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209514850U - 防丢控制系统 - Google Patents

防丢控制系统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209514850U
CN209514850U CN201822174636.4U CN201822174636U CN209514850U CN 209514850 U CN209514850 U CN 209514850U CN 201822174636 U CN201822174636 U CN 201822174636U CN 209514850 U CN209514850 U CN 209514850U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loss device
terminal
device control
control terminal
loss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Active
Application number
CN201822174636.4U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陶震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Alibaba Group Holding Ltd
Original Assignee
Alibaba Group Holding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Alibaba Group Holding Ltd filed Critical Alibaba Group Holding Ltd
Priority to CN201822174636.4U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209514850U/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209514850U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209514850U/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Landscapes

  • Telephonic Communication Services (AREA)
  • Mobile Radio Communication Systems (AREA)

Abstract

公开了一种防丢控制系统。该系统包括:第一防丢器控制端、第二防丢器控制端以及服务器,防丢器控制端与服务器以无线通信方式连接,防丢器控制端能够与防丢器终端通过无线通信方式连接,第一防丢器控制端向服务器发送第一防丢器终端定位请求;服务器响应于第一防丢器终端定位请求,向第二防丢器控制端发送测距指令;第二防丢器控制端接收测距指令,并向服务器返回第二距离数据和第二位置信息。由此,通过根据其它防丢器控制端的位置及其与防丢器终端之间的距离,实现对防丢器终端的定位,极大地扩展了防丢器控制端的工作范围以及防丢器终端的可定位范围。进一步地,还能够实现对防丢器终端的导航和追踪。

Description

防丢控制系统
技术领域
本公开涉及防丢器技术领域,特别涉及一种防丢控制系统。
背景技术
随着科学技术的进步,为了使人们方便可靠地管理物品,避免丢失,各种防丢产品应运而生。在众多防丢产品中,防丢器特别是无线电防丢器,由于其用途广泛而备受大众喜欢。
无线电防丢器通过无线信号获得被管理的设备的位置改变,并及时向设备管理者(例如用户的智能终端)发出告警信息,从而避免设备的丢失。现有的无线电防丢器一般是基于蓝牙技术,利用蓝牙有效通讯距离近的特点,当智能终端失去与设备的蓝牙连接时进行告警。
这种基于蓝牙技术的防丢器工作距离很近,一般只有10米左右,极大地限制了设备的活动范围。而且一旦发生丢失情况,设备管理者只能通过人力去搜索,搜索效率低下,给用户带来了麻烦,更浪费了用户的宝贵时间。
因此,仍然需要一种高效的防丢控制方案。
实用新型内容
为了解决上述的至少一个技术问题,本公开提出了一种防丢控制系统,能够扩展防丢器控制端的工作距离以及防丢器终端的可定位范围。
根据本公开,提供了一种防丢控制系统,其特征在于,包括:第一防丢器控制端、第二防丢器控制端以及服务器,其中,所述第一防丢器控制端和所述第二防丢器控制端分别与所述服务器以无线通信方式连接,并且所述第二防丢器控制端能够与其它防丢器终端通过无线通信方式连接,所述第一防丢器控制端通过无线通信连接向所述服务器发送第一防丢器终端定位请求;所述服务器响应于所述第一防丢器终端定位请求,通过无线通信连接向所述第二防丢器控制端发送测量所述第二防丢器控制端与所述第一防丢器终端之间的距离的测距指令;并且所述第二防丢器控制端接收所述测距指令,并通过无线通信连接向所述服务器返回所述第二防丢器控制端与所述第一防丢器终端之间的第二距离数据和所述第二防丢器控制端的第二位置信息。
可选地,所述第二防丢器控制端还指令与所述第二防丢器控制端关联的第二防丢器终端测量所述第二防丢器终端与所述第一防丢器终端之间的第三距离数据。
可选地,所述服务器响应于所述第一防丢器终端定位请求,向所述第二防丢器终端发送测量所述第二防丢器终端与所述第一防丢器终端之间的距离的测距指令。
可选地,所述服务器可以通过所述无线通信连接将所确定的所述第一防丢器终端的位置信息发送给所述第一防丢器控制端。
可选地,所述第一防丢器控制端可以包括对其自身进行定位的定位模块,所述第一防丢器终端定位请求包括所述第一防丢器控制端的第一位置信息和所述第一防丢器终端的防丢器终端标识信息。
可选地,所述第一防丢器控制端与第一防丢器终端通过无线通信方式连接,所述第一防丢器控制端还可以包括测距模块,用于测量其与防丢器终端之间的距离,所述第一防丢器终端定位请求还可以包括所述第一防丢器控制端与所述第一防丢器终端之间的第一距离数据。
可选地,所述第二防丢器控制端包括对其自身进行定位的定位模块,并且通过无线通信连接定期地或响应于所述服务器的指令向所述服务器上报其位置信息,所述服务器可以响应于所述第一防丢器终端定位请求,向位于所述第一防丢器控制端第一预定距离范围内的一个或多个所述第二防丢器控制端发送测距指令。
可选地,所述服务器可以响应于所述第二防丢器控制端移动第二预定距离,向所述第二防丢器控制端再次发送所述测距指令;以及/或者所述服务器可以响应于新的第二防丢器控制端进入所述第一防丢器控制端的第一预定距离范围内,向所述新的第二防丢器控制端发送所述测距指令。
