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209488239U - 一种双接口不同输出的快充电源电路 - Google Patents

一种双接口不同输出的快充电源电路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209488239U
CN209488239U CN201920204922.2U CN201920204922U CN209488239U CN 209488239 U CN209488239 U CN 209488239U CN 201920204922 U CN201920204922 U CN 201920204922U CN 209488239 U CN209488239 U CN 209488239U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resistance
capacitor
connect
connection
usb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Active
Application number
CN201920204922.2U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魏天银
王强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Mianyang Weicheng Technology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Mianyang Weicheng Technology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Mianyang Weicheng Technology Co Ltd filed Critical Mianyang Weicheng Technology Co Ltd
Priority to CN201920204922.2U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209488239U/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209488239U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209488239U/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Landscapes

  • Dc-Dc Converters (AREA)

Abstract

本实用新型公开了一种双接口不同输出的快充电源电路,包括AC/DC转换电路、主输出协议电路和次输出协议电路,交流市电经AC/DC转换电路调整为直流后,经主输出协议电路输出主输出协议的充电电压,经次输出协议电路输出次输出协议的充电电压。电路中设置主输出协议电路和次输出协议电路,可实现双接口输出,电路结构简单。两个接口实现不同的协议的输出,满足不同协议的产品的充电需求。

Description

一种双接口不同输出的快充电源电路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属于充电适配器技术领域,具体地说,涉及一种双接口不同输出的快充电源电路。
背景技术
由于快充的兴起,各种形态的电源产品层出不穷,目前大多数快充适配器都是进行一对一的单独充电,或者是额外增加几个USB接口只能进行5V充电,不能进行快充;市面上鲜有一对多的充电适配器。
现有的实现一对多的电路结构复杂;一般便携式设备适配的充电电源主要适配于该设备;一般不考虑其他设备的兼容充电,限制了一对多充电的发展;市面上的快充协议不统一,一对多的充电器就需要多种充电协议兼容,或者是单接口支持一种或多种快充协议,其他接口5V单电压输出。
实用新型内容
针对现有技术中上述的不足,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双接口不同输出的快充电源电路,电路中设置主输出协议电路和次输出协议电路,可实现双接口输出,电路结构简单。
