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209450602U - 一种椎间孔镜下手术用磨钻 - Google Patents

一种椎间孔镜下手术用磨钻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209450602U
CN209450602U CN201820834308.XU CN201820834308U CN209450602U CN 209450602 U CN209450602 U CN 209450602U CN 201820834308 U CN201820834308 U CN 201820834308U CN 209450602 U CN209450602 U CN 209450602U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inner catheter
lateral wall
hole
spring
eccentric shaft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Active
Application number
CN201820834308.XU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彭惠莲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Guizhou Catalpoi Technology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Guizhou Catalpoi Technology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Guizhou Catalpoi Technology Co Ltd filed Critical Guizhou Catalpoi Technology Co Ltd
Priority to CN201820834308.XU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209450602U/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209450602U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209450602U/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Landscapes

  • Surgical Instruments (AREA)

Abstract

本实用新型公开了一种椎间孔镜下手术用磨钻,包括磨头(1)、前撑管(21)、后撑管(22)、第一内导管(23)、第二内导管(24),和外导管(25);在所述外导管(25)上设有调节装置,在所述调节装置的对应位置上还套设有偏心调节拨扭(9),所述第二内导管(24)上还连接有往复装置,所述偏心调节拨扭(9)与往复装置上的对应位置活动连接。本实用新型利用移动操作套的位置,以达到调节磨头磨削深度的目的,由连接在磨柄上的往复装置,带动转动着的磨头进行往复磨削骨组织的操作,在使用偏心调节拨扭进行调节的条件下,增加了磨削范围,结构简单,操作便捷,提高了使用稳定性和安全性。

