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209461461U - 显示屏组件及电子装置 - Google Patents

显示屏组件及电子装置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209461461U
CN209461461U CN201821389458.0U CN201821389458U CN209461461U CN 209461461 U CN209461461 U CN 209461461U CN 201821389458 U CN201821389458 U CN 201821389458U CN 209461461 U CN209461461 U CN 209461461U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display screen
area
electrode
face
layer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Active
Application number
CN201821389458.0U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杨乐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Guangdong Oppo Mobile Telecommunications Corp Ltd
Original Assignee
Guangdong Oppo Mobile Telecommunications Corp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Guangdong Oppo Mobile Telecommunications Corp Ltd filed Critical Guangdong Oppo Mobile Telecommunications Corp Ltd
Priority to CN201821389458.0U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209461461U/zh
Priority to PCT/CN2019/094406 priority patent/WO2020042755A1/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209461461U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209461461U/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Landscapes

  • Devices For Indicating Variable Information By Combining Individual Elements (AREA)

Abstract

本申请提供了一种显示屏组件及电子装置。所述显示屏组件包括显示屏,所述显示屏包括显示区及非显示区,所述非显示区包括感测区及位于所述感测区外围的遮蔽区,所述显示屏还包括开关器件及光感测器件,所述开关器件设置在所述遮蔽区,所述光感测器件设置在所述感测区,所述开关器件与所述光感测器件电连接,所述开关器件用于接收控制信号,并在所述控制信号的控制下开启或者关闭所述光感测器件,当所述开关器件在所述控制信号的控制下开启所述光感测器件时,所述光感测器件用于感测环境光线强度,并触发所述显示屏根据环境光线强度调节显示亮度。

Description

显示屏组件及电子装置
技术领域
本申请涉及显示领域,尤其涉及一种显示屏组件及电子装置。
背景技术
随着科技的进步,手机、平板电脑等电子装置在人们的工作、生活中的重要性越来越大,消费者不仅关注电子装置的功能,还对电子装置的外观要求也越来越高。全面屏设计以极高的屏占比给用户带来了极大的冲击,深受用户的喜爱和追捧。传统技术中,电子装置的屏占比较小。
发明内容
本申请提供一种显示屏组件,所述显示屏组件包括显示屏,所述显示屏包括显示区及非显示区,所述非显示区包括感测区及位于所述感测区外围的遮蔽区,所述显示屏还包括开关器件及光感测器件,所述开关器件设置在所述遮蔽区,光感测器件设置在所述感测区,所述开关器件用于接收控制信号,并在所述控制信号的控制下开启或者关闭,当所述开关器件在所述控制信号的控制下开启时,所述光感测器件感测环境光线。
