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209452347U - 全自动管类零件清洁设备 - Google Patents

全自动管类零件清洁设备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209452347U
CN209452347U CN201821470809.0U CN201821470809U CN209452347U CN 209452347 U CN209452347 U CN 209452347U CN 201821470809 U CN201821470809 U CN 201821470809U CN 209452347 U CN209452347 U CN 209452347U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mandril
ejector sleeve
frame body
sleeve component
driving plate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Active
Application number
CN201821470809.0U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俞才王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Zhuji City Run Tuo Mechanical Automation Science And Technology Ltd
Original Assignee
Zhuji City Run Tuo Mechanical Automation Science And Technology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Zhuji City Run Tuo Mechanical Automation Science And Technology Ltd filed Critical Zhuji City Run Tuo Mechanical Automation Science And Technology Ltd
Priority to CN201821470809.0U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209452347U/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209452347U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209452347U/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Landscapes

  • Cleaning In General (AREA)

Abstract

本实用新型属于机械加工设备领域,涉及一种全自动管类零件清洁设备。它解决了现有技术中管类零件表明切屑、毛刺难清洁的技术问题。它包括输送带,输送带两侧分别设置有能沿着直线往复运动的第一推管组件和第二推管组件,第一推管组件和第二推管组件位置相对,输送带靠近第二推管组件的一侧设置有毛刷清洁组件,第一推管组件和/或第二推管组件还连接有能驱动第一推管组件和/或第二推管组件周向转动的推管旋转驱动组件。与现有的技术相比,本实用新型具有多次清洁柔性清洁的特点,实现彻底清洁和无伤清洁。

Description

全自动管类零件清洁设备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属于材料清洁技术领域,尤其是涉及一种全自动管类零件清洁设备。
背景技术
金属零件精加工后,表面经常附着切屑、毛刺以及杂质,在装配前需要清洁零件表面,有利于零件的装配精度和提高零件的可装配性。切屑和毛刺粘附在零件表面具有不确定性,需要对零件进行360°清洁。零件表面常常附带有油污、切削液等,增加了零件表面清洁难度,一次清洁往往难以完全去除零件表面的附着物,需要来回多次清洁。同时切削、毛刺在去除的过程中,与零件表面具有相对位移,施力过大容易造成零件表面划伤,需要柔性去除。
发明内容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是针对上述问题,提供一种全自动管类零件清洁设备。
