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209470208U - 一种多次预混炉头 - Google Patents

一种多次预混炉头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209470208U
CN209470208U CN201920009798.4U CN201920009798U CN209470208U CN 209470208 U CN209470208 U CN 209470208U CN 201920009798 U CN201920009798 U CN 201920009798U CN 209470208 U CN209470208 U CN 209470208U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fire
fire cover
mix zone
pedestal
small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Active
Application number
CN201920009798.4U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夏志生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ZHEJIANG MEIDA INDUSTRIAL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JIANGSU MEIDA ELECTRICAL APPLIANCE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JIANGSU MEIDA ELECTRICAL APPLIANCE CO Ltd filed Critical JIANGSU MEIDA ELECTRICAL APPLIANCE CO Ltd
Priority to CN201920009798.4U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209470208U/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209470208U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209470208U/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Landscapes

  • Gas Burners (AREA)

Abstract

一种多次预混炉头,其特征是它包括炉头主体(1)、火盖基座(7)、大火盖(11)和小火盖(15),火盖基座(7)装配在炉头主体(1)上,大火盖(11)装配在火盖基座(7)上,小火盖(15)装配在火盖基座(7)的中心座(20)上;炉头主体(1)与火盖基座(7)之间形成一次预混,火盖基座(7)与大火盖(25)之间形成二次预混区,从而提高了燃气与空气的混合效果,有利于提高燃烧效率和燃烧的稳定性。