可选地,所述第一或第二防丢器控制端或者第二防丢器终端通过所述无线通信方式向所述防丢器终端发送测距消息;所述第一或第二防丢器控制端或者第二防丢器终端通过所述无线通信方式接收来自防丢器终端响应于所述测距消息的反馈消息;以及所述第一或第二防丢器控制端或者第二防丢器终端基于所述反馈消息确定所述第一或第二防丢器控制端或者第二防丢器终端各自与所述防丢器终端之间的距离。
可选地,所述防丢控制系统还可以包括所述第一防丢器终端和/或第二防丢器终端。
可选地,所述第一防丢器控制端可以是与所述第一防丢器终端关联的防丢器控制端,并且/或者第二防丢器控制端可以是与所述第二防丢器终端关联的防丢器控制端。
可选地,所述第一防丢器控制端和所述第二防丢器控制端可以是移动通信终端;或者所述第一防丢器控制端和所述第二防丢器控制端能够与其所关联的移动通信终端通信,并且通过所述移动通信终端与所述服务器通信。
根据本公开的第二个方面,还提供了一种防丢控制系统,包括:第一防丢器终端、与所述第一防丢器终端关联的第一防丢器控制端、第二防丢器终端、与所述第二防丢器终端关联的第二防丢器控制端以及服务器,其中,所述第一防丢器控制端和所述第二防丢器控制端分别与所述服务器以无线通信方式连接,所述第一防丢器终端和所述第二防丢器终端分别与所述服务器以无线通信方式连接,并且所述第二防丢器控制端能够与其它防丢器终端通过无线通信方式连接,所述第一防丢器控制端通过无线通信连接向所述服务器发送第一防丢器终端定位请求;所述服务器响应于所述第一防丢器终端定位请求,通过无线通信连接向所述第二防丢器终端发送测量所述第二防丢器终端与所述第一防丢器终端之间的距离的测距指令;并且所述第二防丢器终端接收所述测距指令,并通过无线通信连接向所述服务器返回所述第二防丢器终端与所述第一防丢器终端之间的第三距离数据和所述第二防丢器终端的第三位置信息。
可选地,所述第二防丢器控制端向所述第二防丢器终端转发所述服务器发送的测量所述第二防丢器终端与所述第一防丢器终端之间的距离的测距指令。
可选地,所述服务器响应于第一防丢器控制端发送的第一防丢器终端定位请求,还通过无线通信连接向第二防丢器控制端发送测量所述第二防丢器控制端与所述第一防丢器终端之间的距离的测距指令;并且所述第二防丢器控制端接收所述测距指令,并通过无线通信连接向所述服务器返回所述第二防丢器控制端与所述第一防丢器终端之间的第二距离数据和所述第二防丢器控制端的第二位置信息。
由此,本公开通过根据其它防丢器控制端的位置及其与防丢器终端之间的距离,实现对防丢器终端的定位以及防丢控制,极大地扩展了防丢器控制端的工作范围以及防丢器终端的可定位范围。进一步地,还能够实现对防丢器终端的导航和追踪。
附图说明
通过结合附图对本公开示例性实施方式进行更详细的描述,本公开的上述以及其它目的、特征和优势将变得更加明显,其中,在本公开示例性实施方式中,相同的参考标号通常代表相同部件。
图1示出了根据本公开一个实施例的防丢控制系统的示意图。
图2示出了根据本公开一个实施例的防丢控制系统的示意图。
图3示出了根据本公开一个实施例的防丢控制的流程示意图。
图4示出了根据本公开一个实施例的监控告警的流程示意图。
图5示出了根据本公开一个实施例的告警等级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将参照附图更详细地描述本公开的优选实施方式。虽然附图中显示了本公开的优选实施方式,然而应该理解,可以以各种形式实现本公开而不应被这里阐述的实施方式所限制。相反,提供这些实施方式是为了使本公开更加透彻和完整,并且能够将本公开的范围完整地传达给本领域的技术人员。
【术语解释】
防丢器终端,适用于人或物品防丢的产品终端,可与被管理的人或物品绑定。防丢器终端往往体积较小,功能较为单一,不具有自我定位和远距离通信的能力。
防丢器控制端,适于对一个或多个防丢器终端进行防丢管理的控制端,可以是智能控制设备,也可以是(例如通过蓝牙)与智能控制设备通信的控制端。
【方案概述】
如前所述,现有的基于蓝牙技术的无线电防丢器,工作距离有限,一般只有10米左右,使得安装有防丢器的设备的活动范围受限。并且,一旦发生设备丢失的情况,无法提供对于设备的定位和/或导航服务,设备的相关管理者只能通过人力去寻找设备,搜索效率低下,给用户带来了麻烦,同时浪费了用户的宝贵时间。
有鉴于此,本公开提出了一种防丢控制系统以及防丢器定位方案,通过根据其它防丢器控制端或防丢器终端的位置信息及其各自与指定防丢器终端之间的距离数据,实现对指定防丢器终端的定位,极大地扩展了防丢器控制端的工作范围以及防丢器终端的可定位范围。还能够进一步实现对指定防丢器终端的导航和追踪。
本公开的防丢控制系统以及防丢器终端定位方案可广泛应用于儿童防丢、宠物或资产防丢和寻找、旅游管理、共享自行车电子围栏、牲畜放牧管理等领域。
在本公开如下所述示例中,防丢器终端可以与被管理的人或物品绑定而使之与被管理的人或物品处于相同的位置,对防丢器终端的定位即为对被管理的人或物品的定位。其中,防丢器终端与人或物的绑定,可以是通过人佩戴该防丢器终端,或是将防丢器终端粘贴在物品上。
在一些实施例中,防丢器控制端可以是智能控制设备(例如移动通信终端),或者,防丢器控制端也可以是能够与其所关联的移动通信终端通信的控制端(例如通过蓝牙或USB),并且移动通信终端能够与(防丢器)服务器通信(例如通过移动网络通信)。其中,防丢器控制端可以与智能控制设备绑定而使之与所述智能控制设备处于相同的位置,防丢器控制端的位置即为智能控制设备的位置。本公开对上述绑定均不做限制。应当理解的是,当防丢器控制端是与移动通信终端通信的控制端时,防丢器控制端与服务器之间可以经由所述移动通信终端进行通信。在如下的示例中不再赘述。
如下示例中,防丢器控制端可以与防丢器终端关联,并且优选地一个防丢器控制端可以与一个或多个防丢器终端关联,一个防丢器终端仅与一个防丢器控制端关联。防丢器控制端与防丢器终端可以通过无线通信的方式(例如蓝牙)关联,也可以通过其它方式关联,本公开对此不做限制。
如下示例中,防丢器终端之间、或者防丢器终端与防丢器控制端之间均可以通过无线通信的方式进行通信,以实现对其两者之间的距离的测量。例如针对指定防丢器终端,其它防丢器控制端可以响应于接收到的测距指令,来测量其与指定防丢器终端之间的距离。并且,该其它防丢器控制端还可以指令与其关联的关联防丢器终端来测量该关联防丢器终端与该指定防丢器终端之间的距离。并且其中,所测得的距离数据均可以用于对该指定防丢器终端进行定位。
应该理解的是,在如下示例中对“第一”、“第二”和“第三”的描述,旨在对描述对象加以区分,而非对其顺序和大小有任何明示或是暗示的规定。
如下示例中的防丢器控制端和/或防丢器终端可以是静止状态,也可以随人或物品移动。在不同场景下,基于防丢器控制端和/或防丢器终端所处的状态或是其随人或物品移动的位置变化,可以通过多种方式实现对防丢器终端的定位以及防丢控制。如下将结合附图及实施例详细说明本公开的防丢控制方案。
【防丢控制系统】
图1示出了根据本公开一个实施例的防丢控制系统的示意图。