为达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采用了下列技术方案:本全自动管类零件清洁设备,包括输送带,所述的输送带两侧分别设置有能沿着直线往复运动的第一推管组件和第二推管组件,所述的第一推管组件和第二推管组件位置相对,所述的输送带靠近第二推管组件的一侧设置有毛刷清洁组件,所述的第一推管组件和/或第二推管组件还连接有能驱动第一推管组件和/或第二推管组件周向转动的推管旋转驱动组件。
在上述的全自动管类零件清洁设备中,第一推管组件和第二推管组件分别包括第一顶杆和第二顶杆,所述的第一顶杆和第二顶杆分别连接有第一直线驱动器和第二直线驱动器,所述的第一推管组件还包括第一架体,所述的第一架体上设置有同轴线的第一轴孔和第二轴孔,所述的第一顶杆穿设在第一轴孔和第二轴孔中,所述的第一轴孔和第二轴孔之间设置有第一驱动板,所述的第一驱动板一端套设在第一顶杆上,另一端固定连接在第一直线驱动器的输出端上,所述的第一直线驱动器固定连接在第一架体上。
在上述的全自动管类零件清洁设备中,第一驱动板上还穿设有第一导杆,所述的第一导杆两端固定在第一架体上,所述的第一导杆与第一驱动板之间设置有直线导套,所述的第一架体靠近输送带的一端设置有第一行程限位块,所述的第一行程限位块包括第一螺杆,所述的第一螺杆螺接在第一架体上,所述的第一行程限位块与第一驱动板相对应。
在上述的全自动管类零件清洁设备中,所述的推管旋转驱动组件包括旋转接头,所述的旋转接头可旋转连接在第一架体上,所述的旋转接头套设在第一顶杆上且与第一顶杆固定连接,所述的旋转接头连接有旋转驱动器。
在上述的全自动管类零件清洁设备中,旋转接头与第一架体之间设置有轴承,所述的第一顶杆与第一架体之间设置有直线导套,所述的旋转接头上设置有第一带轮,所述的第一旋转驱动器输出端设置有第二带轮,所述的第一带轮与第二带轮之间通过皮带连接。
在上述的全自动管类零件清洁设备中,第二推管组件还包括第二架体,所述的第二架体上设置有同轴线的第三轴孔和第四轴孔,所述的第二顶杆穿设在第三轴孔和第四轴孔中,所述的第三轴孔和第四轴孔之间设置有第二驱动板,所述的第二驱动板一端套设在第二顶杆上,另一端固定连接在第二直线驱动器的输出端上,所述的第二直线驱动器固定连接在第二架体上。
在上述的全自动管类零件清洁设备中,第二驱动板上还穿设有第二导杆,所述的第二导杆两端固定在第二架体上,所述的第二导杆与第二驱动板之间设置有直线导套,所述的第二架体靠近输送带的一端设置有第二行程限位块,所述的第二行程限位块包括第二螺杆,所述的第二螺杆螺接在第二架体上,所述的第二行程限位块与第二驱动板相对应。
在上述的全自动管类零件清洁设备中,第一推管组件和第二推管组件上分别设置有第一限位检测器和第二限位检测器,所述的第一顶杆和第二顶杆上分别设置有检测块,所述的检测块与第一限位检测器和第二限位检测器分别对应,所述的第一顶杆和第二顶杆靠近输送带的一端分别设置有主动顶料头和从动顶料头,所述的从动顶料头可旋转连接在第二顶杆上,所述的从动顶料头与第二顶杆之间设置有轴承,所述的主动顶料头固定连接在第一顶杆上。
在上述的全自动管类零件清洁设备中,毛刷清洁组件包括第三架体,所述的第三架体上可旋转连接有毛刷轮,所述的毛刷轮上设置有传动轴,所述的传动轴穿设在第三架体上,所述的传动轴连接有第二旋转驱动器。
在上述的全自动管类零件清洁设备中,毛刷轮外罩设有毛刷罩,所述的毛刷罩上设置有进料孔,所述的第一顶杆和第二顶杆将管料推送进进料孔后与毛刷轮的刷毛相接触。
与现有的技术相比,本实用新型的优点在于:
1.推管旋转驱动组件控制零件在进入毛刷清洁组件后进行自转,实现零件360度表面无死角清洁,防止遗漏清洁面。
2.第一推管组件和第二推管组件相互协作,交替进行动作,实现零件在毛刷清洁组件中往复运动,多次清洁,提高清洁效果。
3.毛刷清洁组件采用柔性毛刷轮,柔性去除零件表面毛刺、切屑,防止去除力量过大造成零件表面刮伤。
附图说明
图1是本实用新型提供的结构示意图。
图2是本实用新型提供的俯视图。
图3是本实用新型提供的第一推管组件结构示意图。
图4是本实用新型提供的第二推管组件结构示意图。
图中,输送带1、第一推管组件2、第二推管组件3、第一顶杆4、第二顶杆5、第一直线驱动器6、第二直线驱动器7、毛刷清洁组件8、第一架体9、第一轴孔10、第二轴孔11、第一驱动板12、第一导杆13、第一行程限位块14、第一螺杆15、推管旋转驱动组件16、旋转接头17、第一旋转驱动器18、第一带轮19、第二带轮20、第二架体21、第三轴孔22、第四轴孔23、第二驱动板24、第二导杆25、第二行程限位块26、第二螺杆27、第一限位检测器28、第二限位检测器29、检测块30、主动顶料头31、从动顶料头32、第三架体33、毛刷轮34、传动轴35、第二旋转驱动器36。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将结合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实用新型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实用新型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作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实用新型保护的范围。
