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209491952U - 一种可再生混凝土均匀搅拌装置 - Google Patents
一种可再生混凝土均匀搅拌装置 Download PDFInfo
- Publication number
- CN209491952U CN209491952U CN201821886469.XU CN201821886469U CN209491952U CN 209491952 U CN209491952 U CN 209491952U CN 201821886469 U CN201821886469 U CN 201821886469U CN 209491952 U CN209491952 U CN 209491952U
- Authority
- CN
- China
- Prior art keywords
- agitating shaft
- agitator
- mixing component
- motor
- stirring
- Prior art date
-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 Active
Links
Landscapes
- Mixers Of The Rotary Stirring Type (AREA)
Abstract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可再生混凝土均匀搅拌装置,属于混凝土生产设备的技术领域,其技术方案要点是一种可再生混凝土均匀搅拌装置,包括搅拌桶,搅拌桶的顶端连通设置有多个进料筒,所述搅拌桶上从上至下依次设置有第一搅拌组件和第二搅拌组件,第一搅拌组件包括第一电机和第一搅拌轴,第一电机与搅拌桶外壁固接,第一搅拌轴上缠绕设置有第一搅拌叶片,第二搅拌组件包括第二电机和第二搅拌轴,第二电机与搅拌桶外壁固接,第二搅拌轴上固定设置有第二搅拌叶片,第一搅拌轴和第二搅拌轴相互平行,达到提高搅拌均匀度的效果。
Description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搅拌设备的技术领域,尤其涉及一种可再生混凝土均匀搅拌装置。
背景技术
再生混凝土是指将废弃的混凝土块经过破碎、清洗、分级后,按一定比例与级配混合,部分或者全部代替砂石等天然集料,再加入水泥、水等配置而成的新混凝土。为了提高再生混凝土的使用性能,需要对其进行搅拌,而搅拌用到的设备多为搅拌机。
现有的搅拌机大多是通过电机带动一根搅拌轴转动,然后通过固接于搅拌轴上的多个搅拌叶片对混凝土进行搅拌。
上述中的现有技术方案存在以下缺陷:一根搅拌轴对混凝土进行搅拌时存在搅拌不均匀的现象。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提高搅拌均匀性的可再生混凝土均匀搅拌装置。
本实用新型的技术目的是通过以下技术方案得以实现的:
一种可再生混凝土均匀搅拌装置,包括搅拌桶,搅拌桶的顶端连通设置有多个进料筒,所述搅拌桶上从上至下依次设置有第一搅拌组件和第二搅拌组件,第一搅拌组件包括第一电机和第一搅拌轴,第一电机与搅拌桶外壁固接,第一搅拌轴上缠绕设置有第一搅拌叶片,第二搅拌组件包括第二电机和第二搅拌轴,第二电机与搅拌桶外壁固接,第二搅拌轴上固定设置有第二搅拌叶片,第一搅拌轴和第二搅拌轴相互平行。
通过上述技术方案,将组成可再生混凝土的各种原料以及水等从多个进料筒投入搅拌桶内,然后第一电机带动第一搅拌轴以及第一搅拌叶片转动,第二电机带动第二搅拌轴以及第二搅拌叶片转动,使得进入搅拌桶内的各种原料混合均匀,第一搅拌轴和第二搅拌轴相互平行,因此使得各种原料在搅拌时受力方向一致,受力较为均匀,搅拌较为顺畅,因此大大提高了搅拌力度,进而提高了可再生混凝土的搅拌均匀性。
本实用新型进一步设置为:所述第二搅拌组件远离第一搅拌组件的下方设置有第三搅拌组件,第三搅拌组件包括第三电机和第三搅拌轴,第三电机与搅拌桶外壁固接,第三搅拌轴上固定设置有第三搅拌叶片。
通过上述技术方案,经过第一搅拌组件和第二搅拌组件的搅拌后,第三电机再带动第三搅拌轴以及第三搅拌叶片转动,从而对搅拌桶内的可再生混凝土进行更深层次的搅拌,进一步提高搅拌均匀度。
本实用新型进一步设置为:所述第一搅拌叶片呈螺旋状缠绕在第一搅拌轴的周向面上。
通过上述技术方案,第一搅拌叶片呈螺旋状绕在第一搅拌轴周面上,因此可以将搅拌桶内的混凝土进行初步搅拌,并且与混凝土的接触面积较大,使得搅拌较为充分。
本实用新型进一步设置为:所述第二搅拌叶片包括多个,多个第二搅拌叶片沿着第二搅拌轴的长度方向间隔设置且沿着第二搅拌轴的径向向外辐射。
通过上述技术方案,多个第二搅拌叶片进一步提高了搅拌效果,并且多个第二搅拌叶片在第二搅拌轴的长度方向间隔设置后再沿着第二搅拌轴的径向向外辐射,因此可以扩大搅拌范围,增强搅拌力度,进而提高了混凝土的搅拌均匀度。
本实用新型进一步设置为:所述第三搅拌轴与第一搅拌轴相垂直。
通过上述技术方案,第三搅拌轴与第一搅拌轴垂直,因此第三搅拌组件可以带动混凝土进行不同方向的运动,配合着第一搅拌组件和第二搅拌组件可以大大提高搅拌均匀度。
本实用新型进一步设置为:所述第三搅拌叶片呈扇叶状,且第三搅拌叶片沿着第三搅拌轴的径向向外辐射。