为了达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采用的解决方案是:一种双接口不同输出的快充电源电路,包括AC/DC转换电路、主输出协议电路和次输出协议电路,交流市电经AC/DC转换电路调整为直流后,经主输出协议电路输出主输出协议的充电电压,经次输出协议电路输出次输出协议的充电电压。
进一步地,所述的AC/DC转换电路包括防浪涌电路单元、逆变电路单元、初级整流滤波电路单元和次级整流滤波电路单元,交流市电经防浪涌电路单元后,输入到逆变电路单元转换为直流,直流输入初级整流滤波电路单元整流后输入次级整流滤波电路单元变压为低压直流并传输给主输出协议电路和次输出协议电路。
进一步地,所述的防浪涌电路单元包括保险丝,交流零线输入端与保险丝连接,保险丝的另一端分别与抗干扰电容和逆变电路单元的整流桥的第一端连接,交流火线输入端与第一热敏电阻连接,第一热敏电阻的另一端与抗干扰电容的另一端和逆变电路单元的整流桥的第三端连接。
进一步地,所述的逆变电路单元包括整流桥,整流桥的第二端分别与第一电容和共模电感的第四端连接,整流桥的第四端与第一电容的另一端和共模电感的第一端连接,共模电感的第三端分别与第二电容和初级整流滤波电路单元的输入端连接,第二电容的另一端与共模电感的第二端共同接地。
进一步地,所述的初级整流滤波电路单元包括第一电阻,共模电感的第三端分别与第一电阻、第四电阻、第三电容和变压器初级绕组的第一端连接,第四电阻和第三电容的另一端共同与第五电阻和第六电阻连接,第五电阻和第六电阻的另一端共同与第一二极管的负极连接,第一二极管的正极分别与变压器初级绕组的第二端和第一MOS管的漏极连接;第一电阻的另一端依次与第二电阻和第三电阻串联,第三电阻的另一端分别与PWM控制器的电源端、第六电容、第五电容和第二二极管的负极连接,第六电容和第五电容的另一端接地,第二二极管的正极分别与第十四电阻连接,第十四电阻的另一端与变压器反馈绕组的第一端连接;变压器反馈绕组的第一端还与第十五电阻连接,第十五电阻的另一端与PWM控制器的热敏反馈端连接,热敏反馈端还与第二热敏电阻连接,第二热敏电阻的另一端与第三二极管连接,第三二极管的负极接地;第一MOS 管的源极分别与第九电阻、第十电阻、第十一电阻、第十二电阻和第十三电阻连接,第一MOS管的栅极与第九电阻的另一端、第七电阻和第四二极管的正极连接,第四二极管的负极与第八电阻连接,第七电阻和第八电阻的另一端与PWM 控制器的MOS驱动端连接;PWM控制器的电源感应输入端分别与第十电阻的另一端和第七电容连接,第七电容、第十一电阻、第十二电阻和第十三电阻的另一端接地;PWM控制器的反馈端与光电耦合器的第四端以及第四电容连接,光电耦合器的第三端以及第四电容的另一端接地,变压器的反馈绕组的第二端接地。
进一步地,所述的次级整流滤波电路单元包括同步整流控制器,变压器次级绕组的第一端分别与第九电容、第十电容和第十二电容连接,第九电容、第十电容和第十二电容的另一端接地,变压器次级绕组的第二端分别与第十一电容、第四三极管的漏极和第十七电阻连接,第十七电阻的另一端与同步整流控制器的漏极电压端连接,第十一电容的另一端与第十八电阻连接,同步整流控制器的MOS管控制端与第二十电阻连接,第二十电阻的另一端分别与第四三极管的栅极和第十九电阻连接,第四三极管的源极、第十八电阻和第十九电阻的另一端接地。
进一步地,所述的主输出协议电路包括USB供电控制器,变压器次级绕组的第一端分别与第二十七电阻、第三十电阻连接和第五三极管是源极连接,第五三极管的源极还与第三十二电阻连接,第三十二电阻的另一端以及第五三极管的栅极共同经过第三十五电阻与USB供电控制器的MOS管控制端连接,第五三极管的漏极共同与第十八电容和直流正输出端连接,第十八电容的另一端与直流负输出端共同接地,第五三极管的漏极还通过第三十一电阻与USB供电控制器的信号输出端连接;