Description

一种椎间孔镜下手术用磨钻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骨组织磨出刀具技术领域,特别涉及一种椎间孔镜下手术用磨钻。
背景技术
现目前,手术用磨头的深度调节,在手持部位不动的情况下,一般是调节磨头刃口的伸出长度,但是,由于手持位置与磨削位置之间的距离加大,手持部位又是没有倚靠的位置,手部如果有抖动,这样的磨削准确度反而会降低,甚至会对磨削位置造成不必要的损伤,也就不能保证磨削操作的安全性了;另外,手术用磨钻通常都是利用刀头的单向转动对骨组织进行磨削,单向转动使得刀头对骨组织的瞬时磨削量较大,创伤面较大,骨组织恢复较慢;再有,单向旋转或往复装置的转动磨削范围较为固定,磨钻整体转移磨削位置,在手术位置不便控制,且可能会伤及骨组织的周围。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提供了一种能有效调节磨头工作深度,并有效控制磨削范围和质量的椎间孔镜下手术用磨钻。
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如下:
一种椎间孔镜下手术用磨钻,包括磨头和第一内导管,在所述磨头上设有磨柄,该磨柄向后依次穿设过前撑管和后撑管,并伸入第一内导管中,所述前撑管中设有前小后大的台阶孔,小端为同心孔,大端为偏心孔,该前撑管的偏心孔位置套设在第一内导管的前端,所述后撑管也沿轴向设有偏心的通孔,在所述第一内导管上设有一段开口,在该第一内导管的外侧套设有第二内导管,在该第二内导管的外侧套设有外导管,所述外导管的前端面与后撑管的后端面固定连接;在所述外导管上设有调节装置,所述调节装置包括限深套、操作套和调节座,所述限深套套接在外导管的外侧,该限深套的外侧壁上设有一段环形槽,在所述环形槽上设有调节座,在该调节座外侧壁上设有弹性装置,在所述弹性装置的外侧套设有操作套,拨动操作套,由弹性装置带动调节座在环形槽上移动,移动到位时,调节座与环形槽上的对应位置连接固定,控制手持的位置,以有效调节磨头的工作深度;在所述调节装置的对应位置上还套设有偏心调节拨扭,所述第二内导管上还连接有往复装置,所述偏心调节拨扭与往复装置上的对应位置活动连接。
采用以上结构,设置调节装置,当磨削位置的深度较浅时,缩小手持的位置与磨削位置之间的间距,磨头转动造成的轴向跳动降低,能降低磨削位置的损伤,提高了磨削质量;当磨削位置的深度较深时,只需要拨动调节装置,使手持的位置与磨削位置之间的间距增大即可,在不影响磨头装夹的前提下,磨头转动造成的轴向跳动不会改变,能降低深处磨削位置的损伤,保证各个位置的磨削质量;移动到位时,调节装置上的对应位置与环形槽连接固定,提高使用稳定性和安全性;设置的往复装置在驱动装置的驱动下,带动磨钻装置作往复旋转运动,这样的往复旋转运动处理骨组织时会更平稳,能提高骨组织的磨削面或修复面的处理效果,伤口恢复更快,也能很好的控制磨削量;另外,设置偏心调节拨扭,偏心调节拨扭转动带动外导管转动,随之带动第一内导管在前支撑和后支撑里的转动,当后支撑上通孔的偏心位置与前支撑上台阶孔大端的偏心位置重合时,磨头的偏心位移量达到最大,即在不移动第二内导管的条件下,增大了磨头的磨削范围,结构简单实用,操作便捷。
为了便于移动和定位,作为优选,所述弹性装置包括装置限位套和限位环,所述限位套套设在调节座一端的外壁上,在所述调节座的外侧壁环设有第一环状凸台,在所述第一环状凸台上对称设有两个通孔,每个所述通孔内均嵌设有一个第一钢球,所述第一钢球均冒出第一环状凸台外侧壁所在平面,该第一钢球与环形槽的对应位置卡接定位;在所述操作套的内侧壁上对应第一环状凸台的位置处设有第二环状凸台,所述第一钢球冒出第一环状凸台的一端与第二环状凸台外侧壁的对应位置抵接。
为了使移动更顺畅,作为优选,在所述第一环状凸台的一端抵接有第一弹簧,另一端抵接有第二弹簧,在所述第一弹簧上还连接有限位套,所述限位套与第一弹簧相连接的一端套设在调节座的外侧壁上;在所述第二弹簧上还连接有限位环,所述限位环套接在调节座对应端的外侧壁上。
为了便于生产,同时实现安装部件之间的联动,作为优选,在所述限位套的内侧壁设有第一台阶孔,在所述第二环状凸台的两端对称设有两个第二台阶孔,所述限位套插设入对应第一弹簧一端的第二台阶孔内,该限位套的外侧壁与第二台阶孔对应位置的内侧壁配合连接,所述调节座上对应第一弹簧的一端嵌设在第一台阶孔内,该第一台阶孔的内侧壁与调节座外侧壁的对应位置贴合连接。
为了简化结构,同时更好地控制磨削量,作为优选,所述往复装置包括连接套、输入偏心轴、输出偏心轴、前外壳和后外壳,所述第二内导管的后端设有前小后大的台阶孔,所述输入偏心轴与驱动装置连接,所述输出偏心轴套接在第一内导管的外侧壁上,且转动插接在第二内导管的台阶孔内,所述前外壳套接在第二内导管上,所述后外壳套接在输入偏心轴上,该前外壳和后外壳连接形成一个空腔体,所述连接套设在该空腔体内,在所述前外壳的内侧设有向后延伸的连接杆,所述连接杆的延伸端穿设连接在后外壳的对应位置上,所述连接套的一端穿设在连接杆上,所述输入偏心轴上以及输出偏心轴的偏心端上均固设轴承,两个所述轴承均套接在连接套内,在驱动装置的驱动下,输入偏心轴带动磨头作往复旋转运动。