Description

一种多次预混炉头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燃气用具,尤其是一种燃气灶具火盖结构。具体地说是一种多次预混炉头结构。
背景技术
灶具炉头是直接燃烧的零件,合适的燃气混合比及充分混合是保证高效率燃烧的关键,只有当燃气与空气充分混合后才能达到理想的燃烧效果,而现有的炉头主要考虑的是空气与燃气的混合比,而未充分考虑混合效果,其燃烧方式是,燃气从喷嘴进入炉头,在炉头内边流动,边预混,然后直接通过炉头上方的火盖气孔直接外排燃烧,也就是说现有的炉头均只设置了一次混合结构,导致燃烧效率不高及燃烧火焰的不稳定性,甚至不充分燃烧会产生异味和有害气体排放,更有甚者,还会引起火焰不稳,对此,目前尚无好的解决方法。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是针对现有的炉头仅考虑燃空比而未考虑充分混合易导致燃烧不充分和火焰不稳的问题,设计一种能实现多次预混的炉头,且在燃烧过程中各火焰圈内都有独立空气补入通道,达到充分燃烧。
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是:
一种多次预混炉头,其特征是它包括炉头主体1、火盖基座7、大火盖25和小火盖15,火盖基座7装配在炉头主体1上,大火盖25装配在火盖基座7上,小火盖15装配在火盖基座7的中心座20上,炉头主体1与火盖基座7之间形成一次预混区,火盖基座7与大火盖25之间形成二次预混区,多次混合达到混合充分、均匀。
一次预混区和二次预混区的具体结构为:
所述的炉头主体1的中心设有小火第一次预混区5和大火第一次预混区3,小火第一次预混区5通过第一内部通道19与气源及空气相连通,大火第一次预混区3通过进气口2与第二内部通道18与气源及空气相连通;火盖基座7的外侧设有多个外火孔空气补充口11,内侧底座上设有连通大火第一次预混区3的通孔21,火盖基座7设有装配小火盖15的中心座20,所述中心座有内外二圈组成,内圈与小火第一次预混区5相连通,外圈设有内火孔空气补气口16,所述的内火孔空气补气口16与外火孔空气补充口11贯通;火盖基座7的中心座20的内外圈之间形成小火二次预混区9,中心座20外侧与火盖基座外壁22形成有大火二次预混区8;经过一次预混后的大火燃气从通孔21进入大次二次预混区8,进行二次预混后经过大火盖底部密闭平面上的多个预留孔进入大火盖25后从火孔13及火焰传递孔14中燃烧;经过一次预混后的小火燃气经过火盖基座底部密闭平面上的多个预留孔进入中心座内外圈之间的二次预混区9进行二次混合后,经过大火盖底部密闭平面上的多个预留孔进入小火盖15从火孔中燃烧。
所述的大火第一次预混区3为下凹形环形通道。
所述的火盖基座7中心下表面与炉头主体1中心的小火燃气通道23之间形成小火第一次预混区5,经过小火第一次预混区5混合的小火燃气通过火盖基座7中心的弧形进气孔进入中心座20的内外圈之间进行二次预混。
所述的炉头主体1扣心设有装配预留孔4和点火针及熄火保护感应针预留孔6。
所述的小火盖15的中心设有空气进气孔17。
所述的大小火盖底部为设有均匀预留孔的密闭平面。
所述的火盖基座设置有空气补气口。
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
本实用新型通过对炉盖的结构的改进,实现了二次预混,不仅使得燃空比合理,而且使得混合充分,火焰稳定,提高燃烧效率。
本实用新型结构简单,制造方便。
附图说明
图1是本实用新型的炉头的立体分解结构示意图。
图2是本实用新型的燃气与空气进入炉头的方向示意图。
图3是本实用新型的燃气空气二次混合过程示意图。
图2中110为大火气源的燃气与空气行进方向,112为小火气源的燃气与空气行进方向。
图3中: 31为大火气源的第一次预混区,33为大火气源的第二次预混区,32为小火气源的第一次预混区,34为小火气源的第二次预混区,35是空气再次补入口,分别补入第二圈火与第三圈火焰中间。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附图和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作进一步的说明。
如图1-3所示。
一种多次预混炉头,它包括炉头主体1、火盖基座7、大火盖25和小火盖15,如图1所示,火盖基座7装配在炉头主体1上,大火盖25装配在火盖基座7上,炉头主体1与火盖基座7之间形成一次预混区,火盖基座7与大火盖25之间形成二次预混区,小火盖15装配在火盖基座7的中心座20上;所述的小火盖15的中心设有空气进气孔17。所述的炉头主体1扣心设有装配预留孔4和点火针及熄火保护感应针预留孔6。一次预混区的具体结构是:所述的炉头主体1的中心设有小火第一次预混区5和大火第一次预混区3,所述的大火第一次预混区3为下凹形环形通道,它与火盖基座7的下部裙边24一起形成一个环形混合腔。小火第一次预混区5通过第一内部通道19与气源及空气相连通,大火第一次预混区3通过进气口2与第二内部通道18与气源及空气相连通;火盖基座7的外侧设有多个外火孔空气补充口11,内侧底座上设有连通大火第一次预混区3的通孔21,火盖基座7设有装配小火盖15的中心座20,所述中心座有内外二圈组成,内圈与小火第一次预混区5相连通,外圈设有内火孔空气补气口16,所述的内火孔空气补气口16与外火孔空气补充口11贯通;二次预混区的具体结构为:火盖基座7的中心座20的内外圈之间形成小火二次预混区9,中心座20外侧与火盖基座外壁22形成有大次二次预混区8;经过一次预混后的大火燃气从通孔21进入大火二次预混区8进行二次预混后进入大火盖25的混合区域10后从火孔13及火焰传递孔14中燃烧;经过一次预混后的小火燃气进入中心座内外圈之间的二次预混区9中进行二次混合后进入小火盖15的混合区域12从火孔中燃烧。所述的火盖基座7中心下表面与炉头主体1中心的小火燃气通道23之间形成小火第一次预混区5,所述的火盖基座7中心下表面为设有多个预留孔的密闭平面,经过小火第一次预混区5混合的小火燃气通过火盖基座7中心的弧形进气孔进入中心座20的内外圈之间进行二次预混。本实用新型的炉头外圈的大火和内圈的小火燃气与空气气流及混合走向如图2所示。图1中的内圈气流走向如箭头112所示,外圈气流走行向如箭头110所示。
详述如下:
如图1所示,本实用新型的炉头包括:
一炉头主体1,炉头与炉盖基座装配用的多个预留孔4。点火针,熄火保护感应针各1个预留孔6,初次预混区3、5,燃气与空气进入预混区3的通道区域2。
一火盖基座7,包括火盖主体,多个空气补充口(外火圈燃烧所需空气补充口11、内火圈燃烧所需空气补充口16),炉盖基座二次预混区8、9。
一大火盖25,它包括大火盖主体,混合气体进入区域10,多个出火孔13,多个火焰传递孔14;
一小火盖15,包括小火盖主体,混合气体进入区域12,空气补充进入区域17。
炉具所使用燃气、与空气(氧气)经110、112方向,进入炉头内18、19经过炉盖基座配合区域3、5,进行流动过程中的第一次预混,该初次预混空间大,尽量使燃气与空气混合均匀。经过初次预混的混合气体经过大火盖下端设置均匀分布的多个入气孔,使混合气体经过大火盖下端预留气孔进入炉盖基座的二次混合区域8、9进行再次混合,达到混合完全,燃烧充分,效果好。具体燃烧时,从混合气体进入火孔通道的燃气,经过火盖基座、大火盖底部均匀设置的进气孔进行二次充分混合、均匀的混合气体经历了两次分流,既有利于减缓主火孔通道出口的燃气流量及各孔流速不均的问题,也解决了火孔出口处部分出火孔在使用过程中跳火现象,从而起到稳焰作用。同时由于火盖基座7设置的多个空气补充口11、16补入,促使其在燃烧过程中补足混合气体充分燃烧所需的空气。在大小火焰内外圈的两侧进行双向空气补充,更好的促使火孔通道出口处燃烧的火焰进行保持稳定、传递等正常燃烧。使燃烧更充分,燃料的热值达到最佳状态,减少排放物中的未完全燃烧的一氧化碳等有害物质的排放,节约能源消耗。
本实用新型未涉及部分均与现有技术相同或可采用现有技术加以实现。

