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209467528U - 下料装置 - Google Patents

下料装置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209467528U
CN209467528U CN201822278296.XU CN201822278296U CN209467528U CN 209467528 U CN209467528 U CN 209467528U CN 201822278296 U CN201822278296 U CN 201822278296U CN 209467528 U CN209467528 U CN 209467528U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blanking device
hole
bottle cap
air intake
convex ribs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Active
Application number
CN201822278296.XU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胥宗朋
郑林坤
王学全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Zhuhai Unicook Technology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Zhuhai Unicook Technology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Zhuhai Unicook Technology Co Ltd filed Critical Zhuhai Unicook Technology Co Ltd
Priority to CN201822278296.XU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209467528U/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209467528U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209467528U/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Landscapes

  • Closures For Containers (AREA)

Abstract

本实用新型提供了一种下料装置。下料装置包括:瓶身;瓶盖,盖设在瓶身上;进气结构,设置在所述瓶盖内,下料装置具有供外部气体进入瓶盖内的进气部,进气部与进气结构相连通;进气结构具有打开状态和关闭状态;其中,在瓶身内气体与外部气体存在压力差时,进气结构处于打开状态,外部气体通过进气部进入瓶盖内,并经由进气结构进入至瓶身内,以平衡下料装置在下料时形成的低压空间的压力。本实用新型有效地解决了现有技术中下料装置的下料较为困难,影响下料精度的问题。

Description

下料装置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厨具技术领域,具体而言,涉及一种下料装置。
背景技术
目前,部分智能烹饪设备具有自动下料料品的功能。在烹饪过程中,智能烹饪设备根据菜谱解析需要下料对应的料品时,由智能烹饪设备的自动下料装置进行下料,即使用自动下料装置的下料装置进行下料。
然而,在下料装置下料过程中,由于下料装置内部的气压小于外界气压,导致下料装置的下料较为困难,下料精度较难保证,进而影响烹饪效果及食物的色味。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的主要目的在于提供一种下料装置,以解决现有技术中下料装置的下料较为困难,影响下料精度的问题。
为了实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提供了一种下料装置,包括:瓶身;瓶盖,盖设在瓶身上;下料装置包括:瓶身;瓶盖,盖设在瓶身上;进气结构,设置在所述瓶盖内,下料装置具有供外部气体进入瓶盖内的进气部,进气部与进气结构相连通;进气结构具有打开状态和关闭状态;其中,在瓶身内气体与外部气体存在压力差时,进气结构处于打开状态,外部气体通过进气部进入瓶盖内,并经由进气结构进入至瓶身内,以平衡下料装置在下料时形成的低压空间的压力。
进一步地,进气结构具有供气体穿过的进气槽,瓶盖具有至少一个与进气部连通的进气腔,进气结构位于至少一个进气腔内,以使外部气体依次经由进气部及多个进气腔进入至进气槽内。