为了简化结构,便于操作,作为优选,所述输入偏心轴单旋转连接在驱动装置上,输入端的单向旋转运动带动连接套做往复旋转运动,并转化为输出端的往复旋转运动,由此经输出偏心轴带动磨头作往复旋转转动。
为了便于调节磨头的偏移量,作为优选,在所述偏心调节拨扭的后端面设有固定孔,在所述固定孔内固设有弹簧,所述弹簧的非固定端设有第二钢球;在所述前外壳的前端面对应第二钢球的位置处,沿圆周方向均匀设有四个定位孔,旋转偏心调节拨扭,所述第二钢球与对应位置的定位孔卡接固定。
为了提高使用舒适性,作为优选,在所述操作套外侧壁的中部还设有一个环形凹槽,该环形凹槽槽底与对应端的操作套外侧壁之间设有一段过渡斜面,以便于手部握持。
有益效果:本实用新型利用移动操作套的位置,以达到调节磨头磨削深度的目的,由连接在磨柄上的往复装置,带动转动着的磨头进行往复磨削骨组织的操作,在使用偏心调节拨扭进行调节的条件下,增加了磨削范围,结构简单,操作便捷,提高了使用稳定性和安全性。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的结构示意图。
图2为图1的A处放大图。
图3为图1的B处放大图。
图4为磨头、前撑管和后撑管的装配结构示意图。
图5为前撑管的结构示意图。
图6为后撑管的结构示意图。
图7为限深套的结构示意图。
图8为操作套的结构示意图。
图9为调节座的结构示意图。
图10为前外壳的结构示意图。
图11为偏心调节拨扭的结构示意图。
图12为往复装置的安装结构爆炸图。
图13为往复装置的使用状态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附图对本实用新型作进一步说明。
由图1到图13所示,本实用新型由磨头1和第二内导管24等组成,在所述磨头1上设有磨柄,该磨柄向后依次穿设过前撑管21和后撑管22,并伸入第一内导管23中,所述前撑管21中设有前小后大的台阶孔,小端为同心孔,大端为偏心孔,该前撑管21的偏心孔位置套设在第一内导管23的前端,所述后撑管22也沿轴向设有偏心的通孔,在所述第一内导管23上设有一段开口,在该第一内导管23 的外侧套设有第二内导管24,在该第二内导管24的外侧套设有外导管25,所述外导管25的前端面与后撑管22的后端面固定连接。
在所述外导管25上设有调节装置,所述调节装置包括限深套3、操作套4和调节座5,所述限深套3套接在第二内导管24的外侧,该限深套3的外侧壁上设有一段环形槽31,在所述环形槽31上设有调节座5,在该调节座5外侧壁上设有弹性装置,所述弹性装置包括装置限位套6和限位环7,所述限位套6套设在调节座5一端的外壁上,在所述调节座5的外侧壁环设有第一环状凸台51,在所述第一环状凸台51上对称设有两个通孔,每个所述通孔内均嵌设有一个第一钢球52,所述第一钢球52均冒出第一环状凸台51外侧壁所在平面,该第一钢球52与环形槽31的对应位置卡接定位。
在所述操作套4的内侧壁上对应第一环状凸台51的位置处设有第二环状凸台41,所述第一钢球52冒出第一环状凸台51的一端与第二环状凸台41外侧壁的对应位置抵接;在所述第一环状凸台51的一端抵接有第一弹簧81,另一端抵接有第二弹簧82,在所述第一弹簧81上还连接有限位套6,所述限位套6与第一弹簧81相连接的一端套设在调节座5的外侧壁上;在所述第二弹簧82上还连接有限位环7,所述限位环7套接在调节座5对应端的外侧壁上。
在所述限位套6的内侧壁设有第一台阶孔61,在所述第二环状凸台41的两端对称设有两个第二台阶孔42,所述限位套6插设入对应第一弹簧81一端的第二台阶孔42内,该限位套6的外侧壁与第二台阶孔42对应位置的内侧壁配合连接,所述调节座5上对应第一弹簧81的一端嵌设在第一台阶孔61内,该第一台阶孔61的内侧壁与调节座5外侧壁的对应位置贴合连接。
在所述操作套4外侧壁的中部还设有一个环形凹槽,该环形凹槽槽底与对应端的操作套4外侧壁之间设有一段过渡斜面,以便于手部握持;拨动操作套4,由弹性装置带动调节座5在环形槽31上移动,移动到位时,调节座5与环形槽31上的对应位置连接固定,控制手持的位置,以有效调节磨头的工作深度。
所述往复装置包括连接套10、输入偏心轴111、输出偏心轴112、前外壳113和后外壳114,所述第二内导管2的后端设有前小后大的台阶孔,所述输入偏心轴111与驱动装置连接,所述输出偏心轴112 套接在第一内导管23的外侧壁上,且转动插接在第二内导管24的台阶孔内,所述前外壳113套接在第二内导管24上,所述后外壳114 套接在输入偏心轴111上,该前外壳113和后外壳114连接形成一个空腔体,所述连接套10设在该空腔体内,在所述前外壳113的内侧设有向后延伸的连接杆121,连接杆121的所述延伸端穿设连接在后外壳114的对应位置上,所述连接套10的一端穿设在连接杆121上,所述输入偏心轴111上以及输出偏心轴112的偏心端上均固设轴承,两个所述轴承均套接在连接套10内,在驱动装置的驱动下,所述输入偏心轴111单旋转连接在驱动装置上,输入端的单向旋转运动带动连接套11做往复旋转运动,并转化为输出端的往复旋转运动,由此经输出偏心轴112带动磨头1作往复旋转转动。
