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206595908U - 一种反激式开关电源 - Google Patents

一种反激式开关电源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206595908U
CN206595908U CN201720149187.0U CN201720149187U CN206595908U CN 206595908 U CN206595908 U CN 206595908U CN 201720149187 U CN201720149187 U CN 201720149187U CN 206595908 U CN206595908 U CN 206595908U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resistance
electric capacity
diode
connects
inductance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Active
Application number
CN201720149187.0U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王智勇
刘伏根
王平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Hefei Huike Jinyang Technology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Hefei Huike Jinyang Technology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Hefei Huike Jinyang Technology Co Ltd filed Critical Hefei Huike Jinyang Technology Co Ltd
Priority to CN201720149187.0U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206595908U/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206595908U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206595908U/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Landscapes

  • Rectifiers (AREA)

Abstract

本实用新型适用于电源设计领域,提供了一种反激式开关电源。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的反激式开关电源包括一过压保护电路,当反激式开关电源的任一组输出电压出现过压时,过压保护电路将输出过压信号给反激式开关电源的脉冲宽度调制控制电路,脉冲宽度调制控制电路的PWM控制器根据该过压信号停止工作,以起到过压保护的作用。

Description

一种反激式开关电源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属于电源设计领域,尤其涉及一种反激式开关电源。
背景技术
当前,反激式开关电源被广泛应用在家用电器和工业设备中,功率可以从几瓦做到100瓦左右,且具有多路电压输出的设计应用较多。例如,在机顶盒电源或者TV电视电源中,反激式开关电源向主板同时输出5V、12V、24V三组电压,或者同时输出3.3V、5V、12V三组电压。
反激式开关电源对输出电压的精度要求较高,特别是当有多组电压输出时,若输出电压与设计的电压相差较大,那么过高的输出电压容易对负载造成损坏。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反激式开关电源,旨在解决现有的反激式开关电源在输出电压过高时容易损坏负载的问题。
本实用新型是这样实现的,一种反激式开关电源,包括输入滤波整流电路,连接所述输入滤波整流电路的脉冲宽度调制控制电路,连接所述脉冲宽度调制控制电路和所述输入滤波整流电路的功率变换电路,连接所述功率变换电路的输出整流滤波电路,连接所述输出整流滤波电路和所述脉冲宽度调制控制电路的采样及隔离反馈电路,所述反激式开关电源还包括:
连接所述输出整流滤波电路和所述脉冲宽度调制控制电路,在所述输出整流滤波电路的任一组输出电压出现过压时输出过压信号给所述脉冲宽度调制控制电路以控制所述脉冲宽度调制控制电路停止工作的过压保护电路。
所述输出整流滤波电路可包括三组输出电压,所述三组输出电压分别可以是+5V、+12V、+24V。
其中,所述输入滤波整流电路可包括:由第一二极管D1、第二二极管D2、第三二极管D3和第四二极管D4组成的桥式整流桥UR、保险丝F1、压敏电阻RV1、共模电感LF1、第一共模电容CY1、第二共模电容CY2、差模电容CX1和热敏电阻RT;所述保险丝F1的第一端连接火线端子,所述保险丝F1的第二端连接所述共模电感LF1的第一端,所述共模电感LF1的第二端连接零线端子,所述压敏电阻RV1连接在所述共模电感LF1第一端和第二端之间,所述共模电感LF1的第三端通过所述第一共模电容CY1连接机壳,所述共模电感LF1的第四端通过所述第二共模电容CY2连接机壳,所述差模电容CX1连接在所述共模电感LF1的第三端和第四端之间,所述差模电容CX1的第一端连接所述桥式整流桥UR的火线输入端,所述差模电容CX1的第二端通所述过热敏电阻RT连接所述桥式整流桥UR的零线输入端,所述差模电容CX1的第一端和第二端还连接所述脉冲宽度调制控制电路,所述整流桥UR的正输出端连接所述功率变换电路,所述整流桥UR的负输出端接地。