本申请还提供了一种显示屏组件,所述显示屏组件包括显示屏,所述显示屏包括显示区及非显示区,所述非显示区包括感测区及围绕所述感测区外围的遮蔽区,所述显示屏还包括开关器件及光感测器件,所述遮蔽区用于设置所述开关器件,所述感测区用于设置光感测器件,所述光感测器件用于感测环境光线,并根据所述环境光线产生漏电流作为检测电流,所述漏电流的大小与所述环境光线强度成线性关系,当所述开关器件在所述控制信号的控制下开启时,所述漏电流经由所述开关器件输出。
本申请还提供了一种包括上述显示屏组件的电子装置。
本申请的显示屏组件将光感测器件及开关器件集成在显示屏内,可以使得所述光感测器件占用较小的非显示区的面积,进而有利于显示屏的显示区的面积做大,有利于提升所述显示屏组件所应用的电子装置的屏占比。
附图说明
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申请实施例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实施方式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简单地介绍,显而易见地,下面描述中的附图是本申请一些实施方式,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来讲,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这些附图获得其他的附图。
图1为本申请一实施方式的电子装置的结构示意图。
图2为本申请一实施方式的电子装置的电路结构示意图。
图3为本申请一实施方式的显示屏组件中的显示屏的结构示意图。
图4为图3中X处的放大示意图。
图5为本申请一实施方式的显示屏组件中的阵列基板的结构示意图。
图6为本申请另一实施方式的显示屏组件中的显示屏的结构示意图。
图7为一实施方式中图6中Y处的放大示意图。
图8为另一实施方式中图6中Y处的放大示意图。
图9为本申请又一实施方式的显示屏组件的结构示意图。
图10为本申请又一实施方式的显示屏组件的结构示意图。
图11为光感测器件感测到的环境光线与根据所述环境光线产生的漏电流的关系示意图。
图12为本申请另一实施方式的电子装置中的光感测器件具体工作的电路结构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请参阅图1及图2,图1为本申请一实施方式的电子装置的结构示意图;图2 为本申请一实施方式的电子装置的电路结构示意图。具体地,电子装置1包括但不仅限于手机、平板电脑、笔记本电脑等。
所述电子装置1包括显示屏组件10、控制信号产生芯片20及处理器30。所述显示屏组件10用于显示图片、视频等信息,所述控制信号产生芯片20及所述处理器30分别电连接至所述显示屏组件10。所述电子装置1还包括壳体,所述壳体形成收容空间,所述收容空间用于收容所述显示屏组件10、所述控制信号产生芯片20及所述处理器30。
所述显示屏组件10包括显示屏100。所述显示屏100包括显示区100a及非显示区100b。所述非显示区100b包括感测区100c及位于所述感测区100c外围的遮蔽区100d。所述遮蔽区100d位于所述感测区100c的外围,具体是指所述感测区100c的至少一边与所述遮蔽区100d相邻且接触。请一并参阅图3及图4,图3为本申请一实施方式的显示屏组件中的显示屏的结构示意图;图4为图3 中X处的放大示意图。所述显示屏100还包括开关器件300及光感测器件400,所述开关器件300设置在所述遮蔽区100d,光感测器件400设置在所述感测区100c,所述开关器件300用于接收控制信号,并在所述控制信号的控制下开启或者关闭所述光感测器件400,当所述开关器件300在所述控制信号的控制下开启时,所述光感测器件400感测环境光线强度,并触发所述显示屏100根据所述环境光线强度调节显示亮度。
所述显示区100a为电子装置1显示图片、视频等信息的区域。所述非显示区100b通常不能够显示图片、视频等信息。所述非显示区100b包括感测区100c 及位于所述感测区100c外围的遮蔽区100d,所述遮蔽区100d通常为不透光的,用于遮盖所述电子装置1中的数据线、扫描线等走线。所述光感测器件400设置在所述光感测区100c,以接收入射到所述光感测区100c的环境光线。
具体地,所述开关器件300为第一薄膜晶体管,所述光感测器件400为光敏二极管,所述第一薄膜晶体管包括第一栅极114、第一电极116及第二电极117,所述光敏二极管的正极接地,所述光敏二极管的负极电连接所述第一电极116,所述第一栅极114接收所述控制信号,当所述第一薄膜晶体管在所述控制信号的控制下开启时,所述光敏二极管感测环境光线,并根据所述环境光线得到检测电流,所述检测电流经由所述第二电极117输出,其中,所述第一电极116 为源极,所述第二电极117为漏极;或者,所述第一电极116为漏极,所述第二电极117为源极。
本申请的显示屏组件10将光感测器件400及开关器件300集成在显示屏100 内,可以使得所述光感测器件400占用较小的非显示区100b的面积,进而有利于显示屏100的显示区100a的面积做大,有利于提升所述显示屏组件10所应用的电子装置1的屏占比。