如图1所示,本公开的防丢控制系统可以包括第一防丢控制器(例如防丢器控制端1)、第二防丢器控制器(例如防丢器控制端2、3、4)以及服务器(即防丢器服务器)。在另一个优选示例中,该防丢控制系统还可以包括防丢器终端。
图2示出了根据本公开一个实施例的防丢控制系统的示意图。如图2所示,本公开的防丢控制系统还可以包括与第二防丢器控制端关联第二防丢器终端,即如图2所示,分别与防丢器控制端2、3、4关联的防丢器终端2、3、4。
防丢器终端的定位
基于图1和图2所示的防丢控制系统,第一防丢器控制端和第二防丢器控制端可以分别与服务器以无线通信方式(例如互联网通信网络)连接,第一防丢器终端和第二防丢器终端分别与服务器以无线通信方式连接,并且第二防丢器控制端能够与其它防丢器终端通过无线通信方式连接。其中,无线通信方式可以包括但不限于是LoRa、蓝牙、超宽带、ZigBee和Wi-Fi等。“附近”的范围可以由第二防丢器控制端与防丢器终端两者的无线通信能力决定,本公开对此均不做限制。
在其中,第一防丢器控制端可以通过无线通信连接向所述服务器发送第一防丢器终端定位请求。服务器可以响应于所述第一防丢器终端定位请求,通过无线通信连接向所述第二防丢器控制端发送测量所述第二防丢器控制端与所述第一防丢器终端之间的距离的测距指令。第二防丢器控制端接收所述测距指令,并通过无线通信连接向所述服务器返回所述第二防丢器控制端与所述第一防丢器终端之间的第二距离数据(包括如图2示出的第二防丢器控制端与第一防丢器终端之间的距离L2)和所述第二防丢器控制端的第二位置信息。由此,以便于实现对防丢器终端的定位以及防丢控制。
作为本公开的一个示例,第一防丢器控制端可以是与防丢器终端关联或绑定的防丢器控制端,第二防丢器控制端可以是第一防丢器控制端之外的其它防丢器控制端。作为本公开的一个示例,例如可以是通过在注册阶段在服务器的关联表中关联地记录防丢器控制端及其关联防丢器终端,来实现第一防丢器控制端与其关联防丢器终端的关联或绑定。
当第一防丢器控制端与其所关联的第一防丢器终端距离较近时,第一防丢器控制端例如可以通过蓝牙来对第一防丢器终端进行通信,并有可能实现对第一防丢器终端的定位。
当第一防丢器控制端无法对第一防丢器终端定位时,第一防丢器控制端例如可以通过互联网通信网络向服务器发送第一防丢器终端定位请求。其中,第一防丢器控制端可以包括对其自身进行定位的定位模块,上述防丢器终端定位请求中可以包括有第一防丢器控制端的第一位置信息以及第一防丢器终端的防丢器终端标识信息(例如防丢器终端的名称、标识或是通信物理地址等)。
在优选的实施例中,服务器在接收到第一防丢器终端定位请求时,可以通过在上述关联表中查找记录,以确定该第一防丢器控制端是否与该第一防丢器终端相关联或绑定。换言之,可以判断该第一防丢器控制端是否有权获取第一防丢器终端的位置。
另外,在优选实施例中,在第一防丢器终端定位请求中包含了第一防丢器控制端的第一位置信息的情况下,服务器可以确定第一防丢器终端附近的一个或多个第二防丢器控制端,以便于向其发送针对第一防丢器终端的测距指令。第一防丢器控制端发现无法对其所关联的第一防丢器终端定位时,往往距离该第一防丢器终端不远。这种情况下,第一防丢器控制端附近的第二防丢器控制端往往能够较为精确地实现对第一防丢器终端的测距。
服务器在向第二防丢器控制端发送测距指令时,可以与测距指令关联地发送该第一防丢器终端的防丢器终端标识信息,以便于第二防丢器控制端能够基于该防丢器终端标识信息确定第一防丢器终端,进而实现其与第一防丢器终端之间的距离的测量。
响应于接收到的测距指令,第二防丢器控制器可以通过无线通信方式与第一防丢器终端通信,以测量其与第一防丢器终端之间的距离。
并可以通过互联网通信网络向服务器返回测量得到的第二防丢器控制端与第一防丢器终端之间的第二距离数据,以及第二防丢器控制端的第二位置信息。
如此得到的一个或多个第二防丢器控制端返回的第二距离数据和第二位置信息,可以用来在例如服务器或其它设备处,确定所述第一防丢器终端的位置。获得第二防丢器控制端返回的第二位置信息和第二距离数据之后,可以通过现有的相应定位方法确定第一防丢器终端的位置,本实用新型不限定具体确定方法。
该第二距离数据可以是所述第二防丢器控制端(与第一防丢器终端之间的具体的第二距离(例如距离为XXX米、YYY千米),也可以是指与确定该第二距离相关的其它数据(例如通信时间数据)。
所确定的第一防丢器终端的位置可以是指第一防丢器终端所在的位置范围,也可以是指第一防丢器终端的具体的地理位置。
由此,通过基于未与第一防丢器终端关联的其它防丢器控制端及其与第一防丢器终端之间的距离,实现对第一防丢器终端的定位,极大地缩小防丢器终端的定位范围,提高对防丢器终端的搜索效率。
另外,本公开的防丢器终端也能够以无线通信方式与服务器或其它防丢器终端通信。
作为本公开的一个示例,响应于第一防丢器控制端发送的第一防丢器终端定位请求,服务器也可以向第二防丢器终端发送测量所述第二防丢器终端与所述第一防丢器终端之间的距离的测距指令,并且可以基于第二防丢器终端返回的所述第二防丢器终端与所述第一防丢器终端之间的第三距离数据(包括如图2示出的第二防丢器终端与第一防丢器终端之间的距离L3)以及所述第二防丢器终端的第三位置信息,确定所述第一防丢器终端的位置。其中,第二防丢器终端可以是与第二防丢器控制端关联的防丢器终端。
作为本公开的一个示例,响应于接收到的测距指令,第二防丢器控制端还可以指令与其关联的第二防丢器终端来测量该第二防丢器终端与第一防丢器终端之间的距离,并可以通过互联网通信网络向服务器返回测量得到的第二防丢器终端与第一防丢器终端之间的第三距离数据。优选地,在第二防丢器终端的位置已知的情况下(可以是基于本公开的定位方法确定的也可以是通过其它方式确定的,本公开对此不做限制),第二防丢器控制端还可以向服务器返回该第二防丢器终端的位置信息也即第三位置信息。
由此,服务器可以基于接收到的第二距离数据和第二位置信息以及/或者第三距离和第三位置信息,实现对第一防丢器终端的定位。
作为本公开的一个示例,服务器还可以将所确定的所述第一防丢器终端的位置信息发送给所述第一防丢器控制端,以便所述第一防丢器控制端针对所述第一防丢器终端进行定位和/或导航。由此,通过向用户(例如防丢器控制端侧的管理者)提供防丢器终端的实时定位和导航服务,使得用户可以依据提供的位置和/或导航路径快速搜寻到防丢器终端,提高搜寻效率。
由此,通过上述防丢器的定位方案,可以实现对防丢器终端的位置范围或是精准位置的确定,以便于第一防丢器控制端侧的用户能够快速搜索到该防丢器终端,提高搜寻效率。
多点定位
如前所述,上述第二防丢器控制端可以是一个或多个,第二防丢器控制端也可以关联有一个或多个第二防丢器终端。这样,服务器可以基于一个或多个第二防丢器控制端及其关联的第二防丢器终端各自与第一防丢器终端之间的距离,例如可以通过多点定位的方法,实现对第一防丢器终端的精准定位。