其中,所述脉冲宽度调制控制电路可包括:第一电阻R1、第二电阻R2、第三电阻R3、第四电阻R4、第五电阻R5、第六电阻R6、第七电阻R7、第八电阻R8、第九电阻R9、第十电阻R10、第十一电阻R11、第十二电阻R12、第一电容C1、第二电容C2、第三电容C3、第四电容C4、第五电容C5、第五二极管D5、第六二极管D6、第七二极管D7、第一稳压二极管ZD1、第二稳压二极管ZD2、第一光耦的光敏三极管U1A、第二光耦的光敏三极管U2A和型号为OB5269的PWM控制器U1;所述第五二极管D5的阳极连接所述差模电容CX1的第一端,所述第五二极管D5的阴极顺次通过所述第一电阻R1和所述第二电阻R2连接所述PWM控制器U1的高压引脚,所述第六二极管D6的阳极连接所述差模电容CX1的第二端,所述第六二极管D6的阴极顺次通过所述第三电阻R3和所述第四电阻R4连接所述PWM控制器U1的高压引脚,所述第五电阻R5、第六电阻R6、第七电阻R7和第八电阻R8串联后的一端连接所述差模电容CX1的第二端,串联后的另一端连接所述PWM控制器U1的过温/过压保护引脚,所述第一电容C1与所述第十电阻R10并联且并联后的一端连接等电势,并联后的另一端连接所述PWM控制器U1的过温/过压保护引脚,所述PWM控制器U1的反馈输入引脚连接所述第十一电阻R11的第一端和所述第四电容C4的第一端,所述第十一电阻R11的第二端连接所述第二稳压二极管ZD2的阴极和所述光敏三极管U1A的集电极,所述第二稳压二极管ZD2的阳极、光敏三极管U1A的发射极和第四电容C4的第二端连接等电势,所述PWM控制器U1的电流采样引脚通过所述第五电容C5连接等电势,所述PWM控制器U1的电流采样引脚还通过所述第十二电阻R12连接所述光敏三极管U2A的集电极,所述光敏三极管U2A的发射极连接直流电,所述PWM控制器U1的电流采样引脚还连接所述功率变换电路13,所述PWM控制器U1的接地引脚连接等电势,所述PWM控制器U1的电源引脚通过所述第九电阻R9连接所述第七二极管D7的阴极,所述第七二极管D7的阳极连接直流电,所述PWM控制器U1的电源引脚连接所述第一稳压二极管ZD1的阴极、所述第二电容C2的第一端和所述第三电容C3的第一端,所述第一稳压二极管ZD1的阳极、所述第二电容C2的第二端和所述第三电容C3的第二端连接等电势,所述PWM控制器U1的门极驱动引脚连接所述功率变换电路13。
其中,所述功率变换电路可包括:变压器T1的第一初级线圈和第二初级线圈,第六电容C6、第七电容C7、第八电容C8、第九电容C9、第十电容C10、第二十五电容C25、第十三电阻R13、第十四电阻R14、第十五电阻R15、第十六电阻R16、第十七电阻R17、第十八电阻R18、第十九电阻R19、第二十电阻R20、第二十一电阻R21、第二十二电阻R22、第二十三电阻R23、第二十四电阻R24、第二十五电阻R25、第二十六电阻R26、第二十七电阻R27、第二十八电阻R28、第二十九电阻R29、第六电容C6、第七电容C7、第八电容C8、第九电容C9、第十电容C10、第八二极管D8、第九二极管D9、PNP型的第一三极管Q1、N型的MOS管Q2;所述第一三极管Q1的发射极连接所述MOS管Q2的栅极,并通过所述第十三电阻R13连接所述PWM控制器U1的门极驱动引脚,所述第一三极管Q1的基极通过所述第十四电阻R14连接所述PWM控制器U1的门极驱动引脚,所述第一三极管Q1的集电极连接所述第十六电阻R16的第一端,所述第十六电阻R16的第二端通过所述第十七电阻R17连接所述PWM控制器U1的电流采样引脚,所述第十八电阻R18、第十九电阻R19、第二十电阻R20、第二十一电阻R21和第二十二电阻R22相互并联,且并联后的一端连接所述第十六电阻R16的第二端和所述MOS管Q2的源极,并联后的另一端连接等电势,所述MOS管Q2的栅极还通过所述第十五电阻R15连接所述MOS管Q2的源极,所述MOS管Q2的源极顺次通过所述第二十六电阻R26和所述第八电容C8连接所述MOS管Q2的漏极,所述MOS管Q2的漏极还连接所述第九二极管D9的阳极和所述第一初级线圈的第二端,所述第二十四电阻R24和所述第二十五电阻R25并联且并联后的一端连接所述第九二极管D9的阴极,并联后的另一端通过所述第七电容C7连接所述第一初级线圈的第一端,所述第二十三电阻R23并联在所述第一初级线圈的第一端和所述第九二极管D9的阴极之间,所述第一初级线圈的第一端还通过所述第六电容C6连接等电势,所述第一初级线圈的第一端还连接所述整流桥UR的正输出端,所述第二初级线圈的第一端通过所述第二十七电阻R27连接所述第八二极管D8的阳极,所述第八二极管D8的阴极连接直流电,所述第九电容C9和所述第二十八电阻R28串联后,并联在所述第八二极管D8的阳极和阴极之间,所述第二初级线圈的第二端通过所述第二十九电阻R29连接等电势,所述第十电容C10的第一端连接所述第八二极管D8的阴极,所述第十电容C10的第二端连接等电势,所述第二十五电容C25的第一端连接等电势,所述第二十五电容C25的第二端接地。
其中,所述输出整流滤波电路可包括:变压器T1的第一次级线圈、第二次级线圈和第三次级线圈、第十二极管D10、第十一二极管D11、第十二二极管D12、第十三二极管D13、第十四二极管D14、第十五二极管D15、第十一电容C11、第十二电容C12、第十三电容C13、第十四电容C14、第十五电容C15、第十六电容C16、第十七电容C17、第十八电容C18、第十九电容C19、第二十电容C20、第二十一电容C21、第二十二电容C22、第二十三电容C23、第二十四电容C24、第三十电阻R30、第三十一电阻R31、第三十二电阻R32、第三十三电阻R33、第三十四电阻R34、第三十五电阻R35、第三十六电阻R36、第三十七电阻R37、第三十八电阻R38、第一电感L1、第二电感L2、第三电感L3;所述第十二极管D10的阳极连接所述第一次级线圈的第一端,所述第十一二极管D11的阳极连接所述第一次级线圈的第一端,所述第三十电阻R30与所述第三十一电阻R31并联后的一端连接所述第一次级线圈的第一端,并联后的另一端通过所述第十一电容C11连接所述第一电感L1的第一端,所述第十二极管D10的阴极和所述第十一二极管D11的阴极分别连接所述第一电感L1的第一端,所述第十二电容C12连接在所述第一电感L1的第一端与地之间,所述第十三电容C13连接在所述第一电感L1的第一端与地之间,所述第十四电容C14连接在所述第一电感L1的第二端与地之间,所述第十五电容C15连接在所述第一电感L1的第二端与地之间,所述第三十一电阻R31连接在所述第一电感L1的第二端与地之间,所述第三十一电阻R31与所述第一电感L1的第二端连接的一端还作为所述输出整流滤波电路14的+24V的输出而连接所述过压保护电路,所述第一次级线圈的第二端连接所述第二次级线圈的第一端,所述第十二二极管D12的阳极连接所述第二次级线圈的第一端,所述第十三二极管D13的阳极连接所述第二次级线圈的第一端,所述第三十二电阻R32与所述第三十三电阻R33并联后的一端连接所述第二次级线圈的第一端,并联后的另一端通过所述第十六电容C16连接所述第二电感L2的第一端,所述第十二二极管D12的阴极和所述第十三二极管D13的阴极分别连接所述第二电感L2的第一端,所述第十七电容C17连接在所述第二电感L2的第一端与地之间,所述第十八电容C18连接在所述第二电感L2的第一端与地之间,所述第十九电容C19连接在所述第二电感L2的第二端与地之间,所述第二十电容C20连接在所述第二电感L2的第二端与地之间,所述第三十四电阻R34连接在所述第二电感L2的第二端与地之间,所述第三十四电阻R34与所述第二电感L2的第二端连接的一端还作为所述输出整流滤波电路的+12VS的输出而连接所述采样及隔离反馈电路和所述过压保护电路,所述第二电感L2的第一端作为所述输出整流滤波电路的+12VP的输出而连接所述采样及隔离反馈电路,所述第二次级线圈的第二端连接所述第三次级线圈的第一端,所述第十四二极管D14的阳极连接所述第三次级线圈的第一端,所述第十五二极管D15的阳极连接所述第三次级线圈的第一端,所述第三十五电阻R35与所述第三十六电阻R36并联后的一端连接所述第三次级线圈的第一端,并联后的另一端通过所述第二十一电容C21连接所述第三电感L3的第一端,所述第十四二极管D14的阴极和所述第十五二极管D15的阴极分别连接所述第三电感L3的第一端,所述第二十二电容C22连接在所述第三电感L3的第一端与地之间,所述第二十三电容C23连接在所述第三电感L3的第二端与地之间,所述第二十四电容C24连接在所述第三电感L3的第二端与地之间,所述第三十八电阻R38连接在所述第三电感L3的第二端与地之间,所述第三十八电阻R38与所述第三电感L3的第二端连接的一端还作为所述输出整流滤波电路的+5V的输出而连接所述采样及隔离反馈电路和所述过压保护电路,所述第三电感L3的第一端作为所述输出整流滤波电路的+5VSB的输出而连接所述采样及隔离反馈电路和所述过压保护电路,所述第三次级线圈的第二端接地。