在所述限深套3上还套设有偏心调节拨扭9,在所述偏心调节拨扭9的后端面设有固定孔91,在所述固定孔91内固设有弹簧92,所述弹簧92的非固定端设有第二钢球93;在所述前外壳113的前端面对应第二钢球93的位置处,沿圆周方向均匀设有四个定位孔115,旋转偏心调节拨扭9,所述第二钢球93与对应位置的定位孔115卡接固定。
本实用新型的使用方法如下:
如图1到图13所示,两个第一钢球52分别放入第一环状凸台 51上的两个对称设置的通孔中,两个第一钢球52均冒出第一环状凸台51外侧壁所在的平面,第二环状凸台41的外侧面与该第一钢球52的冒出端抵接,同时,钢球52与环形槽31的对应位置卡接定位;而此时,操作套4的内侧壁与限位套6的外侧壁贴合连接,而限位套6中第一台阶孔61的内侧壁又是与调节座5的外侧壁贴合连接的,且第一环状凸台51的两端分别设有第一弹簧81和第二弹簧82,而第一弹簧81与限位套6连接,第二弹簧82与限位环7连接。
沿外导管2的轴向拨动操作套4,当向左移动时,手指抵压住操作套4外侧壁左侧的过渡斜面位置,操作套5向左移动,第二环状凸台41的左端挤压第一弹簧81,而此时,由于第一钢球52未离开环形槽31的槽位,再加上第二环状凸台41抵接住钢球52,调节座 5不移动,随着操作套4继续向左移动,第二环状凸台41的外侧壁与钢球52脱离,限位环7在第二弹簧82的弹性拉力作用下,带动调节座5移动,钢球52可以在环形槽31上轴向移动,移动到位时,钢球52落在环形槽31的对应槽位里,松开操作套4,在第一弹簧 81的弹性力作用下,操作套4向右回移,第二环状凸台41的外侧壁与第一钢球52再次抵接,这样,缩小手持的位置与磨削位置之间的间距,磨头转动造成的轴向跳动降低,能降低磨削位置的损伤,提高了磨削质量。
反之,操作套4再向右移动时,只需要向右拨动操作套4,手指抵压住操作套4外侧壁右侧的过渡斜面位置,操作套4向右移动,第二环状凸台41的右端挤压第二弹簧82,而此时,由于第一钢球 52未离开环形槽31的槽位,再加上第二环状凸台41抵接住第一钢球52,调节座5不移动,随着操作套4继续向右移动,第二环状凸台41的外侧壁与第一钢球52脱离,限位套6在第一弹簧81的弹性拉力作用下,带动调节座5移动,第一钢球52可以在环形槽31上轴向移动,移动到位时,第一钢球52落在环形槽31的对应槽位里,松开操作套4,在第二弹簧81的弹性力作用下,操作套4向左回移,第二环状凸台41外侧壁的下端面与第一钢球52再次抵接,这样,使手持的位置与磨削位置之间的间距增大,在不影响磨头装夹的前提下,当磨削位置的深度较深时,磨头1转动造成的轴向跳动不会改变,能降低深处磨削位置的损伤,保证各个位置的磨削质量,提高使用稳定性和安全性。
同时,启动驱动装置(未标示)时,输入偏心轴111带动偏心端转动,输入偏心轴111上插设固定有轴承(未标示),该轴承位置嵌套在连接套10的一端,输入偏心轴111偏心端的偏心转动,以及对应位置的轴承在连接套10条形孔内的滑动配合,便带动穿设在连接杆121上的连接套10作出圆周方向上的左、右向(即图13中a和 b状态所示的顺时针、逆时针方向)往复移动,同时,输出偏心轴 112的偏心端上也插设固定有轴承,该轴承嵌套入连接套10的另一端,该输出偏心轴112套接在第一内导管23的外侧壁上,且转动插接在第二内导管24的台阶孔内,故输入偏心轴111带动连接套10 做出往复移动,从而带动输出偏心轴112也做出同样的往复移动,使得与输出偏心轴112连接的磨柄和磨头1也相应的做出往复移动,这样的往复旋转运动处理骨组织时会更平稳,能提高骨组织的磨削面或修复面的处理效果,伤口恢复更快,也能很好的控制磨削量。
另外,设置偏心调节拨扭9,偏心调节拨扭9与限深套3连接,转动偏心调节拨扭9,弹簧92从初始位置的定位孔115中拉出钢球,同时带动限深套3一起转动,也带动外导管25以及后支撑22一起转动,扭动到合适位置时,第二钢球93与对应位置的定位孔115卡接固定;随着驱动装置带动第二内导管24以及前支撑21做往复转动,当后支撑22上通孔的偏心位置与前支撑21上台阶孔大端的偏心位置重合时,磨头1的偏心位移量达到最大,即在不移动外导管 25的条件下,增大了磨头1的磨削范围,结构简单实用,操作便捷。
本实用新型未描述部分与现有技术一致,在此不做赘述。
以上仅为本实用新型的实施方式,并非因此限制本实用新型的专利范围,凡是利用本实用新型说明书及附图内容所作的等效结构,直接或间接运用在其他相关的技术领域,均同理在本实用新型的专利保护范围之内。