在如下的示例中,将以上文述及的第二防丢器控制端指令第二防丢器终端测量第三距离数据为例,对本公开的采用多点定位方法实现对第一防丢器终端的定位进行描述。应当理解,第二防丢器终端也可以不经由第二防丢器控制端而与服务器通信,从服务器获取测量第二防丢器终端与第一防丢器终端之间的第三距离的测距指令,并向服务器返回该第三距离数据和/或第三位置信息,或是与确定该第三距离数据相关的其它数据。应当理解的是,本公开的多点定位同样适用于如前所述的其它示例。换言之,本公开可以通过第一防丢器控制端返回的与第一防丢器终端的距离数据和第一防丢器控制端自身的位置信息,或者多个其它防丢器控制端和/或其它防丢器终端各自返回的距离数据和/或位置信息的任意组合,实现对第一防丢器终端的精准定位,本公开对此不做限制。具体地,服务器可以通过无线通信连接向一个或多个第二防丢器控制端发送测距指令。进一步地,服务器可以根据所述一个或多个第二防丢器控制端返回的第二距离数据及第二位置信息,以及/或者第三距离数据及第三位置信息,通过多点定位的方法,确定第一防丢器终端的位置。
在其中,当只有一个第二防丢器控制端时,服务器可以根据该第二防丢器控制端返回的第二位置信息及第二距离数据、第三位置信息及第三距离数据,确定第一防丢器终端所在的位置范围。例如,以第二防丢器控制端所在位置为中心、以第二距离为半径的圆和以第二防丢器终端所在位置为中心、以第三距离为半径的圆的两个交叉点对应的位置。
并且其中,在第二防丢器控制端与第二防丢器终端距离较近的情况下,第二位置与第三位置可近似视为同一位置,第二距离与第三距离可近似视为同一距离。因此,上述所确定的第一防丢器终端的位置是一个位置范围,即以第二位置为中心、第二距离为半径的圆形区域。
由此,服务器可以基于第一位置信息、第二位置信息,以及第一防丢器终端分别相对于第二防丢器控制端、第二防丢器终端的距离,确定第一防丢器终端相对于第一防丢器控制端的一个相对较小的位置范围,能够极大地缩小第一防丢器控制端的管理者的人力搜索范围。
当具有两个第二防丢器控制端时,服务器可以根据这两个第二防丢器控制端分别返回的第二位置信息及第二距离数据、第三位置信息及第三距离数据,通过多点定位的方法,确定第一防丢器终端可能所处的一个较小的位置范围:基于上述位置及距离确定的圆的重叠区域或是圆的交叉点(具体需基于位置信息及距离数据各自之间的关系确定)。
而当三个或更多个第二防丢器控制端时,服务器可以分别根据这三个或更多个第二防丢器控制端返回的第二位置信息及第二距离数据、第三位置及第三距离数据,通过多点定位的方法,确定第一防丢器终端的精准的位置(三个或更多个圆的交叉点)。
由此,服务器能够通过其它防丢器控制端及其关联的防丢器终端的位置以及其各自与第一防丢器终端之间的距离,实现对第一防丢器终端的定位,能够极大地缩小指定防丢器终端的定位范围,提高对指定防丢器终端的搜索效率。进一步地,还能够方便第一防丢器控制端对指定防丢器终端的追踪和管理。
作为本公开的一个示例,第一防丢器控制端还可以包括用于测量其与第一防丢器终端之间的距离的测距模块。在例如第一防丢器控制端与第一防丢器终端之间的距离尚不太远,两者尚能够通信以测量两者之间的距离的情况下,所述第一防丢器终端定位请求还包括所述第一防丢器控制端与所述第一防丢器终端之间的第一距离数据(包括如图2所示第一防丢器控制端与第一防丢器终端之间的距离L1)。
在第一位置信息和第一距离数据已知的情况下,服务器可以向相关第二防丢器控制端发送测距指令。所述服务器可以基于所述第一距离数据和所述第一位置信息、所述第二距离数据和第二位置信息,所述第三距离数据和第三位置信息,来确定所述第一防丢器终端的位置。由此,进一步提高对第一防丢器终端的定位精度。
举例来说,在第一距离数据以及第一位置信息已知的情况下,可以向第一位置附近的一个第二防丢器控制端发送测距指令,之后,结合该第二防丢器控制端返回的第二距离数据和第二位置信息、或者第三距离数据和第三位置信息,将以第一位置为中心、第一距离为半径的圆确定为第一防丢器终端的第一位置范围,将以第二位置为中心、第二距离为半径的圆确定为第一防丢器终端的第二位置范围,将以第三位置为中心、第三距离为半径的圆确定为第一防丢器终端的第三位置范围,以第一位置范围、第二位置范围和第三位置范围的重叠区域或是对应的三个圆的交叉点,即可确定为第一防丢器控制端的位置范围或是其精准的位置点。
又例如,在第一距离数据以及第一位置信息已知的情况下,也可以向两个第二防丢器控制端发送测距指令,之后,结合该第二防丢器控制端返回的第二距离数据和第二位置信息、或者第三距离数据和第三位置信息,将以第一位置为中心、第一距离为半径的圆确定为第一位置范围,将以两个第二防丢器控制端返回的第二位置为中心、第二距离为半径的圆为确定两个第二位置范围、以第三位置为中心、第三距离为半径的圆确定为两个第三位置范围。第一位置范围、两个第二位置范围以及两个第三位置范围的重叠之处,或是上述圆的交叉点,即为第一防丢器终端的位置或位置范围。对于更多个第二防丢器控制端可以以与上述相同的方法实现对第一防丢器终端的定位,在此不再赘述。
上述第二防丢器控制端可以根据第一防丢器控制端周边实际存在哪些防丢器控制端来确定,或者,也可以由服务器根据需求和/或已知的数据来确定。例如,在需要对第一防丢器终端进行精准定位的情况下,可以确定三个或更多个第二防丢器控制端。而在无需了解第一防丢器终端的精准定位,例如只需了解第一防丢器终端所在的位置范围的情况下,则可以确定一个或两个第二防丢器控制端,本公开对此不做限制。
由此,基于上述技术方案,无论第一防丢器控制端与第一防丢器终端之间的距离是否已知,服务器均可以通过其它防丢器控制端(即第二防丢器控制端)提供的第二位置信息及其与第一防丢器终端之间的第二距离数据和第三位置信息及第三距离数据,通过多点定位的方法,实现对第一防丢器终端的定位。该方案既能够极大地增大防丢器控制端对防丢器终端的监控距离,使之不受限于基于蓝牙通信技术的短距工作距离,同时又能够实现对防丢器终端的精准定位,以便于防丢器控制端侧的管理者对需要进行防丢管理的人或物品的导航或追踪,提高搜索效率。
防丢告警
进一步地,服务器还可以根据第一防丢器控制端的第一位置信息以及所确定的第一防丢器终端的位置,确定第一防丢器控制端与第一防丢器终端之间的距离。或是根据第一防丢器控制端自身所测得的其与所述第一防丢器终端之间的第一距离,实现对该第一防丢器终端的防丢器监控。
作为本公开的一个示例,服务器可以为所述第一防丢器终端设置了多个告警等级,所述多个告警等级分别对应于多个距离范围。并且,服务器可以基于所述第一防丢器终端与所述第一防丢器控制端之间的距离所属的距离范围,确定针对所述第一防丢器终端的告警等级。其中,可以为不同的防丢器终端设置不同的告警等级,不同的告警等级可以包括不同数量的告警等级、不同的多个距离范围或是不同的警告信息。
