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209492420U - 可调式座椅和包含该可调式座椅的车辆 - Google Patents
可调式座椅和包含该可调式座椅的车辆 Download PDFInfo
- Publication number
- CN209492420U CN209492420U CN201821912912.6U CN201821912912U CN209492420U CN 209492420 U CN209492420 U CN 209492420U CN 201821912912 U CN201821912912 U CN 201821912912U CN 209492420 U CN209492420 U CN 209492420U
- Authority
- CN
- China
- Prior art keywords
- seat cushion
- seat
- adjustable
- seating portion
- chair
- Prior art date
-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 Active
Links
- 238000003032 molecular docking Methods 0.000 claims description 30
- 230000007306 turnover Effects 0.000 claims description 4
- 239000002352 surface water Substances 0.000 claims 1
- 238000010586 diagram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17
- 238000000034 method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11
- 230000008569 process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10
- 241000826860 Trapezium Species 0.000 description 7
- 230000006872 improvement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2
- 230000009471 action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1
- 238000005516 engineering process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1
- 230000004048 modification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1
- 238000012986 modification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1
Landscapes
- Chair Legs, Seat Parts, And Backrests (AREA)
Abstract
本实用新型属于座椅技术领域,具体提供了一种可调式座椅和包含该可调式座椅的车辆。本实用新型的可调式座椅包括靠背部分和座垫部分,座垫部分包括第一座垫和第二座垫,第二座垫以可活动的方式设置于第一座垫上,座垫部分能够通过第二座垫相对第一座垫以活动的方式产生变形,且该变形能够使座垫部分的最大高度至少高于第一座垫。大童坐在变形后的座垫部分上,能够避免身体相对于安全带的位置较低而导致安全带勒到脖子的现象出现,从而保证了大童的安全,解决了大童在乘坐车辆时易出现直接乘坐而被安全带勒到脖子发生危险的问题。
Description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属于座椅技术领域,具体提供了一种可调式座椅和包含该可调式座椅的车辆。
背景技术
随着人们生活水平的不断提高,在越来越多的家庭中车辆成为了主要的代步工具。随之而来的,儿童乘坐车辆的安全问题受到了人们的普遍关注。对于4岁以下或者18kg以内的婴幼童而言,通常通过在车内配置有安全座椅的方式来保证其在乘坐期间的安全性,而对于4岁以上或者18kg以上的大童而言,由于大童身高与车辆座椅配置的安全带高度不匹配,因此大童在乘坐车辆时可能由于被系好的安全带勒到脖子而受到伤害。