Claims (8)

1.一种椎间孔镜下手术用磨钻,其特征在于:包括磨头(1)和第一内导管(23),在所述磨头(1)上设有磨柄,该磨柄向后依次穿设过前撑管(21)和后撑管(22),并伸入第一内导管(23)中,所述前撑管(21)中设有前小后大的台阶孔,小端为同心孔,大端为偏心孔,该前撑管(21)的偏心孔位置套设在第一内导管(23)的前端,所述后撑管(22)也沿轴向设有偏心的通孔,在所述第一内导管(23)上设有一段开口,在该第一内导管(23)的外侧套设有第二内导管(24),在该第二内导管(24)的外侧套设有外导管(25),所述外导管(25)的前端面与后撑管(22)的后端面固定连接;在所述外导管(25)上设有调节装置,所述调节装置包括限深套(3)、操作套(4)和调节座(5),所述限深套(3)套接在外导管(25)的外侧,该限深套(3)的外侧壁上设有一段环形槽(31),在所述环形槽(31)上设有调节座(5),在该调节座(5)外侧壁上设有弹性装置,在所述弹性装置的外侧套设有操作套(4),拨动操作套(4),由弹性装置带动调节座(5)在环形槽(31)上移动,移动到位时,调节座(5)与环形槽(31)上的对应位置连接固定,控制手持的位置,以有效调节磨头的工作深度;在所述调节装置的对应位置上还套设有偏心调节拨扭(9),所述第二内导管(24)上还连接有往复装置,所述偏心调节拨扭(9)与往复装置上的对应位置活动连接。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椎间孔镜下手术用磨钻,其特征在于:所述弹性装置包括装置限位套(6)和限位环(7),所述限位套(6)套设在调节座(5)一端的外壁上,在所述调节座(5)的外侧壁环设有第一环状凸台(51),在所述第一环状凸台(51)上对称设有两个通孔,每个所述通孔内均嵌设有一个第一钢球(52),所述第一钢球(52)均冒出第一环状凸台(51)外侧壁所在平面,该第一钢球(52)与环形槽(31)的对应位置卡接定位;在所述操作套(4)的内侧壁上对应第一环状凸台(51)的位置处设有第二环状凸台(41),所述第一钢球(52)冒出第一环状凸台(51)的一端与第二环状凸台(41)外侧壁的对应位置抵接。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一种椎间孔镜下手术用磨钻,其特征在于:在所述第一环状凸台(51)的一端抵接有第一弹簧(81),另一端抵接有第二弹簧(82),在所述第一弹簧(81)上还连接有限位套(6),所述限位套(6)与第一弹簧(81)相连接的一端套设在调节座(5)的外侧壁上;在所述第二弹簧(82)上还连接有限位环(7),所述限位环(7)套接在调节座(5)对应端的外侧壁上。
4.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一种椎间孔镜下手术用磨钻,其特征在于:在所述限位套(6)的内侧壁设有第一台阶孔(61),在所述第二环状凸台(41)的两端对称设有两个第二台阶孔(42),所述限位套(6)插设入对应第一弹簧(81)一端的第二台阶孔(42)内,该限位套(6)的外侧壁与第二台阶孔(42)对应位置的内侧壁配合连接,所述调节座(5)上对应第一弹簧(81)的一端嵌设在第一台阶孔(61)内,该第一台阶孔(61)的内侧壁与调节座(5)外侧壁的对应位置贴合连接。
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椎间孔镜下手术用磨钻,其特征在于:所述往复装置包括连接套(10)、输入偏心轴(111)、输出偏心轴(112)、前外壳(113)和后外壳(114),所述第二内导管(24)的后端设有前小后大的台阶孔,所述输入偏心轴(111)与驱动装置连接,所述输出偏心轴(112)套接在第一内导管(23)的外侧壁上,且转动插接在第二内导管(24)的台阶孔内,所述前外壳(113)套接在第二内导管(24)上,所述后外壳(114)套接在输入偏心轴(111)上,该前外壳(113)和后外壳(114)连接形成一个空腔体,所述连接套(10)设在该空腔体内,在所述前外壳(113)的内侧设有向后延伸的连接杆(121),所述连接杆(121)的延伸端穿设连接在后外壳(114)的对应位置上,所述连接套(10)的一端穿设在连接杆(121)上,所述输入偏心轴(111)上以及输出偏心轴(112)的偏心端上均固设轴承,两个所述轴承均套接在连接套(10)内,在驱动装置的驱动下,输入偏心轴(111)带动磨头(1)作往复旋转运动。
6.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一种椎间孔镜下手术用磨钻,其特征在于:所述输入偏心轴(111)单旋转连接在驱动装置上,输入端的单向旋转运动带动连接套(10)做往复旋转运动,并转化为输出端的往复旋转运动,由此经输出偏心轴(112)带动磨头(1)作往复旋转转动。
7.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一种椎间孔镜下手术用磨钻,其特征在于:在所述偏心调节拨扭(9)的后端面设有固定孔(91),在所述固定孔(91)内固设有弹簧(92),所述弹簧(92)的非固定端设有第二钢球(93);在所述前外壳(113)的前端面对应第二钢球(93)的位置处,沿圆周方向均匀设有四个定位孔(115),旋转偏心调节拨扭(9),所述第二钢球(93)与对应位置的定位孔(115)卡接固定。
8.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椎间孔镜下手术用磨钻,其特征在于:在所述操作套(4)外侧壁的中部还设有一个环形凹槽,该环形凹槽槽底与对应端的操作套(4)外侧壁之间设有一段过渡斜面,以便于手部握持。
CN201820834308.XU 2018-05-31 2018-05-31 一种椎间孔镜下手术用磨钻 Active CN209450602U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820834308.XU CN209450602U (zh) 2018-05-31 2018-05-31 一种椎间孔镜下手术用磨钻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820834308.XU CN209450602U (zh) 2018-05-31 2018-05-31 一种椎间孔镜下手术用磨钻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209450602U true CN209450602U (zh) 2019-10-01