Claims (8)

1.一种多次预混炉头,其特征是它包括炉头主体(1)、火盖基座(7)、大火盖(25)和小火盖(15),火盖基座(7)装配在炉头主体(1)上,大火盖(25)装配在火盖基座(7)上,小火盖(15)装配在火盖基座(7)的中心座(20)上;炉头主体与火盖基座之间形成一次预混区,火盖基座与大火盖之间形成二次预混区,多次混合达到混合充分、均匀。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多次预混炉头,其特征是所述的炉头主体(1)的中心设有小火第一次预混区(5)和大火第一次预混区(3),小火第一次预混区(5)通过第一内部通道(19)与气源及空气相连通,大火第一次预混区(3)通过进气口(2)与第二内部通道(18)与气源及空气相连通;火盖基座(7)的外侧设有多个外火孔空气补充口(11),内侧底座上设有连通大火第一次预混区(3)的通孔(21),火盖基座(7)设有装配小火盖(15)的中心座(20),所述中心座有内外二圈组成,内圈与小火第一次预混区(5)相连通,外圈设有内火孔空气补气口(16),所述的内火孔空气补气口(16)与外火孔空气补充口(11)贯通;火盖基座(7)的中心座(20)的内外圈之间形成小火二次预混区(9),中心座(20)外侧与火盖基座外壁(22)形成有大火二次预混区(8);经过一次预混后的大火燃气从通孔(21)进入大火二次预混区(8)进行二次预混后,通过大火盖底部密闭平面上的多个预留孔进入大火盖(25)后,从火孔(13)及火焰传递孔(14)中燃烧;经过一次预混后的小火燃气进入中心座内外圈之间的二次预混区(9)进行二次混合后,通过小火盖底部密闭平面上的多个预留孔进入小火盖(15)从火孔中燃烧。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多次预混炉头,其特征是所述的大火第一次预混区(3)为下凹形环形通道。
4.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多次预混炉头,其特征是所述的火盖基座(7)中心下表面与炉头主体(1)中心的小火燃气通道(23)之间形成小火第一次预混区(5),所述的火盖基座(7)中心下表面为设有多个预留孔的密闭平面;经过小火第一次预混区(5)混合的小火燃气通过火盖基座(7)中心的弧形进气孔进入中心座(20)的内外圈之间进行二次预混。
5.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多次预混炉头,其特征是所述的炉头主体(1)中心设有装配预留孔(4)和点火针及熄火保护感应针预留孔(6)。
6.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多次预混炉头,其特征是所述的小火盖(15)的中心设有空气进气孔(17)。
7.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多次预混炉头,其特征是所述的大小火盖底部为设有均匀预留孔的密闭平面。
8.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多次预混炉头,其特征是所述的火盖基座设置有空气补气口。
CN201920009798.4U 2019-01-04 2019-01-04 一种多次预混炉头 Active CN209470208U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920009798.4U CN209470208U (zh) 2019-01-04 2019-01-04 一种多次预混炉头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920009798.4U CN209470208U (zh) 2019-01-04 2019-01-04 一种多次预混炉头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209470208U true CN209470208U (zh) 2019-10-08