具体来说,针对防丢器终端,基于该防丢器终端与其相应的第一防丢器控制端之间的距离,均可以设置多个告警圈(对应于与第一防丢器控制端间隔多个距离的圆),以相邻两个告警圈之间的距离范围视为对应于告警等级的距离范围。比如说,该防丢器终端与其相应的第一防丢器控制端之间间隔第一(二/三/四……)距离的圆对应于告警圈1(2/3/4……),则告警圈1与告警圈2之间的范围对应于第一距离范围,当防丢器终端处于该第一距离范围时,向第一防丢器控制端发出针对于第一告警等级的警告;告警圈2与告警圈3之间的范围对应于第二距离范围,当防丢器终端处于该第二距离范围时,向第一防丢器控制端发出针对于第二告警等级的警告;告警圈3与告警圈4之间的范围对应于第三距离范围,当防丢器终端处于该第二距离范围时,向第一防丢器控制端发出针对于第三告警等级的警告……。
由此,即可通过对第一防丢器终端的实时定位,在第一防丢器终端与第一防丢器控制端之间距离处于相对应的距离范围时,向第一防丢器控制端的管理者发出与该距离范围相应的警告,以提醒其对第一防丢器终端的管理和追踪,避免防丢器终端的丢失。
无线测距
如前所述的第一或第二防丢器控制端、第二防丢器终端均可以通过与所述防丢器终端进行无线通信来测量两者之间的距离。其中,(第一和/或第二)防丢器控制端侧可以包括有信号(例如测距消息)发送端,防丢器终端侧可以包括有信号反馈端(即反馈消息发送端),该信号发送端和信号反馈端例如可以是低功耗、高性能的zigbee模块,通过测量信号发送端和信号反馈端之间消息的传输时间(例如防丢器控制端发送测距消息与接收到反馈消息之间的时间差),来确定两者之间的距离。
第二防丢器终端自身也还可以包括上述信号(例如测距消息)发送端。第二防丢器终端可以响应于第二防丢器控制端的指令测量其与第一防丢器终端之间的第三距离数据。第二防丢器终端侧的信号发送端也可以是低功耗、高性能的zigbee模块,通过测量信号发送端和信号反馈端之间消息的传输时间(例如第二防丢器终端侧发送测距消息与接收到反馈消息之间的时间差),来确定两者之间的距离。具体地,第一或第二防丢器控制端或者第二防丢器终端可以向第一防丢器终端发送测距消息,并接收来自第一或第二防丢器终端或者第二防丢器终端响应于所述测距消息的反馈消息,基于所述反馈消息确定第一或第二防丢器控制端或者第二防丢器终端与第一防丢器终端之间的距离。
在一个实施例中,第二防丢器控制端可以将所确定的距离数据发送给服务器侧。在另一个实施例中,第二防丢器控制端也可以将用于确定第二防丢器控制端或者第二防丢器终端与第一防丢器终端之间的距离的相关数据(例如测距消息发送时间、反馈消息接收时间等时间数据)发送给服务器侧,以使得服务器侧可以根据所述相关数据确定第二防丢器控制端或者第二防丢器终端与第一防丢器终端之间的距离。
应当理解的是,本公开的其它防丢器控制端或者防丢器终端还可以通过其它技术手段来测量其与指定防丢器终端之间的距离,本公开对此不做限制。另外,文中对“第一”、“第二”、“第三”描述,旨在对描述对象加以区分,而非对其顺序或功能有任何明示或暗示的规定。
确定第二防丢器控制端
上述第二防丢器控制端可以与第一防丢器控制端具有相同的配置,并且优选可以是第一防丢器控制端附近的可用防丢器控制端。
作为本公开的一个示例,第二防丢器控制端可以包括对其自身进行定位的定位模块,并且定期地或响应于服务器的指令向所述服务器上报其第二位置信息。
服务器可以实时收集多个防丢器控制端的位置信息(或是由多个防丢器控制端实时上报),并可以根据每个防丢器控制端的位置,预先确定其附近第一预定距离范围内的多个其它防丢器控制端,当接收到一个防丢器控制端的发出的针对指定防丢器终端的定位请求时,从上述多个其它防丢器控制端中确定若干个作为如前所述的第二防丢器控制端,并向其发送测距指令。
作为本公开的一个示例,服务器也可以响应于所述第一防丢器终端定位请求,向位于所述第一防丢器控制端第一预定距离范围内的一个或多个所述第二防丢器控制端发送测距指令。其中,服务器可以根据已知数据、定位需求以及相关防丢器控制端的可用情况,来确定所述一个或多个第二防丢器控制端,本公开对此不做限制。其中,“可用”可以理解为该防丢器控制端可以测量其与该第一防丢器终端之间的距离。
在其中,第一预定距离范围可以是由用户自主设定的,也可以是根据防丢器控制端与防丢器终端之间的测距能力自适应设置的,可以是几百米甚至更大的距离数值。例如,第一预定距离范围可以是第一防丢器控制端与防丢器终端之间的最大测距距离,或者,第一预定距离范围也可以是第一防丢器控制端与防丢器终端之间的蓝牙连接距离,或者,第一预定距离范围可以由管理者动态设置。
由此,结合与第一防丢器控制端近邻的多个其它防丢器控制端提供的距离数据和/或位置信息,通过多点定位的方法,服务器可以准确地确定出防丢器终端的位置,不仅能够增大第一防丢器控制端的工作距离,还能够向相关管理者提供第一防丢器终端的实时定位和导航追踪等服务。
考虑到防丢器控制端与防丢器终端可能随其绑定的人或物品而移动,那么也会存在第二防丢器控制端移动而走出第一防丢器控制端的第一预定距离范围内,或是存在其它新的第二防丢器控制端由于移动而进入到第一防丢器控制端的第一预定距离范围内的情况。
服务器也可以实时获取防丢器控制端的位置信息(或是由防丢器控制端主动实时上报),实时监控防丢器控制端的位置及其移动,并可以响应于所述第二防丢器控制端移动第二预定距离,向所述第二防丢器控制端再次发送所述针对第一防丢器终端的测距指令。或者,服务器也可以响应于新的第二防丢器控制端进入所述第一防丢器控制端的第一预定距离范围内,向所述新的第二防丢器控制端发送所述针对第一防丢器终端的测距指令。由此,通过实时监控多个防丢器控制端的移动,进行实时测距,以使得对第一防丢器终端的实时定位更为精准。
至此,已经结合附图1-2及实施例详细说明了本公开的防丢控制系统。通过该防丢控制方案,不仅能够增大防丢器控制端的工作距离,还能够为防丢器控制端的管理者提供针对防丢器终端的定位和导航追踪功能,帮助管理者寻找被管理的人或物品。该防丢控制方案可以广泛应用于儿童防丢、宠物或资产防丢和寻找、旅游管理、共享自行车电子围栏、牲畜放牧管理等领域。
如前所述的对防丢器终端进行定位的方案可以实现为一种防丢器终端的定位方法,该定位方法可以由服务器实现。
在一个实施例中,可以响应于第一防丢器控制端发送的第一防丢器终端定位请求,向第二防丢器控制端发送测量所述第二防丢器控制端与所述第一防丢器终端之间的距离的测距指令。之后,服务器能够基于所述第二防丢器控制端返回的所述第二防丢器控制端与第一所述防丢器终端之间的第二距离数据以及所述第二防丢器控制端的第二位置信息,确定所述第一防丢器终端的位置。
在另一个实施例中,可以响应于第一防丢器控制端发送的第一防丢器终端定位请求,向第二防丢器终端发送测量所述第二防丢器终端与所述第一防丢器终端之间的距离的测距指令。之后,服务器能够基于所述第二防丢器终端返回的所述第二防丢器终端与所述第一防丢器终端之间的第三距离数据以及所述第二防丢器终端的第三位置信息,确定所述第一防丢器终端的位置。