请继续参阅图3,所述显示屏100包括相对且间隔设置的阵列基板110及彩膜基板130,以及夹设在所述阵列基板110及所述彩膜基板130之间的液晶层 150。请参阅图5,图5为本申请一实施方式的显示屏组件中的阵列基板的结构示意图。在所述显示屏100的非显示区100b中的遮蔽区100d设置有第一薄膜晶体管(光感测器件400),在所述显示屏100的显示区100a中设置有呈阵列分布的第二薄膜晶体管100a。具体地,请继续参阅图3和图4,所述显示屏100 包括阵列基板110,所述阵列基板110包括第一基板100b,以及设置在所述第一基板100b上的第一沟道层111、第二沟道层112、第一绝缘层113、栅极114、第二绝缘层115、第一电极116、第二电极117及连接电极118。所述第一沟道层111及第二沟道层112同层设置,所述第一绝缘层113覆盖所述第一沟道层 111,所述栅极114设置在所述第一绝缘层113背离所述第一沟道层111的表面,所述第二绝缘层115覆盖所述栅极114。所述第一绝缘层113具有间隔设置的第一通孔1131和第二通孔1132,所述第二绝缘层115具有间隔设置的第三通孔 1151及第四通孔1152,所述第三通孔1151与所述第一通孔1131连通。所述第二电极117设置在所述第二绝缘层115背离所述栅极114的表面,且通过所述第一通孔1131及所述第三通孔1151与所述第一沟道层111电连接,所述第一电极 116设置在所述第二绝缘层115背离所述栅极114的表面且与所述第一电极116 间隔设置,所述第三通孔1151和所述第四通孔1152连通,用于显露所述第二沟道层112,所述连接电极118设置于所述第二沟道层112上,且所述连接电极 118与所述第一电极116电连接。所述第一沟道层111、所述第一绝缘层113、所述栅极114、所述第二绝缘层115、所述第一电极116及所述第二电极117构成所述开关器件300,所述第二沟道层112构成所述光感测器件400。在本实施方式中,所述阵列基板110包括遮光层119a,所述缓冲层119a直接设置于所述第一基板100b上,所述开关器件300及所述光感测器件400设置在所述缓冲层 119a背离所述第一基板100b的表面。即,所述开关器件300及所述光感测器件 400均通过所述缓冲层119a设置在所述第一基板100b邻近所述彩膜基板130的表面。
在本实施方式中,所述第一沟道层111及所述第二沟道层112包括单晶硅(α -Si)及所述单晶硅经过掺杂后的产物。
具体地,在本实施方式中,所述第一沟道层111包括同层设置的第一轻掺杂区111a、第一重掺杂区111b及第二重掺杂区111c。所述第一重掺杂区111b 及所述第二重掺杂区111c分别设置于所述第一轻掺杂区111a两侧,且分别与所述第一轻掺杂区111a接触,所述栅极114对应所述第一轻掺杂区111a设置。其中,所述第一重掺杂区111b及所述第二重掺杂区111c的掺杂浓度均大于所述第一轻掺杂区111a的掺杂浓度。
在制备所述第一沟道层111的时候,具体为,形成一整层的半导体层,然后,对所述半导体层的中部进行第一浓度的掺杂以形成所述第一轻掺杂区111a;对所述半导体的两端进行第二浓度的掺杂,以形成所述第一重掺杂区111b及所述第二重掺杂区111c。
更进一步地,所述第二沟道层112还包括依次层叠设置的第三重掺杂区 112a、第二轻掺杂区112b及第四重掺杂区112c。所述第三重掺杂区112a与所述第二重掺杂区111c同层设置且与所述第二重掺杂区111c接触。所述连接电极 118设置在所述第四重掺杂区112c背离所述第二轻掺杂区112b的表面,其中,所述第三重掺杂区112a及所述第四重掺杂区112c的掺杂浓度均大于所述第二轻掺杂区112b的掺杂浓度。
优选地,所述连接电极118覆盖所述第四重掺杂区112c及与所述第四重掺杂区112c相邻的部分第二绝缘层115,所述第一电极116覆盖在所述连接电极 118覆盖在所述第二绝缘层115上的部分。所述连接电极118为透光的,以透过环境光线。所述连接电极118的材料可以为但不仅限于为氧化铟锡等。所述连接电极118包括覆盖所述第四重掺杂区112c的第一连接部118a以及自所述第一连接部118a延伸的第二连接部118b,所述第二连接部118b覆盖在所述第二绝缘层115上。在本实施方式中,所述第一电极116及所述第二电极117的材质为金属,金属材质的第一电极116及第二电极117具有较小的电阻,可以提高信号传输性能。在本实施方式中,所述第一电极116仅仅覆盖所述第二连接部118b,以使得所述第一电极116与所述连接电极118具有较好的连接性能,且可以更好地透过环境光。
进一步地,所述第三重掺杂区112a与所述第二重掺杂区111c为一体结构。所述第二重掺杂区111c及所述第三重掺杂区112a可以在同一制备工序中制备。