通过上述技术方案,第三搅拌叶片呈扇叶状,因此单位第三搅拌叶片可以增大与混凝土的接触面积,第三搅拌叶片在转动时,可以搅动更多的混凝土,从而使得混凝土的搅拌更加均匀。
本实用新型进一步设置为:所述第一搅拌组件、第二搅拌组件均包括一对,且一对第一搅拌组件位于同一高度,一对第二搅拌组件位于同一高度。
通过上述技术方案,一对第一搅拌组件以及一对第二搅拌组件使得混凝土的搅拌力度成倍增大,从而提高了混凝土的搅拌均匀性。
本实用新型进一步设置为:所述搅拌桶的底部开设有出料口,出料口处滑动连接有挡板。
通过上述技术方案,搅拌完毕后,可以滑动打开挡板,使得混凝土从出料口排出以进行装车或者使用。
本实用新型进一步设置为:所述挡板包括水平设置且相互正对的两块,搅拌桶位于出料口的两侧固定设置有两组气缸,气缸的活塞杆水平,且两组气缸的活塞杆分别与其中一个挡板固接,两组气缸可带动一对挡板相靠近或远离。
通过上述技术方案,当在进行搅拌作业时,两块挡板相互拼接,将出料口遮住,防止未混合均匀的混凝土从出料口排出,混合完毕后,两组气缸分别带动一个挡板滑动,使得两块挡板相互分离,出料口被打开,从而使得混凝土从出料口排出,排出完毕后再利用气缸将两块挡板拼合,提高了搅拌以及下料的便利性和稳定性。
本实用新型进一步设置为:所述搅拌桶的底端呈缩口状。
通过上述技术方案,搅拌桶底部呈缩口状,一方面使得第三搅拌组件可以与足量的混凝土接触并进行深度搅拌,另一方面也使得搅拌均匀后的混凝土可以从出料口排出后顺利接料,防止混凝土洒落,减少浪费。
综上所述,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技术效果为:
1、通过在搅拌桶内从上到下依次设置第一搅拌组件、第二搅拌组件以及第三搅拌组件,提高搅拌力度,从而提高混凝土搅拌均匀性;
2、通过在出料口设置一对相互拼合的挡板以及带动挡板滑动的气缸,使得混凝土在搅拌桶的搅拌作业稳定、下料过程顺畅;
3、通过将第三搅拌轴垂直于第一搅拌轴和第二搅拌轴,进一步提高了混凝土的搅拌均匀性。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的剖视图;
图2为第三搅拌组件的结构示意图;
图3为搅拌桶底部的局部结构示意图。
附图标记:1、搅拌桶;11、进料筒;12、出料口;2、第一搅拌组件;21、第一电机;22、第一搅拌轴;221、第一搅拌叶片;3、第二搅拌组件;31、第二电机;32、第二搅拌轴;321、第二搅拌叶片;4、第三搅拌组件;41、第三电机;42、第三搅拌轴;421、第三搅拌叶片;5、挡板;6、气缸;61、安装架。
具体实施方式
以下结合附图对本实用新型作进一步详细说明。
一种可再生混凝土均匀搅拌装置,如图1所示,包括搅拌桶1,搅拌桶1的顶端连通设置有多个进料筒11,多个进料筒11用于向搅拌桶1内添加各种原料如砂子、水泥、碎石等,搅拌桶1的底部开设有出料口12,搅拌桶1从上至下依次设置有第一搅拌组件2、第二搅拌组件3以及第三搅拌组件4,从而对搅拌桶1内的混凝土进行充分的搅拌,提高搅拌桶1内的混凝土搅拌均匀程度。
如图1所示,第一搅拌组件2包括第一电机21以及第一搅拌轴22,第一搅拌电机固定于搅拌桶1的外侧壁,第一搅拌轴22位于搅拌桶1内部,第一搅拌轴22沿着自身长度方向螺旋缠绕有第一搅拌叶片221,第一电机21带动第一搅拌轴22转动,通过第一搅拌叶片221搅动混凝土,从而使得搅拌桶1内的混凝土更加均匀。
如图1所示,第二搅拌组件3包括第二电机31以及第二搅拌轴32,第二搅拌电机固定于搅拌桶1的外侧壁,第二搅拌轴32位于搅拌桶1内部且与第一搅拌轴22相平行,第二搅拌轴32上固定设置有多个第二搅拌叶片321。多个第二搅拌叶片321沿着第二搅拌轴32的长度方向间隔设置,且多个第二搅拌叶片321沿着第二搅拌轴32的径向向外辐射。第二搅拌电机带动第二搅拌轴32以及第二搅拌叶片321对混凝土进行再次搅拌,从而进一步提高搅拌效果,并且由于第一搅拌轴22和第二搅拌轴32相平行,令第一电机21和第二电机31的转向一致,可以使得搅拌力可以相叠加,提高搅拌力度,进而提高搅拌后的均匀度。
结合图1和图2,第三搅拌组件4包括第三电机41以及第三搅拌轴42,第三电机41固定于搅拌桶1的外侧壁,第三搅拌轴42位于搅拌桶1内部且与第一搅拌轴22相垂直,第三搅拌轴42的周向面上固定设置有多个第三搅拌叶片421,第三搅拌叶片421沿着第三搅拌轴42的径向向外辐射。第三电机41带动第三搅拌轴42以及第三搅拌叶片421转动,从而对搅拌桶1内的混凝土进行搅拌,且搅拌方向垂直于第二搅拌轴32以及第一搅拌轴22,因此使得混凝土可以多方向翻动,加大搅拌力度,进而提高混凝土的搅拌均匀性。
结合图1和图3,搅拌桶1的底部呈缩口状,且出料口12处滑动设置有一对挡板5,一对挡板5相互正对且位于同一平面内,搅拌桶1位于出料口12的两侧均固定设置有安装架61,每个安装架61上固定设置有一个气缸6,气缸6的活塞杆水平设置且与挡板5固接。当进行搅拌时,一对气缸6带动一对活塞杆伸出,从而将一对挡板5相互拼合盖住出料口12,当搅拌完毕后,气缸6带动活塞杆回缩,从而带动一对挡板5相互分离,从而将出料口12打开进行下料,因此使得搅拌时的稳定性以及下料时的便利性大大提高。
