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209472598U - 电池测试装置 - Google Patents

电池测试装置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209472598U
CN209472598U CN201822213411.5U CN201822213411U CN209472598U CN 209472598 U CN209472598 U CN 209472598U CN 201822213411 U CN201822213411 U CN 201822213411U CN 209472598 U CN209472598 U CN 209472598U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battery
probe
conduction panel
cathode
mounting portion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Active
Application number
CN201822213411.5U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钱立伟
冯治华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Wuxi Utmolight Technology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Svolt Energy Technology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Svolt Energy Technology Co Ltd filed Critical Svolt Energy Technology Co Ltd
Priority to CN201822213411.5U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209472598U/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209472598U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209472598U/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Classifications

    • YGENERAL TAGGING OF NEW TECHNOLOGICAL DEVELOPMENTS; GENERAL TAGGING OF CROSS-SECTIONAL TECHNOLOGIES SPANNING OVER SEVERAL SECTIONS OF THE IPC; TECHNICAL SUBJECTS COVERED BY FORMER USPC CROSS-REFERENCE ART COLLECTIONS [XRACs] AND DIGESTS
    • Y02TECHNOLOGIES OR APPLICATIONS FOR MITIGATION OR ADAPTATION AGAINST CLIMATE CHANGE
    • Y02EREDUCTION OF GREENHOUSE GAS [GHG] EMISSIONS, RELATED TO ENERGY GENERATION, TRANSMISSION OR DISTRIBUTION
    • Y02E10/00Energy generation through renewable energy sources
    • Y02E10/50Photovoltaic [PV] energy

Landscapes

  • Tests Of Electric Status Of Batteries (AREA)

Abstract

本实用新型提供了一种电池测试装置,该电池测试装置包括探针安装部和位于探针安装部上方的电池安装部,以及磁性件,其中,探针安装部用于安装正极探针和负极探针,电池安装部包括安装于探针安装部上的固定部,以及经由弹性装置吊装于固定部上的电池承托部,在电池承托部上构造有被吸附部,磁性件可搁置在探针安装部的位于电池承托部下方的位置,被吸附部受磁性件吸引而拉伸弹性装置,并使电池随动于电池承托部以使电池正负极分别与对应的探针导通,从而通过电池模模拟器对电池进行测试。本实用新型所述的电池测试装置,通过将正极探针和负极探针均设置在电池的底部,能够从根本上避免了现有技术中因探针对光源的遮挡而导致的测试精度问题。