如图1所示,本全自动管类零件清洁设备,包括输送带1,输送带1两侧分别设置有能沿着直线往复运动的第一推管组件2和第二推管组件3,所述的第一推管组件2和第二推管组件3位置相对并同轴线设置,所述的输送带1靠近第一推管组件2或第二推管组件3的一侧设置有毛刷清洁组件8,所述的第一推管组件2和/或第二推管组件3还连接有能驱动第一推管组件2和/或第二推管组件3周向转动的推管旋转驱动组件16。优选地,在本实施例中,毛刷清洁组件8设置在输送带1靠近第二推管组件3的一侧,推管旋转驱动组件16连接在第一推管组件2上。
经过精加工的零件通过输送带输送,当零件输送到清洗位置,如图2所示,设置在输送带1上的,检测装置检测到零件的存在,其中本领域技术人员应当知晓,检测装置可以是光电检测装置,也可以是霍尔检测装置,检测装置为本领域常用技术手段,故在说明书中不再赘述。检测装置在检测到零件后将信号传输到控制电路,控制电路控制第一推管组件2顶向零件,并将零件顶推到与第二推管组件3向抵靠,第一推管组件2和第二推管组件3共同夹持零件进入毛刷清洁组件8进行清洁。
当零件进入毛刷清洁组件8后,推管旋转驱动组件16驱动第一推管组件3转动,第一推管组件3带动零件转动,优选地第一推管组件3的转动方向与毛刷清洁组件8的转动方向相反。推管旋转驱动组件控制零件在进入毛刷清洁组件后进行自转,实现零件360度表面无死角清洁,防止遗漏清洁面。
具体的,第一推管组件2和第二推管组件3分别包括第一顶杆4和第二顶杆5,所述的第一顶杆4和第二顶杆5分别连接有第一直线驱动器6和第二直线驱动器7。本领域技术人员应当知晓,第一直线驱动器6和第二直线驱动器7可以为直线电机,也可以是直线气缸。在本实施例中,优选第一直线驱动器6和第二直线驱动器7为直线气缸。增加第一直线驱动器6供气气压,第二直线驱动器7供气气压不变,第一直线驱动器6推力大于第二直线驱动器7,第一直线驱动器6推动零件进入毛刷清洁组件8进行第一次清洁。当第一次清洁结束后,控制第一直线驱动器6供气气压减小,增加第二直线驱动器7供气气压,第一直线驱动器6推力小于第二直线驱动器7,第二直线驱动器7推动零件向第一直线驱动器6方向移动,实现反向第二次清洁。交替控制第一直线驱动器6和第二直线驱动器7供气大小,以实现多次往复清洁。
优选的,第一推管组件2还包括第一架体9,所述的第一架体9上设置有同轴线的第一轴孔10和第二轴孔11,所述的第一顶杆4穿设在第一轴孔10和第二轴孔11中,所述的第一轴孔10和第二轴孔11之间设置有第一驱动板12,所述的第一驱动板12一端套设在第一顶杆4上,另一端固定连接在第一直线驱动器6的输出端上,所述的第一驱动板12与第一顶杆4相对于第一顶杆4轴向固定,所述的第一驱动板12与第一顶杆4之间设置有间隙且第一顶杆4相对于第一驱动板12可实现转动。所述的第一直线驱动器6固定连接在第一架体9上。在本实施例中,第一驱动板12两侧分别设置有挡块,挡块固定连接在第一顶杆4上,第一驱动板12推动挡块以实现推动第一顶杆做直线往复运动。本技术领域技术人员还可以采取其他机械结构方式实现,例如第一顶杆4与第一驱动板12之间设置有轴承,轴承的内圈与第一顶杆4固定连接,轴承的外圈与第一驱动板12固定连接。
第一驱动板12上还穿设有第一导杆13,所述的第一导杆13两端固定在第一架体9上,所述的第一导杆13与第一驱动板12之间设置有直线导套。第一导杆13限制第一驱动板12自由度,平衡扭力,防止第一顶杆4在被驱动过程中,承受扭力,与第一架体9发生摩擦,影响第一顶杆4的行程精度和使用寿命。
优选地,第一架体9靠近输送带1的一端设置有第一行程限位块14,所述的第一行程限位块14包括第一螺杆15,所述的第一螺杆15螺接在第一架体9上,所述的第一行程限位块14与第一驱动板12相对应。第一行程限位块14机械式限制第一驱动板12位移,防止控制电路控制失效,使得第一顶杆4脱离第一架体9从而不能有效复位,影响第一顶杆4往复运动,影响操作进程。另一个方面,硬性控制零件在毛刷清洁机构8中的有效行程。第一行程限位块14可根据零件尺寸,调节第一螺杆15来控制限位长度。