第二十七电阻的另一端与光电耦合器的第一端和第二十八电阻连接,第二十八电阻的另一端以及光电耦合器的第二端共同与第十三电容、第二十九电阻、第二十五电容、第三十七电阻以及USB供电控制器的阴极端连接,第二十九电阻的另一端与第十四电容连接,第十四电容的另一端与第十三电容的另一端共同与USB供电控制器的电压反馈端以及第十六电容连接,第十六电容的另一端接地,第三十七电阻的另一端与第二十六电容连接,第二十六电容的另一端与第二十五电容的另一端共同与第二十七电容和USB供电控制器的电流反馈端连接,第二十七电容的另一端接地,第三十电阻的另一端分别与第十六电容、第二十八电容和USB供电控制器的正电源端连接,第十六电容和第二十八电容的另一端接地;USB供电控制器的电流传感放大器负端与第十七电容、第三十三电阻以及地端连接,USB供电控制器的电流传感放大器正端与第三十八电阻连接,第十七电容、第三十三电阻和第三十八电阻的另一端接地;USB供电控制器的第一USB配置通道与第四十电阻连接,第四十电阻的另一端分别与第二十一电容、第一稳压二极管的负极、第一USB配置通道以及USB协议芯片的第一USB配置端连接,USB供电控制器的第二USB配置通道与第三十九电阻连接,第三十九电阻的另一端分别与第二十二电容、第二稳压二极管的负极、第二USB配置通道以及USB协议芯片的第二USB配置端连接,第二十一电容、第一稳压二极管的正极、第二十二电容和第二稳压二极管的正极接地,USB供电控制器的电源电压端分别与第二十四电容和第十九电容连接,第二十四电容和第十九电容的另一端接地,USB供电控制器的第一引脚通过第三热敏电阻接地。
进一步地,所述的次输出协议电路包括降压调节器,降压调节器的自提升端通过第三十一电容与感应器端连接,感应器端还与第一电感连接,第一电感的另一端分别与第三十四电阻、第二十电容、第三十三电容和USB接口的正电源端连接,第三十三电容和USB接口的负电源端共同接地,第三十四电阻和第二十电容的另一端共同与第三十六电阻和降压调节器的反馈端连接,第三十六电阻的另一端接地;降压调节器的软启动引脚与第三十电容连接,降压调节器的电压端与第二十三电容连接,第二十三电容和第三十电容的另一端接地;降压调节器的模拟输入端分别与第二十九电容和第二十一电阻连接,降压调节器的电源输入端分别与第二十一电阻的另一端、电源输出和第三十二电容连接,第二十九容和第三十二电容的另一端接地;
降压调节器的使能端与第三三极管的漏极连接,第三三极管的源极分别与第二十四电阻、第二十二电阻、第二十五电阻、第二十六电阻和电源输出连接,第二十四电阻的另一端与第三三极管的栅极和第二三极管的集电极连接;第二三极管的发射极接地,基极与使能端和第二十三电阻连接,第二十三电阻的另一端与比较强的输出端连接,第二十二电阻的另一端与比较器的电源端连接,第二十六电阻的另一端与比较器的正输入端连接,第二十五电阻的另一端分别与比较器的负输入端和第三稳压二极管的负极连接,第三稳压二极管的正极接地。
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是:
(1)电路中设置主输出协议电路和次输出协议电路,可实现双接口输出,电路结构简单。
(2)两个接口实现不同的协议的输出,满足不同协议的产品的充电需求。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AC/DC转换电路变压前级电路图;
图2为本实用新型AC/DC转换电路变压后级电路图;
图3为本实用新型主输出协议电路图;
图4为本实用新型次输出协议电路图;
图中,C1-第一电容,C2-第二电容,C3-第三电容,C4-第四电容,C5-第五电容,C6-第六电容,C7-第七电容,C8-第八电容,C9-第九电容,C10-第十电容,C11-第十一电容,C12-第十二电容,C13-第十三电容,C14-第十四电容,C15-第十五电容,C16-第十六电容,C17-第十七电容,C18-第十八电容,C19- 第十九电容,C20-第二十电容,C21-第二十一电容,C22-第二十二电容,C23- 第二十三电容,C24-第二十四电容,C25-第二十五电容,C26-第二十六电容, C27-第二十七电容,C28-第二十八电容,C29-第二十九电容,C30-第三十电容, C31-第三十一电容,C32-第三十二电容,C33-第三十三电容,R1-第一电阻,R2- 