Description

电池测试装置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电池测试设备技术领域,特别涉及一种电池测试装置。
背景技术
目前,太阳能光伏测试(简称IV测试)是太阳能电池测试中的重要组成部分,在对太阳能电池片进行IV测试时,需要使用负压将太阳能电池片进行固定,并在电池片上方设置探针固定板,正极探针和负极探针均设置在弹针固定板上,外部光源由电池板的上方照到电池片上。
在外部驱动力的作用下,探针固定板会向下移动,使得其上的正极探针与负极探针分别与电池片的电机相联接,从而引出电流。其中,位于电池片上方的探针对光源进行部分遮挡,从而影响测试的精度。另外,由于用于试验的电池片的大小不同,所以,对电池片进行固定的夹具也不同,导致同一个测试平台的夹具通用性差,需要手动对准才能完成测试,使得测试的时间长,而且,由于手动的干预而产生的接触,也可能影响测试精度和效率。
实用新型内容
有鉴于此,本实用新型旨在提出一种电池测试装置,以能够便于对电池进行测试,并具有较高的测量精度。
为达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是这样实现的:
一种电池测试装置,以通过电池模模拟器对电池的性能进行检测,于所述电池的上表面照射有光源,于所述电池的下表面上构造有电池正极和电池负极,所述电池测试装置包括:
探针安装部,于所述探针安装部上固设有与所述电池模拟器的正极和负极分别导通的正极探针和负极探针;
电池安装部,位于所述探针安装部上方,所述电池安装部包括定位安装于所述探针安装部上方的固定部,以及经由弹性装置吊装于所述固定部下方的电池承托部;于所述固定部上构造有光线过孔,所述光源发射的光线经由所述光线过孔照射于所述电池的上表面上;所述电池承托部上构造有被吸附部,因所述电池于所述电池承托部上的安装,所述电池正极位于所述正极探针上方、且所述电池负极位于所述负极探针上方;
吸附部,可搁置于所述探针安装部的位于所述电池承托部下方的位置,所述被吸附部受所述磁性件吸引而拉伸所述弹性装置,并使所述电池随动于所述电池承托部以使所述电池正极与所述正极探针导通、且所述电池负极与所述负极探针导通。
进一步的,所述探针安装部被构造为水平布置的绝缘板,于所述绝缘板上穿设有竖直布置的多个所述正极探针和多个所述负极探针,于所述绝缘板的下方固设有水平布置、且与所述电池模拟器的正极和负极分别导通的正极导通板和负极导通板,所述正极导通板与多个所述正极探针导通,且所述负极导通板与多个所述负极探针导通。
进一步的,所述正极导通板和所述负极导通板于所述探针安装部上的设置高度不同。
进一步的,于所述绝缘板的两侧分别卡接有卡接件,于两个所述卡接件上分别构造有卡接槽,其一所述卡接槽内卡装有所述正极导通板,另一的所述卡接槽内卡装有所述负极导通板。
进一步的,所述正极导通板呈“L”形。
进一步的,所述负极导通板包括并排且间隔布置的多个纵向导通板,以及正交于所述纵向导通板、并分别与各所述纵向导通板连通的横向导通板,于所述纵向导通板和所述横向导通板上均固连有所述负极探针。
进一步的,所述固定部包括彼此对置且均沿所述电池长度方向延伸布置的两根横梁,以及连接于两根所述横梁之间、且与所述横梁正交布置的两根纵梁,所述固定部通过所述横梁固设于所述探针安装部上,所述电池承托部吊装于所述纵梁上,且至少其一的所述纵梁被构造为具有沿所述横梁延伸方向的滑动。
进一步的,所述电池承托部包括成对布置、且分别安装于各所述纵梁上的托杆,两个所述托杆均平行于纵梁布置,且于两个所述托杆上均构造有卡槽,两个所述卡槽相向布置,以可对所述电池的两端分别构成卡置。
进一步的,所述磁性件为匹配于所述托杆数量设置的两个。
进一步的,于所述绝缘板和所述横梁之间设有对所述横梁构成支撑的支撑柱,于所述横梁、所述支撑柱和所述绝缘板上对应布置有连接孔,所述横梁通过穿设于所述连接孔中的连接件固设于所述绝缘板上,所述正极导通板和所述绝缘板之间,以及所述负极导通板和所述绝缘板之间均为可拆卸连接。
相对于现有技术,本实用新型具有以下优势:
(1)本实用新型所述的电池测试装置,通过磁性件对电池承托部上被吸附部的吸引而拉伸弹性装置,在电池承托部的作用下电池下移并压紧探针,使电池的正极与正极探针导通,电池负极与负极探针导通,以将电池内部电流的输出到电池模模拟器进行测试。其中,通过磁性件对被吸附部之间的磁性吸引力作为驱使电池移动的动力,其结构简单,容易实现。而弹性装置在电池承托部移动的过程中拉伸,并在失去磁性吸引力时弹性复位,从而满足电池在初始状态和导通状态下在固定部上的吊装。同时,通过将正极探针和负极探针均设置在电池的底部,能够从根本上避免了现有技术中因探针对光源的遮挡而导致的测试精度问题。