可选地,所述第一轻掺杂区111a与所述第二轻掺杂区112b的掺杂类型相同,且掺杂浓度相同;且,所述第一重掺杂区111b、所述第二重掺杂区111c、所述第三重掺杂区112a及所述第四重掺杂区112c的掺杂类型相同,且掺杂浓度相同,且所述第一轻掺杂区111a与所述第一重掺杂区111b的掺杂类型相同。可以理解地,所述第一轻掺杂区111a为n型掺杂,此时,所述第一薄膜晶体管为n型薄膜晶体管;或者,所述第一轻掺杂区111a为p型掺杂,此时,所述第一薄膜晶体管为p型薄膜晶体管。当所述第一薄膜晶体管为n型薄膜晶体管时:当所述控制信号为高电平时,所述第一薄膜晶体管导通;当所述控制信号为低电平时,所述第一薄膜晶体管截止。当所述第一薄膜晶体管为p型薄膜晶体管时:当所述控制信号为低电平时,所述第一薄膜晶体管导通;当所述控制信号为高电平时,所述第一薄膜晶体管截止。
请一并参阅图6及图7,图6为本申请另一实施方式的显示屏组件中的显示屏的结构示意图;图7为一实施方式中图6中Y处的放大示意图。本实施方式与图3、图4及其相关描述中的显示屏组件的结构基本相同,不同之处在于,图 3和图4及其相关描述中的显示屏组件中的所述阵列基板110包括遮光层119a,所述缓冲层119a直接设置于所述第一基板100b上,所述开关器件300及所述光感测器件400设置在所述缓冲层119a背离所述第一基板100b的表面。即,所述开关器件300及所述光感测器件400均通过所述缓冲层119a设置在所述第一基板100b邻近所述彩膜基板130的表面。而在本实施方式中,所述开关器件300 及所述光感测器件400直接设置在所述第一基板100b邻近所述彩膜基板130的表面。请一并参阅图7和图8,图8为另一实施方式中图6中Y处的放大示意图。图8和图7相同,为了清晰表达开关器件300中的各个端面,故引入图8,图8中所示的各个元件可以参阅图7。所述栅极114包括相对设置的第一端面 114a及第二端面114b。所述第一端面114a及所述第二端面114b分别与所述第一绝缘层113相交,且所述第一端面114a相较于所述第二端面114b邻近所述第二电极117。所述第一电极116包括面对所述第二电极117的第三端面116a,所述第二电极117包括面对所述第一电极116的第四端面117a。所述第一端面114a 所在的面与所述第四端面117a所在的面共面或者所述第一端面114a所在的面位于所述第四端面117a和所述第二端面114b之间,所述第二端面114b所在的面与所述第三端面116a所在的面共面或者所述第二端面114b所在的面位于所述第一端面114a与所述第三端面116a所在的面之间。换句话说,所述栅极114在所述第一基板100b上的投影与所述第一电极116在所述第一基板100b上的投影不重叠,所述栅极114在所述第一基板100b上的投影与所述第二电极117在所述第一基板100b上的投影不重叠。在本实施方式中,当所述栅极114在所述第一基板100b上的投影与所述第一电极116在所述第一基板100b上的投影重叠时,所述栅极114与所述第一电极116产生寄生电容。当所述栅极114在所述第一基板100b上的投影与所述第二电极117在所述第一基板100b上的投影重叠时,所述栅极114与所述第二电极117产生寄生电容。本申请所述栅极114在所述第一基板100b上的投影与所述第一电极116在所述第一基板100b上的投影不重叠,所述栅极114在所述第一基板100b上的投影与所述第二电极117在所述第一基板100b上的投影不重叠可以减少所述第一薄膜晶体管的寄生电容,有利于提高所述第一薄膜晶体管的电学性能。
请参阅图9,图9为本申请又一实施方式的显示屏组件的结构示意图。本实施方式所示的显示屏组件与图3、图4及其相关描述提到的显示屏组件基本相同,不同之处在于所述显示屏组件10还包括背光模组500和缓冲层119b,可一并参阅图3和图4来理解本实施方式。所述背光模组500用于为所述显示屏100提供光线,所述阵列基板110还包括第一遮光层119a,所述第一遮光层119a用于阻挡所述背光模组500的光线进入到所述光感测器件400。进一步地,所述第一遮光层119a在所述第一基板100b上的投影还覆盖所述第一沟道层111在所述第一基板100b上的投影,所述第一遮光层119a还用于阻挡所述背光模组500的光线进入到所述第一沟道层111中。当所述第一沟道层111中进入光线的时候,所述第一沟道层111的性能会发生变化,进而使得所述第一薄膜晶体管的电学性能恶化。因此,本申请的第一遮光层119a在所述第一基板100b上的投影还覆盖所述第一沟道层111在所述第一基板100b上的投影,可以避免自背光模组500 出射的光线进入到所述第一沟道层111(请参阅图4)中,进而避免了所述第一薄膜晶体管性能的恶化。进一步地,所述第一遮光层119a在所述第一基板100b 上的投影还覆盖所述第二沟道层112(请参阅图4),以避免背光模组500发出的光线对所述第二沟道层112的影响,进而避免所述背光模组500发出的光线对感测单元400感测环境光线时的干扰。
