第四接触面相连且平行于所述的第二侧边设置;
所述的第六接触面与所述的第五接触面相连且向靠近所述第二侧边的方向倾斜设置,为所述框体的安装避位。
8.根据权利要求7所述的一种壳体,其特征在于:
所述第五接触面与所述第二侧边之间的距离大于所述框体与所述后壳的间隙与加工公差之和;
所述第四接触面与所述第二侧边之间的夹角为550-900;
所述第六接触面与所述第二侧边之间的夹角小于所述第四接触面与所述第二侧边之间的夹角。
9.根据权利要求7所述的一种壳体,其特征在于:
所述框体上设有与所述凸起适配的凹槽,所述的凹槽包括第三凹槽和第四凹槽;
所述的第三凹槽包括第七适配面、第八适配面和第九适配面;所述的第八适配面与所述的第五接触面相适配;所述的第七适配面与所述的第八适配面相连且与所述第四接触面相适配;所述的第九适配面与所述的第八适配面相连且与所述第六接触面相适配,且所述的第九适配面与所述第二侧边之间的夹角小于所述第六接触面与所述第二侧边之间的夹角;
所述的第四凹槽包括第十适配面和第十一适配面;所述的第十适配面与所述的第九适配面相连且沿与所述的第五接触面平行的方向设置;所述的第十一适配面与所述的第十适配面相连且沿垂直于所述第五接触面的方向设置,用于容纳所述第二侧边的外沿。
10.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壳体,其特征在于:
还包括中框,所述的中框的第一端设置在所述后壳的周向内壁上,所述的中框的第二端沿垂直于所述后壳周向边沿的方向相所述后壳中心延伸,用于防止画屏脱落,并且所述中框相对于墙壁在地侧的第三侧边上设有磁性连接件,且所述框体在对应位置同时设有金属件。
11.一种显示设备,其特征在于,其包括:
壳体;
画屏,所述的画屏设置于所述壳体内部;
其中,所述的壳体为权利要求1-10中任一所述的壳体。
Priority Applications (2)
App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Filing Date | Title |
---|---|---|---|
CN201920027083.1U CN209517694U (zh) | 2019-01-08 | 2019-01-08 | 壳体及显示设备 |
PCT/CN2020/070497 WO2020143581A1 (zh) | 2019-01-08 | 2020-01-06 | 壳体及显示设备 |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Filing Date | Title |
---|---|---|---|
CN201920027083.1U CN209517694U (zh) | 2019-01-08 | 2019-01-08 | 壳体及显示设备 |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 Publication Date |
---|---|
CN209517694U true CN209517694U (zh) | 2019-10-18 |
Family
ID=68200035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 Title | Priority Date | Filing Date |
---|---|---|---|
CN201920027083.1U Active CN209517694U (zh) | 2019-01-08 | 2019-01-08 | 壳体及显示设备 |
Country Status (2)
Country | Link |
---|---|
CN (1) | CN209517694U (zh) |
WO (1) | WO2020143581A1 (zh) |
Cited By (2)
Pub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Publication date | Assignee | Title |
---|---|---|---|---|
WO2020143581A1 (zh) * | 2019-01-08 | 2020-07-16 | 京东方科技集团股份有限公司 | 壳体及显示设备 |
CN113129735A (zh) * | 2019-12-31 | 2021-07-16 | 苏州佳世达电通有限公司 | 带有磁吸式框体的显示装置 |
Family Cites Families (6)
Pub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Publication date | Assignee | Title |
---|---|---|---|---|
CN202281993U (zh) * | 2011-11-04 | 2012-06-20 | 北京汇冠新技术股份有限公司 | 一种光学触摸屏边框及光学触摸屏 |
TWM477124U (en) * | 2013-09-10 | 2014-04-21 | Wistron Corp | Electronic device with easy assembly function and related computer system |
JP6307893B2 (ja) * | 2014-01-22 | 2018-04-11 | 船井電機株式会社 | 表示装置 |
CN207676586U (zh) * | 2017-12-25 | 2018-07-31 | 西安青松光电技术有限公司 | 一种扣合磁吸式组合框 |