鉴于此,市场上出现了车辆车内配置的座椅增高垫。即在乘坐车辆之前,将车辆座椅增高垫放置在车辆座椅上并固定,通过车辆座椅增高垫来提高大童相对于车辆座椅的高度的方式来避免安全带勒到脖子的现象。然而,车辆配置的座椅增高垫往往不能保证与各种型号的车辆的座椅均具有良好的适配性,因此会影响座椅增高垫的普及率。此外,作为自由固定和自由移除的配置件,往往会在拿出车外之后被长期放在家里,影响座椅增高垫的使用率,最终让大童只能选择直接坐在高度不适合自己的车辆座椅上。因此,目前的座椅增高垫不能保证儿童在每次乘坐车辆时均能通过车辆座椅增高垫来保证乘坐安全。
相应地,本领域需要一种新的技术方案来解决上述问题。
实用新型内容
为了解决现有技术中的上述问题,即为了解决大童在乘坐车辆时易出现直接乘坐而被安全带勒到脖子发生危险的问题,本实用新型提供了一种可调式座椅,所述座椅包括靠背部分和座垫部分,所述座垫部分包括第一座垫和第二座垫,所述第二座垫以可活动的方式设置于所述第一座垫上,其中,所述座垫部分能够通过所述第二座垫相对所述第一座垫以活动的方式产生变形,且该变形能够使所述座垫部分的最大高度至少高于所述第一座垫。
在上述可调式座椅的优选技术方案中,所述第一座垫的上方在靠近车辆前方的位置形成有腔体,所述第二座垫容纳于所述腔体,其中,所述第二座垫通过向后翻转的方式位于所述第一座垫的上表面并因此调整所述座垫部分的高度。
在上述可调式座椅的优选技术方案中,所述第二座垫包括活动连接的第一部分和第二部分,所述第一部分和所述第二部分在未变形的状态下以上下层叠设置的方式容纳于所述腔体,其中,所述第一部分和所述第二部分能够以展开的方式放置于所述第一座垫的上表面并因此调整所述座垫部分的高度。
在上述可调式座椅的优选技术方案中,在未变形的状态下,所述第一部分的后侧与所述第一座垫可枢转地连接以便所述第二座垫能够相对所述腔体向后翻转,所述第二部分的前侧与所述第一部分的前侧可枢转地连接以便所述第二部分能够相对所述第一部分向后翻转。
在上述可调式座椅的优选技术方案中,所述第一部分和所述第二部分在彼此展开并放置于所述第一座垫的状态下,所述第一部分和所述第二部分位于上方的表面水平或者不水平。
在上述可调式座椅的优选技术方案中,在变形后的状态下所述第二座垫的后侧抵靠至所述靠背部分。
在上述可调式座椅的优选技术方案中,所述第二座垫设置有至少一个对接结构,所述对接结构能够使所述第二座垫在变形前稳定地处于所述腔体和/或在变形后稳定地处于所述第一座垫的上表面。
在上述可调式座椅的优选技术方案中,所述第一座垫和所述第二座垫的表面具有防滑纹理。
此外,本发明还提供了一种车辆,所述车辆包括上述可调式座椅的优选技术方案中任一项所述的可调式座椅。
在上述车辆的优选技术方案中,所述车辆包括前排座椅和后排座椅,所述可调式座椅为所述后排座椅中位于中部位置的座椅。
本领域技术人员能够理解的是,在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中,可调式座椅包括靠背部分和座垫部分,座垫部分包括第一座垫和第二座垫,第二座垫以可活动的方式设置于第一座垫上,座垫部分能够通过第二座垫相对第一座垫以活动的方式产生变形,且该变形能够使座垫部分的最大高度至少高于第一座垫。具体而言,可调式座椅在座垫部分变形前适合成年人乘坐。而当大童乘坐该可调式座椅时,座垫部分通过第二座垫相对第一座垫以可活动的方式产生变形,座垫部分变形后的最大高度至少高于第一座垫,从而使座垫部分变形后的高度高于变形前的高度。大童坐在变形后的座垫部分上,能够避免身体相对于安全带的位置较低而导致安全带勒到脖子的情形的出现,从而保证了大童的安全,解决了大童在乘坐车辆时易出现直接乘坐而被安全带勒到脖子发生危险的问题。
在本实用新型的优选技术方案中,第一座垫的上方在靠近车辆前方的位置形成有腔体,第二座垫容纳于腔体,其中,第二座垫通过向后翻转的方式位于第一座垫的上表面并因此调整座垫部分的高度。通过在第一座垫上方靠近车辆前方的位置设置腔体,将第二座垫容纳于腔体,使座垫部分在变形前的结构更加紧凑。第二座垫通过向后翻转的方式位于第一座垫的上表面而调整座垫部分的高度,便于座垫部分的变形。
附图说明
下面参照附图并结合家用轿车的后排座椅来描述本实用新型的优选实施方式,附图中:
图1是本实用新型第一种实施例的可调式座椅变形之前的状态示意图;
图2是本实用新型第一种实施例的可调式座椅变形过程中的状态示意图;
图3是本实用新型第一种实施例的可调式座椅变形之后的状态示意图;
图4是本实用新型第二种实施例的可调式座椅变形之前的状态示意图;
图5是本实用新型第二种实施例的可调式座椅变形过程中的状态示意图一;
图6是本实用新型第二种实施例的可调式座椅变形过程中的状态示意图二;
图7是本实用新型第二种实施例的可调式座椅变形过程中的状态示意图三;
图8是本实用新型第二种实施例的可调式座椅变形后的状态示意图;
图9是本实用新型第三种实施例的可调式座椅中第二座垫变形前的状态示意图;
图10是本实用新型第三种实施例的可调式座椅中第二座垫变形后的状态示意图。
附图标记列表:
1、靠背部分;2、座垫部分;21、第一座垫;211、腔体;22、第二座垫;221、第一部分;222、第二部分;3、头枕;4、第一对接结构;5、第二对接结构;6、第三对接结构。