在本实施方式中,所述第一遮光层119a设置在所述第一基板100b背离所述背光模组500的一侧,所述开关器件300及所述光感测器件400设置在遮光层背离所述背光模组500的一侧。
进一步地,结合上述各个实施方式,所述阵列基板110还包括缓冲层119b,所述缓冲层119b设置于所述遮光层背离所述背光模组500的一侧,所述开关器件300(图4)及所述光感测器件400(请参见图4)设置在所述缓冲层119b上。所述缓冲层119b用于缓冲在所述第一基板100b上制备所述第一薄膜晶体管及所述光感测器件400中的各个膜层的时候对所述第一基板100b的损伤。
请参阅图10,图10为本申请又一实施方式的显示屏组件的结构示意图。本实施方式所示的显示屏组件10与图9及图9的相关描述中的显示屏组件10的结构基本相同,不同之处在于,在本实施方式中,所述第一遮光层119a设置在所述第一基板100b邻近所述背光模组500的一侧。在一实施方式中,所述第一遮光层119a为设置在所述第一基板100b邻近所述背光模组500的表面上的遮光油墨。在其他实施方式中,所述第一遮光层119a为设置在所述第一基板100b 邻近所述背光模组500的表面上的遮光胶。进一步地,所述遮光胶还用于粘结固定所述背光模组500和所述阵列基板110。
请继续参阅图4,所述第二沟道层112的宽度为80-120微米,长度为500-1000 微米。由此可见,所述第二沟道层112的尺寸非常小,所述第二沟道层112作为所述光感测器件400时,所述光感测器件400的尺寸也非常小。通常情况下,所述第一沟道层111的宽度和长度为几个微米,远远小于所述第二沟道层112 的尺寸。
进一步地,请参阅图3,所述显示屏100还包括彩膜基板130,所述彩膜基板130与所述阵列基板110相对且间隔设置,所述彩膜基板130包括第二基板 131,所述第二基板131邻近所述阵列基板110的表面且对应所述遮蔽区100d 设置第二遮光层133。进一步地,所述第二遮光层133为黑矩阵。更进一步地,所述彩膜基板130还包括对应所述显示区100a设置的彩色滤光层132,所述彩色滤光层132包括呈矩阵排列的彩色滤光单元132a,以及设置在相邻的彩色滤光单元132a之间的黑矩阵132b,设置在相邻的彩色滤光单元132a之间的黑矩阵132b和所述第二遮光层133在同一工序中形成。
进一步地,所述显示屏100除了包括阵列基板110、彩膜基板130和液晶层 150之外,还包括密封件170。所述彩膜基板130与所述阵列基板110相对且间隔设置,所述密封件170设置在所述非显示区100b,且所述密封件170、所述彩膜基板130及所述阵列基板110限定密封的收容空间,所述收容空间用于收容液晶层150,所述密封件170为不透光的,用于阻挡所述显示屏100中的光线进入所述非显示区100b。
在本实施方式中,所述密封件170、所述彩膜基板130及所述阵列基板110 共同形成相对密封的收容空间,将液晶层150中的液晶分子限定在收容空间中,且所述密封件170不透光,可以阻挡显示屏100的显示区100a中的光线进入到所述非显示区100b,避免了自显示屏100中出射的光线进入到光感测器件400 中对光感测器件400感测环境光线造成的干扰。
进一步地,请再次参阅图10,所述显示屏组件10还包括盖板600,所述显示屏组件10还包括盖板600,所述盖板600包括第一透光区610、第二透光区 620及对应所述遮蔽区100d的遮光区630,所述第一透光区610对应所述显示区100a设置,所述遮光区630对应所述遮蔽区100d,所述第二透光区620对应所述感测区100c,且所述第二透光区620覆盖所述感测区100c在所述第二透光区620的投影。
本申请还提供了一种显示屏组件10,所述显示屏组件10包括显示屏100,所述显示屏100包括显示区100a及非显示区100b,所述非显示区100b包括感测区100c及围绕所述感测区100c外围的遮蔽区100d。所述显示屏100还包括开关器件300及光感测器件400,所述遮蔽区100d用于设置所述开关器件300,所述感测区100c用于设置光感测器件400,所述光感测器件400用于感测环境光线,并根据所述环境光线产生漏电流作为检测电流,所述漏电流的大小与所述环境光线强度成线性关系,当所述开关器件300在所述控制信号的控制下开启时,所述漏电流经由所述开关器件300输出。请参阅图11,图11为光感测器件感测到的环境光线与根据所述环境光线产生的漏电流的关系示意图。
本申请提供的显示屏组件10的具体结构请参阅前面任意实施方式介绍的显示屏组件10,在此不再赘述。
结合前面所述的显示屏组件10对本申请的电子装置1进行详细介绍。请参阅图12,图12为本申请另一实施方式的电子装置中的光感测器件具体工作的电路结构示意图。所述电子装置1包括显示屏组件10、控制信号产生芯片20及处理器30。所述控制信号产生芯片20用于产生所述控制信号,当所述开关器件 300在所述控制信号的控制下开启所述光感测器件400时,所述光感测器件400 检测环境光线以得到检测电流,所述处理器30根据所述检测电流的大小以调整所述显示屏100的显示亮度。在另一实施方式中,所述处理器30还用于根据所述检测电流的大小以及所述显示屏100当前的显示亮度调整所述显示屏100的显示亮度。