(2)绝缘板对正极探针和负极探针进行安装,可防止电池内的电流由绝缘板导出,从而有利于提高测试的准确性。正极导通板和负极导通板分别与对应的探针导通,可在各探针的另一端与电池发生连接时,直接将电流导出,提高电池与正极导通板和负极导通板之间的快速连接。
(3)正极导通板和负极导通板之间存在位置差,可防止两者因距离过近而导致的电池短路而造成的测试无法进行,在一定程度上提高测试的安全性。
(4)卡接部通过其上的卡槽,可将绝缘件与正极导通板,绝缘件与负极导通板进行连接和固定,其结构简单,且便于安装。
(5)正极导通板和负极导通板的结构形式的设置,可提高两者与电池之间的连接效果,便于将电池内的电流进行导出,从而有利于提高测试的效果。
(6)通过纵梁在横梁上的滑动可实现对不同大小的电池进行吊装,其结构简单,并具有较好的通用性。
(7)托杆通过卡槽对电池进行固定,其对电池上表面的遮盖面积小,且容易在纵梁上进行吊装。
(8)磁性件设置为两个,可对两个托杆上的被吸附部进行磁力吸引,有利于保持电池向下移动过程中的稳定性。
(9)通过支撑柱实现绝缘板在横梁上的安装,其安装方式简单,容易操作实现。另外,可拆卸连接也便于各部件之间的调整,以满足不同大小的电池的测试。
附图说明
构成本实用新型的一部分的附图用来提供对本实用新型的进一步理解,本实用新型的示意性实施例及其说明用于解释本实用新型,并不构成对本实用新型的不当限定。在附图中:
图1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所述的电池测试装置的结构示意图;
图2为图1的正视图;
图3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所述的正极导通板和负极导通板的结构示意图;
附图标记说明:
1-横梁,2-电池,3-纵梁,4-磁性板,5-负极探针,6-负极导通板,7-绝缘板,8-正极导通板,9-正极探针,10-托杆,11-支撑柱,12-卡接件,13-弹簧。
具体实施方式
需要说明的是,在不冲突的情况下,本实用新型中的实施例及实施例中的特征可以相互组合。
下面将参考附图并结合实施例来详细说明本实用新型。
本实施例涉及一种电池测试装置,以通过电池模拟器对电池的性能进行检测,在电池的上表面照射有光源,并在电池的下表面上构造有电池正极和电池负极。该电池测试装置包括探针安装部和位于探针安装部上方的电池安装部。
其中,探针安装部上固设有与电池模拟器的正极和负极分别导通的正极探针和负极探针。电池安装部包括定位安装于探针安装部上的固定部,以及经由弹性装置吊装于固定部下方的电池承托部。在固定部上构造有光线过孔,光源发射的光线经由光线过孔照射在电池的上表面。另外,在电池承托部上构造有被吸附部,因电池在电池承托部上的安装,电池正极位于正极探针上方、且电池负极位于负极探针上方。
该电池测试装置还包括磁性件,磁性件可搁置在探针安装部的位于电池承托部下方的位置,被吸附部受磁性件吸引而拉伸弹性装置,并使电池随动于电池承托部以使电池正极与正极探针导通、且电池负极与负极探针导通,从而通过电池模模拟器对电池进行测试。
基于以上设计思想,并结合图1和图2中所示的,待检测的电池2整体成矩形,其可为现有技术中的晶硅、薄膜电池以及钙钛矿太阳能电池等中的一种。前述的电池安装部中的固定部包括彼此对置且均沿电池长度方向延伸布置的两根横梁1,以及连接于两根横梁1之间、且与横梁1正交布置的两根纵梁3。前述的探针安装部固设在横梁1上,而电池承托部吊装于纵梁3上,前述的光线过孔由两横梁1和两纵梁3围构而成。
由于测试的电池的大小不同,为提高该测试装置的通用性,实现对不同大小的电池2进行测试,本实施例中的至少其一的纵梁3被构造为具有沿横梁1 延伸方向的滑动,以通过两纵梁3之间的间隙与电池2的长度或者宽度相适配。
具体来讲,在两纵梁3的两端分别形成有外凸的支撑板,并在各支撑板上分别开始有通孔。对应于各通孔,在两横梁1上的分别构造有沿其长度延伸布置的安装板,且在安装板上构造有沿其长度延伸的安装孔,根据电池2的规格,可调整两纵梁3之间的间隙,并通过多个穿设在各通孔和对应安装孔内的螺栓进行固定。
如图2中所示,前述电池承托部包括成对布置、且分别安装于各纵梁3上的托杆10,两个托杆10均平行于纵梁布置,并通过分置在各托杆10上的两个弹簧13吊装在纵梁3上,此处的弹簧13即为前述的弹性机构,且在两个托杆 10上均构造有卡槽,两个卡槽相向布置电池2的两端分别卡置在对应端的卡槽内,以实现在纵梁3上的安装。此处,通过托杆10对电池2进行安装,其对光源的遮挡小,从而有利于对电池2在光源下的特性进行测试,并确保测试的精度较高。