进一步地,瓶盖朝向瓶身的开口端与瓶身朝向瓶盖的表面之间具有预设间隙,以形成进气部。
进一步地,至少一个进气腔包括第一腔体和第二腔体,瓶盖包括:外盖体;配合组件,设置在外盖体内且与外盖体连接,瓶身的瓶嘴通过配合组件与外盖体连接,配合组件具有与瓶嘴的瓶口相连通的第一通孔,进气结构设置在第一通孔处;过渡连接板,设置在外盖体内,配合组件通过过渡连接板与外盖体的连接;其中,部分外盖体、过渡连接板、部分配合组件与瓶身之间形成第一腔体,部分外盖体、过渡连接板及部分配合组件形成第二腔体,过渡连接板具有第二通孔,第一腔体和第二腔体通过第二通孔进行连通。
进一步地,配合组件包括:板体,具有第一通孔;第一筒体,与板体连接以形成容纳瓶嘴的容纳腔,第一筒体的内表面具有第一螺纹结构,瓶嘴的外表面具有第二螺纹结构,第一螺纹结构与第二螺纹结构连接,以使瓶身与瓶盖连接。
进一步地,板体具有安装凹部,安装凹部设置在第一通孔处,进气结构包括:连接部,连接部伸入安装凹部内,以使进气结构与板体连接;弹性部,与连接部连接且伸入第一通孔内,弹性部具有进气槽。
进一步地,外盖体包括:第二筒体,与过渡连接板连接;盖板,可拆卸地盖设在第二筒体上,盖板朝向配合组件的表面上设置有凸起,凸起与弹性部抵接,以使弹性部朝向远离凸起的方向拱起。
进一步地,配合组件还包括:第一凸筋,设置在板体远离第一筒体的表面,第一凸筋与盖板之间具有第一预设距离;第二凸筋,设置在板体远离第一筒体的表面,第二凸筋位于第一凸筋与第一通孔之间,第二凸筋与盖板之间具有第二预设距离;其中,第一凸筋和第二凸筋呈环形或弧形,第一凸筋和第二凸筋与第一通孔同轴设置。
进一步地,安装凹部为环形凹槽,环形凹槽围绕第一通孔的周向设置且与第一通孔同轴设置。
进一步地,第二凸筋朝向第一通孔的表面与环形凹槽远离第一通孔的槽壁形成止挡面,止挡面对连接部限位止挡。
应用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在下料装置下料过程中,在外部气体的气压与瓶身内的气体压力的压力差作用下,外部气体通过下料装置的进气部进入瓶盖内,经由进气结构进入至瓶身内,以使瓶身内的料品从瓶身的排料口排出。这样,上述设置使得下料装置的下料更加容易,以保证下料装置的下料精度,进而解决了现有技术中下料装置的下料较为困难,影响下料精度的问题。
附图说明
构成本申请的一部分的说明书附图用来提供对本实用新型的进一步理解,本实用新型的示意性实施例及其说明用于解释本实用新型,并不构成对本实用新型的不当限定。在附图中:
图1示出了根据本实用新型的下料装置的实施例的分解结构示意图;
图2示出了图1中的下料装置的局部剖视图;以及
图3示出了图1中的下料装置的另一角度的剖视图。
其中,上述附图包括以下附图标记:
10、瓶身;11、瓶嘴;20、瓶盖;21、第一腔体;22、第二腔体;23、外盖体;231、第二筒体;232、盖板;232a、凸起;24、配合组件;241、第一通孔;242、板体;242a、安装凹部;243、第一筒体;244、第一凸筋;245、第二凸筋;25、过渡连接板;251、第二通孔;30、进气结构;31、进气槽;32、连接部;33、弹性部;40、进气部。
具体实施方式
需要说明的是,在不冲突的情况下,本申请中的实施例及实施例中的特征可以相互组合。下面将参考附图并结合实施例来详细说明本实用新型。
需要指出的是,除非另有指明,本申请使用的所有技术和科学术语具有与本申请所属技术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通常理解的相同含义。
在本实用新型中,在未作相反说明的情况下,使用的方位词如“上、下”通常是针对附图所示的方向而言的,或者是针对竖直、垂直或重力方向上而言的;同样地,为便于理解和描述,“左、右”通常是针对附图所示的左、右;“内、外”是指相对于各部件本身的轮廓的内、外,但上述方位词并不用于限制本实用新型。
为了解决现有技术中下料装置的下料较为困难,影响下料精度的问题,本申请提供了一种下料装置。
如图1至图3所示,下料装置包括瓶身10、瓶盖20及进气结构30。其中,瓶盖20盖设在瓶身10上。进气结构30设置在瓶盖20内,下料装置具有供外部气体进入瓶盖20内的进气部40,进气部40与进气结构30相连通。进气结构30具有打开状态和关闭状态。其中,在瓶身10内的气体与外部气体存在压力差时,进气结构30处于打开状态,外部气体通过进气部40进入瓶盖20内,并经由进气结构30进入至瓶身10内,以平衡下料装置在下料时形成的低压空间的压力。需要说明的是,本实用新型中所述的瓶身、瓶盖也可以包括桶装容器及其容器盖。
应用本实施例的技术方案,在下料装置下料过程中,在外部气体的气压与瓶身10内的气体压力的压力差作用下,外部气体通过下料装置的进气部40进入瓶盖20内,经由进气结构30进入至瓶身10内,以使瓶身10内的料品从瓶身10的排料口排出。这样,上述设置使得下料装置的下料更加容易,以保证下料装置的下料精度,进而解决了现有技术中下料装置的下料较为困难,影响下料精度的问题。