所述处理器30根据所述检测电流的大小调整所述显示屏100的显示亮度时包括但不限于以下方式:所述处理器30根据所述检测电流的大小调整所述背光模组500的亮度;或者/和,所述处理器30根据所述检测电流的大小调整所述液晶层150中的液晶分子的转向,以调整所述液晶层150对光线的透过率。所述处理器30根据所述检测电流的大小调整所述液晶分子的转向时,具体地可以通过调整像素电极和公共电极之间的电压大小来调整液晶分子的转向。
进一步地,所述电子装置1还包括放大器40,所述放大器40用于将所述检测电流放大预设倍数,并将放大预设倍数后的检测电流输出至所述控制信号产生芯片20,所述控制信号产生芯片20用于将放大预设倍数后的检测电流转换为数字信号传输给所述处理器30,所述处理器30根据所述数字信号调整所述显示屏100的显示亮度。本申请中将所述检测电流放大预设倍数之后,可以方便所述控制信号产生芯片20来处理。在另一实施方式汇总,所述处理器30还用于根据所述数字信号及所述显示屏100当前的显示亮度调整所述显示屏100的显示亮度。
以上所述,仅为本申请的具体实施方式,但本申请的保护范围并不局限于此,任何熟悉本技术领域的技术人员在本申请揭露的技术范围内,可轻易的想到各种等效的修改或替换,这些修改或替换都应涵盖在本申请的保护范围之内。因此,本申请的保护范围应以权利要求的保护范围为准。

Claims (20)

1.一种显示屏组件,其特征在于,所述显示屏组件包括显示屏,所述显示屏包括显示区及非显示区,所述非显示区包括感测区及位于所述感测区外围的遮蔽区,所述显示屏还包括开关器件及光感测器件,所述开关器件设置在所述遮蔽区,所述光感测器件设置在所述感测区,所述开关器件与所述光感器件电连接,所述开关器件用于接收控制信号,并在所述控制信号的控制下开启或者关闭所述光感测器件,当所述开关器件在所述控制信号的控制下开启所述光感测器件时,所述光感测器件用于感测环境光线强度,并触发所述显示屏根据所述环境光线强度调节显示亮度。
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显示屏组件,其特征在于,所述开关器件为第一薄膜晶体管,所述光感测器件为光敏二极管,所述第一薄膜晶体管包括第一栅极、第一电极及第二电极,所述光敏二极管的正极接地,所述光敏二极管的负极电连接所述第一电极,所述第一栅极接收所述控制信号,当所述第一薄膜晶体管在所述控制信号的控制下开启时,所述光敏二极管感测环境光线,并根据所述环境光线得到检测电流,所述检测电流经由所述第二电极输出,其中,所述第一电极为源极,所述第二电极为漏极;或者,所述第一电极为漏极,所述第二电极为源极。
3.如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显示屏组件,其特征在于,所述显示屏包括阵列基板,所述阵列基板包括第一基板,所述第一基板设置第一沟道层、第二沟道层、第一绝缘层、栅极、第二绝缘层、第一电极、第二电极及连接电极,所述第一沟道层及第二沟道层同层设置,所述第一绝缘层覆盖所述第一沟道层,所述栅极设置在所述第一绝缘层背离所述第一沟道层的表面,所述第二绝缘层覆盖所述栅极,所述第一绝缘层具有第一通孔,所述第二绝缘层具有间隔设置的第二通孔及第三通孔,所述第二通孔与所述第一通孔连通,所述第二电极设置在所述第二绝缘层背离所述栅极的表面,且通过所述第一通孔及所述第二通孔与所述第一沟道层电连接,所述第一电极设置在所述第二绝缘层背离所述栅极的表面且与所述第一电极间隔设置,所述第三通孔用于显露所述第二沟道层,所述连接电极设置于所述第二沟道层上,且所述连接电极与所述第一电极电连接,所述第一沟道层、所述第一绝缘层、所述栅极、所述第二绝缘层、所述第一电极及所述第二电极构成所述开关器件,所述第二沟道层构成所述光感测器件。
4.如权利要求3所述的显示屏组件,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沟道层包括同层设置的第一轻掺杂区、第一重掺杂区及第二重掺杂区,所述第一重掺杂区及所述第二重掺杂区分别设置于所述第一轻掺杂区两侧,且分别与所述第一轻掺杂区接触,所述栅极对应所述第一轻掺杂区设置,其中,所述第一重掺杂区及所述第二重掺杂区的掺杂浓度均大于所述第一轻掺杂区的掺杂浓度。
5.如权利要求4所述的显示屏组件,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二沟道层还包括依次层叠设置的第三重掺杂区、第二轻掺杂区及第四重掺杂区,所述第三重掺杂区与所述第二重掺杂区同层设置且与所述第二重掺杂区接触,所述连接电极设置在所述第四重掺杂区背离所述第二轻掺杂区的表面,其中,所述第三重掺杂区及所述第四重掺杂区的掺杂浓度均大于所述第二轻掺杂区的掺杂浓度。