继续结合图2,前述的探针安装部被构造为水平布置的绝缘板7,多个正极探针9和负极探针5穿设有竖直固定在绝缘板7上,且各正极探针9和负极探针5的顶端与电池2的下表面间距布置。本实施例中,采用绝缘板7可确保电池2内的电流只能经由正极探针9和负极探针5导出,从而提高电池模拟器接收电池2电流的全面性和测试结果的准确性。在此值得注意的是,多个正极探针9和负极探针5伸出绝缘板7上表面的长度相同,以便于在电池2移动到位后,将电池2内的电流导出。
在绝缘板7的下方固设有水平布置、且与电池模拟器的正极和负极分别导通的正极导通板8和负极导通板6,其中,正极导通板8和绝缘板7之间,以及负极导通板6和绝缘板7之间均为可拆卸连接。
本实施例中,正极导通板8和负极导通板6的具体结构如图3中所示,正极导通板8整体呈“L”形,负极导通6板包括并排且间隔布置的多个纵向导通板,以及正交于纵向导通板、并分别与各纵向导通板连通的横向导通板。且在正极导通板8和负极导通板6上分别构造有探针安装孔,多个正极探针9和负极探针5分别安装在正极导通板8和负极导通板6相对应,正极导通板8与多个正极探针9导通,且负极导通板6与多个负极探针5导通,从而便于电池模模拟器进行测试。在此值得注意的是,本实施例中的正极导通板8和负极导通板6的形状可为任意其他形状。
而且,作为优选的,本实施例中的正极导通板8和负极导通板6均采用高导电材料制成,且一次加工成型,加工过程不会产生焊点,可在一定程度上减少接触电阻,从而有利于确保测试的精度。
此外,为防止因正极导通板8和负极导通板6之间的间距过小而导致的短路,本实施例中,正极导通板8和负极导通板6在绝缘板7上的设置高度不同。具体结构如2图中所示,正极导通板8和负极导通板6的底面处于同一平面,而正极导通板8的上表面低于负极导通板6的上表面。与此相应的,各正极探针9伸出绝缘板7底部的长度长于负极探针5的长度,以保持与正极导通板8 之间的连接,如此设置,可为正极导通板8和负极导通板6预留出足够的绝缘距离。
为便于绝缘板7与正极导通板8和负极导通板6之间的连接,本实施例中,在绝缘板7的两侧分别卡接有卡接件12,并在两个卡接件12上分别构造有卡接槽,卡接槽的具体形状如图2中所示,各卡接槽包括上下布置的上卡槽和下卡槽,绝缘板7的两端分别卡接在两卡接件的上卡槽内,正极导通板8卡接在与正极探针9同侧设置的卡接件12内的下卡槽内,而负极导通板6卡接固定在另一卡接件12的下卡槽内。
如图1中所示,为了实现绝缘板7和正极导通板8以及负极导通板6的固定,在绝缘板7和横梁1之间设有对横梁1构成支撑的支撑柱11,具体结构上,在横梁1、支撑柱11和卡接件12上对应布置有连接孔,卡接件12通过穿设于连接孔中的连接件固连于横梁1上,以实现绝缘板7和正极导通板8以及负极导通板6在横梁1上的固定。当然,除了使用卡接件12对绝缘板7和正极导通板8、负极导通板6进行固定外,也可将绝缘板7和正极导通板8、负极导通板 6之间固定在横梁1上,以达到相同的使用效果。
前述的磁性件为磁性板4,且磁性板4匹配托杆10数量设置的两个,前述的被吸附部为构造在两托杆10底面上的条状板,该条状板由磁性材料制成,以可被磁性板吸引,如该条状板由铁制成。两磁性板4均搁置在绝缘板7上,并位于各托杆10的下方,以可对条状板进行磁力的吸引,此处的两磁性板4沿纵梁3的长度方向延伸布置,以增大磁性吸附面积,从而有利于提高磁性板4的磁力效果。
在此值得注意的是,被吸附部还可为托杆10,即将托杆10设置成由可被磁性板4吸附的磁性材料制成,以达到相同的使用效果。
本实施例中所示的电池测试装置,磁性板4对托杆10上条状板的吸引而拉伸弹簧13,并使电池2随动于托杆10而下移并压紧对应的探针,使电池2的正极与正极探针9导通,电池2的负极与负极探针5导通,从而将电池2内部电流的输出到电池模模拟器进行测试。其中,采用磁性板4随条状板的磁力吸引力作为驱使电池2移动的动力,其结构简单,容易实现。弹簧13可在托杆10移动的过程中拉伸,并可在失去磁性吸引力时弹性复位,从而满足电池2在初始状态和导通状态下在纵梁3上的吊装。同时,通过将正极探针9和负极探针5均设置在电池2的底部,从根本上避免了现有技术中因探针对光源的遮挡而导致的测试精度问题。
以上所述仅为本实用新型的较佳实施例而已,并不用以限制本实用新型,凡在本实用新型的精神和原则之内,所作的任何修改、等同替换、改进等,均应包含在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之内。