在本实施例中,当外部气体的气压小于或等于瓶身10内的气体压力时,则外部气体不能够进入至瓶盖20内,也不能够进入至进气结构30内,进而保证下料装置内的气体不会与外部气体进行流通,以防止外部气体污染下料装置内的料品,保证料品的卫生安全。
在本实施例中,下料装置主要用于存放液态料品。
可选地,进气结构30具有供气体穿过的进气槽31,瓶盖20具有至少一个进气腔,进气结构30位于至少一个进气腔内,以使外部气体依次经由进气部40及多个进气腔进入至进气槽31内。如图2和图3所示,瓶盖20具有两个相互连通的进气腔,其中一个进气腔与进气部40连通,进气结构30位于另一个进气腔内,以使外部气体依次经由进气部40及两个进气腔进入至进气槽31内。这样,在下料装置下料过程中,两个进气腔内能够存储一定量的外部气体,以保证进气槽31内能够有足够的气体进入,以保证下料装置的顺利下料。
在本实施例中,两个进气腔沿下料装置的高度方向间隔设置,进气部40与处于下方的进气腔相连通,进气结构30位于处于上方的进气腔内,以使进气结构30所处高度高于进气部40所处高度,以避免下料装置在待下料状态时外界灰尘等杂质进入至下料装置内而影响料品的卫生安全。
需要说明的是,进气腔的个数不限于此。可选地,进气腔为三个或四个或五个。这样,在下料装置下料过程中,上述设置能够进一步避免灰尘等杂质进入进气槽31内而污染料品,而且盖体的结构也更加可靠。
如图2和图3所示,瓶盖20朝向瓶身10的开口端与瓶身10朝向瓶盖20的表面之间具有预设间隙,以形成进气部40。具体地,进气结构30位于瓶盖20内,进气部40由瓶盖20的下端面和瓶身10形成,进一步保证进气结构30所处高度位置高于进气部40所处高度位置,以避免下料装置在待下料状态时外界杂质通过进气部40进入至下料装置内。同时,上述结构的结构简单,容易实现。
如图3所示,至少一个进气腔包括第一腔体21和第二腔体22,瓶盖20包括外盖体23、配合组件24及过渡连接板25。其中,配合组件24设置在外盖体23内且与外盖体23连接,瓶身10的瓶嘴11通过配合组件24与外盖体23连接,配合组件24具有与瓶嘴11的瓶口相连通的第一通孔241,进气结构30设置在第一通孔241处。过渡连接板25设置在外盖体23内,配合组件24通过过渡连接板25与外盖体23的连接。其中,部分外盖体23、过渡连接板25、部分配合组件24与瓶身10之间形成第一腔体21,部分外盖体23、过渡连接板25及部分配合组件24形成第二腔体22,过渡连接板25具有第二通孔251,第一腔体21和第二腔体22通过第二通孔251进行连通。上述结构的结构简单,容易加工、实现。
在本实施例中,瓶盖20通过配合组件24与瓶身10的瓶嘴11连接,以使瓶盖20与瓶身10连接在一起。过渡连接板25一方面用于连接配合组件24和外盖体23,另一方面用于形成第一腔体21和第二腔体22,第一腔体21和第二腔体22之间通过第二通孔251连通。
具体地,第一腔体21位于第二腔体22的下方且与进气部40相连通,进气结构30位于第二腔体22内。在下料装置处于下料状态时,外部气体通过进气部40依次进入至第一腔体21和第二腔体22内。之后,外部气体进入至进气结构30的进气槽31内,经由进气槽31进入至第一通孔241内,以通过第一通孔241进入至瓶身10内,以推动瓶身10内的料品运动,实现下料装置的下料动作。
如图2和图3所示,配合组件24包括板体242和第一筒体243。其中,板体242具有第一通孔241。第一筒体243与板体242连接以形成容纳瓶嘴11的容纳腔,第一筒体243的内表面具有第一螺纹结构,瓶嘴11的外表面具有第二螺纹结构,第一螺纹结构与第二螺纹结构连接,以使瓶身10与瓶盖20连接。这样,用户通过旋转瓶盖20即可实现瓶盖20与瓶身10的拆装,以便于用户装料或清洁瓶身10。上述结构的结构简单,容易加工、实现。
如图2所示,板体242具有安装凹部242a,安装凹部242a设置在第一通孔241处,进气结构30包括连接部32及弹性部33。其中,连接部32伸入安装凹部242a内,以使进气结构30与板体242连接。弹性部33与连接部32连接且伸入第一通孔241内,弹性部33具有进气槽31。这样,当外部气体的气压大于瓶身10内的气体压力时,弹性部33在外部气体的作用下产生变形,以使进气槽31处于通气状态,外部气体通过进气槽31进入瓶身10内,以使下料装置顺利下料。当下料装置处于待下料状态时,弹性部33恢复形变,进气槽31处于闭合状态,则外部气体不能够通过进气槽31进入瓶身10内,下料装置处于密封状态。同时,进气结构30与板体242的上述连接方式使得二者拆装及进气结构30的更换更加容易、简便,降低了用户操作难度。