优选地,推管旋转驱动组件16包括旋转接头17,所述的旋转接头17可旋转连接在第一架体9上,所述的旋转接头17套设在第一顶杆4上且与第一顶杆4固定连接,所述的旋转接头17连接有第一旋转驱动器18。旋转接头17与第一架体9之间设置有轴承,所述的第一顶杆4与第一架体9之间设置有直线导套,所述的旋转接头17上设置有第一带轮19,所述的第一旋转驱动器18输出端设置有第二带轮20,所述的第一带轮19与第二带轮20之间通过皮带连接。本领域技术人员,应当可以从本实施例得到技术启示,第一旋转驱动器18可以与第一顶杆直接连接,也可以通过齿轮组与第一顶杆连接。所述的旋转接头17与第一顶杆4之间设置有间隙,使得第一顶杆4在旋转接头17中可自由旋转,第一顶杆4上设置有驱动槽,旋转接头17上设置有驱动块,驱动块卡接在驱动槽中,当旋转接头17受第一旋转驱动器18驱动旋转时,通过驱动槽和驱动块传动。驱动块可在驱动槽中滑动。
进一步,第二推管组件3还包括第二架体21,所述的第二架体21上设置有同轴线的第三轴孔22和第四轴孔23,所述的第二顶杆5穿设在第三轴孔22和第四轴孔23中,所述的第三轴孔22和第四轴孔23之间设置有第二驱动板24,所述的第二驱动板24一端套设在第二顶杆5上,另一端固定连接在第二直线驱动器7的输出端上,所述的第二直线驱动器7固定连接在第二架体21上。第二直线驱动器7驱动第二驱动板24,并带动第二驱动板24推动第二顶杆5做直线运动,当零件需要向第一推管组件2移动时,第二直线驱动器7增大供气量以增大推力,将零件连同第一顶杆4向远离第二顶杆5的方向推动,反之第一直线驱动器6增大供气量以增大推力,将零件连同第二顶杆5向远离第一顶杆4的方向推动。
优选地,第二驱动板24上还穿设有第二导杆25,所述的第二导杆25两端固定在第二架体21上,所述的第二导杆25与第二驱动板24之间设置有直线导套,所述的第二架体21靠近输送带1的一端设置有第二行程限位块26,所述的第二行程限位块26包括第二螺杆27,所述的第二螺杆27螺接在第二架体21上,所述的第二行程限位块26与第二驱动板24相对应。第二行程限位块26机械式限制第二驱动板24位移,防止控制电路控制失效,使得第二顶杆5脱离第二架体21从而不能有效复位,影响第二顶杆5往复运动,影响操作进程。另一个方面,硬性控制零件在毛刷清洁机构8中的有效行程。第二行程限位块26可根据零件尺寸,调节第二螺杆27来控制限位长度。
优选地,第一推管组件2和第二推管组件3上分别设置有第一限位检测器28和第二限位检测器29,所述的第一顶杆4和第二顶杆5上分别设置有检测块30,所述的检测块30与第一限位检测器28和第二限位检测器29分别对应。当第一推管组件2推动零件经过毛刷清洁组件8后整体移动到毛刷清洁组件8后,第一限位检测器28检测到第一顶杆4上的检测块30后,第一直线驱动器6减小供气或停止供气,第二直线驱动器7增加供气量,增大推力,将零件向第一推管组件2方向移动,在此经过毛刷轮清洁组件8经历二次清洁。当第二限位检测器29检测到第二顶杆5上的检测块30后,第二直线驱动器7减小供气或停止供气,第一直线驱动器6增加供气量,增大推力,将零件向第二推管组件3方向移动,在此经过毛刷轮清洁组件8,重复上述步骤实现零件多次清洁。本领域技术人员应当知晓,第一限位检测器28和第二限位检测器29可以是光电检测器或者是霍尔检测器。
优选地,第一顶杆4和第二顶杆5靠近输送带1的一端分别设置有主动顶料头31和从动顶料头32,所述的从动顶料头32可旋转连接在第二顶杆5上,所述的从动顶料头32与第二顶杆5之间设置有轴承,所述的主动顶料头31固定连接在第一顶杆4上。推管旋转驱动组件16驱动第一顶杆转动并带动主动顶料头31旋转,主动顶料头31带动零件旋转。同时从动顶料头32对零件起到支撑作用,不设置动力,以确保主动顶料头31和从动顶料头32之间不存在转速差,避免主动顶料头31和从动顶料头32对零件产生扭力和摩擦。
进一步,毛刷清洁组件8包括第三架体33,所述的第三架体33上可旋转连接有毛刷轮34,所述的毛刷轮34上设置有传动轴35,所述的传动轴35穿设在第三架体33上,所述的传动轴35连接有第二旋转驱动器36。毛刷轮34外罩设有毛刷罩,所述的毛刷罩上设置有进料孔,所述的第一顶杆4和第二顶杆5将管料推送进进料孔38后与毛刷轮34的刷毛相接触。毛刷轮34实现对零件柔性清洁,避免毛刺、切屑划伤零件表面。
本文中所描述的具体实施例仅仅是对本实用新型精神作举例说明。本实用新型所属技术领域的技术人员可以对所描述的具体实施例做各种各样的修改或补充或采用类似的方式替代,但并不会偏离本实用新型的精神或者超越所附权利要求书所定义的范围。
尽管本文较多地使用了输送带1、第一推管组件2、第二推管组件3、第一顶杆4、第二顶杆5、第一直线驱动器6、第二直线驱动器7、毛刷清洁组件8、第一架体9、第一轴孔10、第二轴孔11、第一驱动板12、第一导杆13、第一行程限位块14、第一螺杆15、推管旋转驱动组件16、旋转接头17、第一旋转驱动器18、第一带轮19、第二带轮20、第二架体21、第三轴孔22、第四轴孔23、第二驱动板24、第二导杆25、第二行程限位块26、第二螺杆27、第一限位检测器28、第二限位检测器29、检测块30、主动顶料头31、从动顶料头32、第三架体33、毛刷轮34、传动轴35、第二旋转驱动器36等术语,但并不排除使用其它术语的可能性。使用这些术语仅仅是为了更方便地描述和解释本实用新型的本质;把它们解释成任何一种附加的限制都是与本实用新型精神相违背的。