具体实施方式
本领域技术人员应当理解的是,本节实施方式仅仅用于解释本实用新型的技术原理,并非用于限制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例如,虽然本实用新型的可调式座椅设置在家用轿车的后排座椅的中间位置,但是本领域技术人员可以根据需要对其作出调整,以便适应具体的应用场合,如本实用新型的可调式座椅也可以设置在家用轿车的后排座椅的左侧位置、家用轿车的后排座椅的右侧位置或者设置在家用轿车的前排座椅的副驾驶位置等。显然,调整后的技术方案仍将落入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
需要说明的是,在本实用新型的描述中,术语“上”、“下”、“左”、“右”、“前”、“后”等指示方向或位置关系的术语是基于附图所示的方向或位置关系,这仅仅是为了便于描述,而不是指示或暗示所述装置或元件必须具有特定的方位、以特定的方位构造和操作,因此不能理解为对本实用新型的限制。
此外,还需要说明的是,在本实用新型的描述中,除非另有明确的规定和限定,术语“固定”、“设置”、“连接”应做广义理解,例如,可以是固定连接,也可以是可拆卸连接;可以是直接相连,也可以通过中间媒介间接相连。对于本领域技术人员而言,可根据具体情况理解上述术语在本实用新型中的具体含义。
参照图1至图3,图1是本实用新型第一种实施例的可调式座椅变形之前的状态示意图;图2是本实用新型第一种实施例的可调式座椅变形过程中的状态示意图;图3是本实用新型第一种实施例的可调式座椅变形之后的状态示意图。
如图1至图3所示,可调式座椅设置在家用轿车的后排座椅的中部位置,可调式座椅包括靠背部分1和座垫部分2,座垫部分2包括第一座垫21和第二座垫22。第二座垫22以可活动的方式设置于第一座垫21上。座垫部分2通过第二座垫22相对于第一座垫21以活动的方式产生变形而使座垫部分2的最大高度至少高于第一座垫21。通过这样的设置,能够通过可调式座椅本身的变形使座垫部分2的高度变高,随用随变,简单易用,从而保证大童每次乘坐时均能够避免身体与安全带的位置不匹配而导致安全带勒到脖子的现象发生,保证了大童的安全。此外,由于后排座椅的中间位置最为安全,将可调式座椅设置在后排座椅的中间位置,能够进一步提高大童乘坐车辆的安全系数。
继续参照图1至图3,优选地,在第一种实施例中,第一座垫21的上方在靠近车辆前方的位置形成有腔体221。如图1所示,在座垫部分2变形前,第二座垫22容纳于腔体221,第二座垫22的后部上边缘与第一座垫21的对应部位可枢转地连接,此时可调式座椅的座垫高度与普通座椅的高度相同,适合成年人乘坐。大童乘坐该可调式座椅时,第二座垫22向后翻转而位于第一座垫21的上表面上,即从图1所示的状态经过图2所示的状态最终形成图3所示的状态,从而使座垫部分2的高度变高,大童直接坐在第二座垫22的上方(图3所示状态),大童的腿部可以放置在腔体221中,双脚踩在腔体211的底面上,满足了大童的安全乘坐需求,同时提高了乘坐的平稳性和舒适性。
通过在第一座垫21的上方靠近车辆前方的位置形成腔体221,在座垫部分2变形前使第二座垫22容纳于腔体221中,使座垫部分2的结构紧凑,节省空间。本领域技术人员可以理解的是,第二座垫22也可以是与第一座垫21可拆卸的连接,在大童使用该可调式座椅时,直接将第二座垫22拆除放置在第一座垫21的上表面而使座垫部分2的高度变高。
继续参照图3并按照图3所示的方位,优选地,在变形后的状态下第二座垫22的后侧抵靠至靠背部分1。通过这样的设置,第二座垫22向后翻转后,第二座垫22的后侧抵靠至靠背部分1,从而消除第二座垫22与靠背部分1之间的间隙,提高乘坐的舒适性。此外,第二座垫22的后侧抵靠靠背部分1,使第二座垫22相对牢固地处于第一座垫21的上表面,提高了乘坐的安全性。
继续参照图1至图3,优选地,在座垫部分2变形前的状态下,第二座垫22的前侧面的左右两端各设置有一个第一对接结构4,在第一座垫21的前侧面对应的位置设置有两个第二对接结构5,靠背部分1前侧面靠近下端的位置设置有两个第三对接结构6。如图1所示,座垫部分2变形前,第二座垫22容纳于腔体221中,第一对接结构4与第二对接结构5对接而使第二座垫22稳定地处于腔体221中,避免车辆行驶过程中颠簸而使第二座垫22从腔体221中脱出而对乘坐人造成危害。在大童使用该可调式座椅时,座垫部分2变形至图3所示的状态,第一对接结构4与第三对接结构6对接而使第二座垫22稳定地处于第一座垫21的上表面上,从而避免大童乘坐时第二座垫22随着车辆颠簸而振动影响乘坐的安全性和舒适性。
本领域技术人员可以理解的是,第一对接结构4、第二对接结构5、第三对接结构6的数量均设置为两个仅仅是一种示例性的描述,本领域技术人员可以根据需要对其作出调整,以便适应具体的应用场合,如两个第一对接结构4仅可以设置其中的一个,相应地两个第二对接结构5、两个第三对接结构6也仅设置其中对应的一个。此外,设置位置也可以根据需要进行调整,如在座垫部分2变形前的状态下,第二座垫22的前侧面的中部设置一个第一对接结构4,在第一座垫21的对应位置设置一个第二对接结构5,靠背部分1前侧面靠近下端的位置设置一个第三对接结构6。