具体地,进气结构30的连接部32伸入安装凹部242a内,以使进气结构30架设在第一通孔241处,且使得具有进气槽31的弹性部33伸入第一通孔241内,以便进入进气槽31的外部气体通过第一通孔241进入瓶身10内。其中,当下料装置处于待下料状态时,下料装置的出液口被夹死,进气槽31处于闭合状态,不会有气体流通,下料装置处于密封状态;当下料装置处于下料状态时,外部气体通过进气部40进入瓶盖20内,依次经由第一腔体21、第二腔体22、进气槽31及第一通孔241进入瓶身10内,以实现瓶身10内气体压力与外部气体压力的平衡,下料装置内的液体料品能够从下料装置排出。
可选地,进气槽31为十字槽或米字槽。这样,在下料装置下料过程中,上述设置能够增加进气结构30的进气量,保证下料装置能够实现顺利下料,提升了下料装置的下料效率。
可选地,弹性部33由硅胶材质制成。这样,上述设置使得进气槽31的通气状态与闭合状态的切换更加容易,一方面保证进气结构30能够正常进气;另一方面延长了进气结构30的使用寿命。
如图2和图3所示,外盖体23包括第二筒体231和盖板232。其中,第二筒体231与过渡连接板25连接。盖板232可拆卸地盖设在第二筒体231上,盖板232朝向配合组件24的表面上设置有凸起232a,凸起232a与弹性部33抵接,以使弹性部33朝向远离凸起232a的方向拱起。这样,第二筒体231和盖板232的上述设置使得进气结构30的更换更加容易、简便。同时,上述结构的结构简单,容易加工、实现。
具体地,在用户使用下料装置过程中,由于操作失误等原因存在将下料装置倒置的情况,在这种情况下,凸起232a对弹性部33进行抵接,以使进气槽31处于闭合状态,保证下料装置内的密封性。下料装置在平躺或倒放时,凸起232a能够顶住进气槽31,保证料品不会流出。此外,凸起232a可将进气槽31下压形成凹面,方便下料时进气。
如图2和图3所示,配合组件24还包括第一凸筋244和第二凸筋245。其中,第一凸筋244设置在板体242远离第一筒体243的表面,第一凸筋244与盖板232之间具有第一预设距离。第二凸筋245设置在板体242远离第一筒体243的表面,第二凸筋245位于第一凸筋244与第一通孔241之间,第二凸筋245与盖板232之间具有第二预设距离。其中,第一凸筋244和第二凸筋245呈环形或弧形,第一凸筋244和第二凸筋245与第一通孔241同轴设置。这样,当下料装置处于下料状态时,第一凸筋244和第二凸筋245能够对外部气体中的灰尘等颗粒进行止挡,以减少进入进气结构30内的灰尘量,进一步提升瓶身10内料品的洁净度及安全性。
具体地,当外部气体从进气部40进入瓶盖20后,进入第二腔体22的外部气体依次穿过第一凸筋244与盖板232之间的间隙及第二凸筋245与盖板232之间的间隙后进入至进气结构30内,以减少进入进气结构30内的外部气体中的灰尘量。
可选地,第一凸筋244和第二凸筋245呈弧形或环形。上述结构的结构简单,容易加工、实现。
如图2所示,安装凹部242a为环形凹槽,环形凹槽围绕第一通孔241的周向设置且与第一通孔241同轴设置。上述结构的结构简单,容易加工、实现,且使得瓶盖20内的结构布局更加合理、紧凑。
可选地,环形凹槽的横截面为V形或U形。
如图2所示,第二凸筋245朝向第一通孔241的表面与环形凹槽远离第一通孔241的槽壁形成止挡面,止挡面对连接部32限位止挡。这样,上述设置能够进一步提高进气结构30与安装凹部242a的连接稳定性,防止进气结构30从安装凹部242a内脱出而影响下料装置的正常下料。
从以上的描述中,可以看出,本实用新型上述的实施例实现了如下技术效果:
在下料装置下料过程中,在外部气体的气压与瓶身内的气体压力的压力差作用下,外部气体通过下料装置的进气部进入瓶盖内,经由进气结构进入至瓶身内,以使瓶身内的料品从瓶身的排料口排出。这样,上述设置使得下料装置的下料更加容易,以保证下料装置的下料精度,进而解决了现有技术中下料装置的下料较为困难,影响下料精度的问题。
显然,上述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实用新型一部分的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实用新型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做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应当属于本实用新型保护的范围。
需要注意的是,这里所使用的术语仅是为了描述具体实施方式,而非意图限制根据本申请的示例性实施方式。如在这里所使用的,除非上下文另外明确指出,否则单数形式也意图包括复数形式,此外,还应当理解的是,当在本说明书中使用术语“包含”和/或“包括”时,其指明存在特征、步骤、工作、器件、组件和/或它们的组合。
需要说明的是,本申请的说明书和权利要求书及上述附图中的术语“第一”、“第二”等是用于区别类似的对象,而不必用于描述特定的顺序或先后次序。应该理解这样使用的数据在适当情况下可以互换,以便这里描述的本申请的实施方式能够以除了在这里图示或描述的那些以外的顺序实施。