CN208819533U (zh) * | 2018-10-26 | 2019-05-03 | 京东方科技集团股份有限公司 | 框架结构、框架装置 |
CN209517694U (zh) * | 2019-01-08 | 2019-10-18 | 京东方科技集团股份有限公司 | 壳体及显示设备 |
-
2019
- 2019-01-08 CN CN201920027083.1U patent/CN209517694U/zh active Active
-
2020
- 2020-01-06 WO PCT/CN2020/070497 patent/WO2020143581A1/zh active Application Filing
Cited By (3)
Pub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Publication date | Assignee | Title |
---|---|---|---|---|
WO2020143581A1 (zh) * | 2019-01-08 | 2020-07-16 | 京东方科技集团股份有限公司 | 壳体及显示设备 |
CN113129735A (zh) * | 2019-12-31 | 2021-07-16 | 苏州佳世达电通有限公司 | 带有磁吸式框体的显示装置 |
CN113129735B (zh) * | 2019-12-31 | 2022-12-30 | 苏州佳世达电通有限公司 | 带有磁吸式框体的显示装置 |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 Publication date |
---|---|
WO2020143581A1 (zh) | 2020-07-16 |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 Publication Date | Title |
---|---|---|
CN209517694U (zh) | 壳体及显示设备 | |
US7406792B2 (en) | Picture frame assembly | |
CN107219661A (zh) | 一种液晶模组及液晶显示装置 | |
CN205266076U (zh) | 卡扣连接的壳体和电子设备 | |
CN101404743A (zh) | 窄边液晶电视机前后壳的连接结构及连接方法 | |
CN206353419U (zh) | 一种窄边框显示装置 | |
CN207517282U (zh) | 薄型智能平板 | |
US8356790B2 (en) | Stand and electronic device using the same | |
CN214175581U (zh) | 显示屏拼接结构及智能交互平板 | |
CN205643944U (zh) | 液晶显示屏的边框结构及其液晶显示屏 | |
CN207517286U (zh) | 一种控制盒及包含其的薄型智能平板 | |
CN208848517U (zh) | 后壳安装机构及显示屏 | |
WO2019233057A1 (zh) | 电磁屏安装结构及交互智能平板 | |
CN203905232U (zh) | 全隐框玻璃幕墙转角系统 | |
CN209105315U (zh) | 电视机 | |
CN207777979U (zh) | 书写装置 | |
CN208370006U (zh) | 一种便于拆卸的显示器壳体 | |
CN208047038U (zh) | 显示终端的喇叭面板安装结构和显示装置 | |
CN207731077U (zh) | 一种多功能卡槽画框投影幕 | |
CN215182822U (zh) | 一种商用显示器 | |
CN205427705U (zh) | 触控一体机的前框部件 | |
CN209607328U (zh) | 一种触摸显示器的前框 | |
CN216313253U (zh) | 一种摄像头保护结构的触摸屏 | |
CN215981609U (zh) | 一种显示设备的摄像头支架、摄像头组件和显示设备 | |
CN208646430U (zh) | 书写板及包含其的智慧黑板 |
Legal Events
Date | Code | Title | Description |
---|---|---|---|
GR01 | Patent grant | ||
GR01 | Patent grant | ||
TR01 | Transfer of patent right |
Effective date of registration: 20210527 Address after: Room 2305, luguyuyuan venture building, 27 Wenxuan Road, high tech Development Zone, Changsha City, Hunan Province, 410005 Patentee after: BOE Yiyun Technology Co.,Ltd. Address before: 100015 No. 10, Jiuxianqiao Road, Beijing, Chaoyang District Patentee before: BOE TECHNOLOGY GROUP Co.,Ltd. |
|
TR01 | Transfer of patent right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