其中,所述采样及隔离反馈电路可包括:第三十九电阻R39、第四十电阻R40、第四十一电阻R41、第四十二电阻R42、第四十三电阻R43、第四十四电阻R44、第四十五电阻R45、第四十六电阻R46、第二十六电容C26、第二十七电容C27、第一光耦的发光二极管U1B、型号为TL431的可控精密稳压源Q3;所述发光二极管U1B的阳极通过所述第三十九电阻R39连接所述输出整流滤波电路的+12VP的输出,还通过所述第四十电阻R40连接所述输出整流滤波电路的+5VSB的输出,还通过所述第四十一电阻R41连接所述发光二极管U1B的阴极,所述发光二极管U1B的阴极还连接所述可控精密稳压源Q3的阴极,还连接所述第二十六电容C26的第一端,还连接所述第二十七电容C27的第一端,所述可控精密稳压源Q3的阳极接地,所述可控精密稳压源Q3的参考端通过所述第四十五电阻R45接地,所述可控精密稳压源Q3的参考端还通过所述第四十六电阻R46接地,所述第二十六电容C26的第二端通过所述第四十二电阻R42连接所述输出整流滤波电路的+12VS的输出,所述第二十六电容C26的第二端还通过所述第四十三电阻R43连接所述输出整流滤波电路的+5V的输出,所述第二十七电容C27的第二端通过所述第四十四电阻R44连接所述第二十六电容C26的第二端和所述可控精密稳压源Q3的参考端。
其中,所述过压保护电路可包括:第二光耦的发光二极管U2B、NPN型的第二三极管Q4、第四十七电阻R47、第四十八电阻R48、第四十九电阻R49、第二十八电容C28、第十六二极管D16、第十七二极管D17、第十八二极管D18、第三稳压二极管ZD3、第四稳压二极管ZD4、第五稳压二极管ZD5;所述发光二极管U2B的阳极通过所述第四十七电阻R47连接所述输出整流滤波电路的+5VSB的输出,所述发光二极管U2B的阴极连接所述第二三极管Q4的集电极,所述第二三极管Q4的发射极接地,所述第二三极管Q4的基极通过所述第二十八电容C28接地,并通过所述第四十九电阻R49接地,并通过所述第四十八电阻R48连接所述第十六二极管D16的阴极、所述第十七二极管D17的阴极和所述第十八二极管D18的阴极,所述第十六二极管D16的阳极连接所述第三稳压二极管ZD3的阳极,所述第十七二极管D17的阳极连接所述第四稳压二极管ZD4的阳极,所述第十八二极管D18的阳极连接所述第五稳压二极管ZD5的阳极,所述第三稳压二极管ZD3的阴极连接所述输出整流滤波电路的+5V的输出,所述第四稳压二极管ZD4的阴极连接所述输出整流滤波电路的+12VS的输出,所述第五稳压二极管ZD5的阴极连接所述输出整流滤波电路的+24V的输出。
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的反激式开关电源包括一过压保护电路,当反激式开关电源的任一组输出电压出现过压时,过压保护电路将输出过压信号给反激式开关电源的脉冲宽度调制控制电路,脉冲宽度调制控制电路的PWM控制器根据该过压信号停止工作,以起到过压保护的作用。
附图说明
图1是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的反激式开关电源的结构图;
图2是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的输入滤波整流电路的电路图;
图3是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的脉冲宽度调制控制电路的电路图;
图4是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的功率变换电路和输出整流滤波电路的电路图;
图5是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的采样及隔离反馈电路的电路图;
图6是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的过压保护电路的电路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为了使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技术方案及优点更加清楚明白,以下结合附图及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进行进一步详细说明。应当理解,此处所描述的具体实施例仅仅用以解释本实用新型,并不用于限定本实用新型。
针对现有技术存在的问题,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了一种反激式开关电源,该反激式开关电源包括一过压保护电路。当反激式开关电源的任一组输出电压出现过压时,过压保护电路将输出过压信号给反激式开关电源的脉冲宽度调制控制电路的PWM控制器,PWM控制器根据该过压信号停止工作,以起到过压保护的作用。
图1示出了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的反激式开关电源的结构。
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的反激式开关电源包括:输入滤波整流电路11,输入滤波整流电路11将输入的交流电进行滤波整流后,输出直流电;连接输入滤波整流电路11的脉冲宽度调制控制电路12,脉冲宽度调制控制电路12输出PWM控制信号;连接脉冲宽度调制控制电路12和输入滤波整流电路11的功率变换电路13,功率变换电路13根据PWM控制信号切换开通/关闭状态,以将输入滤波整流电路11输出的直流电存储到变压器的初级线圈;连接功率变换电路13的输出整流滤波电路14,输出整流滤波电路14对变压器的次级线圈输出的电压进行整流及滤波后,得到至少一组输出电压;连接输出整流滤波电路14和脉冲宽度调制控制电路12的采样及隔离反馈电路15,采样及隔离反馈电路15采集并比较输出整流滤波电路14的输出电压,将比较结果反馈到脉冲宽度调制控制电路12,以实现电压反馈环路的调节;连接输出整流滤波电路14和脉冲宽度调制控制电路12的过压保护电路16,过压保护电路16在输出整流滤波电路14的任一组输出电压出现过压时输出过压信号给脉冲宽度调制控制电路12,以控制脉冲宽度调制控制电路12停止工作。