第二电阻,R3-第三电阻,R4-第四电阻,R5-第五电阻,R6-第六电阻,R7-第七电阻,R8-第八电阻,R9-第九电阻,R10-第十电阻,R11-第十一电阻,R12-第十二电阻,R13-第十三电阻,R14-第十四电阻,R15-第十五电阻,R16-第十六电阻,R17-第十七电阻,R18-第十八电阻,R19-第十九电阻,R20-第二十电阻, R21-第二十一电阻,R22-第二十二电阻,R23-第二十三电阻,R24-第二十四电阻,R25-第二十五电阻,R26-第二十六电阻,R27-第二十七电阻,R28-第二十八电阻,R29-第二十九电阻,R30-第三十电阻,R31-第三十一电阻,R32-第三十二电阻,R33-第三十三电阻,R34-第三十四电阻,R35-第三十五电阻,R36- 第三十六电阻,R37-第三十七电阻,R38-第三十八电阻,R39-第三十九电阻, R40-第四十电阻,D1-第一二极管,D2-第二二极管,D3-第三二极管,D4-第四二极管,ZD1-第一稳压二极管,ZD2-第二稳压二极管,ZD3-第三稳压二极管, Q1-第一三极管,Q2-第二三极管,Q3-第三三极管,Q4-第四三极管,Q5-第五三极管。
具体实施方式
以下结合附图对本实用新型作进一步描述:
如图1到图4所示,一种双接口不同输出的快充电源电路,包括AC/DC转换电路、主输出协议电路和次输出协议电路,交流市电经AC/DC转换电路调整为直流后,经主输出协议电路输出主输出协议的充电电压,经次输出协议电路输出次输出协议的充电电压。
进一步地,所述的AC/DC转换电路包括防浪涌电路单元、逆变电路单元、初级整流滤波电路单元和次级整流滤波电路单元,交流市电经防浪涌电路单元后,输入到逆变电路单元转换为直流,直流输入初级整流滤波电路单元整流后输入次级整流滤波电路单元变压为低压直流并传输给主输出协议电路和次输出协议电路。
进一步地,所述的防浪涌电路单元包括保险丝,交流零线输入端与保险丝连接,保险丝的另一端分别与抗干扰电容和逆变电路单元的整流桥的第一端连接,交流火线输入端与第一热敏电阻连接,第一热敏电阻的另一端与抗干扰电容的另一端和逆变电路单元的整流桥的第三端连接。
进一步地,所述的逆变电路单元包括整流桥,整流桥的第二端分别与第一电容C1和共模电感的第四端连接,整流桥的第四端与第一电容C1的另一端和共模电感的第一端连接,共模电感的第三端分别与第二电容C2和初级整流滤波电路单元的输入端连接,第二电容C2的另一端与共模电感的第二端共同接地。
进一步地,所述的初级整流滤波电路单元包括第一电阻R1,共模电感的第三端分别与第一电阻R1、第四电阻R4、第三电容C3和变压器初级绕组的第一端连接,第四电阻R4和第三电容C3的另一端共同与第五电阻R5和第六电阻R6 连接,第五电阻R5和第六电阻R6的另一端共同与第一二极管D1的负极连接,第一二极管D1的正极分别与变压器初级绕组的第二端和第一MOS管的漏极连接;第一电阻R1的另一端依次与第二电阻R2和第三电阻R3串联,第三电阻R3 的另一端分别与PWM控制器的电源端、第六电容C6、第五电容C5和第二二极管D2的负极连接,第六电容C6和第五电容C5的另一端接地,第二二极管D2的正极分别与第十四电阻R14连接,第十四电阻R14的另一端与变压器反馈绕组的第一端连接;变压器反馈绕组的第一端还与第十五电阻R15连接,第十五电阻 R15的另一端与PWM控制器的热敏反馈端连接,热敏反馈端还与第二热敏电阻连接,第二热敏电阻的另一端与第三二极管D3连接,第三二极管D3的负极接地;第一MOS管的源极分别与第九电阻R9、第十电阻R10、第十一电阻R11、第十二电阻R12和第十三电阻R13连接,第一MOS管的栅极与第九电阻R9的另一端、第七电阻R7和第四二极管D4的正极连接,第四二极管D4的负极与第八电阻R8 连接,第七电阻R7和第八电阻R8的另一端与PWM控制器的MOS驱动端连接; PWM控制器的电源感应输入端分别与第十电阻R10的另一端和第七电容C7连接,第七电容C7、第十一电阻R11、第十二电阻R12和第十三电阻R13的另一端接地;PWM控制器的反馈端与光电耦合器的第四端以及第四电容C4连接,光电耦合器的第三端以及第四电容C4的另一端接地,变压器的反馈绕组的第二端接地。
进一步地,所述的次级整流滤波电路单元包括同步整流控制器,变压器次级绕组的第一端分别与第九电容C9、第十电容C10和第十二电容C12连接,第九电容C9、第十电容C10和第十二电容C12的另一端接地,变压器次级绕组的第二端分别与第十一电容C11、第四三极管Q4的漏极和第十七电阻R17连接,第十七电阻R17的另一端与同步整流控制器的漏极电压端连接,第十一电容C11 的另一端与第十八电阻R18连接,同步整流控制器的MOS管控制端与第二十电阻R20连接,第二十电阻R20的另一端分别与第四三极管Q4的栅极和第十九电阻R19连接,第四三极管Q4的源极、第十八电阻R18和第十九电阻R19的另一端接地。