本实施例的实施原理为:将各种原料从进料筒11依次投入搅拌桶1内,各种原料进入搅拌桶1之后,第一电机21带动第一搅拌轴22以及第一搅拌叶片221转动,第二电机31带动第二搅拌轴32以及第二搅拌叶片321转动,第三电机41带动第三搅拌轴42以及第三搅拌叶片421转动,从而对搅拌桶1内的原料进行多层次、全方位的搅拌,使得搅拌效果均匀,搅拌完毕后,一对气缸6带动一对挡板5相互分离,从而打开出料口12,使得混合均匀的混凝土从出料口12排出,排出后的混凝土可以直接装车收集。
本具体实施例仅仅是对本实用新型的解释,其并不是对本实用新型的限制,本领域技术人员在阅读完本说明书后可以根据需要对本实施例做出没有创造性贡献的修改,但只要在本实用新型的权利要求范围内都受到专利法的保护。
Claims (10)
1.一种可再生混凝土均匀搅拌装置,包括搅拌桶(1),搅拌桶(1)的顶端连通设置有多个进料筒(11),其特征在于:所述搅拌桶(1)上从上至下依次设置有第一搅拌组件(2)和第二搅拌组件(3),第一搅拌组件(2)包括第一电机(21)和第一搅拌轴(22),第一电机(21)与搅拌桶(1)外壁固接,第一搅拌轴(22)上缠绕设置有第一搅拌叶片(221),第二搅拌组件(3)包括第二电机(31)和第二搅拌轴(32),第二电机(31)与搅拌桶(1)外壁固接,第二搅拌轴(32)上固定设置有第二搅拌叶片(321),第一搅拌轴(22)和第二搅拌轴(32)相互平行。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可再生混凝土均匀搅拌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二搅拌组件(3)远离第一搅拌组件(2)的下方设置有第三搅拌组件(4),第三搅拌组件(4)包括第三电机(41)和第三搅拌轴(42),第三电机(41)与搅拌桶(1)外壁固接,第三搅拌轴(42)上固定设置有第三搅拌叶片(421)。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可再生混凝土均匀搅拌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搅拌叶片(221)呈螺旋状缠绕在第一搅拌轴(22)的周向面上。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可再生混凝土均匀搅拌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二搅拌叶片(321)包括多个,多个第二搅拌叶片(321)沿着第二搅拌轴(32)的长度方向间隔设置且沿着第二搅拌轴(32)的径向向外辐射。
5.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一种可再生混凝土均匀搅拌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三搅拌轴(42)与第一搅拌轴(22)相垂直。
6.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一种可再生混凝土均匀搅拌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三搅拌叶片(421)呈扇叶状,且第三搅拌叶片(421)沿着第三搅拌轴(42)的径向向外辐射。
7.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可再生混凝土均匀搅拌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搅拌组件(2)、第二搅拌组件(3)均包括一对,且一对第一搅拌组件(2)位于同一高度,一对第二搅拌组件(3)位于同一高度。
8.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可再生混凝土均匀搅拌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搅拌桶(1)的底部开设有出料口(12),出料口(12)处滑动连接有挡板(5)。
9.根据权利要求8所述的一种可再生混凝土均匀搅拌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挡板(5)包括水平设置且相互正对的两块,搅拌桶(1)位于出料口(12)的两侧固定设置有两组气缸(6),气缸(6)的活塞杆水平,且两组气缸(6)的活塞杆分别与其中一个挡板(5)固接,两组气缸(6)可带动一对挡板(5)相靠近或远离。
10.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可再生混凝土均匀搅拌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搅拌桶(1)的底端呈缩口状。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Filing Date | Title |
---|---|---|---|
CN201821886469.XU CN209491952U (zh) | 2018-11-15 | 2018-11-15 | 一种可再生混凝土均匀搅拌装置 |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Filing Date | Title |
