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209505775U - 一种碳素糊料转移用保温装置 - Google Patents

一种碳素糊料转移用保温装置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209505775U
CN209505775U CN201821954794.5U CN201821954794U CN209505775U CN 209505775 U CN209505775 U CN 209505775U CN 201821954794 U CN201821954794 U CN 201821954794U CN 209505775 U CN209505775 U CN 209505775U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cabinet
case lid
box plate
plate
rearing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Active
Application number
CN201821954794.5U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都小平
吴小勇
史志立
刘志强
都林涛
张建成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Baotou sendu New Material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QINYANG CARBON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QINYANG CARBON Co Ltd filed Critical QINYANG CARBON Co Ltd
Priority to CN201821954794.5U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209505775U/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209505775U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209505775U/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Landscapes

  • Handcart (AREA)

Abstract

本实用新型属于碳素加工设备技术领域的一种碳素糊料转移用保温装置,包括箱体、扶手和箱盖,箱体呈不规则锥斗状,采用内外双层结构,内外层之间填充有绝热保温浇注料,箱体的前箱板可开合的设在锥口位置,后箱板设在锥底位置,底箱板的前端设在前箱板下端,底箱板的后端向下倾斜并设有下凸的弧形连接部,弧形连接部连接在后箱板的下端,底箱板的两侧对称设有侧箱板,侧箱板与后箱板相连接,箱体的上沿呈平置的梯形,箱盖的一侧铰接在箱体的一个侧沿上,箱盖的另一侧设有卡环,箱体的另一侧设有与卡环匹配的卡紧组件,扶手连接在后箱板的后端,箱体两侧对称设置有吊耳。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是移动稳定,卸料便捷,操作方便,保温效果好。