优选地,输出整流滤波电路14输出三组输出电压,三组输出电压分别是+5V、+12V、+24V。
进一步地,如图2所示,输入滤波整流电路11可包括:由第一二极管D1、第二二极管D2、第三二极管D3和第四二极管D4组成的桥式整流桥UR、保险丝F1、压敏电阻RV1、共模电感LF1、第一共模电容CY1、第二共模电容CY2、差模电容CX1和热敏电阻RT。其中,保险丝F1的第一端连接火线端子,保险丝F1的第二端连接共模电感LF1的第一端,共模电感LF1的第二端连接零线端子,压敏电阻RV1连接在共模电感LF1第一端和第二端之间,共模电感LF1的第三端通过第一共模电容CY1连接机壳,共模电感LF1的第四端通过第二共模电容CY2连接机壳,差模电容CX1连接在共模电感LF1的第三端和第四端之间,差模电容CX1的第一端连接桥式整流桥UR的火线输入端,差模电容CX1的第二端通过热敏电阻RT连接桥式整流桥UR的零线输入端,差模电容CX1的第一端和第二端还连接脉冲宽度调制控制电路12,整流桥UR的正输出端连接功率变换电路13,整流桥UR的负输出端接地。
图2所示的输入滤波整流电路11在工作时,交流电压经火线端子和零线端子输入,经过保险丝F1后,压敏电阻RV1和热敏电阻RT组成防电压、电流突变电路,EMC滤波器件进行滤波,然后通过桥式整流桥UR把交流电压整流成直流电压输出给功率变换电路13。
进一步地,如图3所示,脉冲宽度调制控制电路12可包括:第一电阻R1、第二电阻R2、第三电阻R3、第四电阻R4、第五电阻R5、第六电阻R6、第七电阻R7、第八电阻R8、第九电阻R9、第十电阻R10、第十一电阻R11、第十二电阻R12、第一电容C1、第二电容C2、第三电容C3、第四电容C4、第五电容C5、第五二极管D5、第六二极管D6、第七二极管D7、第一稳压二极管ZD1、第二稳压二极管ZD2、第一光耦的光敏三极管U1A、第二光耦的光敏三极管U2A和型号为OB5269的PWM控制器U1。其中,第五二极管D5的阳极连接输入滤波整流电路11,具体是连接差模电容CX1的第一端,第五二极管D5的阴极顺次通过第一电阻R1和第二电阻R2连接PWM控制器U1的高压引脚HV,第六二极管D6的阳极连接输入滤波整流电路11,具体是连接差模电容CX1的第二端,第六二极管D6的阴极顺次通过第三电阻R3和第四电阻R4连接PWM控制器U1的高压引脚HV,第五电阻R5、第六电阻R6、第七电阻R7和第八电阻R8串联后的一端连接输入滤波整流电路11,具体是连接差模电容CX1的第二端,串联后的另一端连接PWM控制器U1的过温/过压保护引脚RT,第一电容C1与第十电阻R10并联且并联后的一端连接等电势,并联后的另一端连接PWM控制器U1的过温/过压保护引脚RT,PWM控制器U1的反馈输入引脚COMP连接第十一电阻R11的第一端和第四电容C4的第一端,第十一电阻R11的第二端连接第二稳压二极管ZD2的阴极和光敏三极管U1A的集电极,第二稳压二极管ZD2的阳极、光敏三极管U1A的发射极和第四电容C4的第二端连接等电势,PWM控制器U1的电流采样引脚CS通过第五电容C5连接等电势,PWM控制器U1的电流采样引脚CS还通过第十二电阻R12连接光敏三极管U2A的集电极,光敏三极管U2A的发射极连接直流电VCC1,PWM控制器U1的电流采样引脚CS还连接功率变换电路13,PWM控制器U1的接地引脚SGND连接等电势,PWM控制器U1的电源引脚VDD通过第九电阻R9连接第七二极管D7的阴极,第七二极管D7的阳极连接直流电VCC2,PWM控制器U1的电源引脚VDD连接第一稳压二极管ZD1的阴极、第二电容C2的第一端和第三电容C3的第一端,第一稳压二极管ZD1的阳极、第二电容C2的第二端和第三电容C3的第二端连接等电势,PWM控制器U1的门极驱动引脚GD连接功率变换电路13。
图3所示的脉冲宽度调制控制电路12在工作时,通过PWM控制器U1来产生PWM控制信号来驱动功率变换电路13工作,通过PWM控制器U1的外围元件进行反馈调整PWM控制信号的占空比来保持输出的稳定性。
进一步地,如图4所示,功率变换电路13可包括:变压器T1的第一初级线圈和第二初级线圈,第六电容C6、第七电容C7、第八电容C8、第九电容C9、第十电容C10、第二十五电容C25、第十三电阻R13、第十四电阻R14、第十五电阻R15、第十六电阻R16、第十七电阻R17、第十八电阻R18、第十九电阻R19、第二十电阻R20、第二十一电阻R21、第二十二电阻R22、第二十三电阻R23、第二十四电阻R24、第二十五电阻R25、第二十六电阻R26、第二十七电阻R27、第二十八电阻R28、第二十九电阻R29、第六电容C6、第七电容C7、第八电容C8、第九电容C9、第十电容C10、第八二极管D8、第九二极管D9、PNP型的第一三极管Q1、N型的MOS管Q2。其中,第一三极管Q1的发射极连接MOS管Q2的栅极,并通过第十三电阻R13连接脉冲宽度调制控制电路12,具体是连接PWM控制器U1的门极驱动引脚GD,第一三极管Q1的基极通过第十四电阻R14连接脉冲宽度调制控制电路12,具体是连接PWM控制器U1的门极驱动引脚GD,第一三极管Q1的集电极连接第十六电阻R16的第一端,第十六电阻R16的第二端通过第十七电阻R17连接脉冲宽度调制控制电路12,具体是连接PWM控制器U1的电流采样引脚CS,第十八电阻R18、第十九电阻R19、第二十电阻R20、第二十一电阻R21和第二十二电阻R22相互并联,且并联后的一端连接第十六电阻R16的第二端和MOS管Q2的源极,并联后的另一端连接等电势,MOS管Q2的栅极还通过第十五电阻R15连接MOS管Q2的源极,MOS管Q2的源极顺次通过第二十六电阻R26和第八电容C8连接MOS管Q2的漏极,MOS管Q2的漏极还连接第九二极管D9的阳极和第一初级线圈的第二端,第二十四电阻R24和第二十五电阻R25并联且并联后的一端连接第九二极管D9的阴极,并联后的另一端通过第七电容C7连接第一初级线圈的第一端,第二十三电阻R23并联在第一初级线圈的第一端和第九二极管D9的阴极之间,第一初级线圈的第一端还通过第六电容C6连接等电势,第一初级线圈的第一端还连接输入滤波整流电路11,具体是连接整流桥UR的正输出端,第二初级线圈的第一端通过第二十七电阻R27连接第八二极管D8的阳极,第八二极管D8的阴极连接直流电VCC2,第九电容C9和第二十八电阻R28串联后,并联在第八二极管D8的阳极和阴极之间,第二初级线圈的第二端通过第二十九电阻R29连接等电势,第十电容C10的第一端连接第八二极管D8的阴极,第十电容C10的第二端连接等电势,第二十五电容C25的第一端连接等电势,第二十五电容C25的第二端接地。