Claims (10)

1.一种全自动管类零件清洁设备,包括输送带(1),其特征在于,所述的输送带(1)两侧分别设置有能沿着直线往复运动的第一推管组件(2)和第二推管组件(3),所述的第一推管组件(2)和第二推管组件(3)位置相对,所述的输送带(1)靠近第二推管组件(3)或第一推管组件(2)的一侧设置有毛刷清洁组件(8),所述的第一推管组件(2)和/或第二推管组件(3)还连接有能驱动第一推管组件(2)和/或第二推管组件(3)周向转动的推管旋转驱动组件(16)。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全自动管类零件清洁设备,其特征在于,所述的第一推管组件(2)和第二推管组件(3)分别包括第一顶杆(4)和第二顶杆(5),所述的第一顶杆(4)和第二顶杆(5)分别连接有第一直线驱动器(6)和第二直线驱动器(7),所述的第一推管组件(2)还包括第一架体(9),所述的第一架体(9)上设置有同轴线的第一轴孔(10)和第二轴孔(11),所述的第一顶杆(4)穿设在第一轴孔(10)和第二轴孔(11)中,所述的第一轴孔(10)和第二轴孔(11)之间设置有第一驱动板(12),所述的第一驱动板(12)一端套设在第一顶杆(4)上,另一端固定连接在第一直线驱动器(6)的输出端上,所述的第一驱动板(12)与第一顶杆(4)相对于第一顶杆(4)轴向固定,所述的第一驱动板(12)与第一顶杆(4)之间设置有间隙,所述的第一直线驱动器(6)固定连接在第一架体(9)上。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全自动管类零件清洁设备,其特征在于,所述的第一驱动板(12)上还穿设有第一导杆(13),所述的第一导杆(13)两端固定在第一架体(9)上,所述的第一导杆(13)与第一驱动板(12)之间设置有直线导套,所述的第一架体(9)靠近输送带(1)的一端设置有第一行程限位块(14),所述的第一行程限位块(14)包括第一螺杆(15),所述的第一螺杆(15)螺接在第一架体(9)上,所述的第一行程限位块(14)与第一驱动板(12)相对应。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全自动管类零件清洁设备,其特征在于,所述的推管旋转驱动组件(16)包括旋转接头(17),所述的旋转接头(17)可旋转连接在第一架体(9)上,所述的旋转接头(17)套设在第一顶杆(4)上且与第一顶杆(4)固定连接,所述的旋转接头(17)连接有第一旋转驱动器(18)。
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全自动管类零件清洁设备,其特征在于,所述的旋转接头(17)与第一架体(9)之间设置有轴承,所述的第一顶杆(4)与第一架体(9)之间设置有直线导套,所述的旋转接头(17)上设置有第一带轮(19),所述的第一旋转驱动器(18)输出端设置有第二带轮(20),所述的第一带轮(19)与第二带轮(20)之间通过皮带连接。
6.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全自动管类零件清洁设备,其特征在于,所述的第二推管组件(3)还包括第二架体(21),所述的第二架体(21)上设置有同轴线的第三轴孔(22)和第四轴孔(23),所述的第二顶杆(5)穿设在第三轴孔(22)和第四轴孔(23)中,所述的第三轴孔(22)和第四轴孔(23)之间设置有第二驱动板(24),所述的第二驱动板(24)一端套设在第二顶杆(5)上,另一端固定连接在第二直线驱动器(7)的输出端上,所述的第二直线驱动器(7)固定连接在第二架体(21)上。
7.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全自动管类零件清洁设备,其特征在于,所述的第二驱动板(24)上还穿设有第二导杆(25),所述的第二导杆(25)两端固定在第二架体(21)上,所述的第二导杆(25)与第二驱动板(24)之间设置有直线导套,所述的第二架体(21)靠近输送带(1)的一端设置有第二行程限位块(26),所述的第二行程限位块(26)包括第二螺杆(27),所述的第二螺杆(27)螺接在第二架体(21)上,所述的第二行程限位块(26)与第二驱动板(24)相对应。