Description

一种碳素糊料转移用保温装置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属于碳素加工设备技术领域,尤其涉及一种碳素糊料转移用保温装置。
背景技术
在铝用阳极的生产过程中,先进行碳素糊料制备,即把石油焦、沥青焦作为干料投入高温的混捏锅中搅拌捏合,再加入高温液体沥青,通过两把平行设置的搅拌刀旋转进行充分搅拌,碳素糊料必须严格控制在150℃左右的高温下进行搅拌,才能保证碳素糊料在后续的模制成型时预焙成型,不至于在模制成型时出现铝用阳极坯料坍塌或坯料出现缩孔和裂纹,从而影响焙烧后铝用阳极质量的问题。
现在一般利用小车对碳素糊料进行转移,小车在转移碳素糊料的过程中不能保证温度,并且转移不方便,可能会对最终焙烧后的铝用阳极的质量造成影响。中国专利文献CN201720772178.7公开了一种碳素糊料加热装置,通过在长方体形箱体的内壳体与外壳体之间设加热片实现了碳素糊料转移过程中的加热保温,该装置散热快,能耗高,且由于转移中需要连接电源,移动和卸料很不方便。
实用新型内容
为了解决背景技术中提到的问题,本实用新型提供了一种碳素糊料转移用保温装置,包括箱体、扶手和箱盖,箱体呈不规则锥斗状,采用内外双层结构,内外层之间填充有绝热保温浇注料,箱体的前箱板可开合的设在锥口位置,后箱板设在锥底位置,底箱板的前端设在前箱板下端,底箱板的后端向下倾斜并设有下凸的弧形连接部,弧形连接部连接在后箱板的下端,底箱板的两侧对称设有侧箱板,侧箱板与后箱板相连接,箱体的上沿呈平置的梯形,箱盖的一侧铰接在箱体的一个侧沿上,箱盖的另一侧设有卡环,箱体的另一侧设有与卡环匹配的卡紧组件,扶手连接在后箱板的后端,箱体两侧对称设置有吊耳,箱体的下方还设有车轮,车轮包括两个后轮和一个前轮,后轮对称连接在箱体两侧,前轮设在箱体前端的中下方。
上述的碳素糊料转移用保温装置,在箱体内外层之间填充绝热保温浇注料,有利于提高箱体的保温效果,减少碳素糊料的散热损失,箱盖的设置同样有利于提高保温的效果。箱体设置成不规则的锥斗状,保证了储料量的同时,提高了输送过程的稳定性,便于提高卸料效率并防止卸料不彻底,箱体两侧对称设置有吊耳,便于箱体提升使用。
优选的,箱体的前端铰接有前轮架,前轮架包括顶端铰接在箱体两侧的铰接杆、连接在两侧铰接杆下部的连接杆和连接在两侧铰接杆底端的前轮轴,前轮设在前轮轴上,箱体的下端设有蓄电池和遥控电动伸缩杆,蓄电池与遥控电动伸缩杆电连接,遥控电动伸缩杆牵引端与连接杆相连接,前箱板通过支撑杆连接在铰接杆上。箱体接料和移动时,操作人员控制遥控电动伸缩杆驱动前轮架前伸,使前箱板被牢固支撑在箱体前端,卸料时,操作人员控制遥控电动伸缩杆驱动前轮架回移,拉开前箱板完成卸料。
优选的,箱盖包括外盖和内盖,外盖上设有拉手,内盖设于箱盖内侧,内盖与箱体的内箱沿相匹配,箱盖内设有保温夹层,保温夹层内填充有保温棉,箱盖设置内盖,用于提高密封性,提高保温效果,箱盖的保温夹层内填充保温棉,一是提高保温效果,二是减轻箱盖重量,方便开合。
优选的,卡紧组件包括固定座、弹簧和拉钩,固定座设在侧箱板上,弹簧连接在拉钩固定端与固定座之间,拉钩的弯钩端与卡环相匹配,便于在箱体移动过程中快速合紧箱盖,在箱体接料过程中,快速打开箱盖。
优选的,箱体的内层采用耐高温耐磨不锈钢板,箱体的外层采用普通碳钢板,既保证箱体的使用寿命,同时尽可能降低装置成本。
优选的,前轮和后轮均采用实心轮胎,减少装置的维护,提高使用效率。
本实用新型的工作原理是,对碳素糊料采用密封保温,减少散热损失,箱体采用不规则锥斗形状,并将前箱板可开合的设在箱体的锥口位置,能够提高箱体移动过程的稳定性和卸料的便捷性。
本实用新型还包括能够使碳素糊料转移用保温装置正常使用的其它组件,均为本领域的常规技术手段。另外,本实用新型中未加限定的装置或组件均采用本领域中的常规技术手段。
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是移动稳定,卸料便捷,操作方便,保温效果好。
附图说明
下面结合附图和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进一步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碳素糊料转移用保温装置的整体结构示意图。