进一步地,所述的主输出协议电路包括USB供电控制器,变压器次级绕组的第一端分别与第二十七电阻R27、第三十电阻R30连接和第五三极管Q5是源极连接,第五三极管Q5的源极还与第三十二电阻R32连接,第三十二电阻R32 的另一端以及第五三极管Q5的栅极共同经过第三十五电阻R35与USB供电控制器的MOS管控制端连接,第五三极管Q5的漏极共同与第十八电容C18和直流正输出端连接,第十八电容C18的另一端与直流负输出端共同接地,第五三极管 Q5的漏极还通过第三十一电阻R31与USB供电控制器的信号输出端连接;
第二十七电阻R27的另一端与光电耦合器的第一端和第二十八电阻R28连接,第二十八电阻R28的另一端以及光电耦合器的第二端共同与第十三电容C13、第二十九电阻R29、第二十五电容C25、第三十七电阻R37以及USB供电控制器的阴极端连接,第二十九电阻R29的另一端与第十四电容C14连接,第十四电容C14的另一端与第十三电容C13的另一端共同与USB供电控制器的电压反馈端以及第十六电容C16连接,第十六电容C16的另一端接地,第三十七电阻R37 的另一端与第二十六电容C26连接,第二十六电容C26的另一端与第二十五电容C25的另一端共同与第二十七电容C27和USB供电控制器的电流反馈端连接,第二十七电容C27的另一端接地,第三十电阻R30的另一端分别与第十六电容 C16、第二十八电容C28和USB供电控制器的正电源端连接,第十六电容C16和第二十八电容C28的另一端接地;USB供电控制器的电流传感放大器负端与第十七电容C17、第三十三电阻R33以及地端连接,USB供电控制器的电流传感放大器正端与第三十八电阻R38连接,第十七电容C17、第三十三电阻R33和第三十八电阻R38的另一端接地;USB供电控制器的第一USB配置通道与第四十电阻R40连接,第四十电阻R40的另一端分别与第二十一电容C21、第一稳压二极管 ZD1的负极、第一USB配置通道以及USB协议芯片的第一USB配置端连接,USB 供电控制器的第二USB配置通道与第三十九电阻R39连接,第三十九电阻R39 的另一端分别与第二十二电容C22、第二稳压二极管ZD2的负极、第二USB配置通道以及USB协议芯片的第二USB配置端连接,第二十一电容C21、第一稳压二极管ZD1的正极、第二十二电容C22和第二稳压二极管ZD2的正极接地,USB供电控制器的电源电压端分别与第二十四电容C24和第十九电容C19连接,第二十四电容C24和第十九电容C19的另一端接地,USB供电控制器的第一引脚通过第三热敏电阻接地。
进一步地,所述的次输出协议电路包括降压调节器,降压调节器的自提升端通过第三十一电容C31与感应器端连接,感应器端还与第一电感连接,第一电感的另一端分别与第三十四电阻R34、第二十电容C20、第三十三电容C33和 USB接口的正电源端连接,第三十三电容C33和USB接口的负电源端共同接地,第三十四电阻R34和第二十电容C20的另一端共同与第三十六电阻R36和降压调节器的反馈端连接,第三十六电阻R36的另一端接地;降压调节器的软启动引脚与第三十电容C30连接,降压调节器的电压端与第二十三电容C23连接,第二十三电容C23和第三十电容C30的另一端接地;降压调节器的模拟输入端分别与第二十九电容C29和第二十一电阻R21连接,降压调节器的电源输入端分别与第二十一电阻R21的另一端、电源输出和第三十二电容C32连接,第二十九容和第三十二电容C32的另一端接地;
降压调节器的使能端与第三三极管Q3的漏极连接,第三三极管Q3的源极分别与第二十四电阻R24、第二十二电阻R22、第二十五电阻R25、第二十六电阻R26和电源输出连接,第二十四电阻R24的另一端与第三三极管Q3的栅极和第二三极管Q2的集电极连接;第二三极管Q2的发射极接地,基极与使能端和第二十三电阻R23连接,第二十三电阻R23的另一端与比较强的输出端连接,第二十二电阻R22的另一端与比较器的电源端连接,第二十六电阻R26的另一端与比较器的正输入端连接,第二十五电阻R25的另一端分别与比较器的负输入端和第三稳压二极管ZD3的负极连接,第三稳压二极管ZD3的正极接地。