以上所述仅为本实用新型的优选实施例而已,并不用于限制本实用新型,对于本领域的技术人员来说,本实用新型可以有各种更改和变化。凡在本实用新型的精神和原则之内,所作的任何修改、等同替换、改进等,均应包含在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之内。

Claims (10)

1.一种下料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
瓶身(10);
瓶盖(20),盖设在所述瓶身(10)上;
进气结构(30),设置在所述瓶盖(20)内,所述下料装置具有供外部气体进入所述瓶盖(20)内的进气部(40),所述进气部(40)与所述进气结构(30)相连通;所述进气结构(30)具有打开状态和关闭状态;其中,在所述瓶身(10)内气体与外部气体存在压力差时,所述进气结构(30)处于所述打开状态,所述外部气体通过所述进气部(40)进入所述瓶盖(20)内,并经由所述进气结构(30)进入至所述瓶身(10)内,以平衡所述下料装置在下料时形成的低压空间的压力。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下料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进气结构(30)具有供气体穿过的进气槽(31),所述瓶盖(20)具有至少一个与所述进气部(40)连通的进气腔,所述进气结构(30)位于至少一个所述进气腔内,以使所述外部气体依次经由所述进气部(40)及多个所述进气腔进入至所述进气槽(31)内。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下料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瓶盖(20)朝向所述瓶身(10)的开口端与所述瓶身(10)朝向所述瓶盖(20)的表面之间具有预设间隙,以形成所述进气部(40)。
4.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下料装置,其特征在于,至少一个所述进气腔包括第一腔体(21)和第二腔体(22),所述瓶盖(20)包括:
外盖体(23);
配合组件(24),设置在所述外盖体(23)内且与所述外盖体(23)连接,所述瓶身(10)的瓶嘴(11)通过所述配合组件(24)与所述外盖体(23)连接,所述配合组件(24)具有与所述瓶嘴(11)的瓶口相连通的第一通孔(241),所述进气结构(30)设置在所述第一通孔(241)处;
过渡连接板(25),设置在所述外盖体(23)内,所述配合组件(24)通过所述过渡连接板(25)与所述外盖体(23)的连接;
其中,部分所述外盖体(23)、所述过渡连接板(25)、部分所述配合组件(24)与所述瓶身(10)之间形成所述第一腔体(21),部分所述外盖体(23)、所述过渡连接板(25)及部分所述配合组件(24)形成所述第二腔体(22),所述过渡连接板(25)具有第二通孔(251),所述第一腔体(21)和所述第二腔体(22)通过所述第二通孔(251)进行连通。
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下料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配合组件(24)包括:
板体(242),具有所述第一通孔(241);
第一筒体(243),与所述板体(242)连接以形成容纳所述瓶嘴(11)的容纳腔,所述第一筒体(243)的内表面具有第一螺纹结构,所述瓶嘴(11)的外表面具有第二螺纹结构,所述第一螺纹结构与所述第二螺纹结构连接,以使所述瓶身(10)与所述瓶盖(20)连接。
6.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下料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板体(242)具有安装凹部(242a),所述安装凹部(242a)设置在第一通孔(241)处,所述进气结构(30)包括:
连接部(32),所述连接部(32)伸入所述安装凹部(242a)内,以使所述进气结构(30)与所述板体(242)连接;
弹性部(33),与所述连接部(32)连接且伸入所述第一通孔(241)内,所述弹性部(33)具有所述进气槽(31)。
7.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下料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外盖体(23)包括:
第二筒体(231),与所述过渡连接板(25)连接;