图4所示的功率变换电路13在工作时,整流桥UR的正输出端输出的直流电经过第六电容C6滤波后流入变压器T1的初级线圈,与MOS管Q2组成一个开关切换回路,不断的把能量存储在变压器T1的初级线圈里,最终实现功率变换。
进一步地,如图4所示,输出整流滤波电路14可包括:变压器T1的第一次级线圈、第二次级线圈和第三次级线圈、第十二极管D10、第十一二极管D11、第十二二极管D12、第十三二极管D13、第十四二极管D14、第十五二极管D15、第十一电容C11、第十二电容C12、第十三电容C13、第十四电容C14、第十五电容C15、第十六电容C16、第十七电容C17、第十八电容C18、第十九电容C19、第二十电容C20、第二十一电容C21、第二十二电容C22、第二十三电容C23、第二十四电容C24、第三十电阻R30、第三十一电阻R31、第三十二电阻R32、第三十三电阻R33、第三十四电阻R34、第三十五电阻R35、第三十六电阻R36、第三十七电阻R37、第三十八电阻R38、第一电感L1、第二电感L2、第三电感L3。其中,第十二极管D10的阳极连接第一次级线圈的第一端,第十一二极管D11的阳极连接第一次级线圈的第一端,第三十电阻R30与第三十一电阻R31并联后的一端连接第一次级线圈的第一端,并联后的另一端通过第十一电容C11连接第一电感L1的第一端,第十二极管D10的阴极和第十一二极管D11的阴极分别连接第一电感L1的第一端,第十二电容C12连接在第一电感L1的第一端与地之间,第十三电容C13连接在第一电感L1的第一端与地之间,第十四电容C14连接在第一电感L1的第二端与地之间,第十五电容C15连接在第一电感L1的第二端与地之间,第三十一电阻R31连接在第一电感L1的第二端与地之间,第三十一电阻R31与第一电感L1的第二端连接的一端还作为输出整流滤波电路14的+24V的输出而连接过压保护电路16,第一次级线圈的第二端连接第二次级线圈的第一端;第十二二极管D12的阳极连接第二次级线圈的第一端,第十三二极管D13的阳极连接第二次级线圈的第一端,第三十二电阻R32与第三十三电阻R33并联后的一端连接第二次级线圈的第一端,并联后的另一端通过第十六电容C16连接第二电感L2的第一端,第十二二极管D12的阴极和第十三二极管D13的阴极分别连接第二电感L2的第一端,第十七电容C17连接在第二电感L2的第一端与地之间,第十八电容C18连接在第二电感L2的第一端与地之间,第十九电容C19连接在第二电感L2的第二端与地之间,第二十电容C20连接在第二电感L2的第二端与地之间,第三十四电阻R34连接在第二电感L2的第二端与地之间,第三十四电阻R34与第二电感L2的第二端连接的一端还作为输出整流滤波电路14的+12VS的输出而连接采样及隔离反馈电路15和过压保护电路16,第二电感L2的第一端作为输出整流滤波电路14的+12VP的输出而连接采样及隔离反馈电路15,第二次级线圈的第二端连接第三次级线圈的第一端;第十四二极管D14的阳极连接第三次级线圈的第一端,第十五二极管D15的阳极连接第三次级线圈的第一端,第三十五电阻R35与第三十六电阻R36并联后的一端连接第三次级线圈的第一端,并联后的另一端通过第二十一电容C21连接第三电感L3的第一端,第十四二极管D14的阴极和第十五二极管D15的阴极分别连接第三电感L3的第一端,第二十二电容C22连接在第三电感L3的第一端与地之间,第二十三电容C23连接在第三电感L3的第二端与地之间,第二十四电容C24连接在第三电感L3的第二端与地之间,第三十八电阻R38连接在第三电感L3的第二端与地之间,第三十八电阻R38与第三电感L3的第二端连接的一端还作为输出整流滤波电路14的+5V的输出而连接采样及隔离反馈电路15和过压保护电路16,第三电感L3的第一端作为输出整流滤波电路14的+5VSB的输出而连接采样及隔离反馈电路15和过压保护电路16,第三次级线圈的第二端接地。
图4所示的输出整流滤波电路14在工作时,通过变压器各次级线圈把每组输出电压经过整流二极管整流成直流电,再通过电解电容和电感组成的∏型滤波电路,使每组输出比较平滑的直流电压。
进一步地,如图5所示,采样及隔离反馈电路15可包括:第三十九电阻R39、第四十电阻R40、第四十一电阻R41、第四十二电阻R42、第四十三电阻R43、第四十四电阻R44、第四十五电阻R45、第四十六电阻R46、第二十六电容C26、第二十七电容C27、第一光耦的发光二极管U1B、型号为TL431的可控精密稳压源Q3。其中,发光二极管U1B的阳极通过第三十九电阻R39连接输出整流滤波电路14的+12VP的输出,还通过第四十电阻R40连接输出整流滤波电路14的+5VSB的输出,还通过第四十一电阻R41连接发光二极管U1B的阴极,发光二极管U1B的阴极还连接可控精密稳压源Q3的阴极,还连接第二十六电容C26的第一端,还连接第二十七电容C27的第一端,可控精密稳压源Q3的阳极接地,可控精密稳压源Q3的参考端通过第四十五电阻R45接地,可控精密稳压源Q3的参考端还通过第四十六电阻R46接地,第二十六电容C26的第二端通过第四十二电阻R42连接输出整流滤波电路14的+12VS的输出,第二十六电容C26的第二端还通过第四十三电阻R43连接输出整流滤波电路14的+5V的输出,第二十七电容C27的第二端通过第四十四电阻R44连接第二十六电容C26的第二端和可控精密稳压源Q3的参考端。
图5所示的采样及隔离反馈电路15通过第四十二电阻R42和第四十三电阻R43分别对+12VS和+5V两组输出电压进行采样,然后送到可控精密稳压源Q3进行比较,最后通过第一光耦反馈到PWM控制器U1以实现电压反馈环路调节。
进一步地,如图6所示,过压保护电路16可包括:第二光耦的发光二极管U2B、NPN型的第二三极管Q4、第四十七电阻R47、第四十八电阻R48、第四十九电阻R49、第二十八电容C28、第十六二极管D16、第十七二极管D17、第十八二极管D18、第三稳压二极管ZD3、第四稳压二极管ZD4、第五稳压二极管ZD5。其中,发光二极管U2B的阳极通过第四十七电阻R47连接输出整流滤波电路14的+5VSB的输出,发光二极管U2B的阴极连接第二三极管Q4的集电极,第二三极管Q4的发射极接地,第二三极管Q4的基极通过第二十八电容C28接地,并通过第四十九电阻R49接地,并通过第四十八电阻R48连接第十六二极管D16的阴极、第十七二极管D17的阴极和第十八二极管D18的阴极,第十六二极管D16的阳极连接第三稳压二极管ZD3的阳极,第十七二极管D17的阳极连接第四稳压二极管ZD4的阳极,第十八二极管D18的阳极连接第五稳压二极管ZD5的阳极,第三稳压二极管ZD3的阴极连接输出整流滤波电路14的+5V的输出,第四稳压二极管ZD4的阴极连接输出整流滤波电路14的+12VS的输出,第五稳压二极管ZD5的阴极连接输出整流滤波电路14的+24V的输出。