Family

ID=68035437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1820834308.XU Active CN209450602U (zh) 2018-05-31 2018-05-31 一种椎间孔镜下手术用磨钻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209450602U (zh)

Cited By (1)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11012436A (zh) * 2020-01-09 2020-04-17 博能华医疗器械(北京)有限公司 一种椎间孔镜下可变角度平锉打磨装置

Cited By (1)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11012436A (zh) * 2020-01-09 2020-04-17 博能华医疗器械(北京)有限公司 一种椎间孔镜下可变角度平锉打磨装置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209450602U (zh) 一种椎间孔镜下手术用磨钻
CN216633636U (zh) 一种方便调整角度喷洒冷却水的数控机床
CN208822879U (zh) 一种便于调节磨削深度的手术用磨钻
CN208876669U (zh) 一种关节突成形手术用磨钻
CN106137314B (zh) 手术用磨钻
CN107470452A (zh) 一种管件内表面凹坑加工装置
CN208099513U (zh) 一种手提式套丝机
CN207824399U (zh) 一种回转式加工设备
CN103894649B (zh) 具有冲击定位孔功能的麻花钻
CN208081655U (zh) 一种纹身机
CN208769904U (zh) 一种手术用偏心往复磨钻
CN207222705U (zh) 管件内表面凹坑加工装置
CN202607444U (zh) 深孔内壁电动磨光机
CN106137311B (zh) 手术用磨钻
CN209408419U (zh) 导向装置以及使用该导向装置的手持式工具
CN208524962U (zh) 医用工具
CN208681359U (zh) 一种抛丸室内台车往复式行走的控制系统
CN113341572A (zh) 一种距离调节装置与可穿戴设备
CN109805981A (zh) 医用工具
CN201799624U (zh) 一种用于孔内卡簧槽加工的刀具机构
CN111890097A (zh) 一种动力头
CN220877525U (zh) 一种纹绣笔
CN220839678U (zh) 一种便于更换的五金磨料磨具
FR3085011B1 (fr) Procede de percage orbital et dispositif de percage orbital
CN212977416U (zh) 一种轴套生产用内部除毛刺装置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