---|---|---|---|
CN201821886469.XU CN209491952U (zh) | 2018-11-15 | 2018-11-15 | 一种可再生混凝土均匀搅拌装置 |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 Publication Date |
---|---|
CN209491952U true CN209491952U (zh) | 2019-10-15 |
Family
ID=68151308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 Title | Priority Date | Filing Date |
---|---|---|---|
CN201821886469.XU Active CN209491952U (zh) | 2018-11-15 | 2018-11-15 | 一种可再生混凝土均匀搅拌装置 |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 Link |
---|---|
CN (1) | CN209491952U (zh) |
Cited By (1)
Pub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Publication date | Assignee | Title |
---|---|---|---|---|
CN111719863A (zh) * | 2020-07-27 | 2020-09-29 | 常德市俊德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 一种混凝土用泵送系统及其输送方法 |
-
2018
- 2018-11-15 CN CN201821886469.XU patent/CN209491952U/zh active Active
Cited By (1)
Pub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Publication date | Assignee | Title |
---|---|---|---|---|
CN111719863A (zh) * | 2020-07-27 | 2020-09-29 | 常德市俊德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 一种混凝土用泵送系统及其输送方法 |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 Publication Date | Title |
---|---|---|
CN206484728U (zh) | 一种混凝土搅拌机的下料装置 | |
CN106902684A (zh) | 一种化工原料高效搅拌混合装置 | |
CN106738315A (zh) | 一种高效搅拌机 | |
CN209491952U (zh) | 一种可再生混凝土均匀搅拌装置 | |
CN209478658U (zh) | 一种废旧塑料改性生产装置 | |
CN204505557U (zh) | 一种混凝土搅拌机 | |
CN207736511U (zh) | 一种预应力混凝土管桩生产用原料快速混合设备 | |
CN205570168U (zh) | 一种涂料混合装置 | |
CN208865544U (zh) | 一种塑胶加工生产用的共混搅拌装置 | |
CN106808592A (zh) | 一种竖直砂浆搅拌机 | |
CN208068553U (zh) | 一种清水施工用的混凝土均匀搅拌装置 | |
CN207656990U (zh) | 一种混料搅拌装置 | |
CN106808591A (zh) | 一种分砂多用砂浆搅拌机 | |
CN205199340U (zh) | 一种搅拌机 | |
CN210100351U (zh) | 一种混凝土搅拌机 | |
CN201094908Y (zh) | 具有根据弗鲁德数确定的筒体构型的卧式搅拌机 | |
CN208664099U (zh) | 一种新型混料搅拌装置 | |
CN207578690U (zh) | 一种搅拌充分的混凝土搅拌机 | |
CN209665845U (zh) | 预拌混凝土原料搅拌装置 | |
CN208082263U (zh) | 一种高效搅拌的立式高速混料机 | |
CN205815621U (zh) | 一种用于生产耐火材料的配料用混料机 | |
CN101323150B (zh) | 具有根据弗鲁德数确定的筒体构型的卧式搅拌机 | |
CN205521942U (zh) | 一种混凝土专用搅拌装置 | |
CN219926471U (zh) | 一种砂浆运输车的混凝土搅拌机构 | |
CN204602028U (zh) | 一种防尘加湿搅拌机 |
Legal Events
Date | Code | Title | Description |
---|---|---|---|
GR01 | Patent grant | ||
GR01 | Patent grant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