图6所示的过压保护电路16在工作时,若输出整流滤波电路14的+5V、+12VS和+24V三组输出电压中的任一组出现过压,则相应串联的稳压二极管会被击穿,+5V、+12VS或+24V的电压会经对应的二极管传送到第四十八电阻R48和第四十九电阻R49分压后的第二三极管Q4的基极,使得第二三极管Q4导通,输出整流滤波电路14的+5VSB的电压会经过第四十七电阻R47流入第二光耦,使得第二光耦的发光二极管U2B导通并发光,使得第二光耦的光敏三极管U2A导通,直流电VCC1的电压会经过第二光耦再到PWM控制器U1的电流采样引脚CS,当电流采样引脚CS得到一个高电平后,由于电流采样引脚CS特有的功能,即当此引脚输入一5V左右的高电平时,PWM控制器U1会停止工作,起到保护作用,利用此功能,控制PWM控制器U1停止工作,直到输出整流滤波电路14的输出电压恢复正常后才会重新启动,这样就有效的起到了输出过压保护的功能。从而可以很好的保护后面的负载不受到损坏。
本实用新型实施例还提供了一种如上所述的反激式开关电源的过压保护电路,不赘述。
综上所述,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的反激式开关电源包括一过压保护电路,当反激式开关电源的任一组输出电压出现过压时,过压保护电路将输出过压信号给反激式开关电源的脉冲宽度调制控制电路,脉冲宽度调制控制电路的PWM控制器根据该过压信号停止工作,以起到过压保护的作用。
以上所述仅为本实用新型的较佳实施例而已,并不用以限制本实用新型,凡在本实用新型的精神和原则之内所作的任何修改、等同替换和改进等,均应包含在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之内。

Claims (8)

1.一种反激式开关电源,包括输入滤波整流电路,连接所述输入滤波整流电路的脉冲宽度调制控制电路,连接所述脉冲宽度调制控制电路和所述输入滤波整流电路的功率变换电路,连接所述功率变换电路的输出整流滤波电路,连接所述输出整流滤波电路和所述脉冲宽度调制控制电路的采样及隔离反馈电路,其特征在于,所述反激式开关电源还包括:
连接所述输出整流滤波电路和所述脉冲宽度调制控制电路,在所述输出整流滤波电路的任一组输出电压出现过压时输出过压信号给所述脉冲宽度调制控制电路以控制所述脉冲宽度调制控制电路停止工作的过压保护电路。
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反激式开关电源,其特征在于,所述输出整流滤波电路包括三组输出电压,所述三组输出电压分别是+5V、+12V、+24V。
3.如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反激式开关电源,其特征在于,所述输入滤波整流电路包括:由第一二极管D1、第二二极管D2、第三二极管D3和第四二极管D4组成的桥式整流桥UR、保险丝F1、压敏电阻RV1、共模电感LF1、第一共模电容CY1、第二共模电容CY2、差模电容CX1和热敏电阻RT;
所述保险丝F1的第一端连接火线端子,所述保险丝F1的第二端连接所述共模电感LF1的第一端,所述共模电感LF1的第二端连接零线端子,所述压敏电阻RV1连接在所述共模电感LF1第一端和第二端之间,所述共模电感LF1的第三端通过所述第一共模电容CY1连接机壳,所述共模电感LF1的第四端通过所述第二共模电容CY2连接机壳,所述差模电容CX1连接在所述共模电感LF1的第三端和第四端之间,所述差模电容CX1的第一端连接所述桥式整流桥UR的火线输入端,所述差模电容CX1的第二端通过所述热敏电阻RT连接所述桥式整流桥UR的零线输入端,所述差模电容CX1的第一端和第二端还连接所述脉冲宽度调制控制电路,所述整流桥UR的正输出端连接所述功率变换电路,所述整流桥UR的负输出端接地。
4.如权利要求3所述的反激式开关电源,其特征在于,所述脉冲宽度调制控制电路包括:第一电阻R1、第二电阻R2、第三电阻R3、第四电阻R4、第五电阻R5、第六电阻R6、第七电阻R7、第八电阻R8、第九电阻R9、第十电阻R10、第十一电阻R11、第十二电阻R12、第一电容C1、第二电容C2、第三电容C3、第四电容C4、第五电容C5、第五二极管D5、第六二极管D6、第七二极管D7、第一稳压二极管ZD1、第二稳压二极管ZD2、第一光耦的光敏三极管U1A、第二光耦的光敏三极管U2A和型号为OB5269的PWM控制器U1;
所述第五二极管D5的阳极连接所述差模电容CX1的第一端,所述第五二极管D5的阴极顺次通过所述第一电阻R1和所述第二电阻R2连接所述PWM控制器U1的高压引脚,所述第六二极管D6的阳极连接所述差模电容CX1的第二端,所述第六二极管D6的阴极顺次通过所述第三电阻R3和所述第四电阻R4连接所述PWM控制器U1的高压引脚,所述第五电阻R5、第六电阻R6、第七电阻R7和第八电阻R8串联后的一端连接所述差模电容CX1的第二端,串联后的另一端连接所述PWM控制器U1的过温/过压保护引脚,所述第一电容C1与所述第十电阻R10并联且并联后的一端连接等电势,并联后的另一端连接所述PWM控制器U1的过温/过压保护引脚,所述PWM控制器U1的反馈输入引脚连接所述第十一电阻R11的第一端和所述第四电容C4的第一端,所述第十一电阻R11的第二端连接所述第二稳压二极管ZD2的阴极和所述光敏三极管U1A的集电极,所述第二稳压二极管ZD2的阳极、光敏三极管U1A的发射极和第四电容C4的第二端连接等电势,所述PWM控制器U1的电流采样引脚通过所述第五电容C5连接等电势,所述PWM控制器U1的电流采样引脚还通过所述第十二电阻R12连接所述光敏三极管U2A的集电极,所述光敏三极管U2A的发射极连接直流电,所述PWM控制器U1的电流采样引脚还连接所述功率变换电路13,所述PWM控制器U1的接地引脚连接等电势,所述PWM控制器U1的电源引脚通过所述第九电阻R9连接所述第七二极管D7的阴极,所述第七二极管D7的阳极连接直流电,所述PWM控制器U1的电源引脚连接所述第一稳压二极管ZD1的阴极、所述第二电容C2的第一端和所述第三电容C3的第一端,所述第一稳压二极管ZD1的阳极、所述第二电容C2的第二端和所述第三电容C3的第二端连接等电势,所述PWM控制器U1的门极驱动引脚连接所述功率变换电路13。
5.如权利要求4所述的反激式开关电源,其特征在于,所述功率变换电路包括:变压器T1的第一初级线圈和第二初级线圈,第六电容C6、第七电容C7、第八电容C8、第九电容C9、第十电容C10、第二十五电容C25、第十三电阻R13、第十四电阻R14、第十五电阻R15、第十六电阻R16、第十七电阻R17、第十八电阻R18、第十九电阻R19、第二十电阻R20、第二十一电阻R21、第二十二电阻R22、第二十三电阻R23、第二十四电阻R24、第二十五电阻R25、第二十六电阻R26、第二十七电阻R27、第二十八电阻R28、第二十九电阻R29、第六电容C6、第七电容C7、第八电容C8、第九电容C9、第十电容C10、第八二极管D8、第九二极管D9、PNP型的第一三极管Q1、N型的MOS管Q2;