Claims (10)

1.一种电池测试装置,以通过电池模拟器对电池(2)的性能进行检测,于所述电池(2)的上表面照射有光源,于所述电池(2)的下表面上构造有电池正极和电池负极,其特征在于,所述电池测试装置包括:
探针安装部,于所述探针安装部上固设有与所述电池模拟器的正极和负极分别导通的正极探针(9)和负极探针(5);
电池安装部,位于所述探针安装部上方,所述电池安装部包括定位安装于所述探针安装部上方的固定部,以及经由弹性装置吊装于所述固定部下方的电池承托部;于所述固定部上构造有光线过孔,所述光源发射的光线经由所述光线过孔照射于所述电池(2)的上表面上;所述电池承托部上构造有被吸附部,因所述电池(2)于所述电池承托部上的安装,所述电池正极位于所述正极探针(9)上方、且所述电池负极位于所述负极探针(5)上方;
磁性件,可搁置于所述探针安装部的位于所述电池承托部下方的位置,所述被吸附部受所述磁性件吸引而拉伸所述弹性装置,并使所述电池(2)随动于所述电池承托部以使所述电池正极与所述正极探针(9)导通、且所述电池负极与所述负极探针(5)导通。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电池测试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探针安装部被构造为水平布置的绝缘板(7),于所述绝缘板(7)上穿设有竖直布置的多个所述正极探针(9)和多个所述负极探针(5),于所述绝缘板(7)的下方固设有水平布置、且与所述电池模拟器的正极和负极分别导通的正极导通板(8)和负极导通板(6),所述正极导通板(8)与多个所述正极探针(9)导通,且所述负极导通板(6)与多个所述负极探针(5)导通。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电池测试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正极导通板(8)和所述负极导通板(6)于所述探针安装部上的设置高度不同。
4.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电池测试装置,其特征在于:于所述绝缘板(7)的两侧分别卡接有卡接件(12),于两个所述卡接件(12)上分别构造有卡接槽,其一所述卡接槽内卡装有所述正极导通板(8),另一的所述卡接槽内卡装有所述负极导通板(6)。
5.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电池测试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正极导通板(8)呈“L”形。
6.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电池测试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负极导通板(6)包括并排且间隔布置的多个纵向导通板,以及正交于所述纵向导通板、并分别与各所述纵向导通板连通的横向导通板,于所述纵向导通板和所述横向导通板上均固连有所述负极探针(5)。
7.根据权利要求2至6中任一项所述的电池测试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固定部包括彼此对置且均沿所述电池(2)长度方向延伸布置的两根横梁(1),以及连接于两根所述横梁(1)之间、且与所述横梁(1)正交布置的两根纵梁(3),所述固定部通过所述横梁(1)固设于所述探针安装部上,所述电池承托部吊装于所述纵梁(3)上,且至少其一的所述纵梁(3)被构造为具有沿所述横梁(1)延伸方向的滑动。
8.根据权利要求7所述的电池测试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电池承托部包括成对布置、且分别安装于各所述纵梁(3)上的托杆(10),两个所述托杆(10)均平行于纵梁(3)布置,且于两个所述托杆(10)上均构造有卡槽,两个所述卡槽相向布置,以可对所述电池(2)的两端分别构成卡置。
9.根据权利要求8所述的电池测试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磁性件为匹配于所述托杆(10)数量设置的两个。
10.根据权利要求7所述的电池测试装置,其特征在于:于所述绝缘板(7)和所述横梁(1)之间设有对所述横梁(1)构成支撑的支撑柱(11),于所述横梁(1)、所述支撑柱(11)和所述绝缘板(7)上对应布置有连接孔,所述横梁(1)通过穿设于所述连接孔中的连接件固设于所述绝缘板(7)上,所述正极导通板(8)和所述绝缘板(7)之间,以及所述负极导通板(6)和所述绝缘板(7)之间均为可拆卸连接。
CN201822213411.5U 2018-12-26 2018-12-26 电池测试装置 Active CN209472598U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822213411.5U CN209472598U (zh) 2018-12-26 2018-12-26 电池测试装置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822213411.5U CN209472598U (zh) 2018-12-26 2018-12-26 电池测试装置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209472598U true CN209472598U (zh) 2019-10-08