在另一个实施例中,响应于第一防丢器控制端发送的第一防丢器终端定位请求,服务器可以向第二防丢器控制端发送测量所述第二防丢器控制端与所述第一防丢器终端之间的距离的测距指令,并且,向第二防丢器终端发送测量所述第二防丢器终端与所述第一防丢器终端之间的距离的测距指令。之后,服务器能够基于所述第二防丢器控制端返回的所述第二防丢器控制端与所述第一防丢器终端之间的第二距离数据及所述第二防丢器控制端的第二位置信息,以及/或者第二防丢器终端返回的所述第三距离数据、所述第三位置信息,确定所述第一防丢器终端的位置。
第一防丢器控制端还可以向服务器返回与第一防丢器终端的第一距离数据和第一防丢器控制端自身的第一位置信息。服务器还可以在上述实施例的基础上,进一步结合第一距离数据和第一位置信息,确定第一防丢器终端的位置。
可选地,所述第二防丢器控制端与所述第二防丢器终端关联,所述第二防丢器终端可以从所述服务器接收所述第二防丢器终端与所述第一防丢器终端之间的距离的测距指令。或者,所述第二防丢器终端可以经由所述第二防丢器控制端接收来自所述服务器的所述第二防丢器终端与所述第一防丢器终端之间的距离的测距指令。
换言之,所述第三距离数据可以是响应于测量所述第二防丢器终端与所述第一防丢器终端之间的距离的测距指令测得的;或者所述第三距离数据可以是所述第二防丢器控制端指令所述第二防丢器终端测得的。【应用例】
为了更好的理解上述防丢控制方案,如下将结合附图3-5所示的应用例来对上述防丢控制方案进行解释说明。
图3示出了根据本公开一个实施例的防丢控制的流程示意图。其中,防丢器控制端(如图所示C1、C2、C3、C4表示的实心圆)能够分别与其所关联的移动通信终端(如图所示M1、M2、M3、M4表示的移动电话终端)通信,并且通过移动通信终端与防丢器服务器通信。在移动通信终端侧通过相关控制/管理页面实现所述防丢控制。
在如下示例中,以C1表示所述第一防丢器控制端,C2、C3、C4分别作为所述第二防丢器控制端。并且,第一或第二防丢器控制端分别与所述服务器以无线通信方式连接,第一或第二防丢器控制端能够与防丢器终端通过无线通信方式连接。
如图3所示,在步骤1中,在第一防丢器控制端对应的移动通信终端侧对所管理的第一防丢器终端发起第一防丢器终端定位请求。
在步骤2中,移动通信终端M1将其第一位置信息及其与第一防丢器终端之间的第一距离数据发送给防丢器服务器,以请求对第一防丢器终端进行定位。
在步骤3中,防丢器服务器响应于上述第一防丢器终端定位请求,确定第一位置临近的其它若干个防丢器控制端,即第二防丢器控制端。
在步骤4/8/12中,防丢器服务器向所确定的若干个第二防丢器控制端发送测距指令以及第一防丢器终端的防丢器终端标识信息。
在步骤5/9/13中,若干个第二个防丢器控制端分别向第一防丢器终端发送测距消息(即测距请求无线帧),并在步骤6/10/14中,分别接收第一防丢器终端响应于测距消息返回的反馈消息,以确定若干个第二防丢器控制端与第一防丢器终端之间的第二距离。其中未示出的是,在上述步骤5/9/13中,若干个第二个防丢器控制端还分别指令与其关联的若干个第二防丢器终端分别向第一防丢器终端发送测距消息(即测距请求无线帧),并在步骤6/10/14中,分别基于第一防丢器终端响应于测距消息返回的反馈消息,以确定若干个第二防丢器终端与第一防丢器终端之间的第三距离。
在步骤7/11/15中,若干个第二防丢器控制端分别将其第二位置信息及其与第一防丢器终端之间的第二距离数据,以及/或者第二防丢器终端与第一防丢器终端之间的第三距离数据及第二防丢器终端的第三位置信息发送至防丢器服务器。
在步骤16中,防丢器服务器基于收集到的第一距离数据、第一位置信息、第二距离数据和第二位置信息、第三距离数据和第三位置信息,计算第一防丢器终端的位置。
在步骤17中,将该第一防丢器终端的位置信息发送给第一防丢器控制端对应的移动通信终端。
由此,通过多点定位方法实现对第一防丢器终端的实时精准定位,方便管理者对被管理的人或物品进行定位和导航追踪。
图4示出了根据本公开一个实施例的监控告警的流程示意图。其中,管理者可以是在移动通信终端侧对防丢器终端进行监控告警。
如图4所示,在步骤S410中,移动通信设备(例如通过蓝牙)连接第一防丢器控制端。
在步骤S420中,为第一防丢器控制端关联防丢器终端(例如在第一防丢器控制端的相关控制/管理页面添加所述防丢器终端)。
在步骤S430,为防丢器终端设置多个告警等级,多个告警等级分别对应于多个距离范围。其中,当需要监控多个防丢器终端时,可以针对每个防丢器终端分别设置相应的多个告警等级及其多个距离范围。根据场景需求的不同,为不同的防丢器终端设置的告警等级及其距离范围可以不完全相同。
在步骤S440,对防丢器终端进行监控告警;
在步骤S450,选取一个防丢器终端;
在步骤S460,若干个防丢器控制端或与其关联的防丢器终端分别对当前选取的防丢器终端进行无线测距;
在步骤S470,获取第一防丢器控制端与防丢器终端之间的距离,判断该距离所属的距离范围,确定与之相应的告警等级,并进行相应防丢器终端的告警动作,例如发出报警声等。
在步骤S480,选取下一个防丢器终端。
并在步骤S490判断是否选中。
如果选中,则返回步骤S460,以对当前被选中的防丢器终端进行监控告警。
如果没有选中,则返回步骤S450,重新选中当前需要被监控告警的防丢器终端,并进行相应的监控告警。
图5示出了根据本公开一个实施例的告警等级示意图。其中,仅示意性地示出了对应于多个距离范围的多个告警等级,而非对本公开的告警规则的任何限定。
如图5所示,以防丢器控制端所处的位置为中心,为与该防丢器控制端关联的防丢器终端1设置对应于多个告警等级的多个距离范围,分别为对应于第一告警等级的第一距离范围,即告警圈1与告警圈2之间的范围;对应于第二告警等级的第二距离范围,即告警圈2与告警圈3之间的范围;对应于第三告警等级的第三距离范围,即告警圈3以外的范围。
当防丢器终端与防丢器控制端之间的距离属于第一/二/三距离范围时,向防丢器控制端发出与第一/二/三告警等级相关的警告。并且其中,对于不同的防丢器终端可以分别设置不同的告警等级(包括不同等级数量,或是分别对应于不同的距离范围以及不同的警告信息)。
由此,通过上述监控告警方案,可以分别为不同的防丢器终端设置不同的告警等级。并且,还可以为通过监控防丢器终端与防丢器控制端之间的距离,向防丢器控制端发出相应的警告动作,以便于防丢器控制端侧的管理者能够及时掌握防丢器终端的移动状态,避免人或物品的丢失。
基于图5所示的告警等级示意图,在具体防丢监控应用场景中,以佩戴或是粘贴有防丢器终端的儿童作为被防丢监控的对象,通过其监护人所持有的安装有防丢控制软件的智能电话来进行防丢监控。防丢控制软件可以以智能电话所在位置(可变动)为中心,监控该儿童与其监护人之间的距离,当该距离在距离该中心的第一距离以内时,表明该儿童与其监护人之间的距离在安全范围内,则无警告动作。
当该儿童与其监护人之间的距离超出第一距离而未超出第二距离即处于第一距离范围内,表明该儿童已超出其告警圈1,通过该防丢控制软件向其监护人发出对应于第一告警等级的警告信息,例如提醒其当前间距已存在风险请勿使该儿童继续远离。