本实用新型的电源电路还包括USB协议芯片,USB协议芯片的控制输出接口输出的协议。本实用新型的电源电路布局在PCB上时,采用对板结构,对板结构可以在小空间结构中搭建更多的PCB面积,以便Lyout更多的元件。可以通过内部电路或者是PCB Lyout简单调整设计出不同输出要求的电源产品,减少结构模具投入。
以上所述实施例仅表达了本实用新型的具体实施方式,其描述较为具体和详细,但并不能因此而理解为对本实用新型专利范围的限制。应当指出的是,对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来说,在不脱离本实用新型构思的前提下,还可以做出若干变形和改进,这些都属于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

Claims (8)

1.一种双接口不同输出的快充电源电路,其特征在于:包括AC/DC转换电路、主输出协议电路和次输出协议电路,交流市电经AC/DC转换电路调整为直流后,经主输出协议电路输出主输出协议的充电电压,经次输出协议电路输出次输出协议的充电电压。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双接口不同输出的快充电源电路,其特征在于:所述的AC/DC转换电路包括防浪涌电路单元、逆变电路单元、初级整流滤波电路单元和次级整流滤波电路单元,交流市电经防浪涌电路单元后,输入到逆变电路单元转换为直流,直流输入初级整流滤波电路单元整流后输入次级整流滤波电路单元变压为低压直流并传输给主输出协议电路和次输出协议电路。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一种双接口不同输出的快充电源电路,其特征在于:所述的防浪涌电路单元包括保险丝,交流零线输入端与保险丝连接,保险丝的另一端分别与抗干扰电容和逆变电路单元的整流桥的第一端连接,交流火线输入端与第一热敏电阻连接,第一热敏电阻的另一端与抗干扰电容的另一端和逆变电路单元的整流桥的第三端连接。
4.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一种双接口不同输出的快充电源电路,其特征在于:所述的逆变电路单元包括整流桥,整流桥的第二端分别与第一电容和共模电感的第四端连接,整流桥的第四端与第一电容的另一端和共模电感的第一端连接,共模电感的第三端分别与第二电容和初级整流滤波电路单元的输入端连接,第二电容的另一端与共模电感的第二端共同接地。
5.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一种双接口不同输出的快充电源电路,其特征在于:所述的初级整流滤波电路单元包括第一电阻,共模电感的第三端分别与第一电阻、第四电阻、第三电容和变压器初级绕组的第一端连接,第四电阻和第三电容的另一端共同与第五电阻和第六电阻连接,第五电阻和第六电阻的另一端共同与第一二极管的负极连接,第一二极管的正极分别与变压器初级绕组的第二端和第一MOS管的漏极连接;第一电阻的另一端依次与第二电阻和第三电阻串联,第三电阻的另一端分别与PWM控制器的电源端、第六电容、第五电容和第二二极管的负极连接,第六电容和第五电容的另一端接地,第二二极管的正极分别与第十四电阻连接,第十四电阻的另一端与变压器反馈绕组的第一端连接;变压器反馈绕组的第一端还与第十五电阻连接,第十五电阻的另一端与PWM控制器的热敏反馈端连接,热敏反馈端还与第二热敏电阻连接,第二热敏电阻的另一端与第三二极管连接,第三二极管的负极接地;第一MOS管的源极分别与第九电阻、第十电阻、第十一电阻、第十二电阻和第十三电阻连接,第一MOS管的栅极与第九电阻的另一端、第七电阻和第四二极管的正极连接,第四二极管的负极与第八电阻连接,第七电阻和第八电阻的另一端与PWM控制器的MOS驱动端连接;PWM控制器的电源感应输入端分别与第十电阻的另一端和第七电容连接,第七电容、第十一电阻、第十二电阻和第十三电阻的另一端接地;PWM控制器的反馈端与光电耦合器的第四端以及第四电容连接,光电耦合器的第三端以及第四电容的另一端接地,变压器的反馈绕组的第二端接地。