6.如权利要求5所述的显示屏组件,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三重掺杂区与所述第二重掺杂区为一体结构。
7.如权利要求3所述的显示屏组件,其特征在于,所述栅极包括相对设置的第一端面及第二端面,所述第一端面及所述第二端面分别与所述第一绝缘层相交,且所述第一端面相较于所述第二端面邻近所述第二电极,所述第一电极包括面对所述第二电极的第三端面,所述第二电极包括面对所述第一电极的第四端面,所述第一端面所在的面与所述第四端面所在的面共面或者所述第一端面所在的面位于所述第四端面和所述第二端面之间,所述第二端面所在的面与所述第三端面所在的面共面或者所述第二端面所在的面位于所述第一端面与所述第三端面所在的面之间。
8.如权利要求3所述的显示屏组件,其特征在于,所述显示屏组件还包括背光模组,所述背光模组用于为所述显示屏提供光线,所述阵列基板还包括第一遮光层,所述第一遮光层用于阻挡所述背光模组的光线进入到所述光感测器件。
9.如权利要求8所述的显示屏组件,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遮光层设置在所述第一基板背离所述背光模组的一侧,所述开关器件及所述光感测器件设置在遮光层背离所述背光模组的一侧。
10.如权利要求9所述的显示屏组件,其特征在于,所述阵列基板还包括缓冲层,所述缓冲层设置于所述遮光层背离所述背光模组的一侧,所述开关器件及所述光感测器件设置在所述缓冲层上。
11.如权利要求8所述的显示屏组件,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遮光层设置在所述第一基板邻近所述背光模组的一侧。
12.如权利要求3所述的显示屏组件,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二沟道层的宽度为80-120微米,长度为500-1000微米。
13.如权利要求3所述的显示屏组件,其特征在于,所述显示屏还包括彩膜基板,所述彩膜基板与所述阵列基板相对且间隔设置,所述彩膜基板包括第二基板,所述第二基板邻近所述阵列基板的表面且对应所述遮蔽区设置第二遮光层。
14.如权利要求13所述的显示屏组件,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二遮光层为黑矩阵。
15.如权利要求14所述的显示屏组件,其特征在于,所述彩膜基板还包括对应所述显示区设置的彩色滤光层,所述彩色滤光层包括呈矩阵排列的彩色滤光单元,以及设置在相邻的彩色滤光单元之间的黑矩阵,设置在相邻的彩色滤光单元之间的黑矩阵和所述第二遮光层在同一工序中形成。
16.如权利要求15所述的显示屏组件,其特征在于,所述显示屏还包括彩膜基板、密封件和液晶层,所述彩膜基板与所述阵列基板相对且间隔设置,所述密封件设置在所述非显示区,且所述密封件、所述彩膜基板及所述阵列基板限定密封的收容空间,所述收容空间用于收容液晶层,所述密封件为不透光的,用于阻挡所述显示屏中的光线进入所述非显示区。
17.如权利要求13所述的显示屏组件,其特征在于,所述显示屏组件还包括盖板,所述盖板包括第一透光区、第二透光区及对应所述遮蔽区的遮光区,所述第一透光区对应所述显示区设置,所述遮光区对应所述遮蔽区,所述第二透光区对应所述感测区,且所述第二透光区覆盖所述感测区在所述第二透光区的投影。
18.一种显示屏组件,其特征在于,所述显示屏组件包括显示屏,所述显示屏包括显示区及非显示区,所述非显示区包括感测区及围绕所述感测区外围的遮蔽区,所述显示屏还包括开关器件及光感测器件,所述遮蔽区用于设置所述开关器件,所述感测区用于设置光感测器件,所述光感测器件用于感测环境光线,并根据所述环境光线产生漏电流作为检测电流,所述漏电流的大小与所述环境光线强度成线性关系,当所述开关器件在控制信号的控制下开启时,所述漏电流经由所述开关器件输出。
19.一种电子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电子装置包括如权利要求1-18任意一项所述的显示屏组件,所述电子装置还包括控制信号产生芯片及处理器,所述控制信号产生芯片用于产生所述控制信号,当所述开关器件在所述控制信号的控制下开启所述光感测器件时,所述光感测器件检测环境光线以得到检测电流,所述处理器根据所述检测电流的大小以调整所述显示屏的显示亮度。
20.如权利要求19所述的电子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电子装置还包括放大器,所述放大器用于将所述检测电流放大预设倍数,并将放大预设倍数后的检测电流输出至所述控制信号产生芯片,所述控制信号产生芯片用于将放大预设倍数后的检测电流转换为数字信号传输给所述处理器,所述处理器根据所述数字信号调整所述显示屏的显示亮度。