参照图4至图8,图4是本实用新型第二种实施例的可调式座椅变形之前的状态示意图;图5是本实用新型第二种实施例的可调式座椅变形过程中的状态示意图一;图6是本实用新型第二种实施例的可调式座椅变形过程中的状态示意图二;图7是本实用新型第二种实施例的可调式座椅变形过程中的状态示意图三;图8是本实用新型第二种实施例的可调式座椅变形后的状态示意图。
如图4至图8所示,优选地,在第二种实施例中,第二座垫22包括活动连接的第一部分221和第二部分222,第一部分221和第二部分222在未变形的状态下以上下层叠设置的方式容纳于腔体211。第一部分221和第二部分222能够以展开的方式放置于第一座垫21的上表面并因此调整座垫部分2的高度。优选地,在为变形的状态下,第一部分221的后侧与第一座垫21可枢转地连接以便第二座垫22能够相对腔体221向后翻转,第二部分222的前侧与第一部分221的前侧可枢转地连接以便第二部分222能够相对第一部分221向后翻转。
座垫部分2在变形的过程中,第二座垫22先绕第一部分211与第一座垫21的枢转轴向后转动180°,使第一部分211与处于第一座垫21的上表面上,即从图4所示的状态经过图5所示的状态达到图6所示的状态。接下来,第二部分222绕第二部分222与第一部分221的枢转轴向后转动180°从而使第二部分222处于第一座垫21的上表面上,第二部分222的后侧抵靠至靠背部分1,即从图6所示的状态经过图7所示的状态达到图8所示的状态,实现了第一部分211和第二部分222的展开,完成座垫部分2的变形使其高度变高,在如图8所示的状态,第一部分221和第二部分222位于上方的表面处在同一水平面内而形成乘坐面,大童乘坐在该乘坐面上,满足了大童的安全乘坐需求。
通过将第二座垫22设置成可活动连接的第一部分221和第二部分222,能够减小第二座垫22在前后方向的尺寸,使座垫部分2变形后形成较大的乘坐面,从而提高乘坐的舒适性。本领域技术人员可以理解的是,第一部分221和第二部分222枢转地连接仅仅是一种示例性的描述,本领域技术人员可以根据需要对其作出调整,以便适应具体的应用场合,如第一部分221和第二部分222也可以是可拆卸的连接。此外,第一部分221和第二部分222位于上方的表面也可以不水平,如在彼此展开并放置于第一座垫21的状态下,第一部分221和第二部分222位于上方的表面上可以设置有凹陷结构,大童坐在该凹陷结构内;或者在彼此展开并放置于第一座垫21的状态下,第一部分221和第二部分222的上表面均为斜面,第一部分221和第二部分222的上表面共同形成一倾斜面,下面以第三种实施例来进行介绍。
参照图9和图10,图9是本实用新型第三种实施例的可调式座椅中第二座垫变形前的状态示意图;图10是本实用新型第三种实施例的可调式座椅中第二座垫变形后的状态示意图。
如图9和图10所示,第一部分221和第二部分222的横截面均为直角梯形,且第一部分221横截面的直角梯形的上底长与第二部分222横截面的直角梯形的下底长相等,第一部分221横截面的直角梯形的下底长与第二部分222横截面的直角梯形的上底长的总长等于第一部分221横截面的直角梯形的上底长与第二部分222横截面的直角梯形的下底长的总长。通过这样的设置,第一部分221和第二部分222在彼此展开且放置于第一座垫21的状态下,第一部分221和第二部分222的上表面共同形成一倾斜面,该倾斜面前高后低。通常,当车辆起步时由于惯性人体的下身会向前滑动,存在一定的安全隐患。第一部分221和第二部分222在彼此展开且放置于第一座垫21的状态下,第一部分221和第二部分222的上表面共同形成一倾斜面,该倾斜面前高后低,能够避免该现象的出现,从而提高乘坐的安全性。
继续参照图4至图8,优选地,在座垫部分2变形前的状态下,第二部分222的前侧面的左右两端各设置有一个第一对接结构4,在第一座垫21前表面的对应位置设置有两个第二对接结构5,在第一座垫21上表面的对应位置设置有两个第三对接结构6。如图4所示,座垫部分2变形前,第二座垫22容纳于腔体221中,第一对接结构4与第二对接结构5对接而使第二座垫22稳定地处于腔体221中,避免车辆行驶过程中颠簸而使第二座垫22从腔体221中脱出而对乘坐人造成危害。在大童使用该可调式座椅时,座垫部分2变形至图8所示的状态,第一对接结构4与第三对接结构6对接而使第一部分221和第二部分222稳定地处于第一座垫21的上表面上,从而避免大童乘坐时第一部分221和第二部分222随着车辆颠簸而振动影响乘坐的安全性和舒适性。
优选地,在第一座垫21和第二座垫22的表面上设置有防滑纹理(图中未示出)。在座垫部分2变形前后,座垫部分2位于上方的表面上均设置有防滑纹理,从而避免车辆在起步的过程中由于惯性造成人体下身向前滑动的现象出现,从而提高安全性。