当该儿童与其监护人之间的距离超出第二距离而未超出第三距离即处于第二距离范围内,表明该儿童已超出其告警圈2,通过该防丢控制软件向其监护人发出对应于第二告警等级的警告信息,例如警告其当前间距较为危险请注意。
当该儿童与其监护人之间的距离超出第三距离即处于第三距离范围内,表明该儿童已超出其告警圈3,通过该防丢控制软件向其监护人发出对应于第三告警等级的警告信息,例如警告其当前间距非常危险。
至此,已经结合附图1-5及实施例详细说明了本公开的防丢控制系统。
通过本公开如上所述的技术方案,不仅能够增大防丢器控制端的工作距离,还能够为防丢器控制端的管理者提供针对防丢器终端的定位和导航追踪功能,帮助管理者寻找被管理的人或物品。并且,能够为同一个物品设置多个告警等级,还能够根据不同物品的管理要求进行不同的告警距离的设置,以便于提示管理者避免物品丢失。该防丢控制方案可以广泛应用于儿童防丢、宠物或资产防丢和寻找、旅游管理、共享自行车电子围栏、牲畜放牧管理等领域。
以上已经描述了本发明的各实施例,上述说明是示例性的,并非穷尽性的,并且也不限于所披露的各实施例。在不偏离所说明的各实施例的范围和精神的情况下,对于本技术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来说许多修改和变更都是显而易见的。本文中所用术语的选择,旨在最好地解释各实施例的原理、实际应用或对市场中的技术的改进,或者使本技术领域的其它普通技术人员能理解本文披露的各实施例。

Claims (13)

1.一种防丢控制系统,其特征在于,包括:第一防丢器控制端、第二防丢器控制端以及服务器,其中,所述第一防丢器控制端和所述第二防丢器控制端分别与所述服务器以无线通信方式连接,并且所述第二防丢器控制端能够与防丢器终端通过无线通信方式连接,
所述第一防丢器控制端通过无线通信连接向所述服务器发送第一防丢器终端定位请求;
所述服务器响应于所述第一防丢器终端定位请求,通过无线通信连接向所述第二防丢器控制端发送测量所述第二防丢器控制端与所述第一防丢器终端之间的距离的测距指令;并且
所述第二防丢器控制端接收所述测距指令,并通过无线通信连接向所述服务器返回所述第二防丢器控制端与所述第一防丢器终端之间的第二距离数据和所述第二防丢器控制端的第二位置信息。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防丢控制系统,其特征在于,
所述服务器通过所述无线通信连接将所确定的所述第一防丢器终端的位置信息发送给所述第一防丢器控制端。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防丢控制系统,其特征在于,
所述第一防丢器控制端包括对其自身进行定位的定位模块,
所述第一防丢器终端定位请求包括所述第一防丢器控制端的第一位置信息和所述第一防丢器终端的防丢器终端标识信息。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防丢控制系统,其特征在于,
所述第一防丢器控制端与第一防丢器终端通过无线通信方式连接,
所述第一防丢器控制端还包括测距模块,用于测量其与第一防丢器终端之间的距离,
所述第一防丢器终端定位请求还包括所述第一防丢器控制端与所述第一防丢器终端之间的第一距离数据。
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防丢控制系统,其特征在于,
所述第二防丢器控制端包括对其自身进行定位的定位模块,并且通过无线通信连接定期地或响应于所述服务器的指令向所述服务器上报其位置信息,
所述服务器响应于所述第一防丢器终端定位请求,向位于所述第一防丢器控制端第一预定距离范围内的一个或多个所述第二防丢器控制端发送所述测距指令。
6.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防丢控制系统,其特征在于,
所述服务器响应于所述第二防丢器控制端移动第二预定距离,向所述第二防丢器控制端再次发送所述测距指令;以及/或者
所述服务器响应于新的第二防丢器控制端进入所述第一防丢器控制端的第一预定距离范围内,向所述新的第二防丢器控制端发送所述测距指令。
7.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防丢控制系统,其特征在于,
所述第一或第二防丢器控制端通过所述无线通信方式向所述第一防丢器终端发送测距消息;
所述第一或第二防丢器控制端通过所述无线通信方式接收来自第一防丢器终端响应于所述测距消息的反馈消息。
8.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防丢控制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防丢控制系统还包括所述第一防丢器终端。
9.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防丢控制系统,其特征在于,
所述第一防丢器控制端是与所述第一防丢器终端关联的防丢器控制端;并且/或者
所述第二防丢器控制端是与第二防丢器终端关联的防丢器控制端。
10.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防丢控制系统,其特征在于,
所述第一防丢器控制端和所述第二防丢器控制端是移动通信终端;或者
所述第一防丢器控制端和所述第二防丢器控制端能够与其所关联的移动通信终端通信,并且通过所述移动通信终端与所述服务器通信。
11.一种防丢控制系统,其特征在于,包括:第一防丢器终端、与所述第一防丢器终端关联的第一防丢器控制端、第二防丢器终端、与所述第二防丢器终端关联的第二防丢器控制端以及服务器,其中,所述第一防丢器控制端和所述第二防丢器控制端分别与所述服务器以无线通信方式连接,所述第一防丢器终端和所述第二防丢器终端分别与所述服务器以无线通信方式连接,并且所述第二防丢器控制端能够与其它防丢器终端通过无线通信方式连接,
所述第一防丢器控制端通过无线通信连接向所述服务器发送第一防丢器终端定位请求;
所述服务器响应于所述第一防丢器终端定位请求,通过无线通信连接向所述第二防丢器终端发送测量所述第二防丢器终端与所述第一防丢器终端之间的距离的测距指令;并且
所述第二防丢器终端接收所述测距指令,并通过无线通信连接向所述服务器返回所述第二防丢器终端与所述第一防丢器终端之间的第三距离数据和所述第二防丢器终端的第三位置信息。
12.根据权利要求11所述的防丢控制系统,其特征在于,
所述第二防丢器控制端向所述第二防丢器终端转发所述服务器发送的测量所述第二防丢器终端与所述第一防丢器终端之间的距离的测距指令。
13.根据权利要求12所述的防丢控制系统,其特征在于,
所述服务器响应于第一防丢器控制端发送的第一防丢器终端定位请求,还通过无线通信连接向第二防丢器控制端发送测量所述第二防丢器控制端与所述第一防丢器终端之间的距离的测距指令;并且