8.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全自动管类零件清洁设备,其特征在于,所述的第一推管组件(2)和第二推管组件(3)上分别设置有第一限位检测器(28)和第二限位检测器(29),所述的第一顶杆(4)和第二顶杆(5)上分别设置有检测块(30),所述的检测块(30)与第一限位检测器(28)和第二限位检测器(29)分别对应,所述的第一顶杆(4)和第二顶杆(5)靠近输送带(1)的一端分别设置有主动顶料头(31)和从动顶料头(32),所述的从动顶料头(32)可旋转连接在第二顶杆(5)上,所述的从动顶料头(32)与第二顶杆(5)之间设置有轴承,所述的主动顶料头(31)固定连接在第一顶杆(4)上。
9.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全自动管类零件清洁设备,其特征在于,所述的毛刷清洁组件(8)包括第三架体(33),所述的第三架体(33)上可旋转连接有毛刷轮(34),所述的毛刷轮(34)上设置有传动轴(35),所述的传动轴(35)穿设在第三架体(33)上,所述的传动轴(35)连接有第二旋转驱动器(36)。
10.根据权利要求9所述的全自动管类零件清洁设备,其特征在于,所述的毛刷轮(34)外罩设有毛刷罩,所述的毛刷罩上设置有进料孔,所述的第一顶杆(4)和第二顶杆(5)将管料推送进进料孔后与毛刷轮(34)的刷毛相接触。
CN201821470809.0U 2018-09-07 2018-09-07 全自动管类零件清洁设备 Active CN209452347U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821470809.0U CN209452347U (zh) 2018-09-07 2018-09-07 全自动管类零件清洁设备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821470809.0U CN209452347U (zh) 2018-09-07 2018-09-07 全自动管类零件清洁设备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209452347U true CN209452347U (zh) 2019-10-01

Family

ID=68036025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1821470809.0U Active CN209452347U (zh) 2018-09-07 2018-09-07 全自动管类零件清洁设备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209452347U (zh)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102320027B (zh) 长管道内圆自动抛光机
CN105135151A (zh) 一种具有主动适应和自适应功能的履带式管道机器人
CN106181711B (zh) 一种探入式罐体内壁柔性抛光装置
CN115076518B (zh) 一种柔性管道机器人
CN101301656A (zh) 金属管内壁的刷洗装置
CN109318099A (zh) 曲面玻璃凸面抛光机
CN105033801A (zh) 管件管口的加工设备
CN113245321A (zh) 一种易燃易爆粉尘管道自适应无源式清扫机器人
CN104379283A (zh) 便携式镗孔机器
CN116177175A (zh) 一种接驳装置及输送线体
CN209452347U (zh) 全自动管类零件清洁设备
CN201042711Y (zh) 金属管内壁的刷洗装置
CN106743606B (zh) 工件输送设备
CN209256459U (zh) 工件快速掉头机构
CN108423392B (zh) 一种具有驱动机构的物料传输装置
CN208929951U (zh) 抛光装置以及曲面玻璃凸面抛光机
CN101642888A (zh) 一种柱状工件球面的研磨方法及研磨机
CN113578877B (zh) 一种管道柔性激光清洗线
CN115122221A (zh) 自动抛光设备
CN115307593A (zh) 检测工装
CN212653233U (zh) 一种钢管内外壁清理装置
CN114012552A (zh) 一种间歇性电机外壳清洁装置及其清洗方法
KR100524398B1 (ko) 갠트리로봇 이송장치
CN104002224A (zh) 一种全自动砝码抛光装置及其抛光方法
CN210350944U (zh) 一种用于电阻点焊的直连式伺服电机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