所述第一三极管Q1的发射极连接所述MOS管Q2的栅极,并通过所述第十三电阻R13连接所述PWM控制器U1的门极驱动引脚,所述第一三极管Q1的基极通过所述第十四电阻R14连接所述PWM控制器U1的门极驱动引脚,所述第一三极管Q1的集电极连接所述第十六电阻R16的第一端,所述第十六电阻R16的第二端通过所述第十七电阻R17连接所述PWM控制器U1的电流采样引脚,所述第十八电阻R18、第十九电阻R19、第二十电阻R20、第二十一电阻R21和第二十二电阻R22相互并联,且并联后的一端连接所述第十六电阻R16的第二端和所述MOS管Q2的源极,并联后的另一端连接等电势,所述MOS管Q2的栅极还通过所述第十五电阻R15连接所述MOS管Q2的源极,所述MOS管Q2的源极顺次通过所述第二十六电阻R26和所述第八电容C8连接所述MOS管Q2的漏极,所述MOS管Q2的漏极还连接所述第九二极管D9的阳极和所述第一初级线圈的第二端,所述第二十四电阻R24和所述第二十五电阻R25并联且并联后的一端连接所述第九二极管D9的阴极,并联后的另一端通过所述第七电容C7连接所述第一初级线圈的第一端,所述第二十三电阻R23并联在所述第一初级线圈的第一端和所述第九二极管D9的阴极之间,所述第一初级线圈的第一端还通过所述第六电容C6连接等电势,所述第一初级线圈的第一端还连接所述整流桥UR的正输出端,所述第二初级线圈的第一端通过所述第二十七电阻R27连接所述第八二极管D8的阳极,所述第八二极管D8的阴极连接直流电,所述第九电容C9和所述第二十八电阻R28串联后,并联在所述第八二极管D8的阳极和阴极之间,所述第二初级线圈的第二端通过所述第二十九电阻R29连接等电势,所述第十电容C10的第一端连接所述第八二极管D8的阴极,所述第十电容C10的第二端连接等电势,所述第二十五电容C25的第一端连接等电势,所述第二十五电容C25的第二端接地。
6.如权利要求5所述的反激式开关电源,其特征在于,所述输出整流滤波电路包括:变压器T1的第一次级线圈、第二次级线圈和第三次级线圈、第十二极管D10、第十一二极管D11、第十二二极管D12、第十三二极管D13、第十四二极管D14、第十五二极管D15、第十一电容C11、第十二电容C12、第十三电容C13、第十四电容C14、第十五电容C15、第十六电容C16、第十七电容C17、第十八电容C18、第十九电容C19、第二十电容C20、第二十一电容C21、第二十二电容C22、第二十三电容C23、第二十四电容C24、第三十电阻R30、第三十一电阻R31、第三十二电阻R32、第三十三电阻R33、第三十四电阻R34、第三十五电阻R35、第三十六电阻R36、第三十七电阻R37、第三十八电阻R38、第一电感L1、第二电感L2、第三电感L3;
所述第十二极管D10的阳极连接所述第一次级线圈的第一端,所述第十一二极管D11的阳极连接所述第一次级线圈的第一端,所述第三十电阻R30与所述第三十一电阻R31并联后的一端连接所述第一次级线圈的第一端,并联后的另一端通过所述第十一电容C11连接所述第一电感L1的第一端,所述第十二极管D10的阴极和所述第十一二极管D11的阴极分别连接所述第一电感L1的第一端,所述第十二电容C12连接在所述第一电感L1的第一端与地之间,所述第十三电容C13连接在所述第一电感L1的第一端与地之间,所述第十四电容C14连接在所述第一电感L1的第二端与地之间,所述第十五电容C15连接在所述第一电感L1的第二端与地之间,所述第三十一电阻R31连接在所述第一电感L1的第二端与地之间,所述第三十一电阻R31与所述第一电感L1的第二端连接的一端还作为所述输出整流滤波电路14的+24V的输出而连接所述过压保护电路,所述第一次级线圈的第二端连接所述第二次级线圈的第一端,所述第十二二极管D12的阳极连接所述第二次级线圈的第一端,所述第十三二极管D13的阳极连接所述第二次级线圈的第一端,所述第三十二电阻R32与所述第三十三电阻R33并联后的一端连接所述第二次级线圈的第一端,并联后的另一端通过所述第十六电容C16连接所述第二电感L2的第一端,所述第十二二极管D12的阴极和所述第十三二极管D13的阴极分别连接所述第二电感L2的第一端,所述第十七电容C17连接在所述第二电感L2的第一端与地之间,所述第十八电容C18连接在所述第二电感L2的第一端与地之间,所述第十九电容C19连接在所述第二电感L2的第二端与地之间,所述第二十电容C20连接在所述第二电感L2的第二端与地之间,所述第三十四电阻R34连接在所述第二电感L2的第二端与地之间,所述第三十四电阻R34与所述第二电感L2的第二端连接的一端还作为所述输出整流滤波电路的+12VS的输出而连接所述采样及隔离反馈电路和所述过压保护电路,所述第二电感L2的第一端作为所述输出整流滤波电路的+12VP的输出而连接所述采样及隔离反馈电路,所述第二次级线圈的第二端连接所述第三次级线圈的第一端,所述第十四二极管D14的阳极连接所述第三次级线圈的第一端,所述第十五二极管D15的阳极连接所述第三次级线圈的第一端,所述第三十五电阻R35与所述第三十六电阻R36并联后的一端连接所述第三次级线圈的第一端,并联后的另一端通过所述第二十一电容C21连接所述第三电感L3的第一端,所述第十四二极管D14的阴极和所述第十五二极管D15的阴极分别连接所述第三电感L3的第一端,所述第二十二电容C22连接在所述第三电感L3的第一端与地之间,所述第二十三电容C23 连接在所述第三电感L3的第二端与地之间,所述第二十四电容C24连接在所述第三电感L3的第二端与地之间,所述第三十八电阻R38连接在所述第三电感L3的第二端与地之间,所述第三十八电阻R38与所述第三电感L3的第二端连接的一端还作为所述输出整流滤波电路的+5V的输出而连接所述采样及隔离反馈电路和所述过压保护电路,所述第三电感L3的第一端作为所述输出整流滤波电路的+5VSB的输出而连接所述采样及隔离反馈电路和所述过压保护电路,所述第三次级线圈的第二端接地。
7.如权利要求6所述的反激式开关电源,其特征在于,所述采样及隔离反馈电路包括:第三十九电阻R39、第四十电阻R40、第四十一电阻R41、第四十二电阻R42、第四十三电阻R43、第四十四电阻R44、第四十五电阻R45、第四十六电阻R46、第二十六电容C26、第二十七电容C27、第一光耦的发光二极管U1B、型号为TL431的可控精密稳压源Q3;
所述发光二极管U1B的阳极通过所述第三十九电阻R39连接所述输出整流滤波电路的+12VP的输出,还通过所述第四十电阻R40连接所述输出整流滤波电路的+5VSB的输出,还通过所述第四十一电阻R41连接所述发光二极管U1B的阴极,所述发光二极管U1B的阴极还连接所述可控精密稳压源Q3的阴极,还连接所述第二十六电容C26的第一端,还连接所述第二十七电容C27的第一端,所述可控精密稳压源Q3的阳极接地,所述可控精密稳压源Q3的参考端通过所述第四十五电阻R45接地,所述可控精密稳压源Q3的参考端还通过所述第四十六电阻R46接地,所述第二十六电容C26的第二端通过所述第四十二电阻R42连接所述输出整流滤波电路的+12VS的输出,所述第二十六电容C26的第二端还通过所述第四十三电阻R43连接所述输出整流滤波电路的+5V的输出,所述第二十七电容C27的第二端通过所述第四十四电阻R44连接所述第二十六电容C26的第二端和所述可控精密稳压源Q3的参考端。