CN201821389458.0U 2018-08-25 2018-08-25 显示屏组件及电子装置 Active CN209461461U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2)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821389458.0U CN209461461U (zh) 2018-08-25 2018-08-25 显示屏组件及电子装置
PCT/CN2019/094406 WO2020042755A1 (zh) 2018-08-25 2019-07-02 显示屏组件及电子装置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821389458.0U CN209461461U (zh) 2018-08-25 2018-08-25 显示屏组件及电子装置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209461461U true CN209461461U (zh) 2019-10-01

Family

ID=68035949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1821389458.0U Active CN209461461U (zh) 2018-08-25 2018-08-25 显示屏组件及电子装置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209461461U (zh)

Cited By (2)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8735769A (zh) * 2018-08-25 2018-11-02 Oppo广东移动通信有限公司 显示屏组件及电子装置
CN114063341A (zh) * 2021-12-03 2022-02-18 京东方科技集团股份有限公司 一种显示面板及显示装置

Cited By (3)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8735769A (zh) * 2018-08-25 2018-11-02 Oppo广东移动通信有限公司 显示屏组件及电子装置
CN114063341A (zh) * 2021-12-03 2022-02-18 京东方科技集团股份有限公司 一种显示面板及显示装置
CN114063341B (zh) * 2021-12-03 2023-09-19 京东方科技集团股份有限公司 一种显示面板及显示装置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108735769A (zh) 显示屏组件及电子装置
US8314782B2 (en) Display apparatus
CN1674038B (zh) 图像读取装置、具有图像读取装置的图像读取系统
CN108594524A (zh) 显示装置
CN104914602B (zh) 显示装置和阵列基板
JP2021193452A (ja) 表示装置、表示モジュール、電子機器
CN101464588B (zh) 显示器和电子设备
CN101576673B (zh) 液晶显示器
CN101464579B (zh) 显示器
US20100164921A1 (en) Display apparatus
CN108595041B (zh) 触控显示面板
CN111708195A (zh) 显示面板及电子设备
CN111624799B (zh) 显示基板及显示装置
CN209461461U (zh) 显示屏组件及电子装置
TW200823817A (en) Display apparatus and electronic apparatus
CN110515226A (zh) 电子设备、显示组件及其显示面板
CN109061968A (zh) 一种阵列基板、显示面板和显示装置
CN111739916A (zh) 一种显示面板和显示装置
US11287684B2 (en) Display device with automatic brightness adjustment
CN112230467B (zh) 一种显示面板及显示装置
WO2021204093A1 (zh) 一种显示屏和电子设备
CN113540155B (zh) 一种显示屏和电子设备
JP4370957B2 (ja) 画像読取装置
WO2023273470A1 (zh) 显示面板、显示屏及电子设备
WO2020042755A1 (zh) 显示屏组件及电子装置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