6.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一种双接口不同输出的快充电源电路,其特征在于:所述的次级整流滤波电路单元包括同步整流控制器,变压器次级绕组的第一端分别与第九电容、第十电容和第十二电容连接,第九电容、第十电容和第十二电容的另一端接地,变压器次级绕组的第二端分别与第十一电容、第四三极管的漏极和第十七电阻连接,第十七电阻的另一端与同步整流控制器的漏极电压端连接,第十一电容的另一端与第十八电阻连接,同步整流控制器的MOS管控制端与第二十电阻连接,第二十电阻的另一端分别与第四三极管的栅极和第十九电阻连接,第四三极管的源极、第十八电阻和第十九电阻的另一端接地。
7.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双接口不同输出的快充电源电路,其特征在于:所述的主输出协议电路包括USB供电控制器,变压器次级绕组的第一端分别与第二十七电阻、第三十电阻连接和第五三极管是源极连接,第五三极管的源极还与第三十二电阻连接,第三十二电阻的另一端以及第五三极管的栅极共同经过第三十五电阻与USB供电控制器的MOS管控制端连接,第五三极管的漏极共同与第十八电容和直流正输出端连接,第十八电容的另一端与直流负输出端共同接地,第五三极管的漏极还通过第三十一电阻与USB供电控制器的信号输出端连接;
第二十七电阻的另一端与光电耦合器的第一端和第二十八电阻连接,第二十八电阻的另一端以及光电耦合器的第二端共同与第十三电容、第二十九电阻、第二十五电容、第三十七电阻以及USB供电控制器的阴极端连接,第二十九电阻的另一端与第十四电容连接,第十四电容的另一端与第十三电容的另一端共同与USB供电控制器的电压反馈端以及第十六电容连接,第十六电容的另一端接地,第三十七电阻的另一端与第二十六电容连接,第二十六电容的另一端与第二十五电容的另一端共同与第二十七电容和USB供电控制器的电流反馈端连接,第二十七电容的另一端接地,第三十电阻的另一端分别与第十六电容、第二十八电容和USB供电控制器的正电源端连接,第十六电容和第二十八电容的另一端接地;USB供电控制器的电流传感放大器负端与第十七电容、第三十三电阻以及地端连接,USB供电控制器的电流传感放大器正端与第三十八电阻连接,第十七电容、第三十三电阻和第三十八电阻的另一端接地;USB供电控制器的第一USB配置通道与第四十电阻连接,第四十电阻的另一端分别与第二十一电容、第一稳压二极管的负极、第一USB配置通道以及USB协议芯片的第一USB配置端连接,USB供电控制器的第二USB配置通道与第三十九电阻连接,第三十九电阻的另一端分别与第二十二电容、第二稳压二极管的负极、第二USB配置通道以及USB协议芯片的第二USB配置端连接,第二十一电容、第一稳压二极管的正极、第二十二电容和第二稳压二极管的正极接地,USB供电控制器的电源电压端分别与第二十四电容和第十九电容连接,第二十四电容和第十九电容的另一端接地,USB供电控制器的第一引脚通过第三热敏电阻接地。
8.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双接口不同输出的快充电源电路,其特正在于:所述的次输出协议电路包括降压调节器,降压调节器的自提升端通过第三十一电容与感应器端连接,感应器端还与第一电感连接,第一电感的另一端分别与第三十四电阻、第二十电容、第三十三电容和USB接口的正电源端连接,第三十三电容和USB接口的负电源端共同接地,第三十四电阻和第二十电容的另一端共同与第三十六电阻和降压调节器的反馈端连接,第三十六电阻的另一端接地;降压调节器的软启动引脚与第三十电容连接,降压调节器的电压端与第二十三电容连接,第二十三电容和第三十电容的另一端接地;降压调节器的模拟输入端分别与第二十九电容和第二十一电阻连接,降压调节器的电源输入端分别与第二十一电阻的另一端、电源输出和第三十二电容连接,第二十九容和第三十二电容的另一端接地;
降压调节器的使能端与第三三极管的漏极连接,第三三极管的源极分别与第二十四电阻、第二十二电阻、第二十五电阻、第二十六电阻和电源输出连接,第二十四电阻的另一端与第三三极管的栅极和第二三极管的集电极连接;第二三极管的发射极接地,基极与使能端和第二十三电阻连接,第二十三电阻的另一端与比较强的输出端连接,第二十二电阻的另一端与比较器的电源端连接,第二十六电阻的另一端与比较器的正输入端连接,第二十五电阻的另一端分别与比较器的负输入端和第三稳压二极管的负极连接,第三稳压二极管的正极接地。