Family

ID=68091507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1920009798.4U Active CN209470208U (zh) 2019-01-04 2019-01-04 一种多次预混炉头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209470208U (zh)

Cited By (1)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9579007A (zh) * 2019-01-04 2019-04-05 江苏美大电器有限公司 一种多次预混炉头

Cited By (1)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9579007A (zh) * 2019-01-04 2019-04-05 江苏美大电器有限公司 一种多次预混炉头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207049921U (zh) 一种燃气灶的燃烧器
JP2011511245A (ja) 旋回混合気流の発生と応用の燃焼器及び燃焼器の燃焼方法
CN201706550U (zh) 一种双独立供氧高效节能环保燃烧器
CN206347568U (zh) 燃烧器
CN211060111U (zh) 一种燃气混气进风调节结构
CN105757666A (zh) 应用于家用燃气灶燃烧器的三环组合型全直喷式分火器
CN209470208U (zh) 一种多次预混炉头
CN108826296B (zh) 燃气灶环火旋流燃烧器
CN208154474U (zh) 一种燃烧器
CN109579007A (zh) 一种多次预混炉头
CN205640911U (zh) 应用于家用燃气灶燃烧器的三环组合型全直喷式分火器
CN209655365U (zh) 一种浓淡燃烧器及具有其的燃气灶
CN207162536U (zh) 高效燃烧器
CN208042134U (zh) 一种上进风大功率燃烧器
CN105546538A (zh) 一种灶具燃烧器的炉头
CN102588969B (zh) 商用灶具炉头
CN111256127B (zh) 一种用于燃气灶的燃烧器
CN106524157A (zh) 燃烧器
JP2006029727A (ja) こんろバーナ
CN207990617U (zh) 一种新型上进风燃烧器
CN205579654U (zh) 一种上进风内旋火燃气灶
CN212537832U (zh) 一种燃气分配鼓风结构及燃气灶
CN212390359U (zh) 一种外混炉头
CN104896528B (zh) 炉灶
CN108709181A (zh) 一种上进风式燃烧器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
TR01 Transfer of patent right

Effective date of registration: 20230210

Address after: 314416 No. 81 Tanqiao, Yuanhua Town, Haining City, Jiaxing City, Zhejiang Province (60KM, Dongxi Avenue, Haining City)

Patentee after: ZHEJIANG MEIDA INDUSTRIAL Co.,Ltd.

Address before: 211316 No. 9, Zijing Avenue, Gaochun Economic Development Zone, Nanjing, Jiangsu

Patentee before: JIANGSU MEIDA ELECTRICAL APPLIANCES CO.,LTD.

TR01 Transfer of patent righ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