通过以上描述可以看出,在本实用新型的优选技术方案中,可调式座椅包括靠背部分和座垫部分,座垫部分包括第一座垫和第二座垫,第一座垫的上方靠近车辆前方的位置形成有腔体,第二座垫容纳于该腔体中。第二座垫通过向后翻转的方式位于第一座垫的上表面并因此调整座垫部分的高度。通过这样的设置,在大童乘坐该可调式座椅时,能够将第二座垫相对于第一座垫向后翻转而处于第一座垫的上表面,从而使座垫部分的高度变高。大童坐在变形后的座垫部分上,能够避免身体相对于安全带的位置较低而导致安全带勒到脖子的情形的出现,从而保证了大童的安全,解决了大童在乘坐车辆时易出现直接乘坐而被安全带勒到脖子发生危险的问题。
以上实施例仅表达了本实用新型的实施方式,其描述较为具体和详细,但并不能因此而理解为对本实用新型专利范围的限制。应当指出的是,对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来说,在不脱离本实用新型构思的前提下,还可以做出若干变形和改进,这些都属于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因此,本实用新型专利的保护范围应以所附权利要求为准。
Claims (10)
1.一种可调式座椅,其特征在于,所述座椅包括靠背部分和座垫部分,所述座垫部分包括第一座垫和第二座垫,所述第二座垫以可活动的方式设置于所述第一座垫上,
其中,所述座垫部分能够通过所述第二座垫相对所述第一座垫以活动的方式产生变形,且该变形能够使所述座垫部分的最大高度至少高于所述第一座垫。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可调式座椅,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座垫的上方在靠近车辆前方的位置形成有腔体,所述第二座垫容纳于所述腔体,
其中,所述第二座垫通过向后翻转的方式位于所述第一座垫的上表面并因此调整所述座垫部分的高度。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可调式座椅,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二座垫包括活动连接的第一部分和第二部分,所述第一部分和所述第二部分在未变形的状态下以上下层叠设置的方式容纳于所述腔体,
其中,所述第一部分和所述第二部分能够以展开的方式放置于所述第一座垫的上表面并因此调整所述座垫部分的高度。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可调式座椅,其特征在于,在未变形的状态下,所述第一部分的后侧与所述第一座垫可枢转地连接以便所述第二座垫能够相对所述腔体向后翻转,所述第二部分的前侧与所述第一部分的前侧可枢转地连接以便所述第二部分能够相对所述第一部分向后翻转。
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可调式座椅,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部分和所述第二部分在彼此展开并放置于所述第一座垫的状态下,所述第一部分和所述第二部分位于上方的表面水平或者不水平。
6.根据权利要求1至5中任一项所述的可调式座椅,其特征在于,在变形后的状态下所述第二座垫的后侧抵靠至所述靠背部分。
7.根据权利要求2至5中任一项所述的可调式座椅,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二座垫设置有至少一个对接结构,所述对接结构能够使所述第二座垫在变形前稳定地处于所述腔体和/或在变形后稳定地处于所述第一座垫的上表面。
8.根据权利要求2至5中任一项所述的可调式座椅,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座垫和所述第二座垫的表面具有防滑纹理。
9.一种车辆,其特征在于,包括权利要求1至8中任一项所述的可调式座椅。
10.根据权利要求9所述的车辆,其特征在于,所述车辆包括前排座椅和后排座椅,所述可调式座椅为所述后排座椅中位于中部位置的座椅。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Filing Date | Title |
---|---|---|---|
CN201821912912.6U CN209492420U (zh) | 2018-11-20 | 2018-11-20 | 可调式座椅和包含该可调式座椅的车辆 |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Filing Date | Title |
---|---|---|---|