CN201920204922.2U 2019-02-14 2019-02-14 一种双接口不同输出的快充电源电路 Active CN209488239U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920204922.2U CN209488239U (zh) 2019-02-14 2019-02-14 一种双接口不同输出的快充电源电路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920204922.2U CN209488239U (zh) 2019-02-14 2019-02-14 一种双接口不同输出的快充电源电路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209488239U true CN209488239U (zh) 2019-10-11

Family

ID=68133786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1920204922.2U Active CN209488239U (zh) 2019-02-14 2019-02-14 一种双接口不同输出的快充电源电路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209488239U (zh)

Cited By (1)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12366761A (zh) * 2020-09-29 2021-02-12 湖南炬神电子有限公司 一种单路双usb-a口并联型快充移动电源

Cited By (2)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12366761A (zh) * 2020-09-29 2021-02-12 湖南炬神电子有限公司 一种单路双usb-a口并联型快充移动电源
CN112366761B (zh) * 2020-09-29 2022-05-03 湖南炬神电子有限公司 一种单路双usb-a口并联型快充移动电源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106972591A (zh) 一种充电器
CN206595908U (zh) 一种反激式开关电源
CN208257654U (zh) 一种光伏逆变器用高压bus缓启动电路
CN206834813U (zh) 各类电子设备可共用的充电器
CN209488239U (zh) 一种双接口不同输出的快充电源电路
CN106533215B (zh) 一种监控设备供电稳压电源装置
CN115313593A (zh) 一种大功率电源充电器
CN204089594U (zh) 在线式集成一体化大功率线性稳压电源
CN207801762U (zh) 远程供电局端机电路及远程供电局端机
CN208522184U (zh) 一种共享插座
CN209488240U (zh) 一种快充适配器电路
CN207218553U (zh) 一种单端反激式开关电源变压器
CN205265546U (zh) 电源适配器
CN209119843U (zh) 一种宽输入的智能充电装置
CN208461494U (zh) 一种多口充电电路
CN106787853A (zh) 一种反激式开关电源
CN207218558U (zh) 一种智能电表的电源系统
CN208143097U (zh) 一种带usb和排插输出的多功能电源适配器
CN208862761U (zh) 一种电表的取电电路
CN209200711U (zh) 一种带有智能分配技术的快速充电器
CN109510256A (zh) 一种宽输入的智能充电方法及装置
CN207098720U (zh) 一种计时自动关断充电器电路
CN206468566U (zh) 功放输出启动风扇电路
CN206775402U (zh) 同步整流电路
CN108539829A (zh) 一种多口充电电路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