Family

ID=68091082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1822213411.5U Active CN209472598U (zh) 2018-12-26 2018-12-26 电池测试装置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209472598U (zh)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202159074U (zh) 一种太阳电池通电测试装置
CN204694813U (zh) 一种贴片二极管高温测试装置
CN203117290U (zh) 电阻测试治具
CN202177643U (zh) 一种锂离子电池内阻电压检测夹具
CN209472598U (zh) 电池测试装置
CN209746008U (zh) 一种可快速检测led灯和排插的治具
CN102288889A (zh) 太阳能电池板的测试夹具、测试系统
CN207675913U (zh) 一种灯条测试装置
CN207703995U (zh) 一种3d打印机的电机用的测试装置
CN208334527U (zh) 小型变压器元件自动检测设备
CN208621654U (zh) 一种pogo pin形式的印制电路板检查治具
CN208704919U (zh) 温度测量卡测试工装
CN208795769U (zh) 一种印制电路板测试治具转接器
CN208459585U (zh) 一种电力仪表检测装置
CN207516484U (zh) 一种多工位插座用测试装置
CN207992346U (zh) 一种手机充电器测试装置
CN211043513U (zh) 一种银胶阻值测量系统
CN212675093U (zh) 电路板节点性能检测平台
CN202110251U (zh) 双面带顶针的pcba测试装置
CN209606553U (zh) 线束导通性测试装置
CN208547691U (zh) 一种mwt太阳能电池iv测试装置
CN113552435A (zh) 一种手机充电器的测试设备
CN209148722U (zh) 一种用于方形电池测试的夹具
CN206594265U (zh) 一种多功能半导体电学性质快速测试装置
CN206223065U (zh) 一种隔膜弧度测量仪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
TR01 Transfer of patent right
TR01 Transfer of patent right

Effective date of registration: 20210203

Address after: 1098 Dacheng Road, Xishan District, Wuxi City, Jiangsu Province

Patentee after: Wuxi Jidian light energy technology Co.,Ltd.

Address before: 213200 168 Huacheng Road, Jintan District, Changzhou, Jiangsu

Patentee before: SVOLT Energy Technology Co.,Lt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