8.如权利要求7所述的反激式开关电源,其特征在于,所述过压保护电路包括:第二光耦的发光二极管U2B、NPN型的第二三极管Q4、第四十七电阻R47、第四十八电阻R48、第四十九电阻R49、第二十八电容C28、第十六二极管D16、第十七二极管D17、第十八二极管D18、第三稳压二极管ZD3、第四稳压二极管ZD4、第五稳压二极管ZD5;
所述发光二极管U2B的阳极通过所述第四十七电阻R47连接所述输出整流滤波电路的+5VSB的输出,所述发光二极管U2B的阴极连接所述第二三极管Q4的集电极,所述第二三极管Q4的发射极接地,所述第二三极管Q4的基极通过所述第二十八电容C28接地,并通过所述第四十九电阻R49接地,并通过所述第四十八电阻R48连接所述第十六二极管D16的阴极、所述第十七二极管D17的阴极和所述第十八二极管D18的阴极,所述第十六二极管D16的阳极连接所述第三稳压二极管ZD3的阳极,所述第十七二极管D17的阳极连接所述第四稳压二极管ZD4的阳极,所述第十八二极管D18的阳极连接所述第五稳压二极管ZD5的阳极,所述第三稳压二极管ZD3的阴极连接所述输出整流滤波电路的+5V的输出,所述第四稳压二极管ZD4的阴极连接所述输出整流滤波电路的+12VS的输出,所述第五稳压二极管ZD5的阴极连接所述输出整流滤波电路的+24V的输出。
CN201720149187.0U 2017-02-17 2017-02-17 一种反激式开关电源 Active CN206595908U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720149187.0U CN206595908U (zh) 2017-02-17 2017-02-17 一种反激式开关电源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720149187.0U CN206595908U (zh) 2017-02-17 2017-02-17 一种反激式开关电源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206595908U true CN206595908U (zh) 2017-10-27

Family

ID=60128988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1720149187.0U Active CN206595908U (zh) 2017-02-17 2017-02-17 一种反激式开关电源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206595908U (zh)

Cited By (5)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6787853A (zh) * 2017-02-17 2017-05-31 合肥惠科金扬科技有限公司 一种反激式开关电源
CN108023333A (zh) * 2018-01-31 2018-05-11 常州斯坦博电子科技有限公司 负载短路保护电源电路
CN110611358A (zh) * 2019-11-11 2019-12-24 广州极飞科技有限公司 供电电路和充电设备
CN110957788A (zh) * 2019-12-24 2020-04-03 广州极飞科技有限公司 供电电路和充电设备
CN116359603A (zh) * 2023-03-29 2023-06-30 江苏斯菲尔电气股份有限公司 一种三相电能表电路

Cited By (7)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6787853A (zh) * 2017-02-17 2017-05-31 合肥惠科金扬科技有限公司 一种反激式开关电源
CN106787853B (zh) * 2017-02-17 2024-05-24 合肥惠科金扬科技有限公司 一种反激式开关电源
CN108023333A (zh) * 2018-01-31 2018-05-11 常州斯坦博电子科技有限公司 负载短路保护电源电路
CN110611358A (zh) * 2019-11-11 2019-12-24 广州极飞科技有限公司 供电电路和充电设备
CN110957788A (zh) * 2019-12-24 2020-04-03 广州极飞科技有限公司 供电电路和充电设备
CN116359603A (zh) * 2023-03-29 2023-06-30 江苏斯菲尔电气股份有限公司 一种三相电能表电路
CN116359603B (zh) * 2023-03-29 2023-10-24 江苏斯菲尔电气股份有限公司 一种三相电能表电路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206595908U (zh) 一种反激式开关电源
CN106655431B (zh) 一种自动调节电流充电器电路
CN206323126U (zh) 一种具有自复位功能的ac过压保护电路
CN106533215B (zh) 一种监控设备供电稳压电源装置
CN207801762U (zh) 远程供电局端机电路及远程供电局端机
CN106787853A (zh) 一种反激式开关电源
CN103872747A (zh) 一种12v直流不间断电源系统
CN101494388B (zh) 多电源输入变换器装置及不断电电源供应系统
CN102810986B (zh) 一种串联拓扑led开关电源电路
CN202750021U (zh) 一种将交流电转换成直流电的转换器
CN104953541B (zh) 一种过电压保护装置
CN204392101U (zh) Ac/dc电路及开关电源
CN201893714U (zh) 一种多路输出开关电源
CN207866270U (zh) 一种用于温湿度采集器的交直流宽压供电和电源保护电路
CN203104307U (zh) 一种可控共地电源电路
CN209642563U (zh) 一种按摩椅及其电源电路
CN206530977U (zh) 一种led应急照明控制装置
CN209198534U (zh) 一种过零检测电路及装置
CN205265546U (zh) 电源适配器
CN209593816U (zh) 线性稳压电路及稳压电源系统
CN209787064U (zh) 一种智能电源装置
CN2593256Y (zh) 交直流输入的计算机保护电源
CN209104881U (zh) 一种自动切换充放电方式的智能充电器
CN110417274A (zh) 一种低负载时芯片可自动关断的开关电源
CN209488239U (zh) 一种双接口不同输出的快充电源电路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