所述第二防丢器控制端接收所述测距指令,并通过无线通信连接向所述服务器返回所述第二防丢器控制端与所述第一防丢器终端之间的第二距离数据和所述第二防丢器控制端的第二位置信息。
CN201822174636.4U 2018-12-24 2018-12-24 防丢控制系统 Active CN209514850U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822174636.4U CN209514850U (zh) 2018-12-24 2018-12-24 防丢控制系统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822174636.4U CN209514850U (zh) 2018-12-24 2018-12-24 防丢控制系统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209514850U true CN209514850U (zh) 2019-10-18

Family

ID=68196577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1822174636.4U Active CN209514850U (zh) 2018-12-24 2018-12-24 防丢控制系统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209514850U (zh)

Cited By (5)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WO2020135222A1 (zh) * 2018-12-24 2020-07-02 阿里巴巴集团控股有限公司 对防丢器终端进行定位的方法、服务器以及防丢控制系统
CN111489535A (zh) * 2020-03-30 2020-08-04 Oppo广东移动通信有限公司 报警控制方法及相关产品
CN112189912A (zh) * 2020-10-28 2021-01-08 安徽铱玛热能设备制造股份有限公司 一种电磁加热超导体传热恒温保暖服装
CN112349048A (zh) * 2020-10-28 2021-02-09 安徽铱玛热能设备制造股份有限公司 电磁加热超导体传热恒温保暖帽
CN112530143A (zh) * 2020-11-05 2021-03-19 深圳市锐尔觅移动通信有限公司 一种距离提醒方法、装置、存储介质及电子设备

Cited By (6)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WO2020135222A1 (zh) * 2018-12-24 2020-07-02 阿里巴巴集团控股有限公司 对防丢器终端进行定位的方法、服务器以及防丢控制系统
CN111489535A (zh) * 2020-03-30 2020-08-04 Oppo广东移动通信有限公司 报警控制方法及相关产品
CN111489535B (zh) * 2020-03-30 2022-02-15 Oppo广东移动通信有限公司 报警控制方法及相关产品
CN112189912A (zh) * 2020-10-28 2021-01-08 安徽铱玛热能设备制造股份有限公司 一种电磁加热超导体传热恒温保暖服装
CN112349048A (zh) * 2020-10-28 2021-02-09 安徽铱玛热能设备制造股份有限公司 电磁加热超导体传热恒温保暖帽
CN112530143A (zh) * 2020-11-05 2021-03-19 深圳市锐尔觅移动通信有限公司 一种距离提醒方法、装置、存储介质及电子设备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209514850U (zh) 防丢控制系统
US20190069132A1 (en) Controlling localization
US7181228B2 (en) System and method for establishing and monitoring the relative location of group members
CN103973915B (zh) 移动终端的追踪定位方法、系统及监控业务管理平台
CN100463570C (zh) 控制装置以及移动终端
US10366552B2 (en) Method for locking, unlocking and positioning of a tool
US9661453B2 (en) Intelligent golf course
CN107251623A (zh) 定位移动设备
CN101119390A (zh) 一种无线终端的定位方法、系统和装置
CN105430608A (zh) 一种追踪定位方法及系统
CN103068040B (zh) 一种无线传感网节点定位、导航方法及相关装置、系统
KR101056577B1 (ko) 멀티-통신망을 이용한 매장 쇼핑자의 실시간 위치 추적 시스템
CN105069967A (zh) 一种基于wifi直连技术的防走失报警方法及报警系统
CN105333868A (zh) 一种定位方法、装置及系统
CN105992156B (zh) 一种基于蓝牙技术的移动节点定位方法
RU2617323C2 (ru) Способ и устройство для предоставления услуги
CN110740419A (zh) 对讲机及其工作模式的切换方法、计算机可读存储介质
US20240080796A1 (en) Methods, Systems and Computer Program Products for Determining Location of Tags in an Environment Using Mobile Antennas
CN101521928A (zh) 一种基于移动网络的定位式移动报警方法及系统
US10447637B2 (en) Method and platform for sending a message to a communication device associated with a moving object
CN207123920U (zh) 智能报警装置及报警系统
CN116112996A (zh) 一种物联网设备连接通信方法
WO2020135222A1 (zh) 对防丢器终端进行定位的方法、服务器以及防丢控制系统
CN104881952A (zh) 一种利用热点的远程报警方法
CN110166992A (zh) 一种监控方法、监控设备和网关设备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