图中:1.箱体,1-1.前箱板,1-2.底箱板,2.箱盖,2-1.卡环,2-2.拉手,2-3.内盖,3.蓄电池,4.前轮架,4-1.支撑杆,4-2.铰接杆,5.前轮,7.遥控电动伸缩杆,8.后轮,9.吊耳,10.卡紧组件,11.扶手。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附图以及具体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进行清楚地描述,在此处的描述仅仅用来解释本实用新型,但并不作为对本实用新型的限定。基于本实用新型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技术人员在没有做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所做的任何修改、等同替换、改进等,均应包含在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之内。
实施例
如图1所示,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碳素糊料转移用保温装置,包括箱体1、扶手11和箱盖2,箱体1呈不规则锥斗状,采用内外双层结构,内外层之间填充有绝热保温浇注料,箱体1的前箱板1-1可开合的设在锥口位置,后箱板设在锥底位置,底箱板1-2的前端设在前箱板1-1下端,底箱板1-2的后端向下倾斜并设有下凸的弧形连接部,弧形连接部连接在后箱板的下端,底箱板1-2的两侧对称设有侧箱板,侧箱板与后箱板相连接,箱体1的上沿呈平置的梯形,箱盖2的一侧铰接在箱体1的一个侧沿上,箱盖2的另一侧设有卡环2-1,箱体1的另一侧设有与卡环2-1匹配的卡紧组件10,扶手11连接在后箱板的后端,箱体1两侧对称设置有吊耳9,箱体1的下方还设有车轮,车轮包括两个后轮8和一个前轮5,后轮8对称连接在箱体1的两侧,前轮5设在箱体1前端的中下方。
上述的碳素糊料转移用保温装置,在箱体1内外层之间填充绝热保温浇注料,有利于提高箱体1的保温效果,减少碳素糊料的散热损失,箱盖2的设置同样有利于提高保温的效果。箱体1设置成不规则的锥斗状,保证了储料量的同时,提高了输送过程的稳定性,便于提高卸料效率并防止卸料不彻底,箱体1两侧对称设置有吊耳9,便于箱体1提升使用。
上述箱体1的前端铰接有前轮架4,前轮架4包括顶端铰接在箱体1两侧的铰接杆4-2、连接在两侧铰接杆4-2下部的连接杆和连接在两侧铰接杆4-2底端的前轮轴,前轮5设在前轮轴上,箱体1的下端设有蓄电池3和遥控电动伸缩杆7,蓄电池3与遥控电动伸缩杆7电连接,遥控电动伸缩杆7的牵引端与连接杆相连接,前箱板1-1通过支撑杆4-1连接在铰接杆4-2上。箱体1接料和移动时,操作人员控制遥控电动伸缩杆7驱动前轮架4前伸,使前箱板1-1被牢固支撑在箱体1的前端,卸料时,操作人员控制遥控电动伸缩杆7驱动前轮架4回收,拉开前箱板1-1完成卸料。
上述的箱盖2包括外盖和内盖2-3,外盖上设有拉手2-2,内盖2-3设于箱盖2的内侧,内盖2-3与箱体1的内箱沿相匹配,箱盖2内设有保温夹层,保温夹层内填充有保温棉,箱盖2设置内盖2-3,用于提高密封性,提高保温效果,箱盖2的保温夹层内填充保温棉,一是提高保温效果,二是减轻箱盖2的重量,方便开合。
上述的卡紧组件10包括固定座、弹簧和拉钩,固定座设在侧箱板上,弹簧连接在拉钩固定端与固定座之间,拉钩的弯钩端与卡环2-1相匹配,便于在箱体1移动过程中快速合紧箱盖2,在箱体1接料过程中,快速打开箱盖2。
上述箱体1的内层采用耐高温耐磨不锈钢板,箱体1的外层采用普通碳钢板,既保证箱体1的使用寿命,同时尽可能降低装置成本。
上述的前轮5和后轮8均采用实心轮胎,减少装置的维护,提高使用效率。
本实用新型的工作原理是,对碳素糊料采用密封保温,减少散热损失,箱体1采用不规则锥斗形状,并将前箱板1-1可开合的设在箱体1的锥口位置,能够提高箱体1移动过程的稳定性和卸料的便捷性。
以上已经描述了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上述说明是示例性的,并非穷尽性的,并且也不限于所披露的实施例。在不偏离所说明实施例的范围和精神的情况下,对于本技术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来说许多修改和变更都是显而易见的。

Claims (6)

1.一种碳素糊料转移用保温装置,包括箱体、扶手和箱盖,其特征在于:箱体呈锥斗状,采用内外双层结构,内外层之间填充有绝热保温浇注料,箱体的前箱板可开合的设在锥口位置,后箱板设在锥底位置,底箱板的前端设在前箱板下端,底箱板的后端向下倾斜并设有下凸的弧形连接部,弧形连接部连接在后箱板的下端,底箱板的两侧对称设有侧箱板,侧箱板与后箱板相连接,箱体的上沿呈平置的梯形,箱盖的一侧铰接在箱体的一个侧沿上,箱盖的另一侧设有卡环,箱体的另一侧设有与卡环匹配的卡紧组件,扶手连接在后箱板的后端,箱体两侧对称设置有吊耳,箱体的下方还设有车轮,车轮包括两个后轮和一个前轮,后轮对称连接在箱体两侧,前轮设在箱体前端的中下方。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碳素糊料转移用保温装置,其特征在于:箱体的前端铰接有前轮架,前轮架包括顶端铰接在箱体两侧的铰接杆、连接在两侧铰接杆下部的连接杆和连接在两侧铰接杆底端的前轮轴,前轮设在前轮轴上,箱体的下端设有蓄电池和遥控电动伸缩杆,蓄电池与遥控电动伸缩杆电连接,遥控电动伸缩杆牵引端与连接杆相连接,前箱板通过支撑杆连接在铰接杆上。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碳素糊料转移用保温装置,其特征在于:箱盖包括外盖和内盖,内盖设于箱盖内侧,内盖与箱体的内箱沿相匹配,箱盖内设有保温夹层,保温夹层内填充有保温棉。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碳素糊料转移用保温装置,其特征在于:卡紧组件包括固定座、弹簧和拉钩,固定座设在侧箱板上,弹簧连接在拉钩固定端与固定座之间,拉钩的弯钩端与卡环相匹配。
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碳素糊料转移用保温装置,其特征在于:箱体的内层采用耐高温耐磨不锈钢板,箱体的外层采用普通碳钢板。
6.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碳素糊料转移用保温装置,其特征在于:前轮和后轮均采用实心轮胎。
CN201821954794.5U 2018-11-26 2018-11-26 一种碳素糊料转移用保温装置 Active CN209505775U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821954794.5U CN209505775U (zh) 2018-11-26 2018-11-26 一种碳素糊料转移用保温装置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821954794.5U CN209505775U (zh) 2018-11-26 2018-11-26 一种碳素糊料转移用保温装置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209505775U true CN209505775U (zh) 2019-10-18

Family

ID=68190661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1821954794.5U Active CN209505775U (zh) 2018-11-26 2018-11-26 一种碳素糊料转移用保温装置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209505775U (zh)

Cited By (1)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14454934A (zh) * 2022-02-12 2022-05-10 王卫 一种废旧金属熔渣回收处理系统

Cited By (2)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14454934A (zh) * 2022-02-12 2022-05-10 王卫 一种废旧金属熔渣回收处理系统
CN114454934B (zh) * 2022-02-12 2024-02-27 邢建海 一种废旧金属熔渣回收处理系统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209505775U (zh) 一种碳素糊料转移用保温装置
CN205202267U (zh) 家用榨油机的搅拌装置
CN204798377U (zh) 一种煅药机开启装置
CN208086350U (zh) 一种分层周转盒
CN207153675U (zh) 一种便于更换加热元件的反应釜加热炉
CN212814051U (zh) 一种自动升降上车台的压力蒸房
CN209655801U (zh) 一种锂电池负极提纯用石墨坩埚
CN208512944U (zh) 一种蒸压加气板材钢筋网片涂装自动烘箱
CN207537549U (zh) 一种电解铝阳极生产用加热装置
CN206235151U (zh) 一种熔铅锅
CN206935382U (zh) 一种自动倾倒的锂电池高温反应釜
CN211002373U (zh) 保温汤饭桶车
CN111700496A (zh) 一种节能型蒸蛋器
CN214451242U (zh) 一种可调式的折叠车推手
CN218665968U (zh) 一种可移动式辅助装甑装置
CN205312238U (zh) 多功能保温前送箱
CN206197732U (zh) 一种操作方便的煲
CN215638707U (zh) 一种气凝胶保温箱
CN213345326U (zh) 一种携带方便折叠披萨烤炉盖
CN210286289U (zh) 一种高度可以进行调节的电缆盘
CN217274886U (zh) 一种新型太阳能热水器供水储水装置
CN219096748U (zh) 一种金属溶液的保温转运车
CN212074081U (zh) 一种移动升降式保温车
CN201996292U (zh) 一种电压力锅内胆及电压力锅
CN205923694U (zh) 压力烹饪器具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
TR01 Transfer of patent right

Effective date of registration: 20200527

Address after: Room 206, management committee of new industrial park, tumed Right Banner, Baotou City, Inner Mongolia Autonomous Region

Patentee after: Baotou sendu New Material Co., Ltd

Address before: 454550, Henan, Jiaozuo province Qinyang Qin North Industrial Agglomeration Area

Patentee before: QINYANG CARBON Co.,Ltd.

TR01 Transfer of patent righ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