CN201821912912.6U CN209492420U (zh) | 2018-11-20 | 2018-11-20 | 可调式座椅和包含该可调式座椅的车辆 |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 Publication Date |
---|---|
CN209492420U true CN209492420U (zh) | 2019-10-15 |
Family
ID=68151513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 Title | Priority Date | Filing Date |
---|---|---|---|
CN201821912912.6U Active CN209492420U (zh) | 2018-11-20 | 2018-11-20 | 可调式座椅和包含该可调式座椅的车辆 |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 Link |
---|---|
CN (1) | CN209492420U (zh) |
-
2018
- 2018-11-20 CN CN201821912912.6U patent/CN209492420U/zh active Active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 Publication Date | Title |
---|---|---|
CN204956175U (zh) | 一种汽车儿童安全座椅 | |
CN205358917U (zh) | 一种椅子 | |
CN209492420U (zh) | 可调式座椅和包含该可调式座椅的车辆 | |
CN109910698A (zh) | 可调式座椅和包含该可调式座椅的车辆 | |
CN210077132U (zh) | 一种自适应式正确坐姿维持智能椅 | |
CN109259493A (zh) | 一种自适应式正确坐姿维持智能椅 | |
CN107616641A (zh) | 婴儿座椅 | |
CN205326842U (zh) | 汽车舒适座椅 | |
CN209331518U (zh) | 一种可调节沙发 | |
CN210310517U (zh) | 一种多功能婴儿车 | |
KR101475947B1 (ko) | 차량 시트의 머리받침대용 베개 | |
CN203280323U (zh) | 多功能老人护理椅 | |
CN202053918U (zh) | 一种火车、汽车充气睡觉装置 | |
CN216135524U (zh) | 一种坐垫及座椅组件 | |
CN210169457U (zh) | 一种带有可调节靠垫的座位 | |
CN108968490A (zh) | 一种可调节沙发 | |
CN216675226U (zh) | 一种带俯仰功能的导演椅 | |
CN221067876U (zh) | 一种辅助睡眠的装置 | |
CN201767476U (zh) | 一种带头枕的椅子 | |
CN215686232U (zh) | 一种幼儿椅 | |
CN216438870U (zh) | 一种亲子沙发 | |
CN215226285U (zh) | 用于纠正并保持青少年儿童坐姿的座椅 | |
CN219047876U (zh) | 一种可调节高度的椅子扶手 | |
CN216147649U (zh) | 带有可侧靠头枕装置的沙发 | |
CN221129509U (zh) | 一种多功能车载抱枕 |
Legal Events
Date | Code | Title | Description |
---|---|---|---|
GR01 | Patent grant | ||
GR01 | Patent grant | ||
TR01 | Transfer of patent right | ||
TR01 | Transfer of patent right |
Effective date of registration: 20200826 Address after: Susong Road West and Shenzhen Road North, Hefei Economic and Technological Development Zone, Anhui Province Patentee after: Weilai (Anhui) Holding Co., Ltd Address before: 30 Floor of Yihe Building, No. 1 Kangle Plaza, Central, Hong Kong, China Patentee before: NIO NEXTEV Ltd.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