盖板(232),可拆卸地盖设在所述第二筒体(231)上,所述盖板(232)朝向所述配合组件(24)的表面上设置有凸起(232a),所述凸起(232a)与所述弹性部(33)抵接,以使所述弹性部(33)朝向远离所述凸起(232a)的方向拱起。
8.根据权利要求7所述的下料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配合组件(24)还包括:
第一凸筋(244),设置在所述板体(242)远离所述第一筒体(243)的表面,所述第一凸筋(244)与所述盖板(232)之间具有第一预设距离;
第二凸筋(245),设置在所述板体(242)远离所述第一筒体(243)的表面,所述第二凸筋(245)位于所述第一凸筋(244)与所述第一通孔(241)之间,所述第二凸筋(245)与所述盖板(232)之间具有第二预设距离;
其中,所述第一凸筋(244)和所述第二凸筋(245)呈环形或弧形,所述第一凸筋(244)和所述第二凸筋(245)与所述第一通孔(241)同轴设置。
9.根据权利要求8所述的下料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安装凹部(242a)为环形凹槽,所述环形凹槽围绕所述第一通孔(241)的周向设置且与所述第一通孔(241)同轴设置。
10.根据权利要求9所述的下料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二凸筋(245)朝向所述第一通孔(241)的表面与所述环形凹槽远离所述第一通孔(241)的槽壁形成止挡面,所述止挡面对所述连接部(32)限位止挡。
CN201822278296.XU 2018-12-30 2018-12-30 下料装置 Active CN209467528U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822278296.XU CN209467528U (zh) 2018-12-30 2018-12-30 下料装置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822278296.XU CN209467528U (zh) 2018-12-30 2018-12-30 下料装置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209467528U true CN209467528U (zh) 2019-10-08

Family

ID=68092439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1822278296.XU Active CN209467528U (zh) 2018-12-30 2018-12-30 下料装置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209467528U (zh)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207163749U (zh) 肾内科尿液取样装置
CN209467528U (zh) 下料装置
CN207492673U (zh) 杯具和料理机
CN209252391U (zh) 一种便携式原汁机
CN109279173A (zh) 一种可抽真空的容器盖
CN209177221U (zh) 一种可抽真空的容器盖
CN110169719B (zh) 一种安全保温瓶
CN208368368U (zh) 一种限位开关
CN208380827U (zh) 一种新式气泵
CN207666476U (zh) 一种真空食物加工机
CN207678848U (zh) 上盖组件、雾化器及其电子烟
CN209826277U (zh) 锅盖组件以及烹饪器具
CN205854985U (zh) 一种新型保温箱
CN209235746U (zh) 水箱和蒸箱
CN208233659U (zh) 一种竹酒开瓶器放置箱
CN208205120U (zh) 一种油杯隐藏的油烟机
CN221129536U (zh) 一种弹跳杯盖
CN208360861U (zh) 容器盖
CN209770088U (zh) 一种提锅旋盖排气结构
TWM573662U (zh) 自動抑菌噴霧器
CN213085555U (zh) 一种儿童补锌元素杯
CN209404418U (zh) 上盖组件及具有其的烹饪器具
CN110074540A (zh) 一种实现料体无残留的化妆瓶
CN209436810U (zh) 一种350mL波纹水杯
CN210407974U (zh) 一种具有旋转安全锁的